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龙译注》 三九、练字
作者:陆侃如 牟世金
《练字》是《文心雕龙》的第三十九篇,探讨写作中如何用字的问题。刘勰正确地认识到,文字是语言的符号,是构成文章的基础;所以,如何用字,是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问题。本篇所论,正以诗赋等文学作品为主,而不是泛论一般的用字问题。但本篇只论用字,不是全面论述文学语言问题,还须结合《章句》、《丽辞》、《比兴》、《夸饰》、《物色》等有关篇章的论述,才能了解到刘勰对文学语言的全面意见。
本篇有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讲文字的起源、变化,以及汉魏以来的运用情形,最后总结出一点可贵的认识:“后世所同晓者,虽难斯易;时所共废,虽易斯难。”这种对“难”和“易”的观点,反对用古字怪字的态度,显然是辩证的、可取的。第二部分强调要善于用字,必须兼通古今兴废之变;提出了“心既托声于言,言亦寄形于字”的著名论点,扼要说明了语言文字和思想感情的关系。第三部分讲用字要注意的四点:一是不用怪字,二是不堆砌偏旁相同的字,三是衡量同字重复有无必要,四是笔画繁简的字要调配使用。这四点是针对当时创作中存在的问题而发的,有的现在看来已毫无意义。第四部分讲用字要“依义弃奇”,对古书传抄之误应慎重对待。 本篇所论,多属形式技巧问题,虽也论及语言文字是表达思想的符号或工具,却未由此出发来论述如何用字以表达思想。但本篇反对用古字怪字,强调“依义弃奇”等,在当时是颇有必要的;特别是主张用字以“世所同晓”为准,说明刘勰并非在一切问题上是古非今,而无论崇古与尚今,都主要是从文学创作的实际效果出发的。
(一)
夫文象列而结绳移1,鸟迹明而书契作2,斯乃言语之体貌3,而文章之宅宇也4。苍颉造之5,鬼哭粟飞6;黄帝用之,官治民察7。先王声教8,书必同文9;輶轩之使10,纪言殊俗,所以一字体,总异音。《周礼》保氏11,掌教六书12。秦灭旧章,以吏为师13;乃李斯删籀而秦篆兴14,程邈造隶而古文废15。汉初草律16,明著厥法17:太史学童18,教试六体19;又吏民上书,字谬辄劾20。是以“马”字缺画21,而石建惧死22,虽云性慎,亦时重文也。至孝武之世23,则相如譔《篇》24。及宣、成二帝25,征集小学26,张敞以正读传业27,扬雄以奇字纂训28:并贯练《雅》、《颂》29,总阅音义;鸿笔之徒,莫不洞晓30。且多赋京苑,假借形声。是以前汉小学31,率多玮字32,非独制异33,乃共晓难也34。暨乎后汉35,小学转疏,复文隐训36,臧否大半37。及魏代缀藻38,则字有常检39,追观汉作,翻成阻奥40。故陈思称41:“扬、马之作42,趣幽旨深43,读者非师传不能析其辞44,非博学不能综其理45。”岂直才悬46,抑亦字隐。自晋来用字,率从简易,时并习易,人谁取难?今一字诡异47,则群句震惊48;三人弗识,则将成字妖矣。后世所同晓者,虽难斯易;时所共废,虽易斯难:趣舍之间49,不可不察。 〔译文〕
文字的形成,改变了上古结绳记事的办法,鸟兽足迹的辨明,启发了文字的创造。文字是表现语言的符号,构成文章的基础。相传仓颉创造了文字,使得鬼惊夜哭,谷飞如雨;黄帝使用了文字,百官得以治理、万民得以明察。前代帝王为了传布声威教化,所用文字必须统一;帝王派出使者,到各地搜集习俗不同的语言,就是为了统一字形和字音。《周礼·地官》中讲到,周代有保氏掌管教授文字。秦始皇烧毁古代典籍之后,便以官吏为老师;于是经李斯整理籀书而产生了秦代的小篆,程邈创造出隶书又废弃了篆书。到汉初创建各种法律时,明明写上有关文字的法令:太史官对幼年学生,要考试六种字体;官吏和百姓向皇帝上书,写错了字要弹劾检举。所以,西汉石建的上书中,“马”字写漏一笔,便害怕将获得死罪;虽说石建的性情比较谨慎,也和当时对文字的重视有关。在汉武帝时期,司马相如编写了《凡将篇》。到宣帝和平帝时期,曾征召精通文字的人材:张敞因能正定古字而传授文字学,扬雄编辑了解释奇字的《训纂篇》。他们都精通《尔雅》、《仓颉》,全面掌握了文字的音义。当时的辞赋大家,无不通晓文字学。加之他们的作品大都是描写京都苑囿,常用假借字来状貌形声,因此,西汉时期擅长文字学的作家,大都好用奇文异字。这并非他们特意要标新立异,而是当时的作家都通晓难字。到了东汉,人们对文字学的研究较差,因而复杂深奥的字义,大都无人理解。及至曹魏时期的创作,用字有了一定的法度,回头再看汉人作品,反而有了障碍,难以读懂。所以,陈思王曹植说:“扬雄、司马相如的作品,意义幽深,读者未经老师传授就不能解释其辞句,没有广博的学识就难以理解它的内容。”这岂止是读者的才力不足,也由于它的文字实在深奥。自从晋代以后,用字大都讲求简明易懂,当时都习惯于简易,谁还采用难字?现在的作品,有一个怪异的字,很多句子都要受到影响;如果有三个人都不认识,那就将会成为字妖了。后代读者大部认识的字,虽是难字也不难了;大家已共同废弃不用的字,虽然不难也成为难字了。创作中或取或舍,这是不可不注意的。
〔注释〕
1 文象:文字的形象,即文字。列:布,陈。结绳移:改变了上古结绳记事的方式。《尚书序》:“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
