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辞字的成语 (124个)

101

邪说

成语拼音:
yín cí xié shuō
成语解释:
夸大失实的言论,荒谬的学说。
成语出处:
《孟子·滕文公下》:“头先圣之道,距杨、墨,放淫邪说者不得作。”
102

一家之

成语拼音:
yī jiā zhī cí
成语解释:
同“一家之言”。
成语出处:
《晋书·裴頠传》:“观《老子》之书,虽博有所经,而云‘有生于无’,以虚为主,偏立一家之,岂有以而然哉!”
103

欲加之罪,何患无

成语拼音:
yù jiā zhī zuì,hé huàn wú cí
成语解释:
要想加罪于人,不愁找不到罪名。
成语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十年》:“不有废也,君何以兴?欲加之罪,其无乎?”
104

异口同

成语拼音:
yì kǒu tóng cí
成语解释:
异:不同。大家说得都一样。形容人们的说法完全一致
成语出处:
唐·陈子昂《为乔补阙论突厥表》:“臣具委细问其啧北事,皆异口同。”
105

溢美之

成语拼音:
yì měi zhī cí
成语解释:
溢:水满外溢,引申为过分。过分吹嘘的话语。亦作“溢美之言”。
成语出处:
清·梁章钜《归田琐记·高雨农序》:“雨农遽为之序,且有溢美之。”
106

一面之

成语拼音:
yī miàn zhī cí
成语解释:
见“一面之词”。
成语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五回:“今日若听此一面之词,杨仪等必投魏矣。”
107

一诺无

成语拼音:
yī nuò wú cí
成语解释:
一口答应,没有二话。
成语出处:
清·张南庄《何典》第四回:“再没有再荐便宜的了,如何不肯?一诺无,就同六事鬼去拣了一个黄道好日。”
108

意切

成语拼音:
yì qiè cí jìn
成语解释:
意:心愿,意向。心意恳切,言毫无保留
成语出处:
唐·李翱《劝裴相比自出征书》:“伏望试以狂言,访于所知厚者,意切尽,不暇文饰,伏惟少赐省察。”
109

与世长

成语拼音:
yǔ shì cháng cí
成语解释:
世:人世;长:永远;别;告别。和人世永远告别。是死的委婉语。
成语出处:
汉 张衡《归田赋》:“追渔父以同嬉,超埃尘以遐逝,与世事乎常。”
110

以文害

成语拼音:
yǐ wén hài cí
成语解释:
谓拘于文字而误解整个语句的意义。
成语出处:
《孟子·万章上》:“故说《诗》者,不以文害,不以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朱熹集注:“文,字也。,语也……言说《诗》之法,不可以一字而害一句之义,不可以一句而害设之志。”
111

一言半

成语拼音:
yī yán bàn cí
成语解释:
见“一言半语”。
成语出处:
《史记·魏公子列传》:“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天下莫不闻。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送我,我岂有所失哉!”
112

隐约其

成语拼音:
yǐn yuē qí cí
成语解释:
隐约:时隐时现;:言;说话。说话隐隐约约;躲躲闪闪;不明确;不清楚。
成语出处:
清 平步青《霞外捃屑 倪文正公与弟献汝二书》:“使白太夫人,谓欲礼佛行也者,迎抵会城卒岁,无功为亲者讳,故隐约其不尽也。”
113

义正

成语拼音:
yì zhèng cí yán
成语解释:
义:道理;:言。理由正当充足;言严正有力。
成语出处:
宋 张孝祥《明守赵敷文》:“欧公书岂惟翰墨之妙,而严义正,千载之下,见者兴起,某何足以辱公此赐也哉!”
114

比事

成语拼音:
zhǔ cí bǐ shì
成语解释:
原指连缀文,排比事实,记载历史。后泛称作文纪事。
成语出处:
《礼记·经解》:“属比事,《春秋》教也。”
115

绘句

成语拼音:
zhǐ cí huì jù
成语解释:
雕琢文,修饰章句
成语出处:
明·宋濂《序》:“是诗之传……则为移风易俗之益又岂小哉!其视絺绘句道淫而宣骄者何如也?”
116

蔓语

成语拼音:
zhī cí màn yǔ
成语解释:
指繁冗芜杂的言。同“枝词蔓语”。
成语出处:
《中国近代思想史参考资料简编 〈民报〉驳〈新民丛报〉最近之非革命论》:“吾驳论者之文,列举其主要之点,而一一辨之,未尝有枝蔓语。”
117

之士

成语拼音:
zhuì cí zhī shì
成语解释:
:写书作文。指著书立说的人
成语出处:
晋·潘岳《马开督玮》:“慷慨非死而死者,缀之士,未之或遗也。”
118

子罕

成语拼音:
zǐ hǎn cí bǎo
成语解释:
比喻拒绝接受别人的珍贵物品
成语出处: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襄公15年》:“宋人得玉,献诸司城子罕,子罕弗收。献玉者曰:……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119

拙口钝

成语拼音:
zhuō kǒu dùn cí
成语解释:
拙:拙笨;钝:迟钝,笨拙。粗嘴巴,笨言。指不善于言
成语出处:
元·无名氏《倅范叔》楔子:“须贾平日拙口钝,犹恐应对有误,家中有一辫士,名日范雎,得与此人同行,凡事计议,万无一失。”
120

众口一

成语拼音:
zhòng kǒu yī cí
成语解释:
许多人都说同样的话,看法或意见一致。
成语出处:
宋 欧阳修《濮议》卷四:“众口一,纷然不止。”
* 辞的成语,带辞字的成语,包含辞字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