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部首的词语

同部首的词语:人:众人、人民、人类、人士、人才、人性、人道、人格、人情、人文、人性、人体、人事、人口、人为、人性、人际、人际关系、人道主义、人生、人间

同部首的词语 相关词语和解释

词语拼音/解释
部首 部首 部首是指给汉语字典、词典同一偏旁的汉字所立的类目,为东汉著名的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所首创。 根据功能性质的不同,部首可分为两大种类:一种是造字法(文字学)原则的部首,它严格依照六书体系,只有同一意符的字才可隶属同一部首,这种部首始见于《说文解字》,其后《字林》、《玉篇》、《类篇》等皆因循此体例;另一种是检字法原则的部首,它按字形结构,取其相同部位,作为查字依据,分部排列,以其相同部位为部首,此种部首滥觞于《五经文字》及《九经字样》等,发展于《龙龛手鉴》、《类纂古文字考》等,成熟于《字汇》,后遂大行。如“甥”、“舅”二字,《说文解字》根据六书体系,都归男部;《康熙字典》则依检字法原则,以“甥”入生部,“舅”入臼部。 现代汉语字典、词典采用检字法原则的部首划分法,按照汉字字形结构,取形体偏旁相同者为一部,各部首字和部内字一概以笔画多少排序,笔画数相同者又依次以横(一)、竖(丨)、撇(丿)、点(丶)、折(乛)为序。如《汉语大字典》、《现代汉语词典》、《新华字典》等皆采用此体例。检字法原则的部首较之造字法原则的部首,更便于检字。
同部 同部 同部是汉语词汇,拼音为tóng bù,意思是同一部落。
建首 建首 建首 jiàn shǒu  (1).建立部首。汉·许慎《叙》:“其建首也,立一为专,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同牵条属,共理相贯,杂而不越,据形系联。” (2).列在开头。清·戴震《序》:“余始为《原善》之书三章,惧学者蔽以异趣也,复援据经言疏通证明之,而以三章者分为建首,次成上、中、下卷。”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许慎著作)《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作者为许慎。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书,也是世界上很早的字典之一。编著时首次对“六书”做出了具体的解释。 《说文解字》是首部按部首编排的汉语字典。原书作于汉和帝永元十二年(100年)到安帝建光元年(121年),后因年代久远而失传。宋太宗雍熙三年,宋太宗命徐铉、句中正、葛湍、王惟恭等同校《说文解字》,分成上下共三十卷,奉敕雕版流布,后代研究《说文》多以此版为蓝本,如:清代的段玉裁注释本即用此版《说文》为底稿而加以注释。 《说文解字》原文以小篆书写,逐字解释字体来源.全书共分540个部首.收字9353个.另有“重文”(即异体字)1163个.共10516字。《说文解字》是科学文字学和文献语言学的奠基之作,在中国语言学史上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历代对于《说文解字》都有许多学者研究,清朝时研究最为兴盛。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朱骏声的《说文通训定声》、桂馥的《说文解字义证》;王筠的《说文释例》、《说文句读》尤备推崇,四人也获尊称为“说文四大家”。 说文解字 (名词解释)《说文解字》是中国最早的文字学著作。由东汉许慎撰。
說文解字 说文解字 (许慎著作)《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作者为许慎。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书,也是世界上很早的字典之一。编著时首次对“六书”做出了具体的解释。 《说文解字》是首部按部首编排的汉语字典。原书作于汉和帝永元十二年(100年)到安帝建光元年(121年),后因年代久远而失传。宋太宗雍熙三年,宋太宗命徐铉、句中正、葛湍、王惟恭等同校《说文解字》,分成上下共三十卷,奉敕雕版流布,后代研究《说文》多以此版为蓝本,如:清代的段玉裁注释本即用此版《说文》为底稿而加以注释。 《说文解字》原文以小篆书写,逐字解释字体来源.全书共分540个部首.收字9353个.另有“重文”(即异体字)1163个.共10516字。《说文解字》是科学文字学和文献语言学的奠基之作,在中国语言学史上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历代对于《说文解字》都有许多学者研究,清朝时研究最为兴盛。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朱骏声的《说文通训定声》、桂馥的《说文解字义证》;王筠的《说文释例》、《说文句读》尤备推崇,四人也获尊称为“说文四大家”。 说文解字 (名词解释)《说文解字》是中国最早的文字学著作。由东汉许慎撰。
徇首 徇首 徇首的意思是顺从,曲从:徇私(为了私情而做不合法的事)。徇情(徇私)。 同“殉”①。 对众宣示。 笔画数:9; 部首:彳;
兼韵 兼韵 jiān yùn 兼韵 近体诗用韵的一种方法。指同一首诗中,兼用通用韵部的字押韵。 清 吴乔 《围炉诗话》卷一:“ 唐 人有嫌韵、兼韵之法。嫌韵即出韵也;兼韵亦名干韵,谓兼取通用韵中一二字也。嫌韵与兼韵可通用,不可转用。寒与删、先得相兼,以其通用故也;而转用之真、文、元则不可。” 清 吴乔 《围炉诗话》卷一:“ 唐 人排律有兼韵者,东兼冬,庚兼青是也……通用乃 刘渊 并韵以前之法。”
兼韻 兼韵 jiān yùn ㄐㄧㄢ ㄧㄨㄣˋ 兼韵 近体诗用韵的一种方法。指同一首诗中,兼用通用韵部的字押韵。 清 吴乔 《围炉诗话》卷一:“ 唐 人有嫌韵、兼韵之法。嫌韵即出韵也;兼韵亦名干韵,谓兼取通用韵中一二字也。嫌韵与兼韵可通用,不可转用。寒与删、先得相兼,以其通用故也;而转用之真、文、元则不可。” 清 吴乔 《围炉诗话》卷一:“ 唐 人排律有兼韵者,东兼冬,庚兼青是也……通用乃 刘渊 并韵以前之法。”
起派 1.旧时大族以同一字或同部首之字来命名,以表示辈分的区别。
吴越 吴越 吴越,1972年4月10日出生于上海市闵行区,中国影视女演员,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 1995年,参演个人首部首部电视剧《北京深秋的故事》。1997年,主演军旅剧《和平年代》,凭借军旅女记者闻璐一角夺得第17届中国电视金鹰奖优秀女配角。2001年,凭借电影《菊花茶》中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青年女教师李卫华一角获得第8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受欢迎女演员奖。2007年,主演爱情片《夜·明》获得上海国际电影节电影展最受瞩目新人奖。2010年,凭借电视电影《前妻》获得第十届中国电视电影百合奖优秀女演员奖。2015年, 凭借话剧《我的妹妹,安娜》获得星月盛典最佳戏剧演员奖。 2017年,参演都市情感剧《我的前半生》。 吴越 (地理区域代名词)吴越,是中国江浙地区的借代词。吴越即是现在的江苏南部、上海、浙江、安徽南部、江西东北部一带的地区。吴越一名来自于春秋吴国、越国的国名,各取一字。五代十国时期割据一方的吴越国也是吴国越国故地。自古以来“吴越”一名便用来指代春秋吴越核心地区和五代吴越国疆域所包括的该些地方。 吴越是古代的国别,它指春秋时建立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句吴、于越二国。吴越文化有其鲜明的标志形式,如舟揖、农耕、印纹硬陶、土墩墓以及好勇尚武、淫祀和断发文身。 春秋吴越两国时相攻伐,积怨殊深,因以比喻仇敌,而又出风雨同舟(吴越同舟)之典故。吴与越“同音共律,上合星宿,下共一理”。《吕氏春秋》“夫吴之与越也,接土邻境,习俗同,言语通,我得其地能处之。”故“吴”与“越”虽然曾经是先秦时代有着深仇大恨敌对的两个政权,但自古以来两地语言相通、习俗相同,当地的住民乃同一民系。