2 鸟迹:鸟(兽)的足迹。相传“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许慎《说文解字叙》)。书契:指文字。契:刻。
3 言语之体貌:范文澜注:“犹曰言语之符号。”
4 文章之宅宇:范文澜注:“谓文章寄托于字体。”宅宇:住所。
5 苍颉(jié杰):也作“仓颉”。传为黄帝时的史官,文字的创造者(参注2)。
6 鬼哭粟飞:《淮南子·本经训》:“昔者苍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高诱注:“苍颉始视鸟迹之文造书契,则诈伪萌生。诈伪萌生,则去本趋末,弃耕作之业,而务锥刀之利。天知其将饿,故为雨粟,鬼恐为书文所劾,故夜哭也。”
7 官治民察:《周易·系辞下》:“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
8 声教:声威与教化。
9 书必同文:指用统一的文字。《礼记·中庸》:“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
10 輶(yóu犹)轩之使:应劭《风俗通义序》:“周秦常以岁八月,遣輶轩之使,采(一作“求”)异代方言。”(《全后汉文》卷三十三)輶轩:轻车,古代帝王的使臣多乘輶车,故以“輶轩之使”指帝王的使者。
11 《周礼》:也称《周官》,儒家经典之一。保氏:官名。
12 六书:构造文字的六种方式。《周礼·地官》:“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五曰六书。”郑众注:“六书,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即“指事”)、假借、谐声(即“形声”)也。”
13 以吏为师:向官吏学习。李斯在给秦始皇的奏议中说:“臣请史官非《秦纪》,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史记·秦始皇本纪》)
14 李斯:秦始皇的丞相。籀(zhòu宙):古代字体,也叫籀书或大篆。秦篆:即小篆,在大篆的基础上简化而成。这种字体因为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根据李斯的意见而通行于秦代的文字,故称秦篆。
15 程邈(miǎo秒):字元岑,秦始皇时的御史。他原为狱吏,因事下狱,在狱中将民间习用较小篆易于书写的字体整理成隶书。后多以程邈为隶书的创始人。隶(lì利):汉魏流行的一种字体。古文:指篆书。
16 草律:草拟法律。
17 厥(jué决):其。
18 太史学童:指太史考试学童。太史:官名,汉代太史掌管天文、历法、编修史书等。
19 六体:六种字体。详下注。
20 辄:即,就。劾(hé河),弹劾,揭发罪状。以上几句,据《汉书·艺文志》的如下记载:“汉兴,萧何草律,亦著其法曰:‘太史试学童,能讽书九千字以上,乃得为史。又以六体试之,课最者,以为尚书御史史,书令史。吏民上书,字或不正,辄举劾。’六体者,古文、奇字、篆书、隶书、缪篆、虫书。”
21 缺画:漏写一笔画。
22 石建:石奋之子,汉武帝时为郎中令。惧死:害怕将获死罪。《汉书·石奋传》:“建为郎中令,奏事下,建读之,惊恐曰:‘书马者,与尾而五,今乃四,不足一,获谴死矣。’其为谨慎,虽他皆如是。”
23 孝武:汉武帝。
24 相如:指司马相如。譔(zhuàn篆):同“撰”,写作。《篇》:指《凡将篇》,古代识字课本。
25 宣、成二帝:范文澜注:“据《艺文志》及《说文序》,张敞正读在孝宣时,扬雄纂训在孝平时,此云宣成二帝,疑成是平之误。”译文据“宣平”。
26 小学:指精通小学的人。汉以后称文字训诂学为小学。
27 张敞:字子商,西汉宣帝时为京兆尹。正读:指正定《苍颉篇》文字的音、义。传业:指传授小学之业。《汉书·艺文志》:“《苍颉》多古字,俗师失其读。宣帝时,征齐人能正读者。张敞从受之,传至外孙之子杜林,为作《训》、《故》,并列焉。”(《汉书·艺文志》有杜林的《苍颉训纂》、《苍颉故》各一篇)
28 扬雄:字子云,西汉著名文学家、小学家。纂训:编纂训诂,指扬雄的《训纂篇》。《汉书·艺文志》说,西汉平帝“元始中,征天下通小学者以百数,各令记字于庭中。扬雄取其有用者,以作《训纂篇》”。
29 贯练:贯通熟练。《雅》:指《尔雅》,我国最早的字书,约成书于汉初。《颂》:据下面所说“《雅》以渊源诂训,《颉》以苑囿奇文”,这里应为《颉》,即《仓颉》(详第二段注3)。
30 洞晓:精通。
31 小学:这里指精通小学的作家。以扬雄、司马相如为代表的西汉辞赋家,也是小学家。
32 玮(wěi伟)字:奇异的字。
33 制异:制造奇异。
34 共晓难:指扬雄、司马相如等都通晓难字。
35 暨(jì记):及,到。
36 复文隐训:复杂的文字,深刻的意义。“复”、“隐”连用,二字义近,本书多用以表示丰富深刻的意思。如《原道》:“符采复隐,精义坚深。”《总术》:“奥者复隐,诡者亦典。”
37 臧否(pǐ痞):好坏,善恶。这里用作偏义复词,指否,即错误的理解。
38 缀(zhuì坠):组合字句。藻:文辞。
39 常检:一定的法度。
40 翻:反。阻奥:疑难。
41 陈思:陈思王曹植。下引曹植语,原文今不存。
42 扬、马:扬雄、司马相如。
43 趣:意旨。幽:深。
44 析:分析,解释。
45 综(zèng赠):织机上持经施纬的装置,这里引申为掌握、控制的意思。
46 直:仅。悬:远,指差得远。
