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佛像的词语

形容佛像的词语:1. 神圣的;2. 慈悲的;3. 威严的;4. 安详的;5. 庄严的;6. 祥和的;7. 莲花座上的;8. 金身的;9. 青铜的;10. 石雕的;11. 塑像的;12. 祈福的;13. 护法的;14. 佛光普照的;15. 禅修的;16. 释迦牟尼的;17. 观音菩萨的;18. 文殊菩萨的;19. 普贤菩萨的;20. 地藏菩萨的

形容佛像的词语 相关词语和解释

词语拼音/解释
佛像 佛像 佛之形像。广义含菩萨、罗汉、明王、等像。其像虽有雕塑像、画像(绘像)二种,然仅雕塑像称佛像,画像则称图像。 印度古代认为雕画佛像乃是冒渎神圣之事,故山琦(梵Sa^nchi^ )等之古雕刻,仅止于以佛法、菩提树、佛足迹等标记象征佛。其后,随大乘佛教之兴起,佛像之雕刻始盛行,故诸大乘经典中有甚多关于造像因缘及其功德之记载。
旃檀佛像 旃檀佛像 旃檀佛像其实是众多佛像的起源,旃檀是一种木材,就好像檀木一样的东西,估计4-5世纪的印度应该有很多这种旃檀木。旃檀佛像最初用旃檀木,现在一般把这个姿势的佛像,无论金属的还是旃檀木的都叫做旃檀佛像。两手的手印分别为施无畏印和与愿印,脚采单层莲花。
佛坛 佛坛 佛坛是指安置佛像的坛座,即佛堂内为供奉佛像而造的基坛,或佛堂所安置的佛龛,以及寺院须弥坛的总称。依材料的不同,而有石坛、土坛、木坛之分别。如果依形状之差异则可分为方坛、八角坛、圆坛等种类。依印度古来的习俗,即常将本尊像安置于佛堂正面的坛上,如阿旃陀(Ajanta)、巴格(Bagh)等石窟内,均是在高石坛上安奉佛像。
佛壇 佛坛 佛坛是指安置佛像的坛座,即佛堂内为供奉佛像而造的基坛,或佛堂所安置的佛龛,以及寺院须弥坛的总称。依材料的不同,而有石坛、土坛、木坛之分别。如果依形状之差异则可分为方坛、八角坛、圆坛等种类。依印度古来的习俗,即常将本尊像安置于佛堂正面的坛上,如阿旃陀(Ajanta)、巴格(Bagh)等石窟内,均是在高石坛上安奉佛像。
龛像 龛像 壁龛中的佛像。 隋 江总 《摄山栖霞寺碑》:“其第二子 仲璋 为 临沂 令,克荷先业,庄严龕像,首於西峯石壁与 席禅师 镌造无量寿佛,坐身三丈一尺五寸,通座四丈。”后因以指佛像。 五代 齐己 《永夜》诗:“香影浮龕像,瓶声著井冰。”
龕像 龛像 壁龛中的佛像。 隋 江总 《摄山栖霞寺碑》:“其第二子 仲璋 为 临沂 令,克荷先业,庄严龛像,首于西峰石壁与 席禅师 镌造无量寿佛,坐身三丈一尺五寸,通座四丈。”后因以指佛像。 五代 齐己 《永夜》诗:“香影浮龛像,瓶声著井冰。”
行像 行像 “行像”是一种宗教仪式。即把佛像安置在装饰性的花车上,众人随其巡行瞻仰、膜拜,此间伴有舞蹈、杂戏的演出。赞宁的《大宋僧史略》上说:“行像者,自佛泥洹,王臣多恨不亲睹佛,由是立佛降生相,或作太子巡城相。”
千佛山 千佛山 (山东济南千佛山)千佛山是济南三大名胜之一,古称历山,因为古史称舜在历山耕田的缘故,又曾名舜山和舜耕山。隋开皇年间(581年一600年),因佛教盛行,随山势雕刻了数千佛像,故称千佛山。 千佛山是泰山的余脉,海拔285米,占地166.1公顷,距济南市中心2.5公里,位于山东省济南市中心南部,与趵突泉、大明湖并称济南三大名胜,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是第九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2016年9月5日,千佛山摩崖石像及碑刻群挂牌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煙薰的佛像掛牆上 辞典解释烟薰的佛像挂墙上  yān xūn de fó xiàng guà qiáng shàng     (歇后语)​有恁施主,有恁和尚。佛像本应位在佛座上,却不居本位而挂在墙上,是不敬佛的行为,而不敬佛的和尚,才有不敬佛的施主来供奉他。即有什么样的主人,就有什么样的奴才。 《金瓶梅.第四六回》:「一来主子烟薰的佛像挂在墙上──有恁施主,有恁和尚?」
