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中午的词语

形容中午的词语:1. 烈日炎炎;2. 酷暑难耐;3. 阳光灿烂;4. 炎热难熬;5. 空气干燥;6. 炙烤人心;7. 暑气逼人;8. 火辣辣的;9. 烤烤的;10. 蒸蒸的;11. 燥燥的;12. 焦烤的;13. 炙烤的;14. 暑热难当;15. 炎炎夏日;16. 炙热的中午;17. 酷热难挡;18. 暑气蒸腾;19. 烈日高照;20. 热浪滚滚

形容中午的词语 相关词语和解释

词语拼音/解释
中午 中午 中午,又名正午,国外名为中午,指二十四小时制的12:00或十二小时制的中午12时左右,为一天的正中。太阳在子午线上方时。
午餐 午餐 (三餐之一)午餐(又名午饭、中餐、中饭等等),是指大约在中午或者之后一段时间所用的一餐,一般集中在下午一点至两点。在中国大陆,午餐的用餐时间通常是上午十一点至下午一点的两个小时。人们认为中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餐,也是食物和能量的主要补充,有所谓“早餐吃得好,中餐吃得饱,晚餐吃得少”的说法。
午时 午时 (时辰)午时即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上午11时正至下午 1 时正)。而正午十二时又有平午、平昼、亭午等别称。如宋苏舜钦《紫阁寺联句诗》:“日光平午见,雾气半天蒸。”这时候太阳最猛烈,相传这时阳气达到极限,阴气将会产生,而马是阴类动物。十二时辰是古人根据一日间太阳出没的自然规律、天色的变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产活动、生活习惯而归纳总结、独创于世的。十二时表时独特、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对人类天文历法的一大杰出贡献,也是我国灿烂的文化瑰宝之一。
中饭 中饭 中饭(又名午餐、中餐、午饭等等),是指大约在中午或者之后一段时间所用的一餐,一般集中在下午一点至两点。在中国大陆,午餐的用餐时间通常在十一点至十三点间。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前,中国大陆的一些农村午饭都在下午二到三点左右。
中飯 中饭 中饭(又名午餐、中餐、午饭等等),是指大约在中午或者之后一段时间所用的一餐,一般集中在下午一点至两点。在中国大陆,午餐的用餐时间通常在十一点至十三点间。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前,中国大陆的一些农村午饭都在下午二到三点左右。
午時 午时 (时辰)午时即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上午11时正至下午 1 时正)。而正午十二时又有平午、平昼、亭午等别称。如宋苏舜钦《紫阁寺联句诗》:“日光平午见,雾气半天蒸。”这时候太阳最猛烈,相传这时阳气达到极限,阴气将会产生,而马是阴类动物。十二时辰是古人根据一日间太阳出没的自然规律、天色的变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产活动、生活习惯而归纳总结、独创于世的。十二时表时独特、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对人类天文历法的一大杰出贡献,也是我国灿烂的文化瑰宝之一。
午觉 午觉 (汉语词语)午觉,即午睡,专指人,中午睡觉。午睡能有力地帮助人集中注意力,还可以美容 中午吃了饭就睡午觉。
晌午 晌午 晌午,拼音shǎngwǔ,是俚语,在中原地区,一般指早饭后到午饭前的这段时间,部分地区表示“中午”、“正午”之意。还有的地区表示下午15:00--17:00『末时、申时』时段,以及一日五餐(早点、早饭、晌午、晚饭、晚点)中的”晌午“。
午覺 午觉 (汉语词语)午觉,即午睡,专指人,中午睡觉。午睡能有力地帮助人集中注意力,还可以美容 中午吃了饭就睡午觉。
午饭 午饭 (三餐之一)一天之中,中午的饭食,时间一般在中午12点左右。一份营养丰富的午餐为人们提供整个下午的能量,合理搭配的午餐需要有主食:米饭或者面,北方也有以馒头为主食的;肉类:或者鸡蛋等提供蛋白质;蔬菜;汤等。
