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爬山的词语

形容爬山的词语:1. 艰难攀登;2. 崎岖不平;3. 挑战极限;4. 雄心壮志;5. 不屈不挠;6. 磨砺意志;7. 迎难而上;8. 坚韧不拔;9. 顽强拼搏;10. 越过重重困难;11. 穿越险峰峻岭;12. 勇往直前;13. 爬山涉水;14. 风雨兼程;15. 持之以恒;16. 一步一个脚印;17. 坚定信念;18. 乐观向上;19. 精神抖擞;20. 永不放弃

形容爬山的词语 相关词语和解释

词语拼音/解释
爬山虎 爬山虎 (多种植物的别称)爬山虎(拉丁名:Parthenocissus tricuspidata)是多种植物的别称。捆石龙、枫藤、小虫儿卧草、红丝草、红葛、趴山虎、红葡萄藤、巴山虎,葡萄科植物。夏季开花,花小,呈黄绿色,浆果紫黑色。 常见攀缘在墙壁岩石上。爬山虎的根茎可入药,破瘀血、消肿毒;果可酿酒,但它的根会分泌酸性物质腐蚀石灰岩,它的根会沿着墙的缝隙钻入其中,使缝隙过大,严重可至墙体碎裂倒塌。 爬山虎 (词语释义)爬山虎,一种生于中国和日本的木质藤本植物,叶子裂,通常用来攀盖墙壁和遮荫。
爬山 爬山 爬山是一项运动,既可以锻炼身体,又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爬山需要穿一双好鞋,还要有坚持不懈的耐力。 爬山作为一种户外运动,对身体的有利因素是多方面的。它既是有氧运动,又有力量练习的成分,而且运动量、运动强度可以根据自己的体力、身体素质进行调节。可以说爬山是一项健身作用较全面而危险性相对较小的锻炼方式。
爬山調 辞典解释爬山调  pá shān diào     一种山歌。大约流行于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分为前山调、后山调。前山调因受蒙古长调影响,旋律显得辽阔悠长,后山调则较高亢奔放。前者一般流行于巴彦淖尔盟、伊克昭盟一带;后者则流行于中部乌兰察布盟山区武川县一带。爬山调歌词多是即兴编作,常以笛子、扬琴、三弦、二胡等乐器伴奏,句子多呈上下句结构,用征、商、宫、羽调式配合。
巴山越岭 巴山越岭【解释】爬山越岭。形容善于登山行走。【出处】元·关汉卿《单刀会》第二折:“人似巴山越岭彪,马跨翻江混海虬。”【近义词】翻山越岭【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形容善于登山行走
巴山越嶺 【解释】爬山越岭。形容善于登山行走。【出处】元·关汉卿《单刀会》第二折:“人似巴山越岭彪,马跨翻江混海虬。”【近义词】翻山越岭【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形容善于登山行走
扒山虎 扒山虎 扒山虎,读音为pá shān hǔ,是一个汉语词语,指爬山虎。
巴山度岭 巴山度岭【解释】指爬山越岭。【出处】《水浒传》第一一六回:“只见解珍、解宝便道:‘我兄弟两个,原是猎户出身,巴山度岭得惯。’”
巴山度嶺 【解释】指爬山越岭。【出处】《水浒传》第一一六回:“只见解珍、解宝便道:‘我兄弟两个,原是猎户出身,巴山度岭得惯。’”
茇涉 茇涉 《茇涉》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bá shè,是指爬山涉水的意思。
地锦 地锦 (中药)地锦,中药名。为葡萄科植物爬山虎Parthenocissus tricuspidata (Sieb.et Zucc.)Planch的藤茎或根。分布于华北、华东、中南、西南各地。具有祛风止痛,活血通络之功效。常用于风湿痹痛,中风半身不遂,偏正头痛,产后血瘀,腹生结块,跌打损伤,痈肿疮毒,溃疡不敛。
地錦 地锦 (中药)地锦,中药名。为葡萄科植物爬山虎Parthenocissus tricuspidata (Sieb.et Zucc.)Planch的藤茎或根。分布于华北、华东、中南、西南各地。具有祛风止痛,活血通络之功效。常用于风湿痹痛,中风半身不遂,偏正头痛,产后血瘀,腹生结块,跌打损伤,痈肿疮毒,溃疡不敛。
登涉 登涉 登涉,汉语词汇。 拼音:dēng shè 释义:1、爬山蹚水。2、指登上。
枪杆子 枪杆子 作  者: 张正隆 著 出 版 社: 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9 字  数: 508000 页  数: 505 开  本: 16开 I S B N : 9787010072944 包  装: 平装 定价:¥59.80  还原战争血腥,还原战争雄性,还原战争人性,还原战争真相。 一本关于“四野”历史的正本清源之作,血性作家封笔巨献。 辽沈战役后,东北野战军进关、南下,一直打到海南岛。 这部长篇报告文学,记述了主要发生在共和国元年的这样一个全过程。枪打炮轰中,是鲜为人知的历史中的新闻,是用枪杆子打江山的亲历者的刻骨铭心的记忆,和只有他们才能一触摸到的那种惟此一次的感觉,也是因此改变了命运的人类中有着共同历史文化的最大的一群人的弥足珍贵的精神遗产。 目录 第一篇 红了黑土地 第一章 太阳是从东边升起来的 一、胜利来得太快 二、毛泽东吃着碗里,看着锅里 三、蒋介石步步不跟趟 第二章 “狗皮帽子,进关了!” 一、“二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 二、四野够荣耀的 三、“东北大军进了关,就像猛虎下了山”——“东北虎”之一 第二篇 黄土地 第三章 各打各的算盘 一、“布衣将军”——“战犯录”之一 二、蒋介石缺乏统帅气度 三、毛泽东用兵真如神 第四章 傅作义的命根子——35军 一、郭景云一错再错——“战犯录”之二 二、机断专行——“四野名将录”之一 三、虎扑羊群——“东北虎”之二 四、忠肝义胆——续“战犯录”之二 五、如虎添翼——“东北虎”之三 第五章 瑞雪 一、统帅 二、血战丰台——“东北虎”之四 三、张家口决口 四、傅作义没出一招好棋——续“战犯录”之一 第六章 虎啸津门 一、实话实说——“四野名将录”之二 二、都希望另人说出自己想说的话 三、天津已是囊中物 四、前线总指挥——“四野名将录”之三 五、虎气——“四野名将录”之四 六、将军原是放牛娃——“四野名将录”之五 七、金汤桥!金汤桥!——“东北虎”之五 八、这个184师“真顽强”呀! 九、“一切为傅负责”——“战犯录”之三 十、共产党没有海军 第三篇 北平和平 第七章 能战方能和 一、“基本方针是彻底解除他们的武装” 二、最痛苦的人是谁?——再续“战犯录”之一 三、名将无名——“四野名将录”之六 四、傅作义之义——他不是战犯了 五、“杀头将军”与“抹泪将军” 第八章 看红装素裹 一、虎师雄威——“东北虎”之六 二、大改编 三、“到皇帝住的地方看看”——“1949年的感觉”之一 第四篇 下江南 第九章 长江不是三八线 一、蒋介石要“和平”了 二、李宗仁去不掉个“代”字——“战犯录”之四 三、白崇禧一国民党的最后一张王牌一“战犯录”之五 四、毛泽东一口一个“白匪” 第十章 南下!南下! 