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不重视的词语
形容不重视的词语:1. 漫不经心的;2. 不关心的;3. 草率的;4. 马虎的;5. 敷衍的;6. 疏忽的;7. 懒散的;8. 不负责任的;9. 不在乎的;10. 不重视的;11. 不在意的;12. 无动于衷的;13. 淡漠的;14. 冷漠的;15. 轻视的;16. 轻蔑的;17. 忽视的;18. 看轻的;19. 不以为意的;20. 不屑一顾的
形容不重视的词语 相关词语和解释
词语 | 拼音/解释 |
---|---|
祇重衣衫不重人 | 祇重衣衫不重人 比喻只重视外表,而不重视内容。《五灯会元·临济宗·继昌禅师》:“近来世俗多颠倒,祇重衣衫不重人。” |
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 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解释】看见了同没有看见一样,听见了同没有听见一样。形容不重视,不注意。 |
贵耳贱目 | 贵耳贱目【解释】重视传来的话,轻视亲眼看到的现实。比喻相信传说,不重视事实。【出处】汉·张衡《东京赋》:“若客所谓,末学肤受,贵耳而贱目者也。”【示例】太守何得~。(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五)【语法】联合式;作定语;含贬义,比喻相信传说,不重视事实 |
貴耳賤目 | 【解释】重视传来的话,轻视亲眼看到的现实。比喻相信传说,不重视事实。【出处】汉·张衡《东京赋》:“若客所谓,末学肤受,贵耳而贱目者也。”【示例】太守何得~。(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五)【语法】联合式;作定语;含贬义,比喻相信传说,不重视事实 |
漠视 | 漠视 漠视,指轻视,不重视。语出清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三》:“人於尔貌合而神疎,外关切而心漠视,宜乎不宜?” |
轻生 | 轻生 [词语解释] 轻生 qīngshēng .[make light of one’s life by commit suicide] 失去生活的勇气,不重视、轻视生命(多指自杀) |
輕生 | 轻生 [词语解释] 轻生 qīngshēng .[make light of one’s life by commit suicide] 失去生活的勇气,不重视、轻视生命(多指自杀) |
使鹤 | 使鹤 使鹤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shǐ hè,指比喻统治者不重视人才,有本领的人不得其用。 |
使鶴 | 使鹤 使鹤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shǐ hè,指比喻统治者不重视人才,有本领的人不得其用。 |
漠視 | 漠视 漠视,指轻视,不重视。语出清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三》:“人于尔貌合而神疎,外关切而心漠视,宜乎不宜?” |
视而不见 | 视而不见【解释】指不注意,不重视,睁着眼却没看见。也指不理睬,看见了当作没看见。【出处】《礼记·大学》:“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近义词】视若无睹、听而不闻【反义词】过目不忘【语法】紧缩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
視而不見 | 【解释】指不注意,不重视,睁着眼却没看见。也指不理睬,看见了当作没看见。【出处】《礼记·大学》:“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近义词】视若无睹、听而不闻【反义词】过目不忘【语法】紧缩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
视之不见,听之不闻 | 视之不见,听之不闻【解释】看见了同没有看见一样,听见了同没有听见一样。形容不重视,不注意。同“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
视同儿戏 | 视同儿戏【解释】把事情当成小孩儿玩耍一样来对待。比喻不当一回事,极不重视。【出处】《史记·绛侯周勃世家》:“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示例】为官做吏的人,千万不可草菅人命,~。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一【近义词】率尔操觚【反义词】三思而行、小心翼翼【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