經幢 经幢 经幢:读音 jīng chuáng 。幢,原是中国古代仪仗中的旌幡,是在竿上加丝织物做成,又称幢幡。 由于印度佛的传入,特别是唐代中期佛教密宗的传入,将佛经或佛像起先书写在丝织的幢幡上,为保持经久不毁,后来改书写为石刻在石柱上,因刻的主要是《陀罗尼经》,因此称为经幢,是源于古代的旌幡。经幢一般由幢顶、幢身和基座三部分组成,主体是幢身,刻有佛教密宗的咒文或经文、佛像等,多呈六角或八角形。在我国五代二宋时最多,一般安置在通衢大道、寺院等地,也有安放在墓道、墓中、墓旁的。
经幢 经幢 经幢:读音 jīng chuáng 。幢,原是中国古代仪仗中的旌幡,是在竿上加丝织物做成,又称幢幡。 由于印度佛的传入,特别是唐代中期佛教密宗的传入,将佛经或佛像起先书写在丝织的幢幡上,为保持经久不毁,后来改书写为石刻在石柱上,因刻的主要是《陀罗尼经》,因此称为经幢,是源于古代的旌幡。经幢一般由幢顶、幢身和基座三部分组成,主体是幢身,刻有佛教密宗的咒文或经文、佛像等,多呈六角或八角形。在我国五代二宋时最多,一般安置在通衢大道、寺院等地,也有安放在墓道、墓中、墓旁的。
佛汗 佛汗 传说 北魏 洛阳 平等寺 外涂金铜佛像,每当国家将有事变时,辄遍体皆湿。时人称为“佛汗”。 北魏 杨炫之 《洛阳伽蓝记·平等寺》:“寺门外有金像一躯,高二丈八尺,相好端严,常有神验,国之吉凶,先炳祥异。 孝昌 三年十二月中,此像面有悲容,两目垂泪,遍体皆溼,时人号曰‘佛汗’。”参见《魏书·灵徵志》。
光像 光像 (佛教语)【拼音】ɡuānɡ xiànɡ 【释义】佛教语。对佛像的敬称。 【出处】唐 义净 《南海寄归内法传》卷四:“大竿可为 赡部 光像处悬幡之竿。”
木佛 木佛 木佛,木雕之佛、菩萨像。于印度,佛在世时优填王延请巧匠,取栴檀香木雕造佛像,为木佛制作之始。
韦驮 韦驮 韦驮(Skanda)又名韦驮天,本是婆罗门的天神,后来被佛教吸收为护法诸天之一。在中国寺院通常将之安置在天王大殿弥勒菩萨之后,面对着释迦牟尼佛像。
经像 经像 经像指佛像 【出处】南朝·齐·王琰《冥祥记》:“ 汉明帝梦见神人,形垂二丈,身黄金色,项佩日光,以问羣臣,或对曰:‘西方有神,其号曰佛,形如陛下所梦,得无是乎?’於是发使天竺,写致经像,表之中夏。” 【示例】南朝·梁·王屮(读撤)《头陀寺碑文》:“ 宋大明五年,始立方丈茅茨,以庇经像。” 北魏·杨炫之《洛阳伽蓝记·崇真寺》:“虽造作经像,正欲得人财物。”
經像 经像 经像指佛像 【出处】南朝·齐·王琰《冥祥记》:“ 汉明帝梦见神人,形垂二丈,身黄金色,项佩日光,以问群臣,或对曰:‘西方有神,其号曰佛,形如陛下所梦,得无是乎?’于是发使天竺,写致经像,表之中夏。” 【示例】南朝·梁·王屮(读撤)《头陀寺碑文》:“ 宋大明五年,始立方丈茅茨,以庇经像。” 北魏·杨炫之《洛阳伽蓝记·崇真寺》:“虽造作经像,正欲得人财物。”
韋馱 韦驮 韦驮(Skanda)又名韦驮天,本是婆罗门的天神,后来被佛教吸收为护法诸天之一。在中国寺院通常将之安置在天王大殿弥勒菩萨之后,面对着释迦牟尼佛像。
光相 光相 光相 : ɡuānɡ xiānɡ 1.对佛像的敬称。 2.指佛像的金装。 3.即宝光,佛光。
佛殿 佛殿 亦称“香室”、“金堂”,是寺院的主要建筑之一。其外形为正方形或长方形,有主殿和配殿,主殿又称正殿或大殿,一殿多供一佛,亦有一殿供数佛者,主殿两边的建筑为配殿:大殿内布置富丽堂皇.佛像前点着长明的酥油灯,两侧彩幡垂帘,护法神像侍立两旁。每当一求佛者顶礼膜拜,殿内便响起喇嘛敲击铜钵或木鱼声,殿内气氛虚乎飘渺,其内建筑为斗拱、藻井、栏杆及壁画,殿顶为歇山,上覆金瓦,又称金顶,正脊中央饰有宝瓶塔利,光华耀眼。
