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校注》 卷十七 大荒北经
作者:郭璞注,袁珂点校
东北海之外,大荒之中,河水之闲,附禺之山1,帝顓頊与九嬪葬焉2。爰有(丘鸟)3久、文贝、离俞、鸞鸟、皇鸟4、大物、小物5。有青鸟、琅鸟、玄鸟、黄鸟、虎、豹、熊、羆、黄蛇、视肉、璿、瑰、瑶、碧,皆出卫于山6。丘方圆三百里,丘南帝俊竹林在焉7,大可为舟8。竹南有赤泽水9,名曰封渊10。有三桑无枝11。丘西有沈渊,顓頊所浴。
1 郝懿行云:「海外北经作务隅,海內东经作鮒鱼,此经又作附禺,皆一山也,古字通用。文选注谢朓哀策文引此经作鮒禺之山,后汉书张衡传注引此经与今本同。」
2 郭璞云:「此皆殊俗,义所作冢。」
3 珂案:经文(丘鸟),孙星衍校改鴟。
4 珂案:皇鸟,宋本、毛扆本、藏经本均作凤鸟,王念孙亦校作凤鸟。
5 郭璞云:「言备有也。」王崇庆云:「大物小物,皆殉葬之具也。」
6 郭璞云:「在其山边也。」郝懿行云:「艺文类聚八十九卷、初学记二十八卷引此经並作卫丘山,北堂书钞一百三十七卷亦作卫丘,是知古本卫丘连文,而以皆出于山四字相属,今本误倒其句耳,所宜订正。」珂案:王念孙校亦同郝注。附禺山所有各物其部分已见海外北经「务隅之山」节。
7 郝懿行云:「此经帝俊盖顓頊也:下云丘西有沈渊,顓頊所浴,以此知之。」珂案:郝说疑非。此经既明言丘南帝俊竹林,大可为舟;丘西沈渊,顓頊所浴;则帝俊自帝俊,顓頊自顓頊,又何得以帝俊为顓頊邪?此不同於大荒南经所记不庭之山,前云「帝俊妻娥皇生此三身之国」,后云「从渊,舜之所浴也」,以舜亦妻娥皇,固可以谓浴於从渊之舜即「妻娥皇」之帝俊也,而此则无可比附,故不可以以二帝偶共一地即谓彼此相同也。8 郭璞云:「言舜林中竹一节则可以为船也。」郝懿行云:「初学记(卷二十八)引神异经云:『南方荒中有沛竹,其长百丈,围二丈五六尺,厚八九寸,可以为船。』广韵引神异经云:『筛竹一名太极,长百丈,南方以为船。』玉篇云:『蕁竹长千丈,为大船也;生海畔。』即此类。」
9 郭璞云:「水色赤也。」
10郭璞云:「封亦大也。」
11郭璞云:「皆高百仞。」王念孙云:「皆高百仞四字乃正文误入注,见艺文类聚八十八,又见御览木部四(卷九五五),又见类聚木部(卷八十九)。」珂案:「三桑无枝」已见北次二经、海外北经。
有胡不与之国1,烈姓2,黍食。
1 郭璞云:「一国復名耳,今胡夷语皆通然。」2 郝懿行云:「烈姓盖炎帝神农之裔,左传(昭公二十九年)称烈山氏,(礼记)祭法称厉山氏;郑康成注云:『厉山,神农所起。一日有烈山。』」珂案:今本礼记郑注云:「厉山氏,炎帝也,起於厉山。或曰有烈山氏。」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不咸。有肃慎氏之国1。有蜚蛭,四翼2。有虫,兽首蛇身,名曰琴虫3。
1 郭璞云:「今肃慎国去辽东三千余里,穴居,无衣,衣猪皮,冬以膏涂体,厚数分,用却风寒。其人皆工射,弓长四尺,劲彊。箭以楛(宋本楛下有木字——珂)为之,长尺五(藏经本五作八——珂)寸,青石为鏑,此春秋时隼集陈侯之庭所得矢也。晋太兴三年平州刺史崔毖遣別驾高会,使来献肃慎氏之弓矢,箭鏃有似铜骨作者。问(
藏经本问下有之字,是也——珂)云,转与海內国,通得用此。今名之为挹娄国,出好貂、赤玉。岂从海外转而至此乎?后汉书所谓挹娄者(宋本、吴宽抄本者作国——珂)是也。」郝懿行云:「肃慎国见海外西经。郭说肃慎本魏志东夷传,但传本作『用楛长尺八寸』,与郭异,余则同也。今之后汉书,非郭所见,而此注引后汉书者,吴志嬪妃传云:『谢承撰后汉书百余卷。』其书说挹娄,即古肃慎氏之国也。隼集陈侯之庭,鲁语有其事。」