视若儿戏 | 视若儿戏【解释】比喻不当一回事,极不重视。同“视同儿戏”。 |
视为儿戏 | 视为儿戏【解释】比喻不当一回事,极不重视。同“视同儿戏”。 |
爱毛反裘 | 爱毛反裘【解释】反裘:反穿皮衣,指皮毛朝里。古时穿皮毛衣服,毛的一面向外。比喻不重视根本,轻重倒置。【出处】汉·刘向《新序·杂事》:“魏文侯出游,见路人反裘而负刍,文侯曰:‘胡为反裘而负刍?’对曰:‘臣爱其毛。’文侯曰:‘若不知其里尽而毛无所恃邪?’”【近义词】本末倒置【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形容本末倒置的愚昧人 |
满不在乎 | 满不在乎【解释】满:全;在乎:在意。丝毫不在意。形容对事情一点也不重视。【示例】朱润身的呼吸有点急促,但脸上依然保持着~的样子。(茅盾《多角关系》)【近义词】漫不经心、无动于衷、若无其事【反义词】郑重其事【语法】偏正式;作宾语、状语;形容丝毫不在意、无所谓的样子 |
滿不在乎 | 【解释】满:全;在乎:在意。丝毫不在意。形容对事情一点也不重视。【示例】朱润身的呼吸有点急促,但脸上依然保持着~的样子。(茅盾《多角关系》)【近义词】漫不经心、无动于衷、若无其事【反义词】郑重其事【语法】偏正式;作宾语、状语;形容丝毫不在意、无所谓的样子 |
愛毛反裘 | 【解释】反裘:反穿皮衣,指皮毛朝里。古时穿皮毛衣服,毛的一面向外。比喻不重视根本,轻重倒置。【出处】汉·刘向《新序·杂事》:“魏文侯出游,见路人反裘而负刍,文侯曰:‘胡为反裘而负刍?’对曰:‘臣爱其毛。’文侯曰:‘若不知其里尽而毛无所恃邪?’”【近义词】本末倒置【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形容本末倒置的愚昧人 |
尊重 | 尊重 (词语解释)尊重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zūn zhòng,基本意思是尊敬、重视,古语是指将对方视为比自己地位高而必须重视的心态及其言行,现在已逐渐引伸为平等相待的心态及其言行。 词汇出自《汉书·萧望之传》、《新语·资质》等。 |
厚古薄今 | 厚古薄今【解释】厚:推崇,重视;薄:轻视,怠慢。推崇古代的,轻视现代的。多用于学术研究方面。【出处】《庄子·外物》:“夫尊古而卑今,学者之流也。”【示例】~,是剥削阶级为维护自己的统治,不许人民进步的手法。 ◎谢觉哉《小谈今古》【近义词】尊古卑今、重古轻今、是古非今【反义词】后今薄古、今非昔比【语法】联合式;作主语、谓语、定语;指推崇古代的,轻视现代的 |
轻身重义 | 轻身重义【解释】指轻视生命而重视正义事业。【出处】晋·葛洪《抱朴子·明本》:“攻守进趣之术,轻身重义之节。” |
輕身重義 | 【解释】指轻视生命而重视正义事业。【出处】晋·葛洪《抱朴子·明本》:“攻守进趣之术,轻身重义之节。” |
重文轻武 | 重文轻武 重文轻武是指重视文职官员而轻视武职官员。 |
重文輕武 | 重文轻武 重文轻武是指重视文职官员而轻视武职官员。 |
珍重 | 珍重 (汉语词语)珍重,汉语词汇。 拼音:zhēn zhòng 释义:1、重视;爱惜;2、保重。拆解起来就是珍惜保重。3. 珍贵。4. 尊重。5. 郑重地告诫。6. 郑重;慎重。7. 难得,幸亏。8. 道谢之辞。 |
推重 | 推重 推重指推许尊重;推崇重视;对某人的思想、行为、成就等给予很高的评价,表示十分重视,出自《三国志·蜀志·孟光传》。 |
重男轻女 | 重男轻女【解释】重视男子,看轻女性。指轻视妇女的封建思想。【出处】曲波《林海雪原》二十:“说的白茹含羞带乐的一撅嘴,‘什么黄毛丫头,重男轻女的思想。’” |
重男輕女 | 【解释】重视男子,看轻女性。指轻视妇女的封建思想。【出处】曲波《林海雪原》二十:“说的白茹含羞带乐的一撅嘴,‘什么黄毛丫头,重男轻女的思想。’” |
敦重 | 敦重 解释 (1).敦厚庄重。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精华》:“《春秋》伤痛而敦重,是以夺 晋 子继位之辞与 齐 子成君之号,详见之也。”《陈书·孔奂传》:“如臣愚见,愿选敦重之才,以居辅导。” 清 昭连 《啸亭杂录·伪皇孙事》:“童子相貌端庄,颇敦重。” (2).注重;重视。 明 杨慎 《岁享旌忠庙碑记》:“国朝敦重祀典,非功烈昭映史册者不与。” |
未足轻重 | 未足轻重【解释】指无关紧要,不值得重视。 |
