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斧头的词语

形容斧头的词语:1. 锋利;2. 坚固;3. 重量;4. 铁质;5. 大小;6. 硬度;7. 切割;8. 砍伐;9. 力量;10. 打击;11. 精准;12. 削减;13. 挥舞;14. 投掷;15. 钝化;16. 修整;17. 切断;18. 砍柴;19. 砍树;20. 砍肉

形容斧头的词语 相关词语和解释

词语拼音/解释
斧头 斧头 (金属砍削工具)斧头,一种金属砍削工具,主要用于伐木;另为一种兵器,与戈矛同时,亦为古仗之一。
太平斧 太平斧 太平斧主要适用于船舶上消防员用,消防斧一般配备于消防员装备中。 逃生时用来砍除障碍物的斧头,一般要求能够轻松的斩开木门、薄铁门等,斧柄很长,用硬木或钢管制成,斧头宽阔而扁平,另一头有尖,可以用来破坏砖墙。斧头采用优质工具钢并经热处理,质地比其他斧头要坚硬且韧性较好,多摆放在公共场所的显眼位置,同其他消防设施摆放在一起。
斧子 斧子 (英文:axe)是一种用于砍削的工具。分为两个部分--------斧头和斧柄。斧头为金属所制(一般为坚硬的金属,如钢铁)。斧柄一般为木质(也有金属的)。刀口形状一般为弧形(有时也为直线形或扁形)。
斧頭 斧头 (金属砍削工具)斧头,一种金属砍削工具,主要用于伐木;另为一种兵器,与戈矛同时,亦为古仗之一。
运斤成风 运斤成风【解释】运:挥动;斤:斧头。挥动斧头,风声呼呼。比喻手法纯熟,技术高超。【出处】《庄子·徐无鬼》:“郢人垩漫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近义词】运斤如风、游刃有余【语法】补充式;作定语;含褒义
運斤成風 【解释】运:挥动;斤:斧头。挥动斧头,风声呼呼。比喻手法纯熟,技术高超。【出处】《庄子·徐无鬼》:“郢人垩漫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近义词】运斤如风、游刃有余【语法】补充式;作定语;含褒义
桑斧 桑斧 桑斧,读音是sāng fǔ,词语,指用桑木做柄的斧头。
鈯斧 鈯斧 鈯斧,拼音是tú fǔ,汉语词汇,释义是不锋利的斧头。
弄斤操斧 弄斤操斧【解释】拿斧头砍东西。引申指对作品的雕琢。
斤迹 斤迹 斤迹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jīn jì,是指斧头砍削的痕迹。
斤墨 斤墨 斤墨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jīnmò,是指斧头与墨斗。木匠的工具。
鲁斤燕削 鲁斤燕削【解释】鲁之削(小刀),宋之斤(斧头),质量都很好;如易地生产,在鲁造斤而在燕制削,质量不会优良。比喻由于地域等条件限制,学习模仿达不到原来水平。
无柯 无柯 在古代,“无柯”主要有两种意思,一种是:没有斧头。另外一种是:没有枝丫。
郢质 郢质 郢地有匠石者,能用斧头削除人鼻端的白粉而不伤其鼻。
运斤 运斤 运斤,典故名,典出《庄子集释》卷八中〈杂篇·徐无鬼〉。亦作“ 运釿 ”。 指:1.挥动斧头砍削。2. 喻技艺的高超。
宋斤魯削 【解释】宋国产的斧头和鲁国产的曲刀。比喻当地特产的精良工具。【出处】语出《周礼·考工记序》:“郑之刀、宋之斤、鲁之削、吴粤之剑,迁乎其地而弗能为良,地气然出。”【示例】夫~,迁乎其地而弗能为良尔。 ◎清钱谦益《河南开封府太康县知县李之茂授文林郎》
鼻垩挥斤 鼻垩挥斤【解释】挥舞斧头削除鼻端之垩。比喻指正错误。【出处】典出《庄子·徐无鬼》:“郢人垩漫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示例】平生师友凋零尽,~未有人。 ◎宋·陆游《叹老》诗
般斤 般斤 般斤,拼音是bān jīn ,是一个汉语词汇,释义为古代巧匠 鲁班 的斧头。
斤跡 斤迹 斤迹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jīn jì,是指斧头砍削的痕迹。
運斤 运斤 运斤,典故名,典出《庄子集释》卷八中〈杂篇·徐无鬼〉。亦作“ 运釿 ”。 指:1.挥动斧头砍削。2. 喻技艺的高超。
