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个字是于的成语 (116个)

101

业荒

成语拼音:
yè huāng yú xī
成语解释:
荒:荒废。贪恋玩耍就会荒废学业
成语出处:
唐·韩愈《进学解》:“业精勤,荒嬉;行成思,毁随。”
102

寓情

成语拼音:
yù qíng yú jǐng
成语解释:
在景色的描写中寄托情感。
成语出处:
《山水田园诗传·前言》:“进入写景入情、寓情景的艺术境界方面,做出了新的贡献。”
103

成语拼音:
yú sī yú sī
成语解释:
思:同腮;思:鬓须茂盛的样子。指胡须长而多的人
成语出处: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宣公二年》:“思,弃甲复来。”
104

义形

成语拼音:
yì xíng yú sè
成语解释:
义:正义;伸张正义;形:表现;见之形;色:脸色。伸张正义的神态流露在脸面上。
成语出处:
《公羊传 桓公二年》:“孔父正色而立朝,则人莫敢过而致难其君者。孔父可谓义形色矣。”
105

忧形

成语拼音:
yōu xíng yú sè
成语解释:
形:表现。色:面色表情。忧愁的神色从脸上表现出来。
成语出处:
《旧唐书·五行志》:“四年六月,天下旱,蝗食田,祷祈无效,上忧形色。”
106

燕燕

成语拼音:
yàn yàn yú guī
成语解释:
谓女子出嫁。语本《诗·邶风·燕燕》:“燕燕飞,差池其羽。之子归,远送野。”
成语出处:
语出《诗·邶风·燕燕》:“燕燕飞,差池其羽。之子归,远送野。”
107

有要

成语拼音:
yǒu yào yú shí
成语解释:
对当时有需要
成语出处:
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察今》:“凡先王之法有要时也。”
108

一至

成语拼音:
yī zhì yú cǐ
成语解释:
竟到如此地步。
成语出处:
南朝·梁·简文帝《与湘东王书》:“笔札无情,任其摇礕。甚矣哉!文之横流,一至此!”
109

一至

成语拼音:
yī zhì yú sī
成语解释:
同“一至此”。
成语出处:
南朝·梁·任昉《为齐明帝让宣城郡公表》:“家国之事,一至斯。非臣之尤,谁任其咎!”
110

自比

成语拼音:
zì bǐ yú jīn
成语解释:
把自己比作尚未冶炼的黄金。比喻未成熟,急需锻炼
成语出处:
《新唐书·魏徽传》:“朕方自比金,以卿为良匠而加砺焉,卿虽疾未及衰,庸得便尔。”
111

枝大

成语拼音:
zhī dà yù běn
成语解释:
树枝比树干大。比喻臣下势力超过皇上。
成语出处:
《史记 魏其武安侯列传》:“灌夫通奸猾,侵细民,家累巨万,横恣颖川,凌轹宗室,侵犯骨肉,此所谓‘枝大本,胫大股,不折必披。’”
112

自绝

成语拼音:
zì jué yú rén
成语解释:
绝:断。自己断绝了跟别人的关系。指做了对不起人的事而不愿悔改
成语出处:
113

争名朝,争利

成语拼音:
zhēng míng yú cháo,zhēng lì yú shì
成语解释:
朝:朝廷。市:市场。在朝廷上争夺名位,在集市上计较赢利得失。即争名夺利。
成语出处:
《战国策 秦策一》:“臣闻争名者朝,争利者市。”
114

专美

成语拼音:
zhuān měi yú qián
成语解释:
专美:独享美名。指先别人独享美名
成语出处:
宋·陈亮《复杜伯高》:“左右笔力如川之方至,无使楚汉专美前,乃副下交之望。”
115

自投

成语拼音:
zì tóu yú dì
成语解释:
投:抛掷。自己一下子仆伏在地上
成语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陈寔传》:“盗大惊,自投地,稽顺归罪。”
116

之子

成语拼音:
zhī zǐ yú guī
成语解释:
之子:这个女子;归:到丈夫家中去。指女子出嫁
成语出处:
《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归,宜其室家。”
* 第三个字是于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