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玉屑》 卷之一三
作者:魏庆之
三百篇
晦庵谓学诗者必本之三百篇
诗之为经,人事浃于下,天道备于上,而无一理之不具。学诗者当本之二南以求其端,参之列国以尽其变,正之于雅以大其规,和之于颂以要其止,此学诗之大旨也,于是乎章句以纲之,训诂以纪之,讽咏以昌之,涵濡以体之,察之德性显微之间,审之言行枢机之始。则修身及家,平均天下之道,其亦不待他求而得于此矣。
三百篇,情性之本。离骚,词赋之宗。学诗而不本于此,是亦浅矣。
晦庵论读诗看诗之法
诗须是沉潜讽诵,玩味义理,咀嚼滋味,方有所益。
须是先将诗来吟咏四五十遍了,方可看注。看了又吟咏三四十遍,使意思自然融液浃洽,方有见处。 诗全在讽诵之功。
看诗不须着意去里面分解,但是平平地涵泳自好。
因论诗曰:古人情意温厚宽和,道得言语自恁地好。
看诗义理外,更好看他文章。 诗,古之乐也。亦如今之歌曲,音各不同。
晦庵论国风雅颂
大率国风是民庶所作之诗,雅是朝廷之诗,颂是宗庙之诗。
晦庵论六义
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此一条乃三百篇之纲领管辖。风、雅、颂者,声乐部分之名也。风则十五国风、雅则大小雅、颂则三颂也。赋、比、兴则所以制作风、雅、颂之体也。赋者直陈其事,如葛覃、卷耳之类是也。比者以彼状此,如螽斯、绿衣之类是也。兴者托物兴词,如关雎,兔罝之类是也。盖众作虽多,而其声音之节,制作之体,不外乎此。故大师之教国子,必使之以是六者三经而三纬之,则凡诗之节奏指归,皆将不待讲说,而直可吟咏以得之矣。
溪论四始六义
古今论四始、六义者多矣,无若伊上老人之说当也。若如郑说,则二者相乱:风、雅、颂既重出,赋、比、兴终无归着。四始者,言风、赋、雅、颂之四种。六义则凡诗中皆有此六义也。一曰风,非国风之风;五曰雅,六曰颂,非大雅、小雅之雅,商颂、周颂之颂也。诗固云:风、风也,教也。凡风化之所系,皆风也。赋者铺陈其事,比者引物连类,兴者因事感发,雅者陈其正理,颂者美而祝之。以诗考之,则“采采卷耳,不盈倾筐”为兴,“天上蒸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原误作寻好是懿德”为雅也。自汉以来,各自立一家之体,则诗人之风,如建安之风豪健,晋宋之风放荡,齐梁之风流丽,其余随其所长,各自为一家之风。然古人不必指事言情,而后鉴戒。其刚柔、缓急、喜怒、哀乐之间,风教存乎其中矣。所以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感人也远,入人也深。自诗人之后失其本。余五者古今甚同,不可移易。立此六义,该括尽矣。毛公解诗,多云:兴也,与郑说便自不同。然则古人之论殆如此。自郑氏以来,遂汨之也耶。
陵阳发明思无邪之义
仆尝论为诗之要。公曰:诗言志,当先正其心志,心志正,则道德仁义之语、高雅淳厚之义自具。三百篇中有美原误作羞有刺,所谓“思无邪”也。先具此质,却论工拙。室中话
楚 词
晦庵论楚词
楚词平易,后人学做者反艰深了,都不可晓。
离骚初无奇字,只恁说将去,自是好。后来如鲁直恁地着气力做,只是不好。
古赋须熟看屈、宋、韩、柳所作,乃有进步处。入本朝来,骚学殆绝。秦、黄、晁、张之徒,不足学也。
诗音律是自然如此,这个与天通。古人音韵宽,后人分得密,后隔了。离骚句中,发两个例在前:“朕皇考曰伯庸”、“庚寅吾以降洪”、“又重之以修能耐”、“纫秋兰以为佩”,后人不晓,却谓只此两韵如此。某有楚辞叶韵,作子厚名氏,刻在漳州。
荀卿所作成相,凡三章,杂陈古今治乱兴亡之效,托声诗以风时君,若将以为工师之诵于贲之规者。其词亦托于楚而作,颇有补于治道。
越人歌乃楚王之弟鄂君,泛舟于新波之中,榜枻越人拥棹而歌此词。其义鄙亵不足言。特以其自越而楚,不学而得其余韵,且于周师六诗之所为兴者,亦有契焉。知声诗之体,古今共贯,胡越一家,有非人之所能为者。
司马相如之文,能侈而不能约,能謟而不谅。其上林、子虚之作,既以夸丽而不得入于楚词。大人之于远游,其渔猎又泰甚,然亦终归于谀也。特长门赋、哀二世赋为有讽谏之意。而哀二世赋所为作者,正当时之商监,尤当倾意极言,以寤主听。顾乃低徊局促,而不敢尽其词焉,亦足以知其阿意取容之可贱也。不然,岂其将死,而犹以封禅为言哉。
顾况诗有集,然皆不及其见于韦应物诗集者之胜。归来子录其楚词三章,以为可与王维相上下,予读之信然。然其朝上清者有曰:“利为舟兮灵为马,因乘之觞于瑶池之上兮,三光罗列而在下。”则意非维所能及。然他语殊不近也。独日晚歌一篇,亦以为气虽浅短,而意若差健云。 韩愈所作十操,如将归、龟山、拘幽、残形四操近楚词,其六首似诗。愈博学群书,奇辞奥旨,如取诸室中物,以其所涉博,故能约而为此也。夫孔子于三百篇,皆弦歌之操,亦弦歌之辞也。其取兴幽眇,怨而不言,最近离骚,本古诗之衍者,至汉而衍极,故离骚亡。操与诗赋同出而异名,盖衍复于约者。约故去古不远。然则后之欲为离骚者,惟约犹迨之。
柳宗元窜斥,崎岖蛮瘴间,堙阨感郁,一寓于文,为离骚数十篇。惩咎者,悔志也。其言曰:“苟余齿之有惩兮,蹈前烈而不颇。”后之君子欲成人之美者,读而悲之。
邢居实自少有逸才,大为苏黄诸公所称许,而不幸早死。其作秋风三迭时,年未弱冠。然味其言神会天出,如不经意,而无一字作今人语。同时之士,号称前辈,名好古学者,皆莫能及。使天寿之,则其所就,岂可量哉。
沧浪论楚词
楚词惟屈宋诸篇当熟读,外此惟贾谊怀沙、淮南王招隐、严夫子哀时命宜熟之,其它亦不必。九章不如九歌。九章哀郢尤妙。前辈谓大招胜招魂,不然。读骚之久,方识其味。须歌之抑扬,涕洟满襟,然后为真识离骚,否则如戛釜撞瓮耳。 唐人惟柳子厚深得骚学,退之、李观皆所不及。若皮日休九讽不足为骚。
两 汉
古诗十九首
古人渺邈,人代难详;推其文体,固是炎刘之制,非衰周之唱。钟嵘诗评
读古诗十九首,及曹子建诗如“明月入高楼,流光正徘徊”之类诗,皆思深远而有余意,言有尽而意无穷也。学者当以此等诗常自涵养,自然下笔高妙。吕氏童蒙训
苏 李
苏子卿、李少卿之徒,工为五言,虽文律各异,雅郑之音亦杂,而词意简远,指事言情,自非有为而为,则文不妄作。唐元稹撰子美墓志
秦少游云:苏李之诗,长于高妙。
酶庵论垓下帐中之歌
项羽所作垓下、帐中之歌,其词慷慨激烈,有千载不平之余愤。若其成败得失,则亦可以为强不知义者之深戒。
晦庵论大风歌
文中子曰:大风安不忘危,其霸心之存乎!美哉乎其言之大也。汉之所以有天下,而不能为三代之王,其以是夫!然自千载以来,人主之词,亦未有若是其壮丽而奇伟者也。呜呼,雄哉!
