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广记》 卷第四百六十五 水族二
作者:李昉
峰州鱼 海虾 瓦屋子 印鱼 石斑鱼
井鱼
异鱼 螃 鱓鱼 玳瑁 海术 海镜
水母
蠏 百足蠏 螗蠏 鱼 鹦鹉螺 红螺 鸯龟
鲵鱼 鲎 飞鱼 虎蠏 蠔 赤鯶公 雷穴鱼
虬尾 牛鱼 蝤(石多) 奔(鱼孚) 係臂
鸡嘴鱼 剑鱼 懒妇鱼 黄雀化蛤 天牛鱼峰州鱼 峰州有一道水,从吐蕃中来,夏冷如冰雪。有鱼长一二寸,来去有时,盖水上如粥。人取烹之而食,千万家取不可尽。不知所从来。(出《朝野佥载》)
峰州有一道水,是从吐蕃国中流过来的,夏天水冷得象冰雪一样。水中有一种鱼长一二寸,来和去都按着季节时令。鱼浮在水面,象粥一样厚,人们捕捞起来煮着吃,千万家也捕捞不完。不知是从哪里来的。 海 虾
刘恂者曾登海舶,入舵楼,忽见窗板悬二巨虾壳。头、尾、钳、足具全,各七八尺。首占其一分,嘴尖利如锋刃,嘴上有须如红箸,各长二三尺。双脚有钳,钳粗如人大指,长二尺余,上有芒刺如蔷薇枝,赤而铦硬,手不可触。脑壳烘透,弯环尺余,何止于杯盂也。《北户录》云:“滕循为广州刺史,有客语循曰:‘虾须有一丈长者,堪为拄杖。’循不之信,客去东海,取须四尺以示循,方伏其异。”(出《岭表录异》)
刘恂曾登上一只大海船,进入了舵楼里,忽然看见窗板上悬挂着两个巨大的虾壳。头、尾巴、双钳和脚都是完整的,各长七八尺,头占长度的十分之一。嘴又尖又利象刀刃一样,嘴上的须子象根红色的筷子,各长二三尺。一对对脚上都有钳子,钳子象人的大拇指一样粗,长两尺多,上面长着象蔷薇花刺一样的又锋利又硬的红色小刺,不能用手去触碰。脑壳部分用火烘透,弯成环形有一尺多长。就象个盂盆一样。《北户录》说:“滕循任广州刺史的时候,有个客人对滕循说:‘有的大虾须有一丈多长,能当拐杖使用。’滕循不相信。那个客人去东海,取回一根四尺长的虾须给滕循看,这才信服了客人说的奇事。” 瓦屋子
瓦屋子,盖蚌蛤之类也,南中旧呼为蚶(音憨)子。顷因卢钧尚书作镇,遂改为瓦屋子,以其壳上有棱如瓦垅,故以此名焉。壳中有肉,紫色而满腹,广人犹重之,多烧以荐酒,俗呼为天脔炙。食多即壅气,背膊烦疼,未测其性也。(出《岭表录异》)
瓦屋子,属于蚌蛤一类,南中一带过去称呼它叫蚶子,后来因为卢钧尚书镇守这里,就改叫瓦屋子,因为它的壳上有棱象屋瓦的垅一样,所以用这个给它起名。壳里有肉,肉是紫色的,肉很丰满,广东人很喜欢它,大多用火烤着做下酒菜吃,人们把它叫做天上的烤肉块。吃多了就呼吸不畅,后背和胳膊疼痛,还不了解它的性质。
印 鱼
印鱼,长一尺三寸,额上四方如印,有字,诸大鱼应死者,先以印印之。(出《酉阳杂俎》)
印鱼,长一尺三寸,额头上呈四方形,象印章一样,上面有字。各种大鱼应当死去的,就先用印印在大鱼的身上。
石斑鱼
僧行儒言,建州有石斑鱼,好与蛇交。南中多隔蜂窠,窠大如壶,常群螫人。土人取石斑鱼就蜂侧炙之,標于竿上,向日,令鱼影落其窠上,须臾,有鸟大如燕数百,互击其窠,窠碎落如叶,蜂亦全尽。(出《酉阳杂俎》)
行儒和尚说,建州有一种石斑鱼,喜欢与蛇交配。南中一带有很多蜂巢,大小象个水壶,常常成群地出来螫人。土人拿来石斑鱼靠近蜂巢的附近用火烧,挂在木杆上,对着太阳,让鱼的影子落在巢上。不一会,有几百只大小象燕子的鸟,轮流地攻击蜂巢,巢被弄碎象树叶一样地落到地上,蜂也全死光了。
井 鱼
唐段成式云,井鱼脑有穴,每嗡水,辄于脑穴蹙出,如飞泉,散落海中,舟人竞以空器贮之。海水咸苦,经鱼脑穴出,反淡如泉水焉。成式见梵僧善提胜说。(出《酉阳杂俎》)
唐代的段成式说,井鱼的脑袋上有个洞,每当吸水时,水就会从脑袋上的洞快速地喷出来,象飞出的泉水,散落在海里,船上的人都争着用空的器具接住水并贮存起来。海水本来又咸又苦,经过鱼脑的洞喷出来,反而淡得象泉水一样。这是段成式见到印度僧人善提胜时听他说的。
异 鱼
异鱼,东海人常获鱼,长五六尺,腹胃成胡鹿刀槊之状,或号秦皇鱼。(出《酉阳杂俎》)异鱼是东海人常常捕到的鱼,长五六尺,肚子里的胃,呈现出盛箭器和刀槊的样子,有人叫它秦皇鱼。
螃
傍海大鱼,脊上有石十二时,一名篱头溺,一名螃,其溺甚毒。(出《酉阳杂俎》)
