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鸡字的成语 (156个)

141

瓮里

成语拼音:
xī jī wèng lǐ
成语解释:
:酒瓮里生的一种小虫子。比喻见闻狭隘的人
成语出处:
宋·黄庭坚《演雅》诗:“老蚌胎中珠是贼,醯瓮里天儿大。”
142

一唱雄天下白

成语拼音:
yī chàng xióng jī tiān xià bái
成语解释:
一叫,天就亮了。形容东方破晓,长夜宣告结束。指真相大白
成语出处:
唐·李贺《致酒行》:“我有迷魂招不得,雄一声天下白。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鸣呃。”
143

为凤

成语拼音:
yù jī wéi fèng
成语解释:
谓以次充好,混淆优劣。
成语出处:
唐·黄滔《谢试官》:“伏念鬻为凤,有识咸惊,投砾参琼,良知足鄙。”
144

一人得道,犬飞升

成语拼音:
yī rén dé dào,jī quǎn fēi shēng
成语解释:
比喻一个人做了官,和他有关系的人也都跟着沾光
成语出处:
鲁迅《二心集·张资平氏的“小说学”》:“但作者一转方向,则一人得道,犬飞升,何况神仙的遗蜕呢。”
145

一人得道,犬升天

成语拼音:
yī rén dé dào,jī quǎn shēng tiān
成语解释:
一个人得道面仙,全家连、狗也都随之升天。比喻一个人做了官,和他有关系的人也都跟着得势。
成语出处:
汉 王充《论衡 道虚》:“淮南王学道,招会天下有道之人,倾一国之尊,下道术之士,是以道术之士并会淮南,奇方异术,莫不争出。王遂得道,举家升天,畜产皆仙,犬吠于天上,鸣于云中。”
146

一人飞升,仙及

成语拼音:
yī rén fēi shēng,xiān jí jī quǎn
成语解释:
用以比喻一人得势,与其有关者亦皆随之发迹。多含讽刺意。同“一人得道,犬升天”。
成语出处:
语出汉 淮南王刘安举家升天的传说。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促织》:“天将以酬长厚者,遂使抚臣、令尹、并受促织恩荫。闻之:‘一人飞升,仙及犬。’信夫!”
147

斗酒

成语拼音:
zhī jī dǒu jiǔ
成语解释:
斗:酒器。准备好一只,一壶酒。原指对死者的祭奠物品,多用作追悼亡友之辞。后也指招待来客。
成语出处:
汉·曹操《祀故太尉桥玄文》:“殂逝之后,路有经由,不以斗酒只过相沃酹,车过三步,腹痛勿怪。”
148

教猴

成语拼音:
zǎi jī jiào hóu
成语解释:
用杀来警戒猴子。比喻严惩一个以警告其余。
成语出处:
高云览《小城春秋》第三章:“吴七总想抓个奸细来‘宰教猴’一下,吴坚和家剑平反对;怕闹得内部更混乱,又怕有后患。”
149

骂狗

成语拼音:
zhǐ jī mà gǒu
成语解释:
指着骂狗。比喻表面上骂这个人,实际上是骂那个人。
成语出处:
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李大嫂子,别指骂狗,倒是谁白吃白喝?”
150

骂狗

成语拼音:
zhuō jī mà gǒu
成语解释:
犹指桑骂槐。
成语出处: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九卷:“次日,张氏晓得了,反怪媳妇做格,不去勾搭儿子干事,把一团美意,看做不良之心,捉骂狗,言三语四,影射的发作了一场。”
151

失羊

成语拼音:
zhēng jī shī yáng
成语解释:
比喻贪小失大。
成语出处:
汉·焦延寿《易林》卷八:“争失羊,亡其金囊。”
152

絮酒

成语拼音:
zhī jī xù jiǔ
成语解释:
指悼念故人,祭品菲薄。
成语出处:
《后汉书·徐徲传》:“徲尝为太尉黄琼所辟,不就。及琼卒归葬,徲乃负粮徒步到江夏赴之,设酒薄祭,哭毕而去。不告姓名。”
153

絮酒

成语拼音:
zhì jī xù jiǔ
成语解释:
用一只和棉絮渍酒祭奠。指悼念故人,祭品虽薄而情意很深
成语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徐稚传》:“稚尝为太尉黄琼所辟,不就。及琼卒归葬,稚乃负粮徒步到江夏赴之,设酒薄祭,哭毕而去。不告姓名。”
154

樽酒

成语拼音:
zhī jī zūn jiǔ
成语解释:
见“只斗酒”。
成语出处:
宋·叶绍翁《四朝闻见录·胡紘李沐》:“此非人情,只樽酒,山中未为乏也。”
155

渍酒

成语拼音:
zhì jī zì jiǔ
成语解释:
《后汉书·徐稚传》“稚尝为太尉黄琼所辟,不就”李贤注引三国吴谢承《后汉书》:“穉诸公所辟虽不就,有死丧负笈赴吊。常于家豫炙一只,以一两绵絮渍酒中,暴干以裹,径到所起冢?外,以水渍绵,使有酒气,斗米饭,白茅为藉,以置前,醊酒毕,留谒则去,不见丧主。”
成语出处:
《后汉书·徐穉传》“穉尝为太尉黄琼所辟,不就”李贤注引三国吴谢承《后汉书》:“穉诸公所辟虽不就,有死丧负笈赴吊。常於家豫炙一只,以一两绵絮渍酒中,暴乾以裹,径到所起冢外,……醊酒毕,留谒则去,不见丧主。”
156

卓立

成语拼音:
zhuó lì jī qún
成语解释:
象鹤站在群中一样。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
成语出处:
晋·戴逵《竹林七贤论》:“嵇绍入洛,或谓王戎曰:‘昨于稠人中始见嵇绍,昂昂然若野鹤之在群。’”南朝梁·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嵇延祖卓卓如野鹤之在群。”
* 鸡的成语,带鸡字的成语,包含鸡字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