晦庵论贾谊
贾谊以长沙卑湿,自恐寿不得长,故作鵩赋以自广。太史公读之,叹其同死生,轻去就,至为爽然自失。以今观之,凡谊所称,皆列御寇、庄周之常言,又为伤悼无聊之故,而藉之以诳者。夫岂真能原始及终,而得夫朝闻夕死之实哉。谊有经世之才,文章盖其余事。其奇伟卓绝,亦非司马相如辈所能仿佛,而扬雄之论,常高彼而下此。而韩愈亦以马、扬厕于孟子、屈原之列,而无一言以及谊,余皆不识其何说也。
晦庵论班倢伃蔡琰
班倢伃所作自悼赋,归来子以为其词甚古,而侵寻于楚人,非特妇人女子之能言者,是固然矣。至于情虽出于幽怨,而能引分以自安,援古以自慰,和平中正,终不过于惨伤,又其德性之美、学问之力,有过人者,则论者有不及也。呜呼贤哉!柏舟、绿衣,见录于经。其词义之美,殆不过此云。
蔡琰所作胡笳,虽不规规于楚语,而其哀怨发中,不能自已之言,要为贤于不病而呻吟者也。范史乃弃此而独取其悲愤二诗。二诗词意浅促,非此词比。眉山苏公,已辨其妄矣。蔚宗文下固有不察,归来子祖屈而宗苏,亦未闻此,何耶。琰失身胡虏,不能死义,固无可言,然犹能知其可耻。则与扬雄反骚之意,又有间矣。
建 安
总 论
建安诗辩而不华,质而不俚,风调高雅,格律遒壮。其言直致而少对偶,指事情而绮丽,得风、雅、骚人之气骨,最为近古者也。一变而为晋、宋,再变而为齐、梁。唐诸诗人,高者学陶、谢,下者学徐、庾,惟老杜、李太白、韩退之早年皆学建安,晚乃各自变成一家耳。李太白多建安句法,而罕全篇,多杂以鲍明远体。东坡称蔡琰诗笔势似建安诸子。前辈皆留意于此,近来学者遂不讲耳。诗眼
魏文帝
魏文帝其源出于李陵,颇有仲宣之体则。新歌百许篇,率皆鄙直如偶语。惟“西北有浮云”十余首殊美,体赡可观,始见其功矣。不然,亦何以铨衡群英,对扬厥弟之美。诗评
曹子建
子建诗其源出于国风,骨气高奇,辞采华茂,情兼雅怨,体备文质,粲然溢古,卓尔不群。嗟乎!陈思王之于文章也,譬如人伦之有周孔,鳞羽之有龙凤,音乐之有琴笙,女工之有黼黻。俾尔怀鈆吮墨之士,宜乎拘篇章而景慕,仰余辉以自烛。故孔氏之门如用诗,则公干升堂,思王入室,景阳、潘、陆,自可坐于廊庑间矣。钟嵘诗评
王仲宣
仲宣诗,其源出于李陵,若发愀怆之辞,文秀而质羸;在曹、刘间别构一体。方陈思不足,比魏文有余。诗评
刘公干
公干诗,其源出于古诗,仗气爱奇,动多振绝;贞骨陵霜,高风跨俗。但气过其文,然陈思已往,稍称独步。诗评
六 代
总 论
汉魏后陵迟衰微,讫于有晋太康中,三张、二陆、两潘、一左,勃然复兴,踵武前王,流风末派,亦文章之中兴也。永嘉时贵黄老,尚虚谈,于时篇什,理过其辞,淡然寡欲。爰及江表,微波尚传,孙绰、许询、桓、庾诸公,诗皆平典,以道德论,建安风力尽矣。于是郭景纯用俊上之才,变创其体;刘越石仗清刚之气,赞成厥美。然彼众我寡,亦未动俗。逮义熙中,谢益寿斐然之作;永嘉有谢灵运,才高辞盛,富艳难踪,固以含刘跨郭,凌轹潘、左。故知陈思为建安之杰,公干、仲宣、陆机为辅,此皆五言之冠冕,文辞之命世也。诗评
晦庵云:齐梁间人诗,读之使人四肢皆懒慢不收拾。
褒贬不同
六朝诸人之诗,不可不熟读。如萧悫“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锻炼至此,自唐以来,无人能及也。退之云:“齐梁及陈隋,众作等蝉噪。”此语吾不敢议,亦不敢从。许彦周诗话
五言之警策
阮籍咏怀,子卿双凫,嵇康双鸾,茂先寒食,平叔单衣,安仁倦暑,景阳苦雨,灵运邺中,士衡拟古,越石感乱,景纯游仙,王微风月,谢客山水,叔元离燕,明远戍边,太冲咏史,颜延入洛;陶公咏贫之制,惠连捣衣之作:斯皆五言之警策者也。所谓篇章之珠泽,文彩之邓林乎。钟嵘诗评,下同
阮嗣宗
嗣宗诗,其源出于风雅,无雕虫之巧,而咏物咏怀,可以陶性灵,发幽思;言犹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外。洋洋乎源于风雅,使人忘其鄙近,自致远大。诗评
张茂先
茂先诗,其源出于王粲,其体浮艳,兴托多奇,巧用文字,务其妍冶,虽名高曩代,而敦亮之士,犹恨儿女情多,风云气少。谢康乐云:张公虽复千箱,犹一体耳。今置之甲科疑弱,乙之中品恨少,在季孟之间耳。诗评
潘安仁
安仁诗,其源出于仲宣,翰林叹其翩翩弈弈,如翔禽之羽毛,衣帔之绡縠,犹尚浅于陆机,则机为深矣。谢混云:潘诗烂若舒锦,无处不佳;陆文如披沙拣金,往往得宝。余尝言陆才如海,潘才如江。诗评
张景阳
景阳诗,其源出于王粲,文体华净,少病累,有巧构形似之言;雄于潘岳,靡于太冲,风流调达,实旷代之高才。其辞葱蒨,音韵铿锵,使人味之,亹亹不绝。诗评 陆士衡
士衡诗,其源出于陈思,才高辞赡,举体华密。气少于公干,文劣于仲宣,但尚规矩,不贵绮错;有伤直寄之奇也,然且咀嚼英华,厌饫膏泽,故文章之源泉也,张叹其大才,信矣。人云古诗其源出于国风,陆机拟诗十二首,文温以丽,意悲而切,惊心动魂,几于一字千金。诗评 刘越石
