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苑珠林》 第五
作者:释道世
六道篇第四(此六趣即为六部)
诸天部(此别四部)
述意部会名部受苦部报谢部
述意部第一夫论天报。识复丰华。服玩光新身形轻妙。而自在天上更是魔王。无想定中翻为外道。四空之顶邪执不轻。六欲之间迷惑殊重。不能受持般若供养涅槃。憍慢转增我人逾盛。所以头华萎悴腋汗流衿。宝殿歇光罗衣聚腻。凭斯净心悉皆忏荡。普为四王忉利兜率焰摩化乐他化梵王梵辅光音遍净广果那含不烦不热善见善现。空处识处不用处非非想处。乃至横穷他界竖极上天。或复端坐华台。动逾劫数凝神玉殿。一视千年。愿令自然之服不离身形。善法之堂永蒙游观。绝生离之病。无战阵之劳。长谢五衰常丰七宝。色像端严容仪炜烨。永离苦因。清升乐果也。 会名部第二问曰。云何名六趣。依毗昙论云。趣者名到。亦名为道。谓彼善恶业因道能运到其生趣处。故名为趣。亦可依所造之业趣彼生处。故名为趣。有趣者归向之义。谓所造业能归向于天乃至地狱也。
问曰。唯有此六趣定更有余道耶。答曰。且据一家不增减说。若依楼炭经中。亦说九道众生共居。一菩萨道。二缘觉道。三声闻道。帖前六道。以凡圣同居为欲相化也。天者如婆沙释名。光明照曜。故名为天。又天者颠也。颠谓上颠。万物之中。唯天在上。故名颠也。又天者显也。显谓高显。万物之中。唯天独高在上显覆。故名显也。
问曰。何故彼趣名天。答曰。于诸趣中。彼最胜最乐最善妙最高。故名天趣。有说。先造作增上身语意妙行。往彼生彼令彼相续。故名天趣。有说。光明增故名天。以彼自然光常照昼夜故。声论者说。能照故名天。以现胜果。照了先时所修因故。复次戏乐故名天。以常游戏受胜乐故。
问曰。诸天形相云何。答曰。其形上立。问曰。语言云何。答曰。皆作圣语。又立世阿毗昙论云。天名提婆。谓行善因于此道生。故名提婆。今略论诸天报身之相。所谓诸天皆无骨肉。亦无大小便利不净。身放光明无别昼夜。报得五通形无障碍。故正法念经云。譬如一室然五百灯光明不相逼迫。诸天手中置五百天亦复如是。不窄不妨。又彼经云。彼夜摩天或有一百。或有一千。共聚在一莲华须同坐。不妨不隘不窄。以善业故。自业力故。又智度论云。第三遍净天六十人坐一针头而听法不相妨碍。又正法念经云。尔时夜摩天王。为诸天说偈云。 若人心念佛是名善命人不离念佛故是为命中命若人心念法是名善命人不离念法故是为命中命若人心念僧是名善命人不离念僧故是为命中命又夜摩天中有三大士。常为放逸诸天而演说法。何等为三。一者夜摩天王牟修轮陀菩萨。二者善时鹅王菩萨。三者种种庄严孔雀王菩萨。是三大士。常为利他而演说法。或有令得声闻菩提。或有令得缘觉菩提。
受苦部第三今述诸经具明诸天趣苦光明色界无色界苦。上界虽胜仍有微苦。故成实论云。上二界中虽无粗苦而有微细苦。何以知之。四禅中说有行立卧。随有四故。
皆应有苦。又色界有眼耳身识。即此识中所有诸受。名为苦乐。从一威仪求一威仪。求一威仪故知有苦。又无理解爱着已报。失时大苦。如经中说。唯得道者将命终时无忧苦色。今既是凡宁无忧喜。论中无苦者。以苦相微故说言无。如食少盐故言无盐。非是一向唯乐无苦。由上界乐行寂灭不着不能发起粗贪恚瞋。故名无苦无乐。又无刀杖等苦故言无苦。非无微苦。故涅槃经云。世间虽有上妙清净园林。然死尸处中则为不净。众共舍之不生爱着。色界亦尔。虽复净妙。以有身故。诸佛菩萨悉共舍之。若不作此观名不修身。故知有苦。又法句喻经云。有四比丘坐于树下。共相问言。一切世间何者最苦。一人言。天下之苦无过淫欲。一人言。世间之苦无过饥渴。一人言。世间之苦无过瞋恚。一人言。天下之苦莫过驽怖。共诤苦义纷纭不止。佛知其言。往到其所问诸比丘。向论何事。即起作礼具白所论。佛言。比丘。汝等所论不究苦义。天下之苦莫过有身。饥渴寒热瞋恚驽怖。色欲怨祸。皆由于身。夫身者。众苦之本。患祸之元。劳心极虑忧畏万端。三界蠕动更相残害。吾我缚着生死不息。皆由身与。欲愿离世苦当求寂灭。
摄心守正泊然无想可得泥洹。此最为乐。故知未得圣智灭此三界之身。当非苦耶。问曰。色界有身有苦可尔。无色无形苦受何生。答曰。彼报精微凡小不睹。
无其粗碍非无细色。广论有无被在别章。故智度论云。上二界死时退时。生大懊恼。甚于下界。譬如极处堕摧碎烂。又成实论云。苦乐随身至于四禅。忧喜随心至于有顶。
问曰。生上天者离恶积善。何故报尽即入三涂。答曰。凡夫无始已来恶业无穷。一日贪瞋尚受千形。况恶既多。暂伏结生。报福既尽昔业时熟。还堕三涂。
何所致惑。故成实论云。人在色无色界谓是涅槃。临命尽时。见欲色中阴。即生邪见。谓无涅槃。谤无上法。当知彼中有不善业。又智度论云。非有想非无想天中死堕阿鼻地狱中。故知三界轮转皆苦。第三明欲界诸天苦者。谓彼天中斗战之时。递相加害身心俱苦。若割股节断而复生。斩首截腰则有死苦。如毗昙说欲界诸天有十业道离不律仪。虽天不害天。而害余趣。亦有截手截足断而还生。若斩首则死。展转相夺。乃至十业道皆有。又福欲尽时。五衰相现则大忧恼。故涅槃经云。天上虽无大苦恼事。然其身体柔软细滑。见五相时极受大苦。如地狱苦等无差别。如和毒药初美后苦。故正法念经偈云。
如蜜和毒药是则不可食天乐亦加是退没时大苦业尽怀忧恼舍离诸天女退时大苦恼不可得譬喻善业欲尽时如灯焰欲灭不知何所趣心生大苦恼天上欲退时心生大苦恼地狱众苦毒十六不及一一切诸焰轮爱力之所作爱锁缚众生至诸险恶道三界如转轮业系轮不断是故舍爱欲离欲得涅槃又涅槃经云。虽复得梵天之身乃至非想非非想天。命终之时还堕三恶道中。
虽为四天王乃至他化自在天身。命终生于畜生道中。或为师子虎兕豺狼象马牛驴等。故知天报尽时其身大苦。既有斯难即须披诚疏条此业忏令伏灭。若人造罪受报尽已。后时修善设生天上。由昔余殃天中微受。故正法念经云。若于先世有偷盗业。尔时自见诸天女等。夺其所着庄严之具。奉余天子。若于先世有妄语业。
诸天女等闻其所说生颠倒解。谓其恶骂。若于先世以酒施于持戒之人。或破禁戒而自饮酒。或作麴酿。临命终时。其心闷乱。失于正念。堕于地狱。若于先世有杀生业。寿命短促速疾命终。若于先世有邪淫业。见诸天女皆悉舍已。共余天子互相娱乐。是则名曰五衰相也。以其持戒五种缺故。业网所缚受此业报。又天帝释复观业果于殿中。叫唤大地狱十八隔处。杀生偷盗邪淫妄语业。堕此地狱具受众苦。从地狱出生饿鬼中。寿命长远。从饿鬼中死生畜生中。互相残害。从畜生中死。若生人中。身色憔悴无有威德。若有余业得生天中。身量形貌皆悉减劣。
一切众宝庄严之具光明微少。不为天女之所爱敬。天女背叛。舍至余天。智慧薄少心不正直。为余天子之所轻笑。若诸天众与阿修罗斗战之时。为他所杀。以余业故。
报谢部第四依新婆沙论云。诸天中将命终位。先有二种五衰相现。一小。二大。云何名为小五衰相。一者诸天往来转动。从严身具出五乐声。善奏乐人所不能及。将命终位此声不起。有说。复出不如意声。二者诸天身光赫奕昼夜相照。身无有影。
将命终时身光微昧。有说。全灭身影便现。三者诸天肤体细滑入香池浴。才出水时水不着身。如莲华叶。将命终位水便着身。四者诸天种种境界悉皆殊妙漂脱诸根。如旋火轮不得暂住。将命终位专著一境。经于多时不能舍离。五者诸天身力强盛眼尝不瞬。将命终时身力虚劣。眼便数瞬。云何为大五衰相。一者衣服先净今秽。二者华冠先盛今萎。三者两腋忽然流汗。四者身体欻生臭气。五者不乐安住本座。前五衰相现已或可转。时天帝释以有五种小衰相现。不久当有大衰相现。心生怖畏作是念言。谁能救我如是衰厄。后当归依。便自了知。除佛世尊无能救护。寻诣佛所求哀请救。佛为说法。便得见谛。令彼衰相一时皆灭。故于佛前欢喜踊跃。作诸爱语说此伽他曰。 大仙应当知我即于此座还得天寿命唯愿尊忆持又折伏罗汉经云。昔忉利天宫有一天。寿命垂尽有七种瑞现。一项中光灭。
二头上华萎。三面色变。四衣上有尘。五腋下汗出。六身形瘦。七离本座。即自思惟。寿终之后下生鸠夷那竭国疥癞母猪腹中作豚。甚预愁苦不知何计。余天语言。今佛在此为众说法。唯佛能脱卿之罪耳。即到佛所稽首作礼未及发问。佛知告曰。一切万物皆归无常。汝素所知。何为忧愁。得离豚身常诵三自归。如是三日却后七日天即寿尽下生维耶离国。作长者家子。在母胞胎日三自归。始生堕地亦跪自归。其母免身又无恶露。母傍侍婢怖而弃走。母亦深怪。谓之荧惑意欲杀之。父知贵子令好养之。年向七岁与其辈类于道边戏。遇舍利目连。儿前作礼。
众圣驽怪。具说天上事。此儿请佛到家。佛为说经。儿及父母内外亲属皆得阿惟越致。此云不退(依经天有多种。具如前三界篇中三十二门说。今对六道略述四门)。
感应缘(略引六验) 晋居士史世光晋沙门释惠嵬宋仑氏有二女魏沙门释昙鸾魏居士椽弦超梁沙门释慧韶夫十恶缘巨易或心涂。万善力微难感灵性。奸心频发凶状屡闻。正法罕逢教沈道丧。所以一息不追则万劫永别。刹那暂隔则千代长离。良由信毁相竞善恶交侵。愚惑之徒轻举邪风。淳正之辈时遭佞逼。所以教流震旦六百余年。崔赫周虐三被残屏。祸不放踵。殃及己身。致招感应之征。善恶之报。是以建安感梦而疾瘳。文宣降灵而病愈。吴王围寺舍利浮光。齐主行刑刀寻刃断。宇文毁僧而疮溃。拓拔废寺而脓流。孙皓溺像而阴疼。赫连凶顽而震死。古今善恶祸福征祥。