2 郭璞云:「翡、窒两音。」珂案:文选上林赋:「蛭蜩蠼猱。」司马彪注引此经蜚作飞。
3 郭璞云:「亦蛇类也。」郝懿行云:「南山人以虫为蛇,见海外南经。」
有人名曰大人。有大人之国1,釐姓2,黍食。有大青蛇,黄头3,食麈4。
1 珂案:大人国已见海外东经及大荒东经。
2 郝懿行云:「晋语(国语晋语四——珂)司空季子说黄帝之子十二姓中有僖姓,僖、釐古字通用,釐即僖也。史记孔子世家云:『汪罔氏之君,守封禺之山,为釐姓。』索隱云:『釐音僖。』是也。」珂案:国语鲁语下云:「防风,汪芒氏之君也,守封嵎之山者也,为漆姓;在虞、夏、商为汪芒氏,於周为长狄,今为大人。」汪芒氏即汪罔氏,漆姓即釐姓也。则大人者,防风之后,亦黄帝之裔也。
3 珂案:艺文类聚卷六引此作头方。
4 郭璞云:「今南方(虫丹)蛇食鹿,鹿亦麈属也。」珂案:荣山亦有玄蛇食麈,已见大荒南经。又此经文食麈,藏经本作食鹿;注文鹿亦麈属,藏经本作鹿亦麀类。
有榆山。有鯀攻程州之山1。
1 郭璞云:「皆因其事而名物也。」郝懿行云:「程州,盖亦国名,如禹攻共工国山之类。」珂案:郝说疑是。此经下文有「有始州之国,有丹山」,可证。禹攻共工国山已见大荒西经。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衡天。有先民之山1。有槃木千里2。
1 珂案:大荒西经云:「西北海之外,赤水之西,有先民之国。」非此。此山地望当在东北。
2 郭璞云:「音盘。」珂案:大戴礼五帝德及史记五帝本纪,均有「东至于蟠木」语,疑即此。论衡订鬼篇引山海经(今本无)云:「沧海之中,有度朔之山,上有大桃木,其屈蟠三千里,其枝闲东北曰鬼门,万鬼所出入也。上有二神人,一曰神荼,一曰郁垒,主阅领万鬼。恶害之鬼,执以苇索,而以食虎。於是黄帝乃作礼,以时驱之,立大桃人,门户画神荼郁垒与虎,悬苇索以御凶。」此「屈蟠三千里」之大桃木,当即「千里」槃木之属。刘昭注后汉书礼仪志亦引此经而文稍异,当皆此经之逸文也。
有叔歜国1。顓頊之子,黍食,使四鸟:虎、豹、熊、羆。有黑虫如熊状,名曰(犬昔)(犬昔)2。
1 郭璞云:「(歜)音作感反;一音触。」
2 郭璞云:「或作獡,音夕同。」郝懿行云:「玉篇云:『(犬昔),秦亦切,兽名。』广韵亦云兽名,引此经。盖虫、兽通名耳。獡见说文(十)。」珂案:郭注「音夕同」,藏经本无同字,同字疑衍。
有北齐之国,姜姓1,使虎、豹、熊、羆。
1 郝懿行云:「说文(十二)云:『姜,神农居姜水以为姓。』史记齐太公世家云:『姓姜氏。』案大荒西经有西周之国,姬姓,此有北齐之国,姜姓,皆周秦人语也。」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先槛1大逢之山,河济所入,海北注焉2。其西有山,名曰禹所积石3。
1 珂案:藏经本作光槛。
2 郭璞云:「河济注海,已復出海外,入此山中也。」
3 珂案:禹所积石之山,已见海外北经,详该节注。
有阳山者。有顺山者,顺水出焉。有始州之国,有丹山1。
1 郭璞云:「此山纯出丹朱也。竹书曰:『和甲西征,得一丹山。』今所在亦有丹山,丹出土穴中。」有大泽方千里,群鸟所解1。
1 郭璞曰:「穆天子传(卷四)曰:『北至广原之野,飞鸟所解其羽,乃于此猎鸟兽,绝群,载羽百车。』竹书亦曰:『穆王北征,行流沙千里,积羽千里。』皆谓此泽也。」珂案:大泽有二:一乃海內北经「舜妻登比氏生宵明烛光,处河大泽」之大泽,一即此泽。此泽即海外北经所记「夸父与日逐走,北饮大泽」及此经「夸父將走大泽」之大泽,说详海內北经「宵明烛光」节注。
