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广记》 卷第四百二十二 龙五
作者:李昉
许汉阳 刘禹锡 周邯 资州龙 韦思恭 卢元裕 卢翰 李修 韦宥 尺木 史氏子
许汉阳
许汉阳,本汝南人也。贞元中,舟行于洪饶间。日暮,江波急,寻小浦路入。不觉行三四里,到一湖中,虽广而水才三二尺。又北行一里许,见湖岸竹树森茂,乃投以泊舟。渐近,见亭宇甚盛,有二青衣双鬟方鸦,素面如玉,迎舟而笑。汉阳讶之,而调以游词,又大笑,复走入宅。汉阳束带,上岸投谒。未行三数步,青衣延入宅内厅,揖坐。云:“女郎易服次。”须臾,青衣命汉阳入中门。见满庭皆大池,池中荷芰芬芳,四岸斐如碧玉。作两道虹桥,以通南北。北有大阁。上阶,见白金书曰“夜明宫”。四面奇花果木,森耸连云。青衣引上阁一层,又有青衣六七人,见者列拜。又引第二层,方见女郎六七人。目未尝睹,皆拜问所来。汉阳具述不意至此。女郎揖坐讫,青衣具饮食,所用皆非人间见者。食讫命酒。其中有奇树高数丈,枝干如梧,叶似芭蕉,有红花满树未吐。盎如杯,正对饮所。一女郎执酒,命一青衣捧一鸟如鹦鹉,置饮前栏干上。叫一声,而树上花一时开,芳香袭人。每花中有美人长尺余,婉丽之姿,掣曳之服,各称其质。诸乐弦管尽备。其人再拜。女郎举酒,众乐俱作,萧萧冷冷,窨(陈校本“窨”作“杳”)如神仙。才一巡,已夕,月色复明。女郎所论,皆非人间事,汉阳所不测。时因汉阳以人事辩之,则女郎一无所酬答。欢饮至二更,筵宴已毕,其树花片片落池中,人亦落,便失所在。一女郎取一卷文书以示,汉阳览之,乃《江海(陈校本“海”作“女”)赋》。女郎令汉阳读之,遂为读一遍。女郎又请自读一遍,命青衣收之。一女即谓诸女郎,兼语汉阳曰:“有感怀一章,欲请诵之。”女郎及汉阳曰:“善。”及吟曰:“海门连洞庭,每去三千里。十载一归来,辛苦潇湘水。”女郎命青衣取诸卷,兼笔砚,请汉阳与录之。汉阳展卷,皆金花之素,上以银字札之,卷大如拱斗。已半卷书过矣,观其笔,乃白玉为管,研乃碧玉,以玻璃为匣,研中皆研银水。写毕,令以汉阳之名押之。展向前,见数首,皆有人名押署。有名仲方者,有名巫者,有名朝阳者,而不见姓。女郎遂收索卷。汉阳曰:“有一篇欲奉和,拟继此可乎?”女郎曰:“不可。此亦每归呈父母兄弟,不欲杂尔。”汉阳曰:“适以弊名押署,复可乎?”曰:“事别,非君子所谕。”四更已来,命悉收拾。挥霍次,一青衣曰:“郎可归舟矣。”汉阳乃起。诸女郎曰:“忻此旅泊接奉,不得郑重耳。”恨恨而别。归舟忽大风,云色陡暗,寸步黯黑。至平明,观夜来饮所,乃空林树而已。汉阳解缆,行至昨晚棂口江岸人家,见十数人,似有非常。因泊舟而讯。人曰:“江口溺杀四人,至二更后,却捞出。三人已卒,其一人,虽似死而未甚。有巫女以杨柳水洒拂禁咒,久之能言曰:“昨夜水龙王诸女及姨姊妹六七人归过洞庭,宵宴于此,取我辈四人作酒。掾客少,不多饮,所以我却得来。’”汉阳异之,乃问曰:“客者谓谁。”曰:“一措大耳,不记姓名。”又云,青衣言,诸小娘子苦爱人间文字,不可得,常欲请一措大文字而无由。又问今在何处,已发舟也。汉阳乃念昨宵之事,及感怀之什,皆可验也。汉阳默然而归舟,觉腹中不安,乃吐出鲜血数升,知悉以人血为酒尔。三日方平。(出《博异志》)
许汉阳本是汝南人。贞元年间,他乘舟走到洪饶州间。傍晚,江流很急,顺着水边的一条路线漂入,不知不觉漂出三四里,来到一个湖中。湖面虽然宽广,但是水深只有二三尺。又向北走了一里左右,见湖岸竹树繁茂,就想划过船去停泊。渐渐靠近,见这里的亭台屋宇很是广阔。有两个婢女迎着他的船微笑。这两个婢女头顶双发髻,方形丫,脸白如玉。许汉阳感到惊讶。他油腔滑调挑逗她们,她们大笑着走入宅院。许汉阳整衣束带,上岸去投宿拜谒。没走上三五步,一位婢女便迎出来,直接领进内厅,让他坐下。然后说:“这是女郎换衣服的地方。”过了一会儿,婢女让许汉阳走进中门。院里到处都是大水池,池中的荷花、菱角之类散发着芬芳,四岸像碧玉一般文彩焕然。有两座虹桥贯通南北。北边有一个大阁。拾级而上,见上面有用白金书写的三个大字:“夜明宫”。四面的奇花异草以及各种果树,森然高耸,与云相接。那婢女把他领到阁楼的头一层,那里的六七个婢女一齐向他下拜。又领到第二层,才见到六七位女郎。他还未等看清她们,她们就一齐拜见,并七嘴八舌问他从哪儿来。许汉阳详细说明自己是无意中来到这里的。女郎们请他坐定之后,婢女们送上来饮食。这些饮食都是人间不曾见过的。吃完又喝酒。院子里有一棵几丈高的大树,看枝干像梧桐。看叶子像芭蕉。树上挂满了还没有开放的红花,一朵朵大如酒杯。这棵树正对着喝酒的地方。一位女郎端着酒,让一名婢女捧来一只很像鹦鹉的鸟,放在面前的栏杆上。那鸟叫了一声,树上的花便同时开放,香气袭人。每一朵花中,都有一个一尺多高的美人。这些小美人个个都姿容婉丽,服饰飘摆,各有风韵。各种弦乐管乐的乐器都有。女郎一举杯,便众乐齐奏,忽而像萧萧马鸣,时而像泠泠的水声,就像仙乐一般。刚刚酒过一巡,天就已经黑了,月色明亮起来。女郎们谈论的,都不是人间的事。都是许汉阳所没有想到的。当时许汉阳就用人间的事与她们争辩,女郎们没法儿用常理回答。喝到二更天,宴席已经结束,那些树上的红花也一片片地落入池中,那些小美人也随之落下,便不知哪去了。一位女郎拿来一卷文书给许汉阳看。许汉阳一看,是《江海赋》。那女郎让许汉阳读一遍。许流阳就读了一遍。女郎又自己读了一遍,然后让婢女收了起来。一位女郎对众女郎和许汉阳说:“我想好一首感怀诗,想给大家朗诵一下。”