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温度低的词语

形容温度低的词语:1. 寒冷;2. 冰冷;3. 凛冽;4. 刺骨;5. 寒意;6. 冰霜;7. 寒风;8. 寒冬;9. 冻结;10. 冰冻;11. 冷冽;12. 冰凉;13. 冰寒;14. 冷酷;15. 冷峭;16. 寒气;17. 冷清;18. 冷淡;19. 冷漠;20. 冷静

形容温度低的词语 相关词语和解释

词语拼音/解释
零下 零下 释义: ①指温度低于零 摄氏度(Centigrade),天气冷 ②即凌夏,寒冷的夏天 经典热力学中的温度没有最高温度的概念,只有理论上的最低温度“绝对零度”。 热力学第三定律指出,“绝对零度”是无法通过有限次步骤达到的。在统计热力学中,温度被赋予了新的物理概念——描述体系内能随体系混乱度(即熵)变化率的强度性质热力学量。由此开创了“热力学负温度区”的全新理论领域。
同温层 同温层 同温层(stratosphere)是对流层顶部至平流层中下层区域,是平流层里温度最低(中高纬度地区同温层温度在-45°左右)且温度保持不变或变化很小的区域。 从对流层顶到50~55 KM高度的一层称为平流层。从对流层顶到35~40 KM左右的一层,气温几乎不随高度变化,为-55℃左右,故称为同温层。从这以上到平流层顶,气温随高度增高而增高,至平流层顶达-3℃左右,亦称逆温层,平流层集中了大气中大部分臭氧(O3),并在20-25 KM高度上达到最大值,形成臭氧层。臭氧层能强烈吸收波长为200~300 nm的太阳紫外线,保护了地球上的生命免受紫外线伤害。
地面温度 地面温度 地面温度(ground temprature)是指地表面和以下不同深度处土壤温度的统称。指一定口径的蒸发器中的水因蒸发而降低的深度。单位为摄氏度(℃)。 地温为掌握下曲和入窑的温度,参考酿酒车间通风干燥处接触地面设置的温度计的温度。地温是气象观测项目之一,更是十分有用的气候资源。
低温 低温 (学术名称)低温,俗称寒冷,按我国气象部门规定,凡是当地24h降温10℃以上或48h降温12℃以上,且最低气温降至低于5℃以下的强冷空气称为寒潮。低温作业是指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工作地点平均气温等于或低于5℃的作业。按照工作地点的温度和低温作业时间率,可将低温作业分为4级,级数越高冷强度越大。
低溫 低温 (学术名称)低温,俗称寒冷,按我国气象部门规定,凡是当地24h降温10℃以上或48h降温12℃以上,且最低气温降至低于5℃以下的强冷空气称为寒潮。低温作业是指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工作地点平均气温等于或低于5℃的作业。按照工作地点的温度和低温作业时间率,可将低温作业分为4级,级数越高冷强度越大。
超低温 超低温 低于1K的温度叫做超低温。获得这样低的温度,除人们所熟知的,通过对4He液浴减压可达最低温度约0.5K外,还有下列方法:利用3He液浴减压最低温度可达到 0.3K;利用硝酸铈镁(CMN)等顺磁盐进行绝热去磁,可达到几毫开温区;利用3He-4He稀释致冷机可达1.5mK,利用坡密朗丘克冷却和绝热核去磁可达到更低的温度。
超低溫 超低温 低于1K的温度叫做超低温。获得这样低的温度,除人们所熟知的,通过对4He液浴减压可达最低温度约0.5K外,还有下列方法:利用3He液浴减压最低温度可达到 0.3K;利用硝酸铈镁(CMN)等顺磁盐进行绝热去磁,可达到几毫开温区;利用3He-4He稀释致冷机可达1.5mK,利用坡密朗丘克冷却和绝热核去磁可达到更低的温度。
变温动物 变温动物 变温动物(俗称的冷血动物是误读),是除了哺乳类和鸟类的动物,地球上的动物大部分都是变温动物。变温动物因为动物的体内没有自身调节体温的机制,仅能靠自身行为来调节体热的散发或从外界环境中吸收热量来提高自身的体温。当外界环境的温度升高时,动物的代谢率随之升高,体温也逐渐上升,它们便被动地离开不利的环境;当外界环境的温度降低时,动物的代谢率也随之降低,体温也逐渐下降。所以它们或是移向日光下取暖来提高体温,或是钻进地下、洞穴中进行冬眠,或是游向温暖水域,或是进行夏眠。