越石诗,其源出于王粲,善为凄戾之辞,且有清拔之气。琨既体良才,又离厄运;故善叙丧乱,多感恨之言。诗评 晦庵曰:刘琨诗高,东晋诗已不逮前人,齐、梁益浮薄矣。 郭景纯
景纯诗宪潘岳,文体相辉,彪炳可玩。变中原平淡之体,故称中兴第一。翰林以为诗首。游仙之作,辞多慷慨,垂玄远之宗。诗评
文选注云:游仙之制,文多自叙,志狭中区,而辞无俗累。
三 谢
唐子西语录云:三谢诗,灵运为胜。当就选中写出熟读,自见其优劣也。又云:江左诸谢诗文,见文选者六人:希宋本此下脱三叶逸无诗,宣远、叔源有诗不工,今取灵运、惠连、元晖诗合六十四篇,为三谢诗;是三人者,诗至元晖,语益工,然萧散自得之趣,亦复少减,渐有唐风矣。于此可以观世变也。又云:灵运在永嘉因梦惠连,遂有“池塘生春草”之句;元晖在宣城,因登三山,遂有“澄江净如练”之句;二公妙处,盖在于鼻无垩,目无膜尔。鼻无垩,斤将曷运;目无膜,鎞将曷施?所谓混然天成,天球不琢者欤!灵运如“矜名道不足,适己物可忽。”“清晖能娱人,游子澹忘归。”元晖诗如“春草秋更绿,公子未西归。”“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等语,皆得三百篇之余韵。是以古今以为奇作。
灵 运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世人多不解此语为工。盖欲以奇求之尔。此语之工,正在无所用意,猝然与景相遇,备以成章,不假绳削,故非常情之所能到。诗家妙处,当须以此为根本。而思苦言艰者,往往不悟。石林诗话
惠 连
二谢才思富健,恨其兰玉早凋,长辔未聘。秋怀、捣衣之作,虽灵运锐思,何以加焉!诗评
元 晖
元晖诗,其源出于谢琨,微伤细密,一章之中自有玉石。然奇章秀句,足使叔原失步,明远变色。诗评
靖 节
清淡之宗
渊明意趣真古,清淡之宗;诗家视渊明,犹孔门视伯夷也。西清诗话 萧统论渊明
钟嵘评渊明诗,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余谓陋哉斯言,岂足以尽之!不若萧统云:渊明文章不群,词彩精拔,跌宕昭彰,独超众类,抑扬爽朗,莫之与京。横素波而傍流,干青云而直上。语时事则指而可想,论怀抱则旷而且真。加以贞志不休,安道苦节,不以躬耕为耻,不以无财为病。自非大道笃志,与道污隆,孰能如此乎!此言尽之矣。渔隐 不可及
渊明诗所不可及者,冲澹深粹,出于自然,若曾用力学,然后知渊明诗非著力之所能成。龟山语录 悠然见南山
东坡以渊明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而无识者以“见”为“望”,不啻碔砆之与美玉。予观乐天效渊明诗,有云:“时倾一樽酒,坐望东南山。”然则流俗之失久矣。惟韦苏州答长安丞裴税诗,有云:“采菊露未晞,举头见秋山。”乃知真得渊明诗意,而东坡之说为可信。复斋漫录
晦庵论归去来辞
欧阳公言:两晋无文章,幸独有归去来辞一篇耳,然其词义夷旷萧散,虽托楚声,而无其尤怨切蹙之病云。
欧阳公论归去来辞
六一居士惟重陶渊明归去来,以为江左高文,当世莫及。涪翁云:颜、谢之诗,可谓不遗炉锤之功矣;然渊明之墙数仞,而不能窥也。东坡晚年尤喜渊明诗,在儋耳遂尽和其诗。荆公在金陵,作许多用渊明诗中事,至有四韵诗,全使渊明诗者。遯斋闲览
李格非论归去来辞
李格非善论文章,尝曰:诸葛孔明出师表,刘伶酒德颂,陶渊明归去来辞,李令伯乞养亲表;皆沛然如肝肺中流出,殊不见斧凿痕。是数君子在后汉之末,西晋之间,初未尝欲以文章名世,而其词意超迈如此!冷斋夜话
休斋论归去来辞
陶渊明罢彭泽令,赋归去来,而自命曰辞。迨今人歌之,顿挫抑扬,自协声律,盖其词高甚。晋宋而下,欲追蹑之不能。汉武帝秋风词尽蹈袭楚辞,未甚敷畅;归去来则自出机杼,所谓无首无尾,无终无始,前非歌而后非辞,欲断而复续,将作而遽止;谓洞庭钧天而不淡,谓霓裳羽衣而不绮,此其所以超然乎!先秦之世,而与之同轨者也。
词简理足
饮酒诗云:“衰荣无定在,彼此更共之。”山谷云:此是西汉人文章,他人多少言语,尽得此理。溪诗话
诗人以来无此句
荆公尝言:其诗有奇绝不可及之语,如“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由诗人以来,无此句也。然则渊明趣向不群,词彩精拔,晋宋之间一人而已。苕溪渔隐曰:荆公诗云:“先生岁晚事田园,鲁叟遗书废讨论。问讯桑麻怜已长,按行松菊喜犹存。农人调笑追寻壑。稚子欢呼出候门。遥谢载醪祛惑者,吾今欲辨已忘言。”所谓四韵全使渊明诗者,即此诗是也。
得此生
东坡云:“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一觞虽独进,杯尽壶自倾。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笑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靖节以无事为得此生,则见役于物者,非失此生耶!
