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字结尾的成语 (160个)

101

青云得

成语拼音:
qīng yún dé yì
成语解释:
比喻人仕途得,步步高升
成语出处:
宋·辛弃疾《沁园春·老子平生》:“况白头能几,定应独往;青云得,见说长存。”
102

事出不

成语拼音:
shì chū bù yì
成语解释:
:猜想。事情的发生出乎
成语出处:
宋·周煇《清波杂志》第二卷:“京以攸被诏同至,乃置酒留贯,攸亦预焉。京以事出不,一时失措。”
103

善解人

成语拼音:
shàn jiě rén yì
成语解释:
善:善于;解:理解。善于理解别人的
成语出处: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87回:“他总不离杨妃左右,最能言语,善解人,聪慧异常,杨妃爱之如宝,呼为雪衣女。”
104

适情率

成语拼音:
shì qíng lǜ yì
成语解释:
犹言放任情
成语出处:
晋·葛洪《抱朴子·行品》:“适情率,旁若无人。”
105

三心二

成语拼音:
sān xīn èr yì
成语解释:
又想这样又想那样;犹豫不定。常指不安心;不专一。
成语出处:
元 关汉卿《救风尘》第一折:“争奈是匪妓,都三心二。”
106

率性任

成语拼音:
shuài xìng rèn yì
成语解释:
率:随顺。随顺其本性,听任其心。指任着自己的本性做去而不加约束
成语出处: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116卷:“父母怜之,听其率性任。”
107

设言托

成语拼音:
shè yán tuō yì
成语解释:
托:寄托。用言语寄寓心
成语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回:“每日一人学中,四处各坐,却八目勾留,或设言托,或咏桑寓柳,遥以心照,却外面自为避人眼目。”
108

同心一

成语拼音:
tóng xīn yī yì
成语解释:
心志一致。
成语出处:
《三国志·吴志·鲁肃传》:“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及说备使抚表众,同心一,共治曹操。”
109

文不尽

成语拼音:
wén bù jìn yì
成语解释:
思。文章未能完全表达出
成语出处: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43卷:“圆光如日,有炎如烟,周绕我体,如同金刚,文不尽,犹待诀言。”
110

万事如

成语拼音:
wàn shì rú yì
成语解释:
:符合心。一切都符合心,很顺利
成语出处: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15回:“不过都是在那里邀福,以为我做了好事,便可以望上天默佑,万事如的。”
111

无私有

成语拼音:
wú sī yǒu yì
成语解释:
自己虽无私心,别人则将认为有为要避嫌疑。
成语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48回:“他是梁山泊造反的人,我如何与他厮见!无私有,你可回他话道,只说我卧病在床,动止不得,难以相见。”
112

忻忻得

成语拼音:
xīn xīn dé yì
成语解释:
心情欢喜自觉快
成语出处: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30回:“那些小旦,取在十名前的,他相与的大老官来看了榜,都忻忻得。”
113

洗心革

成语拼音:
xǐ xīn gé yì
成语解释:
革:改变。洗去邪恶的想法,改变旧有的心思和
成语出处:
《周书·苏绰传》:“凡诸牧守令长,宜洗心革,上承朝旨,下宣教化矣。”
114

虚心平

成语拼音:
xū xīn píng yì
成语解释:
平:宁静。心空舒宁静,如同说心平气和
成语出处:
春秋·齐·管仲《管子·九守》:“安徐而静,柔节先定,虚心平以待须。”
115

像心像

成语拼音:
xiàng xīn xiàng yì
成语解释:
谓顺遂心愿,合乎心
成语出处:
《京本通俗小说·海陵王荒淫》:“这海陵像心像侮弄了几多时节。”
116

小心在

成语拼音:
xiǎo xīn zài yì
成语解释:
指做事十分认真与谨慎
成语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0回:“晁盖道:‘好兄弟,小心在,速去早来。’”
117

心知其

成语拼音:
xīn zhī qí yì
成语解释:
义。心中领会了文章的主旨或技艺的要领。
成语出处:
《史记 五帝本纪》:“书缺有间矣,心知其,固难为浅见寡闻道也。”
118

言不达

成语拼音:
yán bù dá yì
成语解释:
亦作“言不逮”。说的话不能准确地表达思想内容。
成语出处:
《明史·广西土司传二·思明》:“以译者言不达,复为书晓之。”
119

以辞害

成语拼音:
yǐ cí hài yì
成语解释:
因拘泥于辞义而误会或曲解作者的原
成语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万章上》: “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
120

以词害

成语拼音:
yǐ cí hài yì
成语解释:
见“以辞害”。
成语出处:
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七:“太白‘斗酒诗百篇’,‘东坡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不过一时兴到语,不可以词害。”
* 最后一个字是意的成语,意字结尾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