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家后汉书辑注》 清代诸家后汉书辑本序跋及目录
作者:周天游辑注
姚之駰后汉书补逸
自序:春秋,鲁史也,一经宣尼之笔削,而鲁史逸焉,等於芻狗。自后司马迁作史记,凭空结撰,绝无依傍。而班固因之成汉书,然不闻太初以前尽逸子长之书也。后汉史书,自当时人主命词臣撰记,后其踵作者为纪为书凡十余家,盖人人自擬迁、固矣。范蔚宗书最晚出,不过集诸家之成,以倾液而漱芳耳。故当时雅重东观记,与迁、固二书称为三史。而外此谢、华诸书无一逸者,裴松之注三国志亦多引之,不专奉宣城也。自唐章怀太子留文学之士,同注范书于仪凤初年,上之有詔,付秘书省,自是而诸书稍稍泯矣。故五代及初唐人其类事释书,尚多援引诸家者;至六臣注文选,其引范书已什之七八;迨宋淳化中吴淑进注一字赋表,枚举谢承后汉书、张璠汉纪、续汉书,以为皆彼时所遗逸者,意其时惟东观记仅存耳。后景祐初年,余靖、王洙奉詔校范书,序其源委,臚列东观以下七种,仅载卷帙之多寡,而於章怀之注,竟不能取诸书相参对,则诸书之逸而不存,已如逝水飘风矣。
夫范书简而明,疏而不陋,史通固亟稍之,然持论之间,不无倒置。议竇武、何进之诛宦寺为违天理,责张騫、班勇之使西域为遗佛书,抑谢夷吾、李郃于方术,枉董宣于酷吏,察蔡琰于列女,而且志缺艺文,赞为赘语,流观逸史,未必从同也。蔚宗与甥姪书以为体大而思精,诸序论赞笔势放纵,实天下之奇作。善乎!文中子之言曰:「古之史也辨道,今之史也耀文。」范其耀文者乎?且即以文论,而创造者难工,润色者易好,集眾文而润之,范亦不得专美於后也。夫百末旨酒非不美也,乃饮醇而忘蘅杜之馨。狐裘之价千金也,而不知其成眾腋。此亦失先河后海之义矣。今以蔚宗所定为正史,而谢、华诸书等诸芻狗,是以春秋尊范书,吾未之敢信也。
或曰古书之逸者多矣,即如史官所记,东汉以来其不传者何限,將按籍而补之,恐有塞破世界之忧。是又不然。夫他书可逸,惟史当补。近史文烦或可逸,古史文约尤当补。今试以谢、华诸史与范校,其闕者半,其同者半。其闕者可以传一朝之文献,其同者且可以参其是非,较其优絀,于史学庶乎其小补也。爰是检阅群书,钞蕞成帙,考覈同异,间以臆断,合为八种二十一卷。遂使八百余年已湮之籍,一旦復裒然传世。日月潜曜,丽天復光,江河滔滔,归自潮汐,岂非撰著家一快事哉!第鯫生固陋,其疏略之过,未能善补,尚俟博雅君子重补其闕云尔。康熙癸巳夏五月钱唐姚之駰鲁思氏谨题于东皋之露涤斋。 例言:
一、是编採自群书,概依原本,间有大谬,辩如註言,其小疵纤误,统置闕如,不敢妄更。
一、列朝诸臣,略次前后,不尽案纪年而差之,以作史者老韩尚可同传,而儒林、循吏各归一部,原未尝沾沾序列也。
一、凡一人事蹟,隨得隨录,亦不序其先后,盖条登缕载,固非列传体耳。
一、史体为纪、为传、为志,各有所属。今八书既亡,不能探其原帙,但以帝王及诸臣標题,而诸条丽其下。其採自诸志,无人可附者特拈数字以便寻观。
一、有同此一条,两书引用互异者,仍兼採並收,不敢妄削。
一、诸书多有从同,或嫌冗复,然参看有三善焉:补亡一,辩误二,较量行文高下三。
一、末学荒芜,既非行祕,而藏书寂寥,并鲜獭祭之功,其有闕陋,再俟增入。 荃园姚之駰识 谢承后汉书序:谢伟平之书,东汉第一良史也。东观记仿佛起居注,即应奉汉事、譙周刪记,皆未尝成一家言以定之。为史定之者,自伟平始。伟平於孙吴时,为吴郡督邮,有嘉禾生部內,后迁长沙都尉。博物洽闻,下笔雋妙,撰后汉书百三十卷,可谓该矣 鸶谢书极博,凡所载忠义名卿及通贤逸士,其芳言懿矩,半为范书所遗,惟六朝词人多诵说之,故当时引用多採编中佳话。蔚宗作史,过为刪除,如食海错而弃江瑶,柱操斤而遗文梓,殊可惋惜也。然
