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遗事》 卷第一

作者:一然 孙文范校勘
  前汉宣帝五凤(甲子)四新罗第一赫居世姓朴卵生年十三甲子即位理六十年俅娥伊英娥英国号徐罗伐又徐伐或斯罗或鸡林之譌至脱解王时始置鸡林之号甘露(戊辰)四黄龙(壬申)元帝初元(癸酉)五永光(戊寅)五建昭(癸未)

  六新罗高丽甲申筑金城第一东明王甲申立理十九年姓高名朱蒙一作邹蒙坛君之子成帝建始(己丑)四河平(癸巳)四阳朔(丁酉)四鸿嘉(辛丑)四永始(乙巳)四新罗高丽百济第二琉璃王一作累利又□留东明子立壬寅理三十六年姓解氏第一温祚王东明第三子圭第二癸卯立在位四十五都慰礼城一云蛇川今稷山元延(乙酉)四哀帝二哀帝建平(乙卯)四丙辰移都汉山今广州元寿(己未)二平帝元始(辛酉)七第二南解次次雄父赫居世母閼英姓朴氏妃云帝夫人甲子立理二十年此王位亦云居西干孺子初始(戊辰)二癸亥(移都国內城亦云不而城)

  新室建国(己巳)五天凤(甲戌)六第三大虎神王名无恤一作味留姓解氏琉璃王第三子戊寅立理二十六年地凤(庚辰)三第三弩礼一作弩尼叱今父南解母云帝妃辞要王之女金氏甲申立理三十三年尼叱今或作尼师今更始(癸未)二后汉虎帝建虎(乙酉)三十一新罗高丽百济驾洛国一作伽耶今金州第四閔中王名邑朱姓解氏大虎之子甲辰立理四年第五慕本王閔中之兄名爱一作忧戊申立理五年第六国祖王名宫亦云大祖王癸丑立理九十三年后汉传云初生开目能视后逊位子母弟次大王第二多娄王温祚第二子戊子立理四十九年首露王壬寅三月卵生是月即位理一百五十八年因金卵而生故姓金氏开皇历载中元(丙辰)二第四脱解一作吐解尼叱今昔氏父琓夏国含达婆王一作花夏国王母积女国王之女妃南解王之女阿老夫人丁巳立理二十三年王崩水葬末□疏井丘中塑骨安东岳今东岳大王明帝永年(戊午)十八章帝建初(丙子)八第五婆娑尼叱今姓朴氏父弩礼王母辞要王之女妃史肖夫人庚辰立理十二年第三己娄王多娄子丁丑立理五十五年元和(甲申)三章和(丁亥)二和帝永元(己丑)十七殤帝元兴(乙巳)安帝延平(丙午)永初(丁未)七第六祇磨尼叱今一作祇味姓朴氏父婆娑母史肖夫人妃磨帝国王之女□礼夫人一作爱礼金氏壬子立理二十三年是王代灭音质国今安康及押梁国今□山元初(甲寅)六永寧(庚申)建光(辛酉)延光(壬戌)四顺帝永建(丙寅)  六第七逸圣尼叱今父弩礼王之兄或云祇磨王妃□礼夫人日知葛文王之父□□礼夫人祇磨王之女母伊刊生夫人或云□□王夫人朴氏甲戌立理二十年第四盖娄王巳娄子戊辰立理三十八年阳嘉(壬申)四永和(丙子)六汉安(壬午)二建康(甲申)冲帝永嘉(乙酉)帝本初(丙戌)第七次大王名遂国祖王母弟丙戌立理十九年桓帝建和(丁亥)三和平(庚寅)元嘉(辛卯)二永兴(癸巳)二第八阿达罗尼叱今永寿(乙未)三乙巳国祖王年百十九岁兄二王俱见弑于新王延熹(戊戌)九又与倭国梖岭第八新大王名伯固一作伯句乙巳立理十四年第五肖古王一作素古盖娄子丙午立理五十年永康(丁未)立峴个弥勒大院东岭是也灵帝建寧(戊申)四熹平(壬子)六光和(戊午)六第九故国川王名男虎或云夷謨己未立理廿年国川亦曰国坏乃葬地名中平(甲子)五第九伐休尼叱今洪农又献帝永汉(己巳)初平(庚午)四兴平(甲戌)二建安(丙子)第十奈解尼叱今第十山上王第六仇首王一作贵须肖古之子甲午立理二十年第二居登王首露子母许皇后己卯立理五十五年姓金氏曹魏文帝黄初(庚子)七明帝大和(丁未)六第十一助賁尼叱今第十一东川王青龙(癸丑)四第七沙泮王一作沙□□□□仇首之子立即废景初(丁巳)三齐王正始(庚申)九第十二理解尼叱今一作詀解王昔氏助賁王之同母弟也丁卯立理十五年始与高丽通聘第八古尔王肖故之母弟甲寅立理五十二年嘉平(己巳)五第十二中川王高贵乡公正元(甲戌)二甘露(丙子)四第三麻品王父居登王母泉府卿申辅之女言今贞夫人己卯立理三十二年陈留王景元(庚辰)四第十三未邹尼叱今一作味炤又未祖又未召姓金氏始立父仇道葛文王母生乎一作述礼夫人伊非葛文王之女朴氏妃诸賁王之女光明娘壬午立理二十二年西晋虎帝泰始(乙酉)十第十三西川王名药卢又若友庚寅立理二十年咸寧(乙未)五大康(庚子)十一第十四儒礼尼叱今一作世里智王昔氏父诸賁母□召夫人朴氏甲辰立治十五年补筑月城第九责稽王古尔子一作责替误丙午立治十二年惠帝元康(辛亥)九第十匹烽上王雉葛王名相夫壬子立治八年永寧(辛酉)第十五基临尼叱今一作基立王昔氏诸賁王之第二子也母阿尔夫人戊午立治二十年第十汾西王责稽子戊午立治六年第四居叱弥王一作今勿父麻品母好仇辛亥立治五十五年大安(壬戌)二第十五美川王一云妙禳名乙弗又瀀弗庚申立理三十一年永兴(甲子)二第十一比流王仇者第二子沙泮之弟也甲子立治四十年光熙(丙寅)丁卯年是国号曰新罗新者德业日新罗者网罗四方之民云或系智证法兴之世怀帝永嘉(丁卯)六第十六乞解尼叱今昔氏父于老音角干即察解王第二子也庚午立治十六年是王代百济兵始来侵愍帝建兴(癸酉)四东晋中宗建虎(丁丑)大兴(戊寅)四明帝永昌(壬午)

  大寧(癸未)三显宗咸和(丙戌)九己丑始筑碧骨堤周□万七千二十六步□□百六十六步水田一万四千七十第十六国原王名釗又斯由或云冈上□辛卯立理四十年甲午增筑平壤城壬寅八月移都安市城即丸都城咸康(乙未)八康帝建元(癸卯)二第十二契王汾西元子甲辰立理二年孝宗永和(乙巳)十二第十七奈勿麻立干一作□王金氏父仇道葛文王一作未召王之弟未仇角干母休礼夫人金氏丙辰立理四十六年陵在占星台西南第十三近肖古王比流第二子丙午立理二十九年第五伊品王父居叱弥母阿志丙午立理六十年昇平(丁巳)五哀帝隆和(壬戌)兴寧(癸亥)三废帝大和(丙寅)五简文帝咸安(辛未)二第十七小兽林王名丘夫辛未立理十三年辛未移都北浦山烈宗寧康(癸酉)三第十四近仇首王近肖古之子也乙亥立理九年大元(丙子)二十一第十八国壤王名伊速又於只支甲申立治八年第十五枕流王近仇首子甲申立理二年安帝隆安(丁酉)五第十九广开王名谈德壬辰立治二十一年第十六辰斯王枕流王弟乙酉立治七年第十七阿莘王一作河芳辰斯子壬辰立治十三年元兴(壬寅)三第十八实圣麻立干一作实主王又宝金王父未邹王弟大西知角干母礼生夫人昔氏登也阿干□也妃阿留夫人壬寅立治十五王即鴟述之父第十八腆支王一作真支王名映阿莘子乙巳立治十五年义熙(乙巳)十四第十九訥祇麻立干一作內只王金氏父奈勿王母內礼希夫人金氏未邹王女丁巳立治四十一年第二十长寿王名臣连癸丑立治七十九年第六坐知王一云金吐王父伊品母贞信丁未立治十四年恭帝元熙(己未)宋武帝永初(庚申)三第十九久尔辛王腆支子庚申立治七年第七吹希王一云金喜父坐知王母福辛酉立治三十年小帝景平(癸亥)文帝元嘉(甲子)二十九丁卯移都平壤城世祖大初(癸巳)第二十毘有王久尔辛子丁卯立治二十八年第八銍知王一云金銍□□希母仁德辛卯立治三十六年孝建(甲午)三大明(丁酉)八第二十慈悲麻立干金氏父訥祇母阿老夫人一作次老夫人实圣王之女戊戌立治二十一年妃巴胡葛文王女一作□叱希角干一作□□角干女第二十一盖卤王一云近盖卤王名庆司乙未立治二十年大宗泰始(乙巳)八后废帝元徽(癸丑)四始与吴国通己未年倭国兵来侵始筑明活城入避来围梁州城不克而还顺帝昇明(丁巳)二第二十二文周王一作文明盖卤子乙卯立移都熊川理二年第二十三三斤王一作三乞王文周子丁巳立理二年齐太祖建元(己未)四第二十一毘处麻立干一作知王金氏慈悲王第三子母未欣角干之女己未立理二十一年妃期宝葛文王之女第二十四东城王名牟大一云麻帝又余大三斤王之堂弟己未立理二十六年武帝永明(癸亥)十一废帝第二十一文咨明王名明理好又个云又高云壬申立理二十七年第九钳知王父銍知王母邦媛壬申立理二十九年高宗建虎(甲戌)四永泰(戊寅)永元(己卯)二第二十二智订麻立干一作智哲名又智度路王金氏父訥祇王弟期宝葛文王母乌生夫人訥祇王之女妃迎帝夫人俭揽代汉只登许作角干之女庚辰立理十四年和帝中兴(辛巳)已上为上古已下为中古第二十五虎寧王名斯摩即东城第二子辛巳立理二十二年南史云名扶余隆误矣隆乃宝藏王之太子详见唐史梁高祖天监(壬午)十八第二十三法兴王名原宗金氏册府元龟云姓募名秦父智订母迎帝夫人法兴諡諡始乎此甲午立理二十六年陵在哀公寺北妃巴丑夫人出家名法流住永兴寺始行律令始行十行日禁杀度为僧尼第二十二安藏王名兴安己亥立理十二年第二十六圣王名明穠虎寧子癸巳立理三十一年普通(庚子)七第十仇冲王钳知子母□女辛丑立理十二年中大通四年壬子纳土投罗自首露王国除壬寅至壬子合四百九十年国除大通(丁未)二罗丽济第二十三安原王名宝迎辛亥立理十四年中大通(己酉)六建元(丙辰)是年始置年号始此大同(乙卯)十一第二十四真兴王名彡麦宗一作深金氏父即法兴之弟立宋葛文王母只召夫人一作息道夫人朴氏妃忠刁夫人英失角干之女剃发为尼庚申立理三十六年第二十四阳原王一云阳岗王名平成乙丑立理十四年戊午移都泗泚称南扶余中大同(丙寅)大清(丁卯)三简文帝大宝(庚午)侯景大始(辛未)开国(辛未)十七承圣(壬申)三敬帝绍泰(乙亥)第二十七威德王名高又明甲戌立理四十四年大平(丙子)陈高祖永定(丁丑)三文帝天嘉(庚辰)六第二十五平原王一作平冈名阳城动之云高□己卯立理三十一年天康(丙戌)光大(丁亥)二大昌(戊子)四宣帝大建(己丑)十四鸿济(壬辰)十二第二十五真智王名金轮一作舍轮金氏父真兴母未氏尼干之女一作色刁夫人朴氏妃如刁夫人起乌公之女朴氏立治四年治衰善北第二十六真平王名白净□□东语父太子母立宗葛文王之女万呼一云万寧夫人名行□尼妃摩耶夫人金氏名福肹□后妃僧满夫人孙氏己亥立至德(癸卯)四建福(甲辰)

