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民字的成语 (193个)

161

王子犯法,庶同罪

成语拼音:
wáng zǐ fàn fǎ,shù mín tóng zuì
成语解释:
王子犯了法,和老百姓一样处以罪刑。指王法对于王子、平是一样的。
成语出处:
《野叟曝言》第六七回:“众人都道说那里话,王子犯法,庶同罪,这是因奸杀命的事,既犯到官,还有活命的吗。”
162

省方观

成语拼音:
xǐng fāng guān mín
成语解释:
省:察看。观察各地风俗
成语出处:
《周易·观》:“先王以省方观设教。”
163

小国寡

成语拼音:
xiǎo guó guǎ mín
成语解释:
国家小,人少。
成语出处:
先秦 李耳《老子》:“小国寡,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重死而不远徙。”
164

乡规

成语拼音:
xiāng guī mín yuē
成语解释:
指由当地村共同制定并要求共同遵守的规约
成语出处:
165

削职为

成语拼音:
xuē zhí wéi mín
成语解释:
撤掉官职,降为平
成语出处:
清·陈忱《水浒后传》第十九回:“王黼大怒,将宋昭削职为。”
166

忧国爱

成语拼音:
yōu guó ài mín
成语解释:
忧心国家,爱护百姓。
成语出处:
《战国策·齐策》:“寡人忧国爱,固愿得士以治之。”
167

忧国哀

成语拼音:
yōu guó āi mín
成语解释:
忧虑国事,体恤百姓
成语出处:
汉·王符《潜夫论·救边》:“会坐朝堂,则无忧国哀恳恻之诚,苟转相顾望,莫肯违止。”
168

益国利

成语拼音:
yì guó lì mín
成语解释:
对国家、对人都有利。
成语出处:
《周书·文帝纪下》:“参考变通,可以益国利便时适治者,为二十四新制。”
169

忧国恤

成语拼音:
yōu guó xù mín
成语解释:
恤:体恤。忧虑国事,体恤百姓
成语出处:
汉·徐幹《中论·谴交》:“文书委于官曹,系囚积于囹圄,而不遑省也。详察其为也,非欲忧国恤,谋道讲德也。”
170

忧国忧

成语拼音:
yōu guó yōu mín
成语解释:
为国家的前途和人的命运而担忧。
成语出处:
《战国策·齐策》:“寡人忧国爱,固愿得士以治之。”
171

裕国足

成语拼音:
yù guó zú mín
成语解释:
裕:富饶。使人富裕,国家丰足
成语出处:
明·张居正《答应天巡抚论大政大典》:“且此项钱粮,贮积甚多,将来裕国足,更不外索。”
172

除害

成语拼音:
yǔ hǔ chú hài
成语解释:
替百姓除祸害。
成语出处:
汉 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丞相衔奉国威,为除害,元恶大憝,心当枭夷。”
173

阜财

成语拼音:
yīn mín fù cái
成语解释:
殷:富足。阜:多,盛;丰富。使百姓富足,使财物丰富。亦作“殷财阜”、“殷阜利”。
成语出处:
汉·扬雄《法言·孝至》:“君人者务在殷阜财,明道信义。”
174

阜利

成语拼音:
yīn mín fù lì
成语解释:
:使人富裕。旧指国家统治者的责任,就在于使人富裕,使国家财物充足
成语出处:
汉·徐斡《中论·治引》:“夫明哲之为用也,乃能殷阜利,使万物无不尽其极者也。”
175

更始

成语拼音:
yǔ mín gēng shǐ
成语解释:
跟人一起又有新的开端。指除旧布新。
成语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武帝纪》:“朕嘉唐虞而乐殷周,据旧以鉴新。其赦天下,与更始。”
176

润国

成语拼音:
yú mín rùn guó
成语解释:
润:滋益,有利。对人对国家都有好处
成语出处:
元·关汉卿《陈母教子》第二折:“蜘蛛有丝,损人利己;蚕腹有丝,于润国。”
177

同乐

成语拼音:
yǔ mín tóng lè
成语解释:
原指君王施行仁政,与百姓休戚与共,同享欢乐。后泛指领导与群众一起游乐,共享幸福。
成语出处:
《孟子·梁惠王下·庄暴见孟子》:“今王四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与同乐也。”
178

同俗

成语拼音:
yī mín tóng sú
成语解释:
谓使人的思想风俗齐同。
成语出处:
语出《晏子春秋·问上十八》:“古者百里而异习,千里而殊俗。故明王修道,一同俗。”
179

同忧

成语拼音:
yǔ mín tóng yōu
成语解释:
忧:忧患。与人共忧患
成语出处:
宋·苏舜钦《诣匦疏》:“岂上位务在镇静,不须与同忧也?”
180

偕乐

成语拼音:
yǔ mín xié lè
成语解释:
君王与百姓休戚与共,同享欢乐。泛指领导与群众一起游乐,共享幸福
成语出处: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二回:“故尧舜与偕乐,以仁德化天下。”
* 民的成语,带民字的成语,包含民字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