自序:春秋,鲁史也,一经宣尼之笔削,而鲁史逸焉,等於芻狗。自后司马迁作史记,凭空结撰,绝无依傍。而班固因之成汉书,然不闻太初以前尽逸子长之书也。后汉史书,自当时人主命词臣撰记,后其踵作者为纪为书凡十余家,盖人人自擬迁、固矣。范蔚宗书最晚出,不过集诸家之成,以倾液而漱芳耳。故当时雅重东观记,与迁、固二书称为三史。而外此谢、华诸书无一逸者,裴松之注三国志亦多引之,不专奉宣城也。自唐章怀太子留文学之士,同注范书于仪凤初年,上之有詔,付秘书省,自是而诸书稍稍泯矣。故五代及初唐人其类事释书,尚多援引诸家者;至六臣注文选,其引范书已什之七八;迨宋淳化中吴淑进注一字赋表,枚举谢承后汉书、张璠汉纪、续汉书,以为皆彼时所遗逸者,意其时惟东观记仅存耳。后景祐初年,余靖、王洙奉詔校范书,序其源委,臚列东观以下七种,仅载卷帙之多寡,而於章怀之注,竟不能取诸书相参对,则诸书之逸而不存,已如逝水飘风矣。
夫范书简而明,疏而不陋,史通固亟稍之,然持论之间,不无倒置。议竇武、何进之诛宦寺为违天理,责张騫、班勇之使西域为遗佛书,抑谢夷吾、李郃于方术,枉董宣于酷吏,察蔡琰于列女,而且志缺艺文,赞为赘语,流观逸史,未必从同也。蔚宗与甥姪书以为体大而思精,诸序论赞笔势放纵,实天下之奇作。善乎!文中子之言曰:「古之史也辨道,今之史也耀文。」范其耀文者乎?且即以文论,而创造者难工,润色者易好,集眾文而润之,范亦不得专美於后也。夫百末旨酒非不美也,乃饮醇而忘蘅杜之馨。狐裘之价千金也,而不知其成眾腋。此亦失先河后海之义矣。今以蔚宗所定为正史,而谢、华诸书等诸芻狗,是以春秋尊范书,吾未之敢信也。
或曰古书之逸者多矣,即如史官所记,东汉以来其不传者何限,將按籍而补之,恐有塞破世界之忧。是又不然。夫他书可逸,惟史当补。近史文烦或可逸,古史文约尤当补。今试以谢、华诸史与范校,其闕者半,其同者半。其闕者可以传一朝之文献,其同者且可以参其是非,较其优絀,于史学庶乎其小补也。爰是检阅群书,钞蕞成帙,考覈同异,间以臆断,合为八种二十一卷。遂使八百余年已湮之籍,一旦復裒然传世。日月潜曜,丽天復光,江河滔滔,归自潮汐,岂非撰著家一快事哉!第鯫生固陋,其疏略之过,未能善补,尚俟博雅君子重补其闕云尔。康熙癸巳夏五月钱唐姚之駰鲁思氏谨题于东皋之露涤斋。 例言:
一、是编採自群书,概依原本,间有大谬,辩如註言,其小疵纤误,统置闕如,不敢妄更。
一、列朝诸臣,略次前后,不尽案纪年而差之,以作史者老韩尚可同传,而儒林、循吏各归一部,原未尝沾沾序列也。
一、凡一人事蹟,隨得隨录,亦不序其先后,盖条登缕载,固非列传体耳。
一、史体为纪、为传、为志,各有所属。今八书既亡,不能探其原帙,但以帝王及诸臣標题,而诸条丽其下。其採自诸志,无人可附者特拈数字以便寻观。
一、有同此一条,两书引用互异者,仍兼採並收,不敢妄削。
一、诸书多有从同,或嫌冗复,然参看有三善焉:补亡一,辩误二,较量行文高下三。
一、末学荒芜,既非行祕,而藏书寂寥,并鲜獭祭之功,其有闕陋,再俟增入。 荃园姚之駰识 谢承后汉书序:谢伟平之书,东汉第一良史也。东观记仿佛起居注,即应奉汉事、譙周刪记,皆未尝成一家言以定之。为史定之者,自伟平始。伟平於孙吴时,为吴郡督邮,有嘉禾生部內,后迁长沙都尉。博物洽闻,下笔雋妙,撰后汉书百三十卷,可谓该矣 鸶谢书极博,凡所载忠义名卿及通贤逸士,其芳言懿矩,半为范书所遗,惟六朝词人多诵说之,故当时引用多採编中佳话。蔚宗作史,过为刪除,如食海错而弃江瑶,柱操斤而遗文梓,殊可惋惜也。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