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宫闱史》 第一一九回
作者:许啸天
第一一九回新仇旧恨清帝入空门燕唱莺啼吴藩登大位却说吴三桂听得清廷有旨,忙把怀宗的神位撤去,迎接钦使进内。开读谕旨,是催促三桂移师关东。那钦使读罢圣旨,笑对三桂说道:“皇上很记念王爷,不日还要召觐哩!”三桂唯唯。那钦使便起身告辞。三桂送出了大门,钦使自进京复旨去了。这里三桂急召诸将商议,谓清廷步步相逼,现已事急,应怎样对付它。诸将都劝三桂起事,弄得三桂好似九头鸟拾着帽儿,正不知戴在哪一个头上好。正在犹豫不决,忽飞骑报到清廷顺治皇帝暴崩了。三桂听了,不由地大吃一惊。暗想清帝方在年少,怎么忽尔崩逝,其中定有缘故。这时帐下诸将听得顺治帝驾崩,都劝吴三桂乘朝廷无主举旗起义,三桂依旧犹豫不定。做书的趁这个空儿,把顺治皇帝叙一叙。原来顺治帝自董小宛出宫,偷偷地到玉泉宫去过一次,后来皇太后把玉泉宫焚去,顺治帝闻得小宛焚死,终日呆呆痴痴地,一会儿笑,一会儿哭。皇太后弄得没法可想,下谕把洪承畴从江南召回京来,将皇帝的情形告诉他,承畴也觉束手无策。那顺治帝却越发闹得厉害了。想自己为一国之首还不能庇一妃子,心里愈想愈气。
旧恨新愁一齐涌上胸中,到得伤心的时候,索性大哭了一场。
看见宫女内监,便大声叱骂出去,静悄悄地独自一人默坐着呆想。这样地闹了两个多月。
一天的晚上,蓦地哈哈大笑起来。笑了一阵就把宫门闭上了。宫女们不敢进去,只在外面侍候。听得顺治帝在里面负着手踱来踱去,忽研墨吮毫疾书,又掷笔大笑一会。笑不多时又哭了起来。三更以后,室中已寂静无声,宫女内监也都睡熟了。
酣睡初起,已是红日照窗,还不见室中声息。内监们有些心疑,轻轻地在宫门上一推,门却是虚掩的。就中一个胆大的内监蹑手蹑脚地进去。四面一瞧,不见了皇帝,再向御榻上一看,哪还有皇帝的影踪?吓得那内监怪叫起来,霎时宫人内监拥满了一室。有几个稍有头脑的内监说道:“且不要这样慌张,或者皇帝临幸别宫,或者往皇后那里,咱们分头去寻过了,再去报知太后就是。”众内监宫女,见说得有理,一哄地散去,各人分头去寻皇帝。谁知直到好久,到处找遍了,只是没有皇帝的踪迹。内监们才有些心慌起来,忙去报知皇太后。
皇太后听了,急急地驾了凤辇亲自到宸寿宫来瞧看,见皇帝平日的服用器物仍旧在那里,单单不见了皇帝。皇太后也急得泪珠滚滚。这时皇后以及各宫嬛都知道皇帝失踪,大家拥在宸寿宫内议论纷纷,也有哭的,也有叹息的。在这众声杂沓的当儿,忽见一个妃子在皇帝的御榻上找出一张东西来。上面潦潦草草地写着几行汉文。那妃子不识汉文的,便呈给皇太后。
皇太后也不识汉文的,下谕宣洪学士进宫。
不到一会,洪承畴跑得满头是汗地走进宫来。见了皇太后行过了礼。太后把皇帝潜遁的话大略说了一遍,又把那张字递给承畴。承畴看时,却是顺治帝传位的诏书,不觉大吃一惊道:“皇帝不回来了。”因把那张诏书一句句解释给太后听了,诏中说道:朕以冲龄践祚,忽忽十有八年,德薄才疏,毫无政绩。上负祖宗创基之苦心,下失臣民望治之本意。所幸元臣辅导之功,得歼贼殄叛,享今日太平之乐。
然清夜默思,愧据神器,抚心不无内疚。此朕所以弃国而去也。矧富贵浮云,人寿几何?朕已彻悟禅机,遁出红尘,尔等无庸悬念。至于大位,自不可久虚,朕子玄烨,为佟佳妃所出,聪敏颖慧,克承宗祧,着令继统即皇帝位。内大臣鳌拜,大学士苏克萨哈等,皆先皇股肱之臣。忠心为国,亦朕素日所信任,堪以辅佐嗣皇帝,庶不负朕寄托,祈各凛遵无违!钦此。