有毛民之国1,依姓2,食黍,使四鸟。禹生均国,均国生役采3,役采生修4鞈5,修鞈杀绰人6。帝念之,潜为之国7,是此毛民。1 郭璞云:「其人面体皆生毛。」珂案:毛民国已见海外东经。
2 珂案:国语晋语四云: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中有依姓。据此则毛民当是黄帝之裔,海外东经郝注云禹裔非也。然禹亦黄帝族,则毛民者,虽非其直接裔属,亦其同族子孙也;故禹之曾孙修鞈杀绰人,禹乃「念之」而「潜为」此毛民国,以此也。
3 郭璞云:「采一作来。」珂案:藏经本正作来,无郭注四字。
4 珂案:藏经本作循。
5 郭璞云:「音如单袷之袷。」
6 郭璞云:「人名。」
7 郭璞云:「潜密用之为国。」
有儋耳之国1,任姓2,禺号子,食谷。北海之渚中3,有神,人面鸟身,珥两青蛇,践两赤蛇,名曰禺彊4。1 郭璞云:「其人耳大下儋,垂在肩上,朱崖儋耳,鏤画其耳,亦以放之也。」珂案:儋耳,淮南子墬形篇作耽耳,博物志卷一作担耳,依字儋当为聸。说文十二云:「聸,垂耳也。」即郭注所谓「耳大下儋,垂在肩上」之意也。海外北经有聂耳国,即此,说详该节注。
2 珂案:国语晋语说黄帝之子十二姓中有任姓,此经下文復言「禺号子」,禺号即禺(豸虎),乃黄帝之子,见大荒东经,故儋耳亦黄帝裔也。
3 郭璞云:「言在海岛中种粟给食,谓禺彊也。」珂案:大荒东经云:「黄帝生禺(豸虎),禺(豸虎)生禺京,禺京处北海,禺(豸虎)处东海,是为海神。」郭璞注:「(豸虎)一本作号。」又注「禺京」云:「即禺彊也。」是禺彊固禺号子,然其身份乃北海海神,非如郭注所谓「在海岛中种粟给食」之禺号子也。揆此经文意,此「食谷北海之渚中」之禺号子,乃任姓之儋耳国也。谓之「子」者,盖谓其苗裔,非必谓其亲子也。郭注「谓禺彊也」盖误。又,旧以「食谷北海之渚中」为句,亦误。「食谷」,应作一句,属上读;「北海之渚中」,应作一句,属下读,始当。
4 珂案:禺彊已见海外北经及大荒东经。海外北经云,禺彊践两青蛇,与此异。列子汤问篇云:「帝令禺彊使巨鼇十五,举首而戴五山。」见海外东经「大人国」节注。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北极天柜1,海水北注焉。有神,九首人面鸟身,名曰九凤2。又有神衔蛇操蛇3,其状虎首人身,四长肘,名曰彊良4。
1 郭璞云:「音匱。」珂案:经文柜,宋本、吴宽抄本、毛扆本藏经本均作樻。
2 郝懿行云:「郭氏江赋(文选郭璞江赋——珂)云:『奇鶬九头。』疑即此。」
3 珂案:列子汤问篇说愚公事云:「操蛇之神闻之,告之於帝。」操蛇之神或本此。
4 郭璞云:「亦在畏兽画中。」郝懿行云:「后汉礼仪志说十二神云:『强梁祖明共食磔死寄生。』疑强梁即彊良,古字通也。」珂案:彊良,藏经本作强良。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成都载天。有人珥两黄蛇,把两黄蛇,名曰夸父。后土生信1,信生夸父。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逮之于禺谷2。將饮河而不足也,將走大泽,未至,死于此3。应龙已杀蚩尤,又杀夸父4,乃去南方处之,故南方多雨5。
1 郝懿行云:「后土,共工氏之子句龙也,见昭十九年左传,又见海內经。」
2 郭璞云:「禺渊,日所入也,今作虞。」
3 郭璞云:「渴死。」珂案:夸父逐日已见海外北经。