一、先遣兵团 二、南下工作团 三、国军成了“扒路军” 第十一章 血路 一、5纵还未攻过城呢——“东北虎”之七 二、战江南——“东北虎”之八 三、“当年的红军回来了”——“1949年的感觉”之二 第五篇 攻心为上 第十二章 识时务者 一、瓜熟蒂落 二、“我是共产党” 三、张轸成了解放军的军长 四、“大好河山” 第十三章 长沙不是四平 一、程潜要为毛泽东划船了 二、陈明仁之明 三、“就范” 四、血火青树坪 第六篇 南下——难下 第十四章 水土不服 一、江南路难行——“东北虎”之九 二、正负40度——“东北虎”之十 三、拉稀生疥打摆子——“东北虎”之十一 四、“南船北马” 五、“又红又绿三道箍,两头细来中间粗——打一物” 第十五章 “粮食问题现成为影响行动的根本问题” 一、一天两顿稀粥——“东北虎”之十二 二、“是骡子是马,拉出去遛遛” 三、粮食!粮食! 四、南方北方 第十六章 “兵强马壮运动” 一、养好本钱 二、三伏练兵 三、“成绩不说跑不了,问题不说不得了” 四、“谁对老百姓好,老百姓就跟谁走” 五、“谁不说俺家乡好” 第十七章 走遍中国 一、脚是最宝贵的 二、巾帼风采 三、“漫行中国” 第七篇 红土地 第十八章 大迂回、大包围 一、白崇禧像条泥鳅——续“战犯录”之五 二、渴望决战 三、毛泽东高瞻远瞩 第十九章 并非“反越位战术”——、“那眼睛毒啊” 二、白崇禧太需要场胜仗了——再续“战犯录”之五 三、越级指挥 四、不开会 五、不轻敌 六、“我们要活泼” 七、吃了一个梨 第二十章 红月亮 一、旗宫丁盛——“四野名将录”之七 二、又一道铁闸——“四野名将录”之八 三、白崇禧的命根子——7军. 四、饿虎扑食——“东北虎”之十三 五、新中国叫“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的感觉”之三 第八篇 向前!向前! 第二十一章 国民党没有“主场” 一、国民党暗无天日 二、“广东大团结” 三、白崇禧回老家——仍续“战犯录”之五 第二十二章 追穷寇 一、跑进羊城——“东北虎”之十四 二、“此为带最后陆的最重要的一次大战”——“东北虎”之十五 三、“将你们的威风从锦州、天津一直显到桂林、南宁去!”——“东北虎”之十六 四、“兄弟部队” 五、“照张狼狈相吧” 六、战争景观 第九篇 解放区的天 第二十三章 接收!接收! 一、接收城市真忙 二、我们是共产党 三、“中南王” 第二十四章 剿匪 一、“打了大仗打小仗,打了大蒋打小蒋”——“东北虎”之十七 二、“山多洞多枪多匪多”——“东北虎”之十八 三、“天下太平,广西大乱”——“东北虎”之十九 第十篇 向天涯 第二十五章 兵发雷州半岛 一、“伯陵防线”——“战犯录”之六 二、“原子手榴弹” 三、船是个大问题 四、虎变蛟龙——“东北虎”之二十 第二十六章 最后一战 一、打江山是为了坐江山——“1949年的感觉”之五 二、迎击最后一颗子弹——“1949年的感觉”之六并“四野名将录”之九 三、23年红旗不倒——“四野名将录”之十 四、大医医国——“四野名将录”之十一 五、要不是他极力推动,海南岛会不会成为第二个台湾?——“四野名将录”之十二 第二十七章 跨海之战 一、偷渡——“东北虎”之二十一 二、陆军海战队——“东北虎”之二十二 三、包围、反包围、反反包围——“东北虎”之二十三 四、天涯海角——“东北虎”之二十四 后记 身后有只狼 第一篇 红了黑土地 第一章 太阳是从东边升起来的 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中国共产党人,以迅雷不及 掩耳之势攻城略地,所向披靡。 一、胜利来得太快 黑土地上的最后一面“青天白日”旗,是1948年11月8日在锦西葫芦岛消逝的。 3年前,也是这个季节,国民党最先闯关东的几个军,就是从秦皇岛和葫芦岛登陆的。衬着蔚蓝色的大海,美械、半美械的军人,黄潮般蜂拥上岸,蝗虫样扑向黑土地。几个回合后,东北民主联军就被赶过松花江,在南满则被挤压在濒临朝鲜的临江、蒙江(今靖字)、抚松、长白4个巴掌大的小县。穷追不舍的国民党军队大喊大叫:共军兄弟们,你们没路走了,快投降吧!不投降就把你们赶进长白山啃树皮,轰进鸭绿江喝凉水! 那时候,要说3年后的黑土地会变成这等模样,别说国民党,连共产党自己都不会相信。 初冬清冷的阳光下,长春在刺鼻的尸臭中喘出了活气儿。比之枪打炮轰、血火飞进的锦州,沈阳应该说基本完好无损。在那村镇大多叫做“窝棚”的辽西平原上,打塌的房屋朝天张着大口,烧焦的树木有的还在冒着青烟,东倒西歪的车炮都成了黑糊糊的铁骷髅,胃囊饱满的野狗、乌鸦兴奋地嬉闹、聒叫着。 先后闯进关东的,加上在各地扩充的,110万国民党军队,只从营口跑掉几万人。 黑土地上的共产党人,这一刻在做什么? 全力以赴进行史无前例的大接收。 1948年10月26日,围歼廖耀湘兵团的辽西大会战还在激烈进行时,东北局就在哈尔滨南岗的高岗住处召开紧急会议,决定成立以陈云为首的沈阳军管会。随即抽调干部,进行动员,29日乘专列南下,30日赶到开原时,沈阳尚未解放。军管会就在专列上办公、开会,制定人城守则,准备发布公告,编好一天的《沈阳时报》,连军管会、卫戍区、市政府及各部门的招牌都做好了。 专列上的灯光通宵达旦。 11月2日黄昏,就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宣布沈阳解放的同时,军管会进入这座东北最大的城市。 在此之前,锦州、长春、鞍山、抚顺、本溪等地,也陆续实施军管。 首当其冲的是粮食问题。或者向当地商会筹借,或者从外地调运,有的城市运粮车队是随军管会一道进城的。长春不用说了,对于这座饿殍之城而言,那是重中之重。辽宁洪涝,沈阳周围各县主要农作物高梁,1948年颗粒无收。我们是共产党,让老百姓吃不饱饭,那算什么为人民打江山,还怎么坐江山? 票子是个大问题。治安是个大问题。恢复供水供电及交通是个大问题。目光到处,那些堆积如山的问题,哪个是容你慢慢来的小问题?就说走路吧,全国各地都是右侧通行,唯独东北还是沿袭伪满时期的左侧通行。有人说解放了,连路也不知道怎么走了。军管会开了两次会,两种意见争执不下,也不能再争执下去了。那时被老百姓称做“电车”的汽车,虽不像今天这样多,可马车、人力车多呀,几乎要覆住路面了。人命关天,不迅速决断,随时都可能出事、添乱。 敌机轰炸,重点目标是兵工厂和弹药库。敌特活动,纵火暗杀造谣。几万国民党散俘在街头游荡,流氓和少数贫民乘乱打劫。必须尽快使该停的停下来,该动的动起来,万家灯火簇拥着的城市才能活起来。 东北局抽调4干多新老干部接收沈阳,哈尔滨除看家守摊的外,几乎是倾巢出动了。可偌大个沈阳,区区4千人才哪到哪呀,只能是重要部门、厂矿才派去个军代表。更何况还有那么多城市等着接收呢。 “战锦方为大问题”,毛泽东高瞻远瞩。 打下锦州,攻城部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往城外抢运战利品。枪炮、弹药、被服、粮食、罐头,大都是美国货,车拉肩扛,汽油桶则手推脚蹬,像压路机一样轰轰隆隆朝城外滚。 锦州打下来就是自己的了,为什么还要往城外抢运东西呀?因为当时心里还不大有底,担心东西对进的敌人可能将其重新夺占。 离休前为驻锦州某军副军长的翟文清,自1938年参军后就不断立功,并在辽沈战役攻克锦州中成为战斗英雄。 这位个头不高、身上还嵌着弹片的老人,身体很结实。老人每天4点半起床,到锦州铁路分局广场,那儿有个老年活动中心,伴着音乐做健身操,然后慢跑、快走。每月要交1元钱,许多人认识他,说老军长是战斗英雄,还是解放咱锦州的战斗英雄,不用交钱。他说那是过去的事了。大家说没有过去哪有现在呀?他说现在咱们都一样,都是在这里健身的老人,我不过是个打过仗的老头,不能搞特殊化。 