吳越 吴越 吴越,1972年4月10日出生于上海市闵行区,中国影视女演员,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 1995年,参演个人首部首部电视剧《北京深秋的故事》。1997年,主演军旅剧《和平年代》,凭借军旅女记者闻璐一角夺得第17届中国电视金鹰奖优秀女配角。2001年,凭借电影《菊花茶》中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青年女教师李卫华一角获得第8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受欢迎女演员奖。2007年,主演爱情片《夜·明》获得上海国际电影节电影展最受瞩目新人奖。2010年,凭借电视电影《前妻》获得第十届中国电视电影百合奖优秀女演员奖。2015年, 凭借话剧《我的妹妹,安娜》获得星月盛典最佳戏剧演员奖。 2017年,参演都市情感剧《我的前半生》。 吴越 (地理区域代名词)吴越,是中国江浙地区的借代词。吴越即是现在的江苏南部、上海、浙江、安徽南部、江西东北部一带的地区。吴越一名来自于春秋吴国、越国的国名,各取一字。五代十国时期割据一方的吴越国也是吴国越国故地。自古以来“吴越”一名便用来指代春秋吴越核心地区和五代吴越国疆域所包括的该些地方。 吴越是古代的国别,它指春秋时建立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句吴、于越二国。吴越文化有其鲜明的标志形式,如舟揖、农耕、印纹硬陶、土墩墓以及好勇尚武、淫祀和断发文身。 春秋吴越两国时相攻伐,积怨殊深,因以比喻仇敌,而又出风雨同舟(吴越同舟)之典故。吴与越“同音共律,上合星宿,下共一理”。《吕氏春秋》“夫吴之与越也,接土邻境,习俗同,言语通,我得其地能处之。”故“吴”与“越”虽然曾经是先秦时代有着深仇大恨敌对的两个政权,但自古以来两地语言相通、习俗相同,当地的住民乃同一民系。
薛延陀 薛延陀 薛延陀,中国北方古代民族。亦为汗国名。原为铁勒诸部之一﹐由薛、延陀两部合并而成。最初在漠北土拉河流域,从事游牧,役属于突厥。 薛延陀是东部高车一部落。曾经于南齐永明五年,随阿伏至罗到准噶尔盆地建高车国。南北朝时游牧于阿尔泰山西南,额尔齐斯河一带,少数留在于都斤山。隋大业元年(605),铁勒诸部奋起反抗西突厥暴政,共推契苾部首领契苾歌楞为易勿真莫何可汗,又推薛延陀部首领乙失钵为野咥可汗,于是乙失钵率部立庭燕末山(阿尔泰山支脉)遂成为铁勒中强部。大业七年(611)西突厥射匮可汗立,势复盛,契苾歌楞与乙失钵自动取消汗号,于是迄于隋唐之际,薛延陀与其它铁勒各部,又受突厥统治。 据史书记载,薛延陀自称“我铁勒部人”。因此,一般都将其归为铁勒族中比较强大的一支。风俗大体与突厥族相同。柔然族强大时曾为其从属。后来又归于东突厥的控制之下。据新、旧《唐书》等文献记载,薛延陀的先民曾与“薛”姓部落杂居,后来又吞并了称为“延陀”部众,因而号称“薛延陀”。
破冰船 破冰船 破冰船是用于破碎水面冰层,开辟航道,保障舰船进出冰封港口、锚地,或引导舰船在冰区航行的勤务船。分为江河、湖泊、港湾或海洋破冰船。船身短而宽,长宽比值小,底部首尾上翘,首柱尖削前倾,总体强度高,首尾和水线区用厚钢板和密骨架加强。推进系统多采用双轴和双轴以上多螺旋桨装置,以柴油机为原动力的动力推进。螺旋桨和舵有防护和加强。破冰时,首部压挤冰层在行进中连续破冰或反复突进破冰。 第一艘极地破冰船是由俄国人设计、1899年英国为俄国建造的“叶尔马克”号。用于破碎水面冰层,开辟航道,保障舰船进出冰封港口、锚地,或引导舰船在冰区航行的勤务船。破冰船是一种专门用于在结冰的水面上开辟航道的特种船舶。破冰船的主要特点是船体宽(纵向短,横向宽)、船壳厚、马力大,且船体各区域设有不同的压水舱,动力多采用对称的多轴,多螺旋桨配置。 许多高纬度国家拥有破冰船,例如俄罗斯拥有多艘核动力大马力破冰船,用于开辟北极航道。 2015年3月25日,最新一艘21900M型柴油动力破冰船“摩尔曼斯克”号(Murmansk)在芬兰的赫尔辛基造船厂下水。“摩尔曼斯克”号属于3艘21900M型破冰船中的最后一艘,首艘“符拉迪沃斯托克”号已于2014年4月29日下水,预计将于今年5月交付使用。
故故 故故 【词目】故故 【拼音】gù gù 写法 部首笔画部首:攵 部外笔画:5 总笔画:9 两字相同 结构 左右两结构 五笔86:DTY 五笔98:DTY 仓颉:JROK 笔顺编号:122513134 四角号码:48640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6545
玉篇 玉篇 中国古代一部按汉字形体分部编排的字书。南朝梁大同九年(543)黄门侍郎兼太学博士顾野王撰。顾野王(519~581)字希冯,吴郡吴(今江苏苏州吴中区)人,仕梁陈两朝。 《玉篇》是我国第一部按部首分门别类的汉字字典。其卷首有顾野王自序和《进玉篇启》,即奉命而作(呈梁武帝之子萧绎)。《玉篇》现仅存若干残卷(现存日本,《古逸丛书》中有辑录)。唐上元元年(760),孙强在顾野王所编《玉篇》的基础上,增收了一些汉字,可惜该版本如今也没有留存下来。再后来,宋真宗大中祥符六年(1013),陈彭年、吴锐、丘雍等奉命收集并重新编修了《玉篇》,即《大广益会玉篇》。因此,为加以区别,顾野王最早所编的《玉篇》目前一般被称为《原本玉篇》。
三娘子 三娘子 三娘子(1550-1612),史称“钟金哈屯”、“也儿克兔哈屯”、“克兔哈屯”等,黄金家族嫡系后裔。据其好友大文豪徐渭记载她是俺答汗唯一的姐姐, 即他的孪生姐姐孟衮和其佚名氏塔布囊所生之女,为胡王女外甥。万历十年(1582年)春,俺答汗逝世,依蒙古风俗三娘子被俺答汗子乞庆哈收继。乞庆哈死后,再嫁其子扯力克。三娘子嫁给三任土默特部首领,掌握兵权,为明朝守边保塞,众人畏服,明朝政府敕封为忠顺夫人。而宣大至甘肃地区开设“互市”(边境贸易),不用兵二十年。万历四十年(1612)六月二十六日三娘子病卒,明朝亦遣使给予赐祭七坛的隆重祭礼。与汉族史官对满都海的冷漠态度截然不同。
金鬃 金鬃 1.同"金鋄"。 金 : 金 jīn 一种化学元素,符号Au,原子序数79,黄赤色,质软:黄金。金子。金笔。金一类的,具有光 鬃 : 鬃 zōng 马、猪等畜类颈上的长毛:鬃毛。鬃帚。鬃刷。红鬃烈马。 笔画数:18;部首:髟;
老师傅 老师傅 基本解释:尊称擅长某种技能的年纪大的人。(即 老师傅) 傅 : 傅 fù 辅相:太傅。少傅。教导:“傅立德义”。教导人的人:师傅。附着,使附着:傅粉。姓。 笔画数:12; 部首:亻; 笔顺编号:321251124124
