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走廊的词语
形容走廊的词语:1. 狭窄;2. 暗淡;3. 阴森;4. 寂静;5. 拥挤;6. 长长;7. 直直;8. 弯弯曲曲;9. 昏暗;10. 潮湿;11. 幽暗;12. 清凉;13. 通透;14. 宽敞;15. 声响回荡;16. 空旷;17. 闷热;18. 走过去让人害怕;19. 有一种迷离的感觉;20. 古老
形容走廊的词语 相关词语和解释
词语 | 拼音/解释 |
---|---|
走廊 | 走廊 (词汇)走廊指有顶的过道;也比喻连接两个较大地区的狭长地带。 也可以指:房屋结构布局的一种类型; 一种便于通行的狭长地形,例如河西走廊; 交通通道:如空中走廊等; 波兰走廊、加沙地带等是指国土上狭长的部分。 |
空中走廊 | 空中走廊 空中走廊,是在两点连线的两侧各有5公里宽度的空中飞行通道,供航空器在走廊内实施点与点之间的飞行,最小不得小于4公里。使航空器严格按照走廊进行飞行,避免航空器进入走廊之外的限制区域。 北京、上海、广州、成都、西安、沈阳,武汉等大城市都设有空中走廊。飞机去这些大城市的机场,都不可随意飞越城市上空直接去机场,必须先飞向指定的地点(即走廊口),然后沿着空中走廊,再飞向机场降落。 |
河西走廊 | 河西走廊 (地理名词)河西走廊(Hexi Corridor),古称雍州、凉州,简称“河西”,晋朝的前凉、后凉、南凉、北凉、西凉、大凉在此建都。是中国内地通往西域的要道,又称雍凉之地,是古凉州、雍州的属地,治所所在地。 河西走廊曾是佛教东传的要道与第一站、丝路西去的咽喉;这里汉时即设四郡,戍兵屯田,是汉朝经略西北的军事重镇,后来又因诸多山脉的天然阻隔,成为中原名士躲避北方战火的栖息场所。 东周春秋时为被西戎占领,战国先秦时被月氏人占,后被匈奴攻破,占领建城池。在公元前1年已经有了经贸和宗教往来的古道,后汉武帝刘彻初设二郡武威郡、酒泉郡,而后武威郡分张掖郡、酒泉郡分敦煌郡,其并入华夏版图对中国乃至世界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河西是甘肃西北部狭长堆积平原,位于祁连山以东,合黎山以西,乌鞘岭以北,甘肃新疆边界以南,长约1000公里,宽数公里至近二百公里,为南北走向的长条堆积平原,自古以来就是富足之地,兵家极其重视的地方,因位于黄河以西,为两山夹峙,故名。 河西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其辉煌从西汉开始一直延续到民国。先秦时期的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再到悠久的宗教融合,民族融合,尤其是佛教,西域高僧、大师云集,大小乘佛教通过河西传入长安,古代四大译经家有三位与河西有着深厚渊源,足见河西在中国佛教的地位。 如今多指甘肃14个市州中的河西五市。 |
辽西走廊 | 辽西走廊 亦称榆(渝)关走廊。位于今辽宁省锦州市与河北省山海关之间,东临辽东湾,西依松岭山,西南—东北走向,长约185公里,宽8~15公里。曹操《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
遼西走廊 | 辽西走廊 亦称榆(渝)关走廊。位于今辽宁省锦州市与河北省山海关之间,东临辽东湾,西依松岭山,西南—东北走向,长约185公里,宽8~15公里。曹操《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
回廊 | 回廊 (曲折环绕的走廊)回廊,拼音:huí láng,指曲折环绕的走廊;有顶棚的散步处,在建筑物门厅或大堂内,设置在二层或者二层以上的回形走廊。语出杜甫 《涪城县香积寺官阁》诗:“小院回廊春寂寂,浴凫飞鹭晚悠悠。” |
