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土字的成语 (137个)
-
121
土头土脑
- 成语拼音:
- tǔ tóu tǔ nǎo
- 成语解释:
- 指行为、举止、服饰等不合时尚
- 成语出处:
-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回:“谁知他土头土脑的,信是一句话。”
-
122
天无二日,土无二王
- 成语拼音:
- tiān wú èr rì,tǔ wú èr wáng
- 成语解释:
- 日:太阳;土:国土。天上没有两个太阳,一国不能同时有两个国王
- 成语出处:
- 西汉·戴圣《礼记·坊记》:“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家无二主,尊无二上。”
-
123
土洋并举
- 成语拼音:
- tǔ yáng bìng jǔ
- 成语解释:
- 本国的土法和外国的洋法都采用
- 成语出处:
- 古华《芙蓉镇》第二章:“这座建筑物,真可谓土洋并举、中西合璧了。”
-
124
土洋结合
- 成语拼音:
- tǔ yáng jié hé
- 成语解释:
- 把简单的设备或技术同现代化的设备或技术结合起来。
- 成语出处:
- 凌叔华《古韵》:“天津是中国北方的商业中心,漫步街头,西式或土洋结合的简陋店铺比比皆是。”
-
125
瓦解土崩
- 成语拼音:
- wǎ jiě tǔ bēng
- 成语解释:
- 象土崩塌,瓦破碎一样,不可收拾。比喻彻底垮台。
- 成语出处:
- 东汉 班固《汉书 邹阳传》:“使吴失与而无助,跬步独进,瓦解土崩,破败而不救。”
-
126
西方净土
- 成语拼音:
- xī fāng jìng tǔ
- 成语解释:
- 佛教语。西方之极乐世界,即佛国。
- 成语出处:
- 唐 李白有《金银泥画西方净土变相赞》诗。
-
127
析珪胙土
- 成语拼音:
- xī guī zuò tǔ
- 成语解释:
- 谓封爵分土。
- 成语出处:
- 清钮琇《觚剩 圆圆》:“今我王析珪胙土,威镇南天,正宜续鸾戚里,谐凤侯门。”
-
128
朽木粪土
- 成语拼音:
- xiǔ mù fèn tǔ
- 成语解释:
- 朽木:烂木头;粪土:脏土臭泥。比喻不堪造就、对社会没有用处的人。
- 成语出处:
- 先秦 孔子《论语 公冶长》:“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
-
129
乡土难离
- 成语拼音:
- xiāng tǔ nán lí
- 成语解释:
- 乡土:家乡,故土。难于离开故乡的土地。形容对家乡或祖国有无限的眷恋之情
- 成语出处:
- 战国·郑·列御寇《列子·天瑞》:“有人去乡土,离六亲。”
-
130
衣冠土枭
- 成语拼音:
- yī guān tǔ xiāo
- 成语解释:
- 犹衣冠禽兽。指品德极坏,行为卑劣的人。
- 成语出处:
- 宋 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十七:“苏楷、高贻休、萧闻礼,皆人才寝陋……河朔人士,目苏楷为衣冠土枭。”
-
131
鱼烂土崩
- 成语拼音:
- yú làn tǔ bēng
- 成语解释:
- 比喻国家内部发生动乱。
- 成语出处:
- 汉 荀悦《汉纪 惠帝纪》:“百姓一乱,则鱼烂土崩,莫之匡救。”
-
132
一抔黄土
- 成语拼音:
- yī póu huáng tǔ
- 成语解释:
- 一抔:一捧。一捧黄土。借指坟墓。现多比喻不多的土地或没落、渺小的反动势力。
- 成语出处:
- 司马迁《史记 张释之冯唐列传》:“假令愚民取长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其法乎?”
-
133
一片焦土
- 成语拼音:
- yī piàn jiāo tǔ
- 成语解释:
- 形容遭遇火灾(或战火),房屋全部被衩焚毁的景象。
- 成语出处:
- 唐·杜牧《阿房宫赋》:“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
134
一抔土
- 成语拼音:
- yī póu tǔ
- 成语解释:
- 一抔:一捧。坟墓的代称
- 成语出处:
- 西汉·司马迁《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假令愚民取长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其法乎?”
-
135
胙土分茅
- 成语拼音:
- zuò tǔ fēn máo
- 成语解释:
- 胙:赐;分茅:古代帝王分封诸侯的仪式。指分封爵位和土地
- 成语出处:
- 明·王錂《春芜记》:“分茅胙土,赖周天子宠缓;右佛左萦,凭项庄王余烈。”
-
136
展土开疆
- 成语拼音:
- zhǎn tǔ kāi jiāng
- 成语解释:
- 展:拓展;开:开拓;疆:边疆。开拓疆域,扩展领土
- 成语出处:
- 元·尚仲贤《三夺槊》第一折:“谁不曾忘生舍死,谁不曾展土开疆!”
-
137
瘴乡恶土
- 成语拼音:
- zhàng xiāng è tǔ
- 成语解释:
- 瘴:瘴气。指瘴气、瘴疠流行的贫瘠和落后的地方。
- 成语出处:
- 元·无名氏《猿听经》第三折:“有知己者荐为端州巡官,念瘴乡恶土,实不愿行。”
* 土的成语,带土字的成语,包含土字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