温差 温差 温差:温度的高低差别数值 温差:卫兰演唱歌曲 温差:张梦奇全创作音乐
降温 降温 (许嵩专辑《苏格拉没有底》中歌曲)是许嵩第三张个人专辑《苏格拉没有底》中的歌曲。 这首作品没有“歌词”,而是一则唱出来的“日记”。真实感极强的词句,记录2010年11月20日的生活细节;从多处貌似无心插柳的“设局”,不难揣测此篇日记的良苦用心。念唱式的旋律层层递进,带点儿混搭感的三弦与京味儿独白——作为一首实验之作,它不是徒有其表。而结尾一句突然跳转画面,实谓神来之笔。 降温 (汉语词汇)解释 英文:[cool] 意思: 形容气候的温度下降,降低温度。 用喷水或冷空气等方法使高温厂房和车间的温度降低。 气象学名词。气温下降。 喻指改变某种过热的做法或使过热的现象趋于平缓。 《文汇报》1987.4.17:“一度兴起的建造高标准楼堂馆所之风正在全国各地减弱,基本建设投资膨胀的过热空气也在逐步降温。”
最低气温 最低气温 在一定时间或一定空间内空气温度的最低值。
回火 回火 (金属热处理工艺)将经过淬火的工件重新加热到低于下临界温度Ac1(加热时珠光体向奥氏体转变的开始温度)的适当温度,保温一段时间后在空气或水、油等介质中冷却的金属热处理工艺。或将淬火后的合金工件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温若干时间,然后缓慢或快速冷却。一般用于减小或消除淬火钢件中的内应力,或者降低其硬度和强度,以提高其延性或韧性。淬火后的工件应及时回火,通过淬火和回火的相配合,才可以获得所需的力学性能。
气温 气温 气象学上把表示空气冷热程度的物理量称为空气温度,简称气温(air temperature)。国际上标准气温度量单位是摄氏度(℃)。 天气预报中所说的气温,指在野外空气流通、不受太阳直射下测得的空气温度(一般在百叶箱内测定)。最高气温是一日内气温的最高值,一般出现在14-15时;最低气温是一日内气温的最低值,一般出现日出前。
最低氣溫 最低气温 在一定时间或一定空间内空气温度的最低值。
土温 土温 土温“土壤温度’的简称。土壤内部的温度。其变幅(最高温与最低温的变化范围)不但依季节和昼夜而异,且依土层深度、时间、位置、土壤质地、颜色、结构和含水量等而不同。表土变幅大,底土变幅小。在深度80一100厘米处,昼夜温度变幅即不显著。砂土比粘土变化快而变幅大;含有机质多而结构好的土壤,变化慢而变幅小。通常一年中地表土温,以7—8月最高,1—2月最低。土温对种子发芽、植物生长发育、微生物活动、土壤中的各种变化都有一定的影响。灌排、培土、覆盖等措施可调节表土温度。
同溫層 同温层 同温层(stratosphere)是对流层顶部至平流层中下层区域,是平流层里温度最低(中高纬度地区同温层温度在-45°左右)且温度保持不变或变化很小的区域。 从对流层顶到50~55 KM高度的一层称为平流层。从对流层顶到35~40 KM左右的一层,气温几乎不随高度变化,为-55℃左右,故称为同温层。从这以上到平流层顶,气温随高度增高而增高,至平流层顶达-3℃左右,亦称逆温层,平流层集中了大气中大部分臭氧(O3),并在20-25 KM高度上达到最大值,形成臭氧层。臭氧层能强烈吸收波长为200~300 nm的太阳紫外线,保护了地球上的生命免受紫外线伤害。
地面溫度 地面温度 地面温度(ground temprature)是指地表面和以下不同深度处土壤温度的统称。指一定口径的蒸发器中的水因蒸发而降低的深度。单位为摄氏度(℃)。 地温为掌握下曲和入窑的温度,参考酿酒车间通风干燥处接触地面设置的温度计的温度。地温是气象观测项目之一,更是十分有用的气候资源。
寒冷 寒冷 (汉语词语)寒冷,汉语词汇,汉语拼音为hán lěng,表面意思是指温度低,让人感到凉。更多的时候用这个词是用来表达人的心情失落、感受不到家人、爱人、朋友的温暖。