老師傅 老师傅 基本解释:尊称擅长某种技能的年纪大的人。(即 老师傅) 傅 : 傅 fù 辅相:太傅。少傅。教导:“傅立德义”。教导人的人:师傅。附着,使附着:傅粉。姓。 笔画数:12; 部首:亻; 笔顺编号:321251124124
哜咨 哜咨 jì zī ㄧ 哜咨(哜咨) 叹息。 宋 赵抃 《送周颖之京师》诗:“肩书手剑出门去,哜咨肯复儿女如。” 基本解释 哜 (哜) jì 微微尝一点,古代行礼时的仪节之一。如“啐”与“哜”对举时,则“哜”特指吸入酒时只到牙齿而止,不吸入口,吸入口则称“啐”。 吃;吸。 哜 (哜) jiē 〔哜哜〕a.象声词,形容管弦之声;b.象声词,形容鸟鸣之声。 (哜) 哜 (哜) zhāi 〔哜啀〕笑的样子。 (哜) 笔画数:9; 部首:口; 笔顺编号:251413432 详细解释 哜 哜 jì 【动】 微微尝一点〖taste〗。古代行礼时的仪节之一。又“哜”与“啐”对举时,则“哜”特指吸入酒时只到牙齿而止,不吸入口,吸入口则叫“啐” 哜,尝也。从口,齐声。——《说文》 太保受同祭哜。——《书·顾命》 哜肺一。——《仪礼·有司彻》 主人以酢也哜之。——《礼记·杂记》 管弦哜哜。——《玄元乐》 鹍鸡鸣以哜哜。——班彪《北征赋》 吸〖suck〗 蚁喜甜芽,可哜其甜汁也。——清·徐珂《清稗类钞》 哜哜嘈嘈 jìji-cáocáo 〖noisy〗形容说话声音又急又乱 屋里面哜哜嘈嘈,不知他们在说些什么 基本解释 咨 zī 商议,询问:咨问。咨访。咨询。 用于同级机关的一种公文:咨文。 叹气的声音:咨嗟(a.叹息;b.赞叹)。 笔画数:9; 部首:口; 笔顺编号:413534251 详细解释 咨 zī 【动】 (形声。从口,次声。本义:商议;征询) 同本义〖takecounsel;consult〗 咨,谋事曰咨。——《说文》。字亦作谘。 咨,谋也。——《尔雅》 周爰咨诹。——《诗·皇皇者华》 咨于故实。——《国语·周语》 访问于善为咨。——《左传·襄公四年》 咨亲为询。——《国语·鲁语下》 悉以咨之。——诸葛亮《出师表》 又 咨臣以当世之事。 又 以咨诹善道。 遂随使者倒军,署司空户曹掾,引见咨议。——《三国志·魏志》 又如:咨叩(咨询求教);咨考(询问查考);咨度(咨询;商酌);咨问(咨询;请教);咨禀(请教;禀告) 叹息;赞叹〖sigh〗 文王流涕而咨之。——《吕氏春秋》 微微老夫,咨既迁绝。——《汉书·韦贤传》 对曰:“巢、许狷介之士,不足多慕。”王大咨嗟。——《世说新语·言语》 又如:咨叹(叹息);咨闵(叹息怜恤);咨惋(叹惜);咨咨(叹息;叹息声) 用同“龇”。露出〖牙齿〗〖bare〗 大圣喝了一口,即咨牙咧嘴道:“不好吃!不好吃!”——《西游记》 咨 zī 【叹】 表示赞赏,相当于“啧”〖appreciate;admire〗 帝曰:“咨!四岳!朕在位七十载,汝能庸命,巽朕位。——《书·尧典》 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论语·尧曰》 又如:咨嗟(赞叹之声);咨玩(赞叹玩赏) 咨 zī 【名】 旧时公文的一种。咨文的简称〖officialdocument〗。用于同级机关 少保据着萧云仙的详文,咨明兵部。——《儒林外史》 又如:咨称(公文上说);咨呈(具文呈报);咨注(载入官牒) 咨文 zīwén 〖officialcommunication〗∶公文的一种。多用于同级官署或同级官阶之间 〖reportdeliveredbytheheadofagovernmentonaffairsofstate〗∶某些国家元首向国会提出的国情报告 总统咨文 咨询 zīxún 〖seekadvicefrom〗征求意见(多指行政当局向顾问之类的人员或特设的机关征求意见) 咨诹 zīzōu 〖inquire;seekadvicefrom〗 以咨诹善道。(询问〖治国的〗好道理。诹,询问。)——诸葛亮《出师表》
嚌咨 哜咨 jì zī ㄧ 哜咨(哜咨) 叹息。 宋 赵抃 《送周颖之京师》诗:“肩书手剑出门去,哜咨肯复儿女如。” 基本解释 哜 (哜) jì 微微尝一点,古代行礼时的仪节之一。如“啐”与“哜”对举时,则“哜”特指吸入酒时只到牙齿而止,不吸入口,吸入口则称“啐”。 吃;吸。 哜 (哜) jiē 〔哜哜〕a.象声词,形容管弦之声;b.象声词,形容鸟鸣之声。 (哜) 哜 (哜) zhāi 〔哜啀〕笑的样子。 (哜) 笔画数:9; 部首:口; 笔顺编号:251413432 详细解释 哜 哜 jì 【动】 微微尝一点〖taste〗。古代行礼时的仪节之一。又“哜”与“啐”对举时,则“哜”特指吸入酒时只到牙齿而止,不吸入口,吸入口则叫“啐” 哜,尝也。从口,齐声。——《说文》 太保受同祭哜。——《书·顾命》 哜肺一。——《仪礼·有司彻》 主人以酢也哜之。——《礼记·杂记》 管弦哜哜。——《玄元乐》 鹍鸡鸣以哜哜。——班彪《北征赋》 吸〖suck〗 蚁喜甜芽,可哜其甜汁也。——清·徐珂《清稗类钞》 哜哜嘈嘈 jìji-cáocáo 〖noisy〗形容说话声音又急又乱 屋里面哜哜嘈嘈,不知他们在说些什么 基本解释 咨 zī 商议,询问:咨问。咨访。咨询。 用于同级机关的一种公文:咨文。 叹气的声音:咨嗟(a.叹息;b.赞叹)。 笔画数:9; 部首:口; 笔顺编号:413534251 详细解释 咨 zī 【动】 (形声。从口,次声。本义:商议;征询) 同本义〖takecounsel;consult〗 咨,谋事曰咨。——《说文》。字亦作谘。 咨,谋也。——《尔雅》 周爰咨诹。——《诗·皇皇者华》 咨于故实。——《国语·周语》 访问于善为咨。——《左传·襄公四年》 咨亲为询。——《国语·鲁语下》 悉以咨之。——诸葛亮《出师表》 又 咨臣以当世之事。 又 以咨诹善道。 遂随使者倒军,署司空户曹掾,引见咨议。——《三国志·魏志》 又如:咨叩(咨询求教);咨考(询问查考);咨度(咨询;商酌);咨问(咨询;请教);咨禀(请教;禀告) 叹息;赞叹〖sigh〗 文王流涕而咨之。——《吕氏春秋》 微微老夫,咨既迁绝。——《汉书·韦贤传》 对曰:“巢、许狷介之士,不足多慕。”王大咨嗟。——《世说新语·言语》 又如:咨叹(叹息);咨闵(叹息怜恤);咨惋(叹惜);咨咨(叹息;叹息声) 用同“龇”。露出〖牙齿〗〖bare〗 大圣喝了一口,即咨牙咧嘴道:“不好吃!不好吃!”——《西游记》 咨 zī 【叹】 表示赞赏,相当于“啧”〖appreciate;admire〗 帝曰:“咨!四岳!朕在位七十载,汝能庸命,巽朕位。——《书·尧典》 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论语·尧曰》 又如:咨嗟(赞叹之声);咨玩(赞叹玩赏) 咨 zī 【名】 旧时公文的一种。咨文的简称〖officialdocument〗。用于同级机关 少保据着萧云仙的详文,咨明兵部。——《儒林外史》 又如:咨称(公文上说);咨呈(具文呈报);咨注(载入官牒) 咨文 zīwén 〖officialcommunication〗∶公文的一种。多用于同级官署或同级官阶之间 〖reportdeliveredbytheheadofagovernmentonaffairsofstate〗∶某些国家元首向国会提出的国情报告 总统咨文 咨询 zīxún 〖seekadvicefrom〗征求意见(多指行政当局向顾问之类的人员或特设的机关征求意见) 咨诹 zīzōu 〖inquire;seekadvicefrom〗 以咨诹善道。(询问〖治国的〗好道理。诹,询问。)——诸葛亮《出师表》