傍海地方的大鱼,脊背有石十二时。一个名叫篱头溺,一个名叫螃,这种鱼的尿有很大毒性。 鱓 鱼 郫县侯生者,于沤麻池侧得鱓鱼,大可尺围,烹而食之,发白复黑,齿落复生,自此轻健。(出《录异记》)
郫县的侯生,在沤麻池的附近捉到一条鱓鱼,直径大约有一尺,煮着吃了,白发变黑,掉了的牙齿又生出来,从此就身体轻健。
玳 瑁
玳瑁形状似龟,唯腹背甲有烘点。《本草》云:“玳瑁解毒,其大者悉婆萨石,兼云辟邪。”广南卢亭,(海岛彝人也。)获活玳瑁龟一枚以献连帅嗣薛王。王令生取背甲小者二片,带于左臂上以辟毒。龟被生揭其甲,甚极苦楚。后养于使宅后北池,伺其揭处渐生,复遣卢亭送于海畔。或云,玳瑁若生,带之有验,是饮馔中有盅毒,玳瑁甲即自摇动;若死,无此验。(出《岭表录异》)
玳瑁的形状象龟,只是腹部和背部的甲壳上有烘烤的斑点。《本草》上说:“玳瑁能解毒,其中的大玳瑁全都是婆萨石,同时还能避邪。”广南的卢亭,活捉了一只玳瑁龟献给边帅的儿子薛王,薛王命令取下龟的二小片背甲,带在左臂上用来避毒。龟被活着揭下它的甲壳,痛苦达到了极点。然后放到使君住宅后北面的池子里养着,等到它被揭去甲壳的地方渐渐长好,再派卢亭把它送到海边去。有的人说,被揭下甲壳的玳瑁龟如果活着,带着它的甲壳就有灵验,你吃的饭菜中如果有毒,玳瑁的甲壳就会自己摇晃起来。被揭下甲壳后如果死了,就没有这种灵验了。
海 术
南海有水族,前左脚长,前右脚短,口在肋旁背上,常以左脚捉物,置于右脚,右脚中有齿啮之,方内于口。大三尺余,其声“术术”,南人呼为海术。(出《酉阳杂俎》)
南方有一种水产,前左脚长,前右脚短,口在肋旁边的后背上。常常用左脚捉东西,放在右脚上,右脚中有牙齿咬住那东西,这才放到口里。大的有三尺多长,它的叫声就象“术术”的声音,南方人叫它海术。 海 镜
海镜,广人呼为膏叶,盘两片,合以成形。壳圆,中甚莹滑。日(“日”原作“白”,据《太平御览》卷九四三改。)照如云母光。内有少肉如蚌胎,腹中有红蟹子,其小如黄豆,而螯具足。海镜饥,则蟹出拾食,蟹饱归腹,海镜亦饱。或迫之以火,则蟹子走出,离肠腹立毙。或生剖之,有蟹子活在腹中,逡巡亦毙。(出《岭表录异》)
海镜,广东人叫作膏叶,象两个盘子合起来的形状。壳是圆的,壳的中间很光滑晶莹,在太阳光的照射下能发出云母一样的光彩,壳内有少许的肉象蚌肉一样。肚子里有红色的蟹子,小得象黄豆一样,可是螯等器官都长得很完全。海镜饿了,小蟹子就出来找食吃,小蟹子吃饱了回到海镜的肚子里,海镜也饱了。有的人把海镜放在火边上烤,那么小蟹就走出来,一离开海镜的肚子立刻就死了。有的人活着剖开海镜,在海镜的肚子里有个小活蟹子,不一会儿,也死了。
水 母
水母,广州谓之水母,闽谓之魠。(痴驾反)其形乃浑然凝结一物,有淡紫色者,有白色者,大如覆帽,小者如碗。肠下有物如悬絮,俗谓之足,而无口眼。常有数十虾寄腹下,咂食其涎。浮泛水上,捕者或遇之,即欻然而没,乃是虾有所见耳。(《越绝书》云,海镜蟹为腹,水母虾为目。)南中好食之,云性暖,治河鱼之疾,然甚腥,须以草木灰点生油再三洗之,莹净如水精紫玉。肉厚可二寸,薄处亦寸余,先煮椒桂或豆蔻,生姜缕切而炸之,或以五辣肉醋,或以虾醋,如鲙食之。最宜虾醋,亦物类相摄耳。水母本阴海凝结之物,食而暖补,其理未详。(出《岭表录异》)
水母,广州人叫它水母,福建人叫它魠。它是凝结成整体的一个生物,有淡紫色的,有白色的,大的象倒扣过来的帽子,小的象碗一样。肠子下面有象悬挂着的棉絮一样的东西,平常人叫它是脚,可是不长嘴不长眼,常常有几十只虾寄居在水母的肚子下面,吸食水母涎水。水母一般漂浮在水面上,捕鱼人若遇到它,水母就很快地沉下去,那是因为虾看见了东西。南中一带的人喜欢吃它,说水母是暖性物,能治疗吃河鱼得的病,可是太腥,必须用草木灰和生油多次洗,就干净得象水晶和紫玉一样。肉厚大约有二寸,薄的地方也一寸多。先煮好椒桂或豆蔻,生姜切成丝用油炸好,或者用五辣肉醋,或者用虾醋,与水母丝一起拌着吃,最适宜的是虾醋,这也是符合物类互相辅佐互相摄取的道理。水母本来是阴海里凝结而成的生物,吃了它可以补暖,其中的道理还不清楚。
蟹
