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狼字的成语 (117个)

101

拒虎

成语拼音:
yǐn láng jù hǔ
成语解释:
见“引虎拒”。
成语出处:
李大钊《警告全国父老书》:“而引拒虎之祸,势又缘兹以起,且至不可收拾。”
102

入室

成语拼音:
yǐn láng rù shì
成语解释:
引:招引;把引到室内。比喻自己把坏人或敌人招引进来。
成语出处:
元 张国宝《罗李郎》:“我不是引的来屋里窝,寻得蛐蜒钻耳朵。”
103

自卫

成语拼音:
yǐn láng zì wèi
成语解释:
犹言引虎自卫。
成语出处:
王树楠《武汉战纪》:“命下之日,太后抱太子痛哭,言者交章论谏,且有引自卫之喻。”
104

鹰视

成语拼音:
yīng shì láng bù
成语解释:
象鹰那样看东西,象那样走路。形容为人阴险狠毒。
成语出处:
汉 赵晔《吴越春秋 勾践伐吴外传》:“夫越王为人,长颈鸟喙,鹰视步,可以共患难,而不可共处乐。”
105

鹰视

成语拼音:
yīng shì láng gù
成语解释:
形容目光锐利,为人狠戾。
成语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一回:“司马懿鹰视顾,不可付以兵权;久必为国家大祸。”
106

鹯视

成语拼音:
yīng shì láng gù
成语解释:
“鹯”念zhān。谓如同鹯视物。形容目光贪婪。
成语出处:
汉·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其余锋捍特起,鹯视顾,争为袅雄者,不可胜数。”
107

鹰睃

成语拼音:
yīng suō láng gù
成语解释:
见“鹰视顾”。
成语出处:
《天雨花》第二一回:“鹰睃顾为非善,柳黛蛾眉杀气横。”
108

赃贿

成语拼音:
zāng huì láng jí
成语解释:
见“赃贿藉”。
成语出处: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中宗景龙三年》:“中书侍郎兼知吏部侍郎同平章事崔湜、吏部侍郎同平章事郑愔俱掌铨衡,倾附势要,赃贿籍,数外留人,授拟不中,逆用三年阙,选法大坏。”
109

赃贿

成语拼音:
zāng huì láng jí
成语解释:
指贪污受贿,行为不检,名声败坏。亦作“赃贿籍”。
成语出处:
《陈书 蔡景历传》:“天嘉之世,赃贿藉,圣恩录用,许以更鸣,裂壤崇阶,不远斯复。”
110

赃货

成语拼音:
zāng huò láng jí
成语解释:
指贪污受贿,行为不检,名声败坏。
成语出处:
《宋书 刘穆之传》:“穆之中子式之字延叔,通易好士……在任赃货藉,扬州刺史王弘遣从事检校。”
111

赃秽

成语拼音:
zāng huì láng jí
成语解释:
指贪污受贿,行为不检,名声败坏。
成语出处:
《古今小说 沉小霞相会出师表》:“一到京师,看见严家赃秽藉,心中甚怒。”
112

鸷击

成语拼音:
zhì jī láng shì
成语解释:
谓凶狠地残害人。
成语出处:
《新唐书·王鉷传》:“林甫方兴大狱,撼东宫,诛不附己者,以鉷险刻,可动以利,故倚之,使鸷击噬。”
113

中山

成语拼音:
zhōng shān láng
成语解释:
比喻恩将仇报,忘恩负义的人
成语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子系中山,得志便猖狂。”
114

赃私

成语拼音:
zāng sī láng jí
成语解释:
指贪污受贿,行为不检,名声败坏。
成语出处:
《晋书 会稽文孝王道子传》:“[茹千秋]其子寿龄为乐安令,赃私藉,畏法奔逃,竟无罪恶罚,傲然还县。”
115

赃私

成语拼音:
zāng sī láng jí
成语解释:
指贪污受贿,行为不检,名声败坏。
成语出处:
《晋书 孙盛传》:“温得盛笺遣从事重案之,赃私籍,槛车收盛到州,舍而不罪。”
116

赃污

成语拼音:
zāng wū láng jí
成语解释:
指贪污受贿,行为不检,名声败坏。
成语出处:
元黄氏《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故事刘公神道碑》:“要束木之党八人为道州路总管,败政害民,赃污籍。”
117

赃污

成语拼音:
zāng wū láng jí
成语解释:
指贪污受贿,行为不检,名声败坏。
成语出处:
《三国志 魏志武帝纪》:“长吏多阿附贵戚,赃污藉。”
* 狼的成语,带狼字的成语,包含狼字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