寅绍 寅绍 1.敬承。 基本解释:寅 yín 地支的第三位,属虎:寅吃卯粮(喻入不敷出)。 用于计时:寅时(夜三点至五点)。 敬:寅钱(恭敬地送)。寅畏(敬畏)。 笔画数:11; 部首:宀; 笔顺编号:44512512134 详细解释:寅 yín 【形】 (象形。据甲骨文为矢形。小篆讹变。本义:恭敬)同本义〖respectful〗 寅,居敬也。——《说文》 寅,敬也。——《尔雅》 夙夜惟寅。——《书·舜典》 严恭寅畏。——《书·无逸》 寅哉寅哉。——《周书·祭公》 寅宾出日。——《书·尧典》 又如:寅亮(恭敬信奉);寅畏(恭敬畏惧);寅清(言行恭谨,持心清正) 寅 yín 【名】 地支的第三位〖thethirdofthetwelveearthlybranches〗 寅,髌也。正月易气动,去黄泉欲上出,侌尚强也。——《说文》。段玉裁注:“髌,字之误也,当作ń。” 又如:星次序数之一。古代天文学十二星次中的“析木”为寅 在历法中用以纪年,太岁(反木星)运行到析木为寅年,太岁的名摄提格。如:寅皮(老虎皮,亦指属虎的人) 用以纪月,指夏历正月。如:寅月;寅正(农历正月) 用以纪时,指凌晨三至五时 寅不通光,而卯则日出。——《西游记》 又如:寅正一刻(四点一刻) 同僚〖fellowofficer〗。如:寅翁(对在同一衙门做事者的敬称);寅家(同僚);寅丈(对同僚的尊称);寅兄(旧时同僚之间的的敬称);寅生(同寅,同官) 五行属木〖wood〗 寅,木也。——《论衡》 基本解释:绍 (绍) shào 连续,继承:绍复(继承恢复)。绍述(继承)。绍世(连续几世)。 指中国浙江省绍兴市:绍酒。绍剧。绍兴师爷(这一职务旧时大多数由绍兴人担任;后来就称刀笔吏、讼棍为“绍兴师爷”,含贬义)。 笔画数:8; 部首:纟; 笔顺编号:55153251 详细解释:绍 绍 shào 【动】 (形声。从糸(mì),召声。本义:继承;紧密连续) 同本义〖inherit;continue〗 绍,继也。——《说文》 绍庭上下。——《诗·周颂·访落》 弗念厥绍。——《诗·大雅·抑》 使寡君之绍续昆裔。——《国语·晋语》 不绍叶公之明,而使之悦近而来远。——《韩非子·难三》 以此绍殷,是以乱易暴也。——《吕氏春秋·诚廉》 绍复先王之大业。——《书·盘庚》 又如:绍真(继承正统;统一天下);绍天明命(承受上天之命);绍衣(承服奉行先人的德化和教言);绍兴(继续发扬光大;另县名) 介绍,为人引见,使相互认识〖introduce〗 绍我周王见休。——《孟子》 胜请为绍介。——《史记·鲁仲连传》 士为绍摈。——《仪礼·聘礼》 缠绕〖twine;wind〗。如:绍缭(缠绕) 绍 绍 Shào 【名】 中国浙江绍兴市的简称〖shortforShaoxing〗。如:绍剧;绍酒;绍鸭 寅支卯粮 寅谀 寅恭谐协 寅亮 寅夕 寅人 寅夜 寅阶 寅宾 寅吃卯粮 寅兄 寅序 寅虔 寅清 寅月 寅谊 寅宾馆 寅惧 寅严 寅生 寅缘 寅绍 寅丘 寅诚 寅忧夕惕 寅饯 寅想 寅雅 寅重 寅时 寅畏 寅酉 寅台 寅客 寅丈 寅好 寅正 寅念 寅僚 遗绍 要绍 叶绍钧 叶尔绍夫兄弟 夭绍 偠绍 修绍 戊寅 推寅 同寅协恭 同寅 唐寅(1470-1523) 唐绍仪(1862-1938) 嗣绍 绍昧
寅紹 寅绍 1.敬承。 基本解释:寅 yín 地支的第三位,属虎:寅吃卯粮(喻入不敷出)。 用于计时:寅时(夜三点至五点)。 敬:寅钱(恭敬地送)。寅畏(敬畏)。 笔画数:11; 部首:宀; 笔顺编号:44512512134 详细解释:寅 yín 【形】 (象形。据甲骨文为矢形。小篆讹变。本义:恭敬)同本义〖respectful〗 寅,居敬也。——《说文》 寅,敬也。——《尔雅》 夙夜惟寅。——《书·舜典》 严恭寅畏。——《书·无逸》 寅哉寅哉。——《周书·祭公》 寅宾出日。——《书·尧典》 又如:寅亮(恭敬信奉);寅畏(恭敬畏惧);寅清(言行恭谨,持心清正) 寅 yín 【名】 地支的第三位〖thethirdofthetwelveearthlybranches〗 寅,髌也。正月易气动,去黄泉欲上出,侌尚强也。——《说文》。段玉裁注:“髌,字之误也,当作ń。” 又如:星次序数之一。古代天文学十二星次中的“析木”为寅 在历法中用以纪年,太岁(反木星)运行到析木为寅年,太岁的名摄提格。如:寅皮(老虎皮,亦指属虎的人) 用以纪月,指夏历正月。如:寅月;寅正(农历正月) 用以纪时,指凌晨三至五时 寅不通光,而卯则日出。——《西游记》 又如:寅正一刻(四点一刻) 同僚〖fellowofficer〗。如:寅翁(对在同一衙门做事者的敬称);寅家(同僚);寅丈(对同僚的尊称);寅兄(旧时同僚之间的的敬称);寅生(同寅,同官) 五行属木〖wood〗 寅,木也。——《论衡》 基本解释:绍 (绍) shào 连续,继承:绍复(继承恢复)。绍述(继承)。绍世(连续几世)。 指中国浙江省绍兴市:绍酒。绍剧。绍兴师爷(这一职务旧时大多数由绍兴人担任;后来就称刀笔吏、讼棍为“绍兴师爷”,含贬义)。 笔画数:8; 部首:纟; 笔顺编号:55153251 详细解释:绍 绍 shào 【动】 (形声。从糸(mì),召声。本义:继承;紧密连续) 同本义〖inherit;continue〗 绍,继也。——《说文》 绍庭上下。——《诗·周颂·访落》 弗念厥绍。——《诗·大雅·抑》 使寡君之绍续昆裔。——《国语·晋语》 不绍叶公之明,而使之悦近而来远。——《韩非子·难三》 以此绍殷,是以乱易暴也。——《吕氏春秋·诚廉》 绍复先王之大业。——《书·盘庚》 又如:绍真(继承正统;统一天下);绍天明命(承受上天之命);绍衣(承服奉行先人的德化和教言);绍兴(继续发扬光大;另县名) 介绍,为人引见,使相互认识〖introduce〗 绍我周王见休。——《孟子》 胜请为绍介。——《史记·鲁仲连传》 士为绍摈。——《仪礼·聘礼》 缠绕〖twine;wind〗。如:绍缭(缠绕) 绍 绍 Shào 【名】 中国浙江绍兴市的简称〖shortforShaoxing〗。如:绍剧;绍酒;绍鸭 寅支卯粮 寅谀 寅恭谐协 寅亮 寅夕 寅人 寅夜 寅阶 寅宾 寅吃卯粮 寅兄 寅序 寅虔 寅清 寅月 寅谊 寅宾馆 寅惧 寅严 寅生 寅缘 寅绍 寅丘 寅诚 寅忧夕惕 寅饯 寅想 寅雅 寅重 寅时 寅畏 寅酉 寅台 寅客 寅丈 寅好 寅正 寅念 寅僚 遗绍 要绍 叶绍钧 叶尔绍夫兄弟 夭绍 偠绍 修绍 戊寅 推寅 同寅协恭 同寅 唐寅(1470-1523) 唐绍仪(1862-1938) 嗣绍 绍昧
老爸 老爸 (林铭扬演唱歌曲)《老爸》是林铭扬演唱歌曲,由林铭扬作词,林铭扬作曲,林铭扬编曲混音。 林铭扬,原创音乐人,1987年8月出生于浙江省天台县(济公的出生地)。代表作:《不到黄河心不死》、《相信自己》、《事在人为》、《条条道路通罗马》、《不能一事无成》。 老爸 (汉语词语)【词语】:老爸 【释义】: ⒈对父亲的昵称,常用于子女撒娇时对父亲的称呼; ⒉对老年父亲的敬称; ⒊同“老父”; ⒋孩子叫爸爸的同义词。 部首笔画 部首:父 部外笔画:4 总笔画:8 五笔86:WQCB 五笔98:WRCB 仓颉:CKAU 笔顺编号:34345215 四角号码:80717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7238 等同于 父亲 。 一个人自然可能没有子女,但却不可能没有父亲。一个父亲高度的责任感就是一个家庭稳定繁荣的基础。一个好父亲不一定很有钱,很有钱的父亲不一定就是好父亲。其实,我个人认为,父亲是不应该用一个概念来定义的,父亲,不只是父,还有亲,这就说明这不是一个冷冰冰的概念,感情比血缘显得更为重要,除了血缘,人一生还可能会有养父,师父。我不希望说起父亲人们冷冰冰就会说道,啊,父亲,就不是我们的上一代男性嘛。父担亲,不只是一个父亲,他还担负着一个家庭的重任,一个伟大的男人!