皇太后读了诏书,半晌做声不得。还是洪承畴禀道:“皇帝既有诏书留着,只有照办。”一面飞召苏克萨哈来京时苏克萨哈代洪承畴出督两江。一面派亲王外戚秘密寻访皇帝踪迹,万一找不到,只有扶太子嗣位。但目下皇帝失踪的消息,切不可泄漏出去,否则必酿出乱子来的。
太后见说,只得含泪点头。叫洪承畴拟旨,召苏克萨克。
又下谕立皇长子玄烨为太子,以便嗣统。又密宣郑亲王和硕亲王、贝勒、贝子等进宫,令秘密访寻皇帝,不得在外声张。又把是日的管门内监及侍候皇帝的宫女内侍一齐监禁起来,以防走漏风声。又将总管内监宣来,经太后痛骂一番,即行革职留任。并吩咐嫔妃宫人,不许传扬出去。皇太后待诸事妥当,自和洪学士回慈宁宫。直到三更多天,方由两名小监掌着碧纱灯导洪承畴出宫。那些亲王贝勒奉了懿旨,自去找寻皇帝。
再说那天晚上,顺治帝写好遗诏,倚榻假寐了一会,所以宫女们听得室内已寂静无声。鱼更三跃,顺治帝一觉醒来。悄悄开了宫门,见宫人内侍都已酣睡如雷,便一口气跑出宸寿宫。
只见星辰满天,月光微微的一线被云遮没了。一望宫外,很是黝黑。顺治帝也不管什么,沿着御道,越过跨虹石桥便是御苑。
时守苑的内监也已睡了,还有一两个值班侍卫在苑外踱来踱去。顺治帝恐怕惊动他,就悄悄地走到御苑西门。幸得苑门没有落锁,出得御苑,不辨天南地北,脚下七高八低地走着。看看到了皇城门前,城门早已下键了。 顺治帝喝叫开门,守门官见他仪表非凡,疑是内宫的近侍,忙开门让他出去。
这样地经过外城,也不曾阻拦。顺治帝这时也不打算到哪里去,低头只顾向前直走。 其时天将破晓,寒露侵衣,身上略略觉得有些寒冷。又走了半晌,天色已是大明。
晨曦初上,照大地犹若黄金。顺治帝惘惘地只望着丛林深处走去,猛听得当当的云板声激荡耳鼓,如晨钟清磐,把顺治帝惊觉过来。抬头瞧时,见一个癞头和尚,眇一目跛着一足,挑了一副破香担,担上悬着一幅墨龙。左手云板,右手木棰,走一步打一下。顺治帝见那和尚来得蹊跷,就立住了脚问道:“你那疯和尚,在这荒山野地走来走去干些什么?”那癞和尚听了,举手答道:“俺在寻俺的师父。”顺治帝说道:“你师父叫什么?”癞和尚指着担上的画道:“你不见俺那幅画吗?俺师父唤作龙空和尚,在圆寂的那天,对俺说道:”我将投生尘俗,有墨龙一幅,未画双睛。待过三九之年,你可下山去打寻,有人替你画上点睛,那就是我的后身到了。‘“说罢,又从香担内取出破衲一袭,拂尘一柄,念珠一串,紫砂钵一个,都递给顺治帝道:”这是俺师父的遗物。“顺治帝检视破衲、拂尘、念珠、紫砂钵等物,好似是自己的旧物,心上不由地起了一种感动,叫癞和尚在担上取出一枝秃笔来,向那幅黑龙添上眼睛。果然,那龙有了眼睛,张牙舞爪大有驾云上天的气概。癞和尚看了,慌忙跪倒在地下,不住地磕头道:“师父到今天才来,几乎想煞俺也。”顺治帝被他一叫师父,心里顿有所悟,便脱去身上的箭衣,披了破衲。笑对癞和尚说道:“你看三十年故物,今日还我本来面目。”癞和尚笑道:“忽去忽来,忽来忽去。来来去去,都是幻梦浮云。 去即是来,来即是去,无非浮云幻梦。“顺治帝大笑道:”是哪里来?是哪里去?什么幻梦浮云,实是无什么幻,更无什么的梦。幻是更非幻,梦亦更无梦,都是蒙蒙空空。“癞和尚抚掌道:”阿弥陀佛!西方路上有莲台,无叶无枝雪玉堆。
“顺治帝道:”色是空兮空是色,碧云拥护踏风来。“癞和尚笑道:”好了!好了!