佛堂 佛堂 佛堂 名词 字面意思有两个 一是佛所住的堂殿 一是指供奉佛像的堂殿﹑堂屋。 另外 佛堂镇也是义乌历史悠久的古镇
丈六金身 丈六金身 (佛教名词)【丈六金身】(术语)传灯录曰:'西方有佛,其形丈六而黄金色。'北史曰:'时蜀沙门法成,率僧数千人,铸丈六金身。'佛的三身之一。指变化身中的小身。因其高约一丈六尺,呈真金色,故名。亦以指称佛像。术语:西方有佛,其形丈六而黄金色。
金身 金身 金身:汉语词汇 金身:游戏《诛仙末日与曙光》中的一件装备 金身 (汉语词汇)金身,汉语词汇。 拼音:jīn shēn 释义:指装金的佛像,在装金的佛像。
摩崖 摩崖 (术语:摩崖)把文字直接书刻在山崖石壁上称“摩崖”。刻在山崖石壁上的碑文、经文、佛像、诗赋等。如汉碑中之《石门颂》,魏碑中郑道昭之云峰山题诗、题名等。《宣和书谱·正书一》:“遂良(褚遂良)喜作正书,其摩崖碑在西洛龙门。” 据冯云鹏《金石索》曰:“就其山而凿之,曰摩崖。” 清人叶昌炽《语石》认为:“今人见题名,或称之为摩崖, 不知摩崖不皆题名也。即桂林诸山,诗、赋、赞、颂姑无论,唐宋《平蛮》诸碑、韩云卿《舜庙碑》,非巍然巨制乎?……晋、豫、齐、鲁间佛经、造像,亦往往刻于崖壁……盖摩崖,犹‘碑’也,为通称,为虚位,亦为刻石之纲,其文字则条目也。” 马衡《凡将斋金石丛稿·中国金石学概要》指出:“刻石之特立者谓之碣,天然者谓之摩崖。”
龛岩 龛岩 龛岩 [rock resembling a niche] 底部凹陷的岩石,样子象佛龛。龛,供佛像或神像的小阁子 皆有植土龛岩,亦此类耳。——宋·沈括《梦溪笔谈》
拜佛 拜佛 拜佛 注音:baìfó 词解:到寺院对佛像虔诚跪拜,拜佛是通常有礼佛三拜的步骤,这也是表达对诸佛菩萨的礼敬、感恩,而从柔软、徐缓而安详的弯腰礼佛动作里,感受到礼佛者的安定与谦卑。
佛头著粪 佛头著粪【解释】往佛像的头上拉粪。比喻美好的事物被亵渎、玷污。【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崔相公入寺,见鸟雀于佛头上放粪,乃问师曰:‘鸟雀还有佛性也无?’师云:‘有。’崔云:‘为什么向佛头上放粪?’师云:‘是伊为什么不向鹞子头上放?’”【示例】拙诗亦见录存,不亦~耶? ◎苏曼殊《与高天梅论文学书》【近义词】佛头着粪、佛头加秽【反义词】奉若神明【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亵渎美好的事物
佛窟 佛窟 就是山壁开凿而成,窟内雕有佛像及宣扬佛教教义和佛教故事的壁画等。我国著名的佛窟有 敦煌 、 龙门 、 云岗 等。《法苑珠林》卷十四:“昔佛灭后三百年中, 北天竺 大阿罗汉 优婆质那 ,以神力加工匠,三百年中凿大石山安置佛窟。” 郑振铎 《西行书简·云岗》:“东部的大佛窟,全在眼前。”
佛頭著糞 【解释】往佛像的头上拉粪。比喻美好的事物被亵渎、玷污。【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崔相公入寺,见鸟雀于佛头上放粪,乃问师曰:‘鸟雀还有佛性也无?’师云:‘有。’崔云:‘为什么向佛头上放粪?’师云:‘是伊为什么不向鹞子头上放?’”【示例】拙诗亦见录存,不亦~耶? ◎苏曼殊《与高天梅论文学书》【近义词】佛头着粪、佛头加秽【反义词】奉若神明【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亵渎美好的事物
遶佛 遶佛 遶佛 环绕着佛或佛像兜圈子。佛教以此表示对佛的敬信之情。
灌佛 灌佛 【词语】:灌佛 【注音】:guàn fó 【释义】:1.佛教的一种仪式。又称浴佛。用各种名贵香料所浸之水灌洗佛像。相传农历四月八日为释迦牟尼的生日,每逢该日佛教信徒举行这种仪式。
