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高原的词语
形容高原的词语:1. 平缓;2. 开阔;3. 漫长;4. 纯净;5. 高耸;6. 崎岖;7. 神秘;8. 壮观;9. 辽阔;10. 恬静;11. 奇特;12. 祥和;13. 空旷;14. 荒凉;15. 美丽;16. 险峻;17. 富饶;18. 清新;19. 神奇;20. 宁静
形容高原的词语 相关词语和解释
词语 | 拼音/解释 |
---|---|
青藏高原 | 青藏高原 (亚洲内陆高原)青藏高原(Qinghai-Tibet Plateau)是中国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第三极”,南起喜马拉雅山脉南缘,北至昆仑山、阿尔金山和祁连山北缘,西部为帕米尔高原和喀喇昆仑山脉,东及东北部与秦岭山脉西段和黄土高原相接,介于北纬26°00′~39°47′,东经73°19′~104°47′之间。 青藏高原东西长约2800千米,南北宽约300~1500千米,总面积约250万平方千米,地形上可分为藏北高原、藏南谷地、柴达木盆地、祁连山地、青海高原和川藏高山峡谷区等6个部分,包括中国西藏全部和青海、新疆、甘肃、四川、云南的部分以及不丹、尼泊尔、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的部分或全部。 青藏高原的自然历史发育极其年轻,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形成了全世界最高、最年轻而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紧密结合的自然地理单元。高原腹地年平均温度在0℃以下,大片地区最暖月平均温度也不足10℃。青藏高原一般海拔在3000-5000米之间,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为东亚、东南亚和南亚许多大河流发源地;高原上湖泊众多,有纳木措、青海湖等。 青藏高原光照和地热资源充足,矿产资源主要有铬、铜、铅、锌、水晶等等。高原上冻土广布,植被多为天然草原。青藏高原也是中华民族的源头地之一和中华文明的发详地之一,在华夏文明史上流传的伏羲、炎帝、烈山氏、共工氏、四岳氏、金田氏和夏禹等都是高原古羌人。青藏高原上的居民以藏族为主,形成了以藏族文化为主的高原文化体系。 |
高原 | 高原 (窦唯第二任妻子)高原,窦唯的第二任妻子,内地资深女摄影师,用镜头为中国流行音乐记录下了不计其数的经典作品,窦唯、唐朝乐队、许巍、顺子、花儿乐队等。 高原 (地理名词)高原(Plateau)是指海拔高度在500米以上的地区,地势相对平坦或者有一定起伏的广阔地区。如我国的青藏高原、云贵高原。 高原素有“大地的舞台”之称,它是在长期连续的大面积的地壳抬升运动中形成的。 有的高原表面宽广平坦,地势起伏不大;有的高原则是山峦起伏,地势变化很大。 世界最高的高原是中国的青藏高原,面积最大的高原为南极冰雪高原。高原最本质的特征是︰地势相对高差低而海拔相当高。高原分布甚广,连同所包围的盆地一起,大约共占地球陆地面积的45%。高地的形成与地球的形成有很大联系。 |
黄土高原 | 黄土高原 (中国地形区)黄土高原(Loess Plateau)位于中国中部偏北部,为中国四大高原之一,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也是地球上分布最集中且面积最大的黄土区,总面积64万平方千米,横跨中国青、甘、宁、内蒙古、陕、晋、豫7省区大部或一部,主要由山西高原、陕甘晋高原、陇中高原、鄂尔多斯高原和河套平原组成。 黄土高原东西长1000余公里,南北宽750公里,包括中国太行山以西,青海省日月山以东,秦岭以北,长城以南的广大地区,位于中国第二级阶梯之上,海拔高度800~3000米。黄土高原属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大地构造单位主要包括陕北陇东地台、华力西褶皱带、太平洋式燕山褶皱带、陇西地块、中条山地块、吕梁山地块和汾渭下游沉带等,并以秦岭地轴和鄂尔多斯地台为南北二大界线。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和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之一,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除许多石质山地外,大部分为厚层黄土覆盖,经流水长期强烈侵蚀,逐渐形成千沟万壑、地形支离破碎的特殊自然景观。地貌起伏大,山地、丘陵、平原与宽阔谷地并存,四周为山系所环绕。 黄土高原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黄土颗粒细,土质松软,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养分,利耕作,盆地和河谷农垦历史悠久。除少数石质山地外,黄土厚度在50~80米之间,最厚达150~180米。黄土高原之上孕育了黄土地独特的文化,产生了以“窑洞”为代表的民居和以信天游、安塞腰鼓为代表的民间文艺。 |
内蒙古高原 | 内蒙古高原 内蒙古高原(Inner Mongolian Plateau)是中国四大高原中的第二大高原,为蒙古高原的一部分,又称北部高原,位于阴山山脉之北,大兴安岭以西,北至国界,西至东经106°附近。介于北纬40°20′~50°50′,东经106°~121°40′。面积约34万平方千米。广义的内蒙古高原还包括阴山以南的鄂尔多斯高原和贺兰山以西的阿拉善高原。 内蒙古高原一般海拔1000~1200米,南高北低,北部形成东西向低地,最低海拔降至600米左右,古有“瀚海”之称。内蒙古高原戈壁、沙漠、沙地依次从西北向东南略呈弧形分布,是中国多风地区之一,年均风速4~6米/秒;是中国湖泊较多的地区之一,常年有水的湖泊湖水浅,面积小,或为雨季湖。 内蒙古高原是中国重要的牧场,草原面积约占高原面积的80%,属欧亚温带草原区的一部分,是中国最大的绵羊及山羊放牧区和中国骆驼主要产区之一。内蒙古高原平均每平方千米仅3人,为蒙古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和汉族等各族人民长期从事畜牧业生产活动的地区。 |