女菩萨等够多时了。“顺治帝道:”哪里的女菩萨?“癞和尚合掌闭目笑道:”玉泉宫的女菩萨师父难道忘了吗?“顺治帝笑道:”真的吗?“和尚笑道:”似真似假,似假似真;真真假假,假假真真。“顺治帝大笑道:”好!好!“于是那癞和尚挑起香担,顺治帝拿了拂尘念珠,托了紫钵,师徒两个上清凉山去了。
后人见清凉山五台山上,于月白风清的时候,常有一对璧人徘徊于碧树绿荫中,如迫近瞧看便忽然不见。时人咏清凉山诗,就中有一首七绝道:绿杨香草气如兰,倩影双双夜漏残。
古刹红墙留古迹,梵声艳影两清寒。
相传清凉山上的倩影,一个是顺治帝,一个是董小宛。夕阳西垂,暮色苍茫中就可以见两人携手往来山麓,俗人指为仙迹。
那时清廷的诸亲王,四处找寻顺治帝,毫无影踪。皇太后也无可如何,只得召洪承畴进宫。商议了半天,当即拟成遗诏。
一面宣传出去,谓顺治帝暴崩,召集亲王大臣,奉皇太子即位,改明年为康熙元年。谥顺治帝为世祖皇帝,尊佟佳氏为太后,晋皇太后为太皇太后。顺治帝暴崩的消息传播开去,一时议论纷纷,很多揣测之辞。当时专制帝国,就是耳闻目睹也不敢直道。到了干嘉时代,才稍有人吐露出来,但也不能直书,不过假名记载罢了。 在康熙帝嗣位后,太皇太后想起小内监跟顺治帝往西山,董小宛有“清凉山再见”
的一句话。于是同了八岁的小皇帝康熙继统年只八龄,驾着銮辇临幸清凉山。到了清凉寺了,有一个癞和尚,闭着一只眼,歪斜着嘴。浑身的泥垢足有三四寸厚,坐在石阶上扪虱。见太皇太后和康熙帝进寺,也不知道迎接行礼。太皇太后问他的话,三句不答两句。再和他说话,却是耳朵聋的。太皇太后问了他半晌,仍然没有头绪,只得和康熙帝游玩了一番。见山色如黛,松声盈耳,流水潺潺,怅望了一会儿,扫兴而归。
光阴如箭,转眼这位康熙帝已有十二岁了,居然临朝听政。 批答奏牍,虽元勋老臣也为折服。而对于政事尤为明察,朝中大小臣工都凛凛自守,不敢有非分之行。这时因三藩变叛的风声日紧,康熙翻阅旧谕,见有命平西王吴三桂率师出镇关东一节。便召内大臣鳌拜问道:“平西王吴三桂,至今犹坐镇滇中,这上谕是几时颁发的?”鳌拜奏道:“三桂拥有重兵,先皇曾有谕旨,令他移镇。三桂挨延不应,本应削藩逮问,恐一旦激变,所以因循未敢实行。”康熙帝怒道:“目下天下日渐太平,使外藩坐拥大兵,终非朝廷之福。宜设法解除他们的兵权,自应从称师入手。他如不听,只好出兵征剿一途了。”鳌拜顿首称是。康熙帝便亲下手谕,着平西王吴三桂即日移师关东,如再迁延,是藐视国法。又命豫抚哈铭,总督蔡毓荣,云南抚台鲁镜元暗中秘密戒备。提防三桂有变,立即会师征剿。
那道上谕下来,吴三桂接着,忙召诸将商议。夏国相攘臂大叫道:“王爷如今日再不自决,只好束手待毙了!”