蟹,八月腹内有芒,芒真稻芒也,长寸许,向东输与海神,未输芒,不可食。(出《酉阳杂俎》)
蟹,八月的肚子里有芒刺,芒是真的稻芒,长一寸多,朝着东方献给海神,不献出芒刺,不能吃。
百足蟹
善苑国出百足蟹,长九尺,四螯。煎为胶,谓之螯胶,胜凤喙胶也。(出《酉阳杂俎》)
善苑国出产百足蟹,长九尺,四只螯,把蟹螯煎熬成胶,叫做螯胶,胜过凤喙胶。
螗 蟹
平原郡贡螗蟹,采于河间界,每年生贡。斫冰火照,悬老犬肉,蟹觉犬肉即浮,因取之。一枚直百钱,以毡密束于驿马上,驰之至京。(出《酉阳杂俎》)
平原郡进贡螗蟹,是在河间一带捕捉的,每年都进贡活的,劈开冰用火照明,悬挂着老狗肉,螗蟹觉察到是狗肉就浮上来,因而就捉到了,一只价值一百钱,用毡子密封起来捆在驿马上,奔驰着送到京城。 鱼 鱼,章安县出焉。子朝出索食,暮还入母腹,中容四子。颊赤如金,甚健,网不能制,俗呼为河伯健儿。(出《酉阳杂俎》)
鱼,出产在章安县。幼鱼早晨出找食吃,晚上回到母亲的肚子里,肚子里能装下四只幼鱼。鱼的两颊颜色象红铜,很健壮,渔网制不住它,人们叫它是河伯健儿。 鹦鹉螺
鹦鹉螺,旋尖处屈而咮,如鹦鹉嘴,故以此名,壳上青绿斑,大者可受二升。壳内光莹如云母,装为酒杯,奇而可玩。(出《岭表录异》)
鹦鹉螺,螺旋尾部的尖端弯曲着,象鹦鹉的嘴一样,就是根据这个给它命名。壳上有青色和绿色的斑点,大的能装下二升的东西,壳内光滑晶莹象云母一样。装饰成酒杯,新奇可玩赏。
红 螺
红螺,大小亦类鹦鹉螺,壳薄而红,亦堪为酒器。刳小螺为足,缀以胶漆,尤可佳尚也。(出《岭表录异》)
红螺,大小也类似鹦鹉螺。壳很薄是红色的,也适合做酒器,把小螺挖空做脚,用胶粘牢,涂上漆,特别令人喜爱。
鸯 龟
初宁县里多鸯龟,壳薄狭而燥,头似鹅,不与常龟同,而能啮犬也。(出《南越志》)
初宁县里有很多鸯龟,壳又薄又窄而且干燥。头象鹅子,和平常的龟不一样,却能咬狗。 鲵 鱼鲵鱼如鲇,四足长尾,能上树。天旱,辄含水上山,以草叶覆身,张口,鸟来饮水,辄吸食之。声如小儿,峡中人食之,先缚于树鞭之,身上白汁出,如构汁,去此方可食,不尔有毒。(出《酉阳杂俎》)
鲵鱼象鲇鱼一样,长着四只脚长尾巴,能爬上树。天旱的时候,就含着水上山,用草叶盖在身上,张着口,鸟来喝水,就吸住吃了,叫声象小孩子声音。山里人吃鲵鱼时,先把鲵鱼捆到树上用鞭子抽打,等身上出现白汁,象构树汁一样,去掉汁才能吃,不然就有毒。 鲎
鲎雌常负雄而行,渔者必得其双。南人列肆卖之,雄者少肉。旧说,过海辄相积于背,高尺(“尺”原作“丈”,据明抄本改。)余,如帆,乘风游行。今鲎壳上有物,高七八寸,如石珊瑚,俗呼鲎帆。至今闽岭重鲎酱。十二足,壳可为冠,次于白角。南人取其尾为小如意。(出《酉阳杂俎》)
鲎鱼中雌鱼常常背着雄鱼行走,打渔的人一定能成对地捉到。南方人把鲎鱼摆在市场上卖,雄鱼肉很少。旧的传说说,渡海时就互相背在背上。高一尺象船帆一样,能乘风游行。现在鲎鱼的壳上有个东西,高七八寸,象石珊瑚一样,一般人叫它鲎帆,至今福建一带还很重视鲎鱼酱。鲎鱼十二只脚,壳可以做帽子,仅次于白角。南方人用它的尾巴做成小如意。
飞 鱼
飞鱼,朗山朗水有之,鱼长一尺,能飞,即凌云空,息即归潭底。(出《酉阳杂俎》)飞鱼,朗山的朗水有这种鱼,鱼长一尺,能飞翔,突然就飞上云空,一忽儿就回到潭水的底部。 虎 蟹
虎蟹,壳上有虎斑,可装为酒器,与红蟹皆产琼崖海边,虽非珍奇,亦不易采得也。(出《岭表录异》)虎蟹,壳上有虎皮一样的斑点,可以装饰做酒器。与红蟹一起出产在琼崖的海边,虽然不是奇异珍贵的东西,也不是容易捉到的。 蠔
蠔即牡蛎也,其初生海岛边,如拳石,四面渐长。有高一二丈者,巉岩如山,每一房内,蠔肉一片,随其所生,前后大小不等。每潮来,诸蠔皆开房,伺虫蚁入,即合之。海夷卢亭者以斧楔取壳,烧以烈火,蠔即启房,挑取其肉,贮以小竹筐,赴虚市,以易西骨米。蠔肉大者醃为炙,小者炒食,肉中有滋味。食之即甚,壅肠骨。(出《岭表录异》)
蠔就是牡蛎,初时生在海岛边,像拳头大的石头,从四面渐渐地生长,有的长得高一二丈,象高大险峻的山。每一个石壳内,有一大片蠔肉,随壳而长。前前后后的蠔大小不相等,每当涨潮时,所有的蠔全都张开壳,遇到虫子进去,壳就合上。有个南海人卢亭用斧子楔取整个的蠔,用烈火烧它,蠔张开壳,挑出里面的肉,装在小竹筐里,到集市上去卖,用来交易米。蠔肉大的腌好烤着吃,小的炒着吃,肉很有滋味,吃多了蠔肉就会堵塞肠胃。 赤鯶公