黃土高原 | 黄土高原 (中国地形区)黄土高原(Loess Plateau)位于中国中部偏北部,为中国四大高原之一,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也是地球上分布最集中且面积最大的黄土区,总面积64万平方千米,横跨中国青、甘、宁、内蒙古、陕、晋、豫7省区大部或一部,主要由山西高原、陕甘晋高原、陇中高原、鄂尔多斯高原和河套平原组成。 黄土高原东西长1000余公里,南北宽750公里,包括中国太行山以西,青海省日月山以东,秦岭以北,长城以南的广大地区,位于中国第二级阶梯之上,海拔高度800~3000米。黄土高原属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大地构造单位主要包括陕北陇东地台、华力西褶皱带、太平洋式燕山褶皱带、陇西地块、中条山地块、吕梁山地块和汾渭下游沉带等,并以秦岭地轴和鄂尔多斯地台为南北二大界线。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和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之一,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除许多石质山地外,大部分为厚层黄土覆盖,经流水长期强烈侵蚀,逐渐形成千沟万壑、地形支离破碎的特殊自然景观。地貌起伏大,山地、丘陵、平原与宽阔谷地并存,四周为山系所环绕。 黄土高原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黄土颗粒细,土质松软,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养分,利耕作,盆地和河谷农垦历史悠久。除少数石质山地外,黄土厚度在50~80米之间,最厚达150~180米。黄土高原之上孕育了黄土地独特的文化,产生了以“窑洞”为代表的民居和以信天游、安塞腰鼓为代表的民间文艺。 |
墨西哥高原 | 墨西哥高原 墨西哥高原:北美大陆南部墨西哥境内中部的高原。墨西哥高原占全国面积的5/6,北起墨、美边界,东、西、南三面为马德雷山脉所环绕,面积120万平方公里。高原边缘山脉的外侧陡峭,内侧平缓宽广,使高原在地貌形态上似一方桌隆起在两侧海岸平原之上,故称“梅萨”(意为桌状高原)。 墨西哥地形主要为山地和高原,总称墨西哥高原,所以墨西哥又被称为“高原之国”。 |
蒙古高原 | 蒙古高原 (亚洲内陆高原)蒙古高原泛指亚洲东北部高原地区,亦即东亚内陆高原,东起大兴安岭、西至阿尔泰山,北界为萨彦岭、雅布洛诺夫山脉,南界为阴山山脉,范围包括蒙古全境和中国华北北部,面积约200万平方公里。 蒙古高原包括蒙古国全部(外蒙古),俄罗斯南部的图瓦共和国、布里亚特共和国与外加贝尔边疆区,中国西北部内蒙古自治区全境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部分地区,与中国内蒙古高原为一体。 蒙古高原大部为古老台地,仅西北部多山地,东南部为广阔的戈壁,中部和东部为大片丘陵。平均海拔1580米。地势自西向东逐渐降低。年平均降水量约200毫米,多湖泊、大河。冬季是亚洲大陆的冷源之一,最低气温可达-45℃,夏季最高温可达30—35℃。由于这一带自古以来为蒙古族活动区域,常称为“蒙古地区”,简称“蒙古”。 |
埃塞俄比亚高原 | 埃塞俄比亚高原 埃塞俄比亚高原在东非埃塞俄比亚境内,又叫阿比西尼亚高原,是一个平均海拔2500~3000米、在古老地层上覆盖广大玄武岩的波状高原。高原上耸立着一座座海拔超过4000米的火山山峰,显得十分宏伟壮丽,为非洲地势最高处,有非洲“屋脊”之称。面积约80多万平方千米,非洲重要农业区,世界咖啡原产地。还特产苔麸、努格(油菊)、葛须等。 |
帕米尔高原 | 帕米尔高原 帕米尔高原(Pamirs,亦作Pamir),中国古代称葱岭,古丝绸之路在此经过。地处中亚东南部、中国的最西端,横跨塔吉克斯坦、中国和阿富汗。是亚洲多个主要山脉的汇集处,平均海拔4000米-7700米。 “帕米尔”是塔吉克语“世界屋脊”的意思,高原海拔4000米~7700米,拥有许多高峰。该高原是地球上两条巨大山带 (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带和帕米尔-楚科奇山带)的山结,也是亚洲大陆南部和中部地区主要山脉的汇集处,包括喜马拉雅山脉、喀喇昆仑山脉、昆仑山脉、天山山脉、兴都库什山脉五大山脉,它群山起伏,连绵逶迤,雪峰群立,耸入云天,号称亚洲大陆地区的屋脊。 帕米尔高原的最高峰是乔戈里峰,位于中国和巴基斯坦交界处,海拔8611米,是世界第二高峰。 |
伊朗高原 | 伊朗高原 伊朗高原(英文:Iranian plateau,又称Persian plateau)是亚洲西南部的高原地带,亦是古代文化的发源地,其由阿拉伯版块与欧亚大陆版块碰撞之后形成的多折山脉带地形。 伊朗高原由小亚细亚和高加索开始,一直向东延伸,包括现今阿富汗的绝大部分和巴基斯坦的很大部分。伊朗高原周围被雄伟的高山所包围,高原中央是辽阔的内陆盆地,没有河流通往大海。伊朗农业条件最好的地区,是毗邻两河流域的胡泽斯坦地区,还有北部、西北部山链的山麓与河谷地区,特别是里海、高加索山脉的斜坡地区。 |
帕米爾高原 | 帕米尔高原 帕米尔高原(Pamirs,亦作Pamir),中国古代称葱岭,古丝绸之路在此经过。地处中亚东南部、中国的最西端,横跨塔吉克斯坦、中国和阿富汗。是亚洲多个主要山脉的汇集处,平均海拔4000米-7700米。 “帕米尔”是塔吉克语“世界屋脊”的意思,高原海拔4000米~7700米,拥有许多高峰。该高原是地球上两条巨大山带 (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带和帕米尔-楚科奇山带)的山结,也是亚洲大陆南部和中部地区主要山脉的汇集处,包括喜马拉雅山脉、喀喇昆仑山脉、昆仑山脉、天山山脉、兴都库什山脉五大山脉,它群山起伏,连绵逶迤,雪峰群立,耸入云天,号称亚洲大陆地区的屋脊。 帕米尔高原的最高峰是乔戈里峰,位于中国和巴基斯坦交界处,海拔8611米,是世界第二高峰。 |
山西高原 | 山西高原 山西高原地处黄土高原的东缘,居太行山之西,是黄土高原的重要组成部分,山西多名山,最著名的有五岳之一的北岳恒山、四大佛教名山之首的五台山、道教名山北武当山、绵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五老峰、中华名山析城山、全国十佳自然保护区之一的芦芽山、五镇之一的中镇霍山、保存有华北面积最大的原始森林的历山、太行山脉中奇绝险峻的太行大峡谷、王莽岭、黄崖洞,另有灵空山、石膏山、仙堂山、管涔山、庞泉沟等,山色不同,神态各异,分别以险峻、幽雅、秀美而出奇制胜;境内自北向南,依次为大同、忻定、太原、长治、晋城、临汾、运城七大盆地,黄河几大支流——汾河、沁河、丹河从中灌流,沿岸地肥水美,五谷丰登,被誉为山西人民的母亲河。 |