当年这里叫锦州铁路局,是范汉杰的指挥所之一,充满耳鼓的是枪炮声和冲锋号。“打过仗的老头”,当时是3纵7师2l团8连指导员,率领连队打下辽西省政府大楼,又冲到这里的。是夜间,喘着粗气,全速奔跑。周围枪炮声不断,子弹在路面上犁出一道道火星子,脚下都是砖头瓦块和敌人的尸体。他记得在这个广场上还绊了一跤,爬起来再跑,手上、身上都是血,黏糊糊的。 在东北第一次受伤,是1947年初四保临江中的三保临江的小荒沟战斗,右膝盖被子弹打穿。零下40多度,滴水成冰,雪白血红,那人一会儿就冻僵了。 比天气更冷酷的是形势。三九天,许多官兵穿着单衣。没吃的,扒开没膝深的积雪,翻寻老乡因战乱而没来得及收获的玉米棒子,煮玉米粒子吃。敌人那个猖狂呀,像疯狗似的追撵你,打了败仗也咬住你不放,当了俘虏也不服你。那时候政治教育讲得最多的,也最形象的,就是现在是黎明前的黑暗,是爬山头,爬上山头就是胜利。 闯到关东后有个口号,叫“独霸东北”,因为太离谱了,很快就没了声息。翟文清15岁参军,无论多么艰难困苦,从未对胜利失去过信心。只是这“山头”要爬到什么时候呀?那时看那形势,少说也得个八年抗战吧? 没想到一打下锦州、长春、沈阳,还有在辽西的那个精锐的廖耀湘兵团,国民党就像多米诺骨牌似的稀里哗啦了,就“独霸东北”了。 连毛泽东都觉得胜利来得太快了。 二、毛泽东吃着碗里,看着锅里 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一个有50多户人家的小山村。 西靠太行山麓,东邻华北平原,周围山岭环抱,覆满村后山冈的苍松翠柏,让人想到“西柏坡”的得名。村中农舍顶上耸立的电台天线,伴着村前奔腾不息的滹沱河,日夜弹唱着共产党人的胜利进行曲。 锦州城破,范汉杰化装出逃被俘,被押送到城北30里的忙牛屯,吃惊不小:林彪就在这里呀! 那潜台词是:早知道林彪在这里,早把这里炸平了。 而自1947年3月离开延安后,就在国民党的视线中没了踪影的毛泽东,鱼儿游进大海般隐身在这黄土地的山村农家,筹划、指挥了蜚声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毛泽东在滹沱河边散步。 太阳通红,河水清亮,就像毛泽东的心情和思绪。 井冈山→瑞金→延安→西柏坡,在毛泽东踏动历史的足音中,中国革命正在硝烟中隆隆驰向下一个停靠点一一不,那已经不是停靠点,而是定都北平。 “革命摇篮井冈山”,这是后来的话,还有什么“井冈山道路通天下”。当年一些人是怎么说毛泽东的?“山大王”,“农民领袖”,“麦淇淋式的马克思主义者”。也是,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列主义,他却放着现成的、正宗的十月革命道路不走,倒把队伍拉上了土匪出没的井冈山,“占山为王”,这不是明摆着的“歪门邪道”吗? “夺取一省或数省的首先胜利”,这话没错。谁也不能一口吃成个胖子,一下子把全中国收入囊中,只能一省、数省一步步地来,就如同今天已被黑土地那数省胜利的现实证明了的那样。问题在于这“夺取一省或数省的首先胜利”,做的却是“夺取中心城市”的文章。在农村有时都站不住脚,让人家撵得到处跑,却惦着去攻打、夺取大城市,这不是没会走就想跑,拿鸡蛋往石头上碰吗? 罢工、罢课、示威、游行,人家一出动军队,你就没咒念了。你也拿起枪杆子,在城市里能干过人家?八一南昌起义,占领南昌又不得不退出,秋收起义攻打长沙的计划根本就行不通。城市历来是反动势力最强大的地方,共产党人在城市连生存都困难,又谈何发展?符合中国国情的唯一的出路,只能是到农村去,到天高地阔的广大农村中去。 井冈山道路一一农村包围城市并最终夺取城市之路。 毛泽东“一览众山小”的睿智和气度,在于无论中国革命面临怎样的窘境、险境,都能以其最具中国特色的思想指点迷津,照亮征程,并一往无前的付诸行动。 正如邓小平上世纪80年代所言,如果没有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中国革命还会在黑暗中探索更长的时间。 而这一刻,一想到东北和包括热河、内蒙东部的那片从未涉足的丰饶的黑土地,毛泽东就激动、兴奋不已。 新中国成立后的“钢都”(鞍山)、“煤都”(抚顺)、“电都”(小丰满),都在东北。而据1943年统计,东北生铁生产量占全国87.7%,钢材占93%,煤炭占49.5%,发电量占78.2%,水泥占66%,铁路、公路长度分别占全国的一半以上和将近一半。沈阳还有中国最大的兵工厂。东北素有“粮仓”之称,盛产大豆、高梁、玉米、小麦,其中大豆产量占全世界的60%以上。东北还有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木材蓄量占全国的1/3。 1945年,毛泽东在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东北是很重要的,从我们党,从中国革命的最近将来的前途看,东北是特别重要的。如果我们把现有的一切根据地都丢了,只要我们有了东北,中国革命就有了巩固的基础。” 只要有了东北! 现在有了东北! 东北丰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日益显见其举足轻重的作用。 而这一刻,毛泽东立马想用、也立马可用的,则是黑土地上那支兵强马壮、骁勇善战的东北野战军,即后来的第四野战军。 1948年11月6日,即辽沈战役结束的第四天,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联合发起淮海战役,包围了黄百韬兵团5个军,并对徐州形成合围态势,以争取歼灭刘峙集团于长江以北。与此同时,西北野战军发起冬季攻势,挫败了胡宗南集团的“机动防御”战略,将其牢牢地钳制在西北战场而动弹不得。 华北野战兵团先后发起察绥战役和太原战役,包围了归绥(今呼和浩特)和太原。 与初冬的旷野和群山融为一色的西柏坡,随着电台滴滴答答的发报声呼应而来的,都是令毛泽东心旷神怡的捷报佳音。 全国各战场的胜利,特别是辽沈大捷,使国共双方的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国民党军队已由内战初始的430万人下降到290万人,解放军则由120余万人增至300万,翻了一番还多。而比数量更重要的,是质量、士气和人心。 1948年11月14日,毛泽东在《中国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一文中断言:“原来预计,从一九四六年七月起,大约需要五年左右时间,便可以从根本上打倒国民党反动政府。现在看来,只需从现时起,再有一年左右的时间,就可能将国民党反动政府从根本上打倒了。” 而两个月前的9月7日,即辽沈战役即将发起前五天,毛泽东在给“林罗刘”的电报中说:“我们准备五年左右(从一九四六年七月起)根本上打倒国民党,这是具有可能性的。” 一个辽沈战役,把5年打成3年。 问题是下一步挪动哪个棋子? 西北、中原、华东、东北,毛泽东高屋建瓴的目光通览周边战场,一次次地凝望东北时,他关注的是华北,是平津。 10月31日,中央军委就东北野战军在辽沈战役结束后的任务,电示“林罗刘”并东北局和华北局:“应休整一个月左右,约于十二月上旬或中旬开始出动,攻击平津一带。” 11月4日,在给“林罗刘谭”。的电报中,又说明了同样的意见。 