鲤脊中鳞一道,每鳞上有黑点,大小皆三十六鳞。唐朝律,取得鲤鱼,即宜放,仍不得吃。说赤鯶公,卖者决六十。(出《酉阳杂俎》)鲤鱼的脊背上有一道鳞,每片鳞上有个黑点,大的小的全都是三十六片。根据唐朝的律法,捉到鲤鱼,就应该放掉,不能吃,并说卖赤鯶公鱼的人,杖打六十板。
雷穴鱼
兴州有一处名雷穴,水常半穴,每雷声,水塞穴流,鱼随流而出。百姓每候雷声,绕树布网,获鱼无限。非雷声,渔子聚鼓击于穴口,鱼亦辄出,所获半于雷时。韦行规为兴州刺史时,与亲故书,说其事。(出《酉阳杂俎》)
兴州有一个地方叫雷穴,里面常有半穴水,每当打雷时,水就满穴并往外流,鱼也随水流出来。百姓们每当打雷时,就绕着树布置好鱼网,能网到无数鱼。如果没有雷声,打鱼的人就在雷穴的洞口安上好几面鼓一起敲打起来,鱼也能流出来,捕到的鱼只有打雷时的一半。韦行规做兴州刺史时,给亲朋故友写信,说了这件事。
虬 尾
东海有鱼,虬尾似鸱,鼓浪即降雨,遂设像于屋脊。(出《谭宾录》)
东海有一种鱼,长着虬龙尾巴,样子象鸱鸟,它要是用尾巴掀动起波浪,就要下雨,于是人们在屋脊上放着它的像。
牛 鱼
海上取牛鱼皮悬之,海潮至,即毛竖。(出《谭宾录》)在海上取一张牛鱼的皮悬挂着,要是海潮来了的话,它的毛就会竖起来。
蝤(石多)
蝤(石多),大者长尺余,两螯至强。八月能与虎斗,虎不如。随大潮退壳,一退一长。(出《酉阳杂俎》)蝤(石多),大的长一尺多,两个螯非常地强劲有力。八月份的时候,能与老虎拼斗,老虎敌不过它。随着大潮退壳,退一次壳长大一次。
奔 (鱼孚) 奔(鱼孚),一名瀱,非鱼非蛟,大如舡,长二三丈,若鲇,有两乳在腹下,雄雌阴阳类人。取其子着岸上,声如婴儿啼。项上有孔,通头,气出哧哧作声,必大风,行者以为候。相传懒妇所化,杀一头,得膏三四斛,取之烧灯,照读书纺绩辄暗。照欢乐之处则明。(出《酉阳杂俎》)
奔(鱼孚),另一个名叫瀱,不是鱼也不是蛟,大小象一条船,样子象鲇鱼。在肚子的下面有两个乳房,雌雄的阴物阳物都类似人,捉住它的幼鱼放到岸上,叫声象婴儿啼哭。脖子上有个孔洞,通到头上。出气发出嚇嚇声音的时候,一定刮大风,行路的人用它来判断天气。相传是懒女人变化而成。杀一只奔(鱼孚),能得到三四斛油膏,用油膏点灯,照着看书或织布的时候光亮就昏暗,照着欢乐的地方就明亮。
係 臂
係臂如龟,入海捕之,必先祭。又陈所取之数,则自出,因取之。若不信,则风浪覆舡。(出《酉阳杂俎》)
係臂象龟一样。入海去捕捉它时,必须事先祭祀,还要说出捕取的数目,它就会自己出来,因而就捕到了它。如果不遵守信用多捕,那么风浪就会把船倾覆了。
鸡嘴鱼
李德裕幼时,常于明州见一水族,有两足,嘴似鸡,身如鱼。(出《酉阳杂俎》)
李德裕幼时,曾经在明州见过一种水生物,长着两只脚,嘴象鸡,身子象鱼。
剑 鱼
海鱼千岁为剑鱼,一名琵琶鱼,形似琵琶而喜鸣,因以为名。虎鱼老则为蛟;江中小鱼,化为蝗而食五谷者,百岁为鼠。(出《酉阳杂俎》,明抄本作出《述异记》)海鱼活一千年就变成剑鱼,另一个名字叫琵琶鱼,样子象琵琶又喜欢鸣叫,根据这个特点给它起了这个名字。虎鱼老了就变成蛟。江里的小鱼,变成蝗虫吃五谷;活一百岁,就变成老鼠。
懒妇鱼
淮南有懒妇鱼,俗云,昔杨氏家妇,为姑所怒,溺水死为鱼。其脂膏可燃灯烛,以之照鼓琴瑟博奕,则烂然有光,若照纺绩,则不復明。(出《述异记》)
淮南地方有一种懒妇鱼,世俗传说:从前杨家有个媳妇,婆婆讨厌她,掉到水里淹死变成了鱼。鱼的脂膏能用来燃烧当灯烛使用,如果用它照耀打鼓、弹琴、弹瑟、下棋等,就灯火灿烂,如果用它来照耀纺纱、织布等,就昏暗不明了。
黄雀化蛤 淮水中,黄雀至秋化为蛤,至春复为黄雀,雀五百年化为蜃蛤。(出《述异记》)淮水里,黄雀到秋天变成蛤,到了春天又变成黄雀,黄雀五百年就变成蜃蛤。
天牛鱼
天牛鱼,方员三丈,眼大如斗,口在肋下,露齿无唇,两肉角如臂,两翼长六尺,尾五尺。(出《南越记》)
天牛鱼,方圆三丈,眼很大象斗一样,嘴在两肋的下面,牙齿外露没有嘴唇,两个肉角象手臂一样,两个翅膀长六尺,尾巴长五尺。
