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感伤的词语

形容感伤的词语:1. 心酸;2. 感慨万千;3. 伤感;4. 哀怨;5. 悲痛;6. 愁绪万千;7. 悲愤交加;8. 惆怅;9. 神伤;10. 悲叹;11. 感怀;12. 伤心欲绝;13. 哀思;14. 惋惜;15. 忧郁;16. 悲戚;17. 感慨不已;18. 愁肠百结;19. 感伤萦绕;20. 悲凉

形容感伤的词语 相关词语和解释

词语拼音/解释
感伤 感伤 (词语释义)感伤就是因为外界的事物导致的心情低落,不愉快,感到的虽然是“伤”,却带有一种美景,多少流传千古的诗,因其“感伤”而流传,很多人都喜欢感伤的诗词,而非喜意盈盈的诗词。感伤虽是伤的,却能抚平心中的伤。
感傷 感伤 (词语释义)感伤就是因为外界的事物导致的心情低落,不愉快,感到的虽然是“伤”,却带有一种美景,多少流传千古的诗,因其“感伤”而流传,很多人都喜欢感伤的诗词,而非喜意盈盈的诗词。感伤虽是伤的,却能抚平心中的伤。
感悼 感悼 感悼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ɡǎn dào,指感伤哀悼,伤感。
杨朱泣 杨朱泣 杨朱泣,yáng zhū qì,在歧路悲泣。后指因误入歧途而感伤。 谓在十字路口错走半步,到觉悟后就已经差之千里了,杨朱为此而哭泣。后常引作典故,用来表达对世道崎岖,担心误入歧途的感伤忧虑,或在歧路的离情别绪。
楊朱泣 杨朱泣 杨朱泣,yáng zhū qì,在歧路悲泣。后指因误入歧途而感伤。 谓在十字路口错走半步,到觉悟后就已经差之千里了,杨朱为此而哭泣。后常引作典故,用来表达对世道崎岖,担心误入歧途的感伤忧虑,或在歧路的离情别绪。
欢感 欢感 huān ɡǎn 欢感(欢感) 欢乐与感伤。《晋书·凉武昭王李玄盛传》:“利害缤纷以交错,欢感循环而相求。”
歡感 欢感 huān ɡǎn 欢感(欢感) 欢乐与感伤。《晋书·凉武昭王李玄盛传》:“利害缤纷以交错,欢感循环而相求。”
感涕 感涕 感涕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指感伤的眼泪。 出自唐 陈子昂 《登蓟州楼送贾兵曹入都》。
伤离 伤离 伤离是一个汉语词汇,解释为为离别而感伤。。
永感 永感 永感,是一个汉语词汇,谓父母双亡,终生感伤。
感痛 感痛 感伤悲痛 汉 王符 《潜夫论·交际》:“是故 陈馀 、 张耳 老相全(禽)灭,而无感痛。” 黄远庸 《北京黄花冈纪念会》:“故今日之追悼会,对於死义诸人,不应当感痛,应当羡慕,此在会同人当知之者。”
感恻 感恻 感恻,gǎn cè,,感伤悲痛。 唐 刘知几 《史通·暗惑》
感惻 感恻 感恻,gǎn cè,,感伤悲痛。 唐 刘知几 《史通·暗惑》
忧感 忧感 忧感是汉语词汇,拼音是yōu gǎn,解释为忧愁感伤。
感損 感损 感损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gǎn sǔn,是指因感伤而损害身体。
感郁 感郁 感郁,读音ɡǎn yù,汉语词语,意思是感伤抑郁。
感损 感损 感损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gǎn sǔn,是指因感伤而损害身体。
憂感 忧感 忧感是汉语词汇,拼音是yōu gǎn,解释为忧愁感伤。
感恸 感恸 感恸是词语,拼音gǎn tòng,释义为 感伤哀痛。
感慟 感恸 感恸是词语,拼音gǎn tòng,释义为 感伤哀痛。
感鬱 感郁 感郁,读音ɡǎn yù,汉语词语,意思是感伤抑郁。
傷離 伤离 伤离是一个汉语词汇,解释为为离别而感伤。。
于乎哀哉 于乎哀哉 于乎哀哉,汉语词语,读音是yú hū āi zāi,感叹词,表示感伤哀痛。
悲路岐 悲路岐 bēi lù qí悲路岐传说古代 杨朱 看见四通八达的大路,可以往南,也可以往北,容易迷失方向,不觉哭了起来。见《淮南子·说林训》。后用为感伤人生道路多歧的典故。 明 屠隆《彩毫记·团圆受诏》:“叹流离,悲路岐,日落天寒野旷时,孤灯山鬼吹。”