尊师重道 | 尊师重道【解释】道:指教师指引的应该遵循的道理,也指教师传授的知识。尊敬师长,重视老师的教导。【出处】《后汉书·孔僖传》:“臣闻明王圣主,莫不尊师贵道。” |
未足輕重 | 【解释】指无关紧要,不值得重视。 |
只認錢不認人 | 辞典解释只认钱不认人 zhǐ rèn qián bù rèn rén 只重视钱财,不重视人。形容人非常势利,见钱眼开。 如:「现今社会越来越功利,大多数人只认钱不认人,人情味也日趋淡薄。」 |
不起眼 | 不起眼 不起眼,指不引人注目;不值得重视。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形容某个人、某个事物或某件事情很普通,不能引起人们的关注,存在感低。 |
重名 | 重名 (生物学术语)重名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chóng míng,意思是指种的学名中属名和种加词(种本名)为同一词。 重名 (汉语词汇)重名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zhòngmíng、chóngmíng,意思是盛名,指很高的名位,重视名誉。 |
尊師重道 | 【解释】道:指教师指引的应该遵循的道理,也指教师传授的知识。尊敬师长,重视老师的教导。【出处】《后汉书·孔僖传》:“臣闻明王圣主,莫不尊师贵道。” |
重居 | 重居 重居,汉语词汇,拼音是zhòng jū,意思是重视自己田宅,不轻易迁徙。 |
視若兒戲 | 【解释】比喻不当一回事,极不重视。同“视同儿戏”。 |
視同兒戲 | 【解释】把事情当成小孩儿玩耍一样来对待。比喻不当一回事,极不重视。【出处】《史记·绛侯周勃世家》:“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示例】为官做吏的人,千万不可草菅人命,~。 ◎明·凌蒙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一【近义词】率尔操觚【反义词】三思而行、小心翼翼【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
不关紧要 | 不关紧要【解释】紧要:急切的,重要的。不重要,不会影响大局。【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七回:“可见字音一道,乃读书人不可忽略的。大贤学问渊博,故视为无关紧要;我们后学,却是不可少的。”【近义词】无关紧要【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指不影响大局 |
不關緊要 | 【解释】紧要:急切的,重要的。不重要,不会影响大局。【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七回:“可见字音一道,乃读书人不可忽略的。大贤学问渊博,故视为无关紧要;我们后学,却是不可少的。”【近义词】无关紧要【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指不影响大局 |
視爲兒戲 | 【解释】比喻不当一回事,极不重视。同“视同儿戏”。 |
視為兒戲 | 【解释】比喻不当一回事,极不重视。同“视同儿戏”。 |
濒危 | 濒危 濒危包含接近危险的境地;临近死亡,临近灭亡等多重含义。由于人类对环保的不重视,对生态的破坏,导致有许多动物濒临灭绝,这种动物叫濒危动物,如大熊猫,江豚,华南虎..... |
瀕危 | 濒危 濒危包含接近危险的境地;临近死亡,临近灭亡等多重含义。由于人类对环保的不重视,对生态的破坏,导致有许多动物濒临灭绝,这种动物叫濒危动物,如大熊猫,江豚,华南虎..... |
白专 | 白专 白专,是汉语词汇,比喻那种只知道埋头钻研业务不重视政治学习的人。 |
捐金抵璧 | 捐金抵璧【解释】指不重财物。【出处】语本晋·葛洪《抱朴子·安贫》:“上智不贵难得之财,故唐虞捐金而抵璧。”【示例】陛下贞观之初,动遵尧舜,~,反朴还淳。 ◎唐·魏徵《十渐不克终疏》 |
另眼相看 | 另眼相看【解释】用另一种眼光看待。指看待某个人不同一般。也指不被重视的人得到重视。【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八:“不想一见大王,查问来历,我等一实对,便把我们另眼相看。”【示例】大家晓得他与中丞有旧,莫不~。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一回【近义词】刮目相看【反义词】等量齐观、一视同仁、一律平等【语法】主谓式;作谓语;表示重视或歧视 |