井鱼
异鱼 螃 鱓鱼 玳瑁 海术 海镜
水母
蠏 百足蠏 螗蠏 鱼 鹦鹉螺 红螺 鸯龟
鲵鱼 鲎 飞鱼 虎蠏 蠔 赤鯶公 雷穴鱼
虬尾 牛鱼 蝤(石多) 奔(鱼孚) 係臂
鸡嘴鱼 剑鱼 懒妇鱼 黄雀化蛤 天牛鱼峰州鱼 峰州有一道水,从吐蕃中来,夏冷如冰雪。有鱼长一二寸,来去有时,盖水上如粥。人取烹之而食,千万家取不可尽。不知所从来。(出《朝野佥载》)
峰州有一道水,是从吐蕃国中流过来的,夏天水冷得象冰雪一样。水中有一种鱼长一二寸,来和去都按着季节时令。鱼浮在水面,象粥一样厚,人们捕捞起来煮着吃,千万家也捕捞不完。不知是从哪里来的。 海 虾
刘恂者曾登海舶,入舵楼,忽见窗板悬二巨虾壳。头、尾、钳、足具全,各七八尺。首占其一分,嘴尖利如锋刃,嘴上有须如红箸,各长二三尺。双脚有钳,钳粗如人大指,长二尺余,上有芒刺如蔷薇枝,赤而铦硬,手不可触。脑壳烘透,弯环尺余,何止于杯盂也。《北户录》云:“滕循为广州刺史,有客语循曰:‘虾须有一丈长者,堪为拄杖。’循不之信,客去东海,取须四尺以示循,方伏其异。”(出《岭表录异》)
刘恂曾登上一只大海船,进入了舵楼里,忽然看见窗板上悬挂着两个巨大的虾壳。头、尾巴、双钳和脚都是完整的,各长七八尺,头占长度的十分之一。嘴又尖又利象刀刃一样,嘴上的须子象根红色的筷子,各长二三尺。一对对脚上都有钳子,钳子象人的大拇指一样粗,长两尺多,上面长着象蔷薇花刺一样的又锋利又硬的红色小刺,不能用手去触碰。脑壳部分用火烘透,弯成环形有一尺多长。就象个盂盆一样。《北户录》说:“滕循任广州刺史的时候,有个客人对滕循说:‘有的大虾须有一丈多长,能当拐杖使用。’滕循不相信。那个客人去东海,取回一根四尺长的虾须给滕循看,这才信服了客人说的奇事。” 瓦屋子
瓦屋子,盖蚌蛤之类也,南中旧呼为蚶(音憨)子。顷因卢钧尚书作镇,遂改为瓦屋子,以其壳上有棱如瓦垅,故以此名焉。壳中有肉,紫色而满腹,广人犹重之,多烧以荐酒,俗呼为天脔炙。食多即壅气,背膊烦疼,未测其性也。(出《岭表录异》)
瓦屋子,属于蚌蛤一类,南中一带过去称呼它叫蚶子,后来因为卢钧尚书镇守这里,就改叫瓦屋子,因为它的壳上有棱象屋瓦的垅一样,所以用这个给它起名。壳里有肉,肉是紫色的,肉很丰满,广东人很喜欢它,大多用火烤着做下酒菜吃,人们把它叫做天上的烤肉块。吃多了就呼吸不畅,后背和胳膊疼痛,还不了解它的性质。
印 鱼
印鱼,长一尺三寸,额上四方如印,有字,诸大鱼应死者,先以印印之。(出《酉阳杂俎》)
印鱼,长一尺三寸,额头上呈四方形,象印章一样,上面有字。各种大鱼应当死去的,就先用印印在大鱼的身上。
石斑鱼
僧行儒言,建州有石斑鱼,好与蛇交。南中多隔蜂窠,窠大如壶,常群螫人。土人取石斑鱼就蜂侧炙之,標于竿上,向日,令鱼影落其窠上,须臾,有鸟大如燕数百,互击其窠,窠碎落如叶,蜂亦全尽。(出《酉阳杂俎》)
行儒和尚说,建州有一种石斑鱼,喜欢与蛇交配。南中一带有很多蜂巢,大小象个水壶,常常成群地出来螫人。土人拿来石斑鱼靠近蜂巢的附近用火烧,挂在木杆上,对着太阳,让鱼的影子落在巢上。不一会,有几百只大小象燕子的鸟,轮流地攻击蜂巢,巢被弄碎象树叶一样地落到地上,蜂也全死光了。
井 鱼
唐段成式云,井鱼脑有穴,每嗡水,辄于脑穴蹙出,如飞泉,散落海中,舟人竞以空器贮之。海水咸苦,经鱼脑穴出,反淡如泉水焉。成式见梵僧善提胜说。(出《酉阳杂俎》)
唐代的段成式说,井鱼的脑袋上有个洞,每当吸水时,水就会从脑袋上的洞快速地喷出来,象飞出的泉水,散落在海里,船上的人都争着用空的器具接住水并贮存起来。海水本来又咸又苦,经过鱼脑的洞喷出来,反而淡得象泉水一样。这是段成式见到印度僧人善提胜时听他说的。
异 鱼
异鱼,东海人常获鱼,长五六尺,腹胃成胡鹿刀槊之状,或号秦皇鱼。(出《酉阳杂俎》)异鱼是东海人常常捕到的鱼,长五六尺,肚子里的胃,呈现出盛箭器和刀槊的样子,有人叫它秦皇鱼。
螃
傍海大鱼,脊上有石十二时,一名篱头溺,一名螃,其溺甚毒。(出《酉阳杂俎》)
傍海地方的大鱼,脊背有石十二时。一个名叫篱头溺,一个名叫螃,这种鱼的尿有很大毒性。 鱓 鱼 郫县侯生者,于沤麻池侧得鱓鱼,大可尺围,烹而食之,发白复黑,齿落复生,自此轻健。(出《录异记》)
