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字结尾的成语 (57个)

21

怖鸽获

成语拼音:
bù gē huò ān
成语解释:
怖;惶惧。比喻走投无路的人又获得了身之地
成语出处:
南朝·梁·萧纲《谢赐钱启》:“方使怖鸽获,穷鱼永乐。”
22

变危为

成语拼音:
biàn wēi wéi ān
成语解释:
变危急为平
成语出处:
宋 司马光《论周琰事乞不坐冯浩状》:“陛下当此之时变危为,变乱为治,易于返掌。”
23

长治久

成语拼音:
cháng zhì jiǔ ān
成语解释:
治:太平。国家、社会长期太平宁。
成语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贾谊传》:“建久之势,成长治之业。”
24

动荡不

成语拼音:
dòng dàng bù ān
成语解释:
荡:摇动。动荡摇摆,不定。形容局势不稳定,不平静。
成语出处:
欧阳山《三家巷》第十八章:“他和陈文婷谈起,两人都觉得纵然社会上动荡不,革命的前途还是光明的,乐观的。”
25

覆盂之

成语拼音:
fù yú zhī ān
成语解释:
像覆置的盂那样稳。比喻稳固,不可动摇。亦作“覆盂之固”。
成语出处:
汉·韩婴《韩诗外传》第九卷:“君子之居也,绥如裘,晏如覆盂。”
26

国泰民

成语拼音:
guó tài mín ān
成语解释:
泰:太平。国家太平;人民生活定。
成语出处:
宋 吴自牧《梦梁录 山川神》:“每岁海潮太溢,冲激州城,春秋醮祭,诏命学士院撰青词以祈国泰民。”
27

惶恐不

成语拼音:
huáng kǒng bù ān
成语解释:
惶恐:惊慌、害怕。惊慌、害怕得不得宁。
成语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王莽传下》:“人民正营。”唐 颜师古注:“正营,惶恐不之意也。”
28

局蹐不

成语拼音:
jú jí bù ān
成语解释:
局蹐:畏缩不的样子。形容恐惧不
成语出处:
《京本通俗小说·冯玉梅团圆》:“徐信闻言,甚局蹐不,将自己虞城失妻,到睢阳村店遇见此妇始末,细细述了。”
29

跼蹐不

成语拼音:
jú jí bù ān
成语解释:
形容恐惧不
成语出处:
《京本通俗小说 冯玉梅团圆》:“徐信闻言,甚跼蹐不,将自己虞城失妻,到睢阳村店遇见此妇始末,细细述了。”
30

磐石之

成语拼音:
pán shí zhī ān
成语解释:
形容极稳固。
成语出处:
先秦 荀况《荀子 富国》:“为名者否,为利者否,为忿者否,则国于磐石,寿于旗翼。”
31

去危就

成语拼音:
qù wēi jiù ān
成语解释:
离开危险,达到平
成语出处:
《北齐书·文襄帝纪》:“去危就,今归正朔;转祸为福,已脱罗网。”
32

上下相

成语拼音:
shàng xià xiāng ān
成语解释:
上下:指尊卑、长幼、上级与下级;稳,定。上面和下面,相无事
成语出处:
《晋书·束皙传》:“主无骄肆之怒,臣无嫠缨之请,上下相,率礼从道。”
33

泰山之

成语拼音:
tài shān zhī ān
成语解释:
稳。像泰山那样稳固。形容稳固
成语出处:
汉·枚乘《上书谏吴王》:“以居泰山之,而欲乘累卵之危。”
34

畏难苟

成语拼音:
wèi nán gǒu ān
成语解释:
苟:苟且。害怕困难,苟且偷
成语出处:
《清史稿·食货志》:“大学士倭仁疏陈黑地升科,州县畏难苟,请申明赏罚。”
35

行坐不

成语拼音:
xíng zuò bù ān
成语解释:
行:走。走也不是,坐也不是。形容心情焦躁不宁
成语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5回:“瑜闻大惊,行坐不。”
36

因循苟

成语拼音:
yīn xún gǒu ān
成语解释:
因循:照旧不改;苟:苟且偷。沿袭旧的一套,苟且偷过日子
成语出处:
老舍《四世同堂》:“他觉得北平人并不尽像他自己那么因循苟。”
37

远至迩

成语拼音:
yuǎn zhì ěr ān
成语解释:
远方来归附,近民居乐业。形容政治清明,国家大治。
成语出处: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恕思以明德,则令名载而行之,是以远至迩。”
38

转侧不

成语拼音:
zhuǎn cè bù ān
成语解释:
转侧:移换方位。形容心有所思,睡不稳的状态
成语出处:
汉·王充《论衡·案书》:“二语不定,转侧不。”
39

坐立不

成语拼音:
zuò lì bù ān
成语解释:
坐着站着都不宁。形容烦躁、紧张的样子。
成语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37回:“今日天使李俊在家,坐立不。”
40

众心不

成语拼音:
zhòng xīn bù ān
成语解释:
指民心不
成语出处:
东汉·班固《汉书·五行志》:“京房《易传》曰:‘众心不,君政厥妖,豕入居室。’”
* 最后一个字是安的成语,安字结尾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