植福 植福 1.犹造福。 基本解释:植 zhí 栽种:种植。培植。栽植。植树。 树立:植立。植志(立志)。 戮住,竖起:植耳。 生物的一大类,谷类、花草、树木等的统称:植物。植被。植保。 古代军中监督工事的将官:“华元为植,巡功。” 笔画数:12; 部首:木; 笔顺编号:123412251111 详细解释:植 zhí 【名】 (形声。从木,直声。本义:关闭门户用的直木) 同本义〖doorpost〗 植,户植也。——《说文》。按,古门外闭,中竖直木,以铁了鸟关之,可加锁者。 季孙与邑人争门关,决植。——《墨子·非儒》 夏屋宫驾,县联房植。——《淮南子·本经》 木柱〖post〗 于四角立植而县。——《考工记·匠人》注 城上百步一楼,楼四植,植皆为通舄。——《墨子》。 引申为支柱,柱本〖pillar;mainstay〗 井植生梓,而不容瓮,沟植生条,而不容舟。——《淮南子·览冥》。注:“谓材也。” 君子谓坚能用法矣,法者国之植也。——明·冯梦龙《智囊补》 特指筑城墙两端所竖的木柱 大役,与虑事,属其植。——《周礼·夏官·大司马》 又指悬挂蚕箔的柱子 槌,宋、魏、陈、楚、江、淮之间谓之植。——《方言》 植物,谷类、花草、树木等的统称〖plant〗。如:植保(植物保护);植株(包括根、茎、叶等部分的植物体);动植物 通“志”(zhì)。志向〖will〗 上无固植。——《管子·法法》。注:“植,志也。” 弱颜固植。——《楚辞·招魂》 姓 植 zhí 【动】 栽种;种植;生长〖plant;grow〗 植,种也。——《广雅·释地》 我有田畴,而子产植之。——《吕氏春秋·乐成》。注:“植,长也。” 东西植松柏。——《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杂兰植桂竹。——明·归有光《项脊轩志》 又 所手植也。 种植之利。——明·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又如:植秀(种植花木);植林(植树造林);植治(用大量栽培植物的方法治理沙漠);植养(培植);植成(长成);植柳(插柳) 移植〖transplant〗。如:植皮(移植皮肤);植移(移植) 立;树立〖setup〗 令获者植旌。——《周礼·田仆》 植其杖而芸。——《论语·微子》 植杖而耘耔。——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植刃道上。——唐·柳宗元《童区寄传》 亭亭净植。——宋·周敦颐《爱莲说》 植梯接之。——《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又如:植行(谓所立的品行);植志(立志);植弓(立身);植表(树立标竿);植品(树立人品,培植好的品质);植德(立德);植操(树立志向操行) 建立〖establish〗 其实皆植党营私,为蠹国害民之事。——顾炎武《日知录》 又如:植学(立学);植言(立言);植礼(建立礼仪制度);植义(植意;立意) 竖立〖standerect〗 诸侯必值耳。——《淮南子·人世间》 又如:植发(头发竖起);植发冲冠(头发直竖,顶起帽子。形容盛怒或踊跃之状);植鳍(竖起的鱼鳍) 通“置”(zhì)。安放,放置〖place;put〗 植璧秉珪。——《书·金縢》。疏:“植,古置字。” 植其杖而芸。——《论语·微子》 天下之势倒植矣。——贾谊《威不信》 基本解释:福 fú 一切顺利,幸运,与“祸”相对:福气。享福。造福。祝福。福利。福音。福相。作威作福(原指统治者专行赏罚,独揽威权。后形容滥用权势,横行霸道)。 旧时妇女行礼的姿势:万福。 祭神的酒肉:福食。福酒。福物。 保祐:“小信未孚,神弗福也”。福荫。福佑。 姓。 祸 笔画数:13; 部首:礻; 笔顺编号:4524125125121 详细解释:福 fú 【名】 (形声。从示,“畐”声。声符亦兼表字义。“畐”,本象形,是“腹”字的初文,上象人首,“田”象腹部之形。腹中的“十”符,表示充满之义,则“畐”有腹满义。“福”“富”互训,以明家富则有福。本义:福气,福运。与“祸”相对) 古称富贵寿考等齐备为福。与“祸”相对〖blessing;happiness〗 福,祐也。——《说文》。按,本作祜也。 安利之谓福。——贾谊《道德说》 师其类者谓之福。——《荀子·天论》 福者,备也。备者,百顺之名也。——《礼记·祭统》 受兹介福。——《易·晋》 万福来求。——《诗·小雅·桑扈》 降福既多。——《诗·鲁颂·閟宫》 全寿富贵之谓福。——《韩非子·解老》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老子》 又如:福泽(福分;福气);福无双降,祸不单行(好事不多,祸事不少。特指接连遇到不幸);福缘(福气);福寿(幸福长寿) 祭祀用的酒肉〖sacrifice〗 为人祭曰致福。——《礼记·少仪》 凡祭祀之致福者。——《周礼·膳夫》。注:“谓诸臣祭祀。进其余肉,归祚于王。” 又如:福礼(祭祀用的供品);福酒(祭过神明的酒);福食(供祀神用的食物);福脯(祭祀用的干肉) 用于书信中,表示良好祝愿〖usedinlettersinconveyinggoodwishes〗。如:福安;福体;福躬(旧时书信中对尊长的敬语。指安吉的身体) 姓 福 fú 【动】 赐福,保佑〖blessandprotect〗 亦其福女。——《诗·鲁颂·閟宫》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左传·庄公十年》 又如:福田(佛教认为积善可得福报,犹如种田就会有收获一样);福柄(指作威作福的权力);福神(能赐人幸福的神灵);福善祸淫(赐福给为善的人,降祸给作恶的人) 亦作“拂”。行礼。上身稍微前倾,双手重叠在偏右方向上下移动〖salute〗 刘姥姥便知是贾母了,忙上来陪着笑,福了几福。——《红楼梦》 通“副”(fù)。相称,符合〖match;fit〗 邦福重宝,闻于傍乡。——《史记·龟策列传》 仰福帝居,阳曜阴藏。——张衡《西京赋》 又如:福德(符合道德准则);福望(符合众人的愿望) 安福 安福国会 安危相易,祸福相生 坐吃享福 作福 作福作威 作威作福 资福 作威福 追福 转灾为福 转祸为福 种植园(种zhòng) 种植园奴隶制 种植业(种zhòng) 种福 擿植索涂 种植 植心 中国福利会 植表 植睹 植物园 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 种子植物 植物油 植党自私 植楮 种植园奴隶制(种zhòng) 植缆 植治 植类 植物群落 植学 植品 植发穿冠 植杖 植物名实图考 植标 植局 植业 致福
傲囋 傲囋 囋拼音:zá ,zàn ,笔划:22部首:口五笔: | 康熙字典基本解释:囋 zá 〔嘈囋〕古同“嘈杂”,(声音)杂乱而喧闹。 多话:“问一而告二谓之囋。” 囋 zàn 讥笑。 古同“赞”。 囋 cān 古同“餐”。 笔画数:22; 部首:口; 笔顺编号:2513121353121352511134
女孩 女孩 (年轻女性)女孩泛指年轻的女性人类。指从一个婴儿变成一名成年女人的过渡阶段,在不同的社会各不相同,但基本上都认为是青少年期至成年期的转变,年龄通常在0岁至22岁之间。 女孩 (词语)父母所生的女性孩子。 女孩 girl n.小女孩 lassock n.大胆的女孩 bloomer girl n.荡妇;轻浮的女孩 giglet n. 漂亮可爱的女孩 cutie n. 卷毛,女孩,姑娘 quiff n. 婴儿,娃娃,女孩 moppet n. 女孩,少女,女佣 girl n.粗俗的女子;智力不高之妇人或女孩 floozy n.粗俗的女子;智力不高之妇人或女孩 floozie n. 初次登台的人,初进社交界的女孩 debutant n. 初上舞台的人,初出社交界的女孩 deb n.[=giglet]荡妇;轻浮的女孩 giglot n.[=cutie]可爱之女孩;图智取对手者 cutey 女 (nǚ,)女 nǚ 女性,与“男”相对。古代以未婚的为“女”,已婚的为“妇”。现通称“妇女”:女人。女士。女流(含轻蔑意)。少(sh刼 )女。 以女儿作为人的妻(旧读n?)。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亦称“婺女”、“须女”。 儿子父母男 女 rǔ 古同“汝”,你。 儿子父母男 笔画数:3; 部首:女; 笔顺编号:531 孩 (hái,)孩 hái 儿童,引申为子女:男孩儿。孩童。孩提(指幼儿时期)。 笔画数:9; 部首:子; 笔顺编号:521415334