而现在,毛泽东准备让林彪提前进关了。 因为自淮海战役第一阶段将黄百韬兵团大部歼灭后,有迹象表明华北傅作义系的20个师可能退守绥远,蒋介石的中央军24个师可能海运江南,加强长江下游防线,从而延缓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毛泽东的既定方针是:务将华北敌军就地歼灭1 11月16日凌晨4时,毛泽东给“林罗刘”发电,征询意见: 请你们考虑你们究以早日入关为好.还是在东北完成休整计划然后入关为好,并以结果电告为盼。 第二天下午,“林罗刘谭”复电: 东北主力提早入关很困难。因为东北解放后,部队思想发生很大波动。东北籍战士怕离开家乡,怕走路太远,甚至某些干部已开始生长享受情绪。需要以大力解决这一问题。过去因忙于战后问题的处理,还未正式向战士解释此问题,正布置通过各种方式解释此问题。同时新兵和俘虏战士的补充还未就绪,争取工作也要有相当时间,否则逃亡减员会更严重。此外部队冬大衣、棉帽、棉鞋均尚未发下。 一大堆困难,都是实情。 自9月12日奔袭北宁线始,到11月10日占领锦西、葫芦岛,东北全境解放,东北野战军人未解甲,马未停蹄,就没闲着。锦州血战,塔山阻击战,黑山阻击战,围歼廖耀湘兵团,再奔去沈阳、营口,急行军,强行军,许多人都累脱相了。战后一些老战友见面,都有点认不出来了。伤亡也大。攻打锦州的5个纵队和阻援的两个纵队,伤亡都在1/3左右。黑土地上最能打的“虎师”2纵5师,伤亡将近一半。 林彪讲的和没讲的这些困难,毛泽东大体上都清楚。 同一天22时,毛泽东再次致电“林罗刘”: 欲抑留蒋、傅两部于华北,以华北我军现有兵力。是无法完成的。如 果蒋匪集中其24个师于津沽一带掩护海运,我们集中程黄、杨罗耿两兵团,无法破坏其计划。如果使用杨罗耿于察绥方面,亦没有充分把握阻止傅系西退,因傅系可在杨罗耿到达绥东之前,乃至杨罗耿到达绥东之后,利用其骑兵、汽车及地方熟悉等条件,经大青山北麓冲过去,我军只能截歼其一部,难于歼其主力,傅系一退,蒋系必同时南退,使我们两头失塌…… 由于上述种种原因,望你们郑重考虑下述两个方案: (甲)东北野战军提前于本月25日(戌有)左右起向关内开动,预计现在锦、义地区的部队,下月10日(亥灰)以前可到天津、唐山地区,如敌正在南撤,我可歼其一部或大部;如敌尚未开动,我可抑留该敌,继续休整,并修复北宁路,然后大举歼敌。 (乙)不管蒋、傅军是否撤走,仍按原计划休整到12月半,然后南进。即使说,蒋、傅要撒就让其撤走,你们则准备到平津后无仗可打时即沿平汉路南下,先在长江中游作战,逐步东进与刘、陈会攻京沪。
槍桿子 枪杆子 作  者: 张正隆 著 出 版 社: 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9 字  数: 508000 页  数: 505 开  本: 16开 I S B N : 9787010072944 包  装: 平装 定价:¥59.80  还原战争血腥,还原战争雄性,还原战争人性,还原战争真相。 一本关于“四野”历史的正本清源之作,血性作家封笔巨献。 辽沈战役后,东北野战军进关、南下,一直打到海南岛。 这部长篇报告文学,记述了主要发生在共和国元年的这样一个全过程。枪打炮轰中,是鲜为人知的历史中的新闻,是用枪杆子打江山的亲历者的刻骨铭心的记忆,和只有他们才能一触摸到的那种惟此一次的感觉,也是因此改变了命运的人类中有着共同历史文化的最大的一群人的弥足珍贵的精神遗产。 目录 第一篇 红了黑土地 第一章 太阳是从东边升起来的 一、胜利来得太快 二、毛泽东吃着碗里,看着锅里 三、蒋介石步步不跟趟 第二章 “狗皮帽子,进关了!” 一、“二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 二、四野够荣耀的 三、“东北大军进了关,就像猛虎下了山”——“东北虎”之一 第二篇 黄土地 第三章 各打各的算盘 一、“布衣将军”——“战犯录”之一 二、蒋介石缺乏统帅气度 三、毛泽东用兵真如神 第四章 傅作义的命根子——35军 一、郭景云一错再错——“战犯录”之二 二、机断专行——“四野名将录”之一 三、虎扑羊群——“东北虎”之二 四、忠肝义胆——续“战犯录”之二 五、如虎添翼——“东北虎”之三 第五章 瑞雪 一、统帅 二、血战丰台——“东北虎”之四 三、张家口决口 四、傅作义没出一招好棋——续“战犯录”之一 第六章 虎啸津门 一、实话实说——“四野名将录”之二 二、都希望另人说出自己想说的话 三、天津已是囊中物 四、前线总指挥——“四野名将录”之三 五、虎气——“四野名将录”之四 六、将军原是放牛娃——“四野名将录”之五 七、金汤桥!金汤桥!——“东北虎”之五 八、这个184师“真顽强”呀! 九、“一切为傅负责”——“战犯录”之三 十、共产党没有海军 第三篇 北平和平 第七章 能战方能和 一、“基本方针是彻底解除他们的武装” 二、最痛苦的人是谁?——再续“战犯录”之一 三、名将无名——“四野名将录”之六 四、傅作义之义——他不是战犯了 五、“杀头将军”与“抹泪将军” 第八章 看红装素裹 一、虎师雄威——“东北虎”之六 二、大改编 三、“到皇帝住的地方看看”——“1949年的感觉”之一 第四篇 下江南 第九章 长江不是三八线 一、蒋介石要“和平”了 二、李宗仁去不掉个“代”字——“战犯录”之四 三、白崇禧一国民党的最后一张王牌一“战犯录”之五 四、毛泽东一口一个“白匪” 第十章 南下!南下! 一、先遣兵团 二、南下工作团 三、国军成了“扒路军” 第十一章 血路 一、5纵还未攻过城呢——“东北虎”之七 二、战江南——“东北虎”之八 三、“当年的红军回来了”——“1949年的感觉”之二 第五篇 攻心为上 第十二章 识时务者 一、瓜熟蒂落 二、“我是共产党” 三、张轸成了解放军的军长 四、“大好河山” 第十三章 长沙不是四平 一、程潜要为毛泽东划船了 二、陈明仁之明 三、“就范” 四、血火青树坪 第六篇 南下——难下 第十四章 水土不服 一、江南路难行——“东北虎”之九 二、正负40度——“东北虎”之十 三、拉稀生疥打摆子——“东北虎”之十一 四、“南船北马” 五、“又红又绿三道箍,两头细来中间粗——打一物” 第十五章 “粮食问题现成为影响行动的根本问题” 一、一天两顿稀粥——“东北虎”之十二 二、“是骡子是马,拉出去遛遛” 三、粮食!粮食! 四、南方北方 第十六章 “兵强马壮运动” 一、养好本钱 二、三伏练兵 三、“成绩不说跑不了,问题不说不得了” 四、“谁对老百姓好,老百姓就跟谁走” 五、“谁不说俺家乡好” 第十七章 走遍中国 一、脚是最宝贵的 二、巾帼风采 三、“漫行中国” 第七篇 红土地 第十八章 大迂回、大包围 一、白崇禧像条泥鳅——续“战犯录”之五 二、渴望决战 三、毛泽东高瞻远瞩 第十九章 并非“反越位战术”——、“那眼睛毒啊” 二、白崇禧太需要场胜仗了——再续“战犯录”之五 三、越级指挥 四、不开会 五、不轻敌 六、“我们要活泼” 七、吃了一个梨 第二十章 红月亮 一、旗宫丁盛——“四野名将录”之七 二、又一道铁闸——“四野名将录”之八 三、白崇禧的命根子——7军. 四、饿虎扑食——“东北虎”之十三 五、新中国叫“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的感觉”之三 第八篇 向前!向前! 