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山顶的词语
形容山顶的词语:1. 高耸;2. 险峻;3. 崇山峻岭;4. 屹立;5. 云端;6. 烟云缭绕;7. 群山环抱;8. 万丈高峰;9. 雾雨缭绕;10. 风光旖旎;11. 天空之巅;12. 雄伟壮观;13. 景色迷人;14. 青山绿水;15. 景致秀美;16. 隐约可见;17. 云海茫茫;18. 云雾缭绕;19. 神秘莫测;20. 远眺无垠
形容山顶的词语 相关词语和解释
词语 | 拼音/解释 |
---|---|
山顶 | 山顶 (地理位置)山顶是构成山地的三大要素之一,是山地的最高部分。山顶呈线状延伸的叫做山脊。山顶的形态是复杂的,一般为尖顶、圆顶和平顶,此外 还有梁峁状、锯齿状,和峰林状的山脊等。它的形态主要受外力剥蚀,岩性和构造等 因素的控制。 |
山顶洞人 | 山顶洞人 山顶洞人,中国华北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人类化石。属晚期智人。因发现于北京市周口店龙骨山北京人遗址顶部的山顶洞而得名。1930年发现,1933~1934年中国地质调查所新生代研究室由裴文中主持进行发掘。 与人类化石一起,出土了石器、骨角器和穿孔饰物,并发现了中国迄今所知最早的埋葬。地质时代为晚更新世末,据放射性碳素断代,年代为境和在当地的情景相似。山上有茂密的森林,山下有广阔的草原。虎、洞熊、狼、似鬃猎豹、果子狸和牛、羊等生存于其间。山顶洞人以渔猎和北京斑鹿个体的骨骼,应是他们狩猎的主要对象。在遗址里还发现鲩鱼、鲤科的大胸椎和尾椎化石,说明山顶洞人已能捕捞水生动物,把生产活动范围扩大至水域,这标志著人类认识和利用自然界的能力的提高。 |
山頂 | 山顶 (地理位置)山顶是构成山地的三大要素之一,是山地的最高部分。山顶呈线状延伸的叫做山脊。山顶的形态是复杂的,一般为尖顶、圆顶和平顶,此外 还有梁峁状、锯齿状,和峰林状的山脊等。它的形态主要受外力剥蚀,岩性和构造等 因素的控制。 |
山頂洞人 | 山顶洞人 山顶洞人,中国华北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人类化石。属晚期智人。因发现于北京市周口店龙骨山北京人遗址顶部的山顶洞而得名。1930年发现,1933~1934年中国地质调查所新生代研究室由裴文中主持进行发掘。 与人类化石一起,出土了石器、骨角器和穿孔饰物,并发现了中国迄今所知最早的埋葬。地质时代为晚更新世末,据放射性碳素断代,年代为境和在当地的情景相似。山上有茂密的森林,山下有广阔的草原。虎、洞熊、狼、似鬃猎豹、果子狸和牛、羊等生存于其间。山顶洞人以渔猎和北京斑鹿个体的骨骼,应是他们狩猎的主要对象。在遗址里还发现鲩鱼、鲤科的大胸椎和尾椎化石,说明山顶洞人已能捕捞水生动物,把生产活动范围扩大至水域,这标志著人类认识和利用自然界的能力的提高。 |
云顶 | 云顶 (中国福建旅游度假区)中国云顶景区位于福建省福州市永泰县与莆田市涵江区交界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青云山之巅。距福州仅90公里,占地36平方公里,是易达旅游集团耗资10亿,按照5A级标准建设的集观光休闲、度假养生、求知探险、科普教育为一体综合型的旅游目的地,努力打造成“福州人引以为傲的福建旅游新地标”和“ 中国省城唯一的高山休闲度假基地”,被誉为“福建的香格里拉”。中国云顶景区分别由花海梯田景区、天池草甸景区、云顶大峡谷景区(含七彩瀑高山花海梯田景区谷景区、红河谷景区及翡翠谷景区)三个风景区构成。 云顶 (词语名称)云顶指高山顶上。 宋陈著《念奴娇·献再一兄成室大任》词:“笑指旧隐逍遥,分猿鹤地,云顶栽花木。” 明高启《题瀑布泉》诗:“千山云顶一泉飞,仰面时惊雨溼衣。” |