4 郭璞云:「上云夸父不量力,与日竞而死,今此復云为应龙所杀,死无定名,触事而寄,明其变化无方,不可揆测。」珂案:郭以玄理释神话,未免失之。盖夸父乃古巨人族名(玄珠中国神话研究ABC说),非一人之名也。「夸父逐日」与「应龙杀蚩尤与夸父」盖均有关夸父之不同神话,非如郭注所谓「变化无方」也。应龙杀蚩尤与夸父事已见大荒东经。夸父,炎帝之裔,与蚩尤並肩作战以抗黄帝者也,以不幸兵败而为应龙所杀。说详大荒东经「应龙」节注。5 郭璞云:「言龙水物,以类相感故也。」
又有1无肠之国2,是任姓3,无继子,食鱼4。
1 珂案:藏经本无又字。
2 郭璞云:「为人长也。」珂案:无肠国已见海外北经,云:「无肠国其为人长。」是此注所本。
3 珂案:黄帝之裔十二姓中有任姓(国语晋语四),则无肠国亦当是黄帝裔也。
4 郭璞云:「继亦当作綮,谓膊肠也。」珂案:郭说非是。此无继(国)即海外北经所记之无启(今字作綮(糸改月),讹也)国,「无启」即「无继」也,说见海外北经「无綮国」节注。此言无肠国人乃无启(继)国人之裔也,旧本以「无继子,食鱼」另起,非也。至於「
无继」而有「子」,则正是神话传说之詼诡处,「揆之常情,则无理矣」(海外东经郭璞注语)。共工之臣名曰相繇1,九首蛇身,自环2,食于九土3。其所歍所尼4,即为源泽5,不辛乃苦6,百兽莫能处7。禹湮洪水,杀相繇8,其血腥臭,不可生谷9,其地多水,不可居也10。禹湮之,三仞11三沮12,乃以为池,群帝因是以为台13。在昆仑之北14。
1 郭璞云:「相柳也,语声转耳。」珂案:禹杀相柳事已见海外北经。
2 郭璞云:「言转旋也。」珂案:郭注转旋藏经本作蟠旋。3 郭璞云:「言贪残也。」珂案:经文九土藏经本作九山,海外北经亦作九山。
4 郭璞云:「歍,呕,犹喷吒;尼,止也。」郝懿行云:「说文(
八)云:『歍,心有所恶若吐也。』又云:『欧,吐也。』尔雅释詁云:『尼,止也。』」
5 郭璞云:「言多气力。」珂案:谓相繇之气力能使其所歍所尼者成为源泽。6 郭璞云:「言气酷烈。」
7 郭璞云:「言畏之也。」珂案:谓畏源泽之辛苦。
8 郭璞云:「禹塞洪水,由以溺杀之也。」珂案:由,因缘也,谓禹塞洪水,因以溺杀相繇也;藏经本由正作因。9 王念孙云:「御览人事十六(卷三七五)谷上有五字。」
10郭璞云:「言其膏血滂流,成渊水也。」珂案:郭注渊水,藏经本无水字。
11王念孙云:「仞读为牣,牣,满也,史记司马相如传云:『充仞其中。』仞、牣古通用。」
12郭璞云:「言禹以土塞之,地陷坏也。」
13郭璞云:「地下宜积土,故眾帝因来在此共作台。」珂案:即海內北经帝尧、帝嚳等台。
14珂案:海內北经云:「台四方,在昆仑东北。」
有岳之山1,寻竹生焉2。1 珂案:文选张协七命李善注引此经作岳山,无之字。
2 郭璞云:「寻,大竹名。」珂案:寻,长也。扬雄方言:「自关而西,秦晋梁益之间凡物长谓之寻。」海外北经:「寻木长千里。」长木既曰寻木,则寻竹自是长竹。寻只是形容词,郭以寻为「大竹名」恐非。玉篇有●字,云「竹长千丈」,当是因寻竹而制之后起字也。藏经本郭注只作「大竹」,无「寻」、「名」二字,是也。
大荒之中,有山名不句,海水入焉1。1 珂案:藏经本水下有北字,是也,说见大荒南经「天台高山」节注。
有係昆1之山者,有共工之台,射者不敢北乡2。有人衣青衣,名曰黄帝女魃3。蚩尤作兵伐黄帝4,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5。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6。黄帝乃下天女曰魃7,雨止8,遂杀蚩尤9。魃不得復上,所居不雨10。叔均11言之帝,后置之赤水之北12。叔均乃为田祖13。魃时亡之14。所欲逐之者,令曰:「神北行15!」先除水道,决通沟瀆16。1 王念孙云:「御览三十五作傒昆。」