47 诡(guī鬼)异:奇异。
48 群句震惊:很多句子都受其影响。《易经·震卦》:“震惊百里。”震:震动。惊:惊动。都是影响的意思。
49 趣舍:趣向或舍弃,与“取舍”意近。 (二) 夫《尔雅》者,孔徒之所纂1,而《诗》、《书》之襟带也2;《仓颉》者3,李斯之所辑,而《鸟籀》之遗体也4;《雅》以渊源诂训5,《颉》以苑囿奇文6:异体相资7,如左右肩股。该旧而知新8,亦可以属文。若夫义训古今,兴废殊用9,字形单复10,妍媸异体11。心既托声于言,言亦寄形于字;讽诵则绩在宫商12,临文则能归字形矣13。
〔译文〕
《尔雅》这部书,是孔子的门徒所编纂的,它和《诗经》、《尚书》有着密切的联系;《仓颉》这部书,是李斯编辑的,由《史籀篇》脱胎而成。《尔雅》用以解释古字古义,《仓颉》用以汇集奇文异字:两种书的作用相辅相成,就如人体左右肩或左右腿的相互配合。一个作者兼通古字而又知新义,也就可以进行写作了。至于字义的古今有别,后世普遍运用或废弃不用,以及字形繁简的配合等,都会形成优劣不同的作品。作者的思想既然寄托于有声的语言,语言又借助于有形的文字来表达,则诵其声,就看音节是否协调,观其文,就看文字是否运用得当了。 〔注释〕
1 孔徒之所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案《大戴礼·孔子三朝记》称孔子教鲁哀公学《尔雅》,则《尔雅》之来远矣,然不云《尔雅》为谁作。据张揖《进广雅表》,称周公著《尔雅》一篇。今俗所传三篇,或言仲尼所增,或云子夏所益,或言叔孙通所补,或云沛郡梁文所考,皆解家所说,疑莫能明也。……其书在毛亨(汉初人)以后,大抵小学家缀缉旧文,递相增益,周公、孔子皆依托之词。”(《小学类·尔雅注疏》)
2 《诗》、《书》:指《诗经》、《尚书》。襟带:衣领和衣带,喻指关系密切。
3 《仓颉》:指《仓颉篇》,古代字书。《说文解字叙》:“秦始皇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斯作《仓颉篇》。”
4 《鸟籀》:当作《史籀》,指《史籀篇》。《汉书·艺文志》:“《苍颉》七章者,秦丞相李斯所作也,……文字多取《史籀篇》。”又说:“《史籀篇》者,周时史官教学童书也。”遗体:《礼记·祭义》:“身也者,父母之遗体也。”喻指《仓颉篇》是在《史籀篇》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
5 《雅》:指《尔雅》。渊源:根源,这里意为探讨、解释字的本义。诂训:指古义。
6 《颉》:指《仓颉》。苑囿(yòu右):聚养禽兽林木的园地。这里指汇集。
7 资:凭借。
8 该:兼,备。
9 兴:指上文所说“后世所同晓”的文字。废,指上文所说“时所共废”的文字。
10 字形单复:即下面所说的“字形肥瘠”。
11 妍媸(chī痴):美丑。
12 宫商:指音韵。
13 字形:这个“字形”继“言亦寄形于字”而来,所以泛指刘勰对练字的一般要求,和“字形单复”的“字形”二字有别。
(三) 是以缀字属篇,必须练择1:一避诡异,二省联边2,三权重出3,四调单复4。诡异者,字体瑰怪者也5。曹摅诗称6:“岂不愿斯游,褊心恶訩呶7。”两字诡异,大疵美篇8,况乃过此,其可观乎!联边者,半字同文者也9。状貌山川,古今咸用,施于常文10,则龃龉为瑕11;如不获免,可至三接12,三接之外,其字林乎13!重出者,同字相犯者也。《诗》、《骚》适会14,而近世忌同;若两字俱要,则宁在相犯。故善为文者,富于万篇,贫于一字,一字非少,相避为难也。单复者,字形肥瘠者也15。瘠字累句,则纤疏而行劣16;肥字积文,则黯黕而篇暗17。善酌字者18,参伍单复19,磊落如珠矣20。凡此四条,虽文不必有,而体例不无;若值而莫悟21,则非精解。
〔译文〕 因此,进行写作,必须对文字加以选择组合:第一要避免诡异,第二要减少联边,第三要权衡重出,第四要调节单复。所谓“诡异”,就是奇形怪状的字。如曹摅的诗中说:“岂是不愿意这次行游,只是我狭小的心胸憎恶那吵吵嚷嚷的訩呶。”“訩呶”两个怪字,就使美好的诗篇大受污损,何况超过二字,还能成为可观的作品吗?所谓“联边”,就是偏旁相同的字。描绘山川的形貌,自然古今作品都用联边字,但用于其他文章,就很不相称而成了瑕病;如果无法避免,可以连用三字,但三字以上,那就像编字典了。所谓“重出”,就是相同的字重复出现。《诗经》和《楚辞》都能恰当地重复一些字句,近代创作却忌讳同字的重复;但如果两个字都很必要,就宁可犯忌也要运用。所以,善于写文章的人,虽可写到万篇之多,有时却感到一字之缺;并不是没有这个字,而是避免重复有困难。所谓“单复”,就是字形的繁简。字形简略的字积累成句,就显得稀稀拉拉,行列单薄;笔画繁多的字积聚成文,就显得一片漆黑,篇体无光。善于用字的作者,繁简字体交错配合,就能圆转如珠了。以上四条,虽然不一定每篇文章都有,但总的体例是不能没有的;如果遇到这些情形而不明白,就算不得精通练字了。
〔注释〕
1 练择:用字的加工选择。练:治丝使白。
2 省:约,减少。
3 权:权衡,考虑。
4 调:调节。
5 瑰(guī规):奇异。
6 曹摅(shū书):字颜远,西晋文学家。下面所引两句诗的原文已佚。
7 褊(biǎn贬):窄小。訩(xiōng凶):喧扰声。呶(náo挠):喧哗。
8 疵(cī词阴):毛病,缺点。
9 半字同文:指偏旁相同的字。
10 常文:一般的,不是描绘山水的文字。