吴三桂见清廷相煎过急,使自己不得不然。正在迟疑的当儿,恰好总兵郭壮图从外进来。听说清廷钦使来催促移师,不禁大怒道:“咱们若移师关东,是就死地去了,这如何使得。
咱们横竖有将来的一天,不如今天干了吧!“说罢,拔出佩剑来,把钦使飞起一剑,挥作两段。吴三桂大惊道:”斩了钦使,这祸可不小了。“夏国相说道:”
事到了这样,骑在虎背上就干他一遭。“郭壮图大叫,”反了吧!反了吧!“一声吆喝,胡国柱、高大节、马雄、马宝等一齐叫道:”反了!“于是各人纷纷上马,调兵的调兵,布置的布置,霎时风声传扬开去。
吴三桂反叛的声浪,宣传得无人不知。豫抚哈铭这时已接到密旨,一面布防,一方面命总兵何文雄,统兵进剿。三桂的部下,以胡国柱为先锋,领兵抵御。一场鏖战,清兵大败。胡国柱星夜追逐,连破清军四十四寨、二十三城,军声大震。总督蔡毓荣,亲统六师来战,被夏国相伏兵中道,骤起邀击。清兵又复大败,蔡毓荣夜遁贵州,夏国相追踪进兵,贵抚孙叔雍开城迎降。
三桂大兵进了贵州,蔡毓荣驻屯不住,只得退守桂林。吴兵一路进军,势如破竹。不到一年,云贵及两广,凡永历帝旧有的地方,以前经清兵攻陷的,此时都归了三桂。时孙可望已降清被杀,靖南王耿清忠在福建响应三桂,平南王尚之信也起事粤中。三桂兵克四川,一时声势日振。这时部下诸将,见地段渐广,看着大事已很有希望,便大家商议好了,上疏劝进。 三桂再三地谦让,末了推辞不得,择日筑坛即皇帝位,国号曰周。改是年为利用元年,以夏国相为宰辅,胡国柱为大将军,郭壮图为左将军,马雄为右将军,高大节为总兵官。其余大小将士都按级封赏。
这样一来,清廷大震。急将总督蔡毓荣革职,以前豫抚图海为征西大将军,赵良栋为副,任傅宏烈为参军,张勇为先锋。
大兵浩浩荡荡,杀奔云南而来。其时张勇欲先取两粤,傅宏烈独谓不可,赵良栋也附从宏烈,张勇很是反对,弄得个老于戎行的图海,被他们争得没了主意。傅宏烈说道:“云南是吴三桂巢,擒贼擒王,破敌必先捣其巢。云南若一有失,周军全功尽弃,各省必率众来救。那时俺们领兵,从间道进攻,取两粤和川中无异反掌。
羽翼既除,还怕三桂飞到天上去吗?”图海见说,毅然说道:“傅参军的议论有理。” 当即下令,进扑云南。
这时,夏国相方驻兵琼崖,听得云南被困,匆匆地引兵回救,清兵抵挡不住内外夹攻,暂退五六十里下寨。图海急和傅宏烈、赵良栋互相计议道:“吴三桂军马锐气正盛,俺们和他力敌,终非他的对手。为今之计,只有先去他的外援,使他军心涣散,然后云南不难一鼓攻破。”傅宏烈笑道:“三桂外援不过耿、尚两王罢了。
倘能除得此二人,三桂势孤,自破之不难了。”图海抚掌道:“俺正为这个缘故,筹思了好几天,却没有良策。”傅宏烈奋然起立道:“耿、尚两人,虽已响应三桂,其志并不甚坚,只须有人说以利害,保管他弃了三桂来降。
某不才,愿凭三寸不烂舌说耿、尚两人投诚如何?“图海道:”参军忠忱可嘉,只是太嫌冒险。万一不成,那不是枉送了性命?“傅宏烈笑道:”人谁不死,某就死在耿、尚手里,也为国而死,又有什么悔恨。“说毕便退入后帐。 第二天上,傅宏烈只带了两名亲随,辞了图海,先往福建去说靖南王耿精忠。
