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字结尾的成语 (134个)

61

怒形于

成语拼音:
nù xíng yú sè
成语解释:
形:显露;:脸。满腔愤怒显于脸上。
成语出处:
宋 洪迈《夷坚决》:“夫子赐之酒五尊。子夏怒形于,举足蹴其二。”
62

情见于

成语拼音:
qíng jiàn yú sè
成语解释:
真情从脸中表现出来。
成语出处: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侠女》:“生甚怒之,情见于。”
63

清一

成语拼音:
qīng yī sè
成语解释:
原指打麻将时由一种花组成的一副牌。后比喻全部由同一种成分构成。
成语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九回:“而且他[佘小观]赌品甚高,输得越多心越定,脸上神丝毫不动。又欢喜做‘清一’。所以同赌的人更拿他当财神看待。”
64

水光山

成语拼音:
shuǐ guāng shān sè
成语解释:
泛指山水景
成语出处:
唐·薛用弱《集异记·蒋琛》:“山势萦回水脉分,水光山翠连云。”
65

十光五

成语拼音:
shí guāng wǔ sè
成语解释:
形容景象纷繁,彩绚丽。
成语出处:
清·归懋仪《百字令·答龚璱人公子即和原韵》词:“王台问字,料理吾乡去。海东云起,十光五争睹。”
66

天香国

成语拼音:
tiān xiāng guó sè
成语解释:
原形容颜和香气不同于一般花卉的牡丹花,后也形容女子的美丽。
成语出处:
唐 李濬《松窗杂录》:“天香夜染衣,国朝酣酒。”
67

无声无

成语拼音:
wú shēng wú sè
成语解释:
没有声音和彩。形容平淡不动人。
成语出处:
《新华月报》1965年第9期:“影片并没有真实地反映这场轰轰烈烈的群众运动,而把它写得冷冷清清,无声无。”
68

五颜六

成语拼音:
wǔ yán liù sè
成语解释:
彩鲜艳繁多;非常美丽。
成语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14回:“惟各人所登之云,五颜六,其形不一。”
69

相顾失

成语拼音:
xiāng gù shī sè
成语解释:
相互看视而面部变。形容几个人一起做惊恐状。
成语出处:
《旧五代史·周书·段希尧传》:“使于吴越,及乘舟泛海,风涛暴起,楫师仆从,皆相顾失。”
70

相视失

成语拼音:
xiāng shì shī sè
成语解释:
彼此相看,变了脸。多形容惊慌、惊诧的情状
成语出处:
钱基博《吴禄贞传》:“时良弼、姚锡光在座,相视失。”
71

喜形于

成语拼音:
xǐ xíng yú sè
成语解释:
形:表露;:脸。内心的喜悦表现在脸上。形容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
成语出处:
《北史 高允传》:“允喜形于,语人曰:‘天恩以我笃老,大有所赉,得以赡客矣。’”
72

有声有

成语拼音:
yǒu shēng yǒu sè
成语解释:
既有声音;又有泽。形容表演或说话十分生动、精彩。
成语出处:
宋 汪藻《浮溪集 翠微堂记》:“其意从谓世之有声有者,未有不争而得,亦未有不终磨灭者。”
73

义形于

成语拼音:
yì xíng yú sè
成语解释:
义:正义;伸张正义;形:表现;见之于形;:脸。伸张正义的神态流露在脸面上。
成语出处:
《公羊传 桓公二年》:“孔父正而立于朝,则人莫敢过而致难于其君者。孔父可谓义形于矣。”
74

怡颜悦

成语拼音:
yí yán yuè sè
成语解释:
犹和颜悦
成语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十六回:“行者又道:‘汝等莫顺口儿答应,等我去了,你就不来奉承。看师父的,要怡颜悦;养白马的,要水草调匀;假有一毫儿差了,照依这个样棍,与你们看看!’”
75

正言厉

成语拼音:
zhèng yán lì sè
成语解释:
正:严正;厉:严厉;:脸。话语严正;态度严厉。
成语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19回:“黛玉见他说的郑重,又且正言厉,只当是真事。”
76

勃然变

成语拼音:
bó rán biàn sè
成语解释:
勃然:突然地。变:变了脸。突然生气,变了脸
成语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万章下》:“曰:‘君有大过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王勃然变乎。”
77

勃然作

成语拼音:
bó rán zuò sè
成语解释:
:变脸。因恼怒或惊怕而变脸
成语出处:
战国·宋·庄周《庄子·天地》:“谓己道人,则勃然作。”
78

谄词令

成语拼音:
chǎn cí lìng sè
成语解释:
说奉承人家的话,扮作讨好人家的表情。《东周列国志》八○回:“勾践为人机险,今为釜中之鱼,命制庖人故谄词令,以求免刑诛。”
成语出处:
《东周列国志》八○回:“勾践为人机险,今为釜中之鱼,命制庖人故谄词令,以求免刑诛。”
79

承颜候

成语拼音:
chéng yán hòu sè
成语解释:
看人脸行事,不敢有不同意见。
成语出处:
北齐 魏收《魏书 寇治传》:“畏避势家,承颜候,不能有所执据。”
80

愁颜赧

成语拼音:
chóu yán nǎn sè
成语解释:
赧:羞惭脸红。面带愁容和愧
成语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10回:“宋江、卢俊义出内,卸了公服檏头,上马回营,面有愁颜赧。”
* 最后一个字是色的成语,色字结尾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