迴廊 | 回廊 (曲折环绕的走廊)回廊,拼音:huí láng,指曲折环绕的走廊;有顶棚的散步处,在建筑物门厅或大堂内,设置在二层或者二层以上的回形走廊。语出杜甫 《涪城县香积寺官阁》诗:“小院回廊春寂寂,浴凫飞鹭晚悠悠。” |
过道 | 过道 过道是一个建筑术语。指走廊,住宅套内使用的水平交通空间。具体有三个含义:1、通向某地的或两点之间的通道。2 、走廊,回廊,一般有顶的通道,尤指通到分隔间或房间的走廊(如旅馆中或有些类型的火车上)他们抬着走过一条长长的过道,一直抬到过道尽头。——《二六七号牢房》。3、两排座位(正厅与侧廊或前排与后排)之间的通道。 |
過道 | 过道 过道是一个建筑术语。指走廊,住宅套内使用的水平交通空间。具体有三个含义:1、通向某地的或两点之间的通道。2 、走廊,回廊,一般有顶的通道,尤指通到分隔间或房间的走廊(如旅馆中或有些类型的火车上)他们抬着走过一条长长的过道,一直抬到过道尽头。——《二六七号牢房》。3、两排座位(正厅与侧廊或前排与后排)之间的通道。 |
画廊 | 画廊 画廊,是收藏、陈列或销售美术作品的场所。16世纪,西方将搜集到的美术作品陈列于府邸的回廊,这是画廊的起源。以后,在贵族邸宅中也多有类似设置。 画廊也指彩绘的走廊;展览图画照片的走廊。 |
畫廊 | 画廊 画廊,是收藏、陈列或销售美术作品的场所。16世纪,西方将搜集到的美术作品陈列于府邸的回廊,这是画廊的起源。以后,在贵族邸宅中也多有类似设置。 画廊也指彩绘的走廊;展览图画照片的走廊。 |
长廊 | 长廊 (词语概念)长廊,常见释义有两个,一是:词语长廊,是指有顶的通道。二是颐和园著名的风景,位于万寿山南畔,面向昆明湖,背依万寿山,东起邀月门,西止石丈停。很好的把前山各风景紧紧相连,又自然地将其分割为东西两个部分。该长廊全长为728米,为慈禧太后的御用走廊。1992年被世界吉尼斯纪录认定为世界最长的走廊。 |
長廊 | 长廊 (词语概念)长廊,常见释义有两个,一是:词语长廊,是指有顶的通道。二是颐和园著名的风景,位于万寿山南畔,面向昆明湖,背依万寿山,东起邀月门,西止石丈停。很好的把前山各风景紧紧相连,又自然地将其分割为东西两个部分。该长廊全长为728米,为慈禧太后的御用走廊。1992年被世界吉尼斯纪录认定为世界最长的走廊。 |
廊腰 | 廊腰 廊腰,拼音是láng yāo,是汉语词汇,解释为走廊、回廊的转折处。 |
骑楼 | 骑楼 (商住建筑)骑楼是一种近代商住建筑,建筑物底层沿街面后退且留出公共人行空间的建筑物。 作为一种典型的外廊式建筑物,骑楼的渊源最早可上溯到约2500年前的希腊“帕特农神庙”,那是雅典卫城的主体建筑。现代意义上的骑楼最早起源于印度的贝尼亚普库尔(Beniapukur),是英国殖民者首先建造的,称之为“廊房”。 十九世纪初,新加坡总督莱佛士在新加坡城的设计中,规定所有建筑物前,都必须有一道宽约5呎、有顶盖的人行道或走廊,向外籍人提供做生意的场所。从此,新加坡出现了连接的外廊结构的建筑,称之为“店屋”,或叫“五脚基”。这种欧陆建筑与东南亚地域特点相结合的一种建筑形式可以挡避风雨侵袭,挡避炎阳照射,造成凉爽环境,因此在东南亚十分风靡。而从南洋返乡的华人,也在华南地区建起类似的骑楼。骑楼是我国福建、广东、海南、广西等沿海侨乡特有的南洋风情建筑,曾经是当地城镇的主要建筑形式。 1878年,香港殖民地政府颁布了《骑楼规则》,并开始建造骑楼。10年之后,两广总督张之洞便参考香港的经验,建议在广州兴建类似骑楼的“铺廊”。1918年,广州开始拆除城墙和大量西关房子,同时鼓励兴建骑楼,取而代之。短短10年间,建成了近40公里长的骑楼街。而骑楼商业街过于密集的做法引起了一些人士的批评,程天固在《广州市工务之实施计划》中说早期广州城市建设是“畸形的设计”,“无一不以资产阶级之利益为前提,而以平民生活之恶化供牺牲”。1932年,广州公布了不准建骑楼之马路名单。 |
