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字结尾的成语 (37个)

21

百折不

成语拼音:
bǎi zhé bù qū
成语解释:
受到无数挫折都不服、动摇。形容意志坚强。
成语出处:
清 恽敬《〈卓忠毅公遗稿〉书后》:“一旦竟成其名,史书及府县志纪录则有之,必不能千百年之后,人人变色动容,有一百折不之人,如在其心,如出其口,如忠毅、方学士、铁尚书者也。”
22

尺蠖之

成语拼音:
chǐ huò zhī qū
成语解释:
尺蠖:虫名,体长约二三寸,伸而行。尺蠖的弯曲。比喻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
成语出处:
《周易·系辞下》:“尺蠖之,以求信(伸)也。”
23

词穷理

成语拼音:
cí qióng lǐ qū
成语解释:
指理由亏,无话可说
成语出处:
宋 苏轼《论河北京东盗贼状》:“切详按问,自言皆是;词穷理,势必不免。”
24

辞穷理

成语拼音:
cí qióng lǐ qū
成语解释:
理由站不住脚,被驳得无话可说。
成语出处:
《宋书·郑鲜之传》:“时或言论,人皆依违之,不敢难也;鲜之难必切至,未尝宽假,要须高祖辞穷理,然后置之。”
25

大直若

成语拼音:
dà zhí ruò qū
成语解释:
亦作“大直若诎”。最正直的人外表反似委曲随和。
成语出处:
《后汉书荀淑传论》:“及后潜图董氏,几振国命,所谓‘大直若,道固逶迤’也。”
26

临难不

成语拼音:
lín nàn bù qū
成语解释:
临:面临;服。临到危难,仍不
成语出处:
《旧唐书·刘弘基传》:“高祖嘉其临难不,赐其家粟帛甚厚。”
27

龙骧蠖

成语拼音:
lóng xiāng huò qū
成语解释:
喻随时伸、上下。
成语出处:
南朝·梁·刘孝标《广绝交论》:“盖圣人握金镜,阐风烈,龙骧蠖,从道污隆。”
28

情见力

成语拼音:
qíng xiàn lì qū
成语解释:
情:真实情况;见:通“现”,暴露。指在军事上情况暴露而又处在劣势的地位。
成语出处:
《汉书 韩信传》:“今足下举倦敝之兵,顿之燕坚城之下,情见力,欲战不拔,旷日持久,粮食单竭。”
29

指不胜

成语拼音:
zhǐ bù shèng qū
成语解释:
板着指头也不过来(不胜:不能承受)。形容数量很多。
成语出处:
明 沈德符《野获编》:“而贫弱者或衣食不给,其小有才者至窜入匪类,以辱先人,以余所见,指不胜。”
30

至死不

成语拼音:
zhì sǐ bù qū
成语解释:
至:到。到死也不服。形容英勇顽强,视死如归
成语出处:
宋·周密《齐东野语·二张援襄》:“贵身被数十创,力不支,遂为生得,至死不。”
31

铮铮不

成语拼音:
zhēng zhēng bù qū
成语解释:
铮铮:响当当。响当当宁折不弯。形容人坚强不,有骨气
成语出处: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45回:“那四个俱是铁汉,铮铮不。”
32

聱牙诘

成语拼音:
áo yá jié qū
成语解释:
聱牙:不顺口;诘:曲折。形容文辞艰涩难读
成语出处:
清 周亮工《书影》第二卷:“为诗好为聱牙诘之语,多不自解。”
33

计穷力

成语拼音:
jì qióng lì qù
成语解释:
计:计策;穷、:尽,竭。计策、力量都用完了。
成语出处:
南朝梁·元帝《驰檄告四方》:“郭默清夷、晋熙附义,计穷力,反杀后主。”
34

龙伸蠖

成语拼音:
lóng shēn huò qū
成语解释:
形容笔势飞动,书法高超。
成语出处:
南朝·陈·徐陵《玉台新咏》序:“三台妙迹,龙伸蠖之书;五色华笺,河北胶东之纸。”
35

龙蛰蠖

成语拼音:
lóng zhé huò qū
成语解释:
喻隐居不仕。语本《易·系辞下》:“尺蠖之,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
成语出处:
语出《易·系辞下》:“尺蠖之,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
36

势穷力

成语拼音:
shì qióng lì qū
成语解释:
形势窘迫,力量衰竭。
成语出处:
宋·司马光《户部侍郎周公神道碑》:“俟其势穷力,然后可招抚也。”
37

忠贞不

成语拼音:
zhōng zhēn bù qū
成语解释:
忠:忠诚;贞:有操守。忠诚坚定,永不改变
成语出处:
范文澜《中国近代史》上册附录:“为了争取中国人民的民族自由和社会改革,忠贞不,视死如归,悲壮激昂,可歌可泣。”
* 最后一个字是屈的成语,屈字结尾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