2 郭璞云:「言畏之也。」珂案:共工之台已见海外北经。
3 郭璞云:「音如旱
1 郝懿行云:「海外北经作务隅,海內东经作鮒鱼,此经又作附禺,皆一山也,古字通用。文选注谢朓哀策文引此经作鮒禺之山,后汉书张衡传注引此经与今本同。」
2 郭璞云:「此皆殊俗,义所作冢。」
3 珂案:经文(丘鸟),孙星衍校改鴟。
4 珂案:皇鸟,宋本、毛扆本、藏经本均作凤鸟,王念孙亦校作凤鸟。
5 郭璞云:「言备有也。」王崇庆云:「大物小物,皆殉葬之具也。」
6 郭璞云:「在其山边也。」郝懿行云:「艺文类聚八十九卷、初学记二十八卷引此经並作卫丘山,北堂书钞一百三十七卷亦作卫丘,是知古本卫丘连文,而以皆出于山四字相属,今本误倒其句耳,所宜订正。」珂案:王念孙校亦同郝注。附禺山所有各物其部分已见海外北经「务隅之山」节。
7 郝懿行云:「此经帝俊盖顓頊也:下云丘西有沈渊,顓頊所浴,以此知之。」珂案:郝说疑非。此经既明言丘南帝俊竹林,大可为舟;丘西沈渊,顓頊所浴;则帝俊自帝俊,顓頊自顓頊,又何得以帝俊为顓頊邪?此不同於大荒南经所记不庭之山,前云「帝俊妻娥皇生此三身之国」,后云「从渊,舜之所浴也」,以舜亦妻娥皇,固可以谓浴於从渊之舜即「妻娥皇」之帝俊也,而此则无可比附,故不可以以二帝偶共一地即谓彼此相同也。8 郭璞云:「言舜林中竹一节则可以为船也。」郝懿行云:「初学记(卷二十八)引神异经云:『南方荒中有沛竹,其长百丈,围二丈五六尺,厚八九寸,可以为船。』广韵引神异经云:『筛竹一名太极,长百丈,南方以为船。』玉篇云:『蕁竹长千丈,为大船也;生海畔。』即此类。」
9 郭璞云:「水色赤也。」
10郭璞云:「封亦大也。」
11郭璞云:「皆高百仞。」王念孙云:「皆高百仞四字乃正文误入注,见艺文类聚八十八,又见御览木部四(卷九五五),又见类聚木部(卷八十九)。」珂案:「三桑无枝」已见北次二经、海外北经。
有胡不与之国1,烈姓2,黍食。
1 郭璞云:「一国復名耳,今胡夷语皆通然。」2 郝懿行云:「烈姓盖炎帝神农之裔,左传(昭公二十九年)称烈山氏,(礼记)祭法称厉山氏;郑康成注云:『厉山,神农所起。一日有烈山。』」珂案:今本礼记郑注云:「厉山氏,炎帝也,起於厉山。或曰有烈山氏。」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不咸。有肃慎氏之国1。有蜚蛭,四翼2。有虫,兽首蛇身,名曰琴虫3。
1 郭璞云:「今肃慎国去辽东三千余里,穴居,无衣,衣猪皮,冬以膏涂体,厚数分,用却风寒。其人皆工射,弓长四尺,劲彊。箭以楛(宋本楛下有木字——珂)为之,长尺五(藏经本五作八——珂)寸,青石为鏑,此春秋时隼集陈侯之庭所得矢也。晋太兴三年平州刺史崔毖遣別驾高会,使来献肃慎氏之弓矢,箭鏃有似铜骨作者。问(
藏经本问下有之字,是也——珂)云,转与海內国,通得用此。今名之为挹娄国,出好貂、赤玉。岂从海外转而至此乎?后汉书所谓挹娄者(宋本、吴宽抄本者作国——珂)是也。」郝懿行云:「肃慎国见海外西经。郭说肃慎本魏志东夷传,但传本作『用楛长尺八寸』,与郭异,余则同也。今之后汉书,非郭所见,而此注引后汉书者,吴志嬪妃传云:『谢承撰后汉书百余卷。』其书说挹娄,即古肃慎氏之国也。隼集陈侯之庭,鲁语有其事。」
2 郭璞云:「翡、窒两音。」珂案:文选上林赋:「蛭蜩蠼猱。」司马彪注引此经蜚作飞。
3 郭璞云:「亦蛇类也。」郝懿行云:「南山人以虫为蛇,见海外南经。」
有人名曰大人。有大人之国1,釐姓2,黍食。有大青蛇,黄头3,食麈4。