雲頂 | 云顶 (中国福建旅游度假区)中国云顶景区位于福建省福州市永泰县与莆田市涵江区交界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青云山之巅。距福州仅90公里,占地36平方公里,是易达旅游集团耗资10亿,按照5A级标准建设的集观光休闲、度假养生、求知探险、科普教育为一体综合型的旅游目的地,努力打造成“福州人引以为傲的福建旅游新地标”和“ 中国省城唯一的高山休闲度假基地”,被誉为“福建的香格里拉”。中国云顶景区分别由花海梯田景区、天池草甸景区、云顶大峡谷景区(含七彩瀑高山花海梯田景区谷景区、红河谷景区及翡翠谷景区)三个风景区构成。 云顶 (词语名称)云顶指高山顶上。 宋陈著《念奴娇·献再一兄成室大任》词:“笑指旧隐逍遥,分猿鹤地,云顶栽花木。” 明高启《题瀑布泉》诗:“千山云顶一泉飞,仰面时惊雨湿衣。” |
顶巅 | 顶巅 dǐng diān 1、指山顶,山巅。 茅盾 《雾》:“我来此的第一夜就看见那最高的一座山的顶巅像钻石装成的宝冕似的灯火。” 2、指物体的顶端,最高处。 许地山 《女儿心》二:“晚烟好像一匹无尽头的白链,从远地穿林织树一直来到篱笆与茅屋底顶巅。” 3、.指事物发展的极点。《花城》1981年第2期:“他们执意向必然挑战,历经危难,居然也攀上了理想的顶巅。” |
頂巔 | 顶巅 dǐng diān 1、指山顶,山巅。 茅盾 《雾》:“我来此的第一夜就看见那最高的一座山的顶巅像钻石装成的宝冕似的灯火。” 2、指物体的顶端,最高处。 许地山 《女儿心》二:“晚烟好像一匹无尽头的白链,从远地穿林织树一直来到篱笆与茅屋底顶巅。” 3、.指事物发展的极点。《花城》1981年第2期:“他们执意向必然挑战,历经危难,居然也攀上了理想的顶巅。” |
山帽云 | 山帽云 山帽云是指覆盖在山顶的小块云,像戴在山顶上的帽子。当一股稳定气流爬升到山顶并准备越过山顶时,冷却形成山帽云。 |
峨眉山 | 峨眉山 (中国佛教名山,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峨眉山(Mount Emei)位于中国四川省乐山市峨眉山市境内,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地势陡峭,风景秀丽,素有“峨眉天下秀”之称,山上的万佛顶最高,海拔3099米,高出峨眉平原2700多米。《峨眉郡志》云:“云鬘凝翠,鬒黛遥妆,真如螓首蛾眉,细而长,美而艳也,故名峨眉山。” 峨眉山处于多种自然要素的交汇地区,区系成分复杂,生物种类丰富,特有物种繁多,保存有完整的亚热带植被体系,有植物3200多种,约占中国植物物种总数的1/10。峨眉山还是多种稀有动物的栖居地,动物种类达2300多种。山路沿途有较多猴群,常结队向游人讨食,为该山一大特色。 峨眉山是普贤菩萨的道场,宗教文化特别是佛教文化构成了峨眉山历史文化的主体,所有的建筑、造像、法器以及礼仪、音乐、绘画等都展示出宗教文化的浓郁气息。山上多古迹、寺庙,有报国寺、伏虎寺、洗象池、龙门洞、舍身崖、峨眉佛光等胜迹,是中国旅游、休养、避暑目的地之一。 峨眉山为蚀余山,介于北纬29°16′-29°43′,东经103°10′-103°37′之间,为邛崃山南段余脉,自峨眉平原拔地而起,山体南北延伸,绵延23公里,面积约154平方公里,主要由大峨山、二峨山、三峨山、四峨山4座山峰组成。山的中、下部分布着花岗岩、变质岩及石灰岩,山顶部盖有玄武岩。 峨眉山-乐山大佛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峨眉山古建筑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峨眉山为主体的峨眉山景区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