女郎们和许汉阳都说好,于是那女郎吟诵道:“海门连洞庭,每去三千里。十载一归来,辛苦潇湘水。”那女郎让婢女把卷、笔、砚取来,请许汉阳为她把诗录下来。许汉阳把卷打开一看,见卷全是金花底色的白素丝绸,上面用银字写的。卷像拱斗那么大,有半卷已经写过了。看那笔,是白玉做的笔管。砚台是碧玉做的,用玻璃做的匣子。砚台里研的全是银水。写完之后,女郎让许汉阳写上自己的名字。打开往前看,看到了几首诗,都有人署名。有叫“仲方”的,有叫“巫”的,有叫“朝阳”的,而不见有写姓氏的。这时候女郎就往回要那卷。许汉阳说:“我有一首和诗,打算接着写到后边可以吗?”女郎说:“不可以。这书卷每次回家都要交给父母兄弟看,不想把你夹杂在里边。”许汉阳说:“刚才把我的名字都写上了,那怎么又可以了呢?”女郎说:“不是一回事,这不是你能明白的。”四更天一到,就让人全都收拾了。匆忙中,一位婢女说:“您可以回去了。”许汉阳便起身。众女郎说:“这次相会令人高兴,只是对你怠慢了。”大家恋恋不舍,恨恨而别。许汉阳回来的时候忽然遇上大风,云色陡然变暗,每走一步都黑暗得看不见路。到了天明,他来看他夜间喝酒的地方,乃是一片空空的树林罢了。许汉阳解开缆绳,走到昨晚所见江岸人家处,见有十几个人,好像发生了什么事情,于是就停船打听。有人说:“江口淹死了四个人,到二更天捞上来,三个人已死,另一个虽然像死了却没有完全死过去,有一个巫女为他洒拂杨柳水,念咒,四次才能讲话,他说:‘昨天晚上水龙王的几个女儿及她们的姨表姊妹六七个人回过洞庭,在这举行夜宴,用我们四个人做酒。因为客人不多,喝酒不多,所以我还能活着回来。’”许汉阳感到惊异,就问那个人说:“那个客人是谁?”那人说:“是一个穷酸的读书人,不记得他的姓名。”那人又说:“听婢女说,这些小娘子特别喜爱人间的文字,但总弄不到。她常常想向一个穷酸文人求字而没有法子。”许汉阳问那个穷酸文人现在什么地方,对方说已经开船走了。许汉阳想到昨天夜间的事,以及那些复杂的感触,都可以验证了。他默默地乘船而回,觉得肚子里不大安稳,就吐了几升鲜血,知道这全是用人血做的酒,三天之后才平定。
刘禹锡
唐连州刺史刘禹锡,贞元中,寓居荥泽。首夏独坐林亭,忽然间大雨,天地昏黑,久方开霁。独亭中杏树,云气不散。禹锡就视树下,有一物形如龟鳖,腥秽颇甚,大五斗釜。禹锡因以瓦砾投之,其物即缓缓登阶,止于檐柱。禹锡乃退立于床下,支策以观之。其物仰视柱杪,款以前趾,抉去半柱。因大震一声,屋瓦飞纷乱下,亭内东壁,上下罅裂丈许。先是亭东紫花苜蓿数亩,禹锡时于裂处,分明遥见。雷既收声,其物亦失,而东壁之裂,亦已自吻合矣。禹锡亟视之,苜蓿如故,壁曾无动处。(出《集异记》)
唐朝连州刺史刘禹锡,贞元年中,寓居在荥泽。四月的一天,他独自坐在林亭中,忽然间下起大雨,天地一片昏黑,很久才开晴。只有亭中的一棵杏树云气不散。刘禹锡走近杏树细看,看到一物形状像龟鳖,特别污秽腥臭,有五斗大锅那么大的东西。他就扔瓦砾打它。那东西就缓缓地登上台阶,在檐柱下停住了。刘禹锡就退到床下,把书箱摞起来垫脚,观察那东西。那东西仰视着柱子的顶端,慢慢用前爪子挖去半根柱子,于是大震一声,屋上的瓦纷飞乱下。亭内东壁上,从上到下裂了一个一丈来长的口子。原先这亭东有几亩紫花苜蓿,刘禹锡这时从裂口可以分明地看到远处这些苜蓿。雷震声过后,那东西也没有了。而东壁上的裂口,也自己吻合了。刘禹锡多次去看,苜蓿如旧,墙壁竟然没有变化之处。
周 邯
贞元中,有处士周邯,文学豪俊之士也。因彝人卖奴,年十四五。视其貌甚慧黠。言善入水,如履平地。令其沉潜,虽经日移时。终无所苦。云,蜀之溪壑潭洞,无不届也。邯因买之,易其名曰“水精”。异其能也。邯自蜀乘舟下峡,抵江陵,经瞿塘滟滪,遂令水精沉而视其邃远。水精入,移时而出,多探金银器物。邯喜甚。每舣船于江潭,皆令水精沉之,复有所得。沿流抵江都,经牛渚矶,古云最深处,是温峤爇犀照水怪之滨。又使没入。移时复得宝玉。云,甚有水怪,莫能名状,皆怒目戟手,身仅免祸。因兹邯亦至富赡。后数年,邯有友人王泽,牧相州,邯适河北而访之。泽甚喜,与之游宴,日不能暇。因相与至州北隅八角井。天然磐石,而甃成八角焉,阔可三丈余。且暮烟云蓊郁,漫衍百余步。晦夜,有光如火红射出千尺,鉴物若昼。古老相传云,有金龙潜其底,或亢阳祷之,亦甚有应。泽曰:“此井应有至宝,但无计而究其是非耳。”邯笑曰:“甚易。”遂命水精曰:“汝可与我投此井到底,看有何怪异。泽亦当有所赏也。”水精已久不入水,忻然脱衣沉之。良久而出,语邯曰:“有一黄龙极大,鳞如金色,抱数颗明珠熟寐。水精欲劫之,但手无刃。惮其龙忽觉,是以不敢触。若得一利剑,如龙觉,当斩之无惮也。”邯与泽大喜。泽曰:“吾有剑,非常之宝也。汝可持往而劫之。”水精饮酒伏剑而入。移时,四面观者如堵。忽见水精自井面跃出数百步。续有金龙(“龙”原作“手”。据陈校本改。)亦长数百尺,爪甲锋颖,自空拿攫水精。却入井去。左右慑栗,不敢近睹。但邯悲其水精,泽恨失其宝剑,逡巡。有一老人,身衣褐裘,貌甚古朴。而谒泽曰:“某土地之神,使君何容易而轻其百姓?此穴金龙,是上玄使者。宰其瑰璧,泽润一方。岂有信一微物,欲因睡而劫之?龙忽震怒,作用神化,摇天关,摆地轴,搥山岳而碎丘陵,百里为江湖,万人为鱼鳖。君之骨肉焉可保?昔者钟离不爱其宝,孟尝自返其珠,子不之效,乃肆其贪婪之心。纵使猾韧之徒,取宝无惮,今已啖其驱而锻其珠矣。”泽赧恨,无词而对。又曰:“君须火急悔过而祷焉,无使甚怒耳。”老人倏去。泽遂具牲牢奠之。(出《传奇》)