  禎明(丁未)三隋文帝开皇(庚戌)十一第二十六婴阳王一云平阳名元一云大元庚戌立治三十八年第二十八惠王名季一云献王威德子戊午立仁寿(辛酉)四煬帝大业(乙丑)十二第二十九法王名孝顺又宣惠王子己未立恭帝义寧(丁丑)第三十武王或云武康献丙或小名一耆筛德庚申立治四十一年唐太祖武德(戊寅)九第二十七荣留王名又建成戊寅立治二十四年太宗贞观(丁亥)廿三第二十七善德女王名德曼父真平王母麻耶美人金氏圣骨男尽故女王立王之匹饮葛文王壬辰立治十六年仁平(甲午)立治十四第二十八宝藏王壬寅立治二十七年第三十一义慈王武王子辛丑立治二十年高宗永徽(庚戌)六第二十八真德王名胜曼金氏父真平王之弟国其安葛文王母阿尼夫人朴氏奴追□□□葛文王之女也或云月明非也丁未立治七年大和(戊申)六(已上中古圣骨已上下古真骨)第二十九太宗武烈王名春秋金氏真智王子龙春卓文兴葛文王之子也龙春一作龙树母天明夫人諡文贞太后真平王之女也妃训帝夫人諡文明王后庾立之妹小名文熙也甲寅立治七年现庆(丙辰)五庚申国除自温祚癸卯至庚申六百七十八年龙朔(辛酉)三麟德(甲子)二罗丽第三十文武王名法敏太宗之子也母训帝夫人妃慈义一作訥王后善品海于之女辛酉立治二十年陵在感恩幸东海中干封(丙寅)二总章(戊辰)二戊辰国除自东明甲申至戊辰合七百五年咸亨(庚午)四上元(甲戌)二仪凤(丙子)三调露(己卯)永隆(庚辰)  开耀(辛巳)罗第三十一神文王金氏名政明字日炤父文虎王母慈訥王后妃神穆王后金运\公之女辛巳立理十一年永淳(壬午)虎后洪道(癸未)文明(甲申)垂拱(乙酉)四永昌(己丑)

  周天授(庚寅)二长寿(壬辰)二第三十二孝昭王名理恭一作洪金氏父神文王母神穆王后壬辰立理十年陵在望德寺东延载(甲午)天册(乙未)通天(丙申)神功(丁酉)圣历(戊戌)二久视(庚子)长安(辛丑)四第三十三圣德王名兴光本名隆基孝昭之母弟也先妃陪昭王后諡严贞元大阿干之女也后妃占勿王后諡炤德顺元角干之女壬寅立理三十五年陵在东村南一云杨长谷中宗神龙(乙巳)二景龙(丁未)三睿宗景云(庚戌)二玄宗先天(壬子)

  开元(癸丑)廿九第三十四孝成王金氏名承庆父圣德王母炤德大后妃惠明王后真宗角干之女丁丑立理五年法流寺火葬骨散东海天宝(壬午)十四第三十五景德王金氏名宪英父圣德母炤德大后先妃三毛夫人出宫无后后妃满月夫人諡景垂王后垂一作穆依忠角干之女壬午立理二十三年初葬顷只寺西岑链石为陵后移葬杨长谷中肃宗至德(丙申)二干元(戊戌)二上元(庚子)二宝应(壬寅)代宗广德(癸卯)二永泰(乙巳)第三十六惠恭王金氏名干运\父景德母满月王后先妃神巴夫人魏正角干之女妃昌昌夫人金將角干之女乙巳立理十五年大历(丙午)十四德宗建中(庚申)四第三十七宣德王金氏名亮相父孝方海干追封开圣大王即元训角干之子母四召夫人諡贞懿大后圣德王之女妃具足王后狼品角干之女庚申立理五年兴元(甲子)贞元(乙丑)二十第三十八元圣王金氏名敬慎一作敬信唐书云敬则父孝让大阿干追封明德大王母仁□□一云知鸟夫人諡昭文王后昌近伊已之女妃淑贞夫人神述角干之女乙丑立理十四年陵在鵠寺今崇福寺有也或远所立碑顺宗永贞(乙酉)第三十九昭圣王一作昭成王金氏名俊邕父惠忠大子母圣穆大后妃桂花王后夙明公女己卯立而崩第四十哀庄王金氏名重熙一云清明父昭圣母桂花王后辛卯立理十年元和四年己丑七月十九日王之叔父宪德兴德两伊干所害而崩宪宗元和(丙戌)十五第四十一宪德王金氏名彦升昭圣之母弟妃贵胜娘諡皇娥王后忠恭角干之女己丑立理十九年陵在泉林村北穆宗长庆(辛丑)四敬宗宝历(乙巳)二第四十二兴德王金氏名景暉宪德母弟妃昌花夫人諡定穆王后昭圣之女丙午立理十年陵在安康北比火壤与妃昌花合葬文宗大和(丁未)九开成(丙辰)五第四十三僖康王金氏名愷隆一作悌顒父宪贞角干諡兴圣大王一作□成礼英匝于子也母美道夫人一作深乃夫人一云巴利夫人諡顺成大后忠行大阿干之女也妃文穆王后忠孝角干之女一云重恭角干丙辰年立理二年第四十四閔(一作敏)哀王金氏名明父忠恭角干追封宣康大王母追封惠忠王之女贵巴夫人諡宣懿王后妃无容皇后永公角干之女戊午立至己未正月二十二日崩第四十五神虎王金氏名佑征父均贞角干追封成德大王母贞□夫人追封祖礼英惠康大王妃贞从一作继大后明海□□之女己未四月立至十一月一十三日崩第四十六文圣王金氏名庆膺父神虎王母贞从大后妃炤明王后己未十一月立理十九年虎宗会昌(辛酉)六宣宗大中(丁卯)十三第四十七宪安王金氏名谊靖神虎王之弟母昕明夫人戊寅立理三年懿宗咸通(庚辰)十四第四十八景文王金氏名膺廉父启明角干追封义(一作懿)恭大王即僖康王之子也母神虎王之女光和夫人妃文资皇后宪安王之女辛巳立理十四年僖宗干符(甲午)六第四十九宪康王金氏名晸父景文王母文资皇后一云义明王后乙未立理十一年广明(庚子)中和(辛丑)四第五十定康王金氏名晃閔哀王之母弟丙午立而崩光启(乙巳)三第五十一真圣女王金氏名曼宪即定康王之同母妹也王之匹魏弘大角干追封惠成大王丁未立理十年丁巳逊位于小子孝恭王十二月崩火葬散骨于牟梁西卉一作未黄山昭宗文德(戊申)龙纪(己酉)大顺(庚戌)二罗后高丽后百济弓裔大顺庚戌始投北原贼\良吉屯丙辰都铁圆城(今东州也)丁巳移都松岳郡景福(壬子)二甄萱壬子始都光州干寧(甲寅)四第五十二孝恭王金氏名嶢父宪康王母文资王后丁巳立理十五年火葬师子寺北骨藏于仇知堤东山胁光化(戊午)三天復(辛酉)三辛酉称高丽景宗天祐(甲子)三甲子改国号摩震置元虎泰朱梁开平(丁卯)四第五十三神德王朴氏名景徽本名秀宗母贞花夫人夫人之父顺弘角干追諡成虎大王祖元邻角干乃阿达王之远孙父文元伊干追封兴廉大王祖文官海干义父锐谦角干追封宣成大王妃资成王后一云懿成又孝资壬申立理五年火葬藏骨于箴峴南干化(辛未)四末帝贞明(乙亥)六第五十四景明王朴氏名昇英父神德母资成妃长砂他大尊角干追封圣僖大王之子大尊即水宗伊干之子丁丑立理七年火葬皇福寺散骨于省等仍山西甲戌还铁原太祖戊寅六月裔死太祖即位于铁原京己卯移都松岳郡是年创法王慈云王轮內帝释舍那又创天禪院(即普膺)新兴文殊通地藏□□□□前十大寺皆是年所创庚辰乳岩下立油市故今俗利市云乳下十月创大兴寺或系壬午壬午又创日月寺或系辛巳甲申创外帝释神眾院兴国寺丁亥创妙寺己丑创龟山庚寅安龙德(辛巳)二后唐同光(癸未)三第五十五景哀王朴氏名魏膺景明之母弟也母资成甲申立理三年明宗天成(丙戌)四第五十六敬顺王金氏傅父孝宗伊干追封神兴大王祖官□角汗封懿兴大王母桂娥康王之乙未纳土归于陵在□□东向洞长兴(庚寅)四閔帝末帝清泰(甲午)二自五凤甲子至乙未合九百九十二年石晋天福(丙申)八丙申统三韩乙未萱子神釰篡父自立是年国除自壬子至此四十四年而亡前汉高惠小文景虎昭宣元成哀平孺后汉光明章和殤安顺冲质桓灵农献魏晋宋齐梁陈隋李唐大高则中睿玄肃代德顺宪穆敬文虎宣懿僖昭景朱梁后唐石晋刘汉郭周大宋纪异卷第一敘曰。大抵古之圣人。方其礼乐兴邦。仁义设教。则怪力乱神。在所不语。然而帝王之將兴也。膺符命。受图籙。必有以异於人者。然后能乘大变。握大器。成大业也。故河出图。洛出书。而圣人作。以至虹绕神母而诞羲。龙感女登而注炎。

