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字是思的成语 (64个)

21

如潮

成语拼音:
āi sī rú cháo
成语解释:
哀伤的绪如同潮涌一般。形容极度悲痛。
成语出处:
京剧《平原作战》第五场:“哀如潮热泪洒,平川有边仇无涯。”
22

不得其故

成语拼音:
bǎi sī bù dé qí gù
成语解释:
百:多次;:考虑,考;故:原因。指经过百般索仍旧不能找到其原因
成语出处: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三》:“鸡不代伏,又何以传种至今也。此真百不得其故矣。”
23

不解

成语拼音:
bǎi sī bù jiě
成语解释:
解:理解。经过百般反复索仍不理解。也作“百不得其解”。
成语出处:
清 无名氏《葛仙翁全传》:“百不解,五夜踌蹰,故乘隙邀君一面,以决中疑。”
24

莫解

成语拼音:
bǎi sī mò jiě
成语解释:
:百般索。指百般索也不能理解
成语出处:
李准《李双双》:“小王在一边,如坐针毡,百莫解。”
25

翰藻

成语拼音:
chén sī hàn zǎo
成语解释:
沉:深沉;翰藻:文辞华丽。寓意深刻,文辞华丽
成语出处:
南朝·梁·萧统《文选》序:“事出于沉,义归于翰藻。”
26

寂虑

成语拼音:
chéng sī jì lǜ
成语解释:
澄:清澈;寂:安静;虑:考。专心索,冷静考虑
成语出处:
《宣和画谱·花鸟叙论》:“乾晖常于郊居其禽鸟,每澄寂虑,玩心其间,偶得意即命笔。”
27

渺虑

成语拼音:
chéng sī miǎo lǜ
成语解释:
远虑。
成语出处:
清·宗稷辰《姚適庵怡柯草堂诗赋抄序》:“然而澄渺虑,顺事婉陈,虽处危急烦扰之地,而所宣不失其和平。”
28

默想

成语拼音:
chén sī mò xiǎng
成语解释:
静静地深
成语出处:
魏巍《路标》:“在沉默想的时候,我仿佛听到一种深沉有力的呼喊。”
29

熟虑

成语拼音:
chén sī shú lǜ
成语解释:
深入索,仔细考虑
成语出处:
茅盾《虹》:“像受了什么刺戟似的,梅女士忽然戴着一付沉熟虑的面孔。”
30

妄想

成语拼音:
chī sī wàng xiǎng
成语解释:
妄:胡乱,虚妄;妄想:荒唐的想法。指一门心想着无法实现的事情
成语出处:
洪深《飞将军》:“我不免痴妄想——假如有一天我能当面碰见,亲眼看见这些立功的勇敢的空军战士,那该是多么大的满足和兴奋呢!”
31

遐想

成语拼音:
chí sī xiá xiǎng
成语解释:
自由地联想
成语出处:
32

极虑

成语拼音:
dān sī jí lǜ
成语解释:
殚:竭尽;虑:虑。形容用尽心
成语出处:
唐 白居易《策头》一:“殚极虑,以尽微臣献言之道乎!唯以直辞,昧死上对。”
33

干虑

成语拼音:
hé sī gàn lǜ
成语解释:
犹言绞尽脑汁。
成语出处:
明·王志坚《表异录·艺文》:“极为文,曰涸干虑。”
34

何虑

成语拼音:
hé sī hé lǜ
成语解释:
虑:忧。指没有什么可虑的。形容胸襟开阔或无所用心
成语出处:
《周易·系辞》:“天下何何虑,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
35

乱量

成语拼音:
hú sī luàn liàng
成语解释:
犹胡乱想。
成语出处:
宋·苏辙《龙川别志》卷下:“慈圣意不怿,曰:‘皇亲辈皆笑太后欲于旧涡寻兔儿。’闻者惊惧,皆退数步立。独琦不动,曰:‘太后不要胡乱量。’”
36

广议

成语拼音:
jí sī guǎng yì
成语解释:
谓集中众人智能,广泛进行议论。
成语出处:
清·昭梿《啸亭杂录·钱南园》:“佞者既明目共视,难以挟私,贤者亦集广议,以济其事。”
37

广益

成语拼音:
jī sī guǎng yì
成语解释:
指集中众人的智慧,可使效果更大更好。
成语出处:
三国 蜀 诸葛亮《教与军师长史参军掾属》:“夫参署者,集众,广忠益也。”集,亦作“积”。
38

苦虑

成语拼音:
jiāo sī kǔ lǜ
成语解释:
着急忧虑,苦心考。
成语出处:
邹韬奋《经历》:“我这时的全部的注意力都集中在绥远的被侵略,每日所焦苦虑的只是这个问题。”
39

万想

成语拼音:
qiān sī wàn xiǎng
成语解释:
无数遍的索、考虑。犹言千万虑。形容用心极苦。
成语出处:
明 袁宏道《去吴七牍 乞归稿一》:“千万想,惟有乞休归田一节,可以慰此朝夕悬望之情而已耳。”
40

而后行

成语拼音:
sān sī ér hòu xíng
成语解释:
三:再三,表示多次。指经过反复考虑,然后再去做。
成语出处:
《南齐书·公冶度》:“季文子三而后行。”
* 第二个字是思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