贞元年间,有一个叫周邯的处士,是一位文学豪杰之士。一个彝人卖奴隶,那奴隶十四五岁,看样子很聪明伶俐。主人介绍说这奴隶善于入水,在水里如履平地一般。让他沉到水底,虽然经日移时不上来,他始终都不觉得苦。说蜀地的溪、壑、潭、洞,没有他没到过的。周邯于是就买了这个奴隶,认为他的本领不一般,给他改名叫“水精”。周邯从蜀地坐船,出山峡,到江陵。经过瞿塘峡滟滪堆滩时,他就让水精沉到水底,去看看水底到底有多深。水精入水,过了一会儿出来,捞得许多的银器物,周邯高兴坏了。每次小船泊于江岸潭边,他都让水精沉下去一次,又有收获。沿江流来到江都,经过牛渚矶。自古说最深的地方,是温峤燃烧犀角照水怪的地方。他又让水精沉下去。过了一会儿水精捞上来一块宝玉,说水底下有水怪,说不准是什么样子,都怒自狂舞,要抓他,自己仅仅能免祸。由此周邯也成为巨富。几年后,周邯有一个叫王泽的朋友在相州做太守,周邯到河北去访问他。王泽很高兴,与周邯一起游览,欢宴,一天天没有空闲。二人一起来到州北隅的八角井。所谓八角井,是用天然弯曲的石头,把井壁砌成八角形。井口宽三丈还多。这口井,早晨和晚上烟云蒸腾,弥漫出一百多步外。黑夜,有火红的光从井里射出来,可照出一千尺,看东西像白天一样清楚。自古人们相传说,有一条金龙潜伏在水底。有时候久旱不雨,人们到井边来祷告,也很灵验。王泽说:“这井里理应有至宝,只可惜没有办法探究它的虚实罢了。”周邯笑着说:“非常容易!”于是就对水精说:“你要能投到水底,看看井里有什么怪异,连王泽也会重重的赏你。”水精已经很长时间没下过水了,很高兴就脱了衣服下去了。很长时间他才出来,对周邯说:“有一条很大的黄龙,鳞如金色,抱着几颗明珠在那睡觉。水精想要把明珠抢过来,但是手中没有兵刃,怕那龙忽然发觉,所以没敢动。如果能有一把利剑,即使龙发觉了那也可以把它杀死,没有什么可怕了。”周邯和王泽非常惊喜。王泽说:“我有剑,我这把剑还是一把不比寻常的宝剑呢。你可以拿我的剑下去把明珠抢来!”水精喝了些酒,带着剑就下去了。过了一会儿,四面看热闹的人像墙一样。忽然看见水精从井面跳出来几百步远,接着有一条几百尺长,爪甲锋利的金龙从空中来抓水精,人和龙都退进入井中。左右的人心惊胆战,不敢近看。只是周邯心疼他的水精,王泽心疼他的宝剑,二人逡巡不定。有一位身穿褐裘,相貌古朴的老人来见王泽说:“我是土地神。先生怎能这么轻视自己的百姓?这口井里的金龙,是上天的使者,主宰那些瑰璧,泽润一方生灵,哪能只相信那一把小小的宝剑,而想要趁龙睡觉去把明珠抢过来呢?龙忽然震怒,作用神化,摇得动天关,摆得动地轴,捶得碎山岳,砸得碎丘陵,百里大地变成江湖,万人之众都要喂鱼鳖。到那时候,你的骨肉怎么能保得住呢?从前钟离不爱其宝,孟尝君自返其珠。你不学他们,却纵使贪婪狡诈之徒,鼓动狡诈贪婪之心,肆无忌惮地去夺宝。现在他已经被龙吃掉锻炼那些珠子了!”王泽羞愧悔恨,无言以对。土地神又说:“你必须马上悔过并且要褥告,不要让金龙太生气了!”老人倏然离去。王泽立即就准备供品祭奠。
资州龙
韦皋镇蜀末年,资州献一龙,身长丈余,鳞甲悉具。皋以木匣贮之,蟠屈于内。时属元日,置于大慈寺殿上,百姓皆传,纵观二三日,为香烟薰死。国史阙书。是何祥也?(出《纪闻》。)韦皋镇守巴蜀的末年,资州献来一条龙,身长一丈多,鳞和甲什么都有。韦皋把它用木匣子装着,让它在匣子里蟠屈着。当时正是正月初一,把它放在大慈寺的大殿上,百姓们一传十、十传百,随便看了三天,结果龙被香火薰死了。《国史》上缺少这件事的记载。这是什么预兆呢?
韦思恭 元和六年,京兆韦思恭与董生、王生三人结友,于嵩山岳寺肄业。寺东北百余步,有取水盆在岩下。围丈余,而深可容十斛。旋取旋增,终无耗。一寺所汲也。三人者自春居此,至七月中,三人乘暇欲取水。路臻于石盆。见一大蛇长数丈,黑若纯漆,而有白花,似锦,蜿蜒盒中。三子见而骇,视之良久。王与董议曰:“彼可取而食之。”韦曰:“不可。昔葛陂之竹,渔父之梭,雷氏之剑,尚皆为龙,安知此名山大镇,岂非龙潜其身耶。况此蛇鳞甲,尤异于常者。是可戒也。”二子不纳所言,乃投石而扣蛇且死,萦而归烹之。二子皆咄韦生之诈洁。俄而报盆所又有蛇者。二子之盆所,又欲击。韦生谏而不允。二子方举石欲投,蛇腾空而去。及三子归院,烹蛇未熟。忽闻山中有声,殷然地动。觇之,则此山间风云暴起,飞沙走石。不瞬息至寺,天地晦暝,对面相失。寺中人闻风云暴起中云:“莫错击。”须臾,雨火中半下,书生之宇,并焚荡且尽。王与董,皆不知所在,韦子于寺廊下无事。故神化之理,亦甚昭然。不能全为善,但吐少善言,则蛟龙之祸不及矣。而况于常行善道哉!其二子尸,迨两日,于寺门南隅下方索得。斯乃韦自说。至于好杀者,足以为戒矣。(出《博异志》)
元和六年,京兆人韦思恭与董生、王生三人结友,在嵩山岳寺修习学业。寺东北一百多步的地方,岩石下有一个取水盒。水盆的围长一丈多一点,而深可装得下十斛。水是随打随增多,打多少增多少,始终不见少。全寺的人都来打水。韦思恭等三人从春天住进来,到了七月中旬,有一天,三个人趁有空就去打水。走到石盆,他们看到一条大蛇。这条大蛇有几丈长,黑得像纯漆,有白花,像锦,在石盆里弯弯曲曲地爬动。三个人吓了一跳,看了好久。王生与董生商议说:“那东西可以打死拿回去吃。”韦思恭说:“不行。以前葛陂的竹,渔父的梭,雷氏的剑,尚且都是龙,怎么知道这名山大镇之中就没有龙呢?难道不是龙在这石盆里潜身吗?况且这条蛇的鳞和甲,和一般蛇特别不一样。这可要小心!”二人没听他的话,就扔石头把蛇打死,缠绕起来拿回去煮上了。二人都嘲笑韦思恭是假正经。不一会儿有人说石盆那里又有大蛇,二人跑去一看,又要下手击蛇,韦思恭急忙劝阻。二人刚举石要投,那蛇腾空而去。等到三个人回到院子里,蛇肉还没煮熟。忽然听到山中有一种声音,地也在颤动。一看,竟然是这山中风云暴起,飞砂走石。眨眼的工夫,风沙来到寺前,天昏地暗,对面不见人。寺中的人们在风云暴起之中有人祷告说:“不要错击了好人!”片刻,天上下火,其中多半下到三位书生的屋上,烧了个净光。王生和董生都不知在哪。韦思恭在寺廊下没啥事儿。所以,神化的道理也很明显。不能全做善事,只说了一些好话,那么蛟龙之祸就没有及身,何况那些经常行善道的呢!那王生和董生的尸体,过了两天,才在寺门南边找到。这是韦思恭亲口说的。对于那些好杀生的人,此事足以为戒了。