不害 | 不害 佛教戒律和行持的一个原则。原意为不杀生或不伤害,即对一切有生命的物类不加伤害。不害一词最早见于印度的《广森林奥义》,“奥义书”列为再生族(婆罗门、刹帝利和吠舍种姓)断灭轮回的五种解脱方法之一。耆那教特别重视不杀信条,谓在一切生命中都有着灵魂,因此不害是信徒“正行”之一。佛教沿用这一概念,但视植物为“非情”,不作为不害的对象。《大乘广五蕴论》说:“云何不害?谓害对治,以悲为性。谓由悲故,不害群生,是无瞋分,不损恼为业。”说一切有部列为“大善地法”之一,小乘把杀人列为出家比丘四波罗夷戒(四重禁戒)之第三。按戒律条文规定,不杀的对象只限于人类;法相宗视不害为“善法”之一。大乘因强调慈悲为怀,普度众生,比小乘更重视不害的思想,故范围扩大到一切生命,要求做到身口意三业无犯,并在显教菩萨戒的十重戒(十波罗夷戒)中列杀生为首条。不害也是在家佛教徒必须遵行的五戒和沙弥的十戒之一。现代的印度甘地继承了这种不害的思想,构成他非暴力主义的哲学原则,认为不害不仅是“一切生命的原则”,也是“人类的基本法则”。 |
忽视 | 忽视 不顾,忽视,不理会,忽略,忽略不计 ,无视,漠视 |
厚此薄彼 | 厚此薄彼【解释】重视或优待一方,轻视或怠慢另一方。比喻对两方面的待遇不同。【出处】《梁书·贺琛传》:“所以然者,出嫁则有受我,出后则有传重,并欲薄于此而厚于彼,此服虽降,彼服则隆。”【示例】张树声出身淮军,对边军支援,~,已经有许多人说过话。 ◎高阳《清宫外史》下册【近义词】另眼相看、薄彼厚此、厚彼薄此【反义词】不偏不倚、天公地道、一视同仁【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形容对事物有偏见 |
另眼相待 | 另眼相待【解释】用另一种眼光看待。指看待某个人不同一般。也指不被重视的人得到重视。【出处】明·无名氏《霞笺记·拆情得喜》:“奴婢蒙娘娘另眼相待,实有冤苦在心。”【示例】自己又仗着是刑夫人的陪房,连王夫人尚~,何况别人。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十四回【近义词】另眼相看【反义词】一视同仁【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指特殊照顾 |
多视角 | 多视角 【多视角】从多种角度出发并贯穿始终的艺术处理方式。它可分为双重视角与多重视角。前者是“面”的视角,后者是“立体”的视角。如叶文福的《拾贝》:“我到海边来拾贝/海到岸边来拾我/我拾到半边贝壳/海拾到了半个我。”这里使用的便是“我”与“海”这种双重视角,这种视角的长处有利双向交流情感。孟奇《南方的河谷》,“第一节以触觉为主,第二节转向嗅觉,第三节转向视觉,最后一节写听觉。如果把一种感官表现看作一种视觉,那么此诗就运用了四种视角。这四种感官(视觉)的交叠,表现出感觉的丰富性,逼真地呈现了温热、芳香、光明、动听的南方河谷的正午情景。如果仅仅运用其中一种感官,效果会大大逊色。”(吴晓:《意象符号与情感空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140~141页) |
不可偏废 | 不可偏废【解释】偏废:侧重一方,忽略另一方。指两方面都应同样重视,不能片面地强调一个方面,而忽视另一个方面。【出处】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山谷下》:“读《庄子》,令人意宽思大,敢作;读《左传》,便使人入法度,不敢容易。二书不可偏废也。”【示例】能读书,才必博;能养气,量必宏,二者~。 ◎清·汇阴百一居士《壶天录》【近义词】不偏不倚、统筹兼顾【反义词】本末倒置、顾此失彼、轻重倒置【语法】偏正式;作谓语;指对双方同等看待 |
不可偏廢 | 【解释】偏废:侧重一方,忽略另一方。指两方面都应同样重视,不能片面地强调一个方面,而忽视另一个方面。【出处】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山谷下》:“读《庄子》,令人意宽思大,敢作;读《左传》,便使人入法度,不敢容易。二书不可偏废也。”【示例】能读书,才必博;能养气,量必宏,二者~。 ◎清·汇阴百一居士《壶天录》【近义词】不偏不倚、统筹兼顾【反义词】本末倒置、顾此失彼、轻重倒置【语法】偏正式;作谓语;指对双方同等看待 |
宝贵 | 宝贵 (中文词语)宝贵,汉语词汇。 拼音:bǎo guì 谓极有价值;不易得;珍贵。也指重视;珍视等。 |
寶貴 | 宝贵 (中文词语)宝贵,汉语词汇。 拼音:bǎo guì 谓极有价值;不易得;珍贵。也指重视;珍视等。 |
偏废 | 偏废 偏废,汉语词汇。 拼音:piān fèi 释义:1、指重视某一方面,忽视或废弃另一方面。今多指在应该兼顾的诸方面中忽视或废弃某一(或某些)方面。2. 指半身不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