霜冻 霜冻 霜冻,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农业气象灾害,是指空气温度突然下降,地表温度骤降到0℃以下,使农作物受到损害,甚至死亡。通常出现在秋、冬、春三季。它与霜不同,霜是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并且地面温度低于0℃,在物体上直接凝华而成的白色冰晶,有霜冻时并不一定是霜。
霜凍 霜冻 霜冻,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农业气象灾害,是指空气温度突然下降,地表温度骤降到0℃以下,使农作物受到损害,甚至死亡。通常出现在秋、冬、春三季。它与霜不同,霜是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并且地面温度低于0℃,在物体上直接凝华而成的白色冰晶,有霜冻时并不一定是霜。
等温线 等温线 等温线(isotherm)即图上温度值相同各点的连线,称之为等温线。 1799~1804年,德国地理学家洪堡在广泛考察南北美洲和亚洲内陆的基础上,揭示了自然界各种现象之间的联系,提出借助气象要素平均值可阐明气候规律性,创造了用等温线表示平均气温的制图方法。1817年绘制了世界是第一幅等温线图。
高温 高温 高温,词义为较高的温度。在不同的情况下所指的具体数值不同,例如在某些技术上指几千摄氏度以上;中国气象学上日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就是高温天气。 高温天气会给人体健康、交通、用水、用电等方面带来严重影响。
温觉 温觉 温觉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wēn jué,是指皮肤受到外界温度的刺激而产生的感觉。
深度冷冻 深度冷冻 深度冷冻是指达到-150℃以下低温的冷冻技术。实质上就是气体液化的技术。通常采用机械方法。例如用节流膨胀或绝热膨胀等法可得低达-210℃的低温;用绝热退磁法可得1K(绝对温度)以下的低温。依靠深度冷冻技术,可研究物质在接近绝对零度时的性质,并可用于气体的液化和气体混合物的分离。
漏孔 漏孔 中文名称:漏孔英文名称:leak 定义:在真空技术中,在压力或浓度差作用下,使气体从壁的一侧通到另一侧的孔洞、孔隙渗透的元件。 相关概念:漏孔、漏率及其单位 真空技术中所指的漏孔,由于尺寸微小、形状复杂、形式多样,无法用几何尺寸表示其大小。所以一般用等效流导或漏气速率(简称为漏率)表示漏孔的大小。 用漏率表示漏孔大小时,如果不加特殊说明,则是指在漏孔入口压力为1.01× 105Pa,出口压力低于 1.33× 103Pa,温度为 296 士 3K 的标准条件下,单位时间内流过漏孔的露点温度低于 248K 的空气的气体量。 漏率的单位是帕斯卡×立方米/秒,记为 Pa.m3/s。为了方便,有时用帕斯卡.升/秒,记为Pa.L/s。漏孔的气流特性 气体流经漏孔的过程是很复杂的,可能包含有粘滞流、过渡流及分子流三种流动状态。主导流动状态与漏孔的几何尺寸、气体的种类、漏孔两端的压力及环境温度有关。标准漏孔 标准漏孔是在一定条件下向真空系统内部提供已知气体流量的元件。一般要明确这个气流量(即漏率)的气体种类、温度、压力等条件。如果不特别指明,则指温度为 296± 3K、入口压力为 1.01× 105Pa、出口压力低于 1.33× 103Pa 的干燥空气(其露点温度低于 248K)的漏率。
溫差 温差 温差:温度的高低差别数值 温差:卫兰演唱歌曲 温差:张梦奇全创作音乐
變溫動物 变温动物 变温动物(俗称的冷血动物是误读),是除了哺乳类和鸟类的动物,地球上的动物大部分都是变温动物。变温动物因为动物的体内没有自身调节体温的机制,仅能靠自身行为来调节体热的散发或从外界环境中吸收热量来提高自身的体温。当外界环境的温度升高时,动物的代谢率随之升高,体温也逐渐上升,它们便被动地离开不利的环境;当外界环境的温度降低时,动物的代谢率也随之降低,体温也逐渐下降。所以它们或是移向日光下取暖来提高体温,或是钻进地下、洞穴中进行冬眠,或是游向温暖水域,或是进行夏眠。