鼻堊揮斤 【解释】挥舞斧头削除鼻端之垩。比喻指正错误。【出处】典出《庄子·徐无鬼》:“郢人垩漫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示例】平生师友凋零尽,~未有人。 ◎宋·陆游《叹老》诗
宋斤鲁削 宋斤鲁削【解释】宋国产的斧头和鲁国产的曲刀。比喻当地特产的精良工具。【出处】语出《周礼·考工记序》:“郑之刀、宋之斤、鲁之削、吴粤之剑,迁乎其地而弗能为良,地气然出。”【示例】夫~,迁乎其地而弗能为良尔。 ◎清钱谦益《河南开封府太康县知县李之茂授文林郎》
無柯 无柯 在古代,“无柯”主要有两种意思,一种是:没有斧头。另外一种是:没有枝丫。
郢質 郢质 郢地有匠石者,能用斧头削除人鼻端的白粉而不伤其鼻。
魯斤燕削 【解释】鲁之削(小刀),宋之斤(斧头),质量都很好;如易地生产,在鲁造斤而在燕制削,质量不会优良。比喻由于地域等条件限制,学习模仿达不到原来水平。
斤斧 1.斧头。 2.指兵器。 3.请人修改诗文的敬辞。
执柯作伐 执柯作伐【解释】执:拿着;柯:斧头柄;伐:采伐。手执斧头去采伐。指给人做媒。【出处】《诗经·豳风·伐柯》:“伐柯如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何?匪媒不得。”【示例】周亲家家,就是静斋先生~。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六回【语法】联合式;作谓语;指为人做媒
執柯作伐 【解释】执:拿着;柯:斧头柄;伐:采伐。手执斧头去采伐。指给人做媒。【出处】《诗经·豳风·伐柯》:“伐柯如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何?匪媒不得。”【示例】周亲家家,就是静斋先生~。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六回【语法】联合式;作谓语;指为人做媒
伐性之斧 伐性之斧【解释】伐:砍伐;性:性命,生机。砍毁人性的斧头。比喻危害身心的事物。【出处】《吕氏春秋·本性》:“靡曼皓齿,郑卫之音,务以自乐,命之曰伐性之斧。”【示例】旧社会,烟馆赌局到处都是,在这些~下丧生的大有人在。【语法】偏正式;作宾语;比喻危害身心的事物
斧凿痕 斧凿痕 斧凿痕,fǔ záo hén,斧头留下的凿痕。
瓣鰓類 辞典解释瓣鳃类  bàn sāi lèi     动物分类上属软体动物门斧足纲。生活在水中,外有介壳,鳃部如花瓣。多数具有像斧头形状的肌肉,称为「斧足」,可借由斧足的伸缩带动身体移动。如蛤蜊、蚌、牡蛎等。 也称为「斧足类」。
斧鑿痕 斧凿痕 斧凿痕,fǔ záo hén,斧头留下的凿痕。
烂柯樵 烂柯樵 晋朝时有一位叫王质的人,有一天他到信安郡的石室山(今浙江省衢qu县)去打柴。看到两位老者在溪边大石上正在下围棋,于是把砍柴用的斧子放在溪边地上,住足观看。看了多时,老者说“你该回家了”,王质起身去拿斧子时,一看斧柄(柯)已经腐朽了,磨得锋利的斧头也锈的凸凹不平了。王质非常奇怪。回到家里后,发现家乡已经大变样。无人认得他,提起的事,有几位老者,都说是几百年前的事了。原来王质石室山打柴误入仙境,遇到了神仙,仙界一日,人间百年。
爛柯樵 烂柯樵 晋朝时有一位叫王质的人,有一天他到信安郡的石室山(今浙江省衢qu县)去打柴。看到两位老者在溪边大石上正在下围棋,于是把砍柴用的斧子放在溪边地上,住足观看。看了多时,老者说“你该回家了”,王质起身去拿斧子时,一看斧柄(柯)已经腐朽了,磨得锋利的斧头也锈的凸凹不平了。王质非常奇怪。回到家里后,发现家乡已经大变样。无人认得他,提起的事,有几位老者,都说是几百年前的事了。原来王质石室山打柴误入仙境,遇到了神仙,仙界一日,人间百年。
朱干玉戚 朱干玉戚【解释】干:盾;戚:斧。朱红的盾牌、玉饰的斧头。原为古时礼器。后也作为仪仗之用。【出处】《礼记·明堂位》:“朱干玉戚,冕而舞《大武》。”【示例】~,森耸以相参;龙旗豹韬,抑扬而相错。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四十一回
朱干玉鏚 【解释】干:盾;戚:斧。朱红的盾牌、玉饰的斧头。原为古时礼器。后也作为仪仗之用。【出处】《礼记·明堂位》:“朱干玉戚,冕而舞《大武》。”【示例】~,森耸以相参;龙旗豹韬,抑扬而相错。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四十一回