梁愁隋恨 梁愁隋恨 梁愁隋恨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是liáng chóu suí hèn,泛指对亡国危机的感伤。
杨朱泣岐 杨朱泣岐【解释】常引作典故,用来表达对世道崎岖,担心误入歧途的感伤忧虑,或在歧路的离情别绪。【出处】《荀子·王霸》:“杨朱哭衢途曰:‘此夫过举蹞步而觉跌千里者夫!’哀哭之。”谓在十字路口错走半步,到觉悟后就已经差之千里了,杨朱为此而哭泣。
杨朱泪 杨朱泪 谓在十字路口错走半步,到觉悟后就已经差之千里了,杨朱为此而哭泣。后常引作典故,用“杨朱泪”来表达对世道崎岖,担心误入歧途的感伤忧虑,或在歧路的离情别绪。
悼屈 悼屈 悼屈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dào qū ,是指为怀才不遇者感伤。
悼怵 悼怵 dào chù 悼怵 感伤。 汉 东方朔 《七谏·怨世》:“吾独乖剌而无当兮,心悼怵而耄思。”
双凫一雁 双凫一雁【解释】汉苏武出使匈奴被羁,归国时留别李陵的诗中有“双凫俱北飞,一雁独南翔”之句。后以“双凫一雁”为感伤离别之词。
楊朱泣岐 【解释】常引作典故,用来表达对世道崎岖,担心误入歧途的感伤忧虑,或在歧路的离情别绪。【出处】《荀子·王霸》:“杨朱哭衢途曰:‘此夫过举蹞步而觉跌千里者夫!’哀哭之。”谓在十字路口错走半步,到觉悟后就已经差之千里了,杨朱为此而哭泣。
依黯 依黯 依黯拼音是yī àn,出处是《答宝月大师书》,释义是形容感伤别离、怀念远人的心情。
雙鳧一雁 【解释】汉苏武出使匈奴被羁,归国时留别李陵的诗中有“双凫俱北飞,一雁独南翔”之句。后以“双凫一雁”为感伤离别之词。
楊朱淚 杨朱泪 谓在十字路口错走半步,到觉悟后就已经差之千里了,杨朱为此而哭泣。后常引作典故,用“杨朱泪”来表达对世道崎岖,担心误入歧途的感伤忧虑,或在歧路的离情别绪。
伤感 伤感 伤感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shāng gǎn,指人的一种感情思绪,通常当人受到打击或者遇到很难过的事时容易产生这种感觉。伤感,往往是最美的情感,也是最痛的伤害。
傷感 伤感 伤感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shāng gǎn,指人的一种感情思绪,通常当人受到打击或者遇到很难过的事时容易产生这种感觉。伤感,往往是最美的情感,也是最痛的伤害。
触物伤情 触物伤情【解释】触:触动,感动。看到某一景物内心感到悲伤。【出处】晋·张载《七哀诗二首》:“哀人易感伤,触物增悲心。”【示例】惟有黛玉看见他家乡之物,反自~。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7回
伤春 伤春 (陈与义诗词作品)《伤春》是宋代诗人陈与义的一首慨叹国事的悲愤诗。写于北宋建炎年间,当时诗人逃难至湖南邵阳。 首联叹惜朝廷无平戎之策,致使金兵不断南侵。国势日衰。颔联举汴京沦陷、飞龙入海两件典型事例,说明投降路线造成的严重后果,既痛心疾首,也隐含讽刺。颈联紧扣诗题写诗人有国难奔,有家难回的悲痛心情,感人肺腑。尾联赞扬抗金将领的勇敢行为,激励人们的爱国热情。全诗语句明净,音调响亮,用典贴切,形象生动。 伤春 (汉语词语)题目是“伤春”,并不是写一般断肠的春色,而是“天翻地覆伤春色”(陈与义《雨中对酒庭下海棠经雨不谢》),也就是杜甫《春望》所写“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诗意。实际是伤时,也是伤国。全诗正是围绕着感伤国事这个主旨展开了深沉的艺术构想。