屟廊 | 屟廊 屟廊,是汉语词汇,拼音xiè láng,释义泛指屋前走廊。 |
騎樓 | 骑楼 (商住建筑)骑楼是一种近代商住建筑,建筑物底层沿街面后退且留出公共人行空间的建筑物。 作为一种典型的外廊式建筑物,骑楼的渊源最早可上溯到约2500年前的希腊“帕特农神庙”,那是雅典卫城的主体建筑。现代意义上的骑楼最早起源于印度的贝尼亚普库尔(Beniapukur),是英国殖民者首先建造的,称之为“廊房”。 十九世纪初,新加坡总督莱佛士在新加坡城的设计中,规定所有建筑物前,都必须有一道宽约5呎、有顶盖的人行道或走廊,向外籍人提供做生意的场所。从此,新加坡出现了连接的外廊结构的建筑,称之为“店屋”,或叫“五脚基”。这种欧陆建筑与东南亚地域特点相结合的一种建筑形式可以挡避风雨侵袭,挡避炎阳照射,造成凉爽环境,因此在东南亚十分风靡。而从南洋返乡的华人,也在华南地区建起类似的骑楼。骑楼是我国福建、广东、海南、广西等沿海侨乡特有的南洋风情建筑,曾经是当地城镇的主要建筑形式。 1878年,香港殖民地政府颁布了《骑楼规则》,并开始建造骑楼。10年之后,两广总督张之洞便参考香港的经验,建议在广州兴建类似骑楼的“铺廊”。1918年,广州开始拆除城墙和大量西关房子,同时鼓励兴建骑楼,取而代之。短短10年间,建成了近40公里长的骑楼街。而骑楼商业街过于密集的做法引起了一些人士的批评,程天固在《广州市工务之实施计划》中说早期广州城市建设是“畸形的设计”,“无一不以资产阶级之利益为前提,而以平民生活之恶化供牺牲”。1932年,广州公布了不准建骑楼之马路名单。 |
超手游廊 | 超手游廊 超手游廊指的是中国传统建筑中,自“二门”起,向两旁环抱的走廊设计。 |
廊腰缦回 | 廊腰缦回 廊腰缦回:lángyāo-mànhuí、a winding corridor meanders like a ribbon 廊腰:宫殿之间的走廊。 缦:一种无花纹的帛,用在这里是名词做状语,像绸带一样。 回:蜿蜒曲折 |
超手遊廊 | 超手游廊 超手游廊指的是中国传统建筑中,自“二门”起,向两旁环抱的走廊设计。 |
阶廊 | 阶廊 阶廊(阶廊) 台阶和走廊。 南朝 梁 刘孝威 《望雨》诗:“清阴荡暄浊,飞雨入阶廊。” |
階廊 | 阶廊 阶廊(阶廊) 台阶和走廊。 南朝 梁 刘孝威 《望雨》诗:“清阴荡暄浊,飞雨入阶廊。” |
行廊 | 行廊 行廊是一个汉语词语,读作xíng láng,意思是走廊。 |
轩廊 | 轩廊 轩廊,读音xuān láng,汉语词汇,释义为有窗的走廊。 |
廊宇 | 廊宇 廊宇是汉语词汇,读音是láng yǔ,意思是有走廊的房舍。 |
房廊 | 房廊 房廊,汉语词汇, 拼音:fáng láng, 释义:1、泛指殿宇、屋舍。 2、也指走廊。 |
軒廊 | 轩廊 轩廊,读音xuān láng,汉语词汇,释义为有窗的走廊。 |
四廊 | 四廊 四廊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sì láng,是指四面走廊。 |
步櫩 | 步櫩 檐下的走廊。《汉书·司马相如传上》:“步櫩周流,长途中宿。” 颜师古 注:“步櫩,言其下可行步,即今之步廊也。”《文选·左思<魏都赋>》:“比沧浪而可濯,方步櫩而有逾。” 李善 注:“步櫩,长廊也。《楚辞》曰:‘曲屋步櫩,宜扰畜。’”《梁书·萧恭传》:“﹝ 恭 ﹞广营第宅,重斋步櫩,模写宫殿。” |
内庑 | 内庑 nèi wǔ 内庑 府内堂周的走廊、廊屋。《新唐书·百官志四上》:“王府执仗亲事、执乘亲事,每月番上者数千人,宿卫内庑及城门。” |