矾头 | 矾头 矾头,山水画技法名。指山顶上的石块,因形如矾石顶部的结晶,故名。 |
礬頭 | 矾头 矾头,山水画技法名。指山顶上的石块,因形如矾石顶部的结晶,故名。 |
山额 | 山额 .山顶,额头 解释 (1).山顶。 元 吴景奎 《晚霁》诗:“烟抹林腰横束素,日廻山额半涂黄。” (2).额头。 唐 杨炯 《遂州长江县先圣孔子庙堂碑》:“至於月衡月准,山额山庭,偘偘星文,堂堂日角,莫不向之如在,疑游北上之山,望之俨然,似瞩东流之水。” 唐 温庭筠 《菩萨蛮》词:“蕊黄无限当山额,宿妆隐笑纱窗隔。” |
山額 | 山额 .山顶,额头 解释 (1).山顶。 元 吴景奎 《晚霁》诗:“烟抹林腰横束素,日廻山额半涂黄。” (2).额头。 唐 杨炯 《遂州长江县先圣孔子庙堂碑》:“至于月衡月准,山额山庭,偘偘星文,堂堂日角,莫不向之如在,疑游北上之山,望之俨然,似瞩东流之水。” 唐 温庭筠 《菩萨蛮》词:“蕊黄无限当山额,宿妆隐笑纱窗隔。” |
郁孤台 | 郁孤台 (名胜古迹)郁孤台位于赣州城区西北部贺兰山(别名:田螺岭)顶,海拔131米,是城区的制高点,赣州宋代古城墙自台下逶迤而过,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12月列为第一批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点。 因坐落于山顶,以山势高阜、郁然孤峙得名。另外,音乐人余威也有一首同名歌曲叫《郁孤台》。 |
鬱孤臺 | 郁孤台 (名胜古迹)郁孤台位于赣州城区西北部贺兰山(别名:田螺岭)顶,海拔131米,是城区的制高点,赣州宋代古城墙自台下逶迤而过,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12月列为第一批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点。 因坐落于山顶,以山势高阜、郁然孤峙得名。另外,音乐人余威也有一首同名歌曲叫《郁孤台》。 |
玄圃 | 玄圃 玄圃又称县圃、平圃、元圃,是神话传说中的“黄帝之园”,昆仑山顶的神仙居处、黄帝之下都。玄圃之下有清凉山,四季都刮著清爽的凉风。凡人一旦登上了此山,即可马上成仙而长生不死。尽管“圃”的本意是种菜之地,但玄圃在传说中却充满奇花异石,“登之乃灵,能使风雨”内有奇花异石与各式美玉。出自《山海经》等古籍中。 |
山坡 | 山坡 (电影《山坡》)看似温馨的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杀局,看似浪漫的爱情,是否能真真的如此美好。现实的一切,是否真的可以让他们这样一直下去?微电影《山坡》讲述了三个人因一起毒品交易的意外事件而引发的三个帮会直接的矛盾和三个帮会各自的内部矛盾!微电影《山坡》中的毒品交易,却被第三方神秘势力所劫,这个神秘的势力幕后到底是谁?是孔?还是刘?几番激战,扑朔迷离的的事实真想一步步的浮出水面,这过程中又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兄弟手足相残,父子反目,体现的到底是什么? 山坡 (词语概念)山坡是构成山地三大要素之一,指介于山顶与山麓之间的部分,是山地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山坡分布的面积广泛,因此山坡地形的改造变化是 山地地形变化的主要部分,例如许多现代地貌过程大都在山坡上发生;同时山坡地形往 往记录了并能反映整个山地的演化历史和新构造的性质。山坡的形态是复杂的,有直 形、凹形、凸形,较多的是阶梯形。各种山坡形成除受新构造运动及外力地质作用的性 质和强度控制外,还决定于山坡的岩性和构造。 |