卢元裕 故唐太守卢元裕未仕时,尝以中元设幡幢像,置盂兰于其间。俄闻盆中有唧唧之音。元裕视,见一小龙才寸许,逸状奇姿,婉然可爱。于是以水沃之,其龙伸足振鬣已长数尺矣。元裕大恐。有白云自盆中而起,其龙亦逐云而去。元裕即翰之父也。(出《宣室志》)
从前唐太守卢元裕还没做官时,曾经在七月二十五这天设置幡幢像,又把盂兰盆放在其间,不一会儿就听到盆中有“唧唧”的声音。卢元裕过去一看,见盆里有一条才一寸来长的小龙,形状超逸,姿态奇丽,婉然可爱。于是他就用水浇它。这时候,只见那小东西伸足振鬣,转瞬间长到几尺长了。卢元裕很害怕,有白云从盆中升起,那龙也追赶着白云而飞去。卢元裕就是卢翰的父亲。
卢 翰
唐安太守卢元裕子翰言,太守少时,尝结友读书终南山。日晚溪行,崖中得一圆石,莹白如鉴。方执玩忽次,堕地而折。中有白鱼约长寸余,随石宛转落涧中。渐盈尺,俄长丈余,鼓鬐掉尾。云雷暴兴,风雨大至。(出《纪闻》)
唐安太守卢元裕的儿子卢翰说,卢元裕年轻的时候,曾经结友在终南山读书。有一天傍晚走在溪边,从石崖中拾到一块圆形石头。这石头莹晶光亮如镜子一般。正拿着玩,忽然掉到地上摔断了,里边有一条一寸多长的白鱼,随着那石头宛宛转转落到涧中。只见那条小鱼渐渐长满一尺,不一会儿又长到一丈多。它鼓鬐奋爪,昂首掉尾。于是云雷暴起,风雨大作。
李 修
唐浙西观察使李修,元和七年,为绛郡守。是岁,其属县龙门有龙见。时观者千数。郡以状闻于太府。时相国河东府张弘靖为河中节度使,相国之子故舒州刺史以宗,尝为文以赞其事。(出《宣室志》)
唐朝浙西观察使李修,元和七年,是绛郡太守。这年,这个郡所属的龙门县有龙出现,当时看见的有上千人。郡守写状子报告太府知道。当时相国是河东府的张弘靖任河中节度使,相国的儿子前舒州刺史张以宗,曾经写文章赞美这件事。
韦 宥
唐元和,故都尉韦宥出牧温州,忽忽不乐,江波修永,舟船燠热。一日晚凉,乃跨马登岸,依舟而行。忽浅沙乱流,芦苇青翠,因纵辔饮马。而芦枝有拂鞍者。宥因闲援熟视,忽见新丝筝弦,周缠芦心。宥即收芦伸弦,其长倍寻。试纵之,应乎复结。宥奇骇,因置于怀。行次江馆,其家室皆已维舟入亭矣。宥故驸马也,家有妓。即付筝妓曰:“我于芦心得之,颇甚新紧。然沙洲江徼,是物何自而来?吾甚异之。试施于器,以听其音。”妓将安之,更无少异,唯短三二寸耳。方馔,妓即置之,随置复结。食罢视之,则已蜿蜒摇动。妓惊告众,竞来观之,而双眸瞭然矣。宥骇曰:“得非龙乎?”命衣冠,焚香致敬。盛诸盂水之内,投之于江。才及中流,风浪皆作,蒸云走雷,咫尺昏晦。俄有白龙百尺,拿攫升天。众咸观之,良久乃灭。(出《集异记》)
唐元和年间,前都尉韦宥出任温州郡守,心中闷闷不乐,水路又很远,天气灼热,坐在船上也不好受。一天晚上比较凉爽,他就下船上岸,骑着马和船并行。忽然间看到一个地方,沙浅流乱,芦苇青青,于是他就撒开缰绳过去饮马。走在芦苇丛中,有的芦枝拂打马鞍,他随手就抓上来一棵,一看,看到一根新丝制成的筝弦缠在芦苇上。他立即就把筝弦拿下来,伸开一看,有两寻来长。他把弦松开,弦又立即盘结回去。他很惊奇,就把它揣到怀里。来到江馆,全家已经早到了。他是从前的驸马,家里有歌妓和乐妓。他把那根筝弦交给筝妓说:“这是我从芦苇上拾到的,挺新挺紧的,但是那是沙洲江岸,这东西是从哪来的呢?我觉得挺奇怪。你把它装到筝上,听听怎么样。”筝妓接过弦去,立即就去往筝上安装,发现这弦与其它弦完全一样,只是短了二三寸。当时正吃饭,筝妓先把弦放在那里,一放下它就又盘结起来。吃完饭一看,那弦居然蜿蜒摇动起来。筝妓吃惊地告诉大家,大家争抢着来看,见那东西居然有一双明亮的眼睛。韦宥吃惊地说:“莫非是一条龙?”于是他命人帮他穿戴好衣帽,烧香祷告。然后把那东西放到水盆里,投到大江里去。刚投到江流中,风流便大作,云雾蒸腾,惊雷滚动,天昏地暗,一条一百多尺长的白龙腾跃升空。在场的人全都看到了,老半天才渐渐消逝。 尺 木
龙头上有一物如博山形,名尺木。龙无尺木,不能升天。(出《酉阳杂俎》)龙头上有一种东西,样子像博山形状,叫尺木。龙没有尺木,就不能升天。 史氏子 有史氏子者,唐无和中,曾与道流游华山。时暑甚,憩一小溪。忽有一叶大如掌,红殷可爱,随流而下。史独接得,置于怀中。坐食顷,觉怀中冷重。潜起观之,其上鳞栗栗而起。史警惧,弃林中。遂白众人:“此必龙也,可速去!”须臾,林中白烟生,弥布一谷。史下山未半,风雨大至。(出《酉阳杂俎》)
有一个姓史的人,在唐元和年间,曾经和几位道士游华山。当时天气很热,大家坐在一条小溪旁歇息。忽然有一片手掌大的树叶顺流而下。那叶子红艳可爱,姓史的就把它捞上来,放到怀里。坐了不到一顿饭的时间,他觉得怀里很凉,就悄悄地起来观看,见那叶子上开始起鳞。他很害怕,把它扔到林子里,就告诉大家说:“这一定是条龙,应该赶快离开!”顷刻之间,林子里开始冒出白烟,布满山谷。他们往山下跑,还没跑到一半,风雨已经很大了