內廡 | 内庑 nèi wǔ ㄣㄟˋ ㄨˇ 内庑 府内堂周的走廊、廊屋。《新唐书·百官志四上》:“王府执仗亲事、执乘亲事,每月番上者数千人,宿卫内庑及城门。” |
文轩 | 文轩 文轩,汉语词汇。 拼音:wén xuān 释义:指华美的车子, 出自:《墨子·公输》。又指用彩画雕饰栏杆和门窗的走廊。 |
走马楼 | 走马楼 (楼名)走马楼是南方民居建筑中一种特有的建筑形式,是四周都有走廊可通行的楼屋。甚至骑马可以在里面畅行无阻。 |
文軒 | 文轩 文轩,汉语词汇。 拼音:wén xuān 释义:指华美的车子, 出自:《墨子·公输》。又指用彩画雕饰栏杆和门窗的走廊。 |
走馬樓 | 走马楼 (楼名)走马楼是南方民居建筑中一种特有的建筑形式,是四周都有走廊可通行的楼屋。甚至骑马可以在里面畅行无阻。 |
除庑 | 除庑 词语释义 阶台上的走廊。 宋 黄庭坚 《次韵吉老十小诗》之三:“日短循除庑,溪寒出臼科。”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六:“﹝ 杨务廉 ﹞常於 沁州 市内刻木作僧,手执一椀,自能行乞。椀中钱满,关键忽发,自然作声云:‘布施!’” 清 袁枚 《新齐谐·铜人演》:“西洋贡铜伶十八人,能演《西厢》一部。人长尺许,身躯耳目手足悉铜铸成。其心腹肾肠皆用关键凑接,如自鸣钟法。” |
锦州 | 锦州 (辽宁省地级市)锦州市位于辽宁省的西南部、“辽西走廊”东部,是连接华北和东北两大区域的交通枢纽,下辖黑山、北镇、凌海、义县和凌河区、古塔区、太和区、锦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松山新区、锦州龙栖湾新区10个县(市)区,总面积10301平方公里,海岸线124公里,人口302.6万。 锦州市是辽宁省重要的科技、教育、文化、医疗、物流中心,是环渤海经济区重要的沿海开放城市、辽宁省西部区域性中心城市、辽宁沿海第二大城市、辽宁省区域物流中心城市,已被纳入辽宁沿海经济带国家战略。 锦州拥有国家级开发区、国家级高新区、国家科技成果转化服务(锦州)示范基地,是中国投资环境百佳城市、中国最具投资价值新锐金融生态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城市、2013中国锦州世界园艺博览会的举办城市。 |
酒泉 | 酒泉 酒泉,为甘肃省地级市,位于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西端的阿尔金山、祁连山与马鬃山之间,北纬38°09′~42°48′,东经92°20′~100°20′之间,北部除少部分与蒙古国接壤外,大部与内蒙古阿拉善盟相邻,西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接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自治州和海北藏族自治州,东邻张掖市,总面积19.2万平方公里,占甘肃省面积的42%。 酒泉为汉代河西四郡之一,自古是中原通往西域的交通要塞,丝绸之路的重镇。地势南高北低,自西南向东北倾斜,自东而西有祁连主峰、讨赖山、大雪山、野马山、阿尔金山、党河南山、赛什腾山,属大陆性干旱气候。 截至2017年,酒泉市辖1个市辖区,2个市,4个县。2016年,全市常住人口111.94万人,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77.9亿元,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51721元。境内有莫高窟、安西锁阳城、酒泉公园、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等旅游景点。 