酒 诗
饮酒诗云:“客养千金躯,临化消其宝。”宝不过躯,躯化则宝亡矣。人言靖节不知道,吾不信也。
知 道
东坡拈出渊明谈理之诗,有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二曰:“笑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三曰:“客养千金躯,临化消其宝。”皆以为知道之言。盖絺章绘句,嘲风弄月,虽工何补!若观道者出语,自然超诣,非常人能蹈其轨辙也。韵语阳秋 悟 道
彭泽归去来辞云:“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是此老悟道处。若人能用此两句,出处有余裕也。许彦周诗话
辨诗品所论渊明诗
魏晋间人诗,大抵专攻一体,如侍宴、从军之类。故后来相与祖习者,亦但因所长而取之耳。谢灵运拟邺中七子与江淹杂拟是也。梁钟嵘作诗品,皆云:某人诗出于某,人亦以此为然。论陶渊明,乃以为出应璩。此语不知其所据。应璩诗不多见,惟文选载其百一诗一篇,所谓“下流不可处,君子慎厥初”者,与陶诗了不相类。五臣注引文章录云:曹爽多违法度,璩作诗以刺在位,若百分有补于一者。渊明正以脱略世故,超然物外为适,顾区区在位者,何足累其心哉!且此老何尝有意欲以诗自名,而追取一人而模仿之?此乃当时文士与进取而争长者所为。何期此老之浅!盖嵘之陋也。石林诗话
坡谷叹渊明之绝识
山谷云:东坡在颍州时,因欧阳叔弼读元载传,叹渊明之绝识,遂作诗云:“渊明求县令,本缘食不足。束带向督邮,小屈未为辱,翻然赋归去,岂不念穷独!重以五斗米,折腰营口腹。云何元相国,万钟不满欲?胡椒铢两多,安用八百斛。以此杀其身,何翅抵鹊玉!往者不可悔,吾其反自烛。”渊明隐约栗里、柴桑之间,或饭不足也,颜延年送钱二十万,即日送酒家,与蓄积不知纪极,至藏胡椒八百斛者,相去远近,岂直睢阳苏合弹与蜣蜋粪丸比哉!
东坡论渊明诗
东坡云:古之诗人有拟古之作矣,未有追和古人者也;追和古人,则始于东坡。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 山谷论渊明诗
山谷云:宁律不谐,而不使句弱;宁用字不工,不使语俗,此庾开府之所长也,然有意于为诗也。至于渊明,则所谓不烦绳削而自合者。虽然巧于斧斤者,多疑其拙;窘于检括者,辄病其放。孔子曰:宁武子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渊明之拙与放,岂可为不知者道哉!道人曰:如我按指,海印发光;汝暂举心,尘劳先起。说者曰:若以法眼观,无俗不真;若以世眼观,无真不俗。渊明之诗,要当与一丘一壑者共之耳。
秦太虚效渊明挽辞
渊明自作挽辞,秦太虚亦效之。余谓渊明之辞了达,太虚之辞哀怨。渊明三首,今录其一云:“有生必有死,早终非命促。昨暮同为人,今旦在鬼录。魂气散何之,枯形寄枯木。娇儿索父啼,良友抚我哭。得失不复知,是非安能觉!千秋万岁后,谁知荣与辱。但恨在世时,饮酒不得足。”太虚云:“婴衅徒穷荒,茹哀与世辞。官来录我橐,吏来验我尸。藤束木皮棺,藁葬路傍陂。家乡在万里,妻子天一涯。孤魂不敢归,惴惴犹在兹。昔忝柱下史,通籍黄金闺。奇祸一朝作,飘零至于斯。弱孤未堪事,返骨定何时?修途缭山海,岂免从阇维。荼毒复荼毒,彼苍那得知!岁晚瘴江急,鸟兽鸣声悲。空蒙寒雨零,惨淡阴风吹。殡宫生苍藓,纸钱挂空枝。无人设薄奠,谁与饭黄缁!亦无挽歌者,空有挽歌辞。”东坡谓太虚齐死生,了物我,戏出此语。其言过矣。此言惟渊明可以当之,若太虚者,情钟世味,意恋生理,一经迁谪,则不能自释,遂怏忿而作此辞,岂真若是乎!渔隐
贫士诗
贫士诗云:“九十行带索,饥寒况当年。”近一名士作诗云:“九十行带索,荣公老无依。”余谓之曰:陶诗本非警策,因有君诗,乃见陶之工。或讥余贵耳贱目,后错举两联,人多不能辨其孰为陶,孰为今诗也。则为解曰:荣启期事近出列子,不言荣公可知;九十,则老可知;行带索,则无依可知;五字皆赘也。若渊明意谓:至于九十,犹不免行而带索,则自少壮至于长老,其饥寒艰苦宜如此,穷士之所以可深悲也。此所谓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古人文章,必不虚设耳。诗眼 止酒诗
止酒诗云:“坐止高荫下,步止荜门里。好味止园葵,大欢止稚子。”余尝反复味之,然后知渊明之用意,非独止酒,而于此四者,皆欲止之。故坐止于树荫之下,则广厦华堂吾何羡焉?步止于荜门之里,则朝市声利吾何趋焉?好味止于噉园葵,则五鼎方丈吾何欲焉?大欢止于戏稚子,则燕歌赵舞吾何乐焉?在彼者难求,而在此者易为也。渊明固穷守道,安于丘园,畴肯以此而易彼乎?渔隐
责子诗
山谷云:陶渊明责子诗曰:“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观渊明此诗,想见其人慈祥,戏谑可观也。俗人便谓渊明诸子皆不肖,而渊明愁叹见于诗耳。又云:杜子美诗:“陶潜避俗翁,未必能达道,观其著诗篇,颇亦恨枯槁。达士岂是足,默识盖不早。生子贤与愚,何其挂怀抱!”子美困顿于三川,盖为不知者诟病,以为拙于生事;又往往讥议宗文、宗武失学,故聊解嘲耳。其诗名曰“遣兴”,可解也。俗人便为讥病渊明,所谓痴人前不得说梦也。
晦庵谓学诗者必本之三百篇
诗之为经,人事浃于下,天道备于上,而无一理之不具。学诗者当本之二南以求其端,参之列国以尽其变,正之于雅以大其规,和之于颂以要其止,此学诗之大旨也,于是乎章句以纲之,训诂以纪之,讽咏以昌之,涵濡以体之,察之德性显微之间,审之言行枢机之始。则修身及家,平均天下之道,其亦不待他求而得于此矣。
三百篇,情性之本。离骚,词赋之宗。学诗而不本于此,是亦浅矣。
晦庵论读诗看诗之法
诗须是沉潜讽诵,玩味义理,咀嚼滋味,方有所益。