许汉阳
许汉阳,本汝南人也。贞元中,舟行于洪饶间。日暮,江波急,寻小浦路入。不觉行三四里,到一湖中,虽广而水才三二尺。又北行一里许,见湖岸竹树森茂,乃投以泊舟。渐近,见亭宇甚盛,有二青衣双鬟方鸦,素面如玉,迎舟而笑。汉阳讶之,而调以游词,又大笑,复走入宅。汉阳束带,上岸投谒。未行三数步,青衣延入宅内厅,揖坐。云:“女郎易服次。”须臾,青衣命汉阳入中门。见满庭皆大池,池中荷芰芬芳,四岸斐如碧玉。作两道虹桥,以通南北。北有大阁。上阶,见白金书曰“夜明宫”。四面奇花果木,森耸连云。青衣引上阁一层,又有青衣六七人,见者列拜。又引第二层,方见女郎六七人。目未尝睹,皆拜问所来。汉阳具述不意至此。女郎揖坐讫,青衣具饮食,所用皆非人间见者。食讫命酒。其中有奇树高数丈,枝干如梧,叶似芭蕉,有红花满树未吐。盎如杯,正对饮所。一女郎执酒,命一青衣捧一鸟如鹦鹉,置饮前栏干上。叫一声,而树上花一时开,芳香袭人。每花中有美人长尺余,婉丽之姿,掣曳之服,各称其质。诸乐弦管尽备。其人再拜。女郎举酒,众乐俱作,萧萧冷冷,窨(陈校本“窨”作“杳”)如神仙。才一巡,已夕,月色复明。女郎所论,皆非人间事,汉阳所不测。时因汉阳以人事辩之,则女郎一无所酬答。欢饮至二更,筵宴已毕,其树花片片落池中,人亦落,便失所在。一女郎取一卷文书以示,汉阳览之,乃《江海(陈校本“海”作“女”)赋》。女郎令汉阳读之,遂为读一遍。女郎又请自读一遍,命青衣收之。一女即谓诸女郎,兼语汉阳曰:“有感怀一章,欲请诵之。”女郎及汉阳曰:“善。”及吟曰:“海门连洞庭,每去三千里。十载一归来,辛苦潇湘水。”女郎命青衣取诸卷,兼笔砚,请汉阳与录之。汉阳展卷,皆金花之素,上以银字札之,卷大如拱斗。已半卷书过矣,观其笔,乃白玉为管,研乃碧玉,以玻璃为匣,研中皆研银水。写毕,令以汉阳之名押之。展向前,见数首,皆有人名押署。有名仲方者,有名巫者,有名朝阳者,而不见姓。女郎遂收索卷。汉阳曰:“有一篇欲奉和,拟继此可乎?”女郎曰:“不可。此亦每归呈父母兄弟,不欲杂尔。”汉阳曰:“适以弊名押署,复可乎?”曰:“事别,非君子所谕。”四更已来,命悉收拾。挥霍次,一青衣曰:“郎可归舟矣。”汉阳乃起。诸女郎曰:“忻此旅泊接奉,不得郑重耳。”恨恨而别。归舟忽大风,云色陡暗,寸步黯黑。至平明,观夜来饮所,乃空林树而已。汉阳解缆,行至昨晚棂口江岸人家,见十数人,似有非常。因泊舟而讯。人曰:“江口溺杀四人,至二更后,却捞出。三人已卒,其一人,虽似死而未甚。有巫女以杨柳水洒拂禁咒,久之能言曰:“昨夜水龙王诸女及姨姊妹六七人归过洞庭,宵宴于此,取我辈四人作酒。掾客少,不多饮,所以我却得来。’”汉阳异之,乃问曰:“客者谓谁。”曰:“一措大耳,不记姓名。”又云,青衣言,诸小娘子苦爱人间文字,不可得,常欲请一措大文字而无由。又问今在何处,已发舟也。汉阳乃念昨宵之事,及感怀之什,皆可验也。汉阳默然而归舟,觉腹中不安,乃吐出鲜血数升,知悉以人血为酒尔。三日方平。(出《博异志》)
许汉阳本是汝南人。贞元年间,他乘舟走到洪饶州间。傍晚,江流很急,顺着水边的一条路线漂入,不知不觉漂出三四里,来到一个湖中。湖面虽然宽广,但是水深只有二三尺。又向北走了一里左右,见湖岸竹树繁茂,就想划过船去停泊。渐渐靠近,见这里的亭台屋宇很是广阔。有两个婢女迎着他的船微笑。这两个婢女头顶双发髻,方形丫,脸白如玉。许汉阳感到惊讶。他油腔滑调挑逗她们,她们大笑着走入宅院。许汉阳整衣束带,上岸去投宿拜谒。没走上三五步,一位婢女便迎出来,直接领进内厅,让他坐下。然后说:“这是女郎换衣服的地方。”过了一会儿,婢女让许汉阳走进中门。院里到处都是大水池,池中的荷花、菱角之类散发着芬芳,四岸像碧玉一般文彩焕然。有两座虹桥贯通南北。北边有一个大阁。拾级而上,见上面有用白金书写的三个大字:“夜明宫”。四面的奇花异草以及各种果树,森然高耸,与云相接。那婢女把他领到阁楼的头一层,那里的六七个婢女一齐向他下拜。又领到第二层,才见到六七位女郎。他还未等看清她们,她们就一齐拜见,并七嘴八舌问他从哪儿来。许汉阳详细说明自己是无意中来到这里的。女郎们请他坐定之后,婢女们送上来饮食。这些饮食都是人间不曾见过的。吃完又喝酒。院子里有一棵几丈高的大树,看枝干像梧桐。看叶子像芭蕉。树上挂满了还没有开放的红花,一朵朵大如酒杯。这棵树正对着喝酒的地方。一位女郎端着酒,让一名婢女捧来一只很像鹦鹉的鸟,放在面前的栏杆上。那鸟叫了一声,树上的花便同时开放,香气袭人。每一朵花中,都有一个一尺多高的美人。这些小美人个个都姿容婉丽,服饰飘摆,各有风韵。各种弦乐管乐的乐器都有。女郎一举杯,便众乐齐奏,忽而像萧萧马鸣,时而像泠泠的水声,就像仙乐一般。刚刚酒过一巡,天就已经黑了,月色明亮起来。女郎们谈论的,都不是人间的事。都是许汉阳所没有想到的。当时许汉阳就用人间的事与她们争辩,女郎们没法儿用常理回答。喝到二更天,宴席已经结束,那些树上的红花也一片片地落入池中,那些小美人也随之落下,便不知哪去了。一位女郎拿来一卷文书给许汉阳看。许汉阳一看,是《江海赋》。那女郎让许汉阳读一遍。许流阳就读了一遍。女郎又自己读了一遍,然后让婢女收了起来。一位女郎对众女郎和许汉阳说:“我想好一首感怀诗,想给大家朗诵一下。”女郎们和许汉阳都说好,于是那女郎吟诵道:“海门连洞庭,每去三千里。十载一归来,辛苦潇湘水。”那女郎让婢女把卷、笔、砚取来,请许汉阳为她把诗录下来。许汉阳把卷打开一看,见卷全是金花底色的白素丝绸,上面用银字写的。