广如宣验冥祥报应感通冤魂幽明搜神旌异法苑弘明经律异相三宝征应圣迹归心西国行传名僧高僧冥报拾遗等。卷盈数百不可备列。传之典谟。悬诸日月。足使目睹。唐猜来惑。故经曰。行善得善报。行恶得恶报。易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积恶之家必有余殃。信知善恶之报影响相从。苦乐之征犹来相克。余寻传记四千有余。故简灵验各题篇末。若不引证邪病难除。余之不尽。冀补兹处。
晋史世光者。襄阳人也。咸和八年于武昌死。七日沙门支法山转小品。疲而微卧。闻灵座上如有人声。史家有婢字张信。见世光在座上着衣帢具如平生。语信云。我本应堕龙中。支和上为我转经。昙护昙坚迎我上第七梵天快乐处矣。护坚并是山之沙弥已亡者也。后支法山复往为转大品。又来在座。世光生时以二幡供养。时在寺中乃呼张信持幡送我。信曰。诺。便绝死。将信持幡。俱西北飞。
上一青山如琉璃色。到山顶望见天门。光乃自提幡遣信令还。与一青香如巴豆。
曰以上支和上。信未还。便遥见世光直入天门。信复道而还。倏忽苏活。亦不复见手中香也。幡亦故在寺中。世光与信于家去时。其六岁儿见之指语祖母曰。阿郎飞上天。婆为见不。世光后复与天人十余。俱还其家徘徊而去。每来必见簪帢。去必露髻。信问之。答曰。天上有冠不着此也。后乃着天冠。与群天人鼓琴行歌。径上母堂。信问。何用屡来。曰我来欲使汝辈知罪福也。亦兼娱乐阿母。
琴音清妙不类世声。家人小大悉得闻之。然闻其声如隔壁障。不得亲察也。唯信闻之独分明焉。有顷去。信自送见光入一黑门。有顷来出谓信曰。舅在此日见榜挞楚痛难胜。省视还也。舅坐犯杀罪。故受此报。可告舅母会僧转经。当稍免脱。舅即轻车将军报终也(右一出冥祥记)。
晋长安释慧嵬。不知何人。止长安大寺戒行澄洁。多栖处山谷。修禅定之业。有一无头鬼来。嵬神色无变。乃谓鬼曰。汝无头。便无头痛之患。一何快哉。鬼便隐形。复作无腹鬼来。但有手足。嵬又曰。汝既无腹。便无五藏之忧。
一何乐哉。须臾复作异形。嵬皆随言遣之。后久时天甚寒雪。有一女子来求寄宿。形貌端正。衣服鲜明。姿媚柔雅。自称天女。以上人有德。天遣我来以相慰喻。谈欲言劝动其意。嵬执志贞确一心无扰。乃谓女曰。吾心若死灰。无以革囊见试。女遂陵云而逝。顾谓叹曰。海水可竭。须弥可倾。彼上人者秉志坚贞。后以晋隆安三年。与法显俱游西域。不知所终。续有释贤护。姓孙。凉州人。来止广汉阎兴寺。常习禅为业。又善律行纤豪无缺。以晋隆安五年卒。临亡口出五色光明。照满寺内。遗言使烧身。弟子行之。既而支节都尽。唯手一指不然。因埋之塔下(右一出梁朝高僧传)。
宋仑氏二女。东官曾城人也。是时祖姊妹。元嘉九年。姊年十岁。妹年九岁。里越愚蒙未知经法。忽以二月八日。并失所在。三日而归粗说见佛。九月十五日又失。一旬还作外国语。诵经及梵书。见西域沙门便相开解。明年正月十五日忽复失去。田间作人云。见其从风径飘上天。父母号惧祀神求福。既而经月乃反。剃头为尼。被服法衣。持发而归自说。见佛及比丘尼曰。汝宿世因缘应为我弟子。举手摩头发因堕落。与其法名。大曰法缘。小曰法彩。临遣还曰。可作精舍。当与汝经法也。女既归家即毁除鬼座。缮立精庐夜斋诵。夕中每有五色光明。流泛峰岭若灯烛云。女曰。此后容止雅音制诠正。上京风调不能过也。刺史韦朗就里并迎供养。闻其谈说甚敬异焉。于是溪里皆知奉法(右一出冥祥记)。
魏西河石壁谷玄中寺沙门昙鸾。未详氏族。雁门人。家近五台山。神迹灵异怪逸于民。鸾因患气疾。周行医疗。行至汾川秦陵故墟。入城东门上望青云。忽见天门洞开。六欲阶位。上下重复。历然鸾睹。由斯疾愈。后往江南陶隐居处。
求觅仙方冀益长寿。及届山所接对欣然。便以仙方十卷用酬来意。还至浙江。有鲍郎子神者。一鼓涌浪七日便止。正值波初无由得渡。鸾便往庙所以情祈告。必如所请当为起庙。须臾神即现形。状如二十。来告鸾曰。若欲渡者明旦当得。愿不食言。及至明晨。涛由鼓怒。才入船里恬然安静。依斯达到。梁帝见重。因出敕为江神更起灵庙。后辞帝还魏境。欲往名山依方修治。行至洛下。逢中国三藏菩提流支。鸾往启曰。佛法颇有长生不死法胜此土仙经者乎。支唾地告曰。是何言欤。非相比也。此方何处有长生不死法。纵得长年少时不死。终轮三有。即以观经授之曰此大仙方。依之修行当得解脱生死永绝轮回。后移住汾州北山石壁玄中寺。一心依经作净土业。春秋六十有七。临至终日。幡华幢盖高映院宇。香气蓬勃音声繁闹。预登寺者并同瞩之。以魏兴和四年。卒于平遥山寺。年六十有七(右一出梁高僧传)。
魏济北郡从事椽弦超。字义起。以嘉平中。夜独宿梦有神女来从之。自称天玉女。东郡人。姓成公。字知琼。早失父母。天帝哀其孤苦。遣令下嫁从夫。当其梦也精爽感寤。嘉其美异非常人之容。觉寤钦想。若存若亡。如此三四夕。显然来游。驾辎軿从八婢。服绫罗绮绣之衣。姿颜容体状若飞仙。自言。年七十。
视之如十五六女。车上有壶榼。清白琉璃。五具饮啖。奇异馔具。遂下酒啖。与义起共饮食。谓义起曰。我天上玉女。见遣下嫁故来从君。不谓君德。宿时感运宜为夫妇。不能有益亦不为损。然行来常可得驾轻车乘肥马。饮食常得远味异膳。缯素可得充用不乏。然我神人。不为君子。亦无妒忌之性。不害君婚姻之义。遂为夫妇。赠其诗一篇。其文曰。
飘飖浮勃述。敖曹云石滋。芝英不须润。至德与时期。神仙岂虚降。应运来相之。纳我荣五族。送我致祸灾。 此其诗之大较。其文二百余言不能悉录。并注易七卷占卜吉凶等。义起皆运其旨。作夫妇经七八年。父母为义起取妇之后。分日而嫌。分夕而寝。夜来晨去。儵忽若飞。唯义起见之。余人不见。虽居闇室辄闻人声。常见踪迹。然不睹其形。后人怪问。漏泄其事。玉女遂便求去云。我神人也。虽与君交不愿人见。
而君性疏漏。我往与君积年交结。恩义不轻。一旦分别岂不怆恨。势不得久各努力。呼侍御人。下酒啖食。发^2□取织成裙衫两腰。赐与义起。又赠诗一首。把臂告辞涕泠流离。肃然升车去若迅飞。义起忧感积日殆至委顿。后到济北鱼山陌上。西行遥望曲道头有一马车。似知琼。驰前到。果是玉女也。遂披帷相见。前悲后喜。控左授接同乘至洛。遂为室家克复旧好。至于太康中犹在。但不日日往来。每于三月三日五月五日七月七日九月九日旦十五日。辄下往来经宿而去。张茂先为作神女赋(右一出搜神记)。
梁蜀郡龙渊寺沙门慧韶。姓陈。本颖川太丘人。少欲多智聪敏不群。春秋五十。卒于本寺摩诃衍堂中。时成都民应始丰贤者。因病气绝。而心上暖。五日方醒。云。被摄至阎罗王闻处分。云迎法师。须臾便至。王下殿合掌顶礼。更无言说。唯书文书作一大政之字。韶出外坐于旷路树下见一少童。以漆柳箕擎生袈裟。令韶着之。有十僧来迎。丰识和慈二禅师。幡盖烈道腾虚而去。又当终夕有安浦寺尼久病闷绝。醒云。送韶法师及五百僧。登七宝梯到天宫殿讲堂中。其地如水精床席华整。亦有^2□尾机案。莲华满池。韶就座谈说。少时便起。送别者令归。其生灭冥祥感见类此。以天监二年七月三日。卒于龙渊寺。春秋五十有四(右一出梁高僧传)。
人道部(此别八部)
述意部会名部住处部业因部贵贱部贫富部受苦部述意部第一夫论人道之中。身形浮伪多诸罪业。喜造愆瑕。仁智道消恩良义绝。所以崔抒弑君。高臣害父。七雄并争。万国连踪。互骋憍奢各炫淫荡。淳风永尽美化不行。三毒竞兴十缠争发。四流浩漫五盖幽深。颠倒无明转复滋甚。遂使生同险树命等危城。口蜜易消井藤难久。垄头松下哭响摧残。广巷重门悲声呜咽。今为人中悉皆忏悔。絓\是圆首方足上智下愚。西尽瞿耶东极于逮。北穷单越。南罄阎浮。乃至板屋毡帷。文身被发。饮血茹毛。巢居穴处。雕蹄黑齿。倒住傍行。弱水毛浮。危峰绳度。边城远戍。装甲负戈。系缚锁囚。担金捧木。并愿各修礼让。人气孝慈。息放荡之心。断荒淫之色。质齐金石体类嵩华。八苦不侵九横长遣也。
会名部第二如婆沙论中释。人名止息意。故名为人。谓六趣之中能止息意。故名为人。
谓于六趣之中。能止息烦恼恶乱之意。莫过于人。故称止息意也。又人者忍也。
谓于世间违顺情能安忍。故名为忍。又立世阿毗昙论云。何故人道名摩□沙。此有八义。一聪明故。二为胜故。三意微细故。四正觉故。五智慧增上故。六能别虚实故。七圣道正器故。八聪慧业所生故。说人道为摩□沙。又新婆沙论。问何故此趣名末奴沙。答昔有转轮王。名曼猋多。告诸人曰。汝等欲有所作。应先思惟称量观察。尔时人即如王教欲有所作。皆先思惟称量观察。便于种种工巧业处。而得善巧。以能用意思惟观察所作事故。名末奴沙。有说。先造作增长下身语意妙行。往彼生。令彼生相续。故名人趣。有说。多憍慢故名人。以五趣中憍慢多者无如人故。有说。能寂静意故名人。以五趣中能寂静意无如人者。故契经说。人有三事胜于诸天。一勇猛。二忆念。三梵行。 住处部第三如新婆沙论云。此四天下人住四大洲。谓赡部洲。毗提诃洲。瞿陀尼洲。拘卢洲。亦住八中洲。何等为八。谓拘卢洲有二眷属。一矩拉婆洲。二憍拉婆洲。 毗提诃洲有二眷属。一提诃洲。二苏诃洲。瞿陀尼洲有二眷属。一舍搋洲。二嗢怛罗漫怛里挐洲。赡部洲有二眷属。一遮末罗洲。二筏罗遮末罗洲。此八洲中人形短小。如此方侏儒。有说。七洲是人所住。遮末罗洲。唯逻刹娑居此。有说。 此所说八即是四大洲之异名。以一一洲皆有二异名故。如是说者应如初说此八中洲一一复有五百小洲以为眷属。于中或有人住。或非人住。或有空者也。 问曰。人趣形貌云何。答曰。其形上立。然赡部洲人面如车箱。毗提诃人面如半月。瞿陀尼人面如满月。拘卢洲人面如方池。