  皇娥游穷桑之野。有神童自称白帝子。交通而生小昊。简犾吞卵而生契。姜嫄履跡而生弃。胎孕十四月而生尧。龙交大泽而生沛公。自此而降。岂可殫记。然则三国之始祖。皆发乎神异。何足怪哉。此纪异之所以[仁-二 斩]诸篇也。意在斯焉古朝鲜(王俭朝鲜)

  魏书云。乃往二千载有坛君王俭。立都阿斯达(经云无叶山。亦云白岳。在白州地。或云在开城东。今白岳宫是)开国号朝鲜。与高同时。古记云。昔有桓因(谓帝释也)庶子桓雄。数意天下。贪求人世。父知子意。下视三危太伯可以弘益人间。乃授天符印三箇。遣往理之。雄率徒三千。降於太伯山顶(即太伯今妙香山)  神坛树下。谓之神市。是谓桓雄天王也。將风伯雨师云师。而主谷主命主病主刑主善恶。凡主人间三百六十余事。在世理化。时有一熊一虎。同穴而居。常祈于神雄。愿化为人。时神遗灵艾一炷。蒜二十枚曰。尔辈食之。不见日光百日。便得人形。熊虎得而食之。忌三七日。熊得女身。虎不能忌。而不得人身。熊女者无与为婚。故每於坛树下咒愿有孕。雄乃假化而婚之。孕生子。号曰坛君王俭。

  以唐高即位五十年庚寅(唐尧即位元年戊辰。则五十年丁巳。非庚寅也。疑其未实)

  都平壤城(今西京)始称朝鲜。又移都於白岳山阿斯达。又名弓(一作方)忽山。又今弥达。御国一千五百年。周虎王即位己卯封箕子於朝鲜。坛君乃移於藏唐京。

  后还隱於阿斯达为山神。寿一千九百八岁。唐裴矩传云。高丽本孤竹国(今海州)。

  周以封箕子为朝鲜。汉分置三郡。谓玄菟乐浪带方(北带方)。通典亦同此说(汉书则真临乐玄四郡。今云三郡。名又不同何耶。)

  魏满朝鲜前汉朝鲜传云。自始燕时常略得真番朝鲜(师古曰战国时□国始略得此地也)。为置吏筑障。秦灭燕。属辽东外徼。汉兴。为远难守。復修辽东故塞。至浿水为界(师古曰。浿在乐浪郡)。属燕。燕王卢綰反入凶奴。燕人卫满亡命。聚党千余人。

  东走出塞。渡浿水。居秦故空地上下障。稍役属真番朝鲜蛮夷。及故燕齐亡命者王之。都王俭(李曰。地名。臣讚曰。王俭城在乐浪郡浿水之东)。以兵威侵降其旁小邑。真番临屯皆来服属。方数千里。传子至孙右渠(师古曰。孙名右渠)。真番辰国欲上书见天子。雍閼不通(师古曰。辰谓辰韩也)。元封二年。汉使涉何諭右渠。终不肯奉詔。何去至界。临浿水。使驭刺杀送何者朝鲜裨王长(师古曰。

  送何者名也)即渡水。驭入塞。遂归报。天子拜何为辽东之部都尉。朝鲜怨何。

  袭攻杀何。天子遣楼。舡將军杨仆。从齐浮渤海。兵五万。左將军荀彘出辽討右渠。右渠发兵距嶮。楼舡將军將齐七千人先到王俭。右渠城守。规知楼舡军小。  即出击楼舡。楼舡败走。仆失眾遁山中获免。左將军击朝鲜浿水西军。未能破。

  天子为两將未有利。乃使卫山因兵威往諭右渠。右渠请降。遣太子献马。人眾万余持兵。方渡浿水。使者及左將军疑其为变。谓太子已服。宜毋持兵。太子亦疑使者诈之。遂不渡浿水。復引归。报天子诛山。左將军破浿水上军。迺前至城下。

  围其西北。楼舡亦往会居城南。右渠坚守。数月未能下。天子以久不能决。使故济南太守公孙遂往正之。有便宜將以从事。遂至。缚楼舡將军并其军。与左將军急击朝鲜。朝鲜相路人。相韩陶。尼谿相参。將军王唊(师古曰。尼谿地名。四人也)相与谋\欲降。王不肯之。陶唊路人皆亡降汉。路人道死。元封三年夏。尼谿相参使人杀王右渠来降。王俭城未下。故右渠之大臣成已又反。左將军使右渠子长。路人子最。告諭其民。谋\杀成已。故遂定朝鲜。为真番临屯乐浪玄菟四郡马韩魏志云。魏满击朝鲜。朝鲜王准率宫人左右。越海而南至韩地。开国号马韩。甄萱上大祖书云。昔马韩先起。赫世勃兴。於是百济开国於金马山。崔致远云。马韩。丽也。辰韩。罗也(据本纪。则罗先起甲子。丽后起甲申。而此云者。以王准言之耳。以此知东明之起。已并马韩而因之矣。故称丽为马韩。今人或认金马山。以马韩为百济者。盖误滥也。丽地自有邑山。故名马韩也)四夷九夷九韩秽貊周礼职方氏掌四夷九貊者。东夷之种。即九夷也。三国史云。溟州。古秽国。野人耕田得秽王印献之又春州古牛首州。古貊国。又或云。今朔州是貊国。或平壤城为貊国。淮南子注云。东方之夷九种论语正义云。九夷者一玄菟二乐浪三高丽四满饰五鳧臾六素家七东屠八倭人九天鄙海东安弘记云九韩者一日本二中华三吴越四[尤-尢 乇]罗五鹰游六靺鞨七丹国八女真九秽貊二府前汉书。昭帝始元五年己亥。置二外府。谓朝鲜旧地平那及玄菟郡等为平州都督府。临屯乐浪等两郡之地置东部都尉府(私曰朝鲜传则真番玄菟临屯乐浪等四。

  今有平[郡-口]无真番。盖一地二名也)  七十二国通典云。朝鲜之遗民分为七十余国。皆地方百里。后汉书云。西汉以朝鲜旧地初置为四郡。后置二府。法令渐烦。分为七十八国。各万户(马韩在西。有五十四小邑。皆称国。辰韩在东。有十二小邑称国。卞韩在南。有十二小邑。各称国)

  乐浪国前汉时始置乐浪郡。应邵曰。故朝鲜国也新唐书注云。平壤城。古汉之乐浪郡也国史云。赫居世三十年。乐浪人来投又第三弩礼王四年。高丽第三无恤王伐乐浪灭之。其国人与带方(北带方)投于罗。又无恤王二十七年。光虎帝遣使伐乐浪。取其地为郡县。萨水已南属汉(据上诸文。乐浪即平坏城。宜矣。或云乐浪中头山下靺鞨之界。萨水今大同江也。未详孰是)又百济温祚之言曰。东有乐浪。北有靺鞨。则殆古汉时乐浪郡之属县之地也。新罗人亦以称乐浪。故今本朝亦因之而称乐浪郡夫人。又太祖降女於金传。亦曰乐浪公主北带方北带方。本竹覃城。新罗弩礼王四年。带方人与乐浪人投于罗(此皆前漠所置二郡名。其后僭称国。今来降)

  南带方曹魏时始置南带方郡(今南原府)故云。带方之南海水千里曰瀚海(后汉建安中以马韩南荒地为带方郡。倭韩遂属。是也)

  靺鞨(一作勿吉)渤海通典云。渤海。本栗未靺鞨。至其酋柞荣立国。自号震旦。先天中(玄宗王子)始去靺鞨号。专称渤海开元七年(己未)柞荣死。諡为高王。世子袭立。明皇赐典册袭王。私改年号。遂为海东盛国。地有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后唐天成初。