11 龃龉(jǔyǔ举羽):上下齿不配合,喻不协调。瑕(xiá霞):玉的斑点,喻意同“疵”。
12 三接:偏旁相同的字三个连用。
13 字林:字书。晋代吕忱有《字林》,共收一万二千多字,按部首分类排列。黄叔琳注:“按三接者,如张景阳《杂诗》‘洪潦浩方割’、沈休文《和谢宣城》诗‘别羽泛清源’之类。三接之外,则曹子建《杂诗》‘绮缟何缤纷’、陆士衡《日出东南隅行》‘璚珮结瑶璠’。五字而联边者四,宜有‘字林’之讥也。若赋则更有十接二十接不止者矣。”
14 《诗》、《骚》:《诗经》和《离骚》(概括《楚辞》)。适会:指《诗经》、《楚辞》是根据情况而适当运用重复的字。如《诗经》往往在一首诗的各章中,只换用一两字,其余都是反复重用。“适会”二字,《文心雕龙》全书用过四次(其他三处是:《征圣》篇的“抑引随时,变通适会”;《章句》篇的“随变适会,莫见定准”,《养气》篇的“从容率情,优柔适会”等),用意基本相同。
15 肥瘠(jí及):肥瘦,指文字笔画的繁简。
16 纤疏:稀疏。行(hánq杭)劣:行列单薄。劣:弱。
17 黯黕(àndǎn暗胆):深黑。
18 酌:择善而取。
19 参(sān三)伍:即三五,相互交错的意思。《周易·系辞上》:“参伍以变,错综其数。”
20 磊落:同“磊磊”,圆转的样子。本书《杂文》篇说:“磊磊自转,可称珠耳。”
21 值:遇。
(四) 至于经典隐暧1,方册纷纶2,简蠹帛裂3,三写易字4,或以音讹5,或以文变。子思弟子6,“於穆不祀”者7,音讹之异也;晋之史记8,“三豕渡河”9,文变之谬也。《尚书大传》有“别风淮雨”10,《帝王世纪》云“列风淫雨”11。“别列”、“淮淫”,字似潜移12。“淫列”义当而不奇13,“淮别”理乖而新异14。傅毅制《诔》15,已用“淮雨”16;元长作《序》17,亦用“别风”18:固知爱奇之心,古今一也。史之阙文19,圣人所慎20,若依义弃奇,则可与正文字矣。 〔译文〕
至于儒家经典的内容深刻隐晦,各种著述浩瀚繁富,加以简帛的被蛀或破裂,经多次抄写而改变原字,有的因字音相近而误,有的因字形相似而错。如子思的弟子孟仲子,把《诗经》中的“於穆不已”说成“於穆不似”,这就是字音相近造成的错误;晋国历史所记载的“己亥渡河”,被卫人读为“三豕渡河”,这就是字形相似造成的错误。《尚书大传》中有“别风淮雨”的说法,《帝王世纪》则说“列风淫雨”。“别”与“列”、“淮”与“淫”,就是文字相似而于不知不觉中改变的。“淫”和“列”的字义妥当但不奇特,“淮”、“别”二字于理不合却很新奇。东汉傅毅在《北海王诔》中已用过“淮雨”二字,南齐王融在《三月三日曲水诗序》中,又用到“别风”二字。由此可见,爱好奇特的心情,古今都是一样的。但对待历史上缺疑的字,圣人是很慎重的;若能本于正确意义而抛弃好奇的念头,就可以定正文字了。
〔注释〕
1 隐暧(ài爱):隐蔽,不明显。
2 方册:典籍。《抱朴子·外篇自叙》:“方册所载,罔不穷览。”方:写字的简板。纷纶:繁多。《后汉书·井丹传》:“井丹,字大春,……通五经,善说论,故京师为之语曰:‘五经纷纶井大春。’”李贤注:“纷纶,犹浩博也。”
3 蠹(dù杜):蛀蚀。帛:用以书写的丝织品。这里的简、帛,均指书籍。
4 三写易字:《抱朴子·遐览》:“书三写,鱼成鲁,帝成虎。”指经反复传写而字误。
5 讹(é鹅):错误。
6 子思:孔子孙,名伋(jí吉),子思是他的字。弟子:孔伋的弟子孟仲子。
7 於(wū污)穆不祀:孙诒让《札迻》卷十二:“祀”当作“似”。《诗经·周颂·维天之命》:“维天之命,於穆不巳(sì四)。”孔颖达疏引郑玄《诗谱》:“子思论《诗》,於穆不已;仲子曰:於穆不似。”於:叹辞。穆:美。
8 晋:指春秋时的晋国。史记:历史记载。
9 三豕渡河:《吕氏春秋·察传》:“子夏之晋,过卫。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意林》作“渡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至于晋而问之,则曰‘晋师己亥涉河’也。”
10 《尚书大传》:西汉伏胜的弟子辑录伏胜解说《尚书》的书。别风淮雨:范注转卢文弨引《尚书大传》:“久矣,天之无别风淮雨,意者中国有圣人乎!”按四部丛刊本《尚书大传》卷四作“烈风澍雨”。
11 《帝王世纪》:西晋皇甫谧(mì密)著,载上古以来帝王事迹。此书不全,辑本有《指海》本、《丛书集成》本。列风淫雨:《帝王世纪》的原话与《尚书大传》相同,只改“别”为“列”,改“淮”为“淫”。
12 潜移:暗暗改变。《颜氏家训·慕贤》:“潜移暗化,自然似之。”
13 淫:过分。列:通“烈”。说“过多的雨”、“猛烈的风”,所以“义当”。
14 乖:违,不合。
15 傅毅:字仲武,东汉文学家。《诔》:指傅毅的《北海王诔》。见《古文苑》卷二十,文不全。
16 已用淮雨:范文澜注引清人卢文弨说,《北海王诔》中有“白日幽光,淮雨杳冥”二句(见《钟山札记》卷一“别风淮雨”条)。但现存《北海王诔》残文无此二句。
17 元长:王融,字元长,南齐文学家。《序》:指王融的《三月三日曲水诗序》,载《文选》卷四十六。
18 亦用别风:查《文选》、《王宁朔集》(《汉魏六朝百三家集》)和《全齐文》卷十三所载王融的《曲水诗序》,均无“别风”二字。“元长作《序》,亦用别风”八字,《文心雕龙》明清诸本均无。范文澜注,刘永济、王利器校,均以卢文弨说为主(卢以为宋本《文心雕龙》有此二句),或注或补。按此处文意似应有此二句始全,但可疑有三:一、卢文弨所见是何宋本?二、今存王融的《序》文,并无“别风”二字;三、刘勰所论作家,止于晋末宋初,宋以后作者,他认为“世近易明,无劳甄序”(《才略》),王融(公元468—494年)是比刘勰生年略晚的同时人,恐难论及。