问曰。语言云何。答曰。世界初成一切皆作圣语。后以饮食时有情不平等故。及谄诳增上故。便有种种语。乃至有不能言者。
业因部第四依业报差别经中。作四句分别。一者有业得身乐报而心不乐。如有福凡夫。
二者有业得心乐报而身不乐。如薄福罗汉。三者有业得身心俱乐。如有福罗汉。
四者有业得身心俱不乐。如薄福凡夫。诸如此等。皆悉报得此苦乐也。
又菩萨藏经云。尔时世尊告贤守长者曰。长者当知。我观世间一切众生。为十苦事之所逼迫。何谓为十。一者生苦逼迫。二者老苦逼迫。三者病苦逼迫。四者死苦逼迫。五者愁苦逼迫。六者怨苦逼迫。七者苦受逼迫。八者忧逼迫。九者痛恼逼迫。十者生死流转大苦之所逼迫。我见如是十种苦事逼迫众生。为得阿耨菩提出离如是逼迫事故。以净信心舍释氏家。趣无上道。复次长者。我观世间一切众生。于无数劫。具造百千那庾多拘胝过失。常为十种大毒箭所中。何谓为十。一者爱毒箭。二者无明毒箭。三者欲毒箭。四者贪毒箭。五者过失毒箭。六者愚痴毒箭。七者慢毒箭。八者见毒箭。九者有毒箭。十者无有毒箭。长者。我见众生为于十种毒箭所中。求阿耨菩提。求断如是毒箭故。以净信心。舍释氏家。趣无上道。
贵贱部第五若以四方言之。则北郁单越无贵无贱。彼无仆使之殊。故无贵贱。余之三方皆有贵贱。以有君臣庶民之别。大家仆使之殊故。有贵贱别类也。总束贵贱。合有六品。一贵中之贵。谓轮王等。贵中之次。谓粟散王等。三贵中之下。谓如百僚等。四贱中之贱。谓骀驽竖子等。五贱中之次。谓仆隶等。六贱中之下。谓姬妾等。粗束如是。细分难尽。
贫富部第六若以四方言之。则北郁单越最富平等。东西二方处中。然有优劣。南阎浮提最贫。四方不同。如经具述。又阎浮提人贫富不定。各有三品。上者如转轮王。 总摄四方富包四海。一切所须无不备足。即如经说。轮王福力最大。若出世时。 感五奇特。七宝来应。五奇特者。一者感于世界之中平正清净流泉浴池处处皆有。二者感天甘露生于殿庭。王渴饮之身轻愈病。三者感大海水减一由旬。各于内畔涌出金沙之道。使王行之游四天下。四者感于牛头之香生于海岸。王取烧之香气劣盛。逆风远闻四十里香。死者闻之悉皆还活。五者于迦真邻陀之鸟生于海中。王抱触之身心猗适。胜过六欲天之乐。以斯义故。往生论说偈云。
宝性功德草柔软左右旋触者生胜乐过迦真邻陀七宝具足千子雄猛(如前经说)。第二富中者。谓如粟散王等。第三富中下者。谓如树提伽等(贪亦有三思之可解)。
受苦部第七夫论人道。唯苦非乐。愚着为乐失者为苦。妄见为乐实见为苦。故付法藏经云。世间众苦不不愿乐。此身不坚腐败危脆。犹如聚沫须臾变灭。端正容貌甚可爱着。衰老既至将安所在。外覆薄皮谓为严饰。脓血肉流恶露不净。有为无常甚大迅速。一视息顷四百生灭。譬如虚空震雷起云暴风卒起寻复散灭。五欲不坚亦复如是。共相爱乐安隐快乐。无常既至谁有存者。世间众苦甚难久居。故知人身唯苦无常。理应生厌速求解脱。一切有为众苦积聚。如痈如厕如箭入心。生老病死轮转无际。无常败坏速朽之法。如临死囚。命不云远。譬如牢狱人无可爱乐。
犹路上果众所苦掷。此身可恶。会归磨灭。乌鹊狐狼竞共啖食。风吹日暴青烂臭处。发毛牙齿狼藉在地。如此之身当何爱乐。宜勤方便速求解脱。纵使富贵如天终归磨灭。外相似好内恒忧惧。故大庄严论云。如人着金锁虽能系于人。王位亦如是。恒有忧惧相。守护念苦失则大愁。犹以衣食遮故名乐。辛苦中横生乐想。
故宾头卢为优陀延王。说法偈云。
王位虽尊严代谢不暂停轻疾如电光须臾归衰灭王位极富逸愚者情爱乐衰灭无时至苦剧过下贱王者居高位名闻满十方端正甚可爱种种自严身譬如临死者着华鬘璎珞舍命未几时王位亦如是王者譬如王常怀诸恐怖行住及坐时乃至一切时于其亲疏中恒有疑惧心臣民宫妃后象马及珍宝国土诸所有一切是王物诸王舍命时皆弃无随者又涅槃经。佛说偈云。
一切诸世间生者皆归死寿命虽无量要必有终尽夫盛必有衰合会有离别壮年不久停盛色病所侵命为死所吞无有法常住诸王得自在势力无等双一切皆迁灭寿命亦如是众苦轮无际流转无休息三界皆无常诸有无有乐有道本性相一切皆空无可坏法流动常有衰患者恐怖诸过恶老病死衰恼是诸无有边易坏怨所侵烦恼所缠裹犹如蚕处茧何有智慧者而当乐是处此身苦所集一切皆不净扼缚痈疮等根本无义利上至诸天身皆亦复如是诸欲皆无常故我不贪着离欲善思惟而证于真实故宾头卢尊者语王云。大王。宜善观察。何有五欲而得常者。何有王位而得久停。何有国界而不迁灭。何有珍宝而不散失。何有欲乐常恒不变。何有合会而不离散。一切五欲体。性实苦。皆从妄想而生于乐。故王位亦苦无安。如梦所见觉则知虚。是故智者应生厌离。即知一切内外所迁皆是无常。虽可粗细似异。然刹那不住是住是同。故经说。由色苦故。十时差别。一者膜时。二者泡时。三者疱时。四者肉团时。五者肢时。六者婴孩时。七者童子时。八者少年时。九者盛壮时。十者衰老时。若非时无常。不应从膜乃至老死。良由三毒猛火烧心炽然不绝。故受斯苦(依经云人亦多种。具如前三界篇中四天下洲品类广说也)。
感应缘(略引一十八验)
春秋演孔图曰。孔子长十尺大九围。坐如蹲龙。立如牵牛。就之如昴如斗。
吴越春秋曰。伍子胥见吴王僚。僚望其颜色甚可畏。一丈十围。眉间一尺。王僚与语三日。辞无复者。胥知王好之。每入言语。侃侃有勇壮之气。 凉记曰。吕光。字世明。连结豪贤施与待士身长八尺四寸。目重童。左肘生肉。印性沉重。质略宽大有度量。时人莫之识。唯王猛布衣时异之曰。此非凡人。
河图玉版曰。从昆仑以北九万里得龙伯国。人长三十丈。生万八千岁而死。
从昆仑以东得大秦国。人长十丈。从此以东十万里得佻国。人长三丈五尺。从此国以东十万里得中秦国。人长一丈。
龙鱼河图曰。天之东西南北极。各有铜铁额兵。长三千万丈三千亿万人。天之东西南北极。各有金刚敢死力士。长三千万丈三千亿万人。天中大平之都有甲都食鬼铁面兵。长三千万丈三千亿万人。 鸿范五行传曰。秦始皇时有大人。身长五丈足迹六尺夷狄服见于临洮天。秦曰。勿大行夷狄之道将受其祸云。
魏志曰。天竺国人皆长一丈八尺。车离国男女皆长八尺。
魏志曰。咸熙二年襄武县言。有大人现。长三丈余。迹长三尺二寸。白发着黄单衣黄巾柱杖呼民。王始语云。今当太平。 神异经曰。东南有人焉。周行天下。其长七尺。腹围如长。箕头(箕头发烦乱也)不饮食。朝吞恶鬼三千暮吞三百。但吞不咋。此人以鬼为饭。以雾露为浆。名天郭。一名食邪(吞食邪鬼)一名黄父(今黄父鬼俗人依此人而名之)。
神异经曰。西北海外有人焉。长二千里。两脚中间相去千里。腹围一千六百里。但饮酒五升(天酒甘露)不食五谷鱼肉。忽有饥时向天乃饱。好游山海间。
不犯百姓不干万物。与天地同生。名无路之人(言无路者。高大不可为路)一名仁(礼曰仁人)一名信(礼曰信人)一名神(与天地俱生而不没。故曰神也)。 蜀王本记曰。秦襄王时。宕渠郡献长人。长二十五丈六尺。
外国图曰。大秦国人长丈五尺。猿臂长胁好骑馲驼。 诗含神雾曰。东北极有人。长九寸。国语曰。孔子曰。僬侥长三尺。短之至也。
魏略西域传曰。短人国在康居西北。男女皆长三尺。众甚多。康居长老传问。尝有商迷惑失道而到此国。国中甚多贝珠夜光明珠。商度此国。去康居可万余里。
魏略曰。倭南有侏儒国。其人长三四尺。去女王国四千余里。
外国图曰。僬侥国人长尺六寸。迎风则偃。背风则伏。眉目具足。但野宿。
一曰僬侥长三尺。其国草木夏死而冬生。去九疑三万里。 列子曰。从中州以东四十万里得僬侥国。人长一尺五寸东北极有人。名竫人。长九寸秦始皇二十六年。有大人身长五丈。足迹六尺夷狄皆伏。有十二人现于临洮。孔子曰。僬侥长三尺。短之至也。长者不过十。数之极也。今有五丈之人。此则无类而生也。是岁秦初兼六国。喜以为瑞。铸金人十二以像之。南戍五岭。北筑长城。西径临洮东至辽东。径数千里。故大人先见于临洮。明祸乱所起也。后十二年而秦亡也(右此一十七验各依本录记也)。
王莽建国四年。池阳有小人景。长尺余。或乘车或步行。操持万物。大小各自称三日止。管子曰。涸泽数百岁。谷之不水不绝者。生庆忌。庆忌者其状若人。长四寸。衣黄冠戴黄盖乘小马好疾游。以其名呼之。可使千里外。一名反报。然池阳之景。或者庆忌也乎。
又曰。涸小水精生蚳。蚳者一头而两身。其状若蛇。长八尺。以其名呼之。
可使取鱼鳖(右二事。见搜神记)。
修罗部(此别七部) 述意部会名部住处部业因部眷属部衣食部战斗部述意部第一夫论修罗道者。生此一途偏多谄曲。或称兵斗乱兴师相伐。形容长大恒弊饥虚。体貌粗鄙每怀瞋毒。棱层可畏拥耸驽人。并出三头重安八臂。跨山蹋海把日擎云。天上求餐海中酿酒。如斯之类悉为归依。经是阿须轮王。睒婆利等。毗摩质多之眷属。佉罗骞驮之朋流。乃至婆稚罗□之等侣。舍脂跋陀之气类。并愿除憍慢习离谄曲心。殿堂光明兰藉丰满。休兵息刃止恚防贪。无复两刃之苦。永绝藕丝之痛。乐闻正法渴仰大乘。舍离弊恶之身。受端严之质。任持国境拥护邦家。兴建法城。弘益慧日也。
会名部第二云何名阿修罗道者。依立世阿毗昙论释云。阿修罗者。以不能忍善不能下意。谛听种种教化。其心不动。以憍慢故非善健儿。又非天故名阿修罗。余经亦云阿须伦。今依新婆沙论云。梵本正音名素洛。素洛是天。彼非天故。名阿素洛。复素洛名端正。彼非端正名阿素洛。又长阿含经云。修罗生女端正生男多丑。故云不端正。或名不饮酒。此有二释。一由过去持不饮酒戒。宿习余力云不饮酒。二由本因好酒四天下采华布海酿酒不成变为碱水。既不得酒乘便令断。故云不饮酒神。婆沙论云。或说天趣。由谄曲覆故。无决定者。或说鬼趣。由有舍脂故。得与诸天交通。故伽陀经云。有鬼有畜有天。正法念经亦云。有鬼有畜。