德干高原 | 德干高原 德干高原(Deccan Plateau)位于印度中部和南部,包括马哈拉施特拉邦、安得拉邦、卡纳塔克邦和泰米尔纳德邦的一部分,是有名的熔岩高原。海拔平均为500-600米,地质主要是白垩纪的玄武岩。德干高原东边以东高止山脉相连,西边与西高止山脉相接。 |
高原期 | 高原期 “高原期”亦称“高原现象”。指在复杂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到一定时期出现的练习成绩的暂时停滞不前的现象。它在练习曲线上表现为出现一段接近水平(或平坦)的线段。产生的原因既有外在客观因素的影响,也有内在主观因素的影响。 |
高原之舟 | 高原之舟 在青藏高原人们经常可以看到一种奇特的牛,这就是被人们誉为“高原之舟”的牦牛。它体形雄壮,四肢短小,身披长毛,尾似马,叫如猪,尤其是它的腹部和臀部,长有30~40厘米长的粗毛,宛如系上了一条特制的“长毛围裙”。 |
哥伦比亚高原 | 哥伦比亚高原 哥伦比亚高原 Columbia Plateau 亦称Columbia Intermontane。 美国西北部自然地理区。 |
青海 | 青海 (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青海,简称青,省会西宁,位于中国西部,雄踞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东北部,是中国青藏高原上的重要省份之一。青海省东西长约1200公里,南北宽800公里,面积为69.66万平方千米。境内山脉高耸,地形多样,河流纵横,湖泊棋布。昆仑山横贯中部,唐古拉山峙立于南,祁连山矗立于北,茫茫草原起伏绵延,柴达木盆地浩瀚无限。长江、黄河之源头在青海,中国最大的内陆高原咸水湖也在青海,因此而得名“青海”。 青海与甘肃、四川、西藏、新疆接壤,辖西宁市、海东市两个地级市和玉树藏族自治州、海西州、海北州、海南州、黄南州、果洛州等6个民族自治州,共48县级行政单位。青海省有藏族、回族、蒙古族、土族、撒拉族等43个少数民族,2017年常住人口598.38万。青海有着“世界屋脊”的美称。青海东部素有“天河锁钥”、“海藏咽喉”、“金城屏障”、“西域之冲”和“玉塞咽喉”等称谓,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被誉为“三江源”、“江河源头”、“中华水塔”。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青海的地形大势是盆地、高山和河谷相间分布的高原。 2014年11月,青海省区被列入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2017年,青海省地区生产总值2642.80亿元。2018年度《中国国家旅游》最佳旅游创新营销目的地。 |
吐蕃 | 吐蕃 吐蕃(音tǔ bō)(公元618年—842年,藏文:བོན་ཆེན་པོ།,威利:bon chen po,意为“大蕃”)是由古代藏族在青藏高原建立的政权,自囊日论赞至朗达玛延续两百多年。 吐蕃王朝是西藏历史上第一个有明确史料记载的政权,松赞干布被认为是实际立国者。青藏高原各部在吐蕃王朝的统一下凝聚成强大势力,逐渐走出封闭的内陆高原,使得古代藏族社会第一次出现勃勃生机。原本各自为政、分散孤立发展的局面被改变,通过制度、法律、驿站等建设,各个小邦政权和部落联盟得到整合。由于内部人口流动,社会交往面扩大,推动了藏地语言及整个文化层面上的相互沟通,实现了青藏高原文化上的整合与壮大。 吐蕃社会生产以农牧业为主。农作物有青稞、小麦、荞麦等;牲畜有牦牛、马、驼、羊等;手工业有烧炭、冶铁、制胶、毛织等。吐蕃时期的碑铭、木简、文书、经卷等尚有大量保存至今,是研究吐蕃社会和历史的宝贵资料。吐蕃王朝崩溃后,宋朝、元朝和明朝初年的汉文史籍仍泛称青藏高原及当地人民为“吐蕃”或“西蕃”。 |
青康藏高原 | 辞典解释青康藏高原 qīng kāng zàng gāo yuán 地名。位居我国西南部,平均高度在四千五百公尺以上,面积约二百二十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大最高的高原,有「世界屋脊」之称。南为喜马拉雅山脉,北有昆仑山脉,西为喀喇昆仑山脉,东为横断山脉。包括藏北高原、藏南纵谷、青海高原盆地以及西康山地。为长江、黄河、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恒河、印度河、塔里木河等大河流的集水区以及水源地。高原上湖泊广布,其中青海为我国第一大咸水湖。湖泊沿岸常围绕广大的牧草地,为我国重要畜牧地。 |
非洲 | 非洲 (世界七大洲之一)非洲(拉丁文:Africa),全称阿非利加洲,位于东半球西部,欧洲以南,亚洲之西,东濒印度洋,西临大西洋,纵跨赤道南北,面积大约为3020万平方公里(土地面积),占全球总陆地面积的20.4%,是世界第二大洲,同时也是人口第二大洲(约12亿)。 非洲大陆东至哈丰角(东经51°24',北纬10°27'),南至厄加勒斯角(东经20°02',南纬34°51'),西至佛得角(西经17°33',北纬14°45'),北至吉兰角(本赛卡角)(东经9°50',北纬37°21')。 非洲大陆高原面积广阔,海拔在500米-1000米的高原占非洲面积的60%以上,有“高原大陆”之称。海拔2000以上的山地高原约占非洲面积5%。低于海拔200米的平原多分布在沿海地带,不足非洲面积的10%。非洲大陆平均海拔为650米。 非洲是世界古人类和古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公元前4000年便有最早的文字记载。非洲北部的埃及是世界文明发源地之一。 自1415年葡萄牙占领休达,欧洲列强开始进行对非洲殖民统治,约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达到巅峰,约有95%非洲领土遭到列强瓜分,资源长期遭到掠夺。1847年后殖民地陆续独立,而非洲独立年(1960年)则象征非洲脱离列强统治,非洲殖民时代结束。 由于长期种族冲突、热带疾病丛生、工业化引发的环境破坏,从前西方殖民主义,独立后腐败政权,使非洲成为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世界经济发展水平最低的一个洲,全非洲一年的贸易总额仅占全世界的百分之一。 通常所说非洲人指的是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尼格罗人种非洲居民,即非洲黑人。 |
