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写竹的诗词(1007首)

161 《和令狐舍人酬峰上人题山栏孤竹》 唐·杨巨源

满院冰姿粉箨残,一茎青翠近帘端。
离丛自欲亲香火,抱节何妨共岁寒。
能让繁声任真籁,解将孤影对芳兰。
范云许访西林寺,枝叶须和彩凤看。

162 《春雪题兴善寺广宣上人竹院》 唐·杨巨源

皎洁青莲客,焚香对雪朝。
竹内催淅沥,花雨让飘飖.
触石和云积,萦池拂水消。
只应将日月,颜色不相饶。

163 《送许侍御充云南哀册使判官》 唐·杨巨源

万里永昌城,威仪奉圣明。
冰心瘴江冷,霜宪漏天晴。
荒外开亭候,云南降旆旌。
他时功自许,绝域转哀荣。

咏物写竹抒怀言志

164 《奉和礼部尚书酬杨著作竹亭歌》 唐·权德舆

直城朱户相逦连,九逵丹毂声阗阗。
春官自有花源赏,终日南山当目前。
晨摇玉佩趋温室,莫入竹溪疑洞天。

165 《乞竹》 唐·王建

乞取池西三两竿,房前栽著病时看。
亦知自惜难判割,犹胜横根引出栏。

166 《杜中丞书院新移小竹》 唐·王建

此地本无竹,远从山寺移。
经年求养法,隔日记浇时。
嫩绿卷新叶,残黄收故枝。
色经寒不动,声与静相宜。
爱护出常数,稀稠看自知。
贫来缘未有,客散独行迟。

167 《城西竹园送裴佶王达》 唐·李益

葳蕤凌风竹,寂寞离人觞。
怆怀非外至,沉郁自中肠。
远行从此始,别袂重凄霜。

168 《和徐法曹赠崔洛阳斑竹杖以诗见答》 唐·卢纶

玉干一寻馀,苔花锦不如。
劲堪和醉倚,轻好向空书。
采拂稽山曲,因依释氏居。
方辰将独步,岂与此君疏。

169 《春日题苗发竹亭》 唐·耿湋

春亭及策上,郎吏谢玄晖。
闲咏疏篁近,高眠远岫微。
偏宜留野客,暂得解朝衣。
犹忆东溪里,雷云掩故扉。

170 《东峰亭各赋一物得阴崖竹》 唐·袁邕

终岁寒苔色,寂寥幽思深。
朝歌犹夕岚,日永流清阴。
龙钟负烟雪,自有凌云心。

171 《和王相公题中书丛竹寄上元相公》 唐·郎士元

多时仙掖里,色并翠琅玕.幽意含烟月,清阴庇蕙兰。
枝繁宜露重,叶老爱天寒。
竟日双鸾止,孤吟为一看。

172 《县中池竹言怀》 唐·钱起

官小志已足,时清免负薪。
卑栖且得地,荣耀不关身。
自爱赏心处,丛篁流水滨。
荷香度高枕,山色满南邻。
道在即为乐,机忘宁厌贫。
却愁丹凤诏,来访漆园人。

173 《奉使采箭簳竹谷中晨兴赴岭》 唐·钱起

孤客倦夜坐,闻猿乘早发。
背溪已斜汉,登栈尚残月。
重峰转森爽,幽步更超越。
云木耸鹤巢,风萝扫虎穴。
人群徒自远,世役终难歇。
入山非买山,采竹异采蕨。
谁见子牟意,悁劳书魏阙。

174 《桃竹杖引,赠章留后(竹兼可为簟,名桃笙)》 唐·杜甫

江心蟠石生桃竹,苍波喷浸尺度足。
斩根削皮如紫玉,江妃水仙惜不得。
梓潼使君开一束,满堂宾客皆叹息。

175 《桃竹杖引,赠章留后(竹兼可为簟,名桃笙)》 唐·杜甫

江心蟠石生桃竹,苍波喷浸尺度足。
斩根削皮如紫玉,江妃水仙惜不得。
梓潼使君开一束,满堂宾客皆叹息。

176 《暮秋会严京兆后厅竹斋》 唐·岑参

京兆小斋宽,公庭半药阑。
瓯香茶色嫩,窗冷竹声干。
盛德中朝贵,清风画省寒。
能将吏部镜,照取寸心看。

177 《暮秋会严京兆后厅竹斋》 唐·岑参

京兆小斋宽,公庭半药阑。
瓯香茶色嫩,窗冷竹声干。
盛德中朝贵,清风画省寒。
能将吏部镜,照取寸心看。

178 《与幼遐、君贶兄弟同游白家竹潭》 唐·韦应物

清赏非素期,偶游方自得。
前登绝岭险,下视深潭黑。
密竹已成暮,归云殊未极。
春鸟依谷暄,紫兰含幽色。
已将芳景遇,复款平生忆。
终念一欢别,临风还默默。

179 《将往滁城恋新竹,简崔都水示端》 唐·韦应物

停车欲去绕丛竹,偏爱新筠十数竿。
莫遣儿童触琼粉,留待幽人回日看。

180 《姑孰十咏·慈姥竹》 唐·李白

野竹攒石生,含烟映江岛。
翠色落波深,虚声带寒早。
龙吟曾未听,凤曲吹应好。
不学蒲柳凋,贞心尝自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