须是先将诗来吟咏四五十遍了,方可看注。看了又吟咏三四十遍,使意思自然融液浃洽,方有见处。 诗全在讽诵之功。
看诗不须着意去里面分解,但是平平地涵泳自好。
因论诗曰:古人情意温厚宽和,道得言语自恁地好。
看诗义理外,更好看他文章。 诗,古之乐也。亦如今之歌曲,音各不同。
晦庵论国风雅颂
大率国风是民庶所作之诗,雅是朝廷之诗,颂是宗庙之诗。
晦庵论六义
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此一条乃三百篇之纲领管辖。风、雅、颂者,声乐部分之名也。风则十五国风、雅则大小雅、颂则三颂也。赋、比、兴则所以制作风、雅、颂之体也。赋者直陈其事,如葛覃、卷耳之类是也。比者以彼状此,如螽斯、绿衣之类是也。兴者托物兴词,如关雎,兔罝之类是也。盖众作虽多,而其声音之节,制作之体,不外乎此。故大师之教国子,必使之以是六者三经而三纬之,则凡诗之节奏指归,皆将不待讲说,而直可吟咏以得之矣。
溪论四始六义
古今论四始、六义者多矣,无若伊上老人之说当也。若如郑说,则二者相乱:风、雅、颂既重出,赋、比、兴终无归着。四始者,言风、赋、雅、颂之四种。六义则凡诗中皆有此六义也。一曰风,非国风之风;五曰雅,六曰颂,非大雅、小雅之雅,商颂、周颂之颂也。诗固云:风、风也,教也。凡风化之所系,皆风也。赋者铺陈其事,比者引物连类,兴者因事感发,雅者陈其正理,颂者美而祝之。以诗考之,则“采采卷耳,不盈倾筐”为兴,“天上蒸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原误作寻好是懿德”为雅也。自汉以来,各自立一家之体,则诗人之风,如建安之风豪健,晋宋之风放荡,齐梁之风流丽,其余随其所长,各自为一家之风。然古人不必指事言情,而后鉴戒。其刚柔、缓急、喜怒、哀乐之间,风教存乎其中矣。所以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感人也远,入人也深。自诗人之后失其本。余五者古今甚同,不可移易。立此六义,该括尽矣。毛公解诗,多云:兴也,与郑说便自不同。然则古人之论殆如此。自郑氏以来,遂汨之也耶。
陵阳发明思无邪之义
仆尝论为诗之要。公曰:诗言志,当先正其心志,心志正,则道德仁义之语、高雅淳厚之义自具。三百篇中有美原误作羞有刺,所谓“思无邪”也。先具此质,却论工拙。室中话
楚 词
晦庵论楚词
楚词平易,后人学做者反艰深了,都不可晓。
离骚初无奇字,只恁说将去,自是好。后来如鲁直恁地着气力做,只是不好。
古赋须熟看屈、宋、韩、柳所作,乃有进步处。入本朝来,骚学殆绝。秦、黄、晁、张之徒,不足学也。
诗音律是自然如此,这个与天通。古人音韵宽,后人分得密,后隔了。离骚句中,发两个例在前:“朕皇考曰伯庸”、“庚寅吾以降洪”、“又重之以修能耐”、“纫秋兰以为佩”,后人不晓,却谓只此两韵如此。某有楚辞叶韵,作子厚名氏,刻在漳州。
荀卿所作成相,凡三章,杂陈古今治乱兴亡之效,托声诗以风时君,若将以为工师之诵于贲之规者。其词亦托于楚而作,颇有补于治道。
越人歌乃楚王之弟鄂君,泛舟于新波之中,榜枻越人拥棹而歌此词。其义鄙亵不足言。特以其自越而楚,不学而得其余韵,且于周师六诗之所为兴者,亦有契焉。知声诗之体,古今共贯,胡越一家,有非人之所能为者。
司马相如之文,能侈而不能约,能謟而不谅。其上林、子虚之作,既以夸丽而不得入于楚词。大人之于远游,其渔猎又泰甚,然亦终归于谀也。特长门赋、哀二世赋为有讽谏之意。而哀二世赋所为作者,正当时之商监,尤当倾意极言,以寤主听。顾乃低徊局促,而不敢尽其词焉,亦足以知其阿意取容之可贱也。不然,岂其将死,而犹以封禅为言哉。
顾况诗有集,然皆不及其见于韦应物诗集者之胜。归来子录其楚词三章,以为可与王维相上下,予读之信然。然其朝上清者有曰:“利为舟兮灵为马,因乘之觞于瑶池之上兮,三光罗列而在下。”则意非维所能及。然他语殊不近也。独日晚歌一篇,亦以为气虽浅短,而意若差健云。 韩愈所作十操,如将归、龟山、拘幽、残形四操近楚词,其六首似诗。愈博学群书,奇辞奥旨,如取诸室中物,以其所涉博,故能约而为此也。夫孔子于三百篇,皆弦歌之操,亦弦歌之辞也。其取兴幽眇,怨而不言,最近离骚,本古诗之衍者,至汉而衍极,故离骚亡。操与诗赋同出而异名,盖衍复于约者。约故去古不远。然则后之欲为离骚者,惟约犹迨之。
柳宗元窜斥,崎岖蛮瘴间,堙阨感郁,一寓于文,为离骚数十篇。惩咎者,悔志也。其言曰:“苟余齿之有惩兮,蹈前烈而不颇。”后之君子欲成人之美者,读而悲之。
邢居实自少有逸才,大为苏黄诸公所称许,而不幸早死。其作秋风三迭时,年未弱冠。然味其言神会天出,如不经意,而无一字作今人语。同时之士,号称前辈,名好古学者,皆莫能及。使天寿之,则其所就,岂可量哉。
沧浪论楚词
楚词惟屈宋诸篇当熟读,外此惟贾谊怀沙、淮南王招隐、严夫子哀时命宜熟之,其它亦不必。九章不如九歌。九章哀郢尤妙。前辈谓大招胜招魂,不然。读骚之久,方识其味。须歌之抑扬,涕洟满襟,然后为真识离骚,否则如戛釜撞瓮耳。 唐人惟柳子厚深得骚学,退之、李观皆所不及。若皮日休九讽不足为骚。
两 汉
古诗十九首
古人渺邈,人代难详;推其文体,固是炎刘之制,非衰周之唱。钟嵘诗评
读古诗十九首,及曹子建诗如“明月入高楼,流光正徘徊”之类诗,皆思深远而有余意,言有尽而意无穷也。学者当以此等诗常自涵养,自然下笔高妙。吕氏童蒙训
苏 李
苏子卿、李少卿之徒,工为五言,虽文律各异,雅郑之音亦杂,而词意简远,指事言情,自非有为而为,则文不妄作。唐元稹撰子美墓志
秦少游云:苏李之诗,长于高妙。
酶庵论垓下帐中之歌
项羽所作垓下、帐中之歌,其词慷慨激烈,有千载不平之余愤。若其成败得失,则亦可以为强不知义者之深戒。
晦庵论大风歌
文中子曰:大风安不忘危,其霸心之存乎!美哉乎其言之大也。汉之所以有天下,而不能为三代之王,其以是夫!然自千载以来,人主之词,亦未有若是其壮丽而奇伟者也。呜呼,雄哉!