巴西高原 | 巴西高原 巴西高原(葡萄牙语:PlanaltoBrasileiro)是南美洲东部位于巴西境内的广阔高原,面积500多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面积第一大的高原(除了南极的冰雪高原外)。 |
东非高原 | 东非高原 东非高原是非洲湖泊最集中的地区,有非洲最大的湖泊维多利亚湖和其他大大小小的湖泊。因而,东非高原有“湖泊高原”之称。属热带草原气候。农业较发达。 |
熱河高原 | 辞典解释热河高原 rè hé gāo yuán 位于大兴安岭南端的山麓高原,在松辽、黄淮两平原及桑干盆地、蒙古高原之间。为大兴安岭东南端的下降地带。由西向东,级级下降,初为高原,继为台地,终迄于松辽平原,其东南隅以丘陵河谷地区与冀东、辽西的海岸平原相连续。 |
窑洞 | 窑洞 窑洞是中国西北黄土高原上居民的古老居住形式,这一“穴居式”民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四千多年前。窑洞广泛分布于黄土高原的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内蒙古、甘肃以及宁夏等省。在中国陕甘宁地区,黄土层非常厚,有的厚达几十公里,中国人民创造性利用高原有利的地形,凿洞而居,创造了被称为绿色建筑的窑洞建筑。窑洞一般有靠崖式窑洞,下沉式窑洞、独立式等形式,其中靠山窑应用较多。过去,一位农民辛勤劳作一生,最基本的愿望就是修建几孔窑洞。有了窑娶了妻才算成了家立了业。男人在黄土地上刨挖,女人则在土窑洞里操持家务、生儿育女。窑洞是黄土高原的产物、陕北人民的象征,它沉积了古老的黄土地深层文化。 |
四川盆地 | 四川盆地 四川盆地是中国四大盆地之一,位于亚洲大陆中南部(北纬28“10`和32.25`之间),中国腹心地带和中国大西部东缘中段。 四川盆地囊括四川省中东部和重庆大部,又称信封盆地、紫色盆地,总面积约26万多平方千米,由青藏高原、大巴山、巫山、大娄山、云贵高原环绕而成,周围山地海拔多在1000米~3000米之间,面积约为10万平方千米,中间盆底地势低矮,海拔250米~750米,面积约为16万平方千米,因此可明显分为边缘山地和盆底部两大部分。边缘山地区从下而上一般具有2~5个垂直自然带。西北边缘是很长的龙门山脉。 四川盆地底自西向东分为成都平原、川中丘陵和川东平行岭谷。 四川盆地是中国著名红层盆地。地表岩石主要为紫红色砂岩和页岩,这两种岩石极易风化发育成紫色土,紫色土含有丰富的钙、磷、钾等营养元素,是中国最肥沃的自然土壤。盆地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气温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盆底高而边缘低,等温线分布呈现同心圆状。夏季平均温度在24~28℃之间,极端高温36~42℃;冬季平均温度4~8℃之间,极端低温-8℃~-2℃。四川盆地年降水量1000~1300毫米,但冬干、春旱、夏涝、秋绵雨,年内分配不均,70~75%的雨量集中于夏季(6~10月)。 四川盆地内还蕴藏丰富的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以及盐、磷灰石、硫磺等矿产,其中天然气、芒硝为中国之冠,并有中国重要的锶矿。边缘山地是四川多种经济林木和用材林基地,盆地底部耕地连片,是中国最大的水稻、油菜籽产区。 |
窯洞 | 窑洞 窑洞是中国西北黄土高原上居民的古老居住形式,这一“穴居式”民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四千多年前。窑洞广泛分布于黄土高原的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内蒙古、甘肃以及宁夏等省。在中国陕甘宁地区,黄土层非常厚,有的厚达几十公里,中国人民创造性利用高原有利的地形,凿洞而居,创造了被称为绿色建筑的窑洞建筑。窑洞一般有靠崖式窑洞,下沉式窑洞、独立式等形式,其中靠山窑应用较多。过去,一位农民辛勤劳作一生,最基本的愿望就是修建几孔窑洞。有了窑娶了妻才算成了家立了业。男人在黄土地上刨挖,女人则在土窑洞里操持家务、生儿育女。窑洞是黄土高原的产物、陕北人民的象征,它沉积了古老的黄土地深层文化。 |
雲貴高原 | 辞典解释云贵高原 yún guì gāo yuán 地名。位于云南省东部及贵州全境的大高原。西接青康藏高原,为纵谷地形,高原表面崎岖,高度变化大,上多湖泊,山间多溶蚀盆地,为人口聚集精华区。因地处我国西南边缘,故开发较晚。 英语 Yunnan and Guizhou plateau in southwest China, covering east Yunnan, whole of Guizhou, west of Guangxi and southern margins of Sichuan, Hubei and Hunan德语 Yunnan-Guizhou-Plateau (S) |
學習高原 | 辞典解释学习高原 xué xí gāo yuán 学习的曲线出现高原停滞的现象。学习进步到某一程度后,即因瓶颈而停滞,难得再继续进步。此时停滞的曲线水平如高原一般,称为「学习高原」。 |
沼泽土 | 沼泽土 沼泽土(bog soil) 地表长期积水、生长喜湿性植被条件下形成的土壤。分布在排水不畅的平原洼地,湖沼边缘、江河滞洪洼地以及山间沟谷,以中国东北的三江平原、川西北高原的若尔盖地区分布面积较大。土体上部含大量有机质或泥炭,下部为潜育层,中间有的具锈色过渡层,是有机质积累及还原作用强烈的土壤。母质主要为河湖沉积物,质地较黏,温暖季节植被生长繁茂,冬季寒冷,有机质分解程度低,表层为黑色的腐泥层或泥炭,有机质含量高达10%-25%,C/N比14- 20;潜育层呈青灰色或蓝色,还原性物质总量为10 cmol/kg,Eh在250 mV以下。土壤多呈微酸性至中性反应,干旱区为碱性。重点改良措施是排除积水,加速土壤有机质分解。 |