那耿精忠是耿仲明的孙子,父名继茂。清兵进关,耿仲明血战保定,身中六枪,得反败为胜。顺治帝定鼎,封耿仲明为靖南王。仲明病死,继茂袭爵。不多几时,继茂也死了。耿精忠统了他祖父的部众,仍袭靖南王的封号。吴三桂云南起事,约精忠援助,精忠便在福建变叛起来。不知傅宏烈怎样说降耿精忠,再听下回分解。
旧恨新愁一齐涌上胸中,到得伤心的时候,索性大哭了一场。
看见宫女内监,便大声叱骂出去,静悄悄地独自一人默坐着呆想。这样地闹了两个多月。
一天的晚上,蓦地哈哈大笑起来。笑了一阵就把宫门闭上了。宫女们不敢进去,只在外面侍候。听得顺治帝在里面负着手踱来踱去,忽研墨吮毫疾书,又掷笔大笑一会。笑不多时又哭了起来。三更以后,室中已寂静无声,宫女内监也都睡熟了。
酣睡初起,已是红日照窗,还不见室中声息。内监们有些心疑,轻轻地在宫门上一推,门却是虚掩的。就中一个胆大的内监蹑手蹑脚地进去。四面一瞧,不见了皇帝,再向御榻上一看,哪还有皇帝的影踪?吓得那内监怪叫起来,霎时宫人内监拥满了一室。有几个稍有头脑的内监说道:“且不要这样慌张,或者皇帝临幸别宫,或者往皇后那里,咱们分头去寻过了,再去报知太后就是。”众内监宫女,见说得有理,一哄地散去,各人分头去寻皇帝。谁知直到好久,到处找遍了,只是没有皇帝的踪迹。内监们才有些心慌起来,忙去报知皇太后。
皇太后听了,急急地驾了凤辇亲自到宸寿宫来瞧看,见皇帝平日的服用器物仍旧在那里,单单不见了皇帝。皇太后也急得泪珠滚滚。这时皇后以及各宫嬛都知道皇帝失踪,大家拥在宸寿宫内议论纷纷,也有哭的,也有叹息的。在这众声杂沓的当儿,忽见一个妃子在皇帝的御榻上找出一张东西来。上面潦潦草草地写着几行汉文。那妃子不识汉文的,便呈给皇太后。
皇太后也不识汉文的,下谕宣洪学士进宫。
不到一会,洪承畴跑得满头是汗地走进宫来。见了皇太后行过了礼。太后把皇帝潜遁的话大略说了一遍,又把那张字递给承畴。承畴看时,却是顺治帝传位的诏书,不觉大吃一惊道:“皇帝不回来了。”因把那张诏书一句句解释给太后听了,诏中说道:朕以冲龄践祚,忽忽十有八年,德薄才疏,毫无政绩。上负祖宗创基之苦心,下失臣民望治之本意。所幸元臣辅导之功,得歼贼殄叛,享今日太平之乐。
然清夜默思,愧据神器,抚心不无内疚。此朕所以弃国而去也。矧富贵浮云,人寿几何?朕已彻悟禅机,遁出红尘,尔等无庸悬念。至于大位,自不可久虚,朕子玄烨,为佟佳妃所出,聪敏颖慧,克承宗祧,着令继统即皇帝位。内大臣鳌拜,大学士苏克萨哈等,皆先皇股肱之臣。忠心为国,亦朕素日所信任,堪以辅佐嗣皇帝,庶不负朕寄托,祈各凛遵无违!钦此。
皇太后读了诏书,半晌做声不得。还是洪承畴禀道:“皇帝既有诏书留着,只有照办。”一面飞召苏克萨哈来京时苏克萨哈代洪承畴出督两江。一面派亲王外戚秘密寻访皇帝踪迹,万一找不到,只有扶太子嗣位。但目下皇帝失踪的消息,切不可泄漏出去,否则必酿出乱子来的。