第二十一章 国民党没有“主场” 一、国民党暗无天日 二、“广东大团结” 三、白崇禧回老家——仍续“战犯录”之五 第二十二章 追穷寇 一、跑进羊城——“东北虎”之十四 二、“此为带最后陆的最重要的一次大战”——“东北虎”之十五 三、“将你们的威风从锦州、天津一直显到桂林、南宁去!”——“东北虎”之十六 四、“兄弟部队” 五、“照张狼狈相吧” 六、战争景观 第九篇 解放区的天 第二十三章 接收!接收! 一、接收城市真忙 二、我们是共产党 三、“中南王” 第二十四章 剿匪 一、“打了大仗打小仗,打了大蒋打小蒋”——“东北虎”之十七 二、“山多洞多枪多匪多”——“东北虎”之十八 三、“天下太平,广西大乱”——“东北虎”之十九 第十篇 向天涯 第二十五章 兵发雷州半岛 一、“伯陵防线”——“战犯录”之六 二、“原子手榴弹” 三、船是个大问题 四、虎变蛟龙——“东北虎”之二十 第二十六章 最后一战 一、打江山是为了坐江山——“1949年的感觉”之五 二、迎击最后一颗子弹——“1949年的感觉”之六并“四野名将录”之九 三、23年红旗不倒——“四野名将录”之十 四、大医医国——“四野名将录”之十一 五、要不是他极力推动,海南岛会不会成为第二个台湾?——“四野名将录”之十二 第二十七章 跨海之战 一、偷渡——“东北虎”之二十一 二、陆军海战队——“东北虎”之二十二 三、包围、反包围、反反包围——“东北虎”之二十三 四、天涯海角——“东北虎”之二十四 后记 身后有只狼 第一篇 红了黑土地 第一章 太阳是从东边升起来的 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中国共产党人,以迅雷不及 掩耳之势攻城略地,所向披靡。 一、胜利来得太快 黑土地上的最后一面“青天白日”旗,是1948年11月8日在锦西葫芦岛消逝的。 3年前,也是这个季节,国民党最先闯关东的几个军,就是从秦皇岛和葫芦岛登陆的。衬着蔚蓝色的大海,美械、半美械的军人,黄潮般蜂拥上岸,蝗虫样扑向黑土地。几个回合后,东北民主联军就被赶过松花江,在南满则被挤压在濒临朝鲜的临江、蒙江(今靖字)、抚松、长白4个巴掌大的小县。穷追不舍的国民党军队大喊大叫:共军兄弟们,你们没路走了,快投降吧!不投降就把你们赶进长白山啃树皮,轰进鸭绿江喝凉水! 那时候,要说3年后的黑土地会变成这等模样,别说国民党,连共产党自己都不会相信。 初冬清冷的阳光下,长春在刺鼻的尸臭中喘出了活气儿。比之枪打炮轰、血火飞进的锦州,沈阳应该说基本完好无损。在那村镇大多叫做“窝棚”的辽西平原上,打塌的房屋朝天张着大口,烧焦的树木有的还在冒着青烟,东倒西歪的车炮都成了黑糊糊的铁骷髅,胃囊饱满的野狗、乌鸦兴奋地嬉闹、聒叫着。 先后闯进关东的,加上在各地扩充的,110万国民党军队,只从营口跑掉几万人。 黑土地上的共产党人,这一刻在做什么? 全力以赴进行史无前例的大接收。 1948年10月26日,围歼廖耀湘兵团的辽西大会战还在激烈进行时,东北局就在哈尔滨南岗的高岗住处召开紧急会议,决定成立以陈云为首的沈阳军管会。随即抽调干部,进行动员,29日乘专列南下,30日赶到开原时,沈阳尚未解放。军管会就在专列上办公、开会,制定人城守则,准备发布公告,编好一天的《沈阳时报》,连军管会、卫戍区、市政府及各部门的招牌都做好了。 专列上的灯光通宵达旦。 11月2日黄昏,就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宣布沈阳解放的同时,军管会进入这座东北最大的城市。 在此之前,锦州、长春、鞍山、抚顺、本溪等地,也陆续实施军管。 首当其冲的是粮食问题。或者向当地商会筹借,或者从外地调运,有的城市运粮车队是随军管会一道进城的。长春不用说了,对于这座饿殍之城而言,那是重中之重。辽宁洪涝,沈阳周围各县主要农作物高梁,1948年颗粒无收。我们是共产党,让老百姓吃不饱饭,那算什么为人民打江山,还怎么坐江山? 票子是个大问题。治安是个大问题。恢复供水供电及交通是个大问题。目光到处,那些堆积如山的问题,哪个是容你慢慢来的小问题?就说走路吧,全国各地都是右侧通行,唯独东北还是沿袭伪满时期的左侧通行。有人说解放了,连路也不知道怎么走了。军管会开了两次会,两种意见争执不下,也不能再争执下去了。那时被老百姓称做“电车”的汽车,虽不像今天这样多,可马车、人力车多呀,几乎要复住路面了。人命关天,不迅速决断,随时都可能出事、添乱。 敌机轰炸,重点目标是兵工厂和弹药库。敌特活动,纵火暗杀造谣。几万国民党散俘在街头游荡,流氓和少数贫民乘乱打劫。必须尽快使该停的停下来,该动的动起来,万家灯火簇拥着的城市才能活起来。 东北局抽调4干多新老干部接收沈阳,哈尔滨除看家守摊的外,几乎是倾巢出动了。可偌大个沈阳,区区4千人才哪到哪呀,只能是重要部门、厂矿才派去个军代表。更何况还有那么多城市等着接收呢。 “战锦方为大问题”,毛泽东高瞻远瞩。 打下锦州,攻城部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往城外抢运战利品。枪炮、弹药、被服、粮食、罐头,大都是美国货,车拉肩扛,汽油桶则手推脚蹬,像压路机一样轰轰隆隆朝城外滚。 锦州打下来就是自己的了,为什么还要往城外抢运东西呀?因为当时心里还不大有底,担心东西对进的敌人可能将其重新夺占。 离休前为驻锦州某军副军长的翟文清,自1938年参军后就不断立功,并在辽沈战役攻克锦州中成为战斗英雄。 这位个头不高、身上还嵌着弹片的老人,身体很结实。老人每天4点半起床,到锦州铁路分局广场,那儿有个老年活动中心,伴着音乐做健身操,然后慢跑、快走。每月要交1元钱,许多人认识他,说老军长是战斗英雄,还是解放咱锦州的战斗英雄,不用交钱。他说那是过去的事了。大家说没有过去哪有现在呀?他说现在咱们都一样,都是在这里健身的老人,我不过是个打过仗的老头,不能搞特殊化。 当年这里叫锦州铁路局,是范汉杰的指挥所之一,充满耳鼓的是枪炮声和冲锋号。“打过仗的老头”,当时是3纵7师2l团8连指导员,率领连队打下辽西省政府大楼,又冲到这里的。是夜间,喘着粗气,全速奔跑。周围枪炮声不断,子弹在路面上犁出一道道火星子,脚下都是砖头瓦块和敌人的尸体。他记得在这个广场上还绊了一跤,爬起来再跑,手上、身上都是血,黏糊糊的。 在东北第一次受伤,是1947年初四保临江中的三保临江的小荒沟战斗,右膝盖被子弹打穿。零下40多度,滴水成冰,雪白血红,那人一会儿就冻僵了。 比天气更冷酷的是形势。三九天,许多官兵穿着单衣。没吃的,扒开没膝深的积雪,翻寻老乡因战乱而没来得及收获的玉米棒子,煮玉米粒子吃。敌人那个猖狂呀,像疯狗似的追撵你,打了败仗也咬住你不放,当了俘虏也不服你。那时候政治教育讲得最多的,也最形象的,就是现在是黎明前的黑暗,是爬山头,爬上山头就是胜利。 闯到关东后有个口号,叫“独霸东北”,因为太离谱了,很快就没了声息。翟文清15岁参军,无论多么艰难困苦,从未对胜利失去过信心。只是这“山头”要爬到什么时候呀?那时看那形势,少说也得个八年抗战吧? 没想到一打下锦州、长春、沈阳,还有在辽西的那个精锐的廖耀湘兵团,国民党就像多米诺骨牌似的稀里哗啦了,就“独霸东北”了。 连毛泽东都觉得胜利来得太快了。 二、毛泽东吃着碗里,看着锅里 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一个有50多户人家的小山村。 西靠太行山麓,东邻华北平原,周围山岭环抱,覆满村后山冈的苍松翠柏,让人想到“西柏坡”的得名。村中农舍顶上耸立的电台天线,伴着村前奔腾不息的滹沱河,日夜弹唱着共产党人的胜利进行曲。 