晦庵论贾谊
贾谊以长沙卑湿,自恐寿不得长,故作鵩赋以自广。太史公读之,叹其同死生,轻去就,至为爽然自失。以今观之,凡谊所称,皆列御寇、庄周之常言,又为伤悼无聊之故,而藉之以诳者。夫岂真能原始及终,而得夫朝闻夕死之实哉。谊有经世之才,文章盖其余事。其奇伟卓绝,亦非司马相如辈所能仿佛,而扬雄之论,常高彼而下此。而韩愈亦以马、扬厕于孟子、屈原之列,而无一言以及谊,余皆不识其何说也。
晦庵论班倢伃蔡琰
班倢伃所作自悼赋,归来子以为其词甚古,而侵寻于楚人,非特妇人女子之能言者,是固然矣。至于情虽出于幽怨,而能引分以自安,援古以自慰,和平中正,终不过于惨伤,又其德性之美、学问之力,有过人者,则论者有不及也。呜呼贤哉!柏舟、绿衣,见录于经。其词义之美,殆不过此云。
蔡琰所作胡笳,虽不规规于楚语,而其哀怨发中,不能自已之言,要为贤于不病而呻吟者也。范史乃弃此而独取其悲愤二诗。二诗词意浅促,非此词比。眉山苏公,已辨其妄矣。蔚宗文下固有不察,归来子祖屈而宗苏,亦未闻此,何耶。琰失身胡虏,不能死义,固无可言,然犹能知其可耻。则与扬雄反骚之意,又有间矣。
建 安
总 论
建安诗辩而不华,质而不俚,风调高雅,格律遒壮。其言直致而少对偶,指事情而绮丽,得风、雅、骚人之气骨,最为近古者也。一变而为晋、宋,再变而为齐、梁。唐诸诗人,高者学陶、谢,下者学徐、庾,惟老杜、李太白、韩退之早年皆学建安,晚乃各自变成一家耳。李太白多建安句法,而罕全篇,多杂以鲍明远体。东坡称蔡琰诗笔势似建安诸子。前辈皆留意于此,近来学者遂不讲耳。诗眼
魏文帝
魏文帝其源出于李陵,颇有仲宣之体则。新歌百许篇,率皆鄙直如偶语。惟“西北有浮云”十余首殊美,体赡可观,始见其功矣。不然,亦何以铨衡群英,对扬厥弟之美。诗评
曹子建
子建诗其源出于国风,骨气高奇,辞采华茂,情兼雅怨,体备文质,粲然溢古,卓尔不群。嗟乎!陈思王之于文章也,譬如人伦之有周孔,鳞羽之有龙凤,音乐之有琴笙,女工之有黼黻。俾尔怀鈆吮墨之士,宜乎拘篇章而景慕,仰余辉以自烛。故孔氏之门如用诗,则公干升堂,思王入室,景阳、潘、陆,自可坐于廊庑间矣。钟嵘诗评
王仲宣
仲宣诗,其源出于李陵,若发愀怆之辞,文秀而质羸;在曹、刘间别构一体。方陈思不足,比魏文有余。诗评
刘公干
公干诗,其源出于古诗,仗气爱奇,动多振绝;贞骨陵霜,高风跨俗。但气过其文,然陈思已往,稍称独步。诗评
六 代
总 论
汉魏后陵迟衰微,讫于有晋太康中,三张、二陆、两潘、一左,勃然复兴,踵武前王,流风末派,亦文章之中兴也。永嘉时贵黄老,尚虚谈,于时篇什,理过其辞,淡然寡欲。爰及江表,微波尚传,孙绰、许询、桓、庾诸公,诗皆平典,以道德论,建安风力尽矣。于是郭景纯用俊上之才,变创其体;刘越石仗清刚之气,赞成厥美。然彼众我寡,亦未动俗。逮义熙中,谢益寿斐然之作;永嘉有谢灵运,才高辞盛,富艳难踪,固以含刘跨郭,凌轹潘、左。故知陈思为建安之杰,公干、仲宣、陆机为辅,此皆五言之冠冕,文辞之命世也。诗评
晦庵云:齐梁间人诗,读之使人四肢皆懒慢不收拾。
褒贬不同
六朝诸人之诗,不可不熟读。如萧悫“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锻炼至此,自唐以来,无人能及也。退之云:“齐梁及陈隋,众作等蝉噪。”此语吾不敢议,亦不敢从。许彦周诗话
五言之警策
阮籍咏怀,子卿双凫,嵇康双鸾,茂先寒食,平叔单衣,安仁倦暑,景阳苦雨,灵运邺中,士衡拟古,越石感乱,景纯游仙,王微风月,谢客山水,叔元离燕,明远戍边,太冲咏史,颜延入洛;陶公咏贫之制,惠连捣衣之作:斯皆五言之警策者也。所谓篇章之珠泽,文彩之邓林乎。钟嵘诗评,下同
阮嗣宗
嗣宗诗,其源出于风雅,无雕虫之巧,而咏物咏怀,可以陶性灵,发幽思;言犹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外。洋洋乎源于风雅,使人忘其鄙近,自致远大。诗评
张茂先
茂先诗,其源出于王粲,其体浮艳,兴托多奇,巧用文字,务其妍冶,虽名高曩代,而敦亮之士,犹恨儿女情多,风云气少。谢康乐云:张公虽复千箱,犹一体耳。今置之甲科疑弱,乙之中品恨少,在季孟之间耳。诗评
潘安仁
安仁诗,其源出于仲宣,翰林叹其翩翩弈弈,如翔禽之羽毛,衣帔之绡縠,犹尚浅于陆机,则机为深矣。谢混云:潘诗烂若舒锦,无处不佳;陆文如披沙拣金,往往得宝。余尝言陆才如海,潘才如江。诗评
张景阳
景阳诗,其源出于王粲,文体华净,少病累,有巧构形似之言;雄于潘岳,靡于太冲,风流调达,实旷代之高才。其辞葱蒨,音韵铿锵,使人味之,亹亹不绝。诗评 陆士衡
士衡诗,其源出于陈思,才高辞赡,举体华密。气少于公干,文劣于仲宣,但尚规矩,不贵绮错;有伤直寄之奇也,然且咀嚼英华,厌饫膏泽,故文章之源泉也,张叹其大才,信矣。人云古诗其源出于国风,陆机拟诗十二首,文温以丽,意悲而切,惊心动魂,几于一字千金。诗评 刘越石