沼澤土 | 沼泽土 沼泽土(bog soil) 地表长期积水、生长喜湿性植被条件下形成的土壤。分布在排水不畅的平原洼地,湖沼边缘、江河滞洪洼地以及山间沟谷,以中国东北的三江平原、川西北高原的若尔盖地区分布面积较大。土体上部含大量有机质或泥炭,下部为潜育层,中间有的具锈色过渡层,是有机质积累及还原作用强烈的土壤。母质主要为河湖沉积物,质地较黏,温暖季节植被生长繁茂,冬季寒冷,有机质分解程度低,表层为黑色的腐泥层或泥炭,有机质含量高达10%-25%,C/N比14- 20;潜育层呈青灰色或蓝色,还原性物质总量为10 cmol/kg,Eh在250 mV以下。土壤多呈微酸性至中性反应,干旱区为碱性。重点改良措施是排除积水,加速土壤有机质分解。 |
藏北高原 | 辞典解释藏北高原 zàng běi gāo yuán 地名。位于昆仑山、喀喇昆仑山和冈底斯山之间的内陆高原。平均高度达五千公尺,气候干寒,空气稀薄,年雨量不足二百公厘。地表曾受冰蚀,山间浅盆多积水成湖,有「湖泊高原」之称。 |
贵州 | 贵州 (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贵州省,简称“黔”或“贵”,地处中国西南腹地,与重庆、四川、湖南、云南、广西接壤,是西南交通枢纽,长江经济带重要组成部分。世界知名山地旅游目的地和山地旅游大省,全国首个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辖贵阳市、遵义市、安顺市、毕节市、铜仁市、六盘水市、黔西南州(兴义市)、黔东南州(凯里市)、黔南州(都匀市)。 贵州境内地势西高东低,自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全省地貌可概括分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四种基本类型,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暖风和、雨量充沛、雨热同期。 贵州是古人类发祥地之一,远古人类化石和远古文化遗存发现颇多。早在24万年前,就有人类栖息繁衍,已发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80余处。观音洞旧石器遗址被正式命名为“观音洞文化”,对研究中国旧石器时代的起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
黄河 | 黄河 (中国第二长河)黄河,中国北部大河,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52443平方公里。世界第五大长河,中国第二长河。 黄河北源发源于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支脉查哈西拉山南麓的扎曲,南源发源于巴颜喀拉山支脉各姿各雅山北麓的卡日曲,西源发源于星宿海西的约古宗列曲。呈“几”字形,自西向东分别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自治区),最后流入渤海。 黄河中上游以山地为主,中下游以平原、丘陵为主。由于河流中段流经中国黄土高原地区,因此夹带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称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但是在中国历史上,黄河下游的改道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黄河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中国人称其为“母亲河”。每年都会生产十六亿吨泥沙,其中有十二亿吨流入大海,剩下四亿吨长年留在黄河下游,形成冲积平原,有利于种植。 |
黃河 | 黄河 (中国第二长河)黄河,中国北部大河,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52443平方公里。世界第五大长河,中国第二长河。 黄河北源发源于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支脉查哈西拉山南麓的扎曲,南源发源于巴颜喀拉山支脉各姿各雅山北麓的卡日曲,西源发源于星宿海西的约古宗列曲。呈“几”字形,自西向东分别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自治区),最后流入渤海。 黄河中上游以山地为主,中下游以平原、丘陵为主。由于河流中段流经中国黄土高原地区,因此夹带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称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但是在中国历史上,黄河下游的改道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黄河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中国人称其为“母亲河”。每年都会生产十六亿吨泥沙,其中有十二亿吨流入大海,剩下四亿吨长年留在黄河下游,形成冲积平原,有利于种植。 |
冰帽 | 冰帽 冰帽 。是一种规模比大陆冰盖小,外形与其相似,而穹形。在压力不均匀情况下,冰体内的冰从中心向四周呈放射状漫流。它是大陆冰盖和山岳冰川的过渡类型。多分布在一些高原和岛屿上,故又有高原冰帽和岛屿冰帽之分。冰岛的瓦特那冰川即是一例。 |
貴州 | 贵州 (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贵州省,简称“黔”或“贵”,地处中国西南腹地,与重庆、四川、湖南、云南、广西接壤,是西南交通枢纽,长江经济带重要组成部分。世界知名山地旅游目的地和山地旅游大省,全国首个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辖贵阳市、遵义市、安顺市、毕节市、铜仁市、六盘水市、黔西南州(兴义市)、黔东南州(凯里市)、黔南州(都匀市)。 贵州境内地势西高东低,自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全省地貌可概括分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四种基本类型,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暖风和、雨量充沛、雨热同期。 贵州是古人类发祥地之一,远古人类化石和远古文化遗存发现颇多。早在24万年前,就有人类栖息繁衍,已发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80余处。观音洞旧石器遗址被正式命名为“观音洞文化”,对研究中国旧石器时代的起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
