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字是日的成语 (147个)

61

惜力

成语拼音:
ài rì xī lì
成语解释:
珍惜时间,不虚掷精力。
成语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孙和传》:“且志士爱惜力 ,君子慕其大者,高山景行,耻非其次。”
62

并行

成语拼音:
bèi rì bìng xíng
成语解释:
夜赶路。
成语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孙子吴起列传》:“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并行逐之。”
63

不月

成语拼音:
bù rì bù yuè
成语解释:
指不计月,没有期限。
成语出处:
《诗经 王风 君子于役》:“君子于役,不不月。”郑玄注:“行役反无月。”
64

光天

成语拼音:
huà rì guāng tiān
成语解释:
①谓太平盛世。②比喻众目昭彰、是非分明的场合。
成语出处:
太平天国《太平诏书》:“尧、舜化光天,由为君能正;禹、稷身显后狂,由为臣能正。”
65

三竿

成语拼音:
hóng rì sān gān
成语解释:
高三竿;天已大亮;时候不早了;也作“上三竿”。
成语出处:
《南齐书 天文志上》:“出高三竿,朱色赤黄,晕。”
66

偷天

成语拼音:
huàn rì tōu tiān
成语解释:
比喻暗中改变事物的真相,以达到蒙混欺骗的目的。
成语出处:
明 屠隆《彩毫记 宫禁生谗》:“叵耐狂生诗太狂,只愁谤语外传扬,但凭换偷天手,难免嘲风弄月殃。”
67

阳戈

成语拼音:
huī rì yáng gē
成语解释:
犹言挥戈反
成语出处:
明·张景《飞丸记·盟寻泉石》:“总然借挥阳戈,难挽西飞箭。”
68

程功

成语拼音:
jì rì chéng gōng
成语解释:
计:计算;程:衡量;功:成效。工作进度或成效可以按计算。形容进展快;有把握如期完成。
成语出处:
梁启超《中国理法学发达史论》:“法治国虽进不必骤,而得过进尺,计程功。”
69

而待

成语拼音:
ji ri er dai
成语解释:
计算着子来等待,意即无须很久。
成语出处:
三国 蜀 诸葛亮《前出师表》:“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而待也。”
70

而俟

成语拼音:
jì rì ér sì
成语解释:
见“计而待”。
成语出处:
晋·常璩《华阳国志·大同志》:“事终无成,败亡可计而俟。”
71

可待

成语拼音:
jì rì kě dài
成语解释:
指为期不远
成语出处:
明 海瑞《治黎策》:“夫以万全之力,视此直狐兔耳。其束身系颈,计可待也。”
72

可期

成语拼音:
jì rì kě qī
成语解释:
见“计可待”。
成语出处:
唐·权德舆《中书门下贺剑南西川节度使大破蕃寇状》:“耀天威而尽潱,昭文德以即叙,止戈之庆,计可期。”
73

良辰

成语拼音:
jí rì liáng chén
成语解释:
吉:好;吉庆;辰:时辰。吉利的子又加上好的时辰。指喜庆美好的子。
成语出处:
战国 楚 屈原《九歌 乐皇太一》: “吉兮辰良,穆将愉兮上皇。”
74

累久

成语拼音:
jī rì lěi jiǔ
成语解释:
指经过的时间长。
成语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董仲舒传》:“且古所谓功者,以任官称职为差,非谓积累久也。”
75

良时

成语拼音:
jí rì liáng shí
成语解释:
见“吉良辰”。
成语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七十一回:“宋江拣了吉良时,焚一炉香,鸣鼓聚众,都到堂上。”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五十六回:“子牙对惧留孙曰:‘命土行孙乘今良时,与邓小姐成亲,何如?’”
76

累岁

成语拼音:
jī rì lěi suì
成语解释:
形容时间长久。
成语出处:
明 李东阳《求退录》:“或饮食过度,或劳佚不时,积累岁,其来已久,以至元气弊亏,痰邪洨结。”
77

累月

成语拼音:
jī rì lěi yuè
成语解释:
指经过的时间长。同“积年累月”。
成语出处:
宋 无名氏《靖康要录》卷一:“若积累月,万机之微,所失可胜言耶!”
78

穷夜

成语拼音:
jìn rì qióng yè
成语解释:
尽:完;穷:尽。从早到晚,通宵达旦
成语出处:
《南史·袁巸传》:“与邓琬款狎过常,每清闲必尽穷夜。”
79

以待

成语拼音:
jì rì yǐ dài
成语解释:
见“计而待”。
成语出处:
明·赵元星《贺贾元礼食廪序》:“待御为两京学使者,即不复外补,坐致九列,惟计以待耳。”
80

以期

成语拼音:
jì rì yǐ qī
成语解释:
见“计以俟”。
成语出处:
明·徐祯稷《耻言》:“望焉而羡,至焉则厌,计以期,涉艰不倦,嗜荣者之情与!”
* 第二个字是日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