酒泉因“城下有泉”、“其水若酒”而得名,是敦煌艺术的故乡、现代航天的摇篮、新中国石油工业和核工业的发祥地,也是国家风电基地、百光电基地、新能源装备制造业生产基地、全国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矿产品采选冶炼基地、商品粮棉基地、瓜果蔬菜基地,为甘肃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先后荣获影响世界的中国文化旅游名城、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旅游目的地等荣誉称号。 |
三西 | 三西 三西地区是指甘肃河西地区19个县(市、区)、甘肃中部以定西为代表的干旱地区20个县(区)和宁夏西海固地区 8个县,共计47个县(市、区),总面积 38万平方公里,农业人口约 1200万人。 这也是与扶贫计划相关的“三西”即 宁夏西海固、甘肃河西走廊、定西。 |
檐步 | 檐步 檐步是汉语词汇,读音为yán bù,意思是 步檐 ,走廊 。 |
楼道 | 楼道 (房屋组成部分)楼道,是连接房屋几个单元的走廊。 |
里槅 | 里槅 lǐ gé 里槅(裏槅) 旧时房屋建筑中装在走廊内侧的槅子。借指里屋。《红楼梦》第五八回:“ 晴雯 忙喊道:‘快出去!你等他砸了碗,也轮不到你吹!你什么空儿跑到里槅儿来了?’” |
除廡 | 除庑 词语释义 阶台上的走廊。 宋 黄庭坚 《次韵吉老十小诗》之三:“日短循除庑,溪寒出臼科。”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六:“﹝ 杨务廉 ﹞常于 沁州 市内刻木作僧,手执一椀,自能行乞。椀中钱满,关键忽发,自然作声云:‘布施!’” 清 袁枚 《新齐谐·铜人演》:“西洋贡铜伶十八人,能演《西厢》一部。人长尺许,身躯耳目手足悉铜铸成。其心腹肾肠皆用关键凑接,如自鸣钟法。” |
樓道 | 楼道 (房屋组成部分)楼道,是连接房屋几个单元的走廊。 |
裏槅 | 里槅 lǐ gé 里槅(里槅) 旧时房屋建筑中装在走廊内侧的槅子。借指里屋。《红楼梦》第五八回:“ 晴雯 忙喊道:‘快出去!你等他砸了碗,也轮不到你吹!你什么空儿跑到里槅儿来了?’” |
廊院 | 廊院 廊院是一种建筑形式,其在中轴线上设置主建筑和次要建筑,在两侧用回廊把建筑链接起来,形成院落。是指用各种道廊、走廊联成的院落。六朝至唐代,其宫殿、庙宇、邸宅常在主屋与门屋间的两侧用廊子联成廊院。在园林中也常见各种形式的廊院。 |
廊屋 | 廊屋 主屋前两侧通长的东西两庑带有前廊,宋代称为廊屋。宋、明常用廊屋围成封闭院落,而唐则多用走廊形成廊院。 廊屋左边为上,右边为下。 |
岩廊 | 岩廊 岩廊,典故名,典出《汉书》卷五十六〈董仲舒列传〉。虞舜的时候,虞舜常常在宫殿的走廊里散步。后遂以“岩廊”等指高峻的廊庑。后借指朝廷。 |
巖廊 | 岩廊 岩廊,典故名,典出《汉书》卷五十六〈董仲舒列传〉。虞舜的时候,虞舜常常在宫殿的走廊里散步。后遂以“岩廊”等指高峻的廊庑。后借指朝廷。 |
西部濱海快速公路 | 辞典解释西部滨海快速公路 xī bù bīn hǎi kuài sù gōng lù 台湾西部走廊南北走向的公路。北起关渡桥淡水端,南迄高雄市之北界桥,工程方式是将原有西部滨海公路以及中正机场、香山二连络道,加以拓宽或新辟外环线、新建高架桥等,预定民国九十年完工通车。此路可与中山高速公路、第二高速公路构成三条南北运输之快速公路走廊。 |
连廊 | 连廊 连廊,原是中国古建的一种形式,即建筑和建筑之间的连接构筑物,上有顶,没有围护结构。连廊设置一方面出于建筑功能上的要求,它可以方便两塔楼之间的联系。同时连体具有良好的采光效果和广阔的视野而可以用做观光走廊或休闲咖啡厅等。 |