荧晔 荧晔 光明貌。 基本解释:荧 (荧) yíng 微弱的光亮:荧然。荧烛。荧荧(a.微光闪烁的样子,如“明星荧荧”;b.容光焕发,艳丽的样子,如“美人荧荧兮,颜若苕之荣”)。 眼光迷乱,迷惑:荧惑(a.迷惑;b.中国古代天文学上指火星)。 物理学上称某些物质受光或其他射线照射时所发出的可见光:荧光。 古同“萤”。 笔画数:9; 部首:艹; 详细解释:荧 荧 yíng 【形】 (会意。从焱(yàn)冂(jiǒng)。焱,火花。冂,远方的边界。合起来表示远处的火花,光微弱。本义:光微弱的样子)同本义〖(light)glimmering〗 荧,屋下灯烛之光。——《说文》 荧荧,光也。——《广雅》 鬼火兮荧荧。——《楚辞·王逸·九思·哀岁》 琳珉青荧。——《后汉书·班固传》 又如:荧烛(微弱的烛光);荧然(光微弱的样子);荧燎(微光);荧耀(微光);荧华(闪烁的亮光);荧煌(辉煌);荧晔(光明的样子);荧灿(明亮) 荧 荧 yíng 【名】 萤火〖lightfromfirefly〗 腐草为荧。——《礼记·月令》 夜步逐荧光。——《后汉书·灵帝记》 荧 荧 yíng 【动】 眩惑〖puzzle〗 而目将荧之。——《庄子·人间世》 又如:荧惑星(火星);荧惑守心(火星守御星);荧侮(迷惑侮狎);荧眩(眩惑);荧惑(炫惑);荧乱(迷乱);荧听(淆乱听闻) 基本解释:晔 (晔) yè 光。 笔画数:10; 部首:日; 详细解释:晔 晔 yè 【形】 光明灿烂,闪光的样子〖flashing〗 膏之沃者其光晔。——韩愈《答李翊书》 又如:晔晔(光芒四射的样子;美盛的样子;才华外露);晔煜(光耀的样子) 华美;盛美〖magnificent;resplendent〗。如:晔踕(繁多急促的样子);晔然(兴盛的样子) 注荧 霅晔 荧郁 荧华 荧光屏 荧眩 荧燎 荧火 荧荧 荧乱 荧光染料 荧侮
熒曄 荧晔 光明貌。 基本解释:荧 (荧) yíng 微弱的光亮:荧然。荧烛。荧荧(a.微光闪烁的样子,如“明星荧荧”;b.容光焕发,艳丽的样子,如“美人荧荧兮,颜若苕之荣”)。 眼光迷乱,迷惑:荧惑(a.迷惑;b.中国古代天文学上指火星)。 物理学上称某些物质受光或其他射线照射时所发出的可见光:荧光。 古同“萤”。 笔画数:9; 部首:艹; 详细解释:荧 荧 yíng 【形】 (会意。从焱(yàn)冂(jiǒng)。焱,火花。冂,远方的边界。合起来表示远处的火花,光微弱。本义:光微弱的样子)同本义〖(light)glimmering〗 荧,屋下灯烛之光。——《说文》 荧荧,光也。——《广雅》 鬼火兮荧荧。——《楚辞·王逸·九思·哀岁》 琳珉青荧。——《后汉书·班固传》 又如:荧烛(微弱的烛光);荧然(光微弱的样子);荧燎(微光);荧耀(微光);荧华(闪烁的亮光);荧煌(辉煌);荧晔(光明的样子);荧灿(明亮) 荧 荧 yíng 【名】 萤火〖lightfromfirefly〗 腐草为荧。——《礼记·月令》 夜步逐荧光。——《后汉书·灵帝记》 荧 荧 yíng 【动】 眩惑〖puzzle〗 而目将荧之。——《庄子·人间世》 又如:荧惑星(火星);荧惑守心(火星守御星);荧侮(迷惑侮狎);荧眩(眩惑);荧惑(炫惑);荧乱(迷乱);荧听(淆乱听闻) 基本解释:晔 (晔) yè 光。 笔画数:10; 部首:日; 详细解释:晔 晔 yè 【形】 光明灿烂,闪光的样子〖flashing〗 膏之沃者其光晔。——韩愈《答李翊书》 又如:晔晔(光芒四射的样子;美盛的样子;才华外露);晔煜(光耀的样子) 华美;盛美〖magnificent;resplendent〗。如:晔踕(繁多急促的样子);晔然(兴盛的样子) 注荧 霅晔 荧郁 荧华 荧光屏 荧眩 荧燎 荧火 荧荧 荧乱 荧光染料 荧侮
共同犯罪 共同犯罪 共同犯罪分为一般共犯和特殊共犯即犯罪集团两种。一般共犯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而三人以上为共同实施犯罪而组成的较为固定的犯罪组织,是犯罪集团。 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对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在此之外的主犯,应当按照其所参加的或者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处罚。共同犯罪人除主犯、从犯、胁从犯之外,还有教唆他人犯罪的教唆犯。
竦峙 竦峙 竦 : 竦 sǒng 伸长脖子,提起脚跟站着(如:竦立)。恭敬,肃敬(如:“竦然异之”)。同“悚”。 部首:立;部外笔画:7;总笔画:12 峙 : 峙 zhì 直立,耸立(如:峙立)。对峙(相对而立)。两峰相峙。 部首:山;部外笔画:6;总笔画:9
同伴 同伴 (汉语词语)同伴 tóng bàn 1.犹同伙。谓共同参与其事。《孔子家语·困誓》“吾之所伐者,不过四五人矣” 三国魏王肃注:“本与叔孙同伴者也。”《元典章新集·刑部·获贼》:“诸盗未发而自首者原其能捕获同伴者,仍依例给赏。” 2.伴侣,同行者。今指在一起工作或生活的人。 唐·温庭筠 《西州词》:“回头语同伴,定复负情侬。”《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七:“内中一个女子正色道:‘法师做醮,如何却说恁地话?’拉了同伴,转身便走。” 瞿秋白 《饿乡纪程》绪言:“我知我们黑甜乡里的同伴他们或者和我一样。” 巴金 《家》八:“有一个在跟同伴讲话。” 释义:伙伴,但是不能完全代表“朋友”,却可以包含“朋友”的意思。“同伴”一般指和你一起经历事的大部分你熟悉的人。
同笔砚 同笔砚 tóng bǐ yàn ㄊㄨㄙˊ ㄅㄧˇ ㄧㄢˋ 同笔砚(同笔砚) 亦作“ 同笔研 ”。 谓在一起学习。亦指在一起学习的人,同学。 宋 陈亮 《与勾熙载提举书》:“今之君子,或少同笔砚,或二十年游从之旧,一旦贵贱少异,便如路人。”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事部二》:“ 万历 癸未, 苏工部 濬 入闱,取 李相公 廷机 为首卷,二君盖同笔研桑梓,至相善也。”
同筆硯 同笔砚 tóng bǐ yàn ㄊㄨㄙˊ ㄅㄧˇ ㄧㄢˋ 同笔砚(同笔砚) 亦作“ 同笔研 ”。 谓在一起学习。亦指在一起学习的人,同学。 宋 陈亮 《与勾熙载提举书》:“今之君子,或少同笔砚,或二十年游从之旧,一旦贵贱少异,便如路人。”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事部二》:“ 万历 癸未, 苏工部 濬 入闱,取 李相公 廷机 为首卷,二君盖同笔研桑梓,至相善也。”
铲铗 铲铗 1.铲与铗。泛指武器。 基本解释:铲 (铲) chǎn 削平东西或把东西取上来器具:铲子。铁铲。铲车。 用铲或锹撮取或清除:铲煤。铲土。铲除。铲迹销声(古时指隐居)。 笔画数:11; 部首:钅; 详细解释:铲 铲 chǎn 【名】 (形声。从金,产声。本义:用以铲削的铁器) 铲子〖shovel〗 又如:铁铲;煤铲 古兵器。形似铲〖akindofweapons〗 铲,长小尺一丈,尾有刃,以便后刺。——明·茅元仪《武备志》 铲 铲 chǎn 【动】 削平;铲除〖shovel〗 铲,削平也。——《苍颉篇》 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柳宗元《钴鋂潭西小丘记》 又如:铲煤;铲土;把地铲平 基本解释:铗 (铗) jiá 冶铸用的钳:火铗。铁铗子。 剑。 剑柄。 笔画数:11; 部首:钅; 详细解释:铗 铗 jiá 【名】 (形声。从金,夹声。本义:铁钳) 同本义〖pincers〗。如:火铗;铁铗子 剑〖sword〗 带长铗之陆离兮。——《楚辞·涉江》 剑柄〖hilt〗 长铗归来乎!——《战国策·齐策》 一铲 丫铲 扁铲 铲刀 铲地皮 铲灭 铲削 铲斜 铲旧谋新 铲草除根 铲运机 铲刈 铲运车 铲革 铲平 铲铗 铲恶锄奸 铲蹚 铲除 铲迹销声 铲马 铲子 铲迹 铲球 铲头 铲刷 铲咋 铲地 铲车 铲剃 铲土机 长铗归来 长铗 大铲鞋 弹铗 弹铗无鱼 电铗 弹铗求通 电铲 革奸铲暴 风铲 冯欢铗 冯生弹铗 冯驩弹铗 冯铗 冯欢弹铗 锅铲 铗子 洛阳铲 鸣铗 贫铗