鹫山 | 鹫山 词语解释 灵鹫山 的省称。在古 印度 摩揭陀国 王舍城 东北。梵名 耆闍崛山 。山中多鹫,或言山顶似鹫,故名。相传 释迦牟尼 曾在此居住和说法多年。因代称佛地。 南朝 梁简文帝 《上武帝菩提树颂启》:“弘龙窟之威,绍 鷲山 之法。”《艺文类聚》卷七六引 南朝 梁 刘潜 《雍州金像寺无量寿佛像碑》:“始则映显巖间,犹对 鷲山 之礼。” |
鷲山 | 鹫山 词语解释 灵鹫山 的省称。在古 印度 摩揭陀国 王舍城 东北。梵名 耆阇崛山 。山中多鹫,或言山顶似鹫,故名。相传 释迦牟尼 曾在此居住和说法多年。因代称佛地。 南朝 梁简文帝 《上武帝菩提树颂启》:“弘龙窟之威,绍 鹫山 之法。”《艺文类聚》卷七六引 南朝 梁 刘潜 《雍州金像寺无量寿佛像碑》:“始则映显岩间,犹对 鹫山 之礼。” |
山腰 | 山腰 山腰(mountainside)指山脚到山顶的中间部分,唐白居易《残暑招客》诗:”云截山腰断,风驱雨脚回“ |
悬圃 | 悬圃 悬圃,是指传说中的神仙居所。传说在昆仑山顶,有金台、玉楼,为神仙所居,也称玄圃。后泛指仙境。 |
懸圃 | 悬圃 悬圃,是指传说中的神仙居所。传说在昆仑山顶,有金台、玉楼,为神仙所居,也称玄圃。后泛指仙境。 |
山冢 | 山冢 山冢:词语 山冢:黑岩网小说 山冢 (词语)山冢,汉语词语,拼音是shān zhǒng,释义是山顶或坟墓。 |
山塚 | 山冢 山冢:词语 山冢:黑岩网小说 山冢 (词语)山冢,汉语词语,拼音是shān zhǒng,释义是山顶或坟墓。 |
县圃 | 县圃 词目:县圃(县圃) 拼音:xuán pǔ 注音:ㄒㄧㄢˊ ㄆㄨˇ 解释:“县”通“悬”,(繁体悬),传说中神仙居处,在昆仑山顶。亦泛指仙境。 |
縣圃 | 县圃 词目:县圃(县圃) 拼音:xuán pǔ 注音:ㄒㄧㄢˊ ㄆㄨˇ 解释:“县”通“悬”,(繁体悬),传说中神仙居处,在昆仑山顶。亦泛指仙境。 |
巅墆 | 巅墆 巅墆,山顶和山脚。 汉 王充 《论衡·超奇》:“故夫鸿儒……如与俗人相料, 太山 之巅墆,长狄之项跖,不足以喻。” |
巔墆 | 巅墆 巅墆,山顶和山脚。 汉 王充 《论衡·超奇》:“故夫鸿儒……如与俗人相料, 太山 之巅墆,长狄之项跖,不足以喻。” |
拱肩 | 拱肩 拱肩是汉语词语,读音为gǒngjiān,意思是侵蚀导致的表面地质结构由山顶向相邻的山谷下弯。 |
峯岑 | 峯岑 fēng cén 峯岑 山顶。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摩揭陀国下》:“ 频毘娑罗王 为闻法故,兴发人徒,自山麓至峯岑,跨谷凌巖,编石为阶,广十馀步,长五六里。” |
峰岑 | 峰岑 fēng cén ㄈㄥ ㄘㄣˊ 峰岑 山顶。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摩揭陀国下》:“ 频毘娑罗王 为闻法故,兴发人徒,自山麓至峰岑,跨谷凌岩,编石为阶,广十馀步,长五六里。” |