1 珂案:大人国已见海外东经及大荒东经。
2 郝懿行云:「晋语(国语晋语四——珂)司空季子说黄帝之子十二姓中有僖姓,僖、釐古字通用,釐即僖也。史记孔子世家云:『汪罔氏之君,守封禺之山,为釐姓。』索隱云:『釐音僖。』是也。」珂案:国语鲁语下云:「防风,汪芒氏之君也,守封嵎之山者也,为漆姓;在虞、夏、商为汪芒氏,於周为长狄,今为大人。」汪芒氏即汪罔氏,漆姓即釐姓也。则大人者,防风之后,亦黄帝之裔也。
3 珂案:艺文类聚卷六引此作头方。
4 郭璞云:「今南方(虫丹)蛇食鹿,鹿亦麈属也。」珂案:荣山亦有玄蛇食麈,已见大荒南经。又此经文食麈,藏经本作食鹿;注文鹿亦麈属,藏经本作鹿亦麀类。
有榆山。有鯀攻程州之山1。
1 郭璞云:「皆因其事而名物也。」郝懿行云:「程州,盖亦国名,如禹攻共工国山之类。」珂案:郝说疑是。此经下文有「有始州之国,有丹山」,可证。禹攻共工国山已见大荒西经。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衡天。有先民之山1。有槃木千里2。
1 珂案:大荒西经云:「西北海之外,赤水之西,有先民之国。」非此。此山地望当在东北。
2 郭璞云:「音盘。」珂案:大戴礼五帝德及史记五帝本纪,均有「东至于蟠木」语,疑即此。论衡订鬼篇引山海经(今本无)云:「沧海之中,有度朔之山,上有大桃木,其屈蟠三千里,其枝闲东北曰鬼门,万鬼所出入也。上有二神人,一曰神荼,一曰郁垒,主阅领万鬼。恶害之鬼,执以苇索,而以食虎。於是黄帝乃作礼,以时驱之,立大桃人,门户画神荼郁垒与虎,悬苇索以御凶。」此「屈蟠三千里」之大桃木,当即「千里」槃木之属。刘昭注后汉书礼仪志亦引此经而文稍异,当皆此经之逸文也。
有叔歜国1。顓頊之子,黍食,使四鸟:虎、豹、熊、羆。有黑虫如熊状,名曰(犬昔)(犬昔)2。
1 郭璞云:「(歜)音作感反;一音触。」
2 郭璞云:「或作獡,音夕同。」郝懿行云:「玉篇云:『(犬昔),秦亦切,兽名。』广韵亦云兽名,引此经。盖虫、兽通名耳。獡见说文(十)。」珂案:郭注「音夕同」,藏经本无同字,同字疑衍。
有北齐之国,姜姓1,使虎、豹、熊、羆。
1 郝懿行云:「说文(十二)云:『姜,神农居姜水以为姓。』史记齐太公世家云:『姓姜氏。』案大荒西经有西周之国,姬姓,此有北齐之国,姜姓,皆周秦人语也。」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先槛1大逢之山,河济所入,海北注焉2。其西有山,名曰禹所积石3。
1 珂案:藏经本作光槛。
2 郭璞云:「河济注海,已復出海外,入此山中也。」
3 珂案:禹所积石之山,已见海外北经,详该节注。
有阳山者。有顺山者,顺水出焉。有始州之国,有丹山1。
1 郭璞云:「此山纯出丹朱也。竹书曰:『和甲西征,得一丹山。』今所在亦有丹山,丹出土穴中。」有大泽方千里,群鸟所解1。
1 郭璞曰:「穆天子传(卷四)曰:『北至广原之野,飞鸟所解其羽,乃于此猎鸟兽,绝群,载羽百车。』竹书亦曰:『穆王北征,行流沙千里,积羽千里。』皆谓此泽也。」珂案:大泽有二:一乃海內北经「舜妻登比氏生宵明烛光,处河大泽」之大泽,一即此泽。此泽即海外北经所记「夸父与日逐走,北饮大泽」及此经「夸父將走大泽」之大泽,说详海內北经「宵明烛光」节注。
有毛民之国1,依姓2,食黍,使四鸟。禹生均国,均国生役采3,役采生修4鞈5,修鞈杀绰人6。帝念之,潜为之国7,是此毛民。1 郭璞云:「其人面体皆生毛。」珂案:毛民国已见海外东经。