  契丹攻破之。其后为丹所制(三国史云。仪凤三年。高宗戊寅。高丽残孽类聚。

  北依太伯山下。国号渤海。开元二十年间。明皇遣將討之。又圣德王三十二年。

  玄宗甲戌。渤海靺鞨越海侵唐之登州。玄宗討之。又新罗古记云。高丽旧將柞荣。

  姓大氏。聚残兵。立国於大伯山南。国号渤海。按上诸文。渤海乃靺鞨之別种。

  但开合不同而已。按指掌图。渤海在长城东北角外)贾耽郡国志云。渤海国之鸭淥南海扶余橻城四府。並是高丽旧地也。自新罗泉井郡(地理志。朔州领县有泉井郡。今涌州)至橻城府三十九驛又三国史云。百济末年。渤海靺鞨新罗分百济地(据此。则鞨海又分为二国也)罗人云。北有靺鞨。南有倭人。西有百济。

  是国之害也又靺鞨地接阿。瑟罗州又东明记云。卒本城地连靺鞨(或云今东真)

  罗第六祇麻王十四年(乙丑)靺鞨兵大入北境。袭大岭柵过泥河后魏书靺鞨作勿吉指掌图云。挹屡与勿吉皆肃慎也黑水沃沮按东坡指掌图。辰韩之北有南北黑水按东明帝立十年灭北沃沮。温柞王四十二年南沃沮二十余家来投。

  新罗又赫居世五十二年东沃沮来献良马。则又有东沃沮矣。指掌图。黑水在长城北沃沮在长城南伊西国弩礼王十四年。伊西国人来攻金城按云门寺古传诸寺纳田记云。贞观六年壬辰伊西郡今郡村零味寺纳田。则今郡村今清道地。即清道郡古伊西郡一五伽耶(按驾洛记赞云。垂一紫缨。下六圆卵。五归各邑。一在兹城则一为首露王。余五各为五伽耶之主。金官不入五数当矣。而本朝史略。並数金官而滥记昌寧误)

  阿罗(一作耶)伽耶(今咸安)古寧伽耶(今咸寧)大伽耶(今高灵)星山伽耶(今京山玄)

  碧珍小伽耶(今固城)又本朝史略云。太祖天福五年庚子改五伽耶名。一金官(为金海府)二古寧(为加利县)三非大(今昌寧恐高灵之讹)余二阿罗星山(同前星山或作碧珍伽耶)

  北扶余古记云。前汉书宣帝神爵三年壬戌四月八日。天帝降于讫升骨城(在大辽医州界)

  乘五龙车。立都称王。国号北扶余。自称名解慕漱。生子名扶娄。以解为氏焉。  王后因上帝之命。移都于东扶余。东明帝继北扶余而兴。立都于卒本州。为卒本扶余。即高句丽之始祖东扶余北扶余王解夫娄之相阿兰弗。梦天帝降而谓曰。將使吾子孙立国於此。汝其避之(谓东明將兴之兆也)东海之滨。有地名迦叶原土壤膏腴。宜立王都。阿兰弗劝王移都於彼。国号东扶余。夫娄老无子。一日祭山川求嗣。所乘马至鯤渊。见大石相对侠流。王怪之。使人转其石。有小儿金色蛙形。王喜曰。此乃天赉我令胤乎。

  乃收而养之。名曰金蛙。及其长为太子。夫娄薨。金蛙嗣位为王。次传位于太子带素。至地皇三年壬午。高丽王无恤伐之。杀王带素。国除高句丽高句丽即卒本扶余也。或云今和州又成州等皆误矣。卒本州在辽东界。国史高丽本记云。始祖东明圣帝姓言氏讳朱蒙。先是北扶余王解夫娄。既避地于东扶余。

  及夫娄薨。金蛙嗣位。于时得一女子於太伯山南优渤水。问之。云我是河柏之女。  名柳花。与诸弟出游。时有一男子。自言天帝子解慕漱。诱我於熊神山下鸭绿边室中知之而往不返(坛君记云。君与西河河伯之女要亲。有产子名曰夫娄。今按此记。则解慕漱私河伯之女而后产朱蒙。坛君记云产子名曰夫娄。夫娄与朱蒙异母兄弟也)父母责我无媒而从人。遂謫居于此。金蛙异之。幽闭於室中。为日光所照。引身避之。日影又逐而照之。因而有孕。生一卵。大五升许。王弃之与犬猪。皆不食。又弃之路。牛马避之弃之野。鸟兽覆之。王欲剖之而不能破。乃还其母。母以物裹之。置於暖处。有一儿破壳而出。骨表英奇。年甫七岁。[山/(敲-高 止)]嶷异常。自作弓矢。百发百中。国俗谓善射为朱蒙。故以名焉。金蛙有七子。常与朱蒙游戏。技能莫及。长子带素言於王曰。朱蒙非人所生。若不早图。恐有后患。王不听。使之养马。朱蒙知其骏者。减食令瘦。駑者善养令肥。

  王自乘肥。瘦者给蒙王之诸子与诸臣將谋\害之蒙母知之。告曰。国人將害汝。以汝才略。何往不可。宜速图之。於是蒙与乌伊等三人为友。行至淹水(今未详)。

  告水曰。我是天帝子河伯孙。今日逃遁。追者垂及。奈何。於是鱼鱉成桥。得渡而桥解。追骑不得渡。至卒本州(玄葂郡之界)遂都焉。未遑作宫室。但结庐於沸流水上居之。国号高句丽。因以高为氏(本姓解也。今自言是天帝子。承日光而生。故自以高为氏)时年十二岁。汉孝元帝建昭二年甲申岁。即位称王高丽全盛之日。二十一万五百八户。珠琳传第二十一卷载。昔寧稟离王侍婢有娠。相者占之曰。贵而当王。王曰。非我之胤也。当杀之。婢曰气从天来。故我有娠。及子之产。谓为不祥。捐圈则猪嘘。弃栏则马乳。而得不死。卒为扶余之王(即东明帝为卒本扶余王之谓也。此卒本扶余。亦是北扶余。之別都。故云扶余王也。

  寧稟离乃夫娄王之异称也)

  卞韩百济(亦云。南扶余。即泗泚城也)

  新罗始祖赫居世即位十九年壬午。卞韩人以国来降。新旧唐书云。卞韩苗裔在乐浪之地后汉书云。卞韩在南。马韩在西。辰韩在东致远云。卞韩。百济也按本记。温祚之起。在鸿嘉四年甲辰。则后於赫世东明之世。四十余年。而唐书云。卞韩苗裔在乐浪之地云者。谓温祚之系出自东明故云耳。或有人出乐浪之地。  立国於卞韩。与马韩等並峙者。在温祚之前尔。非所都在乐浪之北也。或者滥九龙山亦名卞那山。故以高句丽为卞韩者盖谬。当以古贤之说为是。百济地自有卞山。故云卞韩。百济全盛之时。十五万二千三百户辰韩(亦作秦韩)

  后汉书云。辰韩耆老自言。秦之亡人来適韩国。而马韩割东界地以与之。相呼为徒。有似秦语。故或名之为秦韩。有十二小国。各万户。称国。又崔致远云。辰韩本燕人避之者。故取涿水之名。称所居之邑里。云沙涿。渐涿等(罗人方言。  读[泳-永 豕]音为道。故今或作沙梁。梁亦读道)新罗全盛之时。京中十七万八千九百三十六户一千三百六十坊五十五里三十五金入宅(言富润大宅也)

  南宅北宅[百-日 ㄎ]比所宅本彼宅梁宅池上宅(本彼部)财买井宅(庾信公祖宗)北维宅南维宅(反香寺下坊)队宅宾支宅(反香寺犯)长沙宅上樱宅下樱宅水望宅泉宅杨上宅(梁南)汉岐宅(法流寺南)鼻穴宅(上同)板积宅(芬皇寺上坊)別教宅(川北)衙南宅金杨宗宅(梁官寺南)

  曲水宅(川北)柳也宅寺下宅沙梁宅井上宅里南宅([百-日 ㄎ]所宅)

  思內曲宅池宅寺上宅(大宿宅)林上宅(青龙之寺东方有池)桥南宅巷叱宅(本彼部)楼上宅里上宅椧南宅井下宅又四节游宅春。东野宅夏。谷良宅秋。仇知宅冬。加伊宅第四十九宪康大王代。城中无一草屋。接角连墙。歌吹满路。昼夜不绝新罗始祖赫居世王辰韩之地。古有六村。一曰閼川杨山村。南今曇严寺。长曰謁平。初降于瓢嵒峰。

  是为及梁部李氏祖(奴礼王九年置。名及梁部本朝太祖天福五年庚子。改名中兴部。波替东山彼上东村属焉)。二曰突山高墟村。长曰苏伐都利。初降于兄山。

  是为沙梁部(梁读云道。或作涿。亦音道)郑氏祖。今曰南山部。仇良伐麻等乌道北回德等南村属焉(称今曰者。大祖所置也。下例知)。三曰茂山大树村。长曰俱(一作仇)礼马。初降于伊山(一作皆比山)是为渐梁(一作涿)部。又牟梁部孙氏之祖今云长福部。朴谷村等西村属焉。四曰觜山珍支村(一作宾之又宾子又氺之)长曰智伯虎。初降于花山。是为本彼部崔氏祖。今曰通仙部。柴巴等东南村属焉。