正午 正午 《正午》是由美国克莱默斯坦利电影制作,联美影业发行的85分钟西部影片。该片由弗雷德·金尼曼导演,卡尔·福尔曼编剧,加里·库珀、格蕾丝·凯利、托马斯·米切尔、劳埃德·布里奇斯、凯蒂·乔拉杜等主演,于1952年7月7日在美国上映。 该片讲述了一名小镇警长在无法寻得助手之下,只身对抗四个前来报仇恶徒的故事 正午 (汉语词语)正午,指中午十二点钟左右,出自《夏日途中》。
午飯 午饭 (三餐之一)一天之中,中午的饭食,时间一般在中午12点左右。一份营养丰富的午餐为人们提供整个下午的能量,合理搭配的午餐需要有主食:米饭或者面,北方也有以馒头为主食的;肉类:或者鸡蛋等提供蛋白质;蔬菜;汤等。
日中 日中 日中,指日头正当午;中午。见《水浒传》:“趁早凉便行,日中热时便歇。” 注:日中指中午太阳仰角最大时,不是中午12点
亭午 亭午 亭午,指正午;中午。
过午 过午 过午,指中午以后。如:现在是休息时间,你过午再来看看。
饷午 饷午 饷午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xiǎng wǔ,指中午。
餉午 饷午 饷午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xiǎng wǔ,指中午。
過午 过午 过午,指中午以后。如:现在是休息时间,你过午再来看看。
当午 当午 当午释义:正午;中午。
午市 午市 午市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wǔ shì,是指中午的集市。
向午 向午 向午,将近中午,出自《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當午 当午 当午释义:正午;中午。
日午 日午 rì wǔ 日午 中午。 唐 柳宗元 《夏昼偶作》诗:“日午独觉无馀声,山童隔竹敲茶臼。”《水浒传》第六八回:“此时日午时分,前队望见一骑马来,项带铜铃,尾拴雉尾。” 清 吴伟业 《和杨铁崖》之一:“明朝 曼倩 思言事,日午君王驾未临。”
午影 午影 wǔ yǐng 午影 中午日光下的投影。亦借指午时。 宋 王安石 《独卧》诗:“茅檐午影转悠悠,门闭青苔水乱流。” 元 柳贯 《龙峰孤塔》诗:“玉函舍利朝光现,珠斗阑干午影过。”
逾午 逾午 拼音:yú wǔ 注音:ㄧ 条目:逾午 引证解释:中午以后。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日记》:“初九日,逾午少霁。” 清 王韬 《淞滨琐话·仙井》:“时已逾午,颇觉饥肠雷鸣。” 叶圣陶 《穷愁》:“时已逾午,得无饥饿?”
午歊 午歊 午歊 中午的炎气。 清 赵翼 《同安道中遇雨》诗:“方延朝爽舆搴帷,已炙午歊衣透綌。”
午上 午上 wǔ shànɡ 1.南方的上空。《宋书·天文志二》:“《星传》曰:‘日阳,君道也。星阴,臣道也。日出则星亡,臣不得专也。昼而星见午上者为经天,其占为不臣,为更王。’” 2.中午。《金瓶梅词话》第四八回:“ 夏老爹 说:‘我到午上还来。’”《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六回:“午上我给 周 少大人硬灌了七八大钟,到此刻还没醉得了呢。”
午间 午间 午间,拼音是wǔ jiān,是一个汉语词汇,释义为中午时分。
轉午 转午 zhuǎn wǔ 转午(转午) 接近中午。《醒世姻缘传》第二四回:“闲言乱语,讲到转午的时候,走散回家。”
转午 转午 zhuǎn wǔ 转午(转午) 接近中午。《醒世姻缘传》第二四回:“闲言乱语,讲到转午的时候,走散回家。”
小晌午 小晌午 xiǎo shǎng 小晌午 方言。将近中午时。 梁斌 《红旗谱》十:“弟兄两人从黎明割到小晌午才割完。” 魏巍 《山雨》:“小青骡子蹄子湿漉漉的,走得十分起劲。不到小晌午,就赶出了三十多里,现在已经是正晌了。”
午間 午间 午间,拼音是wǔ jiān,是一个汉语词汇,释义为中午时分。
午刻 午刻 午刻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正午,中午。《老残游记》有记载。
停午 停午 停午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tíng wǔ ,是指正午;中午。