麤璺 麤璺 基本解释: 1.粗糙而有裂痕。 词语分开解释: 麤 : 麤 cū 同“粗”。 笔画数:33;部首:鹿;笔顺编号:413522115354135221153541352211535 璺 : 璺 wèn 裂纹:缸上有道璺。打破沙锅璺到底。 笔画数:20;部首:玉;笔顺编号:3211251251511451
合唱 合唱 (声乐演唱形式集体演唱)合唱(hé chàng)chorus指集体演唱多声部声乐作品的艺术门类,常有指挥,可有伴奏或无伴奏。它要求单一声部音的高度统一,要求声部之间旋律的和谐,是普及性最强、参与面最广的音乐演出形式之一。人声作为合唱艺术的表现工具,有着其独特的优越性,能够最直接地表达音乐作品中的思想情感,激发听众的情感共鸣。声部的数量没有规定,一般有四个声部。多为男高音区,男中低音区,女高音区,女中低音区。
鏟鋏 铲铗 1.铲与铗。泛指武器。 基本解释:铲 (铲) chǎn 削平东西或把东西取上来器具:铲子。铁铲。铲车。 用铲或锹撮取或清除:铲煤。铲土。铲除。铲迹销声(古时指隐居)。 笔画数:11; 部首:钅; 详细解释:铲 铲 chǎn 【名】 (形声。从金,产声。本义:用以铲削的铁器) 铲子〖shovel〗 又如:铁铲;煤铲 古兵器。形似铲〖akindofweapons〗 铲,长小尺一丈,尾有刃,以便后刺。——明·茅元仪《武备志》 铲 铲 chǎn 【动】 削平;铲除〖shovel〗 铲,削平也。——《苍颉篇》 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柳宗元《钴镅潭西小丘记》 又如:铲煤;铲土;把地铲平 基本解释:铗 (铗) jiá 冶铸用的钳:火铗。铁铗子。 剑。 剑柄。 笔画数:11; 部首:钅; 详细解释:铗 铗 jiá 【名】 (形声。从金,夹声。本义:铁钳) 同本义〖pincers〗。如:火铗;铁铗子 剑〖sword〗 带长铗之陆离兮。——《楚辞·涉江》 剑柄〖hilt〗 长铗归来乎!——《战国策·齐策》 一铲 丫铲 扁铲 铲刀 铲地皮 铲灭 铲削 铲斜 铲旧谋新 铲草除根 铲运机 铲刈 铲运车 铲革 铲平 铲铗 铲恶锄奸 铲蹚 铲除 铲迹销声 铲马 铲子 铲迹 铲球 铲头 铲刷 铲咋 铲地 铲车 铲剃 铲土机 长铗归来 长铗 大铲鞋 弹铗 弹铗无鱼 电铗 弹铗求通 电铲 革奸铲暴 风铲 冯欢铗 冯生弹铗 冯驩弹铗 冯铗 冯欢弹铗 锅铲 铗子 洛阳铲 鸣铗 贫铗
同乐会 同乐会 《同乐会》(英语:Happy Together),2015年台湾偶像剧,LINE TV首部自制网络电视剧。由布鲁斯、刘奕儿、黄姵嘉、谢沛恩、利晴天、陈景炀领衔主演。于2015年11月9日开镜,2015年12月4日杀青,并于2015年12月4日起,每周五中午12点于LINE TV上架播出。本剧以丁葳葳(黄姵嘉饰演)视角述说与室友们发生的故事。 同乐会 (汉语词语)在同一个城市或区域,有共同爱好或拥有共同语言的同龄人联合在一起。 也可以是喜欢同一个男孩的女孩子,或喜欢同一个女孩子的男孩子组成的小群体
同樂會 同乐会 《同乐会》(英语:Happy Together),2015年台湾偶像剧,LINE TV首部自制网络电视剧。由布鲁斯、刘奕儿、黄姵嘉、谢沛恩、利晴天、陈景炀领衔主演。于2015年11月9日开镜,2015年12月4日杀青,并于2015年12月4日起,每周五中午12点于LINE TV上架播出。本剧以丁葳葳(黄姵嘉饰演)视角述说与室友们发生的故事。 同乐会 (汉语词语)在同一个城市或区域,有共同爱好或拥有共同语言的同龄人联合在一起。 也可以是喜欢同一个男孩的女孩子,或喜欢同一个女孩子的男孩子组成的小群体
皓胶 皓胶 1.水气凝聚貌。 皓 : 皓 hào 洁白,明亮:皓白。皓齿。皓首穷经。皓月当空。 古同“昊”,昊天。 笔画数:12; 部首:白 。 胶 : 胶 (胶) jiāo 黏性物质,有用动物的皮或角等熬成的,亦有植物分泌的和人工合成的:胶质。胶原。
重唱 重唱 重唱是声乐演唱形式之一。指两个以上的演唱者,各按自己所分任的声部演唱同一乐曲。按声部或人数分为二重唱、三重唱、四重唱、六重唱等。歌剧中的重唱基本上是两个以上的人物进行感情交流的表现方式。包括男女声二重唱等等。例如《茶花女》中的“饮酒歌”、.《艺术家的生涯》中的“爱情二重唱”等。另外在《弄臣》中还有著名的四重唱、《拉莫摩尔的露琪亚》中的六重唱等。
皓膠 皓胶 1.水气凝聚貌。 皓 : 皓 hào 洁白,明亮:皓白。皓齿。皓首穷经。皓月当空。 古同“昊”,昊天。 笔画数:12; 部首:白 。 胶 : 胶 (胶) jiāo 黏性物质,有用动物的皮或角等熬成的,亦有植物分泌的和人工合成的:胶质。胶原。
昂首挺胸 昂首挺胸【解释】抬起头,挺起胸膛。形容斗志高,士气旺。【出处】欧阳予情《小英姑娘》:“她伸开两手昂首挺胸,狂了似的往外跑。”【示例】个个视死如归,坚贞不屈,~站在那里。王之燕同志领头高呼起口号。 ◎《上饶集中营·浩气长存》【近义词】昂首阔步【反义词】低眉顺眼【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用于人的精神状态
彻首彻尾 彻首彻尾【解释】彻:通,透。从头到尾,全部,十足的意思。【出处】宋·朱熹《答陈安卿书》:“今此于既学适道之后却言笃信何也?恐信字彻首彻尾不可分先后。”
粘涩 粘涩 1.黏滞不滑。 基本解释:粘 东西互相附着连结在一起:糖粘牙。 用胶或糨糊把一种东西胶合在另一种东西上:粘贴。粘连。粘接。 详细解释:粘 nián 【形】 (形声。从米,占声。本义:具有粘性)同本义〖glutinous;sticky〗。如:粘粥(粘稠的粥);踩在一些粘东西上;粘涎(口涎;亦在方言中谓言语、举止不爽利,令人乏味);粘稠(浓厚而带粘性);粘粘涎涎(形容言语不简要) 另见zhān 基本解释:涩 (涩) sè 不光滑,不滑溜:轮轴发涩。 一种使舌头感到不滑润不好受的滋味:苦涩。这个柿子很涩。 文字难读难懂,不流畅:晦涩。生涩。涩讷。 滑 笔画数:10; 部首:氵; 详细解释:涩 涩、濇、澁 【形】 (形声。从水,歰声。声符(歰sè)为本字,象四只脚两两相抵,表示不滑,是会意字。本义:不滑溜) 同本义〖unsmooth〗 濇,不滑也。——《说文》 短而濇。——《素问·至真要大论》 濇,文歰,今作涩,不滑也。——《一切经音义》 始余有佩刀甚良,至是涩不可拔。——刘禹锡《砥石赋·序》 又如:涩噎(因不滑润而梗噎);涩道(刻有花纹的倾斜石砌);涩巴巴(形容不滑润);涩浪(古代宫墙基垒石凹入,作文纹状);涩脉(脉动往来不流利,虚细而迟) 味不甘滑〖puckery;astringent〗 酸涩如棠梨。——杜甫《病桔》 又如:涩苦(又涩又苦);涩赤(干涩发红);涩重(干涩沉重) 说话、写文章迟钝艰难、生硬、不流畅〖obscure〗 生而舌短,涩于言论。——《宋书·南郡王(刘)义宣传》 道路险阻;不通畅的〖difficult〗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急〖fast〗。如:涩奈(涩耐。心意不安,羞渐,差涩) 拙涩 滞涩 质涩 重涩 粘乎乎 沾粘 粘贴 粘糊 粘胶纤维 粘合剂 粘皮著骨 粘缠
条枝 条枝 条 tiáo 植物的细长枝:枝条。柳条儿。荆条。 泛称条形的东西:条子。面条儿。便(bi刵 )条儿。金条。铁条。 细长的形状:条形。竖条。条纹。条案。条几。条凳。条幅(直挂的长条字画)。苗条。身条。 项目,分项目的:条例。条令。条文。条陈(a.分条叙述;b.旧时向上级分条陈述的文件)。 层次,秩序:条理。条贯。有条不紊。 量词。 枝 zhī 由植物主干上分出来的茎条:树枝。枝干(g刵 )。竹枝。节外生枝。枝柯。枝节(a.由一件事生发的其他问题;b.细碎的,不重要的)。 量词,指杆形的:一枝树枝。 古同“支”,支持,分支。 枝 qí 古同“歧”,岔。 笔画数:8; 部首:木; 大宛列传 《大宛列传》是记述西域诸国史实的传记。其中详记大宛国、乌孙、康居、奄蔡、大小月氏、安息、条枝、大夏八国之事;附记扜罙、于窴、楼兰、姑师、黎轩、身毒、驩潜、大益、苏薤九国之事;偶涉西南夷駹、冉、徙、邛、僰氏、笮、嶲、昆明、滇、越十国之事,而以大宛、乌孙事为主,且以大宛事开篇,以大宛事终篇,故名曰《大宛列传》。