行头 行头 行头,古代对戏曲服装的称谓,沿用至今。也可用以泛称一切戏曲演出用具。出自宋 无名氏 《错立身》戏文第十二出:“ 延寿马 ,我招你自招你,只怕你提不得杖鼓行头。”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新城北录下》:“戏具谓之行头,行头分衣、盔、杂、把四箱。”。 「行头」的由来是起自於春秋时代,最早的典故是指各行(ㄏㄤˊ)各业中,所使用的那个行(ㄏㄤˊ)业不可或缺的;专门的特殊工具,一旦缺少了这些必备的工具,这些行(ㄏㄤˊ)业的师父们在工作上就束手无策了,因此师父们在工作时必须随身携带他们的必备工具,这些工具即称为他们行(ㄏㄤˊ)业的「行(ㄏㄤˊ)头」。例如木匠师父所使用的凿刀就是他的行(ㄏㄤˊ)头,樵夫所使用的斧头就是他的行(ㄏㄤˊ)头。
斤欘 1.斧头与斧柄。
人極計生 【解释】指人到绝境就会产生计谋。【出处】《醒世恒言·十五贯戏言成巧祸》:“那人急了,正好没出豁,却见明晃晃一把劈柴斧头,正在手边,也是人极计生,被他绰起,一斧正中刘官人面门。”
人极计生 人极计生【解释】指人到绝境就会产生计谋。【出处】《醒世恒言·十五贯戏言成巧祸》:“那人急了,正好没出豁,却见明晃晃一把劈柴斧头,正在手边,也是人极计生,被他绰起,一斧正中刘官人面门。”
出豁 出豁 出豁 chū huō 脱身;解脱 出处 《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不想却有一个做不是的,日间赌输了钱,没处出豁,夜间出来掏摸些东西。” 《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那人急了,正好没出豁,却见明晃晃一把劈柴斧头,正在手边。 《水浒传》亦知是屈陷武松,却把这文案都改得轻了,尽出豁了武松,只待限满决断 《水浒传》第三八回:“ 小张乙 道:‘ 李大哥 ,你闲常最赌的直。今日如何恁么没出豁?’” 《儿女英雄传》第二七回:“世上偏有等不争气没出豁的男子,越是遇见这等贤内助,他越不安本分。” 《初刻拍案惊奇》卷六:“﹝ 狄氏 ﹞只为欢喜这珠子,又凑不出钱,便落在别人机彀中,把一个冰清玉洁的,弄得没出豁起来。
解锯 解锯 解开,锯断 《红楼梦》第十三回:“ 贾珍听说,连忙道谢不尽,即命解锯造成。”亦指锯解树木的工具。 王汶石《大木匠》:“带有水平槽的两用尺子,锛子,大解锯、斧头等,静静地立在墙角落。”
斤凿 1.斧头与凿子。
念秧 念秧 (《聊斋志异》篇目)《念秧》是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故事生动地讲述了两则有关念秧者合伙骗取他人钱财的传奇故事。这两则故事中的念秧者为同一伙人,他们针对不同诈骗对象所采取的骗术大体相同,然而在诈骗结局方面却有着显著不同。这两则故事既相对独立又彼此关联,在人物、情节和结局上做到了同而不同、犯中求避,不但鲜明地体现了蒲松龄的高超叙事技巧,而且生动地展现了这伙念秧者的诈骗过程和伎俩,充分暴露了他们阴险丑恶的嘴脸,具有独特的文学价值,深刻的批判意义和启示作用。 念秧 (方言)念秧(niàn yānɡ)亦作“ 念殃 ”。方言。谓以甜言蜜语和貌似忠谨之行做成圈套,诈取行旅财物。泛指设圈套诱骗他人。 苗培时 《矿山烈火·可耻的叛徒》:“他把手中的斧头一摇说:‘告诉你们,到资本家那里去交涉,回来少在工人面前给资本家念殃。’”另蒲松龄《聊斋志异》中有《念秧》章节。
凶器 凶器 凶器指的是凶杀与伤害案件中形成损伤的致伤物。凶器是凶杀与伤害案件中的重要物证,对认定罪犯能起重要的证据作用。常见的凶器有斧头、锤子、菜刀、棍棒、砖石和匕首等。古时泛指丧葬用的器物。《周礼·天官·阍人》:"丧服凶器不入宫。"兵器;丧葬用的器物。今多偏指行凶使用的器械。
悠游自得 悠游自得【解释】悠游:闲适的样子;自得:内心得意舒适。形容悠闲而舒适。【出处】唐·房玄龄等《晋书·苻坚载记·附王猛》:“自不参其神契,略不与交通,是以浮华之士咸轻而笑之。猛悠然自得,不以屑怀。”【示例】至于那些文士诗翁,自称什么钓徒樵子的,倒大抵是~的封翁或公子,何尝捏过钓竿或斧头柄。 ◎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隐士》
长剑 长剑 (一种近战武器)长剑(Long Sword)与斧头同为使用于肉搏战中流传最久的武器之一。
