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个字是离的成语 (42个)

21

爱别

成语拼音:
ài bié lí kǔ
成语解释:
佛家语,指亲爱的人别的痛苦。
成语出处:
《瑜伽师地论》第61卷:“何云何爱别苦?当知此苦,亦由五相。”
22

鞍不马背,甲不将身

成语拼音:
ān bù lí mǎ bèi,jiǎ bù lí jiàng shēn
成语解释:
甲:铠甲。马不卸鞍,人不解甲。处于高度警惕状态
成语出处:
《敦煌变文集 卷一 汉将王陵变》:“鞍不马背,甲不将身。”
23

鞍不马,甲不

成语拼音:
ān bù lí mǎ,jiǎ bù lí shēn
成语解释:
甲:铠甲,古人打仗时穿的护身衣。马不卸鞍,人不解甲。处于高度警惕状态。
成语出处:
唐《敦煌变文集·卷一·汉将王陵变》:“鞍不马背,甲不将身。”
24

别鹤

成语拼音:
bié hè lí luán
成语解释:
比喻散的夫妻。
成语出处:
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槐西杂志四》:“君百计营求,归吾妻子,恒耿耿不忘。今君别鹤鸾,自合为君料理。”
25

避世

成语拼音:
bì shì lí sú
成语解释:
逃避浊世,超脱凡俗
成语出处:
东汉 王充《论衡 定贤》:“以清节自守,不降志辱身为贤乎?是则避世俗,长沮、桀溺之类也。”
26

背乡

成语拼音:
bèi xiāng lí jǐng
成语解释:
指远家乡,流落他方。
成语出处:
见“背井乡”。
27

唇不

成语拼音:
chún bù lí sāi
成语解释:
比喻关系亲近,经常待在一起。
成语出处: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12回:“我和娘成日唇不腮。”
28

秤不

成语拼音:
chèng bù lí tuó
成语解释:
比喻事物有连带关系。也形容两人关系亲密,经常不开。
成语出处:
孙锦标《通俗常言疏证 什物》:“《合纵记》剧:自古道:‘公不婆,秤不砣。’《梦笔生花弦索乐府》:‘水不波,秤不砣。’”
29

出世

成语拼音:
chū shì lí qún
成语解释:
人世。
成语出处:
《红楼梦》第一一八回:“他只顾把这些出世群的话当作一件正经事,终久不妥!”
30

澄神

成语拼音:
chéng shén lí xíng
成语解释:
形容用心太专,如痴如呆。
成语出处:
康有为《大同书》绪言:“吾朝夕拥书于是,俯读仰思,澄神形,归对妻儿,慹然若非人。”
31

调虎

成语拼音:
diào hǔ lí kē
成语解释:
调:调动,引诱;窠:动物的巢穴。比喻用计使敌方开有利的地方,以便乘机行事
成语出处:
明·郭勋《英烈传》第73回:“天已大明,李文忠把大队人马,径抵应昌城外安营。此是刘军师这调虎窠之计。”
32

遁世

成语拼音:
dùn shì lí qún
成语解释:
犹言避世独处。
成语出处:
《元史·隐逸传序》:“后世之士,其所蕴蓄或未至,而好以迹为高,当邦有道之时,且遁世群,谓之隐士。”
33

遁世

成语拼音:
dùn shì lí sú
成语解释:
谓隐居而屏绝世俗往来。
成语出处:
《楚辞·九章·悲回风》“望大河之洲渚兮,悲申徒之抗迹”汉·王逸注:“申徒狄也,遇暗君遁世俗,自拥石赴河,故言抗迹也。”
34

荡析

成语拼音:
dàng xī lí jū
成语解释:
荡析:散。家人散,没有定居。
成语出处:
《尚书 盘庚下》:“今我民用荡析居,罔有定极。”
35

耳不

成语拼音:
ěr bù lí sāi
成语解释:
两种关系十分接近、亲密
成语出处:
李文元《婚事》:“别人说他俩是耳不腮,影不形,好的活像一个人。”
36

分崩

成语拼音:
fēn bēng lí xī
成语解释:
崩:倒塌崩裂;析:散开;解体。分裂崩溃;散解体。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成语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季氏》:“邦分崩析,而不能守也。”
37

飞遁

成语拼音:
fēi dùn lí sú
成语解释:
飞遁:指隐退。指隐退而远尘俗。
成语出处:
三国 魏 曹植《七启》:“隐居大荒之庭,飞遁俗。”
38

骨肉

成语拼音:
gǔ ròu lí sàn
成语解释:
骨肉:指父母兄弟子女等亲人。比喻亲人分散,不能团聚。
成语出处:
《诗经 唐风 杕杜序》:“《杕杜》,刺时也。君不能亲其宗族,骨肉散,独居而无兄弟,将为沃所并尔。”
39

析交

成语拼音:
xī jiāo lí qīn
成语解释:
间亲友。
成语出处:
《庄子 渔父》:“析交亲谓之贼。”
40

属毛

成语拼音:
zhǔ máo lí lǐ
成语解释:
比喻子女与父母关系的密切。
成语出处:
《诗经·小雅·小弁》:“靡瞻匪父,靡依匪母。不属于毛?不于里?”
* 第三个字是离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