或云劣天。劣天者。是毗摩质多。毗摩质多者。此云响高。亦云穴居。谓大海水底。出大音声。自唱云。我是毗摩质多。故云响高。居在海穴。故云穴居。
住处部第三依正法念经云。修罗居在五处住。一在地上众相山中。其力最劣。二在须弥山北。入海二万一千由旬有修罗。名曰罗□。统领无量阿修罗众。三复过二万一千由旬有修罗。名曰勇健。四复过二万一千由旬有修罗。名曰华鬘。复过二万一千由旬有修罗。名曰毗摩质多。此中出声彻于海外。自云。我是毗摩质多阿修罗。故云响高。其毗摩之母。依长阿含经云。劫初成时。昔有光音天入海洗身。
水精入身生一肉卵。经八千岁乃生一女。身若须弥。千头少一。头有千眼。口别有千少一。口别四牙。牙上出火。犹若霹雳。有二十四脚。有九百九十九手。此女有时。在海浮戏水精入身生一肉卵。复经八千岁生毗摩质多。有九头。头有千眼。口常水出。手有千少一。脚唯有八。纳香山干闼婆女生舍脂罗□。舍脂罗□者。是帝释取为夫人。罗□阿修罗。亦云障日日。是帝释前军。先放日光射修罗眼令不见天众。故彼以手障之。由有势力多共天诤。又新婆沙论。问。诸阿素洛退住何处。有说。妙高山中有空缺处。如覆宝器。其中有城是彼所住。问何故经说。阿素洛云。我所部村落住碱海中。而阿素洛王住彼山内。有说。大碱海中于金轮上有大金台高广各五百踰缮那。台上有城是彼所住。阿素洛王亦有四苑。一名庆悦。二名欢喜。三名极喜。四名可爱。如三十三天有波利夜怛罗树。阿素洛王所居树亦有。阿素洛其形云何。答其形上立。问语言云何。答皆作圣语。问何趣所摄。有说。是天趣。有说鬼趣摄。
又起世经云。须弥山王东面去山过千由旬。大海之下有鞞摩质多罗阿修罗王国土住处纵广八万由旬。七重栏楯七重金银铃网。外有七重多罗行树。皆是七宝所成。庄严校饰不可述尽。大城之中别立宫殿。名曰设摩婆啻。宫城纵广一万由旬。七重城壁并七宝合成。高百由旬。厚五十由旬。园池华果众鸟和鸣(广说如经。不烦具录)须弥山王南面过千由旬。大海之下有踊跃何修罗王宫殿。其处纵广八万由旬。须弥山王西面亦千由旬。大海水下有奢婆罗阿修罗王宫殿。其处纵广八万由旬。须弥山王北面过千由旬。大海水下有罗□罗阿修罗王宫殿。其处纵广八万由旬(住处精妙共前相似)摩婆帝城王所住处。有罗□罗阿修罗王聚会之所。亦名七头。其处纵广八万由旬。墙壁栏楯各有七重。七宝合成。四面左近并有众多诸小阿修罗不可述尽(备如经说)。
业因部第四依业报差别经中。具说十业得阿修罗报。一身行微恶。二口行微恶。三意行微恶。四起于憍慢。五起于我慢。六起于增上慢。七起于大慢。八起于邪慢。九起于慢慢。十回诸善根向阿修罗趣。若依正法念经。广说四种修罗业因不同若约余经。多由瞋慢及疑三种因业得彼生报。
又杂阿含经云。阿修罗前世时。曾为贫人。居近河边。常渡河担薪。时河水深流澓駃疾。此人数为水所漂殆死得出。时有辟支佛。诣舍乞食。欢喜即施。食讫空中飞去。贫人见之因以发愿。愿我后身长大一切深水无过膝者。以是因缘得此极大身。四大海水不能过膝。立大海中身过须弥。手据山顶下观忉利天。
眷属部第五依正法念经云。第一罗□阿修罗王有四玉女。从忆念生。一名如影。二名诸香。三名妙林。四名胜德。即此四女。一一皆有十二那由他侍女以为眷属。悉皆围绕阿修罗王共相娱乐。姿情受乐不可具说。第二名勇健。威势次胜。第三名花鬘。威势更胜。第四名毗摩质多。威势眷属倍数更不可称计。自余臣妾左右仆使亦不可说。即知贵贱悬殊。不可一概而论。
衣食部第六若依正法念经说。修罗衣食自然。冠缨衣服纯以七宝。鲜洁同天。所餐饮食随念而生。悉皆百味与天同等。如大论说。彼之衣食虽复胜人。其若吃时。是则不如人也。谓彼凡所食时。末后一口要变作青泥。亦如龙王虽食百味。末后一口要当变作虾蟆。是故经说不如人也。 战斗部第七如增一阿含经云。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受形大者莫过阿须伦王。形广长八万四千由延。其口纵广千由旬。或欲触犯日时。倍复化身十六万由旬往日月前。日月王见已各怀恐怖不宁本处。以形可畏故。日月王惧不复有光明。然阿须伦不敢前捉日月。何以故。日月威德有大神力。寿命极长颜色端正。受乐无穷住寿一劫。复是此间众生福佑。令日月不为阿须伦所见触恼。时阿须伦便怀愁忧即于彼没。
又长阿含经云。阿修罗大有威力。而生念言。此忉利天王及日月诸天行我头上。誓取日月以为耳珰。渐大瞋恚加欲捶之。即命舍摩梨毗摩质多二阿修罗王及诸大臣。各办兵仗往与天战。时难陀跋难陀二大龙王。身绕须弥周围七匝。山动云布。以尾打水大海浪灌须弥。忉利天曰。修罗欲战矣。诸龙鬼神等各持兵从次交斗。天若不如皆奔。四天王宫严驾攻伐。先白帝释。帝释告上乃至他化自在天。无数天众及诸龙鬼前后围绕。帝释命曰。我军若胜以五系缚毗摩质多阿修罗。将还善法堂我欲观之。修罗亦曰。我众若胜亦以五系缚帝释。还七叶堂。我欲观之。一时大战两不相伤。但触身体生于痛恼。于帝释现身乃有千眼。执金刚杵头出烟焰。修罗见之乃退败。即擒质多修罗系缚将还。遥见帝释便赐恶口。帝释答曰。我欲共汝讲说道义。何须恶口。寿天千岁少出多减。恶心好斗。而子破戒。大修布施故。然以谄慢故受此身(余经以谄心修福而受此身也)观佛三昧经云。此毗摩质多罗阿修罗王母鬼食法。唯啖淤泥及渠藕根。其儿长大见于诸天婇女围绕。即白母言。人皆伉俪我何独无。其母告曰。香山有神。名干闼婆。其神有女。容姿美妙色踰白玉。身诸毛孔出妙音声。甚适我意念为汝娉。适汝愿不。
阿修罗言。善哉善哉。愿母往求。尔时其母行诣香山告彼乐神。我有一子威力自在。于四天下而无等伦。汝有令女可适吾子。其女闻已愿乐随从。时阿修罗。纳彼女已。未久之间即便怀孕。经八千岁乃生一女。其女颜容端正挺特。天上天下更无有比。面上姿媚八万四千。左边右边各有八万四千。前后亦尔。阿修罗见。
以为殊异。如月处星。甚为奇特。憍尸迦闻求女为妻。修罗闻喜以女妻之。帝释立字。号曰悦意。诸天见之叹未曾有。视东忘西。视南忘北。乃至毛发皆生悦乐。帝释至欢喜园。共诸彩女入池游戏。尔时悦意即生嫉妒。遣五夜叉往白父王。今此帝释不复见宠。与诸彩女自共游戏。父闻此语心生瞋恚。即与四兵往攻帝释立大海水踞须弥山顶。九百九十九手。同时俱作撼喜见城摇须弥山。四大海水一时波动。帝释驽怖靡知所趣。时宫有神。白天王言。莫大驽怖。过去佛说般若波罗蜜。王当诵持。鬼兵自碎。是时帝释坐善法堂。烧众名香发大誓愿。般若波罗蜜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审实不虚。我持此法。当成佛道令阿修罗自然退散。作是语时。于虚空中有刀轮。帝释功德故。自然而下当阿修罗上。时阿修罗耳鼻手足一时尽落。令大海水赤如蚌珠。时阿修罗即便驽怖。遁走无处。入藕丝孔。 感应缘(略引三验)
西国志云。中印度在瞻波国。西南山石涧中。有修罗窟。有人因游山修道遇逢此窟。人遂入中见有修罗宫殿处。妙精华乍类天宫。园池林果不可述尽。阿修罗众既见斯人希来到此。语云。汝能久住以不。答云。欲还本处。修罗既见不住。遂施一桃与食讫。修罗语言。汝宜急出。恐汝身大窟不得容。言讫走出。身遂增长形貌粗大。人头才出。身大孔塞。遂不出尽。自尔已来年向数百。唯有大头如三硕瓮。人见共语具说此缘。人愍语云。我等凿石令汝身出。其事云何。答云。恩泽。人奏国王。具述此意。君臣共议。此非凡人力敌千人。若凿令出。傥有不测之意。谁能抗之。因此依旧。时人号为大头仙人。唐国使人王玄策。已三度至彼。以手摩头共语。了了分明。近有山内野火烧头焦黑。命犹不死。西国志六十卷。国家修撰。奉。
敕令诸学士画图。集在中台。复有四十卷。从麟德三年起首至干封元年夏未方讫。余见玄策。具述此事。
又奘法师传云。驮那羯^2□迦国属南印度。都城东西据山间各有大寺。其寺有婆毗吠伽论师(唐云明辩)于观自在菩萨(旧云观世音菩萨是)绝粒而服水三年。立志祈请待见弥勒菩萨。于是观自在乃为现色身。令在城南大山岩执金刚神所诵金刚咒。三年神授。云此岩石内有阿素洛宫(旧云阿修罗宫)如法行请石壁当开。可即入中待弥勒出。我当相报。又经三年。咒芥子击于石壁。豁然洞开。
时有百千万众。观睹驽叹。论师跨门。再三顾命众人。唯有六人从入。余者谓是毒蛇窟惧而不入。论师入已。当即石门还合如壁。
又玄奘法师云。贞观十三年。奘在中印度摩迦陀国那烂陀寺。见一俗人。说云。有一人好色。每承经言。修罗生男极丑生女端正。闻彼山内有阿修罗窟。别有宫殿。甚精殊好。同天佳妙。其人思欲。愿见修罗女共为匹对。常受持咒精勤三年。三年将满所祈遂愿。其人先是弟子亲友。临去召弟子相伴同去。弟子于时亦随同行。既咒有征。遂到宫门。门首傥者极严。志诚求请门人令通夫人。门人为通具述来意。修罗女喜报守门人云。来者几人。报云。二人。女报门人。咒者来入。同伴者且住门外。门人来报。诵咒者引入。弟子见引入已。自身不觉已到自家。舍南门立。自尔已来。更不知彼人消息。弟子因此发心舍家修道。愿在伽蓝供养三宝。其人具向奘法师述因缘。