太后见说,只得含泪点头。叫洪承畴拟旨,召苏克萨克。
又下谕立皇长子玄烨为太子,以便嗣统。又密宣郑亲王和硕亲王、贝勒、贝子等进宫,令秘密访寻皇帝,不得在外声张。又把是日的管门内监及侍候皇帝的宫女内侍一齐监禁起来,以防走漏风声。又将总管内监宣来,经太后痛骂一番,即行革职留任。并吩咐嫔妃宫人,不许传扬出去。皇太后待诸事妥当,自和洪学士回慈宁宫。直到三更多天,方由两名小监掌着碧纱灯导洪承畴出宫。那些亲王贝勒奉了懿旨,自去找寻皇帝。
再说那天晚上,顺治帝写好遗诏,倚榻假寐了一会,所以宫女们听得室内已寂静无声。鱼更三跃,顺治帝一觉醒来。悄悄开了宫门,见宫人内侍都已酣睡如雷,便一口气跑出宸寿宫。
只见星辰满天,月光微微的一线被云遮没了。一望宫外,很是黝黑。顺治帝也不管什么,沿着御道,越过跨虹石桥便是御苑。
时守苑的内监也已睡了,还有一两个值班侍卫在苑外踱来踱去。顺治帝恐怕惊动他,就悄悄地走到御苑西门。幸得苑门没有落锁,出得御苑,不辨天南地北,脚下七高八低地走着。看看到了皇城门前,城门早已下键了。 顺治帝喝叫开门,守门官见他仪表非凡,疑是内宫的近侍,忙开门让他出去。
这样地经过外城,也不曾阻拦。顺治帝这时也不打算到哪里去,低头只顾向前直走。 其时天将破晓,寒露侵衣,身上略略觉得有些寒冷。又走了半晌,天色已是大明。
晨曦初上,照大地犹若黄金。顺治帝惘惘地只望着丛林深处走去,猛听得当当的云板声激荡耳鼓,如晨钟清磐,把顺治帝惊觉过来。抬头瞧时,见一个癞头和尚,眇一目跛着一足,挑了一副破香担,担上悬着一幅墨龙。左手云板,右手木棰,走一步打一下。顺治帝见那和尚来得蹊跷,就立住了脚问道:“你那疯和尚,在这荒山野地走来走去干些什么?”那癞和尚听了,举手答道:“俺在寻俺的师父。”顺治帝说道:“你师父叫什么?”癞和尚指着担上的画道:“你不见俺那幅画吗?俺师父唤作龙空和尚,在圆寂的那天,对俺说道:”我将投生尘俗,有墨龙一幅,未画双睛。待过三九之年,你可下山去打寻,有人替你画上点睛,那就是我的后身到了。‘“说罢,又从香担内取出破衲一袭,拂尘一柄,念珠一串,紫砂钵一个,都递给顺治帝道:”这是俺师父的遗物。“顺治帝检视破衲、拂尘、念珠、紫砂钵等物,好似是自己的旧物,心上不由地起了一种感动,叫癞和尚在担上取出一枝秃笔来,向那幅黑龙添上眼睛。果然,那龙有了眼睛,张牙舞爪大有驾云上天的气概。癞和尚看了,慌忙跪倒在地下,不住地磕头道:“师父到今天才来,几乎想煞俺也。”顺治帝被他一叫师父,心里顿有所悟,便脱去身上的箭衣,披了破衲。笑对癞和尚说道:“你看三十年故物,今日还我本来面目。”癞和尚笑道:“忽去忽来,忽来忽去。来来去去,都是幻梦浮云。 去即是来,来即是去,无非浮云幻梦。“顺治帝大笑道:”是哪里来?是哪里去?什么幻梦浮云,实是无什么幻,更无什么的梦。幻是更非幻,梦亦更无梦,都是蒙蒙空空。“癞和尚抚掌道:”阿弥陀佛!西方路上有莲台,无叶无枝雪玉堆。
“顺治帝道:”色是空兮空是色,碧云拥护踏风来。“癞和尚笑道:”好了!好了!