降溫 降温 (许嵩专辑《苏格拉没有底》中歌曲)是许嵩第三张个人专辑《苏格拉没有底》中的歌曲。 这首作品没有“歌词”,而是一则唱出来的“日记”。真实感极强的词句,记录2010年11月20日的生活细节;从多处貌似无心插柳的“设局”,不难揣测此篇日记的良苦用心。念唱式的旋律层层递进,带点儿混搭感的三弦与京味儿独白——作为一首实验之作,它不是徒有其表。而结尾一句突然跳转画面,实谓神来之笔。 降温 (汉语词汇)解释 英文:[cool] 意思: 形容气候的温度下降,降低温度。 用喷水或冷空气等方法使高温厂房和车间的温度降低。 气象学名词。气温下降。 喻指改变某种过热的做法或使过热的现象趋于平缓。 《文汇报》1987.4.17:“一度兴起的建造高标准楼堂馆所之风正在全国各地减弱,基本建设投资膨胀的过热空气也在逐步降温。”
临界 临界 (低转化条件)临界是指由某一种状态或物理量转变为另一种状态或物理量的最低转化条件;或者由一种状态或物理量转变为另一种状态或物理量。 ①每种物质都有一个特定的温度,在这个温度以上,无论怎样增大压强,气态物质不会液化,这个温度就是临界温度。 ②通常把在临界温度以上的气态物质叫做气体,把在临界温度以下的气态物质叫做汽体。 导体由普通状态向超导态转变时的温度称为为超导体的转变温度,或临界温度,用Tc 表示. 生态学释义:在生态学中指生物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生长、发育和生殖等)所需的环境温度的上限或下限。
臨界 临界 (低转化条件)临界是指由某一种状态或物理量转变为另一种状态或物理量的最低转化条件;或者由一种状态或物理量转变为另一种状态或物理量。 ①每种物质都有一个特定的温度,在这个温度以上,无论怎样增大压强,气态物质不会液化,这个温度就是临界温度。 ②通常把在临界温度以上的气态物质叫做气体,把在临界温度以下的气态物质叫做汽体。 导体由普通状态向超导态转变时的温度称为为超导体的转变温度,或临界温度,用Tc 表示. 生态学释义:在生态学中指生物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生长、发育和生殖等)所需的环境温度的上限或下限。
沸泉 沸泉 概述 boiling spring 泉口温度约等于当地沸点的地热水露头。指温度约等于当地地表水沸点的地下水露头。 沸泉的饱和温度是泉口海拔高程的函数。海拔升高时沸点降低,下降率并不十分恒定,但当高程低于5000米左右时,高程每增加303米,沸点降低1℃。 海底沸泉的饱和温度则随深度的增加而迅速增加。水中溶解的气体使水的沸点稍许下降,而溶解的矿物质又使沸点稍许上升。 沸泉是高温水热活动在地表上的一种两相显示,一般只出现在板缘地热带内。
氣溫 气温 气象学上把表示空气冷热程度的物理量称为空气温度,简称气温(air temperature)。国际上标准气温度量单位是摄氏度(℃)。 天气预报中所说的气温,指在野外空气流通、不受太阳直射下测得的空气温度(一般在百叶箱内测定)。最高气温是一日内气温的最高值,一般出现在14-15时;最低气温是一日内气温的最低值,一般出现日出前。
沸点 沸点 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沸点是液体沸腾时候的温度,也就是液体的饱和蒸气压与外界压强相等时的温度。沸点指纯物质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沸腾时的温度。不同液体的沸点是不同的。沸点随外界压力变化而改变,压力低,沸点也低。
暖流 暖流 (词语概念)暖流,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洋流。暖流的水温比它所到区域的水温高。海洋中的暖流所蕴藏的巨大热能和对气候的影响,暖流可以使沿岸增加湿度并提高温度,更有助于生物的生长与发展引起了各国科学家的广泛关注,其中,最主要的是湾流与黑潮。
体温表 体温表 体温表是一种水银温度计。它的上部是一根玻璃管,下端是一个玻璃泡。在泡里和管的下端装有纯净的水银,管上标有刻度。由于人体温度最高不超过42℃,最低不低于35℃,所以体温表的刻度是35℃到42℃,每个小格代表0.1℃。 体温表为测量身体温度的工具,有口表与肛表两种。