山西 | 山西 (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山西,简称“晋”,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太原市,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东依太行山,西、南依吕梁山、黄河,北依长城,与河北、河南、陕西、内蒙古等省区为界。介于北纬34°34′—40°44′,东经110°14′—114°33′之间,总面积15.67万平方千米,山区面积约占总面积的80%以上。 山西又称“三晋”,古称河东,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达三千年,被誉为“华夏文明摇篮”,素有“中国古代文化博物馆”之称。柳宗元称之为“表里山河”。 山西是典型的为黄土广泛覆盖的山地高原,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境内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500米以上。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山西省下辖11个地级市,117个县级行政单位。截至2017年,山西省地区生产总值14973.5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0557元,按2017年平均汇率计算为6007美元。常住总人口3702.35万人。 山西省现存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52处,位居中国第一,其中,大同云冈石窟、平遥古城、五台山为世界文化遗产。中国保存完好的宋、金以前的地面古建筑物70%以上在山西境内,享有“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博物馆”的美誉,著名的有恒山悬空寺、太原晋祠、芮城永乐宫、解州关帝庙、祁县乔家大院等。 山西是老革命根据地,革命活动遗址和革命文物遍布全省。著名的有八路军总部旧址、黎城黄崖洞八路军兵工厂、文水刘胡兰纪念馆等。 |
喀斯特 | 喀斯特 喀斯特(KARST)即岩溶,是水对可溶性岩石(碳酸盐岩、石膏、岩盐等)进行以化学溶蚀作用为主,流水的冲蚀、潜蚀和崩塌等机械作用为辅的地质作用,以及由这些作用所产生的现象的总称。由喀斯特作用所造成地貌,称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 “喀斯特”(Karst)原是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特拉半岛上的石灰岩高原的地名,意思是岩石裸露的地方。那里有发育典型的岩溶地貌。“喀斯特”一词即为岩溶地貌的代称。中国是世界上对喀斯特地貌现象记述和研究最早的国家,早在晋代即有记载,尤以明徐宏祖(1586~1641)所著的《徐霞客游记》中的记述最为详尽。 地理分布 喀斯特地貌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可溶性岩石地区。可溶性岩石有3类:①碳酸盐类岩石(石灰岩、白云岩、泥灰岩等)。②硫酸盐类岩石(石膏、硬石膏和芒硝)。③卤盐类岩石(钾、钠、镁盐岩石等)。总面积达51×106平方千米,占地球总面积的10%。从热带到寒带、由大陆到海岛都有喀斯特地貌发育。较著名的区域有中国广西、云南和贵州等省(区),越南北部,南斯拉夫狄那里克阿尔卑斯山区,意大利和奥地利交界的阿尔卑斯山区,法国中央高原,俄罗斯乌拉尔山,澳大利亚南部,美国肯塔基和印第安纳州,古巴及牙买加等地。中国喀斯特地貌分布广、面积大。主要分布在碳酸盐岩出露地区,面积约91~130万平方千米。其中以广西、贵州和云南东部所占的面积最大,是世界上最大的喀斯特区之一;西藏和北方一些地区也有分布。 |
四川 | 四川 (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四川,简称川或蜀,省会成都,位于中国内陆西南部,北连陕西、甘肃、青海,南接云南、贵州,东邻重庆,西衔西藏。四川是中国重要的经济、文化、工业、农业、军事、旅游大省,拥有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天府新区等经济发展高地,是中国西部物资集散地,长江经济带组成部分,也是国宝大熊猫的故乡,中国三大名酒”茅五剑”中的五粮液与剑南春原产地。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西部战区机关驻地。 四川省总面积48.6万平方公里,辖18个地级市、3个自治州,其中包括54个市辖区、17个县级市、108个县、4个自治县,截至2017年底,常住人口8302万。四川拥有全国第二大藏区、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和唯一的羌族聚居区。四川地貌以山地为主,具有山地、丘陵、平原和高原4种地貌类型。是承接华南华中、连接西南西北、沟通中亚南亚东南亚的重要交汇点和交通走廊。 四川拥有共探明储量矿产资源132种,占全国资源种数70%,为全国资源、能源大省。四川油气田已探明天然气储量超过3.8万亿立方米,位居全国第一,是川气东送的起点。四川因土地肥沃、物产富饶、资源富集、风景优美誉为“天府之国”。 四川拥有世界文化遗产1项,世界自然遗产3项,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1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1项;国家5A级旅游景区12处,4A级景区185处;中国最佳旅游城市1座,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1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8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30处。四川将实施“绿色四川”旅游行动计划,建设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 |
