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字是流的成语 (97个)

81

罪犯

成语拼音:
fēng liú zuì fàn
成语解释:
指轻微的过失
成语出处:
元·杨显之《酷寒亭》第三折:“把孩儿风罪犯寻些个,吊着脚腕又不敢将脚尖那。”
82

罪过

成语拼音:
fēng liú zuì guò
成语解释:
:原为封建士大夫的所谓风雅。原指因为风雅而致的过错。后也指因搞男女关系而犯下的罪。
成语出处:
《北齐书 循吏传 郎基》:“潘子义曾遗之书曰:‘在官写书,亦是风罪过。’”
83

宰相

成语拼音:
fēng liú zǎi xiàng
成语解释:
:有才学而不拘礼法。有才学而不拘礼法的宰相
成语出处:
《南史·王俭传》:“俭常谓人曰:‘江左风宰相,惟有谢安。’盖自况也。”
84

夹背

成语拼音:
hàn liú jiā bèi
成语解释:
同“汗浃背”。
成语出处:
清·昭槤《啸亭杂录·阿文成相度》:“陪臣汗夹背,出谓人曰:‘此诚宰相语。’”
85

浃肤

成语拼音:
hàn liú jiā fū
成语解释:
见“汗浃体”。
成语出处:
宋·洪迈《夷坚乙志·青童神君》:“[深父]梦若至诸天阁下……有人挤之,坠潭中,蹶然而寤,汗浃肤。”
86

浃体

成语拼音:
hàn liú jiā tǐ
成语解释:
全身。形容极度惊惧。
成语出处:
宋·张师正《括异志·张龙图》:“张焘误食厌物,谢既再拜而悟,汗浃体。”
87

接踵

成语拼音:
hàn liú jiē zhǒng
成语解释:
见“汗至踵”。
成语出处: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柳氏子》:“柳在椟中,历历闻之,汗接踵,不敢出气。”
88

浃踵

成语拼音:
hàn liú jiā zhǒng
成语解释:
见“汗至踵”。
成语出处: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晚霞》:“[阿端]意计穷蹙,汗浃踵。”
89

满面

成语拼音:
hàn liú mǎn miàn
成语解释:
形容极度紧张或非常劳累
成语出处:
鲁迅《彷徨 伤逝》:“况且她又这样地终日汗满面,短发都粘在脑额上;两只手又只是这样地粗糙起来。”
90

洽背

成语拼音:
hàn liú qià bèi
成语解释:
同“汗浃背”。
成语出处:
《旧唐书·昭宗纪》:“昭宗临轩自谕之曰:‘卿等藩侯,宜存臣节,称兵入朝,不由奏请,意在何也?’茂贞、行瑜汗洽背,不能对。”
91

至踵

成语拼音:
hàn liú zhì zhǒng
成语解释:
汗出得多,到脚跟。常形容极端恐惧或惭愧。
成语出处:
《庄子·田子方》:“御寇伏地,汗至踵。”
92

百家

成语拼音:
jiǔ liú bǎi jiā
成语解释:
泛指各种学术派。参见“九一家”。
成语出处:
唐·韩愈《毛颖传》:“阴阳、卜筮、占相、医方、族氏、山经、地志、字书、图画九百家天人之书,乃至浮图、老子、外国之说,皆所详悉。”
93

宾客

成语拼音:
jiǔ liú bīn kè
成语解释:
先秦到汉初有法、名、墨、儒、道、阴阳、纵横、杂、农九种学术派。指上中下各品的人才和各种人物。
成语出处:
《梁书 萧子显传》:“见九宾客,不与交言。”
94

洽客

成语拼音:
jī liú qià kè
成语解释:
高行脱俗、广见博闻之士。
成语出处:
明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 经籍会通四》:“又如畸洽客,领异拔新,时出一编,人所未睹。”
95

人物

成语拼音:
jiǔ liú rén wù
成语解释:
指社会上的各种人物。
成语出处:
唐·薛逢《送西川杜司空赴镇》诗:“莫遣洪炉旷真宰,九人物待陶甄。”
96

日下

成语拼音:
jiāng liú rì xià
成语解释:
见“江河日下”。
成语出处:
孙中山《建国方略·知行总论》:“既经非常之破坏,而无非常之建设以继之,此所以祸乱相寻,江日下。”
97

勇退

成语拼音:
jī liú yǒng tuì
成语解释:
勇:果敢;退:退却,离去。比喻在官场得意时及时引退,以明哲保身
成语出处: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三卷第五章:“田福军一回来,他就激勇退,也许会给省委造成一种他尊重上级决定,并且已改变对田福军的看法,支持和信任他放手工作的印象。”
* 第二个字是流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