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朴子外篇》 清鉴卷第二十一

作者:葛洪
21.1 抱朴子曰;咸谓勇力绝伦者, 则上将之器;洽闻治乱者, 则三九之才也. 然张飞关羽万人之敌, 而皆丧元辱主, 授首非所;孔融边让文学邈俗, 而并不达治务, 所在败绩. 邓禹马援田间诸生, 而善於用兵;萧何曹叁不涉经诰, 而优於宰辅. 尔则知人果未易也. 欲试可乃已, 则恐成折足覆食束;欲听言察貌, 则或似是而非, 真伪混错. 然而世人甚以为易, 经耳过目, 谓可精尽. 余甚猜焉, 未敢许也.
21.2 区别臧否, 瞻形得神, 存乎其人, 不可力为. 自非明并日月, 听闻无音者, 愿加清澄, 以渐进用, 不可顿任. 轻假利器, 收还之既甚难, 所损者亦已多矣. 无以一事暗保其余, 同乎己者, 未必可用;异於我者, 未必可忽也.
21.3 或难曰:“夫在天者垂象, 在地者有形, 故望山度水, 则高深可推;风起云飞, 则吉凶可步. 智者睹木不瘁, 则悟美玉之在山;觌岸不枯, 则觉明珠之沈渊. 彗星出, 则知鳣鱼之方死;日月蚀, 则识骐驎之共斗. 华霍不须称, 而无限之重可知矣;江河不待量, 而不测之数已定矣. 鸿鹄之翼, 騄骐之足, 虽未飞走, 轻迅可必也. 豪曹之剑, 徐氏匕首, 虽未奋击, 其立断无疑也.
21.4 駮子有吞牛之容, 鹗鷧有凌鸷之貌. 卉茂者土必沃, 鱼大者水必广. 虎尾不附狸身, 象牙不出鼠口. 叔鱼无餍之心, 见於初生之状;食我灭宗之征, 著乎开胞之始. 申童觉窃妻之巫臣, 张负知将贵之陈平. 范子所以绝迹於五湖者, 以句践蜂目而鸟喙也. 赵人所以息意於争锋者, 以白起首锐而视直也. 文王之接吕尚, 桑阴未移, 而知其足师矣. 玄德之见孔明, 晷景未改, 而腹心已委矣.
21.5 郭泰中才, 犹能知人, 故入颍川则友李元礼, 到陈留则结符伟明, 入外黄则亲韩子助, 至蒲亨则师仇季知, 止学舍则收魏德公, 观耕者则拔茅季伟, 奇孟敏於担负, 戒元艾之必败. 终如其言, 一无差错. 必能简精钝於符表, 详舒急乎声气, 料明暗於举厝, 察清浊於财色, 观取与於宜适, 谓虚实於言行, 考操业於闺阃, 校始终於信效, 善否之验, 不其易乎? ”
21.6 抱朴子答曰:“余非谓人物了不可知, 知人挺无形理也. 徒以斯术存乎大明, 非夫当人自许. 然而世士各谓能之, 是以有云, 以警付任耳. 夫貌望丰伟者不必贤, 而形器尪瘁者不必愚, 咆哮者不必勇, 淳淡者不必怯. 或外候同而用意异, 或气性殊而所务合. 非若天地有常候, 山川有定止也.
21.7 物亦故有远而易知, 近而难料, 譬犹眼能察天衢, 而不能周项领之间;耳能闻雷霆, 而不能识虫岂虱之音也. 唐吕樊许善於相人状, 唯知寿夭贫富官秩尊卑, 而不能审情性之宽克, 志行之洿隆. 惟帝难之, 况庸人乎! 而吾子举论形之例, 诘精神之谈, 未修其本, 殆失指矣.
21.8 “夫亡射之箭, 皆破秋毫. 然准的恒不得为工. 叔向之母, 申氏之子, 非不一得, 然不能常也. 陶唐稽古而失任, 姬公钦明而谬授. 尼父远得崇替於未兆, 近失澹台於形骸. 延州审清浊於千载之外, 而蔽奇士於咫尺之内. 知人之难, 如此其甚. 郭泰所论, 皆为此人过上圣乎? 但其所得者, 显而易识;其所失者, 人不能纪.
21.9 “且夫所贵, 贵乎见俊才於无名之中, 料逸足乎吴坂之间, 掇怀珠之蚌於九渊之底, 指含光之珍於积石之中. 若伯喈识绝音之器於烟烬之余, 平子剔逸响之竹於未用之前. 六军之聚, 市人之会, 暂观一睹, 无所眩惑, 探其潜生之心计, 定其始终之事行, 乃为独见不传之妙耳. 若如未论(原文有脱文), 必俟考其操蹈之全毁, 观其云为之好丑, 此为丝线既铨衡, 布帛已历於丈尺, 徐乃说其斤两之轻重, 端匹之修短, 人皆能之, 何烦於明哲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