卷像拱斗那么大,有半卷已经写过了。看那笔,是白玉做的笔管。砚台是碧玉做的,用玻璃做的匣子。砚台里研的全是银水。写完之后,女郎让许汉阳写上自己的名字。打开往前看,看到了几首诗,都有人署名。有叫“仲方”的,有叫“巫”的,有叫“朝阳”的,而不见有写姓氏的。这时候女郎就往回要那卷。许汉阳说:“我有一首和诗,打算接着写到后边可以吗?”女郎说:“不可以。这书卷每次回家都要交给父母兄弟看,不想把你夹杂在里边。”许汉阳说:“刚才把我的名字都写上了,那怎么又可以了呢?”女郎说:“不是一回事,这不是你能明白的。”四更天一到,就让人全都收拾了。匆忙中,一位婢女说:“您可以回去了。”许汉阳便起身。众女郎说:“这次相会令人高兴,只是对你怠慢了。”大家恋恋不舍,恨恨而别。许汉阳回来的时候忽然遇上大风,云色陡然变暗,每走一步都黑暗得看不见路。到了天明,他来看他夜间喝酒的地方,乃是一片空空的树林罢了。许汉阳解开缆绳,走到昨晚所见江岸人家处,见有十几个人,好像发生了什么事情,于是就停船打听。有人说:“江口淹死了四个人,到二更天捞上来,三个人已死,另一个虽然像死了却没有完全死过去,有一个巫女为他洒拂杨柳水,念咒,四次才能讲话,他说:‘昨天晚上水龙王的几个女儿及她们的姨表姊妹六七个人回过洞庭,在这举行夜宴,用我们四个人做酒。因为客人不多,喝酒不多,所以我还能活着回来。’”许汉阳感到惊异,就问那个人说:“那个客人是谁?”那人说:“是一个穷酸的读书人,不记得他的姓名。”那人又说:“听婢女说,这些小娘子特别喜爱人间的文字,但总弄不到。她常常想向一个穷酸文人求字而没有法子。”许汉阳问那个穷酸文人现在什么地方,对方说已经开船走了。许汉阳想到昨天夜间的事,以及那些复杂的感触,都可以验证了。他默默地乘船而回,觉得肚子里不大安稳,就吐了几升鲜血,知道这全是用人血做的酒,三天之后才平定。
刘禹锡
唐连州刺史刘禹锡,贞元中,寓居荥泽。首夏独坐林亭,忽然间大雨,天地昏黑,久方开霁。独亭中杏树,云气不散。禹锡就视树下,有一物形如龟鳖,腥秽颇甚,大五斗釜。禹锡因以瓦砾投之,其物即缓缓登阶,止于檐柱。禹锡乃退立于床下,支策以观之。其物仰视柱杪,款以前趾,抉去半柱。因大震一声,屋瓦飞纷乱下,亭内东壁,上下罅裂丈许。先是亭东紫花苜蓿数亩,禹锡时于裂处,分明遥见。雷既收声,其物亦失,而东壁之裂,亦已自吻合矣。禹锡亟视之,苜蓿如故,壁曾无动处。(出《集异记》)
唐朝连州刺史刘禹锡,贞元年中,寓居在荥泽。四月的一天,他独自坐在林亭中,忽然间下起大雨,天地一片昏黑,很久才开晴。只有亭中的一棵杏树云气不散。刘禹锡走近杏树细看,看到一物形状像龟鳖,特别污秽腥臭,有五斗大锅那么大的东西。他就扔瓦砾打它。那东西就缓缓地登上台阶,在檐柱下停住了。刘禹锡就退到床下,把书箱摞起来垫脚,观察那东西。那东西仰视着柱子的顶端,慢慢用前爪子挖去半根柱子,于是大震一声,屋上的瓦纷飞乱下。亭内东壁上,从上到下裂了一个一丈来长的口子。原先这亭东有几亩紫花苜蓿,刘禹锡这时从裂口可以分明地看到远处这些苜蓿。雷震声过后,那东西也没有了。而东壁上的裂口,也自己吻合了。刘禹锡多次去看,苜蓿如旧,墙壁竟然没有变化之处。
周 邯
贞元中,有处士周邯,文学豪俊之士也。因彝人卖奴,年十四五。视其貌甚慧黠。言善入水,如履平地。令其沉潜,虽经日移时。终无所苦。云,蜀之溪壑潭洞,无不届也。邯因买之,易其名曰“水精”。异其能也。邯自蜀乘舟下峡,抵江陵,经瞿塘滟滪,遂令水精沉而视其邃远。水精入,移时而出,多探金银器物。邯喜甚。每舣船于江潭,皆令水精沉之,复有所得。沿流抵江都,经牛渚矶,古云最深处,是温峤爇犀照水怪之滨。又使没入。移时复得宝玉。云,甚有水怪,莫能名状,皆怒目戟手,身仅免祸。因兹邯亦至富赡。后数年,邯有友人王泽,牧相州,邯适河北而访之。泽甚喜,与之游宴,日不能暇。因相与至州北隅八角井。天然磐石,而甃成八角焉,阔可三丈余。且暮烟云蓊郁,漫衍百余步。晦夜,有光如火红射出千尺,鉴物若昼。古老相传云,有金龙潜其底,或亢阳祷之,亦甚有应。泽曰:“此井应有至宝,但无计而究其是非耳。”邯笑曰:“甚易。”遂命水精曰:“汝可与我投此井到底,看有何怪异。泽亦当有所赏也。”水精已久不入水,忻然脱衣沉之。良久而出,语邯曰:“有一黄龙极大,鳞如金色,抱数颗明珠熟寐。水精欲劫之,但手无刃。惮其龙忽觉,是以不敢触。若得一利剑,如龙觉,当斩之无惮也。”邯与泽大喜。泽曰:“吾有剑,非常之宝也。汝可持往而劫之。”水精饮酒伏剑而入。移时,四面观者如堵。忽见水精自井面跃出数百步。续有金龙(“龙”原作“手”。据陈校本改。)亦长数百尺,爪甲锋颖,自空拿攫水精。却入井去。左右慑栗,不敢近睹。但邯悲其水精,泽恨失其宝剑,逡巡。有一老人,身衣褐裘,貌甚古朴。而谒泽曰:“某土地之神,使君何容易而轻其百姓?此穴金龙,是上玄使者。宰其瑰璧,泽润一方。岂有信一微物,欲因睡而劫之?龙忽震怒,作用神化,摇天关,摆地轴,搥山岳而碎丘陵,百里为江湖,万人为鱼鳖。君之骨肉焉可保?昔者钟离不爱其宝,孟尝自返其珠,子不之效,乃肆其贪婪之心。纵使猾韧之徒,取宝无惮,今已啖其驱而锻其珠矣。”泽赧恨,无词而对。又曰:“君须火急悔过而祷焉,无使甚怒耳。”老人倏去。泽遂具牲牢奠之。(出《传奇》)
