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个字是其的成语 (201个)

121

适逢

成语拼音:
shì féng qí shí
成语解释:
见“适逢会”。
成语出处: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11回:“虽然姬昌之数偶验,适逢时,岂得骤赦归国!”
122

三过门而不入

成语拼音:
sān guò qí mén ér bù rù
成语解释:
原是夏禹治水的故事,后比喻热心工作,因公忘私。
成语出处:
《孟子·离娄下》:“禹、稷当平世,三过门而不入。”
123

神乎

成语拼音:
shén hū qí jì
成语解释:
形容技艺或手法十分高明。
成语出处: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31回:“他仅着这个法子去拐骗金银,又乐得人人甘心被他拐骗,这才是神乎技呢!”
124

神乎

成语拼音:
shén hū qí shén
成语解释:
神:神秘;乎:语气助词;表示感叹;:那样。形容非常奇妙神秘。
成语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75回:“向日闻得古人有‘袖占一课’之说,真是神乎神,我只当是神仙所为,凡人不能会的。”
125

适居

成语拼音:
shì jū qí fǎn
成语解释:
见“适得反”。
成语出处:
李大钊《唯物史观在现代史学上的价值》:“这都是大错特错,唯物史观及于人生的影响乃适居反。”
126

世济

成语拼音:
shì jì qí měi
成语解释:
指后代继承前代的美德。
成语出处:
《左传 文公十八年》:“世济美,不陨名。”孔颖达疏:“世济美,后世承前世之美。”
127

身历

成语拼音:
shēn lì qí jìng
成语解释:
亲身来到某个地方
成语出处:
《三国志·吴志·吴主传》:“而曹公已临境。”
128

适如

成语拼音:
shì rú qí fēn
成语解释:
犹言恰如分。
成语出处:
清·王夫之《读通鉴论·唐高祖》:“权者,轻重适如分之准也。”
129

身入

成语拼音:
shēn rù qí jìng
成语解释:
身:亲身;境:环境。指亲自经历了那种境地
成语出处:
清·周生《扬州梦·梦中人·毕生妇》:“时而点头会意……时而如身入境。”
130

闪烁

成语拼音:
shǎn shuò qí cí
成语解释:
闪烁:光线忽明忽暗、摇动不定。比喻说话躲躲闪闪。指说话吞吞吐吐;不肯透露真相或回避要害问题。
成语出处:
清 吴趼人《痛史》第25回:“何况这等事本来是缜密的,或者定伯故意闪烁词,更未可定。”
131

上下

成语拼音:
shàng xià qí shǒu
成语解释:
比喻暗中勾结;随意玩弄手法;串通作弊。
成语出处:
唐 周矩《为索元礼首按制狱疏》:“微讽动以探情,所推者必上下手,希圣旨也。”
132

岁聿

成语拼音:
suì yù qí mò
成语解释:
谓一年将尽。聿,语助;莫,“暮”的古字。
成语出处:
《诗·唐风·蟋蟀》:“蟋蟀在堂,岁聿莫。”
133

三折

成语拼音:
sān zhé qí gōng
成语解释:
肱:手臂。几次断臂,就能懂得医治断臂的方法。后比喻对某事阅历多,自能造诣精深
成语出处: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定公十三年》:“三折肱知为良医。”
134

慎重

成语拼音:
shèn zhòng qí shì
成语解释:
谓对某一事的态度严肃认真。
成语出处: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81回:“某观察却慎重事的说道:‘这是兄弟始创的一个大公司。’”
135

天夺

成语拼音:
tiān duó qí pò
成语解释:
见“天夺之魄”。
成语出处:
宋·沈作喆《寓简》卷七:“[古人]谓事大谬而谋拙,曰天夺魄。”
136

谈过

成语拼音:
tán guò qí shí
成语解释:
犹言言过实。
成语出处:
唐·卢照邻《五悲·悲今日》:“尝谓谈过实,辨而非真。”
137

天假便

成语拼音:
tiān jiǎ qí biàn
成语解释:
假:给予。上天给予的方便。形容机会难得
成语出处:
元·马致远《青衫泪》第三折:“乐天久居江乡,牢落殊甚,下官常切怀抱,奈拘职守,不得相从,今幸天假便,再瞻眉宇,岂胜庆幸。”
138

天假

成语拼音:
tiān jiǎ qí nián
成语解释:
同“天假之年”。
成语出处:
南朝·梁·沈约《与徐勉书》:“若天假年,还得平健,才力所堪,惟思是策。”
139

泰山

成语拼音:
tài shān qí tuí
成语解释:
旧时用于哀悼大家敬仰的人。
成语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檀弓上》:“泰山颓乎!梁木坏乎!哲人萎乎!”
140

徒有

成语拼音:
tú yǒu qí biǎo
成语解释:
徒:只,仅。只有光鲜的外表而已
成语出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7回:“‘金漆饭桶’,大约说徒有表,面子上好看,实内骨子一无所有。”
* 第三个字是其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