锦州城破,范汉杰化装出逃被俘,被押送到城北30里的忙牛屯,吃惊不小:林彪就在这里呀! 那潜台词是:早知道林彪在这里,早把这里炸平了。 而自1947年3月离开延安后,就在国民党的视线中没了踪影的毛泽东,鱼儿游进大海般隐身在这黄土地的山村农家,筹划、指挥了蜚声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毛泽东在滹沱河边散步。 太阳通红,河水清亮,就像毛泽东的心情和思绪。 井冈山→瑞金→延安→西柏坡,在毛泽东踏动历史的足音中,中国革命正在硝烟中隆隆驰向下一个停靠点一一不,那已经不是停靠点,而是定都北平。 “革命摇篮井冈山”,这是后来的话,还有什么“井冈山道路通天下”。当年一些人是怎么说毛泽东的?“山大王”,“农民领袖”,“麦淇淋式的马克思主义者”。也是,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列主义,他却放着现成的、正宗的十月革命道路不走,倒把队伍拉上了土匪出没的井冈山,“占山为王”,这不是明摆着的“歪门邪道”吗? “夺取一省或数省的首先胜利”,这话没错。谁也不能一口吃成个胖子,一下子把全中国收入囊中,只能一省、数省一步步地来,就如同今天已被黑土地那数省胜利的现实证明了的那样。问题在于这“夺取一省或数省的首先胜利”,做的却是“夺取中心城市”的文章。在农村有时都站不住脚,让人家撵得到处跑,却惦着去攻打、夺取大城市,这不是没会走就想跑,拿鸡蛋往石头上碰吗? 罢工、罢课、示威、游行,人家一出动军队,你就没咒念了。你也拿起枪杆子,在城市里能干过人家?八一南昌起义,占领南昌又不得不退出,秋收起义攻打长沙的计划根本就行不通。城市历来是反动势力最强大的地方,共产党人在城市连生存都困难,又谈何发展?符合中国国情的唯一的出路,只能是到农村去,到天高地阔的广大农村中去。 井冈山道路一一农村包围城市并最终夺取城市之路。 毛泽东“一览众山小”的睿智和气度,在于无论中国革命面临怎样的窘境、险境,都能以其最具中国特色的思想指点迷津,照亮征程,并一往无前的付诸行动。 正如邓小平上世纪80年代所言,如果没有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中国革命还会在黑暗中探索更长的时间。 而这一刻,一想到东北和包括热河、内蒙东部的那片从未涉足的丰饶的黑土地,毛泽东就激动、兴奋不已。 新中国成立后的“钢都”(鞍山)、“煤都”(抚顺)、“电都”(小丰满),都在东北。而据1943年统计,东北生铁生产量占全国87.7%,钢材占93%,煤炭占49.5%,发电量占78.2%,水泥占66%,铁路、公路长度分别占全国的一半以上和将近一半。沈阳还有中国最大的兵工厂。东北素有“粮仓”之称,盛产大豆、高梁、玉米、小麦,其中大豆产量占全世界的60%以上。东北还有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木材蓄量占全国的1/3。 1945年,毛泽东在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东北是很重要的,从我们党,从中国革命的最近将来的前途看,东北是特别重要的。如果我们把现有的一切根据地都丢了,只要我们有了东北,中国革命就有了巩固的基础。” 只要有了东北! 现在有了东北! 东北丰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日益显见其举足轻重的作用。 而这一刻,毛泽东立马想用、也立马可用的,则是黑土地上那支兵强马壮、骁勇善战的东北野战军,即后来的第四野战军。 1948年11月6日,即辽沈战役结束的第四天,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联合发起淮海战役,包围了黄百韬兵团5个军,并对徐州形成合围态势,以争取歼灭刘峙集团于长江以北。与此同时,西北野战军发起冬季攻势,挫败了胡宗南集团的“机动防御”战略,将其牢牢地钳制在西北战场而动弹不得。 华北野战兵团先后发起察绥战役和太原战役,包围了归绥(今呼和浩特)和太原。 与初冬的旷野和群山融为一色的西柏坡,随着电台滴滴答答的发报声呼应而来的,都是令毛泽东心旷神怡的捷报佳音。 全国各战场的胜利,特别是辽沈大捷,使国共双方的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国民党军队已由内战初始的430万人下降到290万人,解放军则由120余万人增至300万,翻了一番还多。而比数量更重要的,是质量、士气和人心。 1948年11月14日,毛泽东在《中国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一文中断言:“原来预计,从一九四六年七月起,大约需要五年左右时间,便可以从根本上打倒国民党反动政府。现在看来,只需从现时起,再有一年左右的时间,就可能将国民党反动政府从根本上打倒了。” 而两个月前的9月7日,即辽沈战役即将发起前五天,毛泽东在给“林罗刘”的电报中说:“我们准备五年左右(从一九四六年七月起)根本上打倒国民党,这是具有可能性的。” 一个辽沈战役,把5年打成3年。 问题是下一步挪动哪个棋子? 西北、中原、华东、东北,毛泽东高屋建瓴的目光通览周边战场,一次次地凝望东北时,他关注的是华北,是平津。 10月31日,中央军委就东北野战军在辽沈战役结束后的任务,电示“林罗刘”并东北局和华北局:“应休整一个月左右,约于十二月上旬或中旬开始出动,攻击平津一带。” 11月4日,在给“林罗刘谭”。的电报中,又说明了同样的意见。 而现在,毛泽东准备让林彪提前进关了。 因为自淮海战役第一阶段将黄百韬兵团大部歼灭后,有迹象表明华北傅作义系的20个师可能退守绥远,蒋介石的中央军24个师可能海运江南,加强长江下游防线,从而延缓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毛泽东的既定方针是:务将华北敌军就地歼灭1 11月16日凌晨4时,毛泽东给“林罗刘”发电,征询意见: 请你们考虑你们究以早日入关为好.还是在东北完成休整计划然后入关为好,并以结果电告为盼。 第二天下午,“林罗刘谭”复电: 东北主力提早入关很困难。因为东北解放后,部队思想发生很大波动。东北籍战士怕离开家乡,怕走路太远,甚至某些干部已开始生长享受情绪。需要以大力解决这一问题。过去因忙于战后问题的处理,还未正式向战士解释此问题,正布置通过各种方式解释此问题。同时新兵和俘虏战士的补充还未就绪,争取工作也要有相当时间,否则逃亡减员会更严重。此外部队冬大衣、棉帽、棉鞋均尚未发下。 一大堆困难,都是实情。 自9月12日奔袭北宁线始,到11月10日占领锦西、葫芦岛,东北全境解放,东北野战军人未解甲,马未停蹄,就没闲着。锦州血战,塔山阻击战,黑山阻击战,围歼廖耀湘兵团,再奔去沈阳、营口,急行军,强行军,许多人都累脱相了。战后一些老战友见面,都有点认不出来了。伤亡也大。攻打锦州的5个纵队和阻援的两个纵队,伤亡都在1/3左右。黑土地上最能打的“虎师”2纵5师,伤亡将近一半。 林彪讲的和没讲的这些困难,毛泽东大体上都清楚。 同一天22时,毛泽东再次致电“林罗刘”: 欲抑留蒋、傅两部于华北,以华北我军现有兵力。是无法完成的。如 果蒋匪集中其24个师于津沽一带掩护海运,我们集中程黄、杨罗耿两兵团,无法破坏其计划。如果使用杨罗耿于察绥方面,亦没有充分把握阻止傅系西退,因傅系可在杨罗耿到达绥东之前,乃至杨罗耿到达绥东之后,利用其骑兵、汽车及地方熟悉等条件,经大青山北麓冲过去,我军只能截歼其一部,难于歼其主力,傅系一退,蒋系必同时南退,使我们两头失塌…… 由于上述种种原因,望你们郑重考虑下述两个方案: (甲)东北野战军提前于本月25日(戌有)左右起向关内开动,预计现在锦、义地区的部队,下月10日(亥灰)以前可到天津、唐山地区,如敌正在南撤,我可歼其一部或大部;如敌尚未开动,我可抑留该敌,继续休整,并修复北宁路,然后大举歼敌。 (乙)不管蒋、傅军是否撤走,仍按原计划休整到12月半,然后南进。即使说,蒋、傅要撒就让其撤走,你们则准备到平津后无仗可打时即沿平汉路南下,先在长江中游作战,逐步东进与刘、陈会攻京沪。