闪点 闪点 (可燃液体挥发遇火源一闪即燃现象的最低温度)闪点,是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使用某种点火源造成液体汽化而着火的最低温度。闪燃是液体表面产生足够的蒸气与空气混合形成可燃性气体时,遇火源产生短暂的火光,发生一闪即燃的现象。闪燃的最低温度称为闪点。
沸點 沸点 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沸点是液体沸腾时候的温度,也就是液体的饱和蒸气压与外界压强相等时的温度。沸点指纯物质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沸腾时的温度。不同液体的沸点是不同的。沸点随外界压力变化而改变,压力低,沸点也低。
土溫 土温 土温“土壤温度’的简称。土壤内部的温度。其变幅(最高温与最低温的变化范围)不但依季节和昼夜而异,且依土层深度、时间、位置、土壤质地、颜色、结构和含水量等而不同。表土变幅大,底土变幅小。在深度80一100厘米处,昼夜温度变幅即不显著。砂土比粘土变化快而变幅大;含有机质多而结构好的土壤,变化慢而变幅小。通常一年中地表土温,以7—8月最高,1—2月最低。土温对种子发芽、植物生长发育、微生物活动、土壤中的各种变化都有一定的影响。灌排、培土、覆盖等措施可调节表土温度。
冷冻 冷冻 (汉语词语)冷冻,指降低温度,使物体凝固、冻结。也叫“制冷”,是应用热力学原理,用人工制造低温的方法,冰箱和空调都是采用制冷的原理。从化工的角度,一般都是采用一种临界点高的气体,加压液化,然后再使它汽化吸热,反复进行这个过程,液化时在其他地方放热,汽化时对需要的范围吸热。
冷觉 冷觉 冷觉(psychroesthesia)指低温刺激皮肤产生的感觉。冷觉与温觉一起构成了温度觉。
冷害 冷害 冷害,农业气象灾害的一种,即作物在生长季节内,因温度降到生育所能忍受的低限以下而受害,造成农作物生理障碍,或结实器官受损,最终导致不能正常生长结实而减产的农业气象现象。某些作物受害后形态上无明显症状,不易发现,俗称“哑巴灾”。冷害发生时的日平均温度都在0℃以上,有时甚至可达20℃左右,因作物及其所处的发育期而异。同一种冷害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称谓。如水稻抽穗开花期的冷害发生在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称秋季低温害,俗称“翘穗头”;发生在广东、广西地区时因值寒露节气,故称寒露风。
凝固点 凝固点 凝固点是晶体物质凝固时的温度,不同晶体具有不同的凝固点。在一定压强下,任何晶体的凝固点,与其熔点相同。同一种晶体,凝固点与压强有关。凝固时体积膨胀的晶体,凝固点随压强的增大而降低;凝固时体积缩小的晶体,凝固点随压强的增大而升高。在凝固过程中,液体转变为固体,同时放出热量。所以物质的温度高于熔点时将处于液态;低于熔点时,就处于固态。非晶体物质则无凝固点。
冷覺 冷觉 冷觉(psychroesthesia)指低温刺激皮肤产生的感觉。冷觉与温觉一起构成了温度觉。
凝固點 凝固点 凝固点是晶体物质凝固时的温度,不同晶体具有不同的凝固点。在一定压强下,任何晶体的凝固点,与其熔点相同。同一种晶体,凝固点与压强有关。凝固时体积膨胀的晶体,凝固点随压强的增大而降低;凝固时体积缩小的晶体,凝固点随压强的增大而升高。在凝固过程中,液体转变为固体,同时放出热量。所以物质的温度高于熔点时将处于液态;低于熔点时,就处于固态。非晶体物质则无凝固点。
冷凍 冷冻 (汉语词语)冷冻,指降低温度,使物体凝固、冻结。也叫“制冷”,是应用热力学原理,用人工制造低温的方法,冰箱和空调都是采用制冷的原理。从化工的角度,一般都是采用一种临界点高的气体,加压液化,然后再使它汽化吸热,反复进行这个过程,液化时在其他地方放热,汽化时对需要的范围吸热。