原田 | 原田 原田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指平原上或高原上的田地。 |
大兴安岭 | 大兴安岭 大兴安岭是兴安岭的西部组成部分,位于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东北部,是内蒙古高原与松辽平原的分水岭。 大兴安岭北起黑龙江畔,南至西拉木伦河上游谷地,东北-西南走向,全长1200多公里,宽200-300公里,海拔1100-1400米,主峰索岳尔济山。大兴安岭原始森林茂密,是中国重要的林业基地之一。主要树木有兴安落叶松、樟子松、红皮云杉、白桦、蒙古栎、山杨等。 |
冈底斯山脉 | 冈底斯山脉 冈底斯山脉(KailasRange亦作Kang-ti-ssuShan或GangdisiShan)横贯中国西藏自治区西南部,与喜马拉雅山脉平行,呈西北-东南走向,属褶皱山。为内陆水系和印度洋水系分水岭。北为高寒的藏北高原,南为温凉的藏南谷地。 冈底斯藏语意为众山之主,又被称作“世界之轴”。东接念青唐古拉山脉。长1100千米。海拔约6000米。最高峰为罗波峰(冷布岗日),海拔7095米。山顶有28条冰川,面积只有88.8平方公里,以冰斗冰川和悬冰川为主。南坡冰川多于北坡。第二主峰冈仁波齐峰 在玛旁雍错以北,海拔6656公尺,雪线6000公尺。 象雄雍仲苯教以冈底斯山为宇宙中心,尊为圣地。据《世界地理概说》记载:“里象雄应该是冈底斯山西面三个月路程之外的波斯、巴达先和巴拉一带……中象雄在冈底斯山西面一天的路程之外。 尼泊尔人、印度人则以山为湿婆(印度教三尊神之一)的乐园。以玛旁雍错为圣湖。香客多来此朝拜。由巴噶经普兰,沿孔雀河谷有道路通往尼泊尔。冈底斯山南北侧均为地震活动带,20世纪70年代以后多次发生六级以上地震。 |
马德里 | 马德里 (西班牙首都)马德里(西班牙语:Madrid)是西班牙首都及最大都市,也是马德里自治区首府,其位置处于西班牙国土中部,曼萨纳雷斯河贯穿市区。市内人口约340万,都会区人口则约627.1万(2010年),均占西班牙首位。其建城于9世纪,是在摩尔人边贸站“马格立特”旧址上发展起来的城市;1561年,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将首都从托莱多迁入于此,由于其特殊的地位而得到迅速的发展,成为往后西班牙殖民帝国的运筹中心,现今则与巴塞罗那并列为西班牙的两大对外文化窗口。 马德里同时也是西班牙的商业中心和“总部经济”中心。其位置处于西班牙国土中部,曼萨纳雷斯河贯穿其中。位于伊比利亚半岛梅塞塔高原中部,瓜达拉马山脉东南麓的山间高原盆地中,海拔670米。南下可与非洲大陆一水为限的直布罗陀海峡相通,北越比利牛斯山可直抵欧洲腹地,因此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在历史上因战略位置重要而素有“欧洲之门”之称。 马德里也是南欧地区的旅游、文化中心,历史文化遗迹丰富,现代旅游设施齐全,服务业发达。 |
大興安嶺 | 大兴安岭 大兴安岭是兴安岭的西部组成部分,位于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东北部,是内蒙古高原与松辽平原的分水岭。 大兴安岭北起黑龙江畔,南至西拉木伦河上游谷地,东北-西南走向,全长1200多公里,宽200-300公里,海拔1100-1400米,主峰索岳尔济山。大兴安岭原始森林茂密,是中国重要的林业基地之一。主要树木有兴安落叶松、樟子松、红皮云杉、白桦、蒙古栎、山杨等。 |
馬德里 | 马德里 (西班牙首都)马德里(西班牙语:Madrid)是西班牙首都及最大都市,也是马德里自治区首府,其位置处于西班牙国土中部,曼萨纳雷斯河贯穿市区。市内人口约340万,都会区人口则约627.1万(2010年),均占西班牙首位。其建城于9世纪,是在摩尔人边贸站“马格立特”旧址上发展起来的城市;1561年,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将首都从托莱多迁入于此,由于其特殊的地位而得到迅速的发展,成为往后西班牙殖民帝国的运筹中心,现今则与巴塞罗那并列为西班牙的两大对外文化窗口。 马德里同时也是西班牙的商业中心和“总部经济”中心。其位置处于西班牙国土中部,曼萨纳雷斯河贯穿其中。位于伊比利亚半岛梅塞塔高原中部,瓜达拉马山脉东南麓的山间高原盆地中,海拔670米。南下可与非洲大陆一水为限的直布罗陀海峡相通,北越比利牛斯山可直抵欧洲腹地,因此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在历史上因战略位置重要而素有“欧洲之门”之称。 马德里也是南欧地区的旅游、文化中心,历史文化遗迹丰富,现代旅游设施齐全,服务业发达。 |
鄂爾多斯高原 | 辞典解释鄂尔多斯高原 è ěr duō sī gāo yuán 绥远省境内的高原,位于黄河南岸,多是沙漠和湖泊,盐池遍布,所产的盐称为「鄂盐」。 英语 Ordos Plateau, Inner Mongolia |
陝北高原 | 辞典解释陕北高原 shǎn běi gāo yuán 我国黄土高原的一部分。西起陇山,东到黄河,南起宜君,北到绥远的鄂尔多斯,地势由西北向东南低降。由于受到河川的侵蚀,地表较崎岖。气候干燥,耕地稀少,畜牧较盛,石油与煤为本区的富源。 |
的的喀喀湖 | 的的喀喀湖 的的喀喀湖位于玻利维亚和秘鲁两国交界的科亚奥高原上,是南美洲地势最高、面积最大的淡水湖,也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大型淡水湖之一,还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船可通航的湖泊,是南美洲第三大湖(仅次于马拉开波湖和帕图斯泻湖)。 的的喀喀湖(Lake Titicaca) 西班牙语作Lago Titicaca,湖上的浮岛的的喀喀湖的名称来源与于地的印第安人语言,可能是“美洲豹的山崖”或者是“酋长的山崖”的意思。有“美洲狮岩”(Rock of the Puma)或“铅崖”(Crag of Lead)等不同译名。 湖中有52个岛屿,大部分有人居住,最大的岛屿的的喀喀岛上有印加时代的神庙遗址,也是印第安人的圣湖。 |
