带变字的成语 (160个)

121

瞬息千

成语拼音:
shùn xī qiān biàn
成语解释:
瞬息:极短的时间。指在瞬息之间就会发生快而复杂的
成语出处:
曾朴《孽海花》第24回:“大凡交涉的事是瞬息千的,只看雯兄养疴一个月,国家已经蹙地八百里了。”
122

瞬息万

成语拼音:
shùn xī wàn biàn
成语解释:
瞬息:一眨眼、一呼吸的极短时间;万化之多。在极短时间内就有很多化。形容化很多很快。
成语出处:
宋 胡宏《题上封寺》:“风云万一瞬息,红尘奔走真徒劳。”
123

时易世

成语拼音:
shí yì shì biàn
成语解释:
时代迁,世事也不一样。
成语出处:
晋 鲁褒《钱神论》:“当今之急,何用清谈?时易世,古今异俗。”
124

时移世

成语拼音:
shí yí shì biàn
成语解释:
时代迁,世事也不一样。同“时易世”。
成语出处:
唐 白居易《唐淮南节度使李公家庙碑铭序》:“朝当晏驾,时移世,遂出掾高要,佐浔阳。”
125

诪张

成语拼音:
shī zhāng biàn xuàn
成语解释:
犹言诪张为幻。
成语出处:
章炳麟《訄书·尊史》:“自《世本》取中以齐量,则诪张眩皆辐凑于一极,视其书不逾旁行邪上。”
126

达权

成语拼音:
tōng biàn dá quán
成语解释:
同“通权达”。
成语出处:
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熙朝乐事》:“二公通达权,皆可为长民者之法也。”
127

通古达

成语拼音:
tōng gǔ dá biàn
成语解释:
通晓古代的学问,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行事。
成语出处:
宋·王禹偁《省试四科取士何先论》:“非经天纬地、通古达者,其文不贵,则文学得其士也。”
128

蜕化

成语拼音:
tuì huà biàn zhì
成语解释:
蜕化:虫类脱皮化。比喻人堕落坏。
成语出处:
魏巍《东方》第六部第13章:“最后还说我是什么蜕化质分子,被糖衣炮弹击中的分子,把我一脚踢出门外。”
129

谈虎色

成语拼音:
tán hǔ sè biàn
成语解释:
色:脸色;神色。原指被老虎咬过的人一谈起老虎;吓得脸色都了。后比喻一提起可怕的事;就情绪紧张。
成语出处:
宋 《二程遗书》第二卷上:“真知与常知异。常见一田夫,曾被虎伤,有人说虎伤人,众莫不惊,独田夫色动异于众。”
130

谭虎色

成语拼音:
tán hǔ sè biàn
成语解释:
谭:同“谈”;色:脸色。比喻一提到可怕的事就情绪紧张起来
成语出处:
明·归有光《论三区赋役水利书》:“有光生长穷乡,谭虎色,安能默然而已。”
131

通权达

成语拼音:
tōng quán dá biàn
成语解释:
通:懂得;权:权宜;达:通晓;懂得。通晓权宜;适应化。指办事不死守常规;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通。
成语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只好通权达,放在手下备用吧。”
132

通时达

成语拼音:
tōng shí dá biàn
成语解释:
同“通权达”。
成语出处: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101回:“客新有从山东来者,曰蔡泽,其人有王伯之才,通时达,足以寄秦国之政。”
133

通时合

成语拼音:
tōng shí hé biàn
成语解释:
同“通权达”。
成语出处:
清·梅曾亮《复上汪尚书书》:“立者非他,通时合,不随俗为陈言者是已。”
134

天灾地

成语拼音:
tiān zāi dì biàn
成语解释:
自然界发生的灾害异。
成语出处:
《魏书·崔诰传》:“比年以来,天灾地,都在秦凉。”
135

不离其宗

成语拼音:
wàn biàn bù lí qí zōng
成语解释:
宗:宗旨、目的。尽管形式上化多端,其本质或目的不
成语出处:
徐特立《抗战给我的机会》:“对任何人,无论相识不相识的,总是一套话。言论有系统,万不离其宗。”
136

万古不

成语拼音:
wàn gǔ bù biàn
成语解释:
万古:千年万代。万世不改
成语出处:
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他们一心向往的,就是从先生那里学来的据说是万古不的教条。”
137

戏法人人会,各有巧妙不同

成语拼音:
xì fǎ rén rén huì biàn,gè yǒu qiǎo miào bù tóng
成语解释:
比喻为人做事像戏法一样,各有各的巧妙之处
成语出处:
鲁迅《现代史》:“俗话说,‘戏法人人会,各有巧妙不同。’其实是许多年间,总是这一套,也总有人看。”
138

相机观

成语拼音:
xiàng jī guān biàn
成语解释:
等待时机,观察
成语出处: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60回:“元帅屯兵于郝山矶,相机观,可以万全。”
139

衔橛之

成语拼音:
xián jué zhī biàn
成语解释:
指车马倾覆的危险。亦喻意外发生的事故。
成语出处:
东汉·班固《汉书·司马相如传》:“且夫道清而后行,中路而驰,犹时有衔橛之。”
140

萧墙之

成语拼音:
xiāo qiáng zhī biàn
成语解释:
萧墙: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产生于家中的祸乱,比喻由内部原因所致的灾祸、
成语出处:
《金史·后妃传·熙宗悼平皇后》:“海陵本怀觊觎,因之疑畏愈甚,萧墙之,从此萌生矣。”
* 变的成语,带变字的成语,包含变字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