忉利天 | 忉利天 (宗教语)忉利天(Trayastrimsa),意译“三十三天”,以有三十三个天国而得名。居须弥山顶巅,中央为主国帝释天,为三十三天之主释提桓因(帝释)所居,四方各有八个天国,四角四峰,有帝释天保护神金刚手居止。帝释所居善现城,周长一万由旬,中有殊胜宫殿,周千由旬,外有众车、杂林、粗恶、喜林四苑,城外东北有圆生树,花香熏百由旬,西南有善现堂。为帝释之礼堂、会议厅。三十三天人身高一由旬,衣重六铢(约合2.4钱),寿一千岁,一日当人间百年,其天寿命合人间三千六百五十万年。此天天主帝释,为三十三天、四天王天之主。 |
昆台 | 昆台 kūn tái 昆台(昆台) 相传 昆仑山 顶有金台五所,玉楼十二,皆为神仙居处。因以“昆台”、“昆府”代指神仙所居之地。 宋 张元干 《醉蓬莱·寿》词:“满腹经纶,回天议论, 昆台 仙裔。” (1). 汉 时少府的属官名。执掌 甘泉宫 事宜。《汉书·百官公卿表上》:“ 武帝 太初 元年更名考工室为考工…… 甘泉 居室为昆台。” (2).传说 黄帝 登仙处。 晋 王嘉 《拾遗记·轩辕黄帝》:“薰风至,真人集,﹝ 轩辕 ﹞乃厌世於 昆台 之上,留其冠、剑、佩、舄焉。 昆台 者, 鼎湖 之极峻处也,立馆於其下。” 唐 无名氏 《仙传拾遗·燕昭王》:“好神仙之道,仙人 甘需 臣事之,为王述 昆台 登仙之事。” |
梁端 | 梁端 梁端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liáng duān ,指山顶。 |
善法堂 | 善法堂 善法堂,位于须弥山顶善见城外之西南角,为忉利天诸天众之集会所。 |
危巅 | 危巅 危巅,拼音是wēi diān,是一个汉语词汇,释义为高山顶上。 |
玄圃台 | 玄圃台 玄圃台,昆仑山 顶之台,为神仙所居。 |
云池 | 云池 云池,读音为yún chí,汉语词语,释义为高山顶上的池水。 |
雪帽 | 雪帽 雪帽 (1).一种挡风雪的帽子。 (2).比喻积雪的山顶。 |
县泉 | 县泉 县泉(县泉),xiàn quán,山顶上的泉水;瀑布。《管子·地员》 |
雲池 | 云池 云池,读音为yún chí,汉语词语,释义为高山顶上的池水。 |
危巔 | 危巅 危巅,拼音是wēi diān,是一个汉语词汇,释义为高山顶上。 |
阜颠 | 阜颠 阜颠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fù diān,指山顶。 |
阜顛 | 阜颠 阜颠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fù diān,指山顶。 |
昆臺 | 昆台 kūn tái 昆台(昆台) 相传 昆仑山 顶有金台五所,玉楼十二,皆为神仙居处。因以“昆台”、“昆府”代指神仙所居之地。 宋 张元干 《醉蓬莱·寿》词:“满腹经纶,回天议论, 昆台 仙裔。” (1). 汉 时少府的属官名。执掌 甘泉宫 事宜。《汉书·百官公卿表上》:“ 武帝 太初 元年更名考工室为考工…… 甘泉 居室为昆台。” (2).传说 黄帝 登仙处。 晋 王嘉 《拾遗记·轩辕黄帝》:“薰风至,真人集,﹝ 轩辕 ﹞乃厌世于 昆台 之上,留其冠、剑、佩、舄焉。 昆台 者, 鼎湖 之极峻处也,立馆于其下。” 唐 无名氏 《仙传拾遗·燕昭王》:“好神仙之道,仙人 甘需 臣事之,为王述 昆台 登仙之事。” |
縣泉 | 县泉 县泉(县泉),xiàn quán,山顶上的泉水;瀑布。《管子·地员》 |
玄圃臺 | 玄圃台 玄圃台,昆仑山 顶之台,为神仙所居。 |
崑臺 | 昆台 kūn tái ㄎㄨㄣ ㄊㄞˊ 昆台(昆台) 相传 昆仑山 顶有金台五所,玉楼十二,皆为神仙居处。因以“昆台”、“昆府”代指神仙所居之地。 宋 张元干 《醉蓬莱·寿》词:“满腹经纶,回天议论, 昆台 仙裔。” (1). 汉 时少府的属官名。执掌 甘泉宫 事宜。《汉书·百官公卿表上》:“ 武帝 太初 元年更名考工室为考工…… 甘泉 居室为昆台。” (2).传说 黄帝 登仙处。 晋 王嘉 《拾遗记·轩辕黄帝》:“薰风至,真人集,﹝ 轩辕 ﹞乃厌世于 昆台 之上,留其冠、剑、佩、舄焉。 昆台 者, 鼎湖 之极峻处也,立馆于其下。” 唐 无名氏 《仙传拾遗·燕昭王》:“好神仙之道,仙人 甘需 臣事之,为王述 昆台 登仙之事。” |