见在佛 见在佛 欧阳修《归田录》卷一:“太祖皇帝初幸相国寺,至佛像前烧香,问当拜与不拜,僧录赞宁奏曰:‘不拜。’问其何故,对曰:‘见在佛不拜过去佛。’”
佛面 佛面 (1).指佛像面部。 《太平广记》卷一一六引《冥祥记》:“ 唐 贞观 二十年,征 龟兹 。有薛孤训者,为行军仓曹,军及屠 龟兹后,乃於精舍剥佛面金。” 《水浒传》第八三回:“那军校道:‘皇帝赐俺一瓶酒,一斤肉,你都尅减了。不是我们争嘴,堪恨你这厮们无道理,佛面上去刮金。’” 《通俗编·释道》:“《涌幢小品》:谚云:‘佛面上刮金’,陋之也。”
見在佛 见在佛 欧阳修《归田录》卷一:“太祖皇帝初幸相国寺,至佛像前烧香,问当拜与不拜,僧录赞宁奏曰:‘不拜。’问其何故,对曰:‘见在佛不拜过去佛。’”
佛祠 佛祠 犹佛堂。奉祀佛像的处所。 宋·赵抃《次韵程给事会稽八咏·戒珠寺》:“蕺山下视无穷景,况压山颠是佛祠。” 金·元好问 《白云乡》诗:“白塔亭亭古佛祠,往年曾此走京师。”
泥多佛大 泥多佛大【解释】泥土越多,佛像就塑得越大。比喻底子厚或增加进来的多成就就大。【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二十:“十五日已前,水涨船高;十五日已后,泥多佛大;正当十五日,东海鲤鱼。”【语法】连动式;作补语、宾语;含褒义
青灯古佛 青灯古佛【解释】青荧的油灯和年代久远的佛像。借指佛门寂寞的生涯。【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一八回:“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示例】想我智能年方二九,难道真将我的青春献给~不成? ◎欧阳予倩《馒头庵》第二场
浴佛水 浴佛水 浴佛水,词语,读作“yù fó shuǐ”,指浴佛日浴洗佛像的香汤。
金人 金人 (词语释义)(1).铜铸的人像。(2).指佛像。(3).指以金箔或彩纸刻剪成的人。(4).指 金国 。
开光 开光 (汉语词语)开光,读音kāi guāng,汉语词语,意思是使光线射入;佛像、神像塑成后,择吉日举行仪式等。也指为新的刀、剑等锋利的兵器祝福。
開光 开光 (汉语词语)开光,读音kāi guāng,汉语词语,意思是使光线射入;佛像、神像塑成后,择吉日举行仪式等。也指为新的刀、剑等锋利的兵器祝福。
浄名 浄名 浄名 : 1.毘摩罗诘(Vimalakīrti)佛的别称。亦指毗摩罗诘佛像。 2.佛经名。《维摩诘经》的异称。
玉毫 玉毫 玉毫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yù háo,是指佛眉间白毫,佛教谓其有巨大神力;也指指佛像;也指白毛。
青燈古佛 【解释】青荧的油灯和年代久远的佛像。借指佛门寂寞的生涯。【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一八回:“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示例】想我智能年方二九,难道真将我的青春献给~不成? ◎欧阳予倩《馒头庵》第二场
梵像 梵像 梵像,出自《红烛·剑匣》。指佛像
古先生 古先生 古先生,今用来借称佛及佛像。
护身佛 护身佛 护身佛(hù shēn fó ),意思是带在身上用以辟邪护身的佛像。
泥佛 泥佛 泥佛(ni fo)指的是泥塑的佛像。出自《儿女英雄传》第十五回。
泥像 泥像 泥像,拼音为ní xiàng,汉语词汇,是泥塑佛像的意思。
银像 银像 银像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yín xiàng,指银身佛像。