冻雨 冻雨 冻雨是由冰水混合物组成,与温度低于0℃的物体碰撞立即冻结的降水,是初冬或冬末春初时节见到的一种灾害性天气。低于0℃的雨滴在温度略低于0℃的空气中能够保持过冷状态,其外观同一般雨滴相同,当它落到温度为0℃以下的物体上时,立刻冻结成外表光滑而透明的冰层,称为雨凇。严重的雨凇会压断树木、电线杆,使通讯、供电中止,妨碍公路和铁路交通,威胁飞机的飞行安全。
凍雨 冻雨 冻雨是由冰水混合物组成,与温度低于0℃的物体碰撞立即冻结的降水,是初冬或冬末春初时节见到的一种灾害性天气。低于0℃的雨滴在温度略低于0℃的空气中能够保持过冷状态,其外观同一般雨滴相同,当它落到温度为0℃以下的物体上时,立刻冻结成外表光滑而透明的冰层,称为雨凇。严重的雨凇会压断树木、电线杆,使通讯、供电中止,妨碍公路和铁路交通,威胁飞机的飞行安全。
超导体 超导体 超导体(英文名:superconductor),又称为超导材料,指在某一温度下,电阻为零的导体。在实验中,若导体电阻的测量值低于10Ω,可以认为电阻为零。 超导体不仅具有零电阻的特性,另一个重要特征是完全抗磁性。 人类最初发现超导体是在1911年,这一年荷兰科学家海克·卡末林·昂内斯(Heike Kamerlingh Onnes)等人发现,汞在极低的温度下,其电阻消失,呈超导状态。此后超导体的研究日趋深入,一方面,多种具有实用潜力的超导材料被发现,另一方面,对超导机理的研究也有一定进展。 目前,超导体已经进行了一系列试验性应用,并且开展了一定的军事、商业应用,在通信领域可以作为光子晶体的缺陷材料。
冷血动物 冷血动物【解释】体温随环境温度的改变而变化的动物。比喻缺乏感情、对人对事冷漠的人。【出处】钱钟书《围城》:“李先生本来像冬蛰的冷血动物,给顾先生当众恭维得春气入身,蠕蠕欲活。”【语法】偏正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
气体 气体 (冶金术语)气体是四种基本物质状态之一(其他三种分别为固体、液体、等离子体)。气体可以由单个原子(如稀有气体)、一种元素组成的单质分子(如氧气)、多种元素组成化合物分子(如二氧化碳)等组成。气体混合物可以包括多种气体物质,比如空气。气体与液体和固体的显著区别就是气体粒子之间间隔很大。这种间隔使得人眼很难察觉到无色气体。气体与液体一样是流体:它可以流动,可变形。与液体不同的是气体可以被压缩。假如没有限制(容器或力场)的话,气体可以扩散,其体积不受限制,没有固定。气态物质的原子或分子相互之间可以自由运动。 气体的特性介于液体和等离子体之间,气体的温度不会超过等离子体,气体的温度下限为简并态夸克气体[1],现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2]。高密度的原子气体冷却到非常低的低温,可以依其统计特性分为玻色气体和费米气体,其他相态可以参照相态列表。
液化 液化 (术语)液化(liquefaction)是指物质由气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会对外界放热。实现液化有两种手段,一是降低温度,二是压缩体积。临界温度是气体能液化的最高温度。由于通常气体液化后体积会变成原来的几千分之一,便于贮藏和运输,所以现实中通常对一些气体(如氨气、天然气)进行液化处理,由于这两种气体临界点较高,所以在常温下加压就可以变成液体,而另外一些气体如氢、氮的临界点很低,在加压的同时必须进行深度冷却,就叫液化。
凝固 凝固 (冶金术语)凝固是指在温度降低时,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物质凝固时的温度称为凝固点。目前已知的液体几乎都可以在低温时凝固成为固体,氦是唯一的例外,常压下在绝对零度时仍为液体(液态氦),需加压才能凝固为固体[1]。 大多数的物质其凝固点和熔点温度相同。但有些物质的凝固点和熔点会不一様。例如洋菜胶有热迟滞现象:在85 °C会熔化,而凝固点在31 °C至40 °C之间。