  致远乃本彼部人也。今皇龙寺南味吞寺南有古墟。云是崔侯古宅也。殆明矣。五曰金山加利村(今金刚山柏栗寺之北山也)长曰祇沱(一作只他)初降于明活山。是为汉岐部。又作韩岐部斐氏祖。今云加德部。上下西知乃貌等东村属焉。六曰明佸山高耶村。长曰虎珍。初降于金刚山。是为习比部薛氏祖。今临川部。勿伊村仍仇[方*尒]村闕谷(一作葛谷)等东北村属焉。按上文此六部之祖。似皆从天而降。弩礼王九年始改六部名。又赐六姓。令俗中兴部为母。长福部为父。临川部为子。加德部为女。其实未详。前汉地节元年壬子(古本云建虎元年。又云建元三年等。皆误)三月朔。六部祖各率子弟。俱会於閼川岸上。议曰。我辈上无君主临理蒸民。民皆放逸。自从所欲。盖觅有德人。为之君主。立邦设都乎。於是乘高南望。杨山下萝井傍。异气如电光垂地。有一白马跪拜之状。寻捡之。有一紫卵(一云青大卵)马见人长嘶上天。剖其卵得童男。形仪端美。惊异之。俗於东泉(东泉寺在词脑野北)身生光彩。鸟兽率舞。天地振动。日月清明。因名赫居世王(盖乡言也。或作弗矩內王言光明理世也。说者云。是西述圣母之所诞也。故中华人讚仚桃圣母。有娠贤肇邦之语是也。乃至鸡龙现瑞产閼英。又焉知非西述圣母之所现耶)位号曰居瑟邯(或作居西干。初开□之时。自称云。閼智居西干一起。因其言称之。自后为王者之尊称)时人爭贺曰。今天子已降。宜觅有德女君配之。是日沙梁里閼英井(一作娥利英井)边有鸡龙现。而左胁诞生童女(一云龙现死。而剖其腹得之)姿容殊丽。然而唇似鸡觜。將浴於月城北川。其觜拨落。

  因名其川曰拨川。营宫室於南山西麓(今昌林寺)奉养二圣儿。男以卵生卵如瓠。

  乡人以瓠为朴。故因姓朴。女以所出井名。名之二圣。年至十三岁。以五凤元年甲子。男立为王。仍以女为后。国号徐罗伐。又徐伐(今俗训京字云徐伐。以此故也)或云斯罗。又斯卢。初王生於鸡井。故或云鸡林国。以其鸡龙现瑞也。一说。脱解王时得金閼智。而鸡鸣於林中。乃改国号为鸡林。后世遂定新罗之号。  理国六十一年。王升于天七日。后遗体散落于地。后亦云亡。国人欲合而葬之。

  有大蛇逐禁。各葬五体为五陵。亦名蛇陵。曇严寺北陵是也。太子南解王继位第二南解王南解居西干。亦云次次雄。是尊长之称。唯此王称之父赫居世。母閼英夫人。妃云帝夫人(一作云梯。今迎日县西有云梯山圣母。祈旱有应)前汉平帝元始四年甲子。即位。御理二十一年。以地皇四年甲申崩。此王乃三皇之弟。一云。按三国史云。新罗称王曰居西干。辰言王也。或云。呼贵人之称。或曰。次次雄。或作慈充金大问云。次次雄方言谓巫也。世人以巫事鬼神尚祭祀。故畏敬之。遂称尊长者为慈充。或云。尼师今。言谓齿理也。初南解王薨。子弩礼让位於脱解。

  解云。吾闻圣智人多齿。乃试以饼噬之。古传如此。或曰麻立干(立一作袖)金大问云。麻立者。方言谓橛也。橛標准位而置。则王橛为主。臣橛列於下。因以名之。史论曰。新罗称居西干。次次雄者一。尼师今者十六。麻立干者。四罗末名儒崔致远作帝王年代历。皆称某王。不言居西干等。岂以其言鄙野不足称之也。

  今记新罗事。具存方言亦宜矣。罗人凡追封者称葛文王。未详。此王代乐浪国人来侵金城。不克而还。又天凤五年戊寅。高丽之裨属七国来投第三弩礼王朴弩礼尼叱今(一作儒礼王)初王与妹夫脱解让位。脱解云。凡有德者多齿。宜以齿理试之。乃咬饼验之。王齿多。故先立。因名尼叱今。尼叱今之称自此王始。

  刘圣公更始元年癸未。即位(年表云。甲申即位)改定六部号。仍赐六姓始作兜率歌。有嗟辞词脑格始制黎耜及藏冰库。作车乘。建虎十八年。伐伊西国灭之。

  是年。高丽兵来侵第四脱解王脱解齿叱今(一作吐解尼师今)南解王时(古本云壬寅年至者谬矣近则后於弩礼即位之初。无爭让之事。前则在於赫居之世。故知壬寅非也)驾洛国海中有船来泊。

  其国首露王与臣民鼓譟而迎。將欲留之。而舡乃飞走。至於鸡林东下西知村阿珍浦(今有上西知下西知村名)时浦边有一嫗。名阿珍义先。乃赫居王之海尺之母。

  望之谓曰。此海中元无石嵒。何因鹊集而鸣。孥舡寻之。鹊集一舡上。舡中有一樻子。长二十尺。广十三尺。曳其船置於一树林下。而未知凶乎吉乎。向天而誓尔俄而乃开见。有端正男子并七宝奴婢满载其中。供给七日廼言曰。我本龙城国人(亦云正明国。或云琓夏国琓夏或作花厦国。龙城在倭东北一千里)我国尝有二十八龙王从人胎而生。自五岁六岁继登王位。教万民修正性命。而有八品姓骨。

  然无栋择。皆登大位。时我父王含达婆娉积女国王女为妃。久无子胤。祷\祀求息。

  七年后产一大卵。於是大王会问群臣。人而生卵。古今未有。殆非吉祥。乃造樻置我。并七宝奴婢载於舡中。浮海而祝曰。任到有缘之地。立国成家。便有赤龙护舡而至此矣。言讫。其童子曳杖率二奴登吐含山上作石塚。留七日。望城中可居之地。见一峰如三日月。势可久之地。乃下寻之。即瓠公宅也。乃设诡计。潜埋礪炭於其侧。詰朝至门云。此是吾祖代家屋。瓠公云否。爭讼不决。乃告于官。

  官曰。以何验是汝家。童曰。我本治匠乍出邻乡。而人取居之。请堀地检看。从之。果得礪炭。乃取而居为。时南解王知脱解是智人。以长公主妻之。是为阿尼夫人。一日吐解登东岳。回程次令白衣索水饮之。白衣汲水。中路先尝而进。其角盃贴於口不解。因而嘖之。白衣誓曰。尔后若近遥不敢先尝。然后乃解。自此白衣讋服。不敢欺罔。今东岳中有一井。俗云遥乃井是也。及弩礼王崩。以光虎帝中元六年丁巳六月。乃登王位。以昔是吾家取他人家故。因姓昔氏。或云。因鹊开樻。故去鸟字姓昔氏。解樻脱卵而生。故因名脱解。在位二十三年。建初四年己卯崩葬疏川丘中。后有神詔。慎埋葬我骨。其髑髏周三尺二寸。身骨长九尺七寸。齿凝如一。骨节皆连琐。所谓天下无敌力士之骨。碎为塑像。安闕內。神又报云。我骨置於东岳。故令安之(一云崩后二十七世文虎王代。调露二年庚辰三月十五日辛酉。夜见梦於太宗。有老人貌甚威猛。曰我是脱解也。拔我骨於疏川丘。塑像安於工含山。王从其言。故至今国祀不绝。即东岳神也云)

  金閼智脱解王代永平三年庚申(一云中元六年。误矣。中元尽二年而已)八月四日。瓠公夜行月城西里。见大光明於始林中(一作鳩林)有紫云从天垂地。云中有黄金樻。掛於树枝。

  光自樻出。亦有白鸡鸣於树下。以状闻於王。驾幸其林。开樻有童男。臥而即起。

  如赫居世之故事。故因其言。以閼智名之。閼智即乡言小儿之称也。抱载还闕。  鸟兽相隨。喜跃蹌蹌土择吉日。册位太子。后让故婆娑。不即王位。因金樻而出。

  乃姓金氏。閼智生热汉。汉生阿都。都生首留。留生郁部。部生俱道(一作仇刀)

  道生未邹。邹即王位。新罗金氏自閼智始延乌郎细乌女第八阿达罗王即位四年丁酉。东海滨有延乌郎细乌女。夫妇同居。一日延乌归海採藻。忽有一巖(一云一鱼)负归日本。国人见之曰。此非常人也。乃立为王(按日本帝记。前后无新罗人为王者。此乃边邑小王。而非真王也)细乌怪夫不来归寻之。见夫脱鞋。亦上其巖巖亦负归如前。其国人惊讶。奏献於王。夫妇相会立为贵妃。是时新罗日月无光。日者奏云。日月之精。降在我国。今去日本。故致斯怪。王遣使求二人。延乌曰。我到此国。天使然也。今何归乎。虽然朕之妃有所织细綃。以此祭天可矣。仍赐其綃。使人来奏。依其言而祭之。然后日月如旧。  藏其綃於御库为国宝。名其库为贵妃库祭天所名迎日县。又都祈野末邹王竹叶军第十三末邹尼叱今(一作末祖又末古)金閼智七世孙赫世紫缨仍有圣德。受禪于理解始登王位(今始称王之陵为始祖堂。盖以金始始登王位。故后代金氏诸王皆以末邹为始祖。宜矣)。在位二十三年而崩。陵在兴轮寺东。第十四儒理王代。伊西国人来攻金城。我大举防御。久不能抗。忽有异兵来助。皆珥竹叶。与我军并力击贼\破之。军退后不知所归。但见竹叶积於末邹陵前。乃知先王阴隲\有功。因呼竹现陵。越三十六世惠恭王代。大历十四年己未四月。忽有旋风。从廋信公塚起。中有一人乘骏马如將军仪状。亦有衣甲器仗者四十许人。隨从而来。入於竹现陵。俄而陵中似有振动哭泣声。或如告诉之音。其言曰。臣平生有辅时救难匡合之功。今为魂魄镇护邦国。攘灾救患之心暂无渝改。往者庚戌年。臣之子孙无罪被诛。君臣不念我之功烈。臣欲远移他所。不復劳勤。愿王允之。王答曰。惟我与公不护此邦。其如民庶何。公復努力如前。三请三不许。旋风乃还。王闻之惧。乃遣工臣金敬信。就金公陵谢过焉。为公立功德宝田三十结于鷲仙寺。以资冥福。寺乃金公討平壤后。植福所置故也。非末邹之灵。无以遏金公之怒。王之护国不为不大矣。是以邦人怀德。与三山同祀而不坠。躋秩于五陵之上。称大庙云奈勿王(一作那密王)金堤上第十七那密王即位三十六年庚寅。倭王遣使来朝曰。寡君闻大王之神圣。使臣等以告百济之罪於大王也。愿大王遣一王子表诚\心於寡君也。於是王使第三子美海(一作末吐喜)以聘於倭。美海年十岁。言辞动止犹未备具。故以內臣朴娑览为副使而遣之。倭王留而不送三十年。至訥祗王即位三年己未。句丽长寿王遣使来朝云。寡君闻大王之弟宝海秀智才艺。愿与相亲。特遣小臣恳请。王门之幸甚。因此和通。命其弟宝海。道於句丽。以內臣金正。謁为辅而送之。长寿王又留而不送。至十年乙丑。王召集群臣及国中豪侠。亲赐御宴。进酒三行。眾乐初作。王垂涕而谓群臣曰。昔我圣考诚\心民事。故使爱子东聘於倭。不见而崩。又朕即位已来。邻兵甚炽。战爭不息。句丽独有结亲之言。朕信其言。以其亲弟聘於句丽。