重议 重议 重议,也叫“重新考虑”,意味着之前已经决定了的问题,因为某些原因,需要重新对这个问题再次考虑。原因包括:群体因为时间关系比较匆忙的做出了决定、环境条件变化或出现了新的情况。 例如,大家刚决定了周末去爬山,某位成员突然得知周末有雨,觉得有必要需要重新商议一下爬山的事,如果大部分人也这样认为,那么大家根据新的情况重新决定:要么取消,要么改时间再去。所以,本来已经决定的事,因为掌握了新的情况,影响了事情的执行,就可以用重议这个手段来补救,以做出更有利于群体的决定。 “重议”是议事规则中的基本概念。
重議 重议 重议,也叫“重新考虑”,意味着之前已经决定了的问题,因为某些原因,需要重新对这个问题再次考虑。原因包括:群体因为时间关系比较匆忙的做出了决定、环境条件变化或出现了新的情况。 例如,大家刚决定了周末去爬山,某位成员突然得知周末有雨,觉得有必要需要重新商议一下爬山的事,如果大部分人也这样认为,那么大家根据新的情况重新决定:要么取消,要么改时间再去。所以,本来已经决定的事,因为掌握了新的情况,影响了事情的执行,就可以用重议这个手段来补救,以做出更有利于群体的决定。 “重议”是议事规则中的基本概念。
爬牆虎 辞典解释爬墙虎  pá qiáng hǔ      泛指葡萄科地锦属植物。为落叶性,卷须粗短而多歧,前端有圆形吸盘,可吸攀住水泥壁、石壁。花序腋出,黄白色,春季萌芽,六月初开花,冬季落叶。地锦、常春藤、络石等植物皆属此类。 也称为「爬山虎」。
南山寺 南山寺 (海南省三亚市寺庙)海南省三亚市南山寺,位于海南省三亚市以西40公里南山文化旅游区内的“佛教文化公园”中。据史志所载,三亚南山即菩萨长居之“补怛洛迦”,有“大光明山”之称,三亚南山寺占地400亩,仿唐风格,建有仁王殿、大雄宝殿、东西配殿、钟鼓楼、转轮藏、法堂、观音院、悲田院等,依山就势,错落有致,庄严肃穆,清净幽雅。入其境若入真观音菩萨说法之道场。 南山寺是一座仿盛唐风格、居山面海的大型寺院。南山寺是已故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亲临选址,经国家宗教局批准,于1995年11月11日奠基,1998年4月12日建成。现有仿唐建筑仁王殿、天王殿、钟楼、转轮藏、东西爬山廊、东西配殿、金堂等建筑群,总建筑面积5500㎡。整个建筑气势恢宏,为中国近五十年来新建的最大佛教道场,也是中国南部最大的寺院。自古名寺出高僧,南山寺的方丈是86岁高龄的高僧新成大和尚,监院是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明生法师。南山寺第二期工程已启动。按照规划设计,第二期工程遵循古代大型佛教寺院方正划一、主次分明的特点,将主要建筑集在中轴线上,在两侧设置12个不同功能的四合院。二期工程完成后,整个南山寺东西宽188米,南北长416米,共8个台阶总高差49米,总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 附近有著名的三亚南山海上观音。
茱萸 茱萸 (常绿带香植物)茱萸,又名“越椒”、“艾子”,是一种双子叶植物纲、山茱萸目、山茱萸科、山茱萸属常绿带香的植物,具备杀虫消毒、逐寒祛风的功能。木本茱萸有吴茱萸、山茱萸和食茱萸之分,都是著名的中药。佩茱萸,中国岁时风俗之一,在九月九日重阳节时爬山登高,臂上佩带插着茱萸的布袋(古时称“茱萸囊”)。 茱萸是一种落叶小乔木,开小黄花,果实椭圆形,红色,味酸,可入药。果实称“萸肉”,俗名枣皮,供药用,味酸涩,性微温,为收敛性强壮药,有补肝肾止汗的功效。生长于温暖地带,分布于中国大部分地区,朝鲜、日本也有分布。
信天游 信天游 (我国西北广大地区的一种民歌形式)信天游是流传在中国西北广大地区的一种民歌形式。这是一部用老镢镌刻在西北黄土高原上的传世巨著,这是黄坡黄水之间的一朵奇葩。其歌词是以七字格二二三式为基本句格式的上下句变文体,以浪漫主义的比兴手法见长。它便是陕北民歌。在陕北它叫“信天游”,又称“顺天游”“小曲子”, 在山西被称为“山曲”,在内蒙古则被叫作“爬山调”。
信天遊 信天游 (我国西北广大地区的一种民歌形式)信天游是流传在中国西北广大地区的一种民歌形式。这是一部用老镢镌刻在西北黄土高原上的传世巨著,这是黄坡黄水之间的一朵奇葩。其歌词是以七字格二二三式为基本句格式的上下句变文体,以浪漫主义的比兴手法见长。它便是陕北民歌。在陕北它叫“信天游”,又称“顺天游”“小曲子”, 在山西被称为“山曲”,在内蒙古则被叫作“爬山调”。
盘羊 盘羊 (牛科盘羊属动物)盘羊(学名:Argali sheep):雄性肩高可达120厘米,体重可达200千克。雄性的弯角粗大,长达1米以上,向下扭曲呈螺旋状,外侧有环棱;雌性的角非常短,而且弯度不大。毛的颜色从淡棕色至白灰色,胸、腹部的颜色浅一些。脖子白色,没有类似赤羊的鬃毛。 盘羊的腿比较长,身材比较瘦,与其它野绵羊相比其爬山技巧比较差,因此在逃跑时一般避免逃向太陡峭的山坡。是群聚动物,其习性与其它野生绵羊一样。在发情期外雄羊和雌羊各自形成约5至10头羊组成的群。发情期在冬季,这样幼羊可以在春季出生。以草和树叶为生。 主要分布于亚洲中部广阔地区,包括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蒙古。中国主要分布在新疆、青海、甘肃、西藏、四川、内蒙古地区。
敞开 敞开 敞开,指打开,大开;摊开,直截了当。语出李瑛 《爬山赛》诗:“昂首立山巅,喝一口水,敞开胸怀,把十万大山抱起来!”
盤羊 盘羊 (牛科盘羊属动物)盘羊(学名:Argali sheep):雄性肩高可达120厘米,体重可达200千克。雄性的弯角粗大,长达1米以上,向下扭曲呈螺旋状,外侧有环棱;雌性的角非常短,而且弯度不大。毛的颜色从淡棕色至白灰色,胸、腹部的颜色浅一些。脖子白色,没有类似赤羊的鬃毛。 盘羊的腿比较长,身材比较瘦,与其它野绵羊相比其爬山技巧比较差,因此在逃跑时一般避免逃向太陡峭的山坡。是群聚动物,其习性与其它野生绵羊一样。在发情期外雄羊和雌羊各自形成约5至10头羊组成的群。发情期在冬季,这样幼羊可以在春季出生。以草和树叶为生。 主要分布于亚洲中部广阔地区,包括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蒙古。中国主要分布在新疆、青海、甘肃、西藏、四川、内蒙古地区。
敞開 敞开 敞开,指打开,大开;摊开,直截了当。语出李瑛 《爬山赛》诗:“昂首立山巅,喝一口水,敞开胸怀,把十万大山抱起来!”