女菩萨等够多时了。“顺治帝道:”哪里的女菩萨?“癞和尚合掌闭目笑道:”玉泉宫的女菩萨师父难道忘了吗?“顺治帝笑道:”真的吗?“和尚笑道:”似真似假,似假似真;真真假假,假假真真。“顺治帝大笑道:”好!好!“于是那癞和尚挑起香担,顺治帝拿了拂尘念珠,托了紫钵,师徒两个上清凉山去了。
后人见清凉山五台山上,于月白风清的时候,常有一对璧人徘徊于碧树绿荫中,如迫近瞧看便忽然不见。时人咏清凉山诗,就中有一首七绝道:绿杨香草气如兰,倩影双双夜漏残。
古刹红墙留古迹,梵声艳影两清寒。
相传清凉山上的倩影,一个是顺治帝,一个是董小宛。夕阳西垂,暮色苍茫中就可以见两人携手往来山麓,俗人指为仙迹。
那时清廷的诸亲王,四处找寻顺治帝,毫无影踪。皇太后也无可如何,只得召洪承畴进宫。商议了半天,当即拟成遗诏。
一面宣传出去,谓顺治帝暴崩,召集亲王大臣,奉皇太子即位,改明年为康熙元年。谥顺治帝为世祖皇帝,尊佟佳氏为太后,晋皇太后为太皇太后。顺治帝暴崩的消息传播开去,一时议论纷纷,很多揣测之辞。当时专制帝国,就是耳闻目睹也不敢直道。到了干嘉时代,才稍有人吐露出来,但也不能直书,不过假名记载罢了。 在康熙帝嗣位后,太皇太后想起小内监跟顺治帝往西山,董小宛有“清凉山再见”
的一句话。于是同了八岁的小皇帝康熙继统年只八龄,驾着銮辇临幸清凉山。到了清凉寺了,有一个癞和尚,闭着一只眼,歪斜着嘴。浑身的泥垢足有三四寸厚,坐在石阶上扪虱。见太皇太后和康熙帝进寺,也不知道迎接行礼。太皇太后问他的话,三句不答两句。再和他说话,却是耳朵聋的。太皇太后问了他半晌,仍然没有头绪,只得和康熙帝游玩了一番。见山色如黛,松声盈耳,流水潺潺,怅望了一会儿,扫兴而归。
光阴如箭,转眼这位康熙帝已有十二岁了,居然临朝听政。 批答奏牍,虽元勋老臣也为折服。而对于政事尤为明察,朝中大小臣工都凛凛自守,不敢有非分之行。这时因三藩变叛的风声日紧,康熙翻阅旧谕,见有命平西王吴三桂率师出镇关东一节。便召内大臣鳌拜问道:“平西王吴三桂,至今犹坐镇滇中,这上谕是几时颁发的?”鳌拜奏道:“三桂拥有重兵,先皇曾有谕旨,令他移镇。三桂挨延不应,本应削藩逮问,恐一旦激变,所以因循未敢实行。”康熙帝怒道:“目下天下日渐太平,使外藩坐拥大兵,终非朝廷之福。宜设法解除他们的兵权,自应从称师入手。他如不听,只好出兵征剿一途了。”鳌拜顿首称是。康熙帝便亲下手谕,着平西王吴三桂即日移师关东,如再迁延,是藐视国法。又命豫抚哈铭,总督蔡毓荣,云南抚台鲁镜元暗中秘密戒备。提防三桂有变,立即会师征剿。
那道上谕下来,吴三桂接着,忙召诸将商议。夏国相攘臂大叫道:“王爷如今日再不自决,只好束手待毙了!”