19 阙(quē缺)文:缺疑之文。《论语·卫灵公》:“吾犹及史之阙文也。”
20 圣人所慎:《论语·为政》:“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
(五) 赞曰:篆隶相熔1,《苍》、《雅》品训2。古今殊迹3,妍媸异分。字靡异流4,文阻难运5。声画昭精6,墨采腾奋7。
〔译文〕
总之,篆书和隶书依次熔炼,《仓颉》和《尔雅》对文字做了全面的解释。从古到今的作者,由于运用文字的不同,其效果就美丑各异。用字为世所同晓便容易流传,为时所共废便难以运行。文字把思想表达得明白而精确,就能文采飞扬而突出。
〔注释〕
1 熔:熔炼,指小篆由大篆提炼而成,隶书由小篆熔炼而来。
2 品训:多种解释。品:众多。
3 古今殊迹:指古来作者用字的不同,因而造成下句所说的“妍媸”之异。
4 靡:顺,指顺时。《荀子·儒效》:“居楚而楚,居越而越,居夏而夏,是非天性也,积靡使然也。”王先谦注:“靡,顺也,顺其积习,故能然。”异:黄侃《文心雕龙札记》:“异当作易。”就本篇“同字相犯”的论点来看,若为“异流”,正与上句“异分”相犯。译文从“易”字。
5 阻:指违时。这两句是对前面所论“世所共晓”和“时所共废”等意的总结。运:运行,和上句“流”字意近。
6 声画:指表达思想感情的文字。扬雄《法言·问神》:“故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昭:明,显。
7 墨:文字,这里泛指作品。
本篇有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讲文字的起源、变化,以及汉魏以来的运用情形,最后总结出一点可贵的认识:“后世所同晓者,虽难斯易;时所共废,虽易斯难。”这种对“难”和“易”的观点,反对用古字怪字的态度,显然是辩证的、可取的。第二部分强调要善于用字,必须兼通古今兴废之变;提出了“心既托声于言,言亦寄形于字”的著名论点,扼要说明了语言文字和思想感情的关系。第三部分讲用字要注意的四点:一是不用怪字,二是不堆砌偏旁相同的字,三是衡量同字重复有无必要,四是笔画繁简的字要调配使用。这四点是针对当时创作中存在的问题而发的,有的现在看来已毫无意义。第四部分讲用字要“依义弃奇”,对古书传抄之误应慎重对待。 本篇所论,多属形式技巧问题,虽也论及语言文字是表达思想的符号或工具,却未由此出发来论述如何用字以表达思想。但本篇反对用古字怪字,强调“依义弃奇”等,在当时是颇有必要的;特别是主张用字以“世所同晓”为准,说明刘勰并非在一切问题上是古非今,而无论崇古与尚今,都主要是从文学创作的实际效果出发的。
(一)
夫文象列而结绳移1,鸟迹明而书契作2,斯乃言语之体貌3,而文章之宅宇也4。苍颉造之5,鬼哭粟飞6;黄帝用之,官治民察7。先王声教8,书必同文9;輶轩之使10,纪言殊俗,所以一字体,总异音。《周礼》保氏11,掌教六书12。秦灭旧章,以吏为师13;乃李斯删籀而秦篆兴14,程邈造隶而古文废15。汉初草律16,明著厥法17:太史学童18,教试六体19;又吏民上书,字谬辄劾20。是以“马”字缺画21,而石建惧死22,虽云性慎,亦时重文也。至孝武之世23,则相如譔《篇》24。及宣、成二帝25,征集小学26,张敞以正读传业27,扬雄以奇字纂训28:并贯练《雅》、《颂》29,总阅音义;鸿笔之徒,莫不洞晓30。且多赋京苑,假借形声。是以前汉小学31,率多玮字32,非独制异33,乃共晓难也34。暨乎后汉35,小学转疏,复文隐训36,臧否大半37。及魏代缀藻38,则字有常检39,追观汉作,翻成阻奥40。故陈思称41:“扬、马之作42,趣幽旨深43,读者非师传不能析其辞44,非博学不能综其理45。”岂直才悬46,抑亦字隐。自晋来用字,率从简易,时并习易,人谁取难?今一字诡异47,则群句震惊48;三人弗识,则将成字妖矣。后世所同晓者,虽难斯易;时所共废,虽易斯难:趣舍之间49,不可不察。 〔译文〕
文字的形成,改变了上古结绳记事的办法,鸟兽足迹的辨明,启发了文字的创造。文字是表现语言的符号,构成文章的基础。相传仓颉创造了文字,使得鬼惊夜哭,谷飞如雨;黄帝使用了文字,百官得以治理、万民得以明察。前代帝王为了传布声威教化,所用文字必须统一;帝王派出使者,到各地搜集习俗不同的语言,就是为了统一字形和字音。《周礼·地官》中讲到,周代有保氏掌管教授文字。秦始皇烧毁古代典籍之后,便以官吏为老师;于是经李斯整理籀书而产生了秦代的小篆,程邈创造出隶书又废弃了篆书。到汉初创建各种法律时,明明写上有关文字的法令:太史官对幼年学生,要考试六种字体;官吏和百姓向皇帝上书,写错了字要弹劾检举。所以,西汉石建的上书中,“马”字写漏一笔,便害怕将获得死罪;虽说石建的性情比较谨慎,也和当时对文字的重视有关。在汉武帝时期,司马相如编写了《凡将篇》。到宣帝和平帝时期,曾征召精通文字的人材:张敞因能正定古字而传授文字学,扬雄编辑了解释奇字的《训纂篇》。他们都精通《尔雅》、《仓颉》,全面掌握了文字的音义。当时的辞赋大家,无不通晓文字学。加之他们的作品大都是描写京都苑囿,常用假借字来状貌形声,因此,西汉时期擅长文字学的作家,大都好用奇文异字。这并非他们特意要标新立异,而是当时的作家都通晓难字。到了东汉,人们对文字学的研究较差,因而复杂深奥的字义,大都无人理解。及至曹魏时期的创作,用字有了一定的法度,回头再看汉人作品,反而有了障碍,难以读懂。所以,陈思王曹植说:“扬雄、司马相如的作品,意义幽深,读者未经老师传授就不能解释其辞句,没有广博的学识就难以理解它的内容。”这岂止是读者的才力不足,也由于它的文字实在深奥。自从晋代以后,用字大都讲求简明易懂,当时都习惯于简易,谁还采用难字?现在的作品,有一个怪异的字,很多句子都要受到影响;如果有三个人都不认识,那就将会成为字妖了。后代读者大部认识的字,虽是难字也不难了;大家已共同废弃不用的字,虽然不难也成为难字了。创作中或取或舍,这是不可不注意的。