連廊 | 连廊 连廊,原是中国古建的一种形式,即建筑和建筑之间的连接构筑物,上有顶,没有围护结构。连廊设置一方面出于建筑功能上的要求,它可以方便两塔楼之间的联系。同时连体具有良好的采光效果和广阔的视野而可以用做观光走廊或休闲咖啡厅等。 |
烏鞘嶺 | 辞典解释乌鞘岭 wū qiào lǐng 山脉名。为祁连山东延部分,呈西北至东南走向,河西走廊和黄土高原于此分界。西北端和祁连山主干相接,东南部没入黄土高原。海拔二千五百至三千五百公尺,最高岭脊超过四千五百公尺。乌鞘岭是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它是黄土高原和河西走廊的天然界线,也是外流区域和内流区域、半干旱地区和干旱地区的分界线。 |
抄手遊廊 | 辞典解释抄手游廊 chāo shǒu yóu láng 左右环抱的走廊。《红楼梦.第三回》:「林黛玉扶著婆子的手,进了垂花门。两边是抄手游廊,当中是穿堂,当地放著一个紫檀架子的大理石的大插屏。」也作「超手游廊」。 |
配房 | 配房 合院式民居的形制特征是组成院落的各幢房屋是分离的,住屋之间以走廊相联或者不相联属,各幢房屋皆有坚实的外檐装修,住屋间所包围的院落面积较大,门窗皆朝向内院,外部包以厚墙。屋架结构采用抬梁式构架。这种民居形式在夏季可以接纳凉爽的自然风,并有宽敞的室外活动空间;冬季可获得较充沛的日照,并可避免寒风的侵袭,所以合院式是中国北方地区通用的形式,盛行于东北、华北、西北地区。合院式民居中以北京四合院最为规则典型。完整的北京四合院是由三进院落组成,沿南北轴线安排倒座房、垂花门、正厅、正房、后罩房。每进院落有东西厢房,正厅房两侧有耳房。院落四周有穿山游廊及抄手游廊将住房联在一起。大门开在东南角。大型住宅尚有附加的轴线房屋及花园、书房等。宅内各幢住房皆有固定的使用用途,倒座房为外客厅及账房、门房;正厅为内客厅,供家族议事;正房为家长及长辈居住。属于合院式的民居尚有:晋中民居,其院落呈南北狭长形状;晋东南民居,其住房层数多为两层或三层;关中民居,除院落狭长以外,其厢房多采用一面坡形式;临夏回族民居,其布局形式较自由,朝向随意,并带有花园;吉林满族民居,院落十分宽大,正房中以西间为主,三面设万字炕;青海庄窠是平顶的四合院,周围外墙全为夯土制成;白族民居,即大理一带的民居,其典型布局有“三坊一照壁”和“四合五天井”两种;纳西族民居,与白族民居类似,但吸收有藏族的上下带前廊的楼房形制。 |
大月氏 | 大月氏 (公元前2世纪中亚地区的游牧部族) 大月氏在公元前2世纪以前居住在中国西北部,后迁徙到中亚地区。 在中国先秦时代的古籍中,或译作禺知、禺氏、牛氏等,后来也有译作月支的。 《康熙字典》等中,“月氏”的条目均注为yuèzhī,或在“月”下注音“鱼厥切”。公元前5~前2世纪初,月氏人游牧于河西走廊西部张掖至敦煌一带,势力强大,为匈奴劲敌。约在武帝元朔元年(公元前128年)汉使张骞至其国,以后往来渐密。国内分为休密、双靡、贵霜、胖顿、都密五部歙侯。公元前 177年前不久,月氏击破敦煌附近另一个小游牧部落乌孙,杀其王难兜靡,夺其地,难兜靡子猎骄靡初生,其部落逃到匈奴。公元前 177 ~前176年间,匈奴冒顿单于遣右贤王大败月氏。公元前 174年,匈奴老上单于立,不久又大败月氏,杀其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大多数部众遂西迁至伊犁河流域及伊塞克湖附近,原居此地的塞种大部分被迫南迁到兴都库什山以南。 月氏在河西走廊留下小部分残众与祁连山间羌族混合 ,号称小月氏, 而西迁之月氏从此被称为大月氏。至公元前139~前129年间,乌孙王猎骄靡长大,为其父报仇,遂率部众西击大月氏,夺取伊犁河流域等地。大月氏再次被迫南迁,过大宛,定居于阿姆河北岸。公元前 1 世纪初叶,大月氏又征服阿姆河以南的大夏。至公元初,五部歙侯中贵霜独大,建立贵霜帝国。大月氏人的两次迁徙对中亚地区的历史影响至巨。它造成大夏的灭亡,促使塞种入侵印度北部,并引起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从而开辟丝绸之路。 |