超導體 超导体 超导体(英文名:superconductor),又称为超导材料,指在某一温度下,电阻为零的导体。在实验中,若导体电阻的测量值低于10Ω,可以认为电阻为零。 超导体不仅具有零电阻的特性,另一个重要特征是完全抗磁性。 人类最初发现超导体是在1911年,这一年荷兰科学家海克·卡末林·昂内斯(Heike Kamerlingh Onnes)等人发现,汞在极低的温度下,其电阻消失,呈超导状态。此后超导体的研究日趋深入,一方面,多种具有实用潜力的超导材料被发现,另一方面,对超导机理的研究也有一定进展。 目前,超导体已经进行了一系列试验性应用,并且开展了一定的军事、商业应用,在通信领域可以作为光子晶体的缺陷材料。
冷血動物 【解释】体温随环境温度的改变而变化的动物。比喻缺乏感情、对人对事冷漠的人。【出处】钱钟书《围城》:“李先生本来像冬蛰的冷血动物,给顾先生当众恭维得春气入身,蠕蠕欲活。”【语法】偏正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
氣體 气体 (冶金术语)气体是四种基本物质状态之一(其他三种分别为固体、液体、等离子体)。气体可以由单个原子(如稀有气体)、一种元素组成的单质分子(如氧气)、多种元素组成化合物分子(如二氧化碳)等组成。气体混合物可以包括多种气体物质,比如空气。气体与液体和固体的显著区别就是气体粒子之间间隔很大。这种间隔使得人眼很难察觉到无色气体。气体与液体一样是流体:它可以流动,可变形。与液体不同的是气体可以被压缩。假如没有限制(容器或力场)的话,气体可以扩散,其体积不受限制,没有固定。气态物质的原子或分子相互之间可以自由运动。 气体的特性介于液体和等离子体之间,气体的温度不会超过等离子体,气体的温度下限为简并态夸克气体[1],现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2]。高密度的原子气体冷却到非常低的低温,可以依其统计特性分为玻色气体和费米气体,其他相态可以参照相态列表。
热容 热容 热容的标准定义是:“当一系统由于加给一微小的热量δQ而温度升高dT时,δQ/dT 这个量即是该系统的热容。”(GB3102.4-93),通常以符号C表示,单位J/K。 作为某种物质的物理性质之一,该物质的比热容是指当单位质量该物质吸收或放出热量引起温度升高或降低时,温度每升高1K所吸收的热量或每降低1K所放出的热量,通常以符号Cm表示,单位J/kg·K。
传热 传热 传热是指由于温度差引起的能量转移,又称热传递。由热力学第二定律可知,凡是有温度差存在时,热就必然从高温处传递到低温处,因此传热是自然界和工程技术领域中极普遍的一种传递现象。无论在能源、宇航、化工、动力、冶金、机械、建筑等工业部门,还是在农业、环境保护等其他部门中都涉及许多有关传热的问题。
寒暑表 寒暑表 寒暑表是一种家用的温度计,常用于测量气温。表上刻度通常分华氏度和摄氏度两种。寒暑表内装的测温物质为酒精,酒精的沸点(℃): 78.3 ,较低,便于测量气温,液柱管内为真空,且液柱管的内径小,利用了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了寒暑表。寒暑表具有结构简单,工作可靠,示值观测方便等优点,长期使用无需维护。寒暑表一般测量的量程为-30℃~50℃;
傳熱 传热 传热是指由于温度差引起的能量转移,又称热传递。由热力学第二定律可知,凡是有温度差存在时,热就必然从高温处传递到低温处,因此传热是自然界和工程技术领域中极普遍的一种传递现象。无论在能源、宇航、化工、动力、冶金、机械、建筑等工业部门,还是在农业、环境保护等其他部门中都涉及许多有关传热的问题。
冷却 冷却 冷却,指使热物体的温度降低而不发生相变化的过程。

其它词语热搜

* 形容温度低的词语:1. 寒冷;2. 冰冷;3. 凛冽;4. 刺骨;5. 寒意;6. 冰霜;7. 寒风;8. 寒冬;9. 冻结;10. 冰冻;11. 冷冽;12. 冰凉;13. 冰寒;14. 冷酷;15. 冷峭;16. 寒气;17. 冷清;18. 冷淡;19. 冷漠;20. 冷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