越石诗,其源出于王粲,善为凄戾之辞,且有清拔之气。琨既体良才,又离厄运;故善叙丧乱,多感恨之言。诗评 晦庵曰:刘琨诗高,东晋诗已不逮前人,齐、梁益浮薄矣。 郭景纯
景纯诗宪潘岳,文体相辉,彪炳可玩。变中原平淡之体,故称中兴第一。翰林以为诗首。游仙之作,辞多慷慨,垂玄远之宗。诗评
文选注云:游仙之制,文多自叙,志狭中区,而辞无俗累。
三 谢
唐子西语录云:三谢诗,灵运为胜。当就选中写出熟读,自见其优劣也。又云:江左诸谢诗文,见文选者六人:希宋本此下脱三叶逸无诗,宣远、叔源有诗不工,今取灵运、惠连、元晖诗合六十四篇,为三谢诗;是三人者,诗至元晖,语益工,然萧散自得之趣,亦复少减,渐有唐风矣。于此可以观世变也。又云:灵运在永嘉因梦惠连,遂有“池塘生春草”之句;元晖在宣城,因登三山,遂有“澄江净如练”之句;二公妙处,盖在于鼻无垩,目无膜尔。鼻无垩,斤将曷运;目无膜,鎞将曷施?所谓混然天成,天球不琢者欤!灵运如“矜名道不足,适己物可忽。”“清晖能娱人,游子澹忘归。”元晖诗如“春草秋更绿,公子未西归。”“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等语,皆得三百篇之余韵。是以古今以为奇作。
灵 运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世人多不解此语为工。盖欲以奇求之尔。此语之工,正在无所用意,猝然与景相遇,备以成章,不假绳削,故非常情之所能到。诗家妙处,当须以此为根本。而思苦言艰者,往往不悟。石林诗话
惠 连
二谢才思富健,恨其兰玉早凋,长辔未聘。秋怀、捣衣之作,虽灵运锐思,何以加焉!诗评
元 晖
元晖诗,其源出于谢琨,微伤细密,一章之中自有玉石。然奇章秀句,足使叔原失步,明远变色。诗评
靖 节
清淡之宗
渊明意趣真古,清淡之宗;诗家视渊明,犹孔门视伯夷也。西清诗话 萧统论渊明
钟嵘评渊明诗,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余谓陋哉斯言,岂足以尽之!不若萧统云:渊明文章不群,词彩精拔,跌宕昭彰,独超众类,抑扬爽朗,莫之与京。横素波而傍流,干青云而直上。语时事则指而可想,论怀抱则旷而且真。加以贞志不休,安道苦节,不以躬耕为耻,不以无财为病。自非大道笃志,与道污隆,孰能如此乎!此言尽之矣。渔隐 不可及
渊明诗所不可及者,冲澹深粹,出于自然,若曾用力学,然后知渊明诗非著力之所能成。龟山语录 悠然见南山
东坡以渊明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而无识者以“见”为“望”,不啻碔砆之与美玉。予观乐天效渊明诗,有云:“时倾一樽酒,坐望东南山。”然则流俗之失久矣。惟韦苏州答长安丞裴税诗,有云:“采菊露未晞,举头见秋山。”乃知真得渊明诗意,而东坡之说为可信。复斋漫录
晦庵论归去来辞
欧阳公言:两晋无文章,幸独有归去来辞一篇耳,然其词义夷旷萧散,虽托楚声,而无其尤怨切蹙之病云。
欧阳公论归去来辞
六一居士惟重陶渊明归去来,以为江左高文,当世莫及。涪翁云:颜、谢之诗,可谓不遗炉锤之功矣;然渊明之墙数仞,而不能窥也。东坡晚年尤喜渊明诗,在儋耳遂尽和其诗。荆公在金陵,作许多用渊明诗中事,至有四韵诗,全使渊明诗者。遯斋闲览
李格非论归去来辞
李格非善论文章,尝曰:诸葛孔明出师表,刘伶酒德颂,陶渊明归去来辞,李令伯乞养亲表;皆沛然如肝肺中流出,殊不见斧凿痕。是数君子在后汉之末,西晋之间,初未尝欲以文章名世,而其词意超迈如此!冷斋夜话
休斋论归去来辞
陶渊明罢彭泽令,赋归去来,而自命曰辞。迨今人歌之,顿挫抑扬,自协声律,盖其词高甚。晋宋而下,欲追蹑之不能。汉武帝秋风词尽蹈袭楚辞,未甚敷畅;归去来则自出机杼,所谓无首无尾,无终无始,前非歌而后非辞,欲断而复续,将作而遽止;谓洞庭钧天而不淡,谓霓裳羽衣而不绮,此其所以超然乎!先秦之世,而与之同轨者也。
词简理足
饮酒诗云:“衰荣无定在,彼此更共之。”山谷云:此是西汉人文章,他人多少言语,尽得此理。溪诗话
诗人以来无此句
荆公尝言:其诗有奇绝不可及之语,如“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由诗人以来,无此句也。然则渊明趣向不群,词彩精拔,晋宋之间一人而已。苕溪渔隐曰:荆公诗云:“先生岁晚事田园,鲁叟遗书废讨论。问讯桑麻怜已长,按行松菊喜犹存。农人调笑追寻壑。稚子欢呼出候门。遥谢载醪祛惑者,吾今欲辨已忘言。”所谓四韵全使渊明诗者,即此诗是也。
得此生
东坡云:“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一觞虽独进,杯尽壶自倾。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笑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靖节以无事为得此生,则见役于物者,非失此生耶!