  句丽亦留而不送。朕虽处富贵。而未尝一日暂忘而不哭。若得见二弟。共谢於先主之庙。则能报恩於国人。谁能成其谋\策。时百官咸奏曰。此事固非易也。必有智勇方可。臣等以为歃罗郡太。守堤上可也。於是王召问焉。堤上再拜对曰。臣闻主忧臣辱。主辱臣死。若论难易而后行。谓之不忠。图死生而后动。谓之无勇。

  臣虽不肖。愿受命行矣。王甚嘉之。分觴而饮。握手而別。堤上帘前受命。径趋北海之路变服入句丽。进於宝海所。共谋\逸期。先以五月十五日归。泊於高城水口而待。期日將至。宝海称病。数日不朝。乃夜中逃出。行到高城海滨。王知之。  使数十人追之。至高城而及之。然宝海在句丽。常施恩於左右。故其军士悯伤之。

  皆拔箭鏃而射之。遂免而归王既见宝海。益思美海。一欣一悲。垂泪而谓左右曰。  如一身有一臂一面一眼。虽得一而亡一。何敢不痛乎。时堤上闻此言。再拜辞朝而骑马。不入家而行。直至於栗浦之滨。其妻闻之。赤马追至栗浦。见其夫已在舡上矣。妻呼之切恳。堤上但摇手而不驻。行至倭国诈言曰。鸡林王以不罪杀我父兄。故逃来至此矣。倭王信之。赐室家而安之。时堤上常陪美海游海滨。逐捕鱼鸟。以其所获每献於倭王。王甚喜之而无疑焉。適晓雾蒙晦。堤上曰。可行矣。

  美海曰。然则偕行。堤上曰。臣若行。恐倭人觉而追之。愿臣留而止其追也。美海曰。今我与汝如父兄焉。何得弃汝而独归。堤上曰。臣能救公之命。而慰大王之情则之矣。何愿生乎。取酒献美海。时鸡林人康仇丽在倭国。以其人从而逸之。

  堤上入美海房。至於明旦。左右欲入见之。堤上出止之曰。昨日驰走於捕猎。病甚未起。及乎日昊。左右怪之。而更问焉。对曰。美海行已久矣。左右奔告於王。

  王使骑兵逐之。不及。於是囚堤上问曰。汝何窃遣汝国王子耶。对曰。臣是鸡林之臣。非倭国之臣。今欲成吾君之志耳。何敢言於君乎。倭王怒曰。今汝已为我臣。而言鸡林之臣。则必具五刑。若言倭国之臣者。必赏重禄。对曰。寧为鸡林之犬豚。不为倭国之臣子。寧受鸡林之箠楚。不受倭国之爵禄。王怒。命屠剥堤上脚下之皮。刈蒹葭使趋其上(今蒹葭上有血痛俗云提上之血)更问曰。汝何国臣乎。曰鸡林之臣也。又使立於热铁上。问何国之臣乎。曰鸡林之臣也。倭王知不可屈。烧杀於木岛中。美海渡海而来。使康仇丽先告於国中。王惊喜。命百官迎於屈歇驛。王与亲弟宝海迎於南郊。入闕设宴。大赦国內。册其妻为国大夫人。

  以其女子为美海公夫人。议者曰。昔汉臣周苛在荣阳。为楚兵所虏。项羽谓周苛曰。汝为我臣。封为万禄侯。周苛骂而不屈。为楚王所杀。堤上之忠烈。无怪於周苛矣。初堤上之发去也。夫人闻之追不及。及至望德寺门南。沙上放臥长号。  因名其沙曰长沙。亲戚二人。扶腋將还。夫人舒脚。坐不起。名其地曰伐知旨。

  久后夫人不胜其慕。率三娘子上鴟述岭。望倭国痛哭而终。仍为鴟述神母。今祠堂存焉第十八实圣王义熙九年癸丑。平壤州大桥成(恐南平壤也。今杨州)王忌惮前王太子訥祗有德望。

  將害之。请高丽兵而诈迎訥祗。高丽人见訥祗有贤行。乃倒戈而杀王。乃立訥祗为王而去射琴匣第二十一毘处王(一作炤智王)即位十年戊辰。幸於天泉亭。时有乌与鼠来鸣。鼠作人语云。此乌去处寻之(或云神德王欲行香兴轮寺。路见眾鼠含尾怪之而还占之。明日先鸣乌寻之云云。此说非也)王命骑士追之。南至避村(今壤避寺村在南山东麓)。两猪相斗。留连见之。忽失乌所在。徘徊路旁。时有老翁自池中出奉书。外面题云。开见二人死。不开一人死。使来献之。王曰。与其二人死莫若不开但一人死耳。日官奏云。二人者庶民也。一人者王也。王然之开见。书中云射琴匣。王入宫见琴匣射之。乃內殿焚修僧。与宫主潜通而所姧也。二人伏诛。自尔国俗每正月上亥上子上午等日。忌慎百事。不敢动作。以十五日为乌忌之日。

  以糯饭祭之。至今行之。俚言怛忉。言悲愁而禁忌百事也。命其池曰书出池智哲老王第二十二智哲老王。姓金氏。名智大路。又智度路。諡曰智澄。諡号始于此。又乡称王为麻立干者。自此王始。王以永元二年庚辰即位(或云辛巳则三年也)王阴长一尺五寸。难於嘉耦。发使三道求之。使至牟梁部。冬老树下见二狗嚙一屎块如鼓大。爭嚙其两端。访於里人。有一小女告云。此部相公之女子洗澣于此。隱林而所遗也。寻其家检之。身长七尺五寸。具事奏闻。王遣车邀入宫中。封为皇后。群臣皆贺又阿瑟罗州(今溟州)东海中。便风二日程有[百-日 ㄎ]陵岛(今作羽陵)周回二万六千七百三十步。岛夷恃其水深。憍傲不臣王命伊喰朴伊宗將兵討之。宗作木偶师子。载於大舰之上。威之云。不降则放此兽。岛夷畏而降。赏伊宗为州伯真兴王第二十四真兴王。即位时年十五岁。太后摄政。太后乃法兴王之女子。立宗葛文王之妃。终时削发被法衣而逝。承圣三年九月。百济兵来侵於珍城。掠取人男女三万九千。马八千匹而去。先是。百济欲与新罗合兵谋\伐高丽。真兴曰。国之兴亡在天。若天未厌高丽则我何敢望焉。乃以此言通高丽。高丽感其言。与罗通好。

  而百济怨之。故来尔桃花女鼻荆郎第二十五舍轮王。諡真智大王。姓金氏。妃起乌公之女。知刀夫人。大建八年丙申即位(古本云。十一年己亥。误矣)。御国四年。政乱荒婬。国人废之。前此。  沙梁部之庶女。姿容艳美。时号桃花娘。王闻而召致宫中。欲幸之。女曰。女之所守。不事二夫。有夫而適他。虽万乘之威。终不夺也。王曰。杀之何。女曰。

  寧斩于市。有愿靡他。王戏曰。无夫则可乎。曰可。王放而遣之。是年。王见废而崩。后二年其夫亦死。浹旬忽夜中王如平昔来於女房曰。汝昔有诺。今无汝夫可乎。女不轻诺。告於父母。父母曰。君王之教。何以避之。以其女入於房。留御七日。常有五色云覆屋。香气满室。七日后忽然无踪。女因而有娠。月满將产。

  天地振动。产得一男。名曰鼻荆。真平大王闻其殊异。收养宫中。年至十五授差执事。每夜逃去远游。王使勇士五十人守之。每飞过月城。西去荒川岸上(在京城西)率鬼眾游。勇士伏林中。窥伺鬼眾。闻诸寺晓鍾各散。郎亦归矣。军士以事来奏。王召鼻荆曰。汝领鬼游信乎。郎曰然。王曰。然则汝使鬼眾成桥於神元寺北渠(一作神眾寺。误一云荒川东深渠)荆奉敕。使其徒链石。成大桥於一夜。

  故名鬼桥。王又问。鬼眾之中。有出现人间。辅朝政者乎。曰有。吉达者可辅国政。王曰与来。翌日荆与俱见。赐爵执事。果忠直无双。时角干林宗无子。王敕为嗣子。林宗命吉达创楼门於兴轮寺南。每夜去宿其门上。故名吉达门。一日吉达变狐而遁去。荆使鬼捉而杀之。故其眾闻鼻荆之名。怖畏而走。时人作词曰圣帝魂生子鼻荆郎室亭飞驰诸鬼眾此处莫留停乡俗帖此词以辟鬼天赐玉带(清泰四年丁酉五月。正承金傅献鐫金粧玉排方腰带一条长十围。

  鐫銙六十二。曰。是真平王天赐带也。太祖受之。藏之內库)