贞元年间,有一个叫周邯的处士,是一位文学豪杰之士。一个彝人卖奴隶,那奴隶十四五岁,看样子很聪明伶俐。主人介绍说这奴隶善于入水,在水里如履平地一般。让他沉到水底,虽然经日移时不上来,他始终都不觉得苦。说蜀地的溪、壑、潭、洞,没有他没到过的。周邯于是就买了这个奴隶,认为他的本领不一般,给他改名叫“水精”。周邯从蜀地坐船,出山峡,到江陵。经过瞿塘峡滟滪堆滩时,他就让水精沉到水底,去看看水底到底有多深。水精入水,过了一会儿出来,捞得许多的银器物,周邯高兴坏了。每次小船泊于江岸潭边,他都让水精沉下去一次,又有收获。沿江流来到江都,经过牛渚矶。自古说最深的地方,是温峤燃烧犀角照水怪的地方。他又让水精沉下去。过了一会儿水精捞上来一块宝玉,说水底下有水怪,说不准是什么样子,都怒自狂舞,要抓他,自己仅仅能免祸。由此周邯也成为巨富。几年后,周邯有一个叫王泽的朋友在相州做太守,周邯到河北去访问他。王泽很高兴,与周邯一起游览,欢宴,一天天没有空闲。二人一起来到州北隅的八角井。所谓八角井,是用天然弯曲的石头,把井壁砌成八角形。井口宽三丈还多。这口井,早晨和晚上烟云蒸腾,弥漫出一百多步外。黑夜,有火红的光从井里射出来,可照出一千尺,看东西像白天一样清楚。自古人们相传说,有一条金龙潜伏在水底。有时候久旱不雨,人们到井边来祷告,也很灵验。王泽说:“这井里理应有至宝,只可惜没有办法探究它的虚实罢了。”周邯笑着说:“非常容易!”于是就对水精说:“你要能投到水底,看看井里有什么怪异,连王泽也会重重的赏你。”水精已经很长时间没下过水了,很高兴就脱了衣服下去了。很长时间他才出来,对周邯说:“有一条很大的黄龙,鳞如金色,抱着几颗明珠在那睡觉。水精想要把明珠抢过来,但是手中没有兵刃,怕那龙忽然发觉,所以没敢动。如果能有一把利剑,即使龙发觉了那也可以把它杀死,没有什么可怕了。”周邯和王泽非常惊喜。王泽说:“我有剑,我这把剑还是一把不比寻常的宝剑呢。你可以拿我的剑下去把明珠抢来!”水精喝了些酒,带着剑就下去了。过了一会儿,四面看热闹的人像墙一样。忽然看见水精从井面跳出来几百步远,接着有一条几百尺长,爪甲锋利的金龙从空中来抓水精,人和龙都退进入井中。左右的人心惊胆战,不敢近看。只是周邯心疼他的水精,王泽心疼他的宝剑,二人逡巡不定。有一位身穿褐裘,相貌古朴的老人来见王泽说:“我是土地神。先生怎能这么轻视自己的百姓?这口井里的金龙,是上天的使者,主宰那些瑰璧,泽润一方生灵,哪能只相信那一把小小的宝剑,而想要趁龙睡觉去把明珠抢过来呢?龙忽然震怒,作用神化,摇得动天关,摆得动地轴,捶得碎山岳,砸得碎丘陵,百里大地变成江湖,万人之众都要喂鱼鳖。到那时候,你的骨肉怎么能保得住呢?从前钟离不爱其宝,孟尝君自返其珠。你不学他们,却纵使贪婪狡诈之徒,鼓动狡诈贪婪之心,肆无忌惮地去夺宝。现在他已经被龙吃掉锻炼那些珠子了!”王泽羞愧悔恨,无言以对。土地神又说:“你必须马上悔过并且要褥告,不要让金龙太生气了!”老人倏然离去。王泽立即就准备供品祭奠。
资州龙
韦皋镇蜀末年,资州献一龙,身长丈余,鳞甲悉具。皋以木匣贮之,蟠屈于内。时属元日,置于大慈寺殿上,百姓皆传,纵观二三日,为香烟薰死。国史阙书。是何祥也?(出《纪闻》。)韦皋镇守巴蜀的末年,资州献来一条龙,身长一丈多,鳞和甲什么都有。韦皋把它用木匣子装着,让它在匣子里蟠屈着。当时正是正月初一,把它放在大慈寺的大殿上,百姓们一传十、十传百,随便看了三天,结果龙被香火薰死了。《国史》上缺少这件事的记载。这是什么预兆呢?
韦思恭 元和六年,京兆韦思恭与董生、王生三人结友,于嵩山岳寺肄业。寺东北百余步,有取水盆在岩下。围丈余,而深可容十斛。旋取旋增,终无耗。一寺所汲也。三人者自春居此,至七月中,三人乘暇欲取水。路臻于石盆。见一大蛇长数丈,黑若纯漆,而有白花,似锦,蜿蜒盒中。三子见而骇,视之良久。王与董议曰:“彼可取而食之。”韦曰:“不可。昔葛陂之竹,渔父之梭,雷氏之剑,尚皆为龙,安知此名山大镇,岂非龙潜其身耶。况此蛇鳞甲,尤异于常者。是可戒也。”二子不纳所言,乃投石而扣蛇且死,萦而归烹之。二子皆咄韦生之诈洁。俄而报盆所又有蛇者。二子之盆所,又欲击。韦生谏而不允。二子方举石欲投,蛇腾空而去。及三子归院,烹蛇未熟。忽闻山中有声,殷然地动。觇之,则此山间风云暴起,飞沙走石。不瞬息至寺,天地晦暝,对面相失。寺中人闻风云暴起中云:“莫错击。”须臾,雨火中半下,书生之宇,并焚荡且尽。王与董,皆不知所在,韦子于寺廊下无事。故神化之理,亦甚昭然。不能全为善,但吐少善言,则蛟龙之祸不及矣。而况于常行善道哉!其二子尸,迨两日,于寺门南隅下方索得。斯乃韦自说。至于好杀者,足以为戒矣。(出《博异志》)
元和六年,京兆人韦思恭与董生、王生三人结友,在嵩山岳寺修习学业。寺东北一百多步的地方,岩石下有一个取水盒。水盆的围长一丈多一点,而深可装得下十斛。水是随打随增多,打多少增多少,始终不见少。全寺的人都来打水。韦思恭等三人从春天住进来,到了七月中旬,有一天,三个人趁有空就去打水。走到石盆,他们看到一条大蛇。这条大蛇有几丈长,黑得像纯漆,有白花,像锦,在石盆里弯弯曲曲地爬动。三个人吓了一跳,看了好久。王生与董生商议说:“那东西可以打死拿回去吃。”韦思恭说:“不行。以前葛陂的竹,渔父的梭,雷氏的剑,尚且都是龙,怎么知道这名山大镇之中就没有龙呢?难道不是龙在这石盆里潜身吗?况且这条蛇的鳞和甲,和一般蛇特别不一样。这可要小心!”二人没听他的话,就扔石头把蛇打死,缠绕起来拿回去煮上了。二人都嘲笑韦思恭是假正经。不一会儿有人说石盆那里又有大蛇,二人跑去一看,又要下手击蛇,韦思恭急忙劝阻。二人刚举石要投,那蛇腾空而去。等到三个人回到院子里,蛇肉还没煮熟。忽然听到山中有一种声音,地也在颤动。一看,竟然是这山中风云暴起,飞砂走石。眨眼的工夫,风沙来到寺前,天昏地暗,对面不见人。寺中的人们在风云暴起之中有人祷告说:“不要错击了好人!”片刻,天上下火,其中多半下到三位书生的屋上,烧了个净光。王生和董生都不知在哪。韦思恭在寺廊下没啥事儿。所以,神化的道理也很明显。不能全做善事,只说了一些好话,那么蛟龙之祸就没有及身,何况那些经常行善道的呢!那王生和董生的尸体,过了两天,才在寺门南边找到。这是韦思恭亲口说的。对于那些好杀生的人,此事足以为戒了。