傷春 伤春 (陈与义诗词作品)《伤春》是宋代诗人陈与义的一首慨叹国事的悲愤诗。写于北宋建炎年间,当时诗人逃难至湖南邵阳。 首联叹惜朝廷无平戎之策,致使金兵不断南侵。国势日衰。颔联举汴京沦陷、飞龙入海两件典型事例,说明投降路线造成的严重后果,既痛心疾首,也隐含讽刺。颈联紧扣诗题写诗人有国难奔,有家难回的悲痛心情,感人肺腑。尾联赞扬抗金将领的勇敢行为,激励人们的爱国热情。全诗语句明净,音调响亮,用典贴切,形象生动。 伤春 (汉语词语)题目是“伤春”,并不是写一般断肠的春色,而是“天翻地覆伤春色”(陈与义《雨中对酒庭下海棠经雨不谢》),也就是杜甫《春望》所写“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诗意。实际是伤时,也是伤国。全诗正是围绕着感伤国事这个主旨展开了深沉的艺术构想。
傷時感事 辞典解释伤时感事  shāng shí gǎn shì     对时事世局有所感伤。 如:「世局并不如你想像中的糟,你就别再伤时感事了!」近义词忧国忧民
觸物傷情 【解释】触:触动,感动。看到某一景物内心感到悲伤。【出处】晋·张载《七哀诗二首》:“哀人易感伤,触物增悲心。”【示例】惟有黛玉看见他家乡之物,反自~。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7回
叶子 叶子 (阿桑演唱歌曲)《叶子》,是陈晓娟作词作曲,阿桑演唱的一首歌曲。收录于阿桑2003年11月11日发行的专辑《受了点伤》中。 此番在专辑里,重编重唱了一个更磅礴更感伤的秋天版收录其中。摘下金曲奖最佳作曲的陈晓娟,在为阿桑配唱新版的叶子时,很高兴的对阿桑说:“以往我的歌被天后唱红,我的成就感还没那么大,因为天后本来就很红;叶子这首我很喜爱的歌,被你新人唱红,我真有成就感。” 叶子 (汉语词语)叶子是高等植物的营养器官,侧边发育自植物的茎的叶原基。叶内含有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同时植物的蒸腾作用也是通过叶子的气孔实现的。叶子可以有各种不同的形状、大小、颜色和质感。 叶只出现在真正的茎上,即只有维管植物才有叶。蕨类、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等所有高等植物都有叶。相对地,苔藓植物、藻类、真菌和地衣则没有叶。在这些扁平体(Thallus)中只能找到与叶相似的结构,但只能作为类似物(Analoga)。 叶子可以有各种不同的形状、大小、颜色和质感。叶子可以聚成一簇,也可以遍地散落。叶子的边缘可以是光滑的,也可以是锯齿状。一片完整的树叶包括以下三个部分:叶片大都宽阔而扁平,适于接受阳光的照射。叶柄支持叶片,并把叶片和茎连接起来。托叶保护幼叶。(有些植物没有托叶,有些植物的托叶很早就脱落了。)
葉子 叶子 (阿桑演唱歌曲)《叶子》,是陈晓娟作词作曲,阿桑演唱的一首歌曲。收录于阿桑2003年11月11日发行的专辑《受了点伤》中。 此番在专辑里,重编重唱了一个更磅礴更感伤的秋天版收录其中。摘下金曲奖最佳作曲的陈晓娟,在为阿桑配唱新版的叶子时,很高兴的对阿桑说:“以往我的歌被天后唱红,我的成就感还没那么大,因为天后本来就很红;叶子这首我很喜爱的歌,被你新人唱红,我真有成就感。” 叶子 (汉语词语)叶子是高等植物的营养器官,侧边发育自植物的茎的叶原基。叶内含有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同时植物的蒸腾作用也是通过叶子的气孔实现的。叶子可以有各种不同的形状、大小、颜色和质感。 叶只出现在真正的茎上,即只有维管植物才有叶。蕨类、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等所有高等植物都有叶。相对地,苔藓植物、藻类、真菌和地衣则没有叶。在这些扁平体(Thallus)中只能找到与叶相似的结构,但只能作为类似物(Analoga)。 叶子可以有各种不同的形状、大小、颜色和质感。叶子可以聚成一簇,也可以遍地散落。叶子的边缘可以是光滑的,也可以是锯齿状。一片完整的树叶包括以下三个部分:叶片大都宽阔而扁平,适于接受阳光的照射。叶柄支持叶片,并把叶片和茎连接起来。托叶保护幼叶。(有些植物没有托叶,有些植物的托叶很早就脱落了。)