挑山 | 挑山 即两坡形屋顶形式之一,屋面伸出山墙之外,所以民间也称其为“悬山”、“出山”。挑山屋顶的型制较为原始,因为早年制砖业不很发达,墙垣用土。为保护山墙免遭风雨浸蚀就需将屋面挑出墙外,因此这种屋顶形式最大量的被用于普通的民间居室之上。从汉代画像石、明器、魏晋石窟的壁画及后世绘画等间接的资料中,都没有见到挑山顶建筑用于较重要的建筑之中,可见其等级更次于庑殿、歇山。随着砖墙的普遍使用挑山逐渐为硬山所取代,在中国古代社会晚期中原、江南等地挑山顶建筑已很少使用,但在南方较偏远的乡村、山区还在大量运用。园林之中挑山顶建筑并不太多,江南园林中则更少,一般北方建筑中的垂花门常用挑山顶,颐和园也有数幢挑山顶建筑。挑山顶一般也有正脊和四条垂脊,桁条端头钉有宽大的博风板。还使用悬鱼、惹草、金钉等饰物,形象较为生动。 |
五台山 | 五台山 (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山)五台山(Mount Wutai),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中华十大名山,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世界五大佛教圣地。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介于北纬38°50'—39°05'、东经113°29'—113°44'之间,总面积592.88平方千米。 《名山志》载:“五台山五峰耸立,高出云表,山顶无林木,有如垒土之台,故曰五台。”五台山是中国唯一一个青庙黄庙共处的佛教道场。截至2017年,五台山有寺院47处,台内39处,台外8处,其中多敕建寺院,多朝皇帝前来参拜。著名的有:显通寺、塔院寺、菩萨顶、南山寺、黛螺顶、广济寺、万佛阁等。 |
燕山 | 燕山 (横贯北京市北部的山脉)燕山是中国北部著名山脉之一。战略要地。西起张家口万全和怀安境内的洋河,东至山海关,北接坝上高原,七老图山、努鲁儿虎山,西南以关沟与太行山相隔。南侧为河北平原,高差大。滦河切断此山,形成峡口——喜峰口,潮河切割形成古北口等,自古为南北交通孔道。在军事中也很有地位,古代与近代战争中,常常是兵家必争之地。 东西长约420千米,南北最宽处近200千米,海拔600~1500米,主峰东猴顶,海拔2292.6米。 广义燕山系指坝上高原以南,河北平原以北,白河谷地以东,山海关以西的山地,狭义则指上述范围内窄岭、波罗诺、中关、大仗子一线以南的山地。 山区有密云、潘家口等燕下都1号建筑基址水库。 主峰东猴顶,海拔2292.6米;北京第二高峰,海坨山,2241米;其南侧,有北京市第三高峰,小海陀山,2198米。 山脉东侧,有雾灵山,海拔2118米;天津最高峰九山顶,海拔1078;天津第二高峰八仙桌子山,海拔1052米;都山,海拔1846米。秦皇岛市最高峰,祖山1428米;第二峰在其北侧,老岭,1424米。整个山脉海拔均不超过2300m,东猴顶比北京市最高峰东灵山2303m少10m左右。 |