法苑珠林卷第五
诸天部(此别四部)
述意部会名部受苦部报谢部
述意部第一夫论天报。识复丰华。服玩光新身形轻妙。而自在天上更是魔王。无想定中翻为外道。四空之顶邪执不轻。六欲之间迷惑殊重。不能受持般若供养涅槃。憍慢转增我人逾盛。所以头华萎悴腋汗流衿。宝殿歇光罗衣聚腻。凭斯净心悉皆忏荡。普为四王忉利兜率焰摩化乐他化梵王梵辅光音遍净广果那含不烦不热善见善现。空处识处不用处非非想处。乃至横穷他界竖极上天。或复端坐华台。动逾劫数凝神玉殿。一视千年。愿令自然之服不离身形。善法之堂永蒙游观。绝生离之病。无战阵之劳。长谢五衰常丰七宝。色像端严容仪炜烨。永离苦因。清升乐果也。 会名部第二问曰。云何名六趣。依毗昙论云。趣者名到。亦名为道。谓彼善恶业因道能运到其生趣处。故名为趣。亦可依所造之业趣彼生处。故名为趣。有趣者归向之义。谓所造业能归向于天乃至地狱也。
问曰。唯有此六趣定更有余道耶。答曰。且据一家不增减说。若依楼炭经中。亦说九道众生共居。一菩萨道。二缘觉道。三声闻道。帖前六道。以凡圣同居为欲相化也。天者如婆沙释名。光明照曜。故名为天。又天者颠也。颠谓上颠。万物之中。唯天在上。故名颠也。又天者显也。显谓高显。万物之中。唯天独高在上显覆。故名显也。
问曰。何故彼趣名天。答曰。于诸趣中。彼最胜最乐最善妙最高。故名天趣。有说。先造作增上身语意妙行。往彼生彼令彼相续。故名天趣。有说。光明增故名天。以彼自然光常照昼夜故。声论者说。能照故名天。以现胜果。照了先时所修因故。复次戏乐故名天。以常游戏受胜乐故。
问曰。诸天形相云何。答曰。其形上立。问曰。语言云何。答曰。皆作圣语。又立世阿毗昙论云。天名提婆。谓行善因于此道生。故名提婆。今略论诸天报身之相。所谓诸天皆无骨肉。亦无大小便利不净。身放光明无别昼夜。报得五通形无障碍。故正法念经云。譬如一室然五百灯光明不相逼迫。诸天手中置五百天亦复如是。不窄不妨。又彼经云。彼夜摩天或有一百。或有一千。共聚在一莲华须同坐。不妨不隘不窄。以善业故。自业力故。又智度论云。第三遍净天六十人坐一针头而听法不相妨碍。又正法念经云。尔时夜摩天王。为诸天说偈云。 若人心念佛是名善命人不离念佛故是为命中命若人心念法是名善命人不离念法故是为命中命若人心念僧是名善命人不离念僧故是为命中命又夜摩天中有三大士。常为放逸诸天而演说法。何等为三。一者夜摩天王牟修轮陀菩萨。二者善时鹅王菩萨。三者种种庄严孔雀王菩萨。是三大士。常为利他而演说法。或有令得声闻菩提。或有令得缘觉菩提。
受苦部第三今述诸经具明诸天趣苦光明色界无色界苦。上界虽胜仍有微苦。故成实论云。上二界中虽无粗苦而有微细苦。何以知之。四禅中说有行立卧。随有四故。
皆应有苦。又色界有眼耳身识。即此识中所有诸受。名为苦乐。从一威仪求一威仪。求一威仪故知有苦。又无理解爱着已报。失时大苦。如经中说。唯得道者将命终时无忧苦色。今既是凡宁无忧喜。论中无苦者。以苦相微故说言无。如食少盐故言无盐。非是一向唯乐无苦。由上界乐行寂灭不着不能发起粗贪恚瞋。故名无苦无乐。又无刀杖等苦故言无苦。非无微苦。故涅槃经云。世间虽有上妙清净园林。然死尸处中则为不净。众共舍之不生爱着。色界亦尔。虽复净妙。以有身故。诸佛菩萨悉共舍之。若不作此观名不修身。故知有苦。又法句喻经云。有四比丘坐于树下。共相问言。一切世间何者最苦。一人言。天下之苦无过淫欲。一人言。世间之苦无过饥渴。一人言。世间之苦无过瞋恚。一人言。天下之苦莫过驽怖。共诤苦义纷纭不止。佛知其言。往到其所问诸比丘。向论何事。即起作礼具白所论。佛言。比丘。汝等所论不究苦义。天下之苦莫过有身。饥渴寒热瞋恚驽怖。色欲怨祸。皆由于身。夫身者。众苦之本。患祸之元。劳心极虑忧畏万端。三界蠕动更相残害。吾我缚着生死不息。皆由身与。欲愿离世苦当求寂灭。
摄心守正泊然无想可得泥洹。此最为乐。故知未得圣智灭此三界之身。当非苦耶。问曰。色界有身有苦可尔。无色无形苦受何生。答曰。彼报精微凡小不睹。
无其粗碍非无细色。广论有无被在别章。故智度论云。上二界死时退时。生大懊恼。甚于下界。譬如极处堕摧碎烂。又成实论云。苦乐随身至于四禅。忧喜随心至于有顶。
问曰。生上天者离恶积善。何故报尽即入三涂。答曰。凡夫无始已来恶业无穷。一日贪瞋尚受千形。况恶既多。暂伏结生。报福既尽昔业时熟。还堕三涂。
何所致惑。故成实论云。人在色无色界谓是涅槃。临命尽时。见欲色中阴。即生邪见。谓无涅槃。谤无上法。当知彼中有不善业。又智度论云。非有想非无想天中死堕阿鼻地狱中。故知三界轮转皆苦。第三明欲界诸天苦者。谓彼天中斗战之时。递相加害身心俱苦。若割股节断而复生。斩首截腰则有死苦。如毗昙说欲界诸天有十业道离不律仪。虽天不害天。而害余趣。亦有截手截足断而还生。若斩首则死。展转相夺。乃至十业道皆有。又福欲尽时。五衰相现则大忧恼。故涅槃经云。天上虽无大苦恼事。然其身体柔软细滑。见五相时极受大苦。如地狱苦等无差别。如和毒药初美后苦。故正法念经偈云。
如蜜和毒药是则不可食天乐亦加是退没时大苦业尽怀忧恼舍离诸天女退时大苦恼不可得譬喻善业欲尽时如灯焰欲灭不知何所趣心生大苦恼天上欲退时心生大苦恼地狱众苦毒十六不及一一切诸焰轮爱力之所作爱锁缚众生至诸险恶道三界如转轮业系轮不断是故舍爱欲离欲得涅槃又涅槃经云。虽复得梵天之身乃至非想非非想天。命终之时还堕三恶道中。
虽为四天王乃至他化自在天身。命终生于畜生道中。或为师子虎兕豺狼象马牛驴等。故知天报尽时其身大苦。既有斯难即须披诚疏条此业忏令伏灭。若人造罪受报尽已。后时修善设生天上。由昔余殃天中微受。故正法念经云。若于先世有偷盗业。尔时自见诸天女等。夺其所着庄严之具。奉余天子。若于先世有妄语业。
诸天女等闻其所说生颠倒解。谓其恶骂。若于先世以酒施于持戒之人。或破禁戒而自饮酒。或作麴酿。临命终时。其心闷乱。失于正念。堕于地狱。若于先世有杀生业。寿命短促速疾命终。若于先世有邪淫业。见诸天女皆悉舍已。共余天子互相娱乐。是则名曰五衰相也。以其持戒五种缺故。业网所缚受此业报。又天帝释复观业果于殿中。叫唤大地狱十八隔处。杀生偷盗邪淫妄语业。堕此地狱具受众苦。从地狱出生饿鬼中。寿命长远。从饿鬼中死生畜生中。互相残害。从畜生中死。若生人中。身色憔悴无有威德。若有余业得生天中。身量形貌皆悉减劣。
一切众宝庄严之具光明微少。不为天女之所爱敬。天女背叛。舍至余天。智慧薄少心不正直。为余天子之所轻笑。若诸天众与阿修罗斗战之时。为他所杀。以余业故。
报谢部第四依新婆沙论云。诸天中将命终位。先有二种五衰相现。一小。二大。云何名为小五衰相。一者诸天往来转动。从严身具出五乐声。善奏乐人所不能及。将命终位此声不起。有说。复出不如意声。二者诸天身光赫奕昼夜相照。身无有影。
将命终时身光微昧。有说。全灭身影便现。三者诸天肤体细滑入香池浴。才出水时水不着身。如莲华叶。将命终位水便着身。四者诸天种种境界悉皆殊妙漂脱诸根。如旋火轮不得暂住。将命终位专著一境。经于多时不能舍离。五者诸天身力强盛眼尝不瞬。将命终时身力虚劣。眼便数瞬。云何为大五衰相。一者衣服先净今秽。二者华冠先盛今萎。三者两腋忽然流汗。四者身体欻生臭气。五者不乐安住本座。前五衰相现已或可转。时天帝释以有五种小衰相现。不久当有大衰相现。心生怖畏作是念言。谁能救我如是衰厄。后当归依。便自了知。除佛世尊无能救护。寻诣佛所求哀请救。佛为说法。便得见谛。令彼衰相一时皆灭。故于佛前欢喜踊跃。作诸爱语说此伽他曰。 大仙应当知我即于此座还得天寿命唯愿尊忆持又折伏罗汉经云。昔忉利天宫有一天。寿命垂尽有七种瑞现。一项中光灭。
二头上华萎。三面色变。四衣上有尘。五腋下汗出。六身形瘦。七离本座。即自思惟。寿终之后下生鸠夷那竭国疥癞母猪腹中作豚。甚预愁苦不知何计。余天语言。今佛在此为众说法。唯佛能脱卿之罪耳。即到佛所稽首作礼未及发问。佛知告曰。一切万物皆归无常。汝素所知。何为忧愁。得离豚身常诵三自归。如是三日却后七日天即寿尽下生维耶离国。作长者家子。在母胞胎日三自归。始生堕地亦跪自归。其母免身又无恶露。母傍侍婢怖而弃走。母亦深怪。谓之荧惑意欲杀之。父知贵子令好养之。年向七岁与其辈类于道边戏。遇舍利目连。儿前作礼。
众圣驽怪。具说天上事。此儿请佛到家。佛为说经。儿及父母内外亲属皆得阿惟越致。此云不退(依经天有多种。具如前三界篇中三十二门说。今对六道略述四门)。
感应缘(略引六验) 晋居士史世光晋沙门释惠嵬宋仑氏有二女魏沙门释昙鸾魏居士椽弦超梁沙门释慧韶夫十恶缘巨易或心涂。万善力微难感灵性。奸心频发凶状屡闻。正法罕逢教沈道丧。所以一息不追则万劫永别。刹那暂隔则千代长离。良由信毁相竞善恶交侵。愚惑之徒轻举邪风。淳正之辈时遭佞逼。所以教流震旦六百余年。崔赫周虐三被残屏。祸不放踵。殃及己身。致招感应之征。善恶之报。是以建安感梦而疾瘳。文宣降灵而病愈。吴王围寺舍利浮光。齐主行刑刀寻刃断。宇文毁僧而疮溃。拓拔废寺而脓流。孙皓溺像而阴疼。赫连凶顽而震死。古今善恶祸福征祥。
