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无字的成语 (1371个)

921

所不及

成语拼音:
wú suǒ bù jí
成语解释:
没有地方不能达到。
成语出处:
《鹖冠子·环流》:“故命所不在,所不施,所不及,时或后而得之命也。”
922

所不尽其极

成语拼音:
wú suǒ bù jìn qí jí
成语解释:
犹言竭尽其所有。
成语出处:
老舍《四世同堂》:“赶到她宴请日本人的时候,她也所不尽其极的把好的东西拿出来,使日本人不住的吸气。”
923

所不可

成语拼音:
wú suǒ bù kě
成语解释:
没有什么不可的。
成语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灌夫传》:“蚡事魏其所不可。”
924

施不可

成语拼音:
wú shī bù kě
成语解释:
用在任何地方均甚得当。
成语出处:
宋·欧阳修《六一诗话》:“退之笔力,施不可,而尝以诗为文章末事。”
925

所不能

成语拼音:
wú suǒ bù néng
成语解释:
没有什么不能做的。指样样能做。
成语出处:
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二十一:“近岁迎紫姑者极多,大率多能文章歌诗,有极工者,予屡见之,多自称蓬莱谪仙,医卜所不能,棋与国手为敌。”
926

所不容

成语拼音:
wú suǒ bù róng
成语解释:
没有什么不能容纳。极言其宽广。
成语出处:
《魏书》:“朕于天下所不容,而况植乎?”
927

所不谈

成语拼音:
wú suǒ bù tán
成语解释:
没有什么不谈论的
成语出处:
叶圣陶《微波》:“他们所不谈,谈主义,谈问题。”
928

所不通

成语拼音:
wú suǒ bù tōng
成语解释:
通:知道。没有什么不知道的。
成语出处:
《孝经 感应》:“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所不通。”
929

所不为

成语拼音:
wú suǒ bù wéi
成语解释:
为:做。没有不干的事情。指什么坏事都干了。
成语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张温传》:“揆其奸心,所不为。”
930

所不晓

成语拼音:
wú suǒ bù xiǎo
成语解释:
见“所不知”。
成语出处:
元·吴昌龄《东坡梦》第一折:“此女甚是聪慧……便是三教九流的说话,所不通,所不晓。”
931

施不效

成语拼音:
wú shī bù xiào
成语解释:
谓施行的每项策略都收效。
成语出处:
《荀彧别传》:“与彧戮力同心,左右王略,发言授策,施不效。”
932

所不有

成语拼音:
wú suǒ bù yǒu
成语解释:
没有什么没有的。即应有尽有。
成语出处:
唐 李朝威《柳毅传》:“始见台阁相向,门户千万,奇草珍木,所不有。”
933

所不用其极

成语拼音:
wú suǒ bù yòng qí jí
成语解释:
极:穷尽。原意是处不用尽心力。现指做坏事时任何极端的手段都使出来。
成语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大学》:“《诗》曰:‘周虽旧邦,其命惟新。’是故君子所不用其极。”
934

所不作

成语拼音:
wú suǒ bù zuò
成语解释:
见“所不为”。
成语出处:
宋·苏舜钦《论五事》:“变诈奇邪,所不作,苟或败露,立便逃亡。”
935

所不知

成语拼音:
wú suǒ bù zhī
成语解释:
什么事情都知道,没有不懂得的。
成语出处:
《列子·黄帝》:“圣人所不知,所不通,故得引而使之焉。”
936

所不在

成语拼音:
wú suǒ bù zài
成语解释:
到处都存在,到处都有。
成语出处:
巴金《家》四:“电灯光死去时发出的凄惨的叫声还在空中荡漾,虽然声音很低,却是所不在。”
937

所不至

成语拼音:
wú suǒ bù zhì
成语解释:
至:到。指没有不到的地方。也指什么坏事都做绝了。
成语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阳货》:“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所不至矣。”
938

所措手

成语拼音:
wú suǒ cuò shǒu
成语解释:
见“所错手足”。
成语出处:
《宋史·韩琦传》:“迨置市易务,而小商细民,所措手。”
939

所措手足

成语拼音:
wú suǒ cuò shǒu zú
成语解释:
手脚没有地方放。形容没有办法,不知如何是好。
成语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子路》:“刑罚不中,则民所错手足矣。”
940

所错手足

成语拼音:
wú suǒ cuò shǒu zú
成语解释:
不知如何安放手足。形容没有办法,不知如何是好。
成语出处:
春秋·鲁·孔丘《论语·子路》:“刑罚不中,则民所错手足矣。”
* 无的成语,带无字的成语,包含无字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