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栀子花的词语

形容栀子花的词语:1. 香气浓郁;2. 色彩鲜艳;3. 花朵娇艳;4. 花瓣柔软;5. 明亮耀眼;6. 花香扑鼻;7. 气味芬芳;8. 美丽迷人;9. 甜美香气;10. 花形优美;11. 花色清雅;12. 花香四溢;13. 花朵娇嫩;14. 花姿妩媚;15. 花香扑鼻;16. 花容绝美;17. 花色艳丽;18. 花影摇曳;19. 花香袭人;20. 花瓣如锦

形容栀子花的词语 相关词语和解释

词语拼音/解释
瞻博迦花 瞻博迦花 zhān bó jiā huā 瞻博迦花 栀子花的异名。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钵逻耶伽国》:“大城西南瞻博迦花林中,有窣堵波, 无忧王 之所建也。”参见“ 瞻卜 ”。
瞻博花 瞻博花 瞻博花是栀子花的一个异名。
薝卜 薝卜 薝卜(zhān bó)又作薝卜,梵语Campaka音译。又译作瞻卜伽、旃波迦、瞻波等。义译为郁金花。也有人说是栀子花。
薝蔔 薝卜 薝卜(zhān bó)又作薝卜,梵语Campaka音译。又译作瞻卜伽、旃波迦、瞻波等。义译为郁金花。也有人说是栀子花。
瞻博 瞻博 【拼音】 zhān bó 【注音】 【引证解释】 栀子花的异名。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薝卜音义》:“《大菩萨藏经》则作瞻博。依 玄应 《音义》,则瞻博一作占婆,亦作瞻卜,亦作詹波。”参见“ 瞻卜 ”。
瞻卜加 瞻卜加 瞻卜加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zhān bǔ jiā,是指栀子花的异名。
瞻蔔加 瞻卜加 瞻卜加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zhān bǔ jiā,是指栀子花的异名。
水横枝 水横枝 水横枝 又称 木丹、鲜支、卮子、越桃、支子花、山栀花、 黄荑子、 栀子花、黄栀子、山黄栀、玉荷花、白蟾花、禅客花。茜草科、栀子属观赏植物。
栀子 栀子 (茜草科植物)栀子(学名: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别名:黄栀子、山栀、白蟾,是茜草科植物栀子的果实。栀子的果实是传统中药,属卫生部颁布的第l批药食两用资源,具有护肝、利胆、降压、镇静、止血、消肿等作用。在中医临床常用于治疗黄疸型肝炎、扭挫伤 、高血压、糖尿病等症。含番红花色素苷基,可作黄色染料。
水橫枝 水横枝 水横枝 又称 木丹、鲜支、卮子、越桃、支子花、山栀花、 黄荑子、 栀子花、黄栀子、山黄栀、玉荷花、白蟾花、禅客花。茜草科、栀子属观赏植物。
梔子花 辞典解释栀子花  zhī zi huā      栀子所开的花。花顶生,六瓣,花径约五至六公分,裂片后微卷。初开时为白色,后渐渐为黄色,有香味,花期从春末到夏至。 如:「栀子花不但可供观赏,也可用作香料。」英语 cape jasmine (Gardenia jasminoides)​德语 Gardenie (eine Pflanzengattung)​ (S, Bio)​法语 Gardenia jasminoides
山栀 山栀 山栀(Gardenia jasminoides),又名木丹、鲜支、卮子、越桃、水横枝、支子花、枝子花、山栀花、黄鸡子、黄荑子、黄栀子、黄栀、山黄栀、玉荷花、白蟾花、大红栀、山枝子等,常绿灌木,高达2m左右,白花有芳香,花期5~7月,果期8~11月,属茜草科栀子属植物。
梔子 栀子 (茜草科植物)栀子(学名: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别名:黄栀子、山栀、白蟾,是茜草科植物栀子的果实。栀子的果实是传统中药,属卫生部颁布的第l批药食两用资源,具有护肝、利胆、降压、镇静、止血、消肿等作用。在中医临床常用于治疗黄疸型肝炎、扭挫伤 、高血压、糖尿病等症。含番红花色素苷基,可作黄色染料。
山梔 山栀 山栀(Gardenia jasminoides),又名木丹、鲜支、卮子、越桃、水横枝、支子花、枝子花、山栀花、黄鸡子、黄荑子、黄栀子、黄栀、山黄栀、玉荷花、白蟾花、大红栀、山枝子等,常绿灌木,高达2m左右,白花有芳香,花期5~7月,果期8~11月,属茜草科栀子属植物。
禅友 禅友 即栀子 【汉字】:禅友(禅友)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三·卮子》:“佛书称其花为薝卜,谢灵运谓之林兰,曾端伯呼为禅友。或曰薝卜金色,非卮子也。”
儘底下 辞典解释尽底下  jǐn dǐ xià     最下面的。 如:「他将栀子花栽到花盆里,再把尽底下的乱枝剪掉。」
瞻卜 栀子花的异名。
瞻蔔 栀子花的异名。
六出 六出 六出,花分瓣叫出,雪花六角,因而称六出。 六出,古代汉族婚俗中规定的对妇女犯有的六种可以休弃的情形。