郫县的侯生,在沤麻池的附近捉到一条鱓鱼,直径大约有一尺,煮着吃了,白发变黑,掉了的牙齿又生出来,从此就身体轻健。
玳 瑁
玳瑁形状似龟,唯腹背甲有烘点。《本草》云:“玳瑁解毒,其大者悉婆萨石,兼云辟邪。”广南卢亭,(海岛彝人也。)获活玳瑁龟一枚以献连帅嗣薛王。王令生取背甲小者二片,带于左臂上以辟毒。龟被生揭其甲,甚极苦楚。后养于使宅后北池,伺其揭处渐生,复遣卢亭送于海畔。或云,玳瑁若生,带之有验,是饮馔中有盅毒,玳瑁甲即自摇动;若死,无此验。(出《岭表录异》)
玳瑁的形状象龟,只是腹部和背部的甲壳上有烘烤的斑点。《本草》上说:“玳瑁能解毒,其中的大玳瑁全都是婆萨石,同时还能避邪。”广南的卢亭,活捉了一只玳瑁龟献给边帅的儿子薛王,薛王命令取下龟的二小片背甲,带在左臂上用来避毒。龟被活着揭下它的甲壳,痛苦达到了极点。然后放到使君住宅后北面的池子里养着,等到它被揭去甲壳的地方渐渐长好,再派卢亭把它送到海边去。有的人说,被揭下甲壳的玳瑁龟如果活着,带着它的甲壳就有灵验,你吃的饭菜中如果有毒,玳瑁的甲壳就会自己摇晃起来。被揭下甲壳后如果死了,就没有这种灵验了。
海 术
南海有水族,前左脚长,前右脚短,口在肋旁背上,常以左脚捉物,置于右脚,右脚中有齿啮之,方内于口。大三尺余,其声“术术”,南人呼为海术。(出《酉阳杂俎》)
南方有一种水产,前左脚长,前右脚短,口在肋旁边的后背上。常常用左脚捉东西,放在右脚上,右脚中有牙齿咬住那东西,这才放到口里。大的有三尺多长,它的叫声就象“术术”的声音,南方人叫它海术。 海 镜
海镜,广人呼为膏叶,盘两片,合以成形。壳圆,中甚莹滑。日(“日”原作“白”,据《太平御览》卷九四三改。)照如云母光。内有少肉如蚌胎,腹中有红蟹子,其小如黄豆,而螯具足。海镜饥,则蟹出拾食,蟹饱归腹,海镜亦饱。或迫之以火,则蟹子走出,离肠腹立毙。或生剖之,有蟹子活在腹中,逡巡亦毙。(出《岭表录异》)
海镜,广东人叫作膏叶,象两个盘子合起来的形状。壳是圆的,壳的中间很光滑晶莹,在太阳光的照射下能发出云母一样的光彩,壳内有少许的肉象蚌肉一样。肚子里有红色的蟹子,小得象黄豆一样,可是螯等器官都长得很完全。海镜饿了,小蟹子就出来找食吃,小蟹子吃饱了回到海镜的肚子里,海镜也饱了。有的人把海镜放在火边上烤,那么小蟹就走出来,一离开海镜的肚子立刻就死了。有的人活着剖开海镜,在海镜的肚子里有个小活蟹子,不一会儿,也死了。
水 母
水母,广州谓之水母,闽谓之魠。(痴驾反)其形乃浑然凝结一物,有淡紫色者,有白色者,大如覆帽,小者如碗。肠下有物如悬絮,俗谓之足,而无口眼。常有数十虾寄腹下,咂食其涎。浮泛水上,捕者或遇之,即欻然而没,乃是虾有所见耳。(《越绝书》云,海镜蟹为腹,水母虾为目。)南中好食之,云性暖,治河鱼之疾,然甚腥,须以草木灰点生油再三洗之,莹净如水精紫玉。肉厚可二寸,薄处亦寸余,先煮椒桂或豆蔻,生姜缕切而炸之,或以五辣肉醋,或以虾醋,如鲙食之。最宜虾醋,亦物类相摄耳。水母本阴海凝结之物,食而暖补,其理未详。(出《岭表录异》)
水母,广州人叫它水母,福建人叫它魠。它是凝结成整体的一个生物,有淡紫色的,有白色的,大的象倒扣过来的帽子,小的象碗一样。肠子下面有象悬挂着的棉絮一样的东西,平常人叫它是脚,可是不长嘴不长眼,常常有几十只虾寄居在水母的肚子下面,吸食水母涎水。水母一般漂浮在水面上,捕鱼人若遇到它,水母就很快地沉下去,那是因为虾看见了东西。南中一带的人喜欢吃它,说水母是暖性物,能治疗吃河鱼得的病,可是太腥,必须用草木灰和生油多次洗,就干净得象水晶和紫玉一样。肉厚大约有二寸,薄的地方也一寸多。先煮好椒桂或豆蔻,生姜切成丝用油炸好,或者用五辣肉醋,或者用虾醋,与水母丝一起拌着吃,最适宜的是虾醋,这也是符合物类互相辅佐互相摄取的道理。水母本来是阴海里凝结而成的生物,吃了它可以补暖,其中的道理还不清楚。
蟹
蟹,八月腹内有芒,芒真稻芒也,长寸许,向东输与海神,未输芒,不可食。(出《酉阳杂俎》)
蟹,八月的肚子里有芒刺,芒是真的稻芒,长一寸多,朝着东方献给海神,不献出芒刺,不能吃。
百足蟹
