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登高的诗词(1139首)

521 《登秦岭作,时陷贼归国》 唐·储光羲

朝出猛兽林,躨跜登高峰。
僮仆履云雾,随我行太空。
羲和舒灵晖,倏忽西极通。
回首望泾渭,隐隐如长虹。

522 《游茅山五首》 唐·储光羲

十年别乡县,西云入皇州。
此意在观国,不言空远游。
九衢平若水,利往无轻舟。
北洛反初路,东江还故丘。

523 《献八舅东归》 唐·储光羲

高位莫能舍,舍之世所贤。
云车游日华,岂比龙楼前。
寝疾乃就枕,情感唯灵仙。
帝鸿思道宗,臣彭亦长年。

唐诗三百首秋天登高怀人

524 《答高三十五留别便呈于十一》 唐·李颀

累荐贤良皆不就,家近陈留访耆旧。
韩康虽复在人间,王霸终思隐岩窦。
清冷池水灌园蔬,万物沧江心澹如。

登高写景思乡

525 《晓行巴峡》 唐·王维

际晓投巴峡,馀春忆帝京。
晴江一女浣,朝日众鸡鸣。
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行。
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
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
赖多山水趣,稍解别离情。

526 《九日》 唐·崔国辅

江边枫落菊花黄,少长登高一望乡。
九日陶家虽载酒,三年楚客已沾裳。

527 《奉和登会昌山应制》 唐·孙逖

岩磴列云旗,吾君访道时。
乾行万物睹,日驭六龙迟。
望远回天顾,登高动睿词。
愿因山作寿,长保会昌期。

春天写水写景抒情

528 《九日》 唐·张谔

秋来林下不知春,一种佳游事也均。
绛叶从朝飞著夜,黄花开日未成旬。
将曛陌树频惊鸟,半醉归途数问人。
城远登高并九日,茱萸凡作几年新。

529 《九日宴》 唐·张谔

秋叶风吹黄飒飒,晴云日照白鳞鳞。
归来得问茱萸女,今日登高醉几人。

530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 唐·辛替否

洪慈均动植,至德俯深玄。
出豫从初地,登高适梵天。
白云飞御藻,慧日暖皇编。
别有秋原藿,长倾雨露缘。

531 《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得还字》 唐·卢怀慎

时和素秋节,宸豫紫机关。
鹤似闻琴至,人疑宴镐还。
旷望临平野,潺湲俯暝湾。
无因酬大德,空此愧崇班。

532 《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得樽字》 唐·于经野

御气三秋节,登高九曲门。
桂筵罗玉俎,菊醴溢芳樽。
遵渚归鸿度,承云舞鹤鶱.微臣滥陪赏,空荷圣明恩。

533 《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得花字》 唐·赵彦伯

九日报仙家,三秋转岁华。
呼鹰下鸟路,戏马出龙沙。
簪挂丹萸蕊,杯浮紫菊花。
所愿同微物,年年共辟邪。

534 《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得直字》 唐·李咸

重阳乘令序,四野开晴色。
日月数初并,乾坤圣登极。
菊黄迎酒泛,松翠凌霜直。
游海难为深,负山徒倦力。

535 《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得日字》 唐·郑南金

重阳玉律应,万乘金舆出。
风起韵虞弦,云开吐尧日。
菊花浮圣酒,茱香挂衰质。
欲知恩煦多,顺动观秋实。

536 《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得臣字》 唐·陆景初

九秋光顺豫,重节霁良辰。
登高识汉苑,问道侍轩臣。
菊花浮秬鬯,萸房插缙绅。
圣化边陲谧,长洲鸿雁宾。

537 《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得明字》 唐·窦希玠

銮舆巡上苑,凤驾瞰层城。
御座丹乌丽,宸居白鹤惊。
玉旗萦桂叶,金杯泛菊英。
九晨陪圣膳,万岁奉承明。

538 《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得亭字》 唐·杨廉

远目瞰秦坰,重阳坐灞亭。
既开黄菊酒,还降紫微星。
箫鼓谙仙曲,山河入画屏。
幸兹陪宴喜,无以效丹青。

唐诗三百首送别惜别

539 《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得风字》 唐·李迥秀

重九临商节,登高出汉宫。
正逢萸实满,还对菊花丛。
霁云开就日,仙藻丽秋风。
微臣预在镐,窃抃遂无穷。

540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 唐·萧至忠

天跸三乘启,星舆六辔行。
登高凌宝塔,极目遍王城。
神卫空中绕,仙歌云外清。
重阳千万寿,率舞颂升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