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禁字的成语 (32个)

21

拑口

成语拼音:
qián kǒu jìn yǔ
成语解释:
拑:同“钳”,用东西夹住。闭口不言。形容保守秘密不说
成语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22回:“今日贾政在席上也自拑口语。”
22

弱不

成语拼音:
ruò bù jīn fēng
成语解释:
旧时形容身体娇弱;连风吹都经受不起。现指人体质虚弱。
成语出处:
唐 杜甫《江雨有怀郑典设》诗:“乱波纷披已打岸,弱云狼藉不风。”
23

入国问

成语拼音:
rù guó wèn jìn
成语解释:
进入别国境界,先了解他们的令或
成语出处:
24

忍俊不

成语拼音:
rěn jùn bù jīn
成语解释:
忍俊:原指抑制锋芒外露;后指含笑。:止。不能克制自己;忍不住发笑。
成语出处:
唐 崔致远《答徐州时溥书》:“足下去年,忍俊不,求荣颇切。”
25

入竟问

成语拼音:
rù jìng wèn jìn
成语解释:
竟:境的古字;忌。进入一个国家或地区,先要问清楚那里有什么令,以免触犯。
成语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曲礼上》:“入竟而问,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孔颖达疏:“入竟而问者……竟,界首也。谓国中政教所忌。凡至竟界,当先访问主国何所也。”
26

喜不自

成语拼音:
xǐ bù zì jīn
成语解释:
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形容极其高兴
成语出处:
梁实秋《槐园梦忆》:“季淑就驻足而观,喜不自。”
27

形格势

成语拼音:
xíng gé shì jìn
成语解释:
格:阻碍;:制止。指受形势的阻碍或限制,事情难于进行。
成语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孙子吴起列传》:“救斗者不搏戟,批亢捣虚,形格势,则自为解耳。”
28

势格

成语拼音:
xíng jìn shì gé
成语解释:
见“形格势”。
成语出处:
宋·辛弃疾《美芹十论·观衅》:“逆亮自知形势格,巢穴迥遥,恐狂谋无成而窜身无所。”
29

形劫势

成语拼音:
xíng jié shì jìn
成语解释:
见“形格势”。
成语出处:
严复《原强》:“夫奴虏之于主人,特形劫势,无可如何已耳,非心悦诚服,有爱于其国与主,而共保持之也。”
30

悬为厉

成语拼音:
xuán wéi lì jìn
成语解释:
悬:公开揭示;厉:严厉止。公开严厉地加以
成语出处:
清·陆士谔《续孽海花》第42回:“本朝自康熙以来,因为明朝的东林党及几社、复社都是士大夫的不安分,所以悬为厉。”
31

摇手触

成语拼音:
yáo shǒu chù jìn
成语解释:
摇:动;触:触犯。摇一下手就触犯令。比喻法令繁琐苛刻。
成语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食货志下》:“民摇手触,不得耕桑,繇役烦剧。”
32

止暴

成语拼音:
zhǐ bào jǐn fēi
成语解释:
止、:罅;暴、非:指种种坏事。制止种种坏事。
成语出处:
《庄子·盗跖》:“使子路去其危冠,解其长剑,而受教于子。天下皆曰:‘孔丘能止暴非。’”
* 禁的成语,带禁字的成语,包含禁字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