佛海 | 佛海 佛海寺亦称“福海寺”,现迁建于阿尼年钦夏格日神山王子的(儒雄)俄博山脚下,在默勒河的南岸,这里山清水秀,风景如画,不论是在晴、雨、雪雾都会呈现一派别致的异样景象,山顶积雪,山腰云雾,雪线以下,绿草如茵,山花簇簇,可使你一日尽阅的四季景。寺院对面,重峦叠翠,立足峰顶,可眺西海层层鳞波,能见温泉腾腾雾气,西海紫气萦绕天宇,如驭神龙。左边是学芯山,后面是被称作是夏格山神的妃子的二座“棕毛”山和闷默勒山,这里山连山,山叠山,山吻山,峻岭绵连。下边默勒河滚滚浪花灌入仙海,动静有致,包涵妙理天机。正是一派云山水照尽禅机的神山灵水之宝地。夏格日山有《山海经》记载中的亦有遂年增长迹像的神奇的昆仑铜柱和称作是西王母修行的山洞大小一百零八洞穴,入夜更有稀奇景观:这个铜柱和洞穴中时而不定期出现光柱,有时冉冉升高,有时收缩入山,有僧人及当地牧民曾数次有缘看到称之为佛光灵耀的多种神奇现象。二00五年秋季几个僧人和牧民七、八人看到了恰似如意宝塔顶日月形成的白色而又瑰丽的发光物体从夏格日山顶升起的奇观。传说几个猎人曾看到骑着白马,穿白袍银甲巨型山神法像,并警告其不要在上山狩猎。据说马蹄直径足有一尺,可想神坐威武山神的法身。 |
五臺山 | 五台山 (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山)五台山(Mount Wutai),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中华十大名山,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世界五大佛教圣地。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介于北纬38°50'—39°05'、东经113°29'—113°44'之间,总面积592.88平方千米。 《名山志》载:“五台山五峰耸立,高出云表,山顶无林木,有如垒土之台,故曰五台。”五台山是中国唯一一个青庙黄庙共处的佛教道场。截至2017年,五台山有寺院47处,台内39处,台外8处,其中多敕建寺院,多朝皇帝前来参拜。著名的有:显通寺、塔院寺、菩萨顶、南山寺、黛螺顶、广济寺、万佛阁等。 |
卷棚顶 | 卷棚顶 中国古建筑中一种圆脊的屋顶。即将硬山或歇山顶之正脊作成圆弧形曲线。分别称为“卷棚硬山”或“卷棚歇山”。多用于北方民居、园林等建筑。南方常见的“轩”,其室内天花亦名“卷棚”,是在弧形椽子上钉以薄板或置望砖。常用于厅堂、廊屋及园林建筑。 |
冥阨 | 冥阨 “冥阨”是出自《吕氏春秋·有始》中“山有九塞的大汾、冥阨、荆阮 、方城 、肴 、井陉 、令疵 、句注 、居庸”,东汉高诱注:“冥阨、荆阮 、方城皆在楚”等历史记载。 自2014年在湖北省与河南省界发现楚方城遗迹,到2016年10月1日航拍老河口与淅川县邓州市交界的三尖山至朱连山杏山楚方城后,同时在今老河口市袁冲乡六官营村的二劈山顶的山寨遗址中心,发现山顶上巨大的可屯兵藏兵的山顶洞庭及山寨遗址,因其在朱连山与杏山楚方城通向北方的唯一出口,在楚方城荆阮塞、连堤以南的楚国防御范围以内,发现是符合东汉高诱注:“冥阨、荆阮 、方城皆在楚”历史记载“冥阸”塞。 |
梅关 | 梅关 梅关坐落在江西赣州市大余县梅关镇(并入南安镇)——广东南雄市梅岭镇(并入珠玑镇)之间的梅岭顶部,顶部距南雄市区约30公里,两峰夹峙,虎踞梅岭,如同一道城门将广东、江西隔开。梅关的隘口合岭路,为唐朝开元四年(公元716年)丞相张九龄主持开建,路基宽约5米。 区分三个要塞:古称秦关的横浦关,古代认为在水边,因为浦字是水边、一般是小水流入大水的地方;庾岭要塞是汉武帝时庾胜将军筑台的;梅关是唐代宰相张九龄奉诏在梅岭劈山开道建立的一个关隘。各不相同。 宋时,人们以砖砌路面,立关于岭上,署有“梅关”二字,遂得名。关楼南北两面门楣嵌有石刻匾额,北门额书“南粤雄关”,南门额则是“岭南第一关”。