〔注释〕
1 文象:文字的形象,即文字。列:布,陈。结绳移:改变了上古结绳记事的方式。《尚书序》:“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
2 鸟迹:鸟(兽)的足迹。相传“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许慎《说文解字叙》)。书契:指文字。契:刻。
3 言语之体貌:范文澜注:“犹曰言语之符号。”
4 文章之宅宇:范文澜注:“谓文章寄托于字体。”宅宇:住所。
5 苍颉(jié杰):也作“仓颉”。传为黄帝时的史官,文字的创造者(参注2)。
6 鬼哭粟飞:《淮南子·本经训》:“昔者苍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高诱注:“苍颉始视鸟迹之文造书契,则诈伪萌生。诈伪萌生,则去本趋末,弃耕作之业,而务锥刀之利。天知其将饿,故为雨粟,鬼恐为书文所劾,故夜哭也。”
7 官治民察:《周易·系辞下》:“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
8 声教:声威与教化。
9 书必同文:指用统一的文字。《礼记·中庸》:“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
10 輶(yóu犹)轩之使:应劭《风俗通义序》:“周秦常以岁八月,遣輶轩之使,采(一作“求”)异代方言。”(《全后汉文》卷三十三)輶轩:轻车,古代帝王的使臣多乘輶车,故以“輶轩之使”指帝王的使者。
11 《周礼》:也称《周官》,儒家经典之一。保氏:官名。
12 六书:构造文字的六种方式。《周礼·地官》:“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五曰六书。”郑众注:“六书,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即“指事”)、假借、谐声(即“形声”)也。”
13 以吏为师:向官吏学习。李斯在给秦始皇的奏议中说:“臣请史官非《秦纪》,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史记·秦始皇本纪》)
14 李斯:秦始皇的丞相。籀(zhòu宙):古代字体,也叫籀书或大篆。秦篆:即小篆,在大篆的基础上简化而成。这种字体因为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根据李斯的意见而通行于秦代的文字,故称秦篆。
15 程邈(miǎo秒):字元岑,秦始皇时的御史。他原为狱吏,因事下狱,在狱中将民间习用较小篆易于书写的字体整理成隶书。后多以程邈为隶书的创始人。隶(lì利):汉魏流行的一种字体。古文:指篆书。
16 草律:草拟法律。
17 厥(jué决):其。
18 太史学童:指太史考试学童。太史:官名,汉代太史掌管天文、历法、编修史书等。
19 六体:六种字体。详下注。
20 辄:即,就。劾(hé河),弹劾,揭发罪状。以上几句,据《汉书·艺文志》的如下记载:“汉兴,萧何草律,亦著其法曰:‘太史试学童,能讽书九千字以上,乃得为史。又以六体试之,课最者,以为尚书御史史,书令史。吏民上书,字或不正,辄举劾。’六体者,古文、奇字、篆书、隶书、缪篆、虫书。”
21 缺画:漏写一笔画。
22 石建:石奋之子,汉武帝时为郎中令。惧死:害怕将获死罪。《汉书·石奋传》:“建为郎中令,奏事下,建读之,惊恐曰:‘书马者,与尾而五,今乃四,不足一,获谴死矣。’其为谨慎,虽他皆如是。”
23 孝武:汉武帝。
24 相如:指司马相如。譔(zhuàn篆):同“撰”,写作。《篇》:指《凡将篇》,古代识字课本。
25 宣、成二帝:范文澜注:“据《艺文志》及《说文序》,张敞正读在孝宣时,扬雄纂训在孝平时,此云宣成二帝,疑成是平之误。”译文据“宣平”。
26 小学:指精通小学的人。汉以后称文字训诂学为小学。
27 张敞:字子商,西汉宣帝时为京兆尹。正读:指正定《苍颉篇》文字的音、义。传业:指传授小学之业。《汉书·艺文志》:“《苍颉》多古字,俗师失其读。宣帝时,征齐人能正读者。张敞从受之,传至外孙之子杜林,为作《训》、《故》,并列焉。”(《汉书·艺文志》有杜林的《苍颉训纂》、《苍颉故》各一篇)
28 扬雄:字子云,西汉著名文学家、小学家。纂训:编纂训诂,指扬雄的《训纂篇》。《汉书·艺文志》说,西汉平帝“元始中,征天下通小学者以百数,各令记字于庭中。扬雄取其有用者,以作《训纂篇》”。
29 贯练:贯通熟练。《雅》:指《尔雅》,我国最早的字书,约成书于汉初。《颂》:据下面所说“《雅》以渊源诂训,《颉》以苑囿奇文”,这里应为《颉》,即《仓颉》(详第二段注3)。