常娥 常娥 (唐李商隐诗作)《常娥》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此诗咏叹常娥(即嫦娥)在月中的孤寂情景,抒发诗人自伤之情。前两句分别描写室内、室外的环境,渲染空寂清冷的气氛,表现主人公怀思的情绪;后两句是主人公在一宵痛苦的思忆之后产生的感想,表达了一种孤寂感。全诗情调感伤,意蕴丰富,奇思妙想,真实动人。
感动 感动 (汉语词语)感动是一个汉语词语, 拼音:gǎn dòng, 释义:1、动摇。感,通“ 撼 ”。2、触动;感触。3、触动感情,引起同情、支持或向慕。4、犹感应。谓受影响而引起反应。5、感伤震惊。
感動 感动 (汉语词语)感动是一个汉语词语, 拼音:gǎn dòng, 释义:1、动摇。感,通“ 撼 ”。2、触动;感触。3、触动感情,引起同情、支持或向慕。4、犹感应。谓受影响而引起反应。5、感伤震惊。
哀感顽艳 哀感顽艳【解释】顽:愚顽。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出处】三国·魏·繁钦《与魏文帝笺》:“咏北狄之遐征,奏胡马之长嘶,凄入肝脾,哀感顽艳。”【示例】这封信却是骈四骈六的,足有三千多字,写得异常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十一回【近义词】哀恸顽艳【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形容作品哀怨、感伤
哀感頑豔 【解释】顽:愚顽。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出处】三国·魏·繁钦《与魏文帝笺》:“咏北狄之遐征,奏胡马之长嘶,凄入肝脾,哀感顽艳。”【示例】这封信却是骈四骈六的,足有三千多字,写得异常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十一回【近义词】哀恸顽艳【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形容作品哀怨、感伤
凄感 凄感 “凄感”是一个汉语词汇,含义为悲愤感伤,凄恻感慨,傅亮《为宋公至洛阳谒五陵表》有所记载。
悽感 凄感 “凄感”是一个汉语词汇,含义为悲愤感伤,凄恻感慨,傅亮《为宋公至洛阳谒五陵表》有所记载。
淒感 凄感 “凄感”是一个汉语词汇,含义为悲愤感伤,凄恻感慨,傅亮《为宋公至洛阳谒五陵表》有所记载。
吊古伤今 吊古伤今【解释】吊:凭吊。凭吊古迹,追忆往昔,对现今状况有所感伤。【出处】南朝·梁·简文帝《悔赋》:“铺究前史,吊古伤今。”
仁爱 仁爱 (词语释义)仁爱,谓宽仁慈爱;爱护、同情的感情。语出《淮南子·修务训》:“ 尧 立孝慈仁爱,使民如子弟。”《史记·袁盎列传》:“仁爱士卒,士卒皆争为死。”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二十:“我 西王母 使者,使 蓬莱 ,不慎为鸱枭所搏。君仁爱见拯,实感盛德。” 明 唐顺之 《廷试策》:“盖虽天心仁爱,欲以助陛下宵旰之忧,而隆 嘉靖 之治,意者民之危苦无聊,所以感伤和气者,亦容有之乎!”
仁愛 仁爱 (词语释义)仁爱,谓宽仁慈爱;爱护、同情的感情。语出《淮南子·修务训》:“ 尧 立孝慈仁爱,使民如子弟。”《史记·袁盎列传》:“仁爱士卒,士卒皆争为死。”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二十:“我 西王母 使者,使 蓬莱 ,不慎为鸱枭所搏。君仁爱见拯,实感盛德。” 明 唐顺之 《廷试策》:“盖虽天心仁爱,欲以助陛下宵旰之忧,而隆 嘉靖 之治,意者民之危苦无聊,所以感伤和气者,亦容有之乎!”