广如宣验冥祥报应感通冤魂幽明搜神旌异法苑弘明经律异相三宝征应圣迹归心西国行传名僧高僧冥报拾遗等。卷盈数百不可备列。传之典谟。悬诸日月。足使目睹。唐猜来惑。故经曰。行善得善报。行恶得恶报。易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积恶之家必有余殃。信知善恶之报影响相从。苦乐之征犹来相克。余寻传记四千有余。故简灵验各题篇末。若不引证邪病难除。余之不尽。冀补兹处。
晋史世光者。襄阳人也。咸和八年于武昌死。七日沙门支法山转小品。疲而微卧。闻灵座上如有人声。史家有婢字张信。见世光在座上着衣帢具如平生。语信云。我本应堕龙中。支和上为我转经。昙护昙坚迎我上第七梵天快乐处矣。护坚并是山之沙弥已亡者也。后支法山复往为转大品。又来在座。世光生时以二幡供养。时在寺中乃呼张信持幡送我。信曰。诺。便绝死。将信持幡。俱西北飞。
上一青山如琉璃色。到山顶望见天门。光乃自提幡遣信令还。与一青香如巴豆。
曰以上支和上。信未还。便遥见世光直入天门。信复道而还。倏忽苏活。亦不复见手中香也。幡亦故在寺中。世光与信于家去时。其六岁儿见之指语祖母曰。阿郎飞上天。婆为见不。世光后复与天人十余。俱还其家徘徊而去。每来必见簪帢。去必露髻。信问之。答曰。天上有冠不着此也。后乃着天冠。与群天人鼓琴行歌。径上母堂。信问。何用屡来。曰我来欲使汝辈知罪福也。亦兼娱乐阿母。
琴音清妙不类世声。家人小大悉得闻之。然闻其声如隔壁障。不得亲察也。唯信闻之独分明焉。有顷去。信自送见光入一黑门。有顷来出谓信曰。舅在此日见榜挞楚痛难胜。省视还也。舅坐犯杀罪。故受此报。可告舅母会僧转经。当稍免脱。舅即轻车将军报终也(右一出冥祥记)。
晋长安释慧嵬。不知何人。止长安大寺戒行澄洁。多栖处山谷。修禅定之业。有一无头鬼来。嵬神色无变。乃谓鬼曰。汝无头。便无头痛之患。一何快哉。鬼便隐形。复作无腹鬼来。但有手足。嵬又曰。汝既无腹。便无五藏之忧。
一何乐哉。须臾复作异形。嵬皆随言遣之。后久时天甚寒雪。有一女子来求寄宿。形貌端正。衣服鲜明。姿媚柔雅。自称天女。以上人有德。天遣我来以相慰喻。谈欲言劝动其意。嵬执志贞确一心无扰。乃谓女曰。吾心若死灰。无以革囊见试。女遂陵云而逝。顾谓叹曰。海水可竭。须弥可倾。彼上人者秉志坚贞。后以晋隆安三年。与法显俱游西域。不知所终。续有释贤护。姓孙。凉州人。来止广汉阎兴寺。常习禅为业。又善律行纤豪无缺。以晋隆安五年卒。临亡口出五色光明。照满寺内。遗言使烧身。弟子行之。既而支节都尽。唯手一指不然。因埋之塔下(右一出梁朝高僧传)。
宋仑氏二女。东官曾城人也。是时祖姊妹。元嘉九年。姊年十岁。妹年九岁。里越愚蒙未知经法。忽以二月八日。并失所在。三日而归粗说见佛。九月十五日又失。一旬还作外国语。诵经及梵书。见西域沙门便相开解。明年正月十五日忽复失去。田间作人云。见其从风径飘上天。父母号惧祀神求福。既而经月乃反。剃头为尼。被服法衣。持发而归自说。见佛及比丘尼曰。汝宿世因缘应为我弟子。举手摩头发因堕落。与其法名。大曰法缘。小曰法彩。临遣还曰。可作精舍。当与汝经法也。女既归家即毁除鬼座。缮立精庐夜斋诵。夕中每有五色光明。流泛峰岭若灯烛云。女曰。此后容止雅音制诠正。上京风调不能过也。刺史韦朗就里并迎供养。闻其谈说甚敬异焉。于是溪里皆知奉法(右一出冥祥记)。
魏西河石壁谷玄中寺沙门昙鸾。未详氏族。雁门人。家近五台山。神迹灵异怪逸于民。鸾因患气疾。周行医疗。行至汾川秦陵故墟。入城东门上望青云。忽见天门洞开。六欲阶位。上下重复。历然鸾睹。由斯疾愈。后往江南陶隐居处。
求觅仙方冀益长寿。及届山所接对欣然。便以仙方十卷用酬来意。还至浙江。有鲍郎子神者。一鼓涌浪七日便止。正值波初无由得渡。鸾便往庙所以情祈告。必如所请当为起庙。须臾神即现形。状如二十。来告鸾曰。若欲渡者明旦当得。愿不食言。及至明晨。涛由鼓怒。才入船里恬然安静。依斯达到。梁帝见重。因出敕为江神更起灵庙。后辞帝还魏境。欲往名山依方修治。行至洛下。逢中国三藏菩提流支。鸾往启曰。佛法颇有长生不死法胜此土仙经者乎。支唾地告曰。是何言欤。非相比也。此方何处有长生不死法。纵得长年少时不死。终轮三有。即以观经授之曰此大仙方。依之修行当得解脱生死永绝轮回。后移住汾州北山石壁玄中寺。一心依经作净土业。春秋六十有七。临至终日。幡华幢盖高映院宇。香气蓬勃音声繁闹。预登寺者并同瞩之。以魏兴和四年。卒于平遥山寺。年六十有七(右一出梁高僧传)。
魏济北郡从事椽弦超。字义起。以嘉平中。夜独宿梦有神女来从之。自称天玉女。东郡人。姓成公。字知琼。早失父母。天帝哀其孤苦。遣令下嫁从夫。当其梦也精爽感寤。嘉其美异非常人之容。觉寤钦想。若存若亡。如此三四夕。显然来游。驾辎軿从八婢。服绫罗绮绣之衣。姿颜容体状若飞仙。自言。年七十。
视之如十五六女。车上有壶榼。清白琉璃。五具饮啖。奇异馔具。遂下酒啖。与义起共饮食。谓义起曰。我天上玉女。见遣下嫁故来从君。不谓君德。宿时感运宜为夫妇。不能有益亦不为损。然行来常可得驾轻车乘肥马。饮食常得远味异膳。缯素可得充用不乏。然我神人。不为君子。亦无妒忌之性。不害君婚姻之义。遂为夫妇。赠其诗一篇。其文曰。
飘飖浮勃述。敖曹云石滋。芝英不须润。至德与时期。神仙岂虚降。应运来相之。纳我荣五族。送我致祸灾。 此其诗之大较。其文二百余言不能悉录。并注易七卷占卜吉凶等。义起皆运其旨。作夫妇经七八年。父母为义起取妇之后。分日而嫌。分夕而寝。夜来晨去。儵忽若飞。唯义起见之。余人不见。虽居闇室辄闻人声。常见踪迹。然不睹其形。后人怪问。漏泄其事。玉女遂便求去云。我神人也。虽与君交不愿人见。
而君性疏漏。我往与君积年交结。恩义不轻。一旦分别岂不怆恨。势不得久各努力。呼侍御人。下酒啖食。发^2□取织成裙衫两腰。赐与义起。又赠诗一首。把臂告辞涕泠流离。肃然升车去若迅飞。义起忧感积日殆至委顿。后到济北鱼山陌上。西行遥望曲道头有一马车。似知琼。驰前到。果是玉女也。遂披帷相见。前悲后喜。控左授接同乘至洛。遂为室家克复旧好。至于太康中犹在。但不日日往来。每于三月三日五月五日七月七日九月九日旦十五日。辄下往来经宿而去。张茂先为作神女赋(右一出搜神记)。
梁蜀郡龙渊寺沙门慧韶。姓陈。本颖川太丘人。少欲多智聪敏不群。春秋五十。卒于本寺摩诃衍堂中。时成都民应始丰贤者。因病气绝。而心上暖。五日方醒。云。被摄至阎罗王闻处分。云迎法师。须臾便至。王下殿合掌顶礼。更无言说。唯书文书作一大政之字。韶出外坐于旷路树下见一少童。以漆柳箕擎生袈裟。令韶着之。有十僧来迎。丰识和慈二禅师。幡盖烈道腾虚而去。又当终夕有安浦寺尼久病闷绝。醒云。送韶法师及五百僧。登七宝梯到天宫殿讲堂中。其地如水精床席华整。亦有^2□尾机案。莲华满池。韶就座谈说。少时便起。送别者令归。其生灭冥祥感见类此。以天监二年七月三日。卒于龙渊寺。春秋五十有四(右一出梁高僧传)。
人道部(此别八部)
述意部会名部住处部业因部贵贱部贫富部受苦部述意部第一夫论人道之中。身形浮伪多诸罪业。喜造愆瑕。仁智道消恩良义绝。所以崔抒弑君。高臣害父。七雄并争。万国连踪。互骋憍奢各炫淫荡。淳风永尽美化不行。三毒竞兴十缠争发。四流浩漫五盖幽深。颠倒无明转复滋甚。遂使生同险树命等危城。口蜜易消井藤难久。垄头松下哭响摧残。广巷重门悲声呜咽。今为人中悉皆忏悔。絓\是圆首方足上智下愚。西尽瞿耶东极于逮。北穷单越。南罄阎浮。乃至板屋毡帷。文身被发。饮血茹毛。巢居穴处。雕蹄黑齿。倒住傍行。弱水毛浮。危峰绳度。边城远戍。装甲负戈。系缚锁囚。担金捧木。并愿各修礼让。人气孝慈。息放荡之心。断荒淫之色。质齐金石体类嵩华。八苦不侵九横长遣也。
会名部第二如婆沙论中释。人名止息意。故名为人。谓六趣之中能止息意。故名为人。
谓于六趣之中。能止息烦恼恶乱之意。莫过于人。故称止息意也。又人者忍也。
谓于世间违顺情能安忍。故名为忍。又立世阿毗昙论云。何故人道名摩□沙。此有八义。一聪明故。二为胜故。三意微细故。四正觉故。五智慧增上故。六能别虚实故。七圣道正器故。八聪慧业所生故。说人道为摩□沙。又新婆沙论。问何故此趣名末奴沙。答昔有转轮王。名曼猋多。告诸人曰。汝等欲有所作。应先思惟称量观察。尔时人即如王教欲有所作。皆先思惟称量观察。便于种种工巧业处。而得善巧。以能用意思惟观察所作事故。名末奴沙。有说。先造作增长下身语意妙行。往彼生。令彼生相续。故名人趣。有说。多憍慢故名人。以五趣中憍慢多者无如人故。有说。能寂静意故名人。以五趣中能寂静意无如人者。故契经说。人有三事胜于诸天。一勇猛。二忆念。三梵行。 住处部第三如新婆沙论云。此四天下人住四大洲。谓赡部洲。毗提诃洲。瞿陀尼洲。拘卢洲。亦住八中洲。何等为八。谓拘卢洲有二眷属。一矩拉婆洲。二憍拉婆洲。 毗提诃洲有二眷属。一提诃洲。二苏诃洲。瞿陀尼洲有二眷属。一舍搋洲。二嗢怛罗漫怛里挐洲。赡部洲有二眷属。一遮末罗洲。二筏罗遮末罗洲。此八洲中人形短小。如此方侏儒。有说。七洲是人所住。遮末罗洲。唯逻刹娑居此。有说。 此所说八即是四大洲之异名。以一一洲皆有二异名故。如是说者应如初说此八中洲一一复有五百小洲以为眷属。于中或有人住。或非人住。或有空者也。 问曰。人趣形貌云何。答曰。其形上立。然赡部洲人面如车箱。毗提诃人面如半月。瞿陀尼人面如满月。拘卢洲人面如方池。
问曰。语言云何。答曰。世界初成一切皆作圣语。后以饮食时有情不平等故。及谄诳增上故。便有种种语。乃至有不能言者。