善苑国出百足蟹,长九尺,四螯。煎为胶,谓之螯胶,胜凤喙胶也。(出《酉阳杂俎》)
善苑国出产百足蟹,长九尺,四只螯,把蟹螯煎熬成胶,叫做螯胶,胜过凤喙胶。
螗 蟹
平原郡贡螗蟹,采于河间界,每年生贡。斫冰火照,悬老犬肉,蟹觉犬肉即浮,因取之。一枚直百钱,以毡密束于驿马上,驰之至京。(出《酉阳杂俎》)
平原郡进贡螗蟹,是在河间一带捕捉的,每年都进贡活的,劈开冰用火照明,悬挂着老狗肉,螗蟹觉察到是狗肉就浮上来,因而就捉到了,一只价值一百钱,用毡子密封起来捆在驿马上,奔驰着送到京城。 鱼 鱼,章安县出焉。子朝出索食,暮还入母腹,中容四子。颊赤如金,甚健,网不能制,俗呼为河伯健儿。(出《酉阳杂俎》)
鱼,出产在章安县。幼鱼早晨出找食吃,晚上回到母亲的肚子里,肚子里能装下四只幼鱼。鱼的两颊颜色象红铜,很健壮,渔网制不住它,人们叫它是河伯健儿。 鹦鹉螺
鹦鹉螺,旋尖处屈而咮,如鹦鹉嘴,故以此名,壳上青绿斑,大者可受二升。壳内光莹如云母,装为酒杯,奇而可玩。(出《岭表录异》)
鹦鹉螺,螺旋尾部的尖端弯曲着,象鹦鹉的嘴一样,就是根据这个给它命名。壳上有青色和绿色的斑点,大的能装下二升的东西,壳内光滑晶莹象云母一样。装饰成酒杯,新奇可玩赏。
红 螺
红螺,大小亦类鹦鹉螺,壳薄而红,亦堪为酒器。刳小螺为足,缀以胶漆,尤可佳尚也。(出《岭表录异》)
红螺,大小也类似鹦鹉螺。壳很薄是红色的,也适合做酒器,把小螺挖空做脚,用胶粘牢,涂上漆,特别令人喜爱。
鸯 龟
初宁县里多鸯龟,壳薄狭而燥,头似鹅,不与常龟同,而能啮犬也。(出《南越志》)
初宁县里有很多鸯龟,壳又薄又窄而且干燥。头象鹅子,和平常的龟不一样,却能咬狗。 鲵 鱼鲵鱼如鲇,四足长尾,能上树。天旱,辄含水上山,以草叶覆身,张口,鸟来饮水,辄吸食之。声如小儿,峡中人食之,先缚于树鞭之,身上白汁出,如构汁,去此方可食,不尔有毒。(出《酉阳杂俎》)
鲵鱼象鲇鱼一样,长着四只脚长尾巴,能爬上树。天旱的时候,就含着水上山,用草叶盖在身上,张着口,鸟来喝水,就吸住吃了,叫声象小孩子声音。山里人吃鲵鱼时,先把鲵鱼捆到树上用鞭子抽打,等身上出现白汁,象构树汁一样,去掉汁才能吃,不然就有毒。 鲎
鲎雌常负雄而行,渔者必得其双。南人列肆卖之,雄者少肉。旧说,过海辄相积于背,高尺(“尺”原作“丈”,据明抄本改。)余,如帆,乘风游行。今鲎壳上有物,高七八寸,如石珊瑚,俗呼鲎帆。至今闽岭重鲎酱。十二足,壳可为冠,次于白角。南人取其尾为小如意。(出《酉阳杂俎》)
鲎鱼中雌鱼常常背着雄鱼行走,打渔的人一定能成对地捉到。南方人把鲎鱼摆在市场上卖,雄鱼肉很少。旧的传说说,渡海时就互相背在背上。高一尺象船帆一样,能乘风游行。现在鲎鱼的壳上有个东西,高七八寸,象石珊瑚一样,一般人叫它鲎帆,至今福建一带还很重视鲎鱼酱。鲎鱼十二只脚,壳可以做帽子,仅次于白角。南方人用它的尾巴做成小如意。
飞 鱼
飞鱼,朗山朗水有之,鱼长一尺,能飞,即凌云空,息即归潭底。(出《酉阳杂俎》)飞鱼,朗山的朗水有这种鱼,鱼长一尺,能飞翔,突然就飞上云空,一忽儿就回到潭水的底部。 虎 蟹
虎蟹,壳上有虎斑,可装为酒器,与红蟹皆产琼崖海边,虽非珍奇,亦不易采得也。(出《岭表录异》)虎蟹,壳上有虎皮一样的斑点,可以装饰做酒器。与红蟹一起出产在琼崖的海边,虽然不是奇异珍贵的东西,也不是容易捉到的。 蠔
蠔即牡蛎也,其初生海岛边,如拳石,四面渐长。有高一二丈者,巉岩如山,每一房内,蠔肉一片,随其所生,前后大小不等。每潮来,诸蠔皆开房,伺虫蚁入,即合之。海夷卢亭者以斧楔取壳,烧以烈火,蠔即启房,挑取其肉,贮以小竹筐,赴虚市,以易西骨米。蠔肉大者醃为炙,小者炒食,肉中有滋味。食之即甚,壅肠骨。(出《岭表录异》)
蠔就是牡蛎,初时生在海岛边,像拳头大的石头,从四面渐渐地生长,有的长得高一二丈,象高大险峻的山。每一个石壳内,有一大片蠔肉,随壳而长。前前后后的蠔大小不相等,每当涨潮时,所有的蠔全都张开壳,遇到虫子进去,壳就合上。有个南海人卢亭用斧子楔取整个的蠔,用烈火烧它,蠔张开壳,挑出里面的肉,装在小竹筐里,到集市上去卖,用来交易米。蠔肉大的腌好烤着吃,小的炒着吃,肉很有滋味,吃多了蠔肉就会堵塞肠胃。 赤鯶公