30 洞晓:精通。
31 小学:这里指精通小学的作家。以扬雄、司马相如为代表的西汉辞赋家,也是小学家。
32 玮(wěi伟)字:奇异的字。
33 制异:制造奇异。
34 共晓难:指扬雄、司马相如等都通晓难字。
35 暨(jì记):及,到。
36 复文隐训:复杂的文字,深刻的意义。“复”、“隐”连用,二字义近,本书多用以表示丰富深刻的意思。如《原道》:“符采复隐,精义坚深。”《总术》:“奥者复隐,诡者亦典。”
37 臧否(pǐ痞):好坏,善恶。这里用作偏义复词,指否,即错误的理解。
38 缀(zhuì坠):组合字句。藻:文辞。
39 常检:一定的法度。
40 翻:反。阻奥:疑难。
41 陈思:陈思王曹植。下引曹植语,原文今不存。
42 扬、马:扬雄、司马相如。
43 趣:意旨。幽:深。
44 析:分析,解释。
45 综(zèng赠):织机上持经施纬的装置,这里引申为掌握、控制的意思。
46 直:仅。悬:远,指差得远。
47 诡(guī鬼)异:奇异。
48 群句震惊:很多句子都受其影响。《易经·震卦》:“震惊百里。”震:震动。惊:惊动。都是影响的意思。
49 趣舍:趣向或舍弃,与“取舍”意近。 (二) 夫《尔雅》者,孔徒之所纂1,而《诗》、《书》之襟带也2;《仓颉》者3,李斯之所辑,而《鸟籀》之遗体也4;《雅》以渊源诂训5,《颉》以苑囿奇文6:异体相资7,如左右肩股。该旧而知新8,亦可以属文。若夫义训古今,兴废殊用9,字形单复10,妍媸异体11。心既托声于言,言亦寄形于字;讽诵则绩在宫商12,临文则能归字形矣13。
〔译文〕
《尔雅》这部书,是孔子的门徒所编纂的,它和《诗经》、《尚书》有着密切的联系;《仓颉》这部书,是李斯编辑的,由《史籀篇》脱胎而成。《尔雅》用以解释古字古义,《仓颉》用以汇集奇文异字:两种书的作用相辅相成,就如人体左右肩或左右腿的相互配合。一个作者兼通古字而又知新义,也就可以进行写作了。至于字义的古今有别,后世普遍运用或废弃不用,以及字形繁简的配合等,都会形成优劣不同的作品。作者的思想既然寄托于有声的语言,语言又借助于有形的文字来表达,则诵其声,就看音节是否协调,观其文,就看文字是否运用得当了。 〔注释〕
1 孔徒之所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案《大戴礼·孔子三朝记》称孔子教鲁哀公学《尔雅》,则《尔雅》之来远矣,然不云《尔雅》为谁作。据张揖《进广雅表》,称周公著《尔雅》一篇。今俗所传三篇,或言仲尼所增,或云子夏所益,或言叔孙通所补,或云沛郡梁文所考,皆解家所说,疑莫能明也。……其书在毛亨(汉初人)以后,大抵小学家缀缉旧文,递相增益,周公、孔子皆依托之词。”(《小学类·尔雅注疏》)
2 《诗》、《书》:指《诗经》、《尚书》。襟带:衣领和衣带,喻指关系密切。
3 《仓颉》:指《仓颉篇》,古代字书。《说文解字叙》:“秦始皇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斯作《仓颉篇》。”
4 《鸟籀》:当作《史籀》,指《史籀篇》。《汉书·艺文志》:“《苍颉》七章者,秦丞相李斯所作也,……文字多取《史籀篇》。”又说:“《史籀篇》者,周时史官教学童书也。”遗体:《礼记·祭义》:“身也者,父母之遗体也。”喻指《仓颉篇》是在《史籀篇》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
5 《雅》:指《尔雅》。渊源:根源,这里意为探讨、解释字的本义。诂训:指古义。
6 《颉》:指《仓颉》。苑囿(yòu右):聚养禽兽林木的园地。这里指汇集。
7 资:凭借。
8 该:兼,备。
9 兴:指上文所说“后世所同晓”的文字。废,指上文所说“时所共废”的文字。
10 字形单复:即下面所说的“字形肥瘠”。
11 妍媸(chī痴):美丑。
12 宫商:指音韵。
13 字形:这个“字形”继“言亦寄形于字”而来,所以泛指刘勰对练字的一般要求,和“字形单复”的“字形”二字有别。
(三) 是以缀字属篇,必须练择1:一避诡异,二省联边2,三权重出3,四调单复4。诡异者,字体瑰怪者也5。曹摅诗称6:“岂不愿斯游,褊心恶訩呶7。”两字诡异,大疵美篇8,况乃过此,其可观乎!联边者,半字同文者也9。状貌山川,古今咸用,施于常文10,则龃龉为瑕11;如不获免,可至三接12,三接之外,其字林乎13!重出者,同字相犯者也。《诗》、《骚》适会14,而近世忌同;若两字俱要,则宁在相犯。故善为文者,富于万篇,贫于一字,一字非少,相避为难也。单复者,字形肥瘠者也15。瘠字累句,则纤疏而行劣16;肥字积文,则黯黕而篇暗17。善酌字者18,参伍单复19,磊落如珠矣20。凡此四条,虽文不必有,而体例不无;若值而莫悟21,则非精解。
〔译文〕 因此,进行写作,必须对文字加以选择组合:第一要避免诡异,第二要减少联边,第三要权衡重出,第四要调节单复。所谓“诡异”,就是奇形怪状的字。如曹摅的诗中说:“岂是不愿意这次行游,只是我狭小的心胸憎恶那吵吵嚷嚷的訩呶。”“訩呶”两个怪字,就使美好的诗篇大受污损,何况超过二字,还能成为可观的作品吗?所谓“联边”,就是偏旁相同的字。描绘山川的形貌,自然古今作品都用联边字,但用于其他文章,就很不相称而成了瑕病;如果无法避免,可以连用三字,但三字以上,那就像编字典了。所谓“重出”,就是相同的字重复出现。《诗经》和《楚辞》都能恰当地重复一些字句,近代创作却忌讳同字的重复;但如果两个字都很必要,就宁可犯忌也要运用。所以,善于写文章的人,虽可写到万篇之多,有时却感到一字之缺;并不是没有这个字,而是避免重复有困难。所谓“单复”,就是字形的繁简。字形简略的字积累成句,就显得稀稀拉拉,行列单薄;笔画繁多的字积聚成文,就显得一片漆黑,篇体无光。善于用字的作者,繁简字体交错配合,就能圆转如珠了。以上四条,虽然不一定每篇文章都有,但总的体例是不能没有的;如果遇到这些情形而不明白,就算不得精通练字了。
