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者字的成语 (134个)

121

谆谆,听藐藐

成语拼音:
yán zhě zhūn zhūn,tīng zhě miǎo miǎo
成语解释:
谆谆:教诲不倦的样子;藐藐:疏远的样子。说的人很诚恳,听的人却不放在心上。形容徒费口舌。
成语出处:
《诗经 大雅 抑》:“诲尔谆谆,听我藐藐。”
122

责备贤

成语拼音:
zé bèi xián zhě
成语解释:
成语出处:
123

坐观垂钓,徒有羡鱼情

成语拼音:
zuò guān chuí diào zhě,tú yǒu xiàn yú qíng
成语解释:
徒:空;羡:羡慕。坐着看那些钓鱼的人,空自有羡慕鱼儿的心情。指空想旁观不如实干
成语出处:
唐·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诗:“欲济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徒有羡鱼情。”
124

之乎

成语拼音:
zhī hū zhě yě
成语解释:
古代汉语中常用的四个助词。原指浅近的字眼或文章;现多指用文言字眼作文说话;也借指文言文。
成语出处:
宋 文莹《湘山野录》中卷:“之乎也,助得甚事?”
125

忠厚长

成语拼音:
zhōng hòu zhǎng zhě
成语解释:
忠实厚道、年高望重的人
成语出处:
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七章:“当时的‘舆论’都称赞黎是‘忠厚长’和‘稳健派’。”
126

择其善而从之

成语拼音:
zé qí shàn zhě ér cóng zhī
成语解释:
择:选择;从:跟从、学习。选择好的、正确的事情去遵循、学习
成语出处:
春秋·鲁·孔丘《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
127

自胜

成语拼音:
zì shèng zhě qiáng
成语解释:
自胜:战胜自己;强:刚,强。能够战胜自己的人才算刚强
成语出处:
春秋·楚·李耳《老子·道德经》第33章:“胜人有力,自胜强。”
128

朱衣使

成语拼音:
zhū yī shǐ zhě
成语解释:
指科举考试官。
成语出处:
明 陈耀文《天中记》卷三十八引《侯鲭录》:“欧阳修知贡举日,每遇考试卷,坐后常觉一朱衣人时复点头,然后其文入格。……因语其事于同列,为之三叹。尝有句云:'唯愿朱衣一点头。'”
129

也之乎

成语拼音:
zhě yě zhī hū
成语解释:
、也、之、乎都是古汉语里常用的虚词。指讲话或写文章咬文嚼字。含讽刺意。
成语出处:
元马致远《荐福碑》第一折:“问黄金谁买《长门赋》,好不直钱也也之乎。”
130

见智,仁见仁

成语拼音:
zhì zhě jiàn zhì,rén zhě jiàn rén
成语解释:
指对待同一问题,其见解因人而异,各有道理。
成语出处:
语出《易 系辞上》:“仁见之谓之仁,智见之谓之智。”
131

乐水,仁乐山

成语拼音:
zhì zhě lè shuǐ,rén zhě lè shān
成语解释:
乐:爱好。智爱好水,仁爱好山。比喻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爱好
成语出处:
春秋·鲁·孔丘《论语·雍也》:“智乐水,仁乐山。智动,仁静。智乐,仁寿。”
132

千虑,必有一失

成语拼音:
zhì zhě qiān lǜ,bì yǒu yī shī
成语解释:
:聪明人;虑:思考,谋划;失:差错。指聪明人对问题深思熟虑,也难免出现差错。
成语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广武曰:'臣闻智千虑,必有一失;愚千虑,必有一得。'”
133

千虑,或有一失

成语拼音:
zhì zhě qiān lǜ,huò yǒu yī shī
成语解释:
指聪明人对问题深思熟虑,也难免出现差错。
成语出处:
《旧唐书 宇文融传》:“臣闻智千虑,或有一失;愚夫千计,亦有一得。”
134

所见略同

成语拼音:
zhì zhě suǒ jiàn lüè tóng
成语解释:
:聪明有智慧的人;略:大致。指有见识所持见解大致相同
成语出处:
晋·虞溥《江表传》:“天下智谋之士所见略同耳。”
* 者的成语,带者字的成语,包含者字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