2 珂案:国语晋语四云: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中有依姓。据此则毛民当是黄帝之裔,海外东经郝注云禹裔非也。然禹亦黄帝族,则毛民者,虽非其直接裔属,亦其同族子孙也;故禹之曾孙修鞈杀绰人,禹乃「念之」而「潜为」此毛民国,以此也。
3 郭璞云:「采一作来。」珂案:藏经本正作来,无郭注四字。
4 珂案:藏经本作循。
5 郭璞云:「音如单袷之袷。」
6 郭璞云:「人名。」
7 郭璞云:「潜密用之为国。」
有儋耳之国1,任姓2,禺号子,食谷。北海之渚中3,有神,人面鸟身,珥两青蛇,践两赤蛇,名曰禺彊4。1 郭璞云:「其人耳大下儋,垂在肩上,朱崖儋耳,鏤画其耳,亦以放之也。」珂案:儋耳,淮南子墬形篇作耽耳,博物志卷一作担耳,依字儋当为聸。说文十二云:「聸,垂耳也。」即郭注所谓「耳大下儋,垂在肩上」之意也。海外北经有聂耳国,即此,说详该节注。
2 珂案:国语晋语说黄帝之子十二姓中有任姓,此经下文復言「禺号子」,禺号即禺(豸虎),乃黄帝之子,见大荒东经,故儋耳亦黄帝裔也。
3 郭璞云:「言在海岛中种粟给食,谓禺彊也。」珂案:大荒东经云:「黄帝生禺(豸虎),禺(豸虎)生禺京,禺京处北海,禺(豸虎)处东海,是为海神。」郭璞注:「(豸虎)一本作号。」又注「禺京」云:「即禺彊也。」是禺彊固禺号子,然其身份乃北海海神,非如郭注所谓「在海岛中种粟给食」之禺号子也。揆此经文意,此「食谷北海之渚中」之禺号子,乃任姓之儋耳国也。谓之「子」者,盖谓其苗裔,非必谓其亲子也。郭注「谓禺彊也」盖误。又,旧以「食谷北海之渚中」为句,亦误。「食谷」,应作一句,属上读;「北海之渚中」,应作一句,属下读,始当。
4 珂案:禺彊已见海外北经及大荒东经。海外北经云,禺彊践两青蛇,与此异。列子汤问篇云:「帝令禺彊使巨鼇十五,举首而戴五山。」见海外东经「大人国」节注。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北极天柜1,海水北注焉。有神,九首人面鸟身,名曰九凤2。又有神衔蛇操蛇3,其状虎首人身,四长肘,名曰彊良4。
1 郭璞云:「音匱。」珂案:经文柜,宋本、吴宽抄本、毛扆本藏经本均作樻。
2 郝懿行云:「郭氏江赋(文选郭璞江赋——珂)云:『奇鶬九头。』疑即此。」
3 珂案:列子汤问篇说愚公事云:「操蛇之神闻之,告之於帝。」操蛇之神或本此。
4 郭璞云:「亦在畏兽画中。」郝懿行云:「后汉礼仪志说十二神云:『强梁祖明共食磔死寄生。』疑强梁即彊良,古字通也。」珂案:彊良,藏经本作强良。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成都载天。有人珥两黄蛇,把两黄蛇,名曰夸父。后土生信1,信生夸父。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逮之于禺谷2。將饮河而不足也,將走大泽,未至,死于此3。应龙已杀蚩尤,又杀夸父4,乃去南方处之,故南方多雨5。
1 郝懿行云:「后土,共工氏之子句龙也,见昭十九年左传,又见海內经。」
2 郭璞云:「禺渊,日所入也,今作虞。」
3 郭璞云:「渴死。」珂案:夸父逐日已见海外北经。
4 郭璞云:「上云夸父不量力,与日竞而死,今此復云为应龙所杀,死无定名,触事而寄,明其变化无方,不可揆测。」珂案:郭以玄理释神话,未免失之。盖夸父乃古巨人族名(玄珠中国神话研究ABC说),非一人之名也。「夸父逐日」与「应龙杀蚩尤与夸父」盖均有关夸父之不同神话,非如郭注所谓「变化无方」也。应龙杀蚩尤与夸父事已见大荒东经。夸父,炎帝之裔,与蚩尤並肩作战以抗黄帝者也,以不幸兵败而为应龙所杀。说详大荒东经「应龙」节注。5 郭璞云:「言龙水物,以类相感故也。」