鲤脊中鳞一道,每鳞上有黑点,大小皆三十六鳞。唐朝律,取得鲤鱼,即宜放,仍不得吃。说赤鯶公,卖者决六十。(出《酉阳杂俎》)鲤鱼的脊背上有一道鳞,每片鳞上有个黑点,大的小的全都是三十六片。根据唐朝的律法,捉到鲤鱼,就应该放掉,不能吃,并说卖赤鯶公鱼的人,杖打六十板。
雷穴鱼
兴州有一处名雷穴,水常半穴,每雷声,水塞穴流,鱼随流而出。百姓每候雷声,绕树布网,获鱼无限。非雷声,渔子聚鼓击于穴口,鱼亦辄出,所获半于雷时。韦行规为兴州刺史时,与亲故书,说其事。(出《酉阳杂俎》)
兴州有一个地方叫雷穴,里面常有半穴水,每当打雷时,水就满穴并往外流,鱼也随水流出来。百姓们每当打雷时,就绕着树布置好鱼网,能网到无数鱼。如果没有雷声,打鱼的人就在雷穴的洞口安上好几面鼓一起敲打起来,鱼也能流出来,捕到的鱼只有打雷时的一半。韦行规做兴州刺史时,给亲朋故友写信,说了这件事。
虬 尾
东海有鱼,虬尾似鸱,鼓浪即降雨,遂设像于屋脊。(出《谭宾录》)
东海有一种鱼,长着虬龙尾巴,样子象鸱鸟,它要是用尾巴掀动起波浪,就要下雨,于是人们在屋脊上放着它的像。
牛 鱼
海上取牛鱼皮悬之,海潮至,即毛竖。(出《谭宾录》)在海上取一张牛鱼的皮悬挂着,要是海潮来了的话,它的毛就会竖起来。
蝤(石多)
蝤(石多),大者长尺余,两螯至强。八月能与虎斗,虎不如。随大潮退壳,一退一长。(出《酉阳杂俎》)蝤(石多),大的长一尺多,两个螯非常地强劲有力。八月份的时候,能与老虎拼斗,老虎敌不过它。随着大潮退壳,退一次壳长大一次。
奔 (鱼孚) 奔(鱼孚),一名瀱,非鱼非蛟,大如舡,长二三丈,若鲇,有两乳在腹下,雄雌阴阳类人。取其子着岸上,声如婴儿啼。项上有孔,通头,气出哧哧作声,必大风,行者以为候。相传懒妇所化,杀一头,得膏三四斛,取之烧灯,照读书纺绩辄暗。照欢乐之处则明。(出《酉阳杂俎》)
奔(鱼孚),另一个名叫瀱,不是鱼也不是蛟,大小象一条船,样子象鲇鱼。在肚子的下面有两个乳房,雌雄的阴物阳物都类似人,捉住它的幼鱼放到岸上,叫声象婴儿啼哭。脖子上有个孔洞,通到头上。出气发出嚇嚇声音的时候,一定刮大风,行路的人用它来判断天气。相传是懒女人变化而成。杀一只奔(鱼孚),能得到三四斛油膏,用油膏点灯,照着看书或织布的时候光亮就昏暗,照着欢乐的地方就明亮。
係 臂
係臂如龟,入海捕之,必先祭。又陈所取之数,则自出,因取之。若不信,则风浪覆舡。(出《酉阳杂俎》)
係臂象龟一样。入海去捕捉它时,必须事先祭祀,还要说出捕取的数目,它就会自己出来,因而就捕到了它。如果不遵守信用多捕,那么风浪就会把船倾覆了。
鸡嘴鱼
李德裕幼时,常于明州见一水族,有两足,嘴似鸡,身如鱼。(出《酉阳杂俎》)
李德裕幼时,曾经在明州见过一种水生物,长着两只脚,嘴象鸡,身子象鱼。
剑 鱼
海鱼千岁为剑鱼,一名琵琶鱼,形似琵琶而喜鸣,因以为名。虎鱼老则为蛟;江中小鱼,化为蝗而食五谷者,百岁为鼠。(出《酉阳杂俎》,明抄本作出《述异记》)海鱼活一千年就变成剑鱼,另一个名字叫琵琶鱼,样子象琵琶又喜欢鸣叫,根据这个特点给它起了这个名字。虎鱼老了就变成蛟。江里的小鱼,变成蝗虫吃五谷;活一百岁,就变成老鼠。
懒妇鱼
淮南有懒妇鱼,俗云,昔杨氏家妇,为姑所怒,溺水死为鱼。其脂膏可燃灯烛,以之照鼓琴瑟博奕,则烂然有光,若照纺绩,则不復明。(出《述异记》)
淮南地方有一种懒妇鱼,世俗传说:从前杨家有个媳妇,婆婆讨厌她,掉到水里淹死变成了鱼。鱼的脂膏能用来燃烧当灯烛使用,如果用它照耀打鼓、弹琴、弹瑟、下棋等,就灯火灿烂,如果用它来照耀纺纱、织布等,就昏暗不明了。
黄雀化蛤 淮水中,黄雀至秋化为蛤,至春复为黄雀,雀五百年化为蜃蛤。(出《述异记》)淮水里,黄雀到秋天变成蛤,到了春天又变成黄雀,黄雀五百年就变成蜃蛤。
天牛鱼
天牛鱼,方员三丈,眼大如斗,口在肋下,露齿无唇,两肉角如臂,两翼长六尺,尾五尺。(出《南越记》)
天牛鱼,方圆三丈,眼很大象斗一样,嘴在两肋的下面,牙齿外露没有嘴唇,两个肉角象手臂一样,两个翅膀长六尺,尾巴长五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