冢子 冢子 即嫡长子。冢,大。《左传·闵公二年》:“大子奉冢祀、社稷之粢盛,以朝夕视君膳者也,故曰冢子。”杜预注:“冢,大也。”大,音“太”。《礼记·内则》:“冢子未食而见,必执其右手。”又“父没母老,冢子御食。” 冢 (1) ㄓㄨㄥˇ (2) 同“冢”。 (3) 郑码:BWGS,U:585A,GBK:8956 (4) 笔画数:10,部首:土,笔顺编号:1214513533434 (5) 释义:坟墓,如古冢、荒冢、衣冠冢。 冢 <名> (形声。从宀,豕声。冖,表地覆盖。将死者覆盖于墓中,故从冖。本义:高而大的坟) 同本义 冢,高坟也。――《说文》 掌公墓之地。――《周礼·冢人》 冢,秦晋之间或谓之陇。――《方言十三》 乃立冢土。――《诗·大雅·緜》。传:“大社也。”即祭土神的高大土坛。 项羽烧秦宫室,掘始皇帝冢。――《史记·高祖本纪》 其下两冢。――清·袁枚《祭妹文》 又如:野冢(荒郊野外的乱坟);疑冢(古代富贵之家所设的假坟,为的是与真坟相混,不让后人认出真坟);冢人(古代管理墓葬的官吏);冢土(墓土;又指大社,天子祭神的地方);冢 冢(冢)zhǒng高大的坟墓:皇帝~。泛指坟墓:荒~。 基本字义 1. 坟墓:古~。荒~。衣冠~。青~。丛~。 2. 长(zhǎng ):~子(长子)。~嗣(嫡长子)。~妇(嫡长子的妻子)。~息(长子)。 3. 大:~君(大君,对列国君主的敬称)。~祀(帝王在宗庙举行的大祭礼)。 4. 山顶。
稾草 稾草 gǎo cǎo 草稿。初步写出的文稿。 《后汉书·南匈奴传》:“今立稾草并上,曰:‘单于不忘 汉 恩,追念先祖旧约,欲修和亲,以辅身安国,计议甚高,为单于嘉之。’”《明史·杨慎传》:“﹝ 杨慎 ﹞预修《武宗实録》,事必直书。总裁 蒋冕 、 费宏 尽付稾草,俾削定。” 解释: [wǎn] 1. 〔紫~〕多年生草本植物,茎高二米余,叶有锯齿。根和根茎可入药。 2. 草木茂盛的样子。 [yùn] 古同“蕴”,郁结,积滞。 稾 拼音:gǎo 简体部首:禾 解释:同“稿”。
苟然 苟然 基本解释:苟 gǒu 姑且,暂且:苟安。苟延残喘。苟且。 马虎,随便:苟得。苟合。不敢苟同。 如果,假使:苟非其人。“苟富贵,无相忘”。 姓。 笔画数:8; 部首:艹; 详细解释:苟 gǒu 【名】 (形声。从艸,句(gōu)声。本义:草名。又:菜名)同本义〖grassname〗 苟,苟草也。——《说文》
條枝 条枝 条 tiáo 植物的细长枝:枝条。柳条儿。荆条。 泛称条形的东西:条子。面条儿。便(bi刵 )条儿。金条。铁条。 细长的形状:条形。竖条。条纹。条案。条几。条凳。条幅(直挂的长条字画)。苗条。身条。 项目,分项目的:条例。条令。条文。条陈(a.分条叙述;b.旧时向上级分条陈述的文件)。 层次,秩序:条理。条贯。有条不紊。 量词。 枝 zhī 由植物主干上分出来的茎条:树枝。枝干(g刵 )。竹枝。节外生枝。枝柯。枝节(a.由一件事生发的其他问题;b.细碎的,不重要的)。 量词,指杆形的:一枝树枝。 古同“支”,支持,分支。 枝 qí 古同“歧”,岔。 笔画数:8; 部首:木; 大宛列传 《大宛列传》是记述西域诸国史实的传记。其中详记大宛国、乌孙、康居、奄蔡、大小月氏、安息、条枝、大夏八国之事;附记扜罙、于窴、楼兰、姑师、黎轩、身毒、驩潜、大益、苏薤九国之事;偶涉西南夷駹、冉、徙、邛、僰氏、笮、嶲、昆明、滇、越十国之事,而以大宛、乌孙事为主,且以大宛事开篇,以大宛事终篇,故名曰《大宛列传》。
塚子 冢子 即嫡长子。冢,大。《左传·闵公二年》:“大子奉冢祀、社稷之粢盛,以朝夕视君膳者也,故曰冢子。”杜预注:“冢,大也。”大,音“太”。《礼记·内则》:“冢子未食而见,必执其右手。”又“父没母老,冢子御食。” 冢 (1) ㄓㄨㄥˇ (2) 同“冢”。 (3) 郑码:BWGS,U:585A,GBK:8956 (4) 笔画数:10,部首:土,笔顺编号:1214513533434 (5) 释义:坟墓,如古冢、荒冢、衣冠冢。 冢 <名> (形声。从宀,豕声。冖,表地覆盖。将死者覆盖于墓中,故从冖。本义:高而大的坟) 同本义 冢,高坟也。――《说文》 掌公墓之地。――《周礼·冢人》 冢,秦晋之间或谓之陇。――《方言十三》 乃立冢土。――《诗·大雅·緜》。传:“大社也。”即祭土神的高大土坛。 项羽烧秦宫室,掘始皇帝冢。――《史记·高祖本纪》 其下两冢。――清·袁枚《祭妹文》 又如:野冢(荒郊野外的乱坟);疑冢(古代富贵之家所设的假坟,为的是与真坟相混,不让后人认出真坟);冢人(古代管理墓葬的官吏);冢土(墓土;又指大社,天子祭神的地方);冢 冢(冢)zhǒng高大的坟墓:皇帝~。泛指坟墓:荒~。 基本字义 1. 坟墓:古~。荒~。衣冠~。青~。丛~。 2. 长(zhǎng ):~子(长子)。~嗣(嫡长子)。~妇(嫡长子的妻子)。~息(长子)。 3. 大:~君(大君,对列国君主的敬称)。~祀(帝王在宗庙举行的大祭礼)。 4. 山顶。
徹首徹尾 【解释】彻:通,透。从头到尾,全部,十足的意思。【出处】宋·朱熹《答陈安卿书》:“今此于既学适道之后却言笃信何也?恐信字彻首彻尾不可分先后。”
举首 举首 举首,汉语词汇。 拼音:jǔ shǒu 释义:1.抬头。2.被荐举者中居首位的;科举考试的第一名。3.检举,告发。4.首领。
舉首 举首 举首,汉语词汇。 拼音:jǔ shǒu 释义:1.抬头。2.被荐举者中居首位的;科举考试的第一名。3.检举,告发。4.首领。
干吾 干吾 1.金文用语。捍御。 干 : 干 (⑧干??乾) gān 触犯,冒犯,冲犯:干扰。干涉。干预(亦作“干与”)。森然干霄。 追求,求取 吾 : 吾 wú 我,我的:吾身。吾国。吾辈。 姓。 Iwe 吾 yù 古同“御”,抵御。 Iwe 笔画数:7; 部首?
咕叨 咕叨 咕叨,意思有两个,1.低声唠叨。 2.犹言鼓捣,怂恿。 词语分开解释: 咕 : 咕 gū 象声词:咕咕(a.鸟的叫声;b.小声说话,后一个“咕”均读轻声)。 笔画数:8; 部首:口; 叨 : 叨 tāo 承受:叨光。叨拢(谢人款待的话)。叨陪。 古同“饕”,贪。 叨 dāo 〔叨叨〕话多
恐栗 恐栗 基本字义栗lì落叶乔木,果实为坚果,称“栗子”,味甜,可食:栗色。火中取栗。发抖,因害怕或寒冷肢体颤动:战栗。坚实:“缜密以栗”。姓。笔画数:10;部首:木; 亦作“ 恐栗 ”。恐惧战栗。 汉 张衡 《同声歌》:“情好新交接,恐栗若探汤。” 唐 柳宗元 《童区寄传》:“ 寄 伪儿啼,恐栗为儿恒状。” 宋 苏舜钦 《与欧阳公书》:“二相恐栗畏缩,自保其位,心知非是,口不肯言。” 清 刘大櫆 《游黄山记》:“潭既受水,渊渟滉漾,其深不测,睇观既久,咸生恐栗。”
遴才 遴才 1.亦作"遴材"。 2.犹言选拔人才。 遴 : 遴 lín 谨慎选择:遴选。遴柬(同“遴选”)。 笔画数:15; 部首:辶; 才 : 才 (③④纔) cái 能力:才能。口才。这人很有才干。 指某类人(含贬义):奴才。蠢才。 方,始:?
五怸 五怸 五怸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wǔ xī,是指土质细而润泽的中等土壤。 词语分开解读: 五 : 五 wǔ 数名,四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伍”代):五彩。五官。五谷。五金。五代。 怸 : 怸 xī 古同“悉”。 中药名,即“牛膝”。 怸 shù 细密。 笔画数:9; 部首:心。

其它词语热搜

* 同部首的词语:人:众人、人民、人类、人士、人才、人性、人道、人格、人情、人文、人性、人体、人事、人口、人为、人性、人际、人际关系、人道主义、人生、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