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证治裁》 卷之七 二便不通

作者:林佩琴(清)
编号120〔大便不通〕----310页23行
出处 类证治裁--〔卷之七二便不通〕
名词解释 有实秘、虚秘、热秘、冷秘、气 秘. 有阳结、阴结.仲景云. 脉浮数. 能食不 大便. 为阳结. 脉沉迟. 不能食. 身重.大便 反F9. 为阴结. 东垣云. 实秘热秘. 即阳结也. 宜散. 虚秘冷秘. 即阴结也. 宜温. 气燥. 以 (杏仁、枳实)行之. 血燥. 以(桃仁、大黄) 通之. 风燥. 以(麻仁、大黄)利之. 气濇不 通.以(郁李仁、皂角子)润之. 气壅便秘. 以 (参、归、麻仁、大黄) 开之. 叶氏治肠痹. 必开降肺胃. (如杏仁、栝蒌、冬葵子、枇杷 叶、郁金汁、紫菀以降肺. 半夏、花粉、竹茹、 橘红、枳实汁、姜汁以和胃)即丹溪开上窍以 通下窍之微旨也. 今即其症分别言之. 由胃实 者. 善饮食. 小水赤. (七宣丸)由胃虚者. 不 能食.小便清利. (厚朴汤)由热秘者. 面赤. 脉实数. 胀闷欲得冷.(四顺清凉饮. 润肠丸) 由冷秘者. 面白. 脉沉迟. 欲得热. (正气散 加官桂、枳壳. 吞半硫丸. 或木香顺气散)由 风秘者.风搏肺脏. 传入大肠. (润肠丸加防 风、皂角. 或去大黄.加煨阿胶)妇人风秘. (大 麻仁丸)由气秘者. 气不升降. 谷气不行. 善 噫. (苏子降气汤加枳壳)由肺气不通降. 失 于传送者.(杏、蒌、枳、桔、栀、豉、郁金、 橘白)由三焦不和. 胸膈痞满者.(搜风顺气 丸加栝蒌、广皮)由大肠实者. 腹满便F9. (麻 仁丸) 由肾虚液少便燥者. (六味汤去茯苓. 加苁蓉、白蜜)由血热便难者.(当归润燥汤) 由风热郁滞者. (疏风润肠丸)由血燥兼气秘 者.(润麻丸)由血虚秘结者. (益血润肠丸) 由津液枯涸者. (苁蓉丸. 五仁丸)由幽门不 通者. (通幽汤)由素有风病而便秘者.(皂 角丸)由病后气血未复. 及老人津液衰少. 产 后去血多者.(八珍汤. 倍当归. 加苁蓉、苏 子、杏仁、阿胶、黑芝麻)

编号121〔小便不通〕----312页3行
出处 类证治裁--〔卷之七二便不通〕
名词解释 经云. 膀胱者. 州都之官. 津液 藏焉.气化则能出矣. 三焦者. 决渎之官. 水 道出焉. 是知膀胱主藏溺.必待三焦气化. 乃 能出水也. 详列所由. 有肺燥不能生水者. 用 清润法. (生脉散加沙参、茯苓、桑皮、车前) 有气闭不能通调水道以下输者. 用探吐法. (以沉香、木香、陈皮、枳壳、小茴、木通煎 汤探吐) 有气虚下陷. 升降不利者. 用升举法. (补中益气汤)孕妇胎重压胞. 小水闭者. (用 补中汤探吐)气升则水降. 如滴水之器. 开其 上则下自通矣. 有火郁小肠.溺短而痛者. 用 清降法. (导赤散加滑石)有湿壅三焦. 致闭 癃者. 用分消法. (通草、滑石、芦根、薏苡、 茯苓、车前)有暑湿泄泻.气不化水者. 用化 气法. (五苓散)有湿胜而渴. 小水不利者. 用分利法. (四苓散)有湿热闭阻经府气分. 致 便不通者. 用宣通法. (石膏、杏仁、厚朴、 防己、大腹皮、海金沙. 合六一散)由肾水燥 热. 致不利者. 用滋清法. (知母、黄蘗、黄 芩、泽泻.通草) 有阳亢阴衰. 孤阳不化者. 用 补阴抑阳法. (化阴煎) 若火不甚亢. 但由 水亏者. 用补水法. (大剂六味汤)经言无阳 则阴无以生. 无阴则阳无以化. 热在下焦而不 渴. 服淡渗药.腹胀不通益甚者. (滋肾丸) 其阴阳大亏. 气不化者. (肾气汤) 溺闭转 筋. 喘急欲死者. (八味丸料大剂煎服. 缓则 不及)其血结而致闭者. (牛膝汤)痰盛而致 闭者. (导痰散)火闭者.(七正散)气虚溺 不利者. (独参汤. 少加广皮效)通治小水不 通法. (用独囊蒜头数枚. 栀子三枚. 盐少许. 烂捣、摊纸贴脐上.良久即通)或用(食盐半 斤. 炒热. 布包熨之)诸药不效者.(用白菊 花根捣烂. 以生白酒冲和. 取酒汁温服神效) 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