玉钿 玉钿 玉钿(玉钿)(1).玉制的花朵形的首饰。 宋 万俟咏《尉迟杯慢》词:“见说 徐妃 ,当年嫁了,信任玉钿零落。” 宋 周密《武林旧事·元夕》:“ 李篔房 诗云:‘……香尘掠粉翻罗带,密炬笼绡鬭玉钿。’” 清 金农《老子祠李花》诗:“玉钿雾縠休轻比,恐污玄元七叶孙。”(2).喻洁白如玉的花朵。 宋 吴文英《清平乐·书栀子扇》词:“柔柯翦翠,蝴蝶双飞起,谁堕玉钿花径里,香带熏风临水。”
玉鈿 玉钿 玉钿(玉钿)(1).玉制的花朵形的首饰。 宋 万俟咏《尉迟杯慢》词:“见说 徐妃 ,当年嫁了,信任玉钿零落。” 宋 周密《武林旧事·元夕》:“ 李筼房 诗云:‘……香尘掠粉翻罗带,密炬笼绡鬭玉钿。’” 清 金农《老子祠李花》诗:“玉钿雾縠休轻比,恐污玄元七叶孙。”(2).喻洁白如玉的花朵。 宋 吴文英《清平乐·书栀子扇》词:“柔柯翦翠,蝴蝶双飞起,谁堕玉钿花径里,香带熏风临水。”
栀貌 栀貌 中文:栀貌 拼音:zhī mào 注释:女子饰额黄的容貌。借指腊梅花的颜色。 元 张翥 《水龙吟·郑兰玉赋蜡梅工甚予拾其遗意补之》词:“玉人栀貌堪怜,晓妆一洗铅华尽。此花应是,菊分颜色,梅分风韵。” 清 钱谦益 《和腊梅》:“本自梅同谱,其如艳质成……栀貌迎妆出,檀心插髩倾。”
擡贴 擡贴 擡贴亦作“ 抬帖 ”。凑合;配合。 宋 吴泳 《清平乐·寿吴毅夫》词:“梅霖未歇,直透菖华节。荔子纔丹栀子白,抬贴诞弥嘉月。” 宋 石孝友 《水调歌头》词:“琵琶亭畔,正是枫叶荻花秋。点检诗囊酒碗,抬帖舞裀歌扇,收尽两眉愁。” 元 曾瑞 《哨遍·秋扇》套曲:“最难甘递互相抬贴,卖弄他风流酝藉。只能驱一握掌中风,几曾将烦暑除绝。”
麤粉 麤粉 cū fěn 麤粉 制作香粉的次料。 北魏 贾思勰《齐民要术·种红蓝花及栀子》“麤白无光润者,别收之,以供麤用”原注:“麤粉,米皮所成,故无光润。”
林兰 1.花名。或曰栀子的别名。 2.木兰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木一.木兰》。 3.石斛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九.石斛》。
面脂 面脂 润面的油脂。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种红蓝花栀子》:“合面脂法:用牛髓。” 宋 周邦彦 《月中行·怨怅》词:“ 蜀 丝趁日染乾红,微暖面脂融。” 清 吴伟业 《萧史青门曲》:“同谢面脂 龙德殿 ,共乘油壁 月华门 。”
林蘭 1.花名。或曰栀子的别名。 2.木兰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木一.木兰》。 3.石斛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九.石斛》。
會昌縣 辞典解释会昌县  huì chāng xiàn     县名。位居江西省赣江东源贡水流域。境内农产有稻、大豆、烟草、茶叶、油茶、油桐等,并出产金银花、黄栀子药材。富盐矿资源。 英语 Huichang county in Ganzhou 贛州|赣州, Jiangxi德语 Huichang (Geo)​
仙茅 仙茅 仙茅(学名:Curculigo orchioides Gaertn.),又名地棕(四川、贵州),独茅(四川),山党参(福建),仙茅参(云南),海南参(海南),茅爪子,婆罗门参,属仙茅科,花期4~9月。药用植物,具有补肾助阳、益精血、强筋骨和行血消肿的作用。
梔貌 栀貌 中文:栀貌 拼音:zhī mào 注释:女子饰额黄的容貌。借指腊梅花的颜色。 元 张翥 《水龙吟·郑兰玉赋蜡梅工甚予拾其遗意补之》词:“玉人栀貌堪怜,晓妆一洗铅华尽。此花应是,菊分颜色,梅分风韵。” 清 钱谦益 《和腊梅》:“本自梅同谱,其如艳质成……栀貌迎妆出,檀心插髩倾。”
桠杈 桠杈 桠杈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yā chà,是指树木分枝处。
椏杈 桠杈 桠杈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yā chà,是指树木分枝处。
单夫只妇 单夫只妇 单夫只妇,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是dān fū zhī fù,含义是单、只:一个。只有夫妇两人。也比喻仅有一男一女。
單夫隻婦 单夫只妇 单夫只妇,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是dān fū zhī fù,含义是单、只:一个。只有夫妇两人。也比喻仅有一男一女。

其它词语热搜

* 形容栀子花的词语:1. 香气浓郁;2. 色彩鲜艳;3. 花朵娇艳;4. 花瓣柔软;5. 明亮耀眼;6. 花香扑鼻;7. 气味芬芳;8. 美丽迷人;9. 甜美香气;10. 花形优美;11. 花色清雅;12. 花香四溢;13. 花朵娇嫩;14. 花姿妩媚;15. 花香扑鼻;16. 花容绝美;17. 花色艳丽;18. 花影摇曳;19. 花香袭人;20. 花瓣如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