酒 诗
饮酒诗云:“客养千金躯,临化消其宝。”宝不过躯,躯化则宝亡矣。人言靖节不知道,吾不信也。
知 道
东坡拈出渊明谈理之诗,有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二曰:“笑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三曰:“客养千金躯,临化消其宝。”皆以为知道之言。盖絺章绘句,嘲风弄月,虽工何补!若观道者出语,自然超诣,非常人能蹈其轨辙也。韵语阳秋 悟 道
彭泽归去来辞云:“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是此老悟道处。若人能用此两句,出处有余裕也。许彦周诗话
辨诗品所论渊明诗
魏晋间人诗,大抵专攻一体,如侍宴、从军之类。故后来相与祖习者,亦但因所长而取之耳。谢灵运拟邺中七子与江淹杂拟是也。梁钟嵘作诗品,皆云:某人诗出于某,人亦以此为然。论陶渊明,乃以为出应璩。此语不知其所据。应璩诗不多见,惟文选载其百一诗一篇,所谓“下流不可处,君子慎厥初”者,与陶诗了不相类。五臣注引文章录云:曹爽多违法度,璩作诗以刺在位,若百分有补于一者。渊明正以脱略世故,超然物外为适,顾区区在位者,何足累其心哉!且此老何尝有意欲以诗自名,而追取一人而模仿之?此乃当时文士与进取而争长者所为。何期此老之浅!盖嵘之陋也。石林诗话
坡谷叹渊明之绝识
山谷云:东坡在颍州时,因欧阳叔弼读元载传,叹渊明之绝识,遂作诗云:“渊明求县令,本缘食不足。束带向督邮,小屈未为辱,翻然赋归去,岂不念穷独!重以五斗米,折腰营口腹。云何元相国,万钟不满欲?胡椒铢两多,安用八百斛。以此杀其身,何翅抵鹊玉!往者不可悔,吾其反自烛。”渊明隐约栗里、柴桑之间,或饭不足也,颜延年送钱二十万,即日送酒家,与蓄积不知纪极,至藏胡椒八百斛者,相去远近,岂直睢阳苏合弹与蜣蜋粪丸比哉!
东坡论渊明诗
东坡云:古之诗人有拟古之作矣,未有追和古人者也;追和古人,则始于东坡。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 山谷论渊明诗
山谷云:宁律不谐,而不使句弱;宁用字不工,不使语俗,此庾开府之所长也,然有意于为诗也。至于渊明,则所谓不烦绳削而自合者。虽然巧于斧斤者,多疑其拙;窘于检括者,辄病其放。孔子曰:宁武子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渊明之拙与放,岂可为不知者道哉!道人曰:如我按指,海印发光;汝暂举心,尘劳先起。说者曰:若以法眼观,无俗不真;若以世眼观,无真不俗。渊明之诗,要当与一丘一壑者共之耳。
秦太虚效渊明挽辞
渊明自作挽辞,秦太虚亦效之。余谓渊明之辞了达,太虚之辞哀怨。渊明三首,今录其一云:“有生必有死,早终非命促。昨暮同为人,今旦在鬼录。魂气散何之,枯形寄枯木。娇儿索父啼,良友抚我哭。得失不复知,是非安能觉!千秋万岁后,谁知荣与辱。但恨在世时,饮酒不得足。”太虚云:“婴衅徒穷荒,茹哀与世辞。官来录我橐,吏来验我尸。藤束木皮棺,藁葬路傍陂。家乡在万里,妻子天一涯。孤魂不敢归,惴惴犹在兹。昔忝柱下史,通籍黄金闺。奇祸一朝作,飘零至于斯。弱孤未堪事,返骨定何时?修途缭山海,岂免从阇维。荼毒复荼毒,彼苍那得知!岁晚瘴江急,鸟兽鸣声悲。空蒙寒雨零,惨淡阴风吹。殡宫生苍藓,纸钱挂空枝。无人设薄奠,谁与饭黄缁!亦无挽歌者,空有挽歌辞。”东坡谓太虚齐死生,了物我,戏出此语。其言过矣。此言惟渊明可以当之,若太虚者,情钟世味,意恋生理,一经迁谪,则不能自释,遂怏忿而作此辞,岂真若是乎!渔隐
贫士诗
贫士诗云:“九十行带索,饥寒况当年。”近一名士作诗云:“九十行带索,荣公老无依。”余谓之曰:陶诗本非警策,因有君诗,乃见陶之工。或讥余贵耳贱目,后错举两联,人多不能辨其孰为陶,孰为今诗也。则为解曰:荣启期事近出列子,不言荣公可知;九十,则老可知;行带索,则无依可知;五字皆赘也。若渊明意谓:至于九十,犹不免行而带索,则自少壮至于长老,其饥寒艰苦宜如此,穷士之所以可深悲也。此所谓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古人文章,必不虚设耳。诗眼 止酒诗
止酒诗云:“坐止高荫下,步止荜门里。好味止园葵,大欢止稚子。”余尝反复味之,然后知渊明之用意,非独止酒,而于此四者,皆欲止之。故坐止于树荫之下,则广厦华堂吾何羡焉?步止于荜门之里,则朝市声利吾何趋焉?好味止于噉园葵,则五鼎方丈吾何欲焉?大欢止于戏稚子,则燕歌赵舞吾何乐焉?在彼者难求,而在此者易为也。渊明固穷守道,安于丘园,畴肯以此而易彼乎?渔隐
责子诗
山谷云:陶渊明责子诗曰:“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观渊明此诗,想见其人慈祥,戏谑可观也。俗人便谓渊明诸子皆不肖,而渊明愁叹见于诗耳。又云:杜子美诗:“陶潜避俗翁,未必能达道,观其著诗篇,颇亦恨枯槁。达士岂是足,默识盖不早。生子贤与愚,何其挂怀抱!”子美困顿于三川,盖为不知者诟病,以为拙于生事;又往往讥议宗文、宗武失学,故聊解嘲耳。其诗名曰“遣兴”,可解也。俗人便为讥病渊明,所谓痴人前不得说梦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