阻碍 阻碍 (汉语词汇)阻碍:英文名(Hinder;Block;Impede;Obstruct),是指在生活或者做事情当中遇到人为或者自然阻挡的事情,一般提现在交通和爬山当中说明的比较多。
阻礙 阻碍 (汉语词汇)阻碍:英文名(Hinder;Block;Impede;Obstruct),是指在生活或者做事情当中遇到人为或者自然阻挡的事情,一般提现在交通和爬山当中说明的比较多。
沈思 沈思 (北京木瓜移动科技有限公司 CEO)沈思,北京木瓜移动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CEO。北京小熊快跑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 1997年以高考理工科深圳市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计算机系 2001年-2004年美国斯坦福大学计算机和管理学双硕士学位 2004年加盟谷歌,先后在美国总部和中国负责移动产品市场及手机业务 2008年离职,在北极光创始人邓峰的天使投资支持下,同年3月创立北京木瓜移动科技有限公司 2015年创立O2O健身产品小熊快跑 和很多清华学子一样,沈思求实、踏实、扎实。她的逻辑思维很强,对工作要求很高。作为一个全球性公司的CEO,她永远是公司最忙的人,每个月有一半的时间在外面出差,每天的行程都安排的满满的。 她的世界并不只在办公室,跳国标舞、爬山露营、冲浪滑板,胆大新潮,有什么新鲜事都要去尝试,没去的地方要去。她曾多次代表清华参加国标舞比赛,工作以后只要有空,她也会和搭档参加各种比赛。爱工作也爱生活
垂直绿化 利用攀援植物(藤本植物)装饰建筑物墙面、栏杆的一种绿化形式。占地面积少,绿化速度快。可充分利用墙面、阳台、屋顶、棚架等扩大绿化面积。适宜的植物有爬山虎(地锦)、常春藤、蔷薇等。
攀沿 攀沿 pān yán 犹攀缘。 茅盾 《过封锁线》:“可是他们还想多知道一点路上可能遇到的困难,例如,要不要爬山,攀沿峭壁,要不要涉水。”参见“ 攀缘 ”。
田字草 田字草 中文名:田字草tiánzìcǎo[clover fern]一种植物的名称, 即“苹” 【土名】:四叶草、水草头、水金花头、野草头、野连菜、野极菜、十字草、妹妹草、破铜钱草、夜里串、夜爬山。 多年生挺水蕨类植物。根茎横生泥中。春季出叶,有细长的叶柄,柄上生4片小叶,排成十字状,外形像田字,故名田字草。
溻湿 溻湿 tā shī ㄧ 溻湿(溻湿) 浸湿。 杨朔 《分水岭》:“白天走路,爬山,汗又直冒,军衣溻湿一次又一次,净是一圈一圈的白渍。”《人民文学》1981年第12期:“诗人早半蹲到台口,伸出一大卷汗水溻湿的诗稿。”
溻濕 溻湿 tā shī ㄧ 溻湿(溻湿) 浸湿。 杨朔 《分水岭》:“白天走路,爬山,汗又直冒,军衣溻湿一次又一次,净是一圈一圈的白渍。”《人民文学》1981年第12期:“诗人早半蹲到台口,伸出一大卷汗水溻湿的诗稿。”
登山 登山 (一项体育运动)登山(mountaineering):是指在特定要求下,运动员徒手或使用专门装备,从低海拔地形向高海拔山峰进行攀登的一项体育活动。登山运动可分为登山探险(也称高山探险)、竞技攀登(包括攀岩、攀冰等)和健身性登山。登山设备要适应登山运动的环境条件,在设计、选材、用料、制作上要尽量使其轻便、坚固、高效,并能一物多用。经常出外进行登山野营活动对人体有很大的好处,从医学角度来说,它对人的视力、心肺功能、四肢协调能力、体内多余脂肪的消耗、延缓人体衰老等五个方面有直接的益处。
攀援茎 攀援茎 攀援茎是所有攀爬植物的重要部分,每一个植物在发芽生长过程中不断张高,为了可以更好的生长它们便长出了攀援茎来支持自己向高处或各种地方生长。
攀援莖 攀援茎 攀援茎是所有攀爬植物的重要部分,每一个植物在发芽生长过程中不断张高,为了可以更好的生长它们便长出了攀援茎来支持自己向高处或各种地方生长。
上山 上山 (汉语词语)上山,一种旅游放松的运动方式。
巴山虎 巴山虎 (古典名著《西游记》中的角色)古典名著《西游记》里的小妖,平顶山莲花洞金角大王和银角大王的手下,和倚海龙一起被派往压龙洞请九尾狐狸来吃唐僧肉,却不料被悟空想出了个妙计,飞出洞外,变成一个小妖,追上那两个妖怪,说是奉命一起去压龙洞。在离洞很远的地方,悟空一棒打死了两个小妖,然后拔了根毫毛变成了巴山虎,自己则变成了倚海龙。
守宫 守宫 shǒugōng[house lizard] 壁虎
守宮 守宫 shǒugōng[house lizard] 壁虎
瀑布 瀑布 (地质学名词)瀑布在地质学上叫跌水,即河水在流经断层、凹陷等地区时垂直地从高空跌落的现象。在河流存在的时段内,瀑布是一种暂时性的特征,它最终会消失。 瀑布 (汉语词语)瀑布是汉字词语,读音为pùbù,释义为从山崖上直流下来像悬挂着的布匹似的水。
跋涉 跋涉 (词语)跋涉,汉语词汇。 拼音:bá shè 释义:跋山蹚水。形容旅途艰苦,十分艰难
能者为师 能者为师【解释】会的人就当老师。即谁会就向谁学习。【出处】《礼记·学记》:“能博喻,然后能为师。”
能者爲師 【解释】会的人就当老师。即谁会就向谁学习。【出处】《礼记·学记》:“能博喻,然后能为师。”
能者為師 【解释】会的人就当老师。即谁会就向谁学习。【出处】《礼记·学记》:“能博喻,然后能为师。”
迷眼 迷眼 迷眼是汉语词汇,含义是尘土飞扬或仰观照射,使眼睛睁不开。
铁钉 铁钉 铁钉,一端有扁平的头,另一端尖锐,主要起固定或连接作用。
一股 一股 一股,拼音yī gǔ,量词。表数量,用于条状物形容一个整体,表数量水流、气流、道路、气味、力气、神态、风气,
轻伤 轻伤 (医学术语)轻伤指的是伴有或不伴有器官功能障碍的轻微损伤。此种损伤在受伤时或在治疗过程中对生命均无危险,劳动能力降低不超过三分之一。轻伤是指物理、化学及生物等各种外界因素作用于人体,造成组织、器官结构的一定程度的损害或者部分功能障碍,尚未构成重伤又不属轻微伤害的损伤。
融为一体 融为一体【解释】融合为整体。比喻几种事物关系密切,配合自然,如同一个整体。【出处】先秦·管仲《管子·七法》:“有一体之治,故能出号令,明宪法矣。”
天公不作美 天公不作美 天公不作美释义:天不成全美事。
累坠 累坠 拼音:léi zhuì 注音: 见“ 累赘 ”。
融為一體 【解释】融合为整体。比喻几种事物关系密切,配合自然,如同一个整体。【出处】先秦·管仲《管子·七法》:“有一体之治,故能出号令,明宪法矣。”
累墜 累坠 拼音:léi zhuì 注音: 见“ 累赘 ”。
融爲一體 【解释】融合为整体。比喻几种事物关系密切,配合自然,如同一个整体。【出处】先秦·管仲《管子·七法》:“有一体之治,故能出号令,明宪法矣。”
鐵釘 铁钉 铁钉,一端有扁平的头,另一端尖锐,主要起固定或连接作用。
輕傷 轻伤 (医学术语)轻伤指的是伴有或不伴有器官功能障碍的轻微损伤。此种损伤在受伤时或在治疗过程中对生命均无危险,劳动能力降低不超过三分之一。轻伤是指物理、化学及生物等各种外界因素作用于人体,造成组织、器官结构的一定程度的损害或者部分功能障碍,尚未构成重伤又不属轻微伤害的损伤。

其它词语热搜

* 形容爬山的词语:1. 艰难攀登;2. 崎岖不平;3. 挑战极限;4. 雄心壮志;5. 不屈不挠;6. 磨砺意志;7. 迎难而上;8. 坚韧不拔;9. 顽强拼搏;10. 越过重重困难;11. 穿越险峰峻岭;12. 勇往直前;13. 爬山涉水;14. 风雨兼程;15. 持之以恒;16. 一步一个脚印;17. 坚定信念;18. 乐观向上;19. 精神抖擞;20. 永不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