川端康成 川端康成 川端康成(かわばた やすなり,1899-1972),日本文学界“泰斗级”人物,新感觉派作家,著名小说家。1968年以《雪国》、《古都》、《千只鹤》三部代表作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继泰戈尔和萨缪尔·约瑟夫·阿格农之后亚洲第三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 1899年6月14日生于大阪。毕业于东京大学。幼年父母双亡,其后姐姐和祖父母又陆续病故,他被称为“参加葬礼的名人”。一生多旅行,心情苦闷忧郁,逐渐形成了感伤与孤独的性格,这种内心的痛苦与悲哀成为后来川端康成的文学底色。他一生创作小说100多篇,中短篇多于长篇。作品富抒情性,追求人生升华的美,并深受佛教思想和虚无主义影响。川端康成善于用意识流写法展示人物内心世界。因写《伊豆舞女》而成名。 川端康成的名字早已记录在菊池奖(1944)、艺术院奖(1952)、野间文艺奖(1954)、每日出版文化奖(1961)的花名册上。1953年被选为日本文学艺术最高的荣誉机关——艺术院的会员。1961年,日本政府即“以独自的样式和浓重的感情,描写了日本美的象征,完成了前人没有过的创造”,授予他最高的奖赏——第21届文化勋章,成为日本文化功臣。1957年,获西德政府颁发的“歌德金牌”。1960年获法国政府授予的艺术文化勋章。 1972年4月16日,川端康成突然采取口含煤气管的自杀方式离开了人世,未留下只字遗书。他早在1962年就说过:“自杀而无遗书,是最好不过的了。无言的死,就是无限的活。”
曲江 曲江 (唐代杜甫《曲江》)杜甫 其一 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 江上小堂巢翡翠,苑边高冢卧麒麟。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 其二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 其一译文 一片春花飞落,春随花落而渐去。风吹落花万点,煞是愁人。且看飞花随风飘去,不要因感伤太多而厌酒。江边的明堂上有翡翠筑巢。芙蓉苑边,有石麒麟卧在墓道旁。细细想来,还是应该及时行乐,人生何必为浮名所累。 其二译文 每天退朝归来,都要典衣沽酒。常常到曲江边举杯畅饮,尽醉而归。因赊酒太多,处处留有酒债。人生活到七十岁,自古以来就不多。蝴蝶在花丛中穿行,时隐时现。蜻蜓缓缓飞动,时而点着水面。我要对春光说,请与蝴蝶、蜻蜓一同流转。须得片刻欣赏,莫误时机。 曲江夜色
台城 台城 (唐代刘禹锡诗作)《台城》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创作的一首怀古诗。此诗通过对陈后主的奢侈荒淫生活以及六朝繁华景象转瞬即逝的描写,总结了一代兴亡的教训,抒发了回顾历史的感伤情怀,既有怀古伤今之情,亦有以古劝今之意,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之情。全诗把议论和具体形象结合起来,以巧妙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在国势衰微之际对于高层统治者的讽谏之意。
臺城 台城 (唐代刘禹锡诗作)《台城》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创作的一首怀古诗。此诗通过对陈后主的奢侈荒淫生活以及六朝繁华景象转瞬即逝的描写,总结了一代兴亡的教训,抒发了回顾历史的感伤情怀,既有怀古伤今之情,亦有以古劝今之意,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之情。全诗把议论和具体形象结合起来,以巧妙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在国势衰微之际对于高层统治者的讽谏之意。
弔古傷今 【解释】吊:凭吊。凭吊古迹,追忆往昔,对现今状况有所感伤。【出处】南朝·梁·简文帝《悔赋》:“铺究前史,吊古伤今。”
李清照 李清照 (宋代女词人)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约1155年),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其它词语热搜

* 形容感伤的词语:1. 心酸;2. 感慨万千;3. 伤感;4. 哀怨;5. 悲痛;6. 愁绪万千;7. 悲愤交加;8. 惆怅;9. 神伤;10. 悲叹;11. 感怀;12. 伤心欲绝;13. 哀思;14. 惋惜;15. 忧郁;16. 悲戚;17. 感慨不已;18. 愁肠百结;19. 感伤萦绕;20. 悲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