过午不食 过午不食 过午不食是佛陀为出家人制定的戒律。在律部中正确的说法叫“不非时食”。也就是说不能在规定许可以外的时间吃东西。这个时间就是在太阳到正中午后,一直到次日黎明,这段时间是不允许吃东西的。
午朝 午朝 午朝,汉语词汇,出自《双槐岁钞·午朝奏事》,解释为皇帝中午登朝议事。
過午不食 过午不食 过午不食是佛陀为出家人制定的戒律。在律部中正确的说法叫“不非时食”。也就是说不能在规定许可以外的时间吃东西。这个时间就是在太阳到正中午后,一直到次日黎明,这段时间是不允许吃东西的。
下半天 下半天 xià bàn tiān 下午,指中午十二点到日入前的一段时间。
破午 破午 破午是汉语词汇,读音是pò wǔ,意思是中午。
午灵 午灵 午灵是一个词语,指旧俗守丧之家于中午祭奠亡灵。
午天 午天 午天是一个词语,读音wǔ tiān,中午。
午香 午香 wǔ xiānɡ 旧俗阴历五月每日中午用以祭祀的香。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宜忌》:“五月昼长,神祠祖堂供净水,焚午香。”
午阴 午阴 午阴,读音是wǔ yīn,汉语词语,指的是中午的阴凉处,常指树荫下。
午斋 午斋 汉传佛教从梁武帝开始要求吃素,所以寺院中午吃的饭叫素斋。出家人吃午斋是一种修行方式,也是一堂佛事。
午校 午校 【词语】:午校 【注音】:wǔ xiào 【释义】:中午上课的学校。抗日战争时期边区政府为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所办的补习学校之一。
午暑 午暑 午暑是汉语词汇,拼音为wǔ shǔ,意思是夏季中午的暑热、炎气。
午靈 午灵 午灵是一个词语,指旧俗守丧之家于中午祭奠亡灵。
午陰 午阴 午阴,读音是wǔ yīn,汉语词语,指的是中午的阴凉处,常指树荫下。
午齋 午斋 汉传佛教从梁武帝开始要求吃素,所以寺院中午吃的饭叫素斋。出家人吃午斋是一种修行方式,也是一堂佛事。
上半天 上半天 词语释义 上午,指从日出起至中午十二点以前的一段时间。《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一回:“路过那苟公馆门首……心中暗想,莫非办甚么喜事,然而上半天何以不见动静?”
日中必彗 日中必彗【解释】彗:晒干。太阳到中午正好晒东西。比喻做事应该当机立断,不失时机。【出处】《六韬·文韬·守土》:“日中必彗,操刀必割。”【语法】紧缩式;作谓语、补语;比喻做事要及时
中上 中上 1、指古代田地或赋税等级的第四等。 2、中等里的上等。 3、中午。
晝分 昼分 zhòu fēn 昼分(昼分) 日正中之时,即中午。 三国 魏 曹植 《上责躬应诏诗表》:“昼分而食,夜分而寝。”
昼分 昼分 zhòu fēn 昼分(昼分) 日正中之时,即中午。 三国 魏 曹植 《上责躬应诏诗表》:“昼分而食,夜分而寝。”
中晷 中晷 中午日影 《新唐书·历志六下》:“九服中晷,各於其地立表候之。”《新五代史·司天考一》:“测 岳台 之中晷,以辨二至之日夜,而轨漏实矣。”
小日中 小日中 将近中午的时候。 《水浒传》第五六回:“昨夜有一个鲜眼黑瘦汉子,在我店里歇了一夜,直睡到今日小日中,方纔去了。”
中晌 中晌 中晌是一个汉语词汇,意为中午。
生炁 生炁 词语解释 道教认为,从半夜至次日中午之气为“生炁”。区别于从日中至半夜之“死炁”。炁,同“ 气 ”。 晋 葛洪 《抱朴子·释滞》:“夫行炁当以生炁之时,勿以死炁之时……死炁之时,行炁无益也。”
留饭 留饭 留饭 (1) ∶留客人吃饭 既然你们有急事,我就不留饭了 (2) [save food for sb.]∶为某人保存饭 他中午回来晚,请给他留饭
偏西 偏西 偏西,读音piān xī,汉语词语,指太阳偏向西方,表示已过中午。

其它词语热搜

* 形容中午的词语:1. 烈日炎炎;2. 酷暑难耐;3. 阳光灿烂;4. 炎热难熬;5. 空气干燥;6. 炙烤人心;7. 暑气逼人;8. 火辣辣的;9. 烤烤的;10. 蒸蒸的;11. 燥燥的;12. 焦烤的;13. 炙烤的;14. 暑热难当;15. 炎炎夏日;16. 炙热的中午;17. 酷热难挡;18. 暑气蒸腾;19. 烈日高照;20. 热浪滚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