并邦 辞典解释并邦  bīng bāng     状声词。形容击物发出的声音。 《宋元戏文辑佚.王祥卧冰》:「论造作工夫我们最高。使斧头,并邦响得又好,造屋一日便了。」
大匠不斲 辞典解释大匠不斲  dà jiàng bù zhuó     斲,砍劈。大匠不斲形容高明的木匠不用斧头去砍劈。比喻在上位的人不逞小智而去管不该管的事。 《吕氏春秋.孟春纪.贵公》:「处大官者,不欲小察,不欲小智。故曰:『大匠不斲,大庖不豆,大勇不斗,大兵不寇。』」
解鋸 解锯 解开,锯断 《红楼梦》第十三回:“ 贾珍听说,连忙道谢不尽,即命解锯造成。”亦指锯解树木的工具。 王汶石《大木匠》:“带有水平槽的两用尺子,锛子,大解锯、斧头等,静静地立在墙角落。”
悠遊自得 【解释】悠游:闲适的样子;自得:内心得意舒适。形容悠闲而舒适。【出处】唐·房玄龄等《晋书·苻坚载记·附王猛》:“自不参其神契,略不与交通,是以浮华之士咸轻而笑之。猛悠然自得,不以屑怀。”【示例】至于那些文士诗翁,自称什么钓徒樵子的,倒大抵是~的封翁或公子,何尝捏过钓竿或斧头柄。 ◎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隐士》
斤鑿 1.斧头与凿子。
兇器 凶器 凶器指的是凶杀与伤害案件中形成损伤的致伤物。凶器是凶杀与伤害案件中的重要物证,对认定罪犯能起重要的证据作用。常见的凶器有斧头、锤子、菜刀、棍棒、砖石和匕首等。古时泛指丧葬用的器物。《周礼·天官·阍人》:"丧服凶器不入宫。"兵器;丧葬用的器物。今多偏指行凶使用的器械。
長劍 长剑 (一种近战武器)长剑(Long Sword)与斧头同为使用于肉搏战中流传最久的武器之一。
板斧 板斧 板斧,一种古兵器,斧刃较通常所用者平宽。因通俗故事中说“程咬金只有三板斧的本事”而转喻开创事业或压服别人的手段。
斧凿 斧凿 斧凿,汉语词汇。 拼音:fǔ záo 释义:斧子和凿子,引申为文艺作品等矫揉造作。
斧鑿 斧凿 斧凿,汉语词汇。 拼音:fǔ záo 释义:斧子和凿子,引申为文艺作品等矫揉造作。
班门弄斧 班门弄斧【解释】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出处】唐·柳宗元《王氏伯仲唱和诗序》:“操斧于班、郢之门,斯强颜耳。”宋·欧阳修《与梅圣俞书》:“昨在真定,有诗七八首,今录去,班门弄斧,可笑可笑。”【示例】闻得亭亭姐姐学问渊博,妹子何敢~,同他乱谈。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十二回【近义词】布鼓雷门、贻笑大方【反义词】虚怀若谷、自知之明、知人之明【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宾语;含贬义,表示能力不如人
操斧伐柯 操斧伐柯【解释】执斧砍伐斧柄。比喻可就近取法。【出处】语出《诗·豳风·伐柯》:“伐柯伐柯,其则不远。”《中庸》引此文,朱熹集注:“柯,斧柄。则,法也……言人执柯伐木以为柯者,彼柯长短之法,在此柯耳。”【示例】至于~,虽取则不远,若夫随手之变,良难以辞逮。 ◎晋·陆机《文赋》
班門弄斧 【解释】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出处】唐·柳宗元《王氏伯仲唱和诗序》:“操斧于班、郢之门,斯强颜耳。”宋·欧阳修《与梅圣俞书》:“昨在真定,有诗七八首,今录去,班门弄斧,可笑可笑。”【示例】闻得亭亭姐姐学问渊博,妹子何敢~,同他乱谈。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十二回【近义词】布鼓雷门、贻笑大方【反义词】虚怀若谷、自知之明、知人之明【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宾语;含贬义,表示能力不如人

其它词语热搜

* 形容斧头的词语:1. 锋利;2. 坚固;3. 重量;4. 铁质;5. 大小;6. 硬度;7. 切割;8. 砍伐;9. 力量;10. 打击;11. 精准;12. 削减;13. 挥舞;14. 投掷;15. 钝化;16. 修整;17. 切断;18. 砍柴;19. 砍树;20. 砍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