護身佛 护身佛 护身佛(hù shēn fó ),意思是带在身上用以辟邪护身的佛像。
銀像 银像 银像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yín xiàng,指银身佛像。
释像 释像 释像,汉语词语,拼音是shì xiàng,释义是指佛像。
釋像 释像 释像,汉语词语,拼音是shì xiàng,释义是指佛像。
佛影 佛影 佛影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fó yǐng,是指佛像。
尸头 尸头 词语释义 同“ 尸头 ”。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史书占毕五》:“见佛寺傍执板笔者,谓之尸头。” 佛像旁边专记人罪愆的神。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贝编》:“ 魏 李骞 、 崔劼 至 梁 同泰寺 ,主客 王克 、舍人 贺季友 及三僧迎门引接。至浮图中,佛傍有执板笔者,僧谓 骞 曰:‘此是尸头,专记人罪。’ 骞 曰:‘便是僧之 董狐 。’”
尊容 尊容 尊容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尊贵的容貌﹐特指佛像﹑神像。也称他人的容貌(常含讽刺意味)。
周昉 周昉 (唐代著名画家)周昉(公元8世纪-9世纪初),唐代著名画家,字仲朗、景玄,京兆(今陕西西安)人,生卒年不详。出身显贵,先后任越州、宣州长史。 能书,擅画人物、佛像,尤其擅长画贵族妇女,容貌端庄,体态丰肥,色彩柔丽,为当时宫廷士大夫所喜爱。 他是中唐时期继吴道子之后而起的重要人物画家。是当时有名的宗教画家兼人物画家,早年效仿过张萱,后来加以变化,别创一体。周昉创造的最著名的佛教形象是“水月观音”。 他的佛教画曾成为长期流行的标准,被称为“周家样”。传世作品有《簪花仕女图》卷、《挥扇仕女图》卷、《调琴啜茗图》卷等。
尸頭 尸头 词语释义 同“ 尸头 ”。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史书占毕五》:“见佛寺傍执板笔者,谓之尸头。” 佛像旁边专记人罪愆的神。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贝编》:“ 魏 李骞 、 崔劼 至 梁 同泰寺 ,主客 王克 、舍人 贺季友 及三僧迎门引接。至浮图中,佛傍有执板笔者,僧谓 骞 曰:‘此是尸头,专记人罪。’ 骞 曰:‘便是僧之 董狐 。’”
屍頭 尸头 词语释义 同“ 尸头 ”。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史书占毕五》:“见佛寺傍执板笔者,谓之尸头。” 佛像旁边专记人罪愆的神。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贝编》:“ 魏 李骞 、 崔劼 至 梁 同泰寺 ,主客 王克 、舍人 贺季友 及三僧迎门引接。至浮图中,佛傍有执板笔者,僧谓 骞 曰:‘此是尸头,专记人罪。’ 骞 曰:‘便是僧之 董狐 。’”

其它词语热搜

* 形容佛像的词语:1. 神圣的;2. 慈悲的;3. 威严的;4. 安详的;5. 庄严的;6. 祥和的;7. 莲花座上的;8. 金身的;9. 青铜的;10. 石雕的;11. 塑像的;12. 祈福的;13. 护法的;14. 佛光普照的;15. 禅修的;16. 释迦牟尼的;17. 观音菩萨的;18. 文殊菩萨的;19. 普贤菩萨的;20. 地藏菩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