又有1无肠之国2,是任姓3,无继子,食鱼4。
1 珂案:藏经本无又字。
2 郭璞云:「为人长也。」珂案:无肠国已见海外北经,云:「无肠国其为人长。」是此注所本。
3 珂案:黄帝之裔十二姓中有任姓(国语晋语四),则无肠国亦当是黄帝裔也。
4 郭璞云:「继亦当作綮,谓膊肠也。」珂案:郭说非是。此无继(国)即海外北经所记之无启(今字作綮(糸改月),讹也)国,「无启」即「无继」也,说见海外北经「无綮国」节注。此言无肠国人乃无启(继)国人之裔也,旧本以「无继子,食鱼」另起,非也。至於「
无继」而有「子」,则正是神话传说之詼诡处,「揆之常情,则无理矣」(海外东经郭璞注语)。共工之臣名曰相繇1,九首蛇身,自环2,食于九土3。其所歍所尼4,即为源泽5,不辛乃苦6,百兽莫能处7。禹湮洪水,杀相繇8,其血腥臭,不可生谷9,其地多水,不可居也10。禹湮之,三仞11三沮12,乃以为池,群帝因是以为台13。在昆仑之北14。
1 郭璞云:「相柳也,语声转耳。」珂案:禹杀相柳事已见海外北经。
2 郭璞云:「言转旋也。」珂案:郭注转旋藏经本作蟠旋。3 郭璞云:「言贪残也。」珂案:经文九土藏经本作九山,海外北经亦作九山。
4 郭璞云:「歍,呕,犹喷吒;尼,止也。」郝懿行云:「说文(
八)云:『歍,心有所恶若吐也。』又云:『欧,吐也。』尔雅释詁云:『尼,止也。』」
5 郭璞云:「言多气力。」珂案:谓相繇之气力能使其所歍所尼者成为源泽。6 郭璞云:「言气酷烈。」
7 郭璞云:「言畏之也。」珂案:谓畏源泽之辛苦。
8 郭璞云:「禹塞洪水,由以溺杀之也。」珂案:由,因缘也,谓禹塞洪水,因以溺杀相繇也;藏经本由正作因。9 王念孙云:「御览人事十六(卷三七五)谷上有五字。」
10郭璞云:「言其膏血滂流,成渊水也。」珂案:郭注渊水,藏经本无水字。
11王念孙云:「仞读为牣,牣,满也,史记司马相如传云:『充仞其中。』仞、牣古通用。」
12郭璞云:「言禹以土塞之,地陷坏也。」
13郭璞云:「地下宜积土,故眾帝因来在此共作台。」珂案:即海內北经帝尧、帝嚳等台。
14珂案:海內北经云:「台四方,在昆仑东北。」
有岳之山1,寻竹生焉2。1 珂案:文选张协七命李善注引此经作岳山,无之字。
2 郭璞云:「寻,大竹名。」珂案:寻,长也。扬雄方言:「自关而西,秦晋梁益之间凡物长谓之寻。」海外北经:「寻木长千里。」长木既曰寻木,则寻竹自是长竹。寻只是形容词,郭以寻为「大竹名」恐非。玉篇有●字,云「竹长千丈」,当是因寻竹而制之后起字也。藏经本郭注只作「大竹」,无「寻」、「名」二字,是也。
大荒之中,有山名不句,海水入焉1。1 珂案:藏经本水下有北字,是也,说见大荒南经「天台高山」节注。
有係昆1之山者,有共工之台,射者不敢北乡2。有人衣青衣,名曰黄帝女魃3。蚩尤作兵伐黄帝4,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5。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6。黄帝乃下天女曰魃7,雨止8,遂杀蚩尤9。魃不得復上,所居不雨10。叔均11言之帝,后置之赤水之北12。叔均乃为田祖13。魃时亡之14。所欲逐之者,令曰:「神北行15!」先除水道,决通沟瀆16。1 王念孙云:「御览三十五作傒昆。」
2 郭璞云:「言畏之也。」珂案:共工之台已见海外北经。
3 郭璞云:「音如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