念青唐古拉山脉 | 念青唐古拉山脉 念青唐古拉山脉(Nyainqêntanglha Shanmai)属于断块山,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横贯西藏中东部,为冈底斯山向东的延续,东南延伸与横断山脉西南部的伯舒拉岭相接,中部略为向北凸出,同时将西藏划分成藏北、藏南、藏东南三大区域。东南靠近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的南迦巴瓦峰。 据雍仲苯教资料所言:念青唐拉是藏地三大神山(冈底斯、念青唐拉、玛积雪山)之一,也是九大神山之一,更是十三大神山之首。 传说纳木错与念青唐拉曾经是一对恩爱夫妻。而根据雍仲苯教护法经、家族史以及神山祭祀文等苯教典籍记载:唐拉是雍仲本教的神山之一,是母子护法的四大眷属之龙度唐拉,也是古藏文化史记中较有影响力的著名神山。而纳木措为雍仲本教五骑羊护法母子的圣地,也是唐拉神山的明妃。它与纳木措是修行之人的主要修行圣地。 念青唐古拉山地区受东西向的怒江断裂带和雅鲁藏布江断裂带的控制,挤压断裂褶皱是形成了海拔平均6000米以上的高大山系,它的山脊线位于当雄—羊八井以西,全长1400千米,平均宽80千米,海拔5000-6000米,主峰念青唐古拉峰海拔7111米,终年白雪皑皑。 念青唐古拉山脉同时也是青藏高原东南部最大的冰川区。西段为内流区和外流区分界,东段为雅鲁藏布江和怒江分水岭。西北侧为藏北大湖区,其中最大的是纳木错湖。 相传念青唐古拉山里面有一座神秘的水晶宫,宫门上镶有各种宝石,光芒四射,宫底是甘露之海,中部缭绕着虹光彩雾,宫顶有白云,雨露时停时落,鲜花盛开在它的四周。 |
坝子 | 坝子 坝子:我国云贵高原上的局部平原的地方名称 坝子:云南省文山西畴县西洒镇英代坝子 |
东高止山脉 | 东高止山脉 印度德干高原的东缘山脉,北起马哈纳迪河中游,南至泰米尔纳德邦,转折西行,至尼尔吉里丘陵与西高止山会合。 |
壩子 | 坝子 坝子:我国云贵高原上的局部平原的地方名称 坝子:云南省文山西畴县西洒镇英代坝子 |
安卡拉 | 安卡拉 (土耳其首都)安卡拉(Ankara),土耳其的首都和第二大城市,安卡拉省省会,土耳其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和贸易的中心,位于小亚细亚半岛上安纳托利亚高原的西北部。 安卡拉为仅次于伊斯坦布尔的全国第二大工业中心,有东西行的铁路干线通全国主要城市和港口,另有公路多条通向各方。航空港保持国内外的航空联系。自古以来就是交通要塞,素有“土耳其的心脏”之称。 安卡拉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人们可以将城市的历史一直追溯到上古时期。安卡拉市区名胜古迹很多,如罗马时期的朱里安柱和奥古斯都庙;拜占庭时期的城堡和墓地;塞尔柱时期的阿拉丁清真寺以及奥斯曼时期的穆罕默德帕夏市场和默罕麦德市场等。 安卡拉也是现代化大都市,大街上汽车川流,马路旁高楼林立,呈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派繁荣兴旺的景象。 |
埃塞俄比亚 | 埃塞俄比亚 埃塞俄比亚联邦民主共和国(英语:The Federal Democratic Republic of Ethiopia),简称”埃塞俄比亚“或”埃塞“, 台译“衣索比亚”,是一个位于非洲东北的国家。东与吉布提、索马里毗邻,西同苏丹、南苏丹交界,南与肯尼亚接壤,北接厄立特里亚。高原占全国面积的2/3,平均海拔近3000米,素有“非洲屋脊”之称,首都是亚的斯亚贝巴。 埃塞具有3000年文明史。1993年5月24日,埃塞俄比亚的厄立特里亚省举行“公投”,宣布独立。埃塞俄比亚成为内陆国。 埃塞俄比亚是非洲联盟成员国,也是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经济以农牧业为主,工业基础薄弱。非盟总部就设在其首都。 2018年2月16日,埃塞俄比亚部长会议发布消息,该国从16日开始进入全国紧急状态。实行紧急状态是为应对国家存在的不稳定局势并维护国家秩序,但并未透露紧急状态具体期限。 |
波斯湾 | 波斯湾 波斯湾是阿拉伯海西北伸入亚洲大陆的一个海湾,介于伊朗高原和阿拉伯半岛之间,西北起阿拉伯河河口,东南至霍尔木兹海峡,长970多千米,宽56-338千米,面积24.1万平方千米。平均水深约40米,最大深度104米。 阿拉伯人称作这一地区为阿拉伯湾,但按亚洲地理学的国际性外海命名规则,已用阿拉伯命名了一个巨大海域(阿拉伯海其实是个大湾),因此采用波斯(伊朗古称)之名命名该海湾,更好标识、区别、记忆。 |
颠颜 | 颠颜 颠颜,古山名,指窴颜山 。拼音是diān yán,解释为在今 蒙古高原 杭爱山 南面的一支。 |
翰海 | 翰海 (翰海)【基本解释】 地名,蒙古高原东北的北海。 |
广阔 | 广阔 广阔,汉语词汇。 拼音:guǎng kuò 词语解释: [expansive;broad;vast;wide]广大宽阔 从居庸关到呼和浩特大约有一千多里的路程,火车都在这个广阔的高原上奔驰。——翦伯赞《内蒙访古》 |
碛北 | 碛北 碛北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qì běi,意思是指旧称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北地区。 |
刚果河 | 刚果河 刚果河(英文名:The Congo River)也称为扎伊尔河(方言意思是"大河"),位于位于非洲中西部。全长约4640千米,流域面积约370万平方千米,为非洲第二长河,仅次于尼罗河。 上游卢阿拉巴河发源于扎伊尔沙巴高原,最远源在赞比亚境内,叫谦比西河。北流出博约马瀑布后始称刚果河。干流贯穿刚果盆地,呈一大弧形,两次穿过赤道后注入大西洋,流经安哥拉、赞比亚、中非、喀麦隆、刚果(布)、刚果(金)等国,在刚(布)境内长达1000多公里。 刚果河流域拥有仅次于南美亚马逊雨林的世界第二大热带雨林,面积为200万平方公里,占非洲热带雨林总面积的70%,占全世界热带雨林总面积的25%,生物资源非常丰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