哈尔滨 | 哈尔滨 (黑龙江省省会、副省级市)哈尔滨,简称“哈”,别称“冰城”,是黑龙江省省会、副省级市、特大城市、中国东北地区中心城市之一,哈尔滨都市圈核心城市,是东北北部交通、政治、经济、文化、金融中心,也是中国省辖市中陆地管辖面积最大、户籍人口居第三位的特大城市,地处中国东北平原东北部地区、黑龙江省南部,国家重要的制造业基地。截至2015年,哈尔滨总面积5.31万平方公里,市辖区面积10198平方公里,辖9个市辖区、7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常住人口1066.5万人。 哈尔滨地处东北亚中心地带,被誉为欧亚大陆桥的明珠,是第一条欧亚大陆桥和空中走廊的重要枢纽,也是哈大齐工业走廊的起点,也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热点旅游城市和国际冰雪文化名城。是国家战略定位的“沿边开发开放中心城市”、“东北亚区域中心城市”及“对俄合作中心城市”。 2015年,哈尔滨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751.2亿元,比上年增长7.1%。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672.6亿元,增长7.2%;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862.8亿元,增长4.1%;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215.8亿元,增长9.3%。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1.7:33.4:54.9调整为11.7:32.4:55.9。2017年11月,复查确认继续保留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2017年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排第23位。 2017年12月,获得“厕所革命优秀城市奖”。2017年12月,当选中国十佳冰雪旅游城市。2018年10月25日,哈尔滨获全球首批“国际湿地城市”称号。 |
筒子楼 | 筒子楼 (住宅格局)“筒子楼”建筑又称赫鲁晓夫楼,一条长走廊串连着许多个单间。因为长长的走廊两端通风,状如筒子,故名“筒子楼”。同名电视剧《筒子楼》,由导演安战军执导,这是一个真实体现敬业精神的故事,这是一个让京剧界人士扪心自问的故事,戏里戏外悲喜交集,反映了一群为京剧而生的演员们在大时代中的窘迫与挣扎。 |
朵廊 | 1.亦作"朶廊"。 2.大殿的左右走廊。 |
采光 | 采光 采光是指设计门窗的大小和建筑的结构使建筑物内部得到适宜的光线。采光可分为直接采光和间接采光,直接采光指采光窗户直接向外开设;间接采光指采光窗户朝向封闭式走廊(一般为外廊)、直接采光的厅、厨房等开设,有的厨房、厅、卫生间利用小天井采光,采光效果如同间接采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