吴三桂见清廷相煎过急,使自己不得不然。正在迟疑的当儿,恰好总兵郭壮图从外进来。听说清廷钦使来催促移师,不禁大怒道:“咱们若移师关东,是就死地去了,这如何使得。
咱们横竖有将来的一天,不如今天干了吧!“说罢,拔出佩剑来,把钦使飞起一剑,挥作两段。吴三桂大惊道:”斩了钦使,这祸可不小了。“夏国相说道:”
事到了这样,骑在虎背上就干他一遭。“郭壮图大叫,”反了吧!反了吧!“一声吆喝,胡国柱、高大节、马雄、马宝等一齐叫道:”反了!“于是各人纷纷上马,调兵的调兵,布置的布置,霎时风声传扬开去。
吴三桂反叛的声浪,宣传得无人不知。豫抚哈铭这时已接到密旨,一面布防,一方面命总兵何文雄,统兵进剿。三桂的部下,以胡国柱为先锋,领兵抵御。一场鏖战,清兵大败。胡国柱星夜追逐,连破清军四十四寨、二十三城,军声大震。总督蔡毓荣,亲统六师来战,被夏国相伏兵中道,骤起邀击。清兵又复大败,蔡毓荣夜遁贵州,夏国相追踪进兵,贵抚孙叔雍开城迎降。
三桂大兵进了贵州,蔡毓荣驻屯不住,只得退守桂林。吴兵一路进军,势如破竹。不到一年,云贵及两广,凡永历帝旧有的地方,以前经清兵攻陷的,此时都归了三桂。时孙可望已降清被杀,靖南王耿清忠在福建响应三桂,平南王尚之信也起事粤中。三桂兵克四川,一时声势日振。这时部下诸将,见地段渐广,看着大事已很有希望,便大家商议好了,上疏劝进。 三桂再三地谦让,末了推辞不得,择日筑坛即皇帝位,国号曰周。改是年为利用元年,以夏国相为宰辅,胡国柱为大将军,郭壮图为左将军,马雄为右将军,高大节为总兵官。其余大小将士都按级封赏。
这样一来,清廷大震。急将总督蔡毓荣革职,以前豫抚图海为征西大将军,赵良栋为副,任傅宏烈为参军,张勇为先锋。
大兵浩浩荡荡,杀奔云南而来。其时张勇欲先取两粤,傅宏烈独谓不可,赵良栋也附从宏烈,张勇很是反对,弄得个老于戎行的图海,被他们争得没了主意。傅宏烈说道:“云南是吴三桂巢,擒贼擒王,破敌必先捣其巢。云南若一有失,周军全功尽弃,各省必率众来救。那时俺们领兵,从间道进攻,取两粤和川中无异反掌。
羽翼既除,还怕三桂飞到天上去吗?”图海见说,毅然说道:“傅参军的议论有理。” 当即下令,进扑云南。
这时,夏国相方驻兵琼崖,听得云南被困,匆匆地引兵回救,清兵抵挡不住内外夹攻,暂退五六十里下寨。图海急和傅宏烈、赵良栋互相计议道:“吴三桂军马锐气正盛,俺们和他力敌,终非他的对手。为今之计,只有先去他的外援,使他军心涣散,然后云南不难一鼓攻破。”傅宏烈笑道:“三桂外援不过耿、尚两王罢了。
倘能除得此二人,三桂势孤,自破之不难了。”图海抚掌道:“俺正为这个缘故,筹思了好几天,却没有良策。”傅宏烈奋然起立道:“耿、尚两人,虽已响应三桂,其志并不甚坚,只须有人说以利害,保管他弃了三桂来降。
某不才,愿凭三寸不烂舌说耿、尚两人投诚如何?“图海道:”参军忠忱可嘉,只是太嫌冒险。万一不成,那不是枉送了性命?“傅宏烈笑道:”人谁不死,某就死在耿、尚手里,也为国而死,又有什么悔恨。“说毕便退入后帐。 第二天上,傅宏烈只带了两名亲随,辞了图海,先往福建去说靖南王耿精忠。
那耿精忠是耿仲明的孙子,父名继茂。清兵进关,耿仲明血战保定,身中六枪,得反败为胜。顺治帝定鼎,封耿仲明为靖南王。仲明病死,继茂袭爵。不多几时,继茂也死了。耿精忠统了他祖父的部众,仍袭靖南王的封号。吴三桂云南起事,约精忠援助,精忠便在福建变叛起来。不知傅宏烈怎样说降耿精忠,再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