  第二十六白净王。諡真平大王。金氏。大建十一年己亥八月即位。身长十一尺。  驾幸內帝释宫(亦名天柱寺。王之所创)踏石梯。□石並折。王谓左右曰。不动此石。以示后来。即城中五不动石之一也。即位元年。有天使降於殿庭。谓王曰。

  上皇命我传赐玉带。王亲奉跪受。然后其使上天。凡郊庙大祀皆服之。后高丽王將谋\伐罗。乃曰。新罗有三宝不可犯。何谓也。皇龙寺丈六尊像一。其寺九层塔二。真平王天赐玉带三也。乃止其谋\。讚曰云外天颁玉带围辟雍龙袞雅相宜吾君自此身弥重准擬明朝铁作墀善德王知几三事第二十七德曼(一作万)諡善德女大王。姓金氏。父真平王。以贞观六年壬辰即位。

  御国十六年。凡知几有三事。初唐太宗送画牧丹三色。红紫白以其实三升。王见画花曰。此花定无香。仍命种於庭。待其开落。果如其言。二於灵庙。寺玉门池。

  冬月眾蛙集鸣三四日。国人怪之问於王。王急命角干閼川弼吞等。链精兵二千人。

  速去西郊问女根谷必有贼\兵。掩取杀之。二角干既受命。各率千人问西郊。富山下果有女根谷。百济兵五百人。来藏於彼。並取杀之。百济將军[百-日 ㄎ]召者藏於南山岭石上。又围而射之殪。又有后兵一千二百人来。亦击而杀之。一无孑遗。三王无恙时。谓群臣曰。朕死於某年某月日。葬我於忉利天中。群臣罔知其处。奏云何所。王曰。狼山南也。至其月日王果崩。群臣葬於狼山之阳。后十余年文虎大王创四天王寺於王坟之下。佛经云。四天王天之上有忉利天。乃知大王之灵圣也。当时群臣启於王曰。何知花蛙二事之然乎。王曰。画花而无蝶。知其无香。斯乃唐帝欺寡人之无耦也。蛙有怒形兵士之像。玉门者女根也。女为阴也。

  其色白。白西方也。故知兵在西方。男根入於女根则必死矣。以是知其易捉。於是群臣皆服其圣智。送花三色者。盖知新罗有三女王而然耶。谓善德真德真圣是也。唐帝以有悬解之明。善德之创灵庙寺。具载良志师传详之別记云。是王代。

  链石筑瞻星台真德王第二十八真德女王。即位自制太平歌。织锦\为纹。命使往唐献之(一本命春秋公为使往。仍请兵。太宗嘉之。许苏廷方云云者。皆谬矣。现庆前春秋已登位。现庆庚申非太宗。乃高宗之世。定方之来。在现庆庚申。故知织锦\为纹。非请兵时也。在真德之世。当矣。盖请放金钦之时也)唐帝嘉赏之。改封为鸡林国王。其词曰大唐开洪业巍巍皇猷昌止戈戎威定修文契百王统天崇雨施理物体含章深仁谐日月[打-丁 旡]军迈虞唐幡旗何赫赫錚鼓何鍠鍠外夷违命者剪覆被天殃淳风凝幽现遐邇竞呈祥四时和玉烛七曜巡方方维岳降辅宰维帝任忠良五三成一德昭我唐家皇王之代有閼川公。林宗公。述宗公。虎林公(慈藏之父)。廉长公。庾信公。会于南山[百-日 ㄎ]知巖议国事。时有大虎走入座间。诸公惊起。而閼川公略不移动。

  谈笑自若。捉虎尾扑於地而杀之。閼川公膂力如此。处於席首。然诸公皆服庾信之威。新罗有四灵地。將议大事。则大臣必会其地谋\之。则其事必成。一东曰青松山。二曰南[百-日 ㄎ]知山。三曰西皮田。四曰北金刚山。是王代始行正旦礼。  始行侍郎号金庾信虎力伊干之子。舒玄角干。金氏之长子曰庾信。弟曰钦钝。姊妹。曰宝姬。小名阿海。妹曰文姬。小名阿之。庾信公以真平王十七年乙卯生。稟精七曜。故背有七星文。又多神异。年至十八壬申。修釰得术为国仚。时有白石者。不知其所自来属於徒中有年。郎以伐丽齐之事。日夜深谋\白石知其谋\。告於郎曰。仆请与公密先探於彼。然后图之何如。郎喜。亲率白石夜出行。方憩於峴上。有二女隨郎而行。至骨火川留宿。又有一女忽然而至。公与三娘子喜话之时。娘等以美果餽之。郎受而啖之。心诺相许。乃说其情。娘等告云。公之所言已闻命矣。愿公谢白石而共入林中。更陈情实。乃与俱入。娘等便现神形曰。我等奈林穴礼骨火等三所护国之神。今敌国之人诱郎引之。郎不知而进途。我欲留郎而至此矣。言讫而隱。公闻之惊仆。再拜而出。宿於骨火馆。谓白石曰。今归他国忘其要文。请与尔还家取来。遂与还至家。拷缚白石而问其情。曰。我本高丽人(古本云百济。

  误矣。楸南乃高丽之。士。又逆行阴阳亦是宝藏王事)我国群臣曰。新罗庾信是我国卜筮之士楸南也(古本作春南。误矣)国界有逆流之水(或云雄雌。尤反覆之事)

  使其卜之。奏曰。大王夫人逆行阴阳之道。其瑞如此。大王惊怪。而王妃大怒。

  谓是妖狐之语。告於王。更以他事验问之。失言则加重刑。乃以一鼠藏於合中。

  问是何物。其人奏曰。是必鼠。其命有八。乃以谓失言。將加斩罪。其人誓曰。  吾死之后。愿为大將必灭高丽矣。即斩之。剖鼠腹而视之。其命有七。於是知前言有中。其日夜大王梦楸南入于新罗舒玄公夫人之怀。以告於群臣。皆曰。楸南誓心而死。是其果然。故遣我至此谋\之尔。公乃刑白石。备百味祀三神。皆现身受奠。金氏宗财买夫人死。葬於青渊上谷。因名财买谷。每年春月。一宗士女会宴於其谷之南涧。于时百卉敷荣。松花满洞府。林谷口架筑为庵。因名松花房。

  传为愿剎。至五十四景明王。追封公为兴虎大王。陵在西山毛只寺之北东向走峰大宗春秋公第二十九大宗大王。名春秋。姓金氏。龙树(一作龙春)角干追封文兴大王之子也。

  妣真平大王之女天明夫人。妃文明皇后文姬。即庾信公之季妹也。初文姬之姊宝姬。梦登西岳舍溺。瀰满京城。旦与妹说梦。文姬闻之谓曰。我买此梦。姊曰。

  与何物乎。曰。鬻锦\裙可乎。姊曰诺。妹开襟受之。姊曰。畴昔之梦传付於汝。

  妹以锦\裙酬之。后旬日庾信与春秋公。正月午忌日(见上射琴匣事乃崔致远之说)

  蹴鞠于庾信宅前(罗人谓蹴鞠为弄珠之戏)故踏春秋之裙。裂其襟纽曰。请入吾家缝之。公从之。庾信命阿海奉针。海曰。岂以细事轻近贵公子乎。因辞(古本云。

  因病不进)乃命阿之。公知庾信之意遂幸之。自后数数来往。庾信知其有娠。乃嘖之曰。尔不告父母而有娠。何也。乃宣言於国中。欲焚其妹。一日侯善德王游幸南山。积薪於庭中。焚火烟起。王望之问何烟。左右奏曰。殆庾信之焚妹也。  王问其故。曰为其妹无夫有娠。王曰。是谁所为。时公昵侍在前。顏色大变。王曰。是汝所为也。速往救之。公受命驰马。传宣沮之。自后现行婚礼。真德王薨。

  以永徽五年甲寅即位。御国八年。龙朔元年辛酉崩。寿五十九岁。葬於哀公寺东。

  有碑。王与庾信神谋\戮力。一统三韩。有大功於社稷。故庙号太宗。太子法敏。

  角干仁问。角干文王。角干老旦。角干智镜。角干愷元等。皆文姬之所出也。当时买梦之征现於此矣。庶子曰皆知文级干车得令公马得阿干。并女五人。王膳一日饭米三斗。雄雉九首。自庚申年灭百济后。除昼膳。但朝暮而已。然计一日米六斗。酒六斗。雉十首。城中市价。布一疋租三十硕。或五十硕。民谓之圣代。

  在东宫时。欲征高丽因请兵入唐。唐帝赏其风彩。谓为神圣之人。固留侍卫。力请乃还。时百济末王义慈乃虎王之元子也。雄猛有胆气。事亲以孝。友于兄弟。  时号海东曾子。以贞观十五年辛丑即位。耽婬酒色政荒国危。佐平(百济爵名)成忠极諫不听。囚於狱中。瘦困滨死。书曰。忠臣死不忘君。愿一言而死。臣尝观时变。必有兵革之事。凡用兵。审择其地。处上流而迎敌。可以保全。若异国兵来。陆路不使过炭峴(一云沈峴。百济要害之地)水军不使入伎伐浦(即长嵒。又孙梁。一作只火浦。又白江)据其险隘以御之。然后可也。王不省。现庆四年己未。百济乌会寺(亦云乌合寺)有大赤马。昼夜六时遶寺行道。二月。眾狐入义慈宫中。一白狐坐佐平书案上。四月。太子宫雌鸡与小雀交婚五月。泗泚(扶余江名)  岸大鱼出死。长三丈。人食之者皆死。九月。宫中槐树鸣如人哭。夜鬼哭宫南路上。五年庚申春。二月。王都井水血色。西海边小鱼出死。百姓食之不尽。泗泚水血色。四月。虾蟆数万集於树上。王都市人无故惊走。如有捕捉。惊仆死者百余。亡失财物者无数。六月。王兴寺僧皆见如舡楫隨大水入寺门。有大犬如野鹿。