业因部第四依业报差别经中。作四句分别。一者有业得身乐报而心不乐。如有福凡夫。
二者有业得心乐报而身不乐。如薄福罗汉。三者有业得身心俱乐。如有福罗汉。
四者有业得身心俱不乐。如薄福凡夫。诸如此等。皆悉报得此苦乐也。
又菩萨藏经云。尔时世尊告贤守长者曰。长者当知。我观世间一切众生。为十苦事之所逼迫。何谓为十。一者生苦逼迫。二者老苦逼迫。三者病苦逼迫。四者死苦逼迫。五者愁苦逼迫。六者怨苦逼迫。七者苦受逼迫。八者忧逼迫。九者痛恼逼迫。十者生死流转大苦之所逼迫。我见如是十种苦事逼迫众生。为得阿耨菩提出离如是逼迫事故。以净信心舍释氏家。趣无上道。复次长者。我观世间一切众生。于无数劫。具造百千那庾多拘胝过失。常为十种大毒箭所中。何谓为十。一者爱毒箭。二者无明毒箭。三者欲毒箭。四者贪毒箭。五者过失毒箭。六者愚痴毒箭。七者慢毒箭。八者见毒箭。九者有毒箭。十者无有毒箭。长者。我见众生为于十种毒箭所中。求阿耨菩提。求断如是毒箭故。以净信心。舍释氏家。趣无上道。
贵贱部第五若以四方言之。则北郁单越无贵无贱。彼无仆使之殊。故无贵贱。余之三方皆有贵贱。以有君臣庶民之别。大家仆使之殊故。有贵贱别类也。总束贵贱。合有六品。一贵中之贵。谓轮王等。贵中之次。谓粟散王等。三贵中之下。谓如百僚等。四贱中之贱。谓骀驽竖子等。五贱中之次。谓仆隶等。六贱中之下。谓姬妾等。粗束如是。细分难尽。
贫富部第六若以四方言之。则北郁单越最富平等。东西二方处中。然有优劣。南阎浮提最贫。四方不同。如经具述。又阎浮提人贫富不定。各有三品。上者如转轮王。 总摄四方富包四海。一切所须无不备足。即如经说。轮王福力最大。若出世时。 感五奇特。七宝来应。五奇特者。一者感于世界之中平正清净流泉浴池处处皆有。二者感天甘露生于殿庭。王渴饮之身轻愈病。三者感大海水减一由旬。各于内畔涌出金沙之道。使王行之游四天下。四者感于牛头之香生于海岸。王取烧之香气劣盛。逆风远闻四十里香。死者闻之悉皆还活。五者于迦真邻陀之鸟生于海中。王抱触之身心猗适。胜过六欲天之乐。以斯义故。往生论说偈云。
宝性功德草柔软左右旋触者生胜乐过迦真邻陀七宝具足千子雄猛(如前经说)。第二富中者。谓如粟散王等。第三富中下者。谓如树提伽等(贪亦有三思之可解)。
受苦部第七夫论人道。唯苦非乐。愚着为乐失者为苦。妄见为乐实见为苦。故付法藏经云。世间众苦不不愿乐。此身不坚腐败危脆。犹如聚沫须臾变灭。端正容貌甚可爱着。衰老既至将安所在。外覆薄皮谓为严饰。脓血肉流恶露不净。有为无常甚大迅速。一视息顷四百生灭。譬如虚空震雷起云暴风卒起寻复散灭。五欲不坚亦复如是。共相爱乐安隐快乐。无常既至谁有存者。世间众苦甚难久居。故知人身唯苦无常。理应生厌速求解脱。一切有为众苦积聚。如痈如厕如箭入心。生老病死轮转无际。无常败坏速朽之法。如临死囚。命不云远。譬如牢狱人无可爱乐。
犹路上果众所苦掷。此身可恶。会归磨灭。乌鹊狐狼竞共啖食。风吹日暴青烂臭处。发毛牙齿狼藉在地。如此之身当何爱乐。宜勤方便速求解脱。纵使富贵如天终归磨灭。外相似好内恒忧惧。故大庄严论云。如人着金锁虽能系于人。王位亦如是。恒有忧惧相。守护念苦失则大愁。犹以衣食遮故名乐。辛苦中横生乐想。
故宾头卢为优陀延王。说法偈云。
王位虽尊严代谢不暂停轻疾如电光须臾归衰灭王位极富逸愚者情爱乐衰灭无时至苦剧过下贱王者居高位名闻满十方端正甚可爱种种自严身譬如临死者着华鬘璎珞舍命未几时王位亦如是王者譬如王常怀诸恐怖行住及坐时乃至一切时于其亲疏中恒有疑惧心臣民宫妃后象马及珍宝国土诸所有一切是王物诸王舍命时皆弃无随者又涅槃经。佛说偈云。
一切诸世间生者皆归死寿命虽无量要必有终尽夫盛必有衰合会有离别壮年不久停盛色病所侵命为死所吞无有法常住诸王得自在势力无等双一切皆迁灭寿命亦如是众苦轮无际流转无休息三界皆无常诸有无有乐有道本性相一切皆空无可坏法流动常有衰患者恐怖诸过恶老病死衰恼是诸无有边易坏怨所侵烦恼所缠裹犹如蚕处茧何有智慧者而当乐是处此身苦所集一切皆不净扼缚痈疮等根本无义利上至诸天身皆亦复如是诸欲皆无常故我不贪着离欲善思惟而证于真实故宾头卢尊者语王云。大王。宜善观察。何有五欲而得常者。何有王位而得久停。何有国界而不迁灭。何有珍宝而不散失。何有欲乐常恒不变。何有合会而不离散。一切五欲体。性实苦。皆从妄想而生于乐。故王位亦苦无安。如梦所见觉则知虚。是故智者应生厌离。即知一切内外所迁皆是无常。虽可粗细似异。然刹那不住是住是同。故经说。由色苦故。十时差别。一者膜时。二者泡时。三者疱时。四者肉团时。五者肢时。六者婴孩时。七者童子时。八者少年时。九者盛壮时。十者衰老时。若非时无常。不应从膜乃至老死。良由三毒猛火烧心炽然不绝。故受斯苦(依经云人亦多种。具如前三界篇中四天下洲品类广说也)。
感应缘(略引一十八验)
春秋演孔图曰。孔子长十尺大九围。坐如蹲龙。立如牵牛。就之如昴如斗。
吴越春秋曰。伍子胥见吴王僚。僚望其颜色甚可畏。一丈十围。眉间一尺。王僚与语三日。辞无复者。胥知王好之。每入言语。侃侃有勇壮之气。 凉记曰。吕光。字世明。连结豪贤施与待士身长八尺四寸。目重童。左肘生肉。印性沉重。质略宽大有度量。时人莫之识。唯王猛布衣时异之曰。此非凡人。
河图玉版曰。从昆仑以北九万里得龙伯国。人长三十丈。生万八千岁而死。
从昆仑以东得大秦国。人长十丈。从此以东十万里得佻国。人长三丈五尺。从此国以东十万里得中秦国。人长一丈。
龙鱼河图曰。天之东西南北极。各有铜铁额兵。长三千万丈三千亿万人。天之东西南北极。各有金刚敢死力士。长三千万丈三千亿万人。天中大平之都有甲都食鬼铁面兵。长三千万丈三千亿万人。 鸿范五行传曰。秦始皇时有大人。身长五丈足迹六尺夷狄服见于临洮天。秦曰。勿大行夷狄之道将受其祸云。
魏志曰。天竺国人皆长一丈八尺。车离国男女皆长八尺。
魏志曰。咸熙二年襄武县言。有大人现。长三丈余。迹长三尺二寸。白发着黄单衣黄巾柱杖呼民。王始语云。今当太平。 神异经曰。东南有人焉。周行天下。其长七尺。腹围如长。箕头(箕头发烦乱也)不饮食。朝吞恶鬼三千暮吞三百。但吞不咋。此人以鬼为饭。以雾露为浆。名天郭。一名食邪(吞食邪鬼)一名黄父(今黄父鬼俗人依此人而名之)。
神异经曰。西北海外有人焉。长二千里。两脚中间相去千里。腹围一千六百里。但饮酒五升(天酒甘露)不食五谷鱼肉。忽有饥时向天乃饱。好游山海间。
不犯百姓不干万物。与天地同生。名无路之人(言无路者。高大不可为路)一名仁(礼曰仁人)一名信(礼曰信人)一名神(与天地俱生而不没。故曰神也)。 蜀王本记曰。秦襄王时。宕渠郡献长人。长二十五丈六尺。
外国图曰。大秦国人长丈五尺。猿臂长胁好骑馲驼。 诗含神雾曰。东北极有人。长九寸。国语曰。孔子曰。僬侥长三尺。短之至也。
魏略西域传曰。短人国在康居西北。男女皆长三尺。众甚多。康居长老传问。尝有商迷惑失道而到此国。国中甚多贝珠夜光明珠。商度此国。去康居可万余里。
魏略曰。倭南有侏儒国。其人长三四尺。去女王国四千余里。
外国图曰。僬侥国人长尺六寸。迎风则偃。背风则伏。眉目具足。但野宿。
一曰僬侥长三尺。其国草木夏死而冬生。去九疑三万里。 列子曰。从中州以东四十万里得僬侥国。人长一尺五寸东北极有人。名竫人。长九寸秦始皇二十六年。有大人身长五丈。足迹六尺夷狄皆伏。有十二人现于临洮。孔子曰。僬侥长三尺。短之至也。长者不过十。数之极也。今有五丈之人。此则无类而生也。是岁秦初兼六国。喜以为瑞。铸金人十二以像之。南戍五岭。北筑长城。西径临洮东至辽东。径数千里。故大人先见于临洮。明祸乱所起也。后十二年而秦亡也(右此一十七验各依本录记也)。
王莽建国四年。池阳有小人景。长尺余。或乘车或步行。操持万物。大小各自称三日止。管子曰。涸泽数百岁。谷之不水不绝者。生庆忌。庆忌者其状若人。长四寸。衣黄冠戴黄盖乘小马好疾游。以其名呼之。可使千里外。一名反报。然池阳之景。或者庆忌也乎。
又曰。涸小水精生蚳。蚳者一头而两身。其状若蛇。长八尺。以其名呼之。
可使取鱼鳖(右二事。见搜神记)。
修罗部(此别七部) 述意部会名部住处部业因部眷属部衣食部战斗部述意部第一夫论修罗道者。生此一途偏多谄曲。或称兵斗乱兴师相伐。形容长大恒弊饥虚。体貌粗鄙每怀瞋毒。棱层可畏拥耸驽人。并出三头重安八臂。跨山蹋海把日擎云。天上求餐海中酿酒。如斯之类悉为归依。经是阿须轮王。睒婆利等。毗摩质多之眷属。佉罗骞驮之朋流。乃至婆稚罗□之等侣。舍脂跋陀之气类。并愿除憍慢习离谄曲心。殿堂光明兰藉丰满。休兵息刃止恚防贪。无复两刃之苦。永绝藕丝之痛。乐闻正法渴仰大乘。舍离弊恶之身。受端严之质。任持国境拥护邦家。兴建法城。弘益慧日也。
会名部第二云何名阿修罗道者。依立世阿毗昙论释云。阿修罗者。以不能忍善不能下意。谛听种种教化。其心不动。以憍慢故非善健儿。又非天故名阿修罗。余经亦云阿须伦。今依新婆沙论云。梵本正音名素洛。素洛是天。彼非天故。名阿素洛。复素洛名端正。彼非端正名阿素洛。又长阿含经云。修罗生女端正生男多丑。故云不端正。或名不饮酒。此有二释。一由过去持不饮酒戒。宿习余力云不饮酒。二由本因好酒四天下采华布海酿酒不成变为碱水。既不得酒乘便令断。故云不饮酒神。婆沙论云。或说天趣。由谄曲覆故。无决定者。或说鬼趣。由有舍脂故。得与诸天交通。故伽陀经云。有鬼有畜有天。正法念经亦云。有鬼有畜。