梅关是历史上南来北往的重要驿道,也是兵家必争之地。梅关南北遍植梅树,每至寒冬,梅花盛开,香盈雪径。此处脚跨两省,游人可并赏粤赣两省风光。 该景区的闻名之处,一是古关古道,二是古人古事,三是寒梅胜景。关楼南北两面门楣嵌有石刻匾额,北门额书“南粤雄关”,南门额则是“岭南第一关”。著名作家朱千华先生在其笔记著作《岭南田野笔记》中,对“梅关”有详尽记述。 距关楼150米梅关古道侧有六祖庙,传唐代为纪念六祖慧能途经梅关而建,历代均有修葺。1987年重修。砖木结构,宽4米、深5.8米,悬山顶,盖灰色板瓦。尚存放缸石、锡杖泉等遗迹。此处脚跨两省,游人可并赏粤赣两省风光。 该景区的闻名之处,一是古关古道,二是古人古事,三是寒梅胜景。关楼南北两面门楣嵌有石刻匾额,北门额书“南粤雄关”,南门额则是“岭南第一关”。著名作家朱千华先生在其笔记著作《岭南田野笔记》中,对“梅关”有详尽记述。 距关楼150米梅关古道侧有六祖庙,传唐代为纪念六祖慧能途经梅关而建,历代均有修葺。1987年重修。砖木结构,宽4米、深5.8米,悬山顶,盖灰色板瓦。尚存放缸石、锡杖泉等遗迹。此处脚跨两省,游人可并赏粤赣两省风光。 |
卷棚頂 | 卷棚顶 中国古建筑中一种圆脊的屋顶。即将硬山或歇山顶之正脊作成圆弧形曲线。分别称为“卷棚硬山”或“卷棚歇山”。多用于北方民居、园林等建筑。南方常见的“轩”,其室内天花亦名“卷棚”,是在弧形椽子上钉以薄板或置望砖。常用于厅堂、廊屋及园林建筑。 |
梅關 | 梅关 梅关坐落在江西赣州市大余县梅关镇(并入南安镇)——广东南雄市梅岭镇(并入珠玑镇)之间的梅岭顶部,顶部距南雄市区约30公里,两峰夹峙,虎踞梅岭,如同一道城门将广东、江西隔开。梅关的隘口合岭路,为唐朝开元四年(公元716年)丞相张九龄主持开建,路基宽约5米。 区分三个要塞:古称秦关的横浦关,古代认为在水边,因为浦字是水边、一般是小水流入大水的地方;庾岭要塞是汉武帝时庾胜将军筑台的;梅关是唐代宰相张九龄奉诏在梅岭劈山开道建立的一个关隘。各不相同。 宋时,人们以砖砌路面,立关于岭上,署有“梅关”二字,遂得名。关楼南北两面门楣嵌有石刻匾额,北门额书“南粤雄关”,南门额则是“岭南第一关”。梅关是历史上南来北往的重要驿道,也是兵家必争之地。梅关南北遍植梅树,每至寒冬,梅花盛开,香盈雪径。此处脚跨两省,游人可并赏粤赣两省风光。 该景区的闻名之处,一是古关古道,二是古人古事,三是寒梅胜景。关楼南北两面门楣嵌有石刻匾额,北门额书“南粤雄关”,南门额则是“岭南第一关”。著名作家朱千华先生在其笔记著作《岭南田野笔记》中,对“梅关”有详尽记述。 距关楼150米梅关古道侧有六祖庙,传唐代为纪念六祖慧能途经梅关而建,历代均有修葺。1987年重修。砖木结构,宽4米、深5.8米,悬山顶,盖灰色板瓦。尚存放缸石、锡杖泉等遗迹。此处脚跨两省,游人可并赏粤赣两省风光。 该景区的闻名之处,一是古关古道,二是古人古事,三是寒梅胜景。关楼南北两面门楣嵌有石刻匾额,北门额书“南粤雄关”,南门额则是“岭南第一关”。著名作家朱千华先生在其笔记著作《岭南田野笔记》中,对“梅关”有详尽记述。 距关楼150米梅关古道侧有六祖庙,传唐代为纪念六祖慧能途经梅关而建,历代均有修葺。1987年重修。砖木结构,宽4米、深5.8米,悬山顶,盖灰色板瓦。尚存放缸石、锡杖泉等遗迹。此处脚跨两省,游人可并赏粤赣两省风光。 |
捲棚頂 | 卷棚顶 中国古建筑中一种圆脊的屋顶。即将硬山或歇山顶之正脊作成圆弧形曲线。分别称为“卷棚硬山”或“卷棚歇山”。多用于北方民居、园林等建筑。南方常见的“轩”,其室内天花亦名“卷棚”,是在弧形椽子上钉以薄板或置望砖。常用于厅堂、廊屋及园林建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