  自西至泗泚岸。向王宫吠之。俄不知所之。城中群犬集於路上。或吠或哭。移时而散。有一鬼入宫中。大呼曰。百济亡百济亡。即入地。王怪之。使人掘地。深三尺许。有一龟。其背有文。百济圆月轮。新罗如新月。问之。巫者云。圆月轮者满也。满则亏。如新月者未满也。未满则渐盈。王怒杀之。或曰。圆月轮盛也。

  如新月者微也。意者国家盛而新罗浸微。乎王。喜太宗闻百济国中多怪变。五年庚申。遣使仁问请兵唐。高宗詔左虎卫大將军荆国公苏定方为神丘道行策总管。

  率左卫將军刘伯英字仁远。左虎卫將军凭士贵。左驍卫將军庞孝公等。统十三万兵来征(乡记云军十二万二千七百十一人。舡一千九百只。而唐史不详言之)。以新罗王春秋为嵎夷道行军总管。將其国兵。与之合势。定方引兵自城山济海。至国西德勿岛。罗王遣將军金庾信领精兵五万以赴之。义慈王闻之。会群臣问战守之计。佐平义直进曰。唐兵远涉溟海不习水。罗人恃大国之援。有轻敌之心。若见唐人失利。必疑惧而不敢锐进。故知先与唐人决战可也。达率常永等曰不然。

  唐兵远来。意欲速战。其锋不可当也。罗人屡见败於我军。今望我兵。势不得不恐。今日之计。宜塞唐人之路。以待师老。先使偏师击罗折其锐气。然后伺其便而合战。则可得全军而保国矣。王犹预不知所从。时佐平兴首得罪流窜于古马祚知之县。遣人问之曰。事急矣。如何。首曰大概如佐平成忠之说。大臣等不信。

  曰兴首在縲絏之中。怨君而不爱国矣。其言不可用也。莫若使唐兵入白江(即伎伐浦)沿流而不得方舟。罗军升炭峴。由径而不得並马。当此之时。纵兵击之。

  如在笼\之鸡。罹网之鱼也。王曰然。又闻唐罗兵已过白江炭峴。遣將军偕伯帅死士五千出黄山。与罗兵战。四合皆胜之。然兵寡力尽竟败。而偕伯死之。进军合兵。薄津口。濒江屯兵。忽有鸟回翔於定方营上。使人卜之。曰必伤元帅。定方惧欲引兵而止。庾信谓定方曰。岂可以飞鸟之怪违天时也。应天顺人。伐至不仁。

  何不祥之有。乃拔神釰擬其鸟。割裂而坠於座前。於是定方出左涯垂山而阵。与之战。百济军大败。王师乘潮。轴轤含尾鼓譟而进。定方將步骑。直趋都城。一舍止。城中悉军拒之。又败死者万余。唐人乘胜薄城。王知不免。嘆曰。悔不用成忠之言以至於此。遂与太子隆(或作孝误也)走北鄙。定方围其城。王[盗-皿]子泰自立为王。率眾固守。太子之子文思谓王泰曰。王与太子出。而叔擅为王。

  若唐兵解去。我等安得全。率左右縋而出。民皆从之。泰不能止。定方令士起[堉-月 木]立唐旗帜。泰窘迫。乃开门请命。於是王及太子隆。王子泰。大臣贞福。与诸城皆降。定方以王义慈。及太子隆王子泰。王子演。及大臣將士八十八人。百姓一万二千八百七人送京师。其国本有五部。三十七郡。二百城。七十六万户。至是析置熊津。马韩。东明。金涟德安等五都督府。擢渠长为都督剌史以[歹*里]之。命郎將刘仁愿守都城。又左卫郎將王文度为熊津都督。抚其余眾。

  定方以所俘见上。责而宥之。王病死。赠金紫光禄大夫卫尉卿。许旧臣赴临。詔葬孙皓陈叔宝墓侧。并为竖碑。七年壬戌。命定方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俄改平壤道。破高丽之眾於浿江。夺马邑山为营。遂围平壤城。会大雪解围还。拜凉州安集大使。以定吐蕃。干封二年卒。唐帝悼之。赠左驍骑大將军幽州都督。諡曰庄(已上唐史文)新罗別记云。文虎王即位五年乙丑秋八月庚子。王亲统大兵幸熊津城。会假王扶余隆作坛。刑白马而盟。先祀天神及山川之灵。然后歃血。为文而盟曰。往者百济先王迷於逆顺。不敦邻好。不睦亲姻。结托句丽。文通倭国。共为残暴。侵削新罗。破邑屠城。略无寧岁。天子悯一物之失所。怜百姓之被毒。

  频命行人。諭其和好。负险恃远。侮慢天经。皇赫斯怒。恭行弔伐。旌旗所指。

  一戎大定。固可瀦宫污宅。作诫来裔。塞源拔本。垂训后昆。怀柔伐叛。先王之令典。兴亡继绝。往哲之通规。事心师古。传诸曩册。故立前百济王司农正卿扶余隆为熊津都督。守其祭祀。保其桑梓。依倚新罗。长为与国。名除宿憾。结好和亲。恭承詔命。永为藩服。仍遣使人右威卫將军鲁城县公刘仁愿。亲临劝諭具宣成旨。约之以婚姻。申之以盟誓。刑牲歃血。共敦终始。分灾恤患。恩若兄弟。  祗奉纶言。不敢坠失。既盟之后。共保岁寒。若有乖背。二三其德。兴兵动眾。

  侵犯边陲。神明鉴之。百殃是降。子孙不育。社稷无宗。禋祀磨灭。罔有遗余。  故作金书铁契。藏之宗庙。子孙万代。无或敢犯。神之听之。是享是福。歃讫。

  埋弊。帛於坛之壬地。藏盟文於大庙。盟文乃带方都督刘仁轨作(按上唐。史之文。定方以义慈王及太子隆等送京师。今云会扶余王隆。则知唐帝宥隆而遣之。

  立为熊津都督也。故盟文明言。以此为验)又古记云。总章元年戊辰(若总章戊辰则李勣之事而下文苏定方误矣。若定方则年号当龙朔二年壬戌来围平壤之时也)  国人之所请唐兵屯于平壤郊而通书曰。急输军资。王会群臣问曰。入於敌国至唐兵屯所。其势危矣。所请王师粮匱而不轮其料。亦不宜也。如何。庾信奏曰。臣等能输其军资。请大王无虑。於是庾信仁问等率数万人入句丽境。输料二万斛乃还。王大喜。又欲兴师会唐兵。庾信先遣然起兵川等一人问其会期。唐帅苏定方纸画鸞犊二物回之。国人未解其意。使问於元晓法师。解之曰。速还其兵。谓画犊画鸞二切也。於是庾信回军。欲渡浿江。今日后渡者斩之。军士爭先半渡。句丽兵来掠。杀其未渡者。翌日信返追句丽兵。捕杀数万级百济古记云。扶余城北角有大岩。下临江水。相传云。义慈王与诸后宫知其未免。相谓曰。寧自尽。不死於他人手。相率至此。投江而死。故俗云墮死岩。斯乃俚谚之讹也。但宫人之墮死。义慈卒於唐。唐史有明文又新罗古传云。定方既討丽济二国。又谋\伐新罗而留连。於是庾信知其谋\。饗唐兵鴆之。皆死坑之。今尚州界有唐桥。是其坑地(按唐史不言其所以死。但书云卒。何耶。为復讳之耶。乡谚之无据耶。若壬戌年高丽之役。罗人杀定方之师。则后总章戊辰何有请兵灭高丽之事。以此知乡传无据。但戊辰灭丽之后。有不臣之事。擅有其地而已。非至杀苏李二公也)王师定百济。既还之后。罗王命诸將追捕百济残贱屯次于汉山城。高丽靺鞨二国兵来围之。相击未解。自五月十一日至六月二十二日。我兵危甚。王闻之。议群臣曰。

  计將何出犹豫未决。庾信驰奏曰。事急矣。人力不可及。唯神术可救。乃於星浮山。设坛修神术。忽有光耀如大瓮。从坛上而出。乃星飞南北去(因此名星浮山。

  山名或有別说云。山在都林之南。秀出一峰是也。京城有一人谋\求官。命其子作高炬。夜登此山举之。其夜京师人望人皆谓。怪星现於其地。王闻之忧惧。募人禳之。其父將应之曰官奏曰此非大怪也。但一家子死父泣之兆耳。遂不。行禳法。  是夜其子下山。虎伤而死)。汉山城中士卒怨救兵不至。相视哭泣而已。贼\欲改急。忽有光耀。从南天际来。成霹雳。击碎砲石三十余所。贼\军弓箭矛戟筹碎皆仆地。良久乃苏。奔溃而归。我军乃还。太宗初即位。有献猪一头二身八足者。

  议者曰。是必并吞六合瑞也。是王代始服中国衣冠牙笏。乃法师慈藏请唐帝而来传也。神文王时。唐高宗遣使新罗曰。朕之圣考得贤臣魏征李淳风等。协心同德。  一统天下。故为太宗皇帝。汝新罗海外小国。有太宗之号。以僭天子之名。义在不忠。速改其号。新罗王上表曰。新罗虽小国。得圣臣金庾信。一统三国。故封为太宗。帝见表乃思。储贰时。有天唱空云。三十三天之一人降於新罗为庾信。

  纪在於书。出捡视之。惊惧不已。更遣使许无改太宗之号长春郎罢郎(一作羆)

  初与百济兵战於黄山之役。长春郎罢郎死於阵中。后討百济时。见梦於太宗曰。

  臣等昔者为国亡身。至於白骨。庶欲完护邦国。故隨从军行无怠而已。然迫於唐帅定方之威。逐於人后尔。愿王加我以小势。大王惊怪之。为二魂说经一日於牟山亭。又为创壮义寺於汉山州。以资冥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