或云劣天。劣天者。是毗摩质多。毗摩质多者。此云响高。亦云穴居。谓大海水底。出大音声。自唱云。我是毗摩质多。故云响高。居在海穴。故云穴居。
住处部第三依正法念经云。修罗居在五处住。一在地上众相山中。其力最劣。二在须弥山北。入海二万一千由旬有修罗。名曰罗□。统领无量阿修罗众。三复过二万一千由旬有修罗。名曰勇健。四复过二万一千由旬有修罗。名曰华鬘。复过二万一千由旬有修罗。名曰毗摩质多。此中出声彻于海外。自云。我是毗摩质多阿修罗。故云响高。其毗摩之母。依长阿含经云。劫初成时。昔有光音天入海洗身。
水精入身生一肉卵。经八千岁乃生一女。身若须弥。千头少一。头有千眼。口别有千少一。口别四牙。牙上出火。犹若霹雳。有二十四脚。有九百九十九手。此女有时。在海浮戏水精入身生一肉卵。复经八千岁生毗摩质多。有九头。头有千眼。口常水出。手有千少一。脚唯有八。纳香山干闼婆女生舍脂罗□。舍脂罗□者。是帝释取为夫人。罗□阿修罗。亦云障日日。是帝释前军。先放日光射修罗眼令不见天众。故彼以手障之。由有势力多共天诤。又新婆沙论。问。诸阿素洛退住何处。有说。妙高山中有空缺处。如覆宝器。其中有城是彼所住。问何故经说。阿素洛云。我所部村落住碱海中。而阿素洛王住彼山内。有说。大碱海中于金轮上有大金台高广各五百踰缮那。台上有城是彼所住。阿素洛王亦有四苑。一名庆悦。二名欢喜。三名极喜。四名可爱。如三十三天有波利夜怛罗树。阿素洛王所居树亦有。阿素洛其形云何。答其形上立。问语言云何。答皆作圣语。问何趣所摄。有说。是天趣。有说鬼趣摄。
又起世经云。须弥山王东面去山过千由旬。大海之下有鞞摩质多罗阿修罗王国土住处纵广八万由旬。七重栏楯七重金银铃网。外有七重多罗行树。皆是七宝所成。庄严校饰不可述尽。大城之中别立宫殿。名曰设摩婆啻。宫城纵广一万由旬。七重城壁并七宝合成。高百由旬。厚五十由旬。园池华果众鸟和鸣(广说如经。不烦具录)须弥山王南面过千由旬。大海之下有踊跃何修罗王宫殿。其处纵广八万由旬。须弥山王西面亦千由旬。大海水下有奢婆罗阿修罗王宫殿。其处纵广八万由旬。须弥山王北面过千由旬。大海水下有罗□罗阿修罗王宫殿。其处纵广八万由旬(住处精妙共前相似)摩婆帝城王所住处。有罗□罗阿修罗王聚会之所。亦名七头。其处纵广八万由旬。墙壁栏楯各有七重。七宝合成。四面左近并有众多诸小阿修罗不可述尽(备如经说)。
业因部第四依业报差别经中。具说十业得阿修罗报。一身行微恶。二口行微恶。三意行微恶。四起于憍慢。五起于我慢。六起于增上慢。七起于大慢。八起于邪慢。九起于慢慢。十回诸善根向阿修罗趣。若依正法念经。广说四种修罗业因不同若约余经。多由瞋慢及疑三种因业得彼生报。
又杂阿含经云。阿修罗前世时。曾为贫人。居近河边。常渡河担薪。时河水深流澓駃疾。此人数为水所漂殆死得出。时有辟支佛。诣舍乞食。欢喜即施。食讫空中飞去。贫人见之因以发愿。愿我后身长大一切深水无过膝者。以是因缘得此极大身。四大海水不能过膝。立大海中身过须弥。手据山顶下观忉利天。
眷属部第五依正法念经云。第一罗□阿修罗王有四玉女。从忆念生。一名如影。二名诸香。三名妙林。四名胜德。即此四女。一一皆有十二那由他侍女以为眷属。悉皆围绕阿修罗王共相娱乐。姿情受乐不可具说。第二名勇健。威势次胜。第三名花鬘。威势更胜。第四名毗摩质多。威势眷属倍数更不可称计。自余臣妾左右仆使亦不可说。即知贵贱悬殊。不可一概而论。
衣食部第六若依正法念经说。修罗衣食自然。冠缨衣服纯以七宝。鲜洁同天。所餐饮食随念而生。悉皆百味与天同等。如大论说。彼之衣食虽复胜人。其若吃时。是则不如人也。谓彼凡所食时。末后一口要变作青泥。亦如龙王虽食百味。末后一口要当变作虾蟆。是故经说不如人也。 战斗部第七如增一阿含经云。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受形大者莫过阿须伦王。形广长八万四千由延。其口纵广千由旬。或欲触犯日时。倍复化身十六万由旬往日月前。日月王见已各怀恐怖不宁本处。以形可畏故。日月王惧不复有光明。然阿须伦不敢前捉日月。何以故。日月威德有大神力。寿命极长颜色端正。受乐无穷住寿一劫。复是此间众生福佑。令日月不为阿须伦所见触恼。时阿须伦便怀愁忧即于彼没。
又长阿含经云。阿修罗大有威力。而生念言。此忉利天王及日月诸天行我头上。誓取日月以为耳珰。渐大瞋恚加欲捶之。即命舍摩梨毗摩质多二阿修罗王及诸大臣。各办兵仗往与天战。时难陀跋难陀二大龙王。身绕须弥周围七匝。山动云布。以尾打水大海浪灌须弥。忉利天曰。修罗欲战矣。诸龙鬼神等各持兵从次交斗。天若不如皆奔。四天王宫严驾攻伐。先白帝释。帝释告上乃至他化自在天。无数天众及诸龙鬼前后围绕。帝释命曰。我军若胜以五系缚毗摩质多阿修罗。将还善法堂我欲观之。修罗亦曰。我众若胜亦以五系缚帝释。还七叶堂。我欲观之。一时大战两不相伤。但触身体生于痛恼。于帝释现身乃有千眼。执金刚杵头出烟焰。修罗见之乃退败。即擒质多修罗系缚将还。遥见帝释便赐恶口。帝释答曰。我欲共汝讲说道义。何须恶口。寿天千岁少出多减。恶心好斗。而子破戒。大修布施故。然以谄慢故受此身(余经以谄心修福而受此身也)观佛三昧经云。此毗摩质多罗阿修罗王母鬼食法。唯啖淤泥及渠藕根。其儿长大见于诸天婇女围绕。即白母言。人皆伉俪我何独无。其母告曰。香山有神。名干闼婆。其神有女。容姿美妙色踰白玉。身诸毛孔出妙音声。甚适我意念为汝娉。适汝愿不。
阿修罗言。善哉善哉。愿母往求。尔时其母行诣香山告彼乐神。我有一子威力自在。于四天下而无等伦。汝有令女可适吾子。其女闻已愿乐随从。时阿修罗。纳彼女已。未久之间即便怀孕。经八千岁乃生一女。其女颜容端正挺特。天上天下更无有比。面上姿媚八万四千。左边右边各有八万四千。前后亦尔。阿修罗见。
以为殊异。如月处星。甚为奇特。憍尸迦闻求女为妻。修罗闻喜以女妻之。帝释立字。号曰悦意。诸天见之叹未曾有。视东忘西。视南忘北。乃至毛发皆生悦乐。帝释至欢喜园。共诸彩女入池游戏。尔时悦意即生嫉妒。遣五夜叉往白父王。今此帝释不复见宠。与诸彩女自共游戏。父闻此语心生瞋恚。即与四兵往攻帝释立大海水踞须弥山顶。九百九十九手。同时俱作撼喜见城摇须弥山。四大海水一时波动。帝释驽怖靡知所趣。时宫有神。白天王言。莫大驽怖。过去佛说般若波罗蜜。王当诵持。鬼兵自碎。是时帝释坐善法堂。烧众名香发大誓愿。般若波罗蜜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审实不虚。我持此法。当成佛道令阿修罗自然退散。作是语时。于虚空中有刀轮。帝释功德故。自然而下当阿修罗上。时阿修罗耳鼻手足一时尽落。令大海水赤如蚌珠。时阿修罗即便驽怖。遁走无处。入藕丝孔。 感应缘(略引三验)
西国志云。中印度在瞻波国。西南山石涧中。有修罗窟。有人因游山修道遇逢此窟。人遂入中见有修罗宫殿处。妙精华乍类天宫。园池林果不可述尽。阿修罗众既见斯人希来到此。语云。汝能久住以不。答云。欲还本处。修罗既见不住。遂施一桃与食讫。修罗语言。汝宜急出。恐汝身大窟不得容。言讫走出。身遂增长形貌粗大。人头才出。身大孔塞。遂不出尽。自尔已来年向数百。唯有大头如三硕瓮。人见共语具说此缘。人愍语云。我等凿石令汝身出。其事云何。答云。恩泽。人奏国王。具述此意。君臣共议。此非凡人力敌千人。若凿令出。傥有不测之意。谁能抗之。因此依旧。时人号为大头仙人。唐国使人王玄策。已三度至彼。以手摩头共语。了了分明。近有山内野火烧头焦黑。命犹不死。西国志六十卷。国家修撰。奉。
敕令诸学士画图。集在中台。复有四十卷。从麟德三年起首至干封元年夏未方讫。余见玄策。具述此事。
又奘法师传云。驮那羯^2□迦国属南印度。都城东西据山间各有大寺。其寺有婆毗吠伽论师(唐云明辩)于观自在菩萨(旧云观世音菩萨是)绝粒而服水三年。立志祈请待见弥勒菩萨。于是观自在乃为现色身。令在城南大山岩执金刚神所诵金刚咒。三年神授。云此岩石内有阿素洛宫(旧云阿修罗宫)如法行请石壁当开。可即入中待弥勒出。我当相报。又经三年。咒芥子击于石壁。豁然洞开。
时有百千万众。观睹驽叹。论师跨门。再三顾命众人。唯有六人从入。余者谓是毒蛇窟惧而不入。论师入已。当即石门还合如壁。
又玄奘法师云。贞观十三年。奘在中印度摩迦陀国那烂陀寺。见一俗人。说云。有一人好色。每承经言。修罗生男极丑生女端正。闻彼山内有阿修罗窟。别有宫殿。甚精殊好。同天佳妙。其人思欲。愿见修罗女共为匹对。常受持咒精勤三年。三年将满所祈遂愿。其人先是弟子亲友。临去召弟子相伴同去。弟子于时亦随同行。既咒有征。遂到宫门。门首傥者极严。志诚求请门人令通夫人。门人为通具述来意。修罗女喜报守门人云。来者几人。报云。二人。女报门人。咒者来入。同伴者且住门外。门人来报。诵咒者引入。弟子见引入已。自身不觉已到自家。舍南门立。自尔已来。更不知彼人消息。弟子因此发心舍家修道。愿在伽蓝供养三宝。其人具向奘法师述因缘。
法苑珠林卷第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