卢元裕 故唐太守卢元裕未仕时,尝以中元设幡幢像,置盂兰于其间。俄闻盆中有唧唧之音。元裕视,见一小龙才寸许,逸状奇姿,婉然可爱。于是以水沃之,其龙伸足振鬣已长数尺矣。元裕大恐。有白云自盆中而起,其龙亦逐云而去。元裕即翰之父也。(出《宣室志》)
从前唐太守卢元裕还没做官时,曾经在七月二十五这天设置幡幢像,又把盂兰盆放在其间,不一会儿就听到盆中有“唧唧”的声音。卢元裕过去一看,见盆里有一条才一寸来长的小龙,形状超逸,姿态奇丽,婉然可爱。于是他就用水浇它。这时候,只见那小东西伸足振鬣,转瞬间长到几尺长了。卢元裕很害怕,有白云从盆中升起,那龙也追赶着白云而飞去。卢元裕就是卢翰的父亲。
卢 翰
唐安太守卢元裕子翰言,太守少时,尝结友读书终南山。日晚溪行,崖中得一圆石,莹白如鉴。方执玩忽次,堕地而折。中有白鱼约长寸余,随石宛转落涧中。渐盈尺,俄长丈余,鼓鬐掉尾。云雷暴兴,风雨大至。(出《纪闻》)
唐安太守卢元裕的儿子卢翰说,卢元裕年轻的时候,曾经结友在终南山读书。有一天傍晚走在溪边,从石崖中拾到一块圆形石头。这石头莹晶光亮如镜子一般。正拿着玩,忽然掉到地上摔断了,里边有一条一寸多长的白鱼,随着那石头宛宛转转落到涧中。只见那条小鱼渐渐长满一尺,不一会儿又长到一丈多。它鼓鬐奋爪,昂首掉尾。于是云雷暴起,风雨大作。
李 修
唐浙西观察使李修,元和七年,为绛郡守。是岁,其属县龙门有龙见。时观者千数。郡以状闻于太府。时相国河东府张弘靖为河中节度使,相国之子故舒州刺史以宗,尝为文以赞其事。(出《宣室志》)
唐朝浙西观察使李修,元和七年,是绛郡太守。这年,这个郡所属的龙门县有龙出现,当时看见的有上千人。郡守写状子报告太府知道。当时相国是河东府的张弘靖任河中节度使,相国的儿子前舒州刺史张以宗,曾经写文章赞美这件事。
韦 宥
唐元和,故都尉韦宥出牧温州,忽忽不乐,江波修永,舟船燠热。一日晚凉,乃跨马登岸,依舟而行。忽浅沙乱流,芦苇青翠,因纵辔饮马。而芦枝有拂鞍者。宥因闲援熟视,忽见新丝筝弦,周缠芦心。宥即收芦伸弦,其长倍寻。试纵之,应乎复结。宥奇骇,因置于怀。行次江馆,其家室皆已维舟入亭矣。宥故驸马也,家有妓。即付筝妓曰:“我于芦心得之,颇甚新紧。然沙洲江徼,是物何自而来?吾甚异之。试施于器,以听其音。”妓将安之,更无少异,唯短三二寸耳。方馔,妓即置之,随置复结。食罢视之,则已蜿蜒摇动。妓惊告众,竞来观之,而双眸瞭然矣。宥骇曰:“得非龙乎?”命衣冠,焚香致敬。盛诸盂水之内,投之于江。才及中流,风浪皆作,蒸云走雷,咫尺昏晦。俄有白龙百尺,拿攫升天。众咸观之,良久乃灭。(出《集异记》)
唐元和年间,前都尉韦宥出任温州郡守,心中闷闷不乐,水路又很远,天气灼热,坐在船上也不好受。一天晚上比较凉爽,他就下船上岸,骑着马和船并行。忽然间看到一个地方,沙浅流乱,芦苇青青,于是他就撒开缰绳过去饮马。走在芦苇丛中,有的芦枝拂打马鞍,他随手就抓上来一棵,一看,看到一根新丝制成的筝弦缠在芦苇上。他立即就把筝弦拿下来,伸开一看,有两寻来长。他把弦松开,弦又立即盘结回去。他很惊奇,就把它揣到怀里。来到江馆,全家已经早到了。他是从前的驸马,家里有歌妓和乐妓。他把那根筝弦交给筝妓说:“这是我从芦苇上拾到的,挺新挺紧的,但是那是沙洲江岸,这东西是从哪来的呢?我觉得挺奇怪。你把它装到筝上,听听怎么样。”筝妓接过弦去,立即就去往筝上安装,发现这弦与其它弦完全一样,只是短了二三寸。当时正吃饭,筝妓先把弦放在那里,一放下它就又盘结起来。吃完饭一看,那弦居然蜿蜒摇动起来。筝妓吃惊地告诉大家,大家争抢着来看,见那东西居然有一双明亮的眼睛。韦宥吃惊地说:“莫非是一条龙?”于是他命人帮他穿戴好衣帽,烧香祷告。然后把那东西放到水盆里,投到大江里去。刚投到江流中,风流便大作,云雾蒸腾,惊雷滚动,天昏地暗,一条一百多尺长的白龙腾跃升空。在场的人全都看到了,老半天才渐渐消逝。 尺 木
龙头上有一物如博山形,名尺木。龙无尺木,不能升天。(出《酉阳杂俎》)龙头上有一种东西,样子像博山形状,叫尺木。龙没有尺木,就不能升天。 史氏子 有史氏子者,唐无和中,曾与道流游华山。时暑甚,憩一小溪。忽有一叶大如掌,红殷可爱,随流而下。史独接得,置于怀中。坐食顷,觉怀中冷重。潜起观之,其上鳞栗栗而起。史警惧,弃林中。遂白众人:“此必龙也,可速去!”须臾,林中白烟生,弥布一谷。史下山未半,风雨大至。(出《酉阳杂俎》)
有一个姓史的人,在唐元和年间,曾经和几位道士游华山。当时天气很热,大家坐在一条小溪旁歇息。忽然有一片手掌大的树叶顺流而下。那叶子红艳可爱,姓史的就把它捞上来,放到怀里。坐了不到一顿饭的时间,他觉得怀里很凉,就悄悄地起来观看,见那叶子上开始起鳞。他很害怕,把它扔到林子里,就告诉大家说:“这一定是条龙,应该赶快离开!”顷刻之间,林子里开始冒出白烟,布满山谷。他们往山下跑,还没跑到一半,风雨已经很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