〔注释〕
1 练择:用字的加工选择。练:治丝使白。
2 省:约,减少。
3 权:权衡,考虑。
4 调:调节。
5 瑰(guī规):奇异。
6 曹摅(shū书):字颜远,西晋文学家。下面所引两句诗的原文已佚。
7 褊(biǎn贬):窄小。訩(xiōng凶):喧扰声。呶(náo挠):喧哗。
8 疵(cī词阴):毛病,缺点。
9 半字同文:指偏旁相同的字。
10 常文:一般的,不是描绘山水的文字。
11 龃龉(jǔyǔ举羽):上下齿不配合,喻不协调。瑕(xiá霞):玉的斑点,喻意同“疵”。
12 三接:偏旁相同的字三个连用。
13 字林:字书。晋代吕忱有《字林》,共收一万二千多字,按部首分类排列。黄叔琳注:“按三接者,如张景阳《杂诗》‘洪潦浩方割’、沈休文《和谢宣城》诗‘别羽泛清源’之类。三接之外,则曹子建《杂诗》‘绮缟何缤纷’、陆士衡《日出东南隅行》‘璚珮结瑶璠’。五字而联边者四,宜有‘字林’之讥也。若赋则更有十接二十接不止者矣。”
14 《诗》、《骚》:《诗经》和《离骚》(概括《楚辞》)。适会:指《诗经》、《楚辞》是根据情况而适当运用重复的字。如《诗经》往往在一首诗的各章中,只换用一两字,其余都是反复重用。“适会”二字,《文心雕龙》全书用过四次(其他三处是:《征圣》篇的“抑引随时,变通适会”;《章句》篇的“随变适会,莫见定准”,《养气》篇的“从容率情,优柔适会”等),用意基本相同。
15 肥瘠(jí及):肥瘦,指文字笔画的繁简。
16 纤疏:稀疏。行(hánq杭)劣:行列单薄。劣:弱。
17 黯黕(àndǎn暗胆):深黑。
18 酌:择善而取。
19 参(sān三)伍:即三五,相互交错的意思。《周易·系辞上》:“参伍以变,错综其数。”
20 磊落:同“磊磊”,圆转的样子。本书《杂文》篇说:“磊磊自转,可称珠耳。”
21 值:遇。
(四) 至于经典隐暧1,方册纷纶2,简蠹帛裂3,三写易字4,或以音讹5,或以文变。子思弟子6,“於穆不祀”者7,音讹之异也;晋之史记8,“三豕渡河”9,文变之谬也。《尚书大传》有“别风淮雨”10,《帝王世纪》云“列风淫雨”11。“别列”、“淮淫”,字似潜移12。“淫列”义当而不奇13,“淮别”理乖而新异14。傅毅制《诔》15,已用“淮雨”16;元长作《序》17,亦用“别风”18:固知爱奇之心,古今一也。史之阙文19,圣人所慎20,若依义弃奇,则可与正文字矣。 〔译文〕
至于儒家经典的内容深刻隐晦,各种著述浩瀚繁富,加以简帛的被蛀或破裂,经多次抄写而改变原字,有的因字音相近而误,有的因字形相似而错。如子思的弟子孟仲子,把《诗经》中的“於穆不已”说成“於穆不似”,这就是字音相近造成的错误;晋国历史所记载的“己亥渡河”,被卫人读为“三豕渡河”,这就是字形相似造成的错误。《尚书大传》中有“别风淮雨”的说法,《帝王世纪》则说“列风淫雨”。“别”与“列”、“淮”与“淫”,就是文字相似而于不知不觉中改变的。“淫”和“列”的字义妥当但不奇特,“淮”、“别”二字于理不合却很新奇。东汉傅毅在《北海王诔》中已用过“淮雨”二字,南齐王融在《三月三日曲水诗序》中,又用到“别风”二字。由此可见,爱好奇特的心情,古今都是一样的。但对待历史上缺疑的字,圣人是很慎重的;若能本于正确意义而抛弃好奇的念头,就可以定正文字了。
〔注释〕
1 隐暧(ài爱):隐蔽,不明显。
2 方册:典籍。《抱朴子·外篇自叙》:“方册所载,罔不穷览。”方:写字的简板。纷纶:繁多。《后汉书·井丹传》:“井丹,字大春,……通五经,善说论,故京师为之语曰:‘五经纷纶井大春。’”李贤注:“纷纶,犹浩博也。”
3 蠹(dù杜):蛀蚀。帛:用以书写的丝织品。这里的简、帛,均指书籍。
4 三写易字:《抱朴子·遐览》:“书三写,鱼成鲁,帝成虎。”指经反复传写而字误。
5 讹(é鹅):错误。
6 子思:孔子孙,名伋(jí吉),子思是他的字。弟子:孔伋的弟子孟仲子。
7 於(wū污)穆不祀:孙诒让《札迻》卷十二:“祀”当作“似”。《诗经·周颂·维天之命》:“维天之命,於穆不巳(sì四)。”孔颖达疏引郑玄《诗谱》:“子思论《诗》,於穆不已;仲子曰:於穆不似。”於:叹辞。穆:美。
8 晋:指春秋时的晋国。史记:历史记载。
9 三豕渡河:《吕氏春秋·察传》:“子夏之晋,过卫。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意林》作“渡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至于晋而问之,则曰‘晋师己亥涉河’也。”
10 《尚书大传》:西汉伏胜的弟子辑录伏胜解说《尚书》的书。别风淮雨:范注转卢文弨引《尚书大传》:“久矣,天之无别风淮雨,意者中国有圣人乎!”按四部丛刊本《尚书大传》卷四作“烈风澍雨”。
11 《帝王世纪》:西晋皇甫谧(mì密)著,载上古以来帝王事迹。此书不全,辑本有《指海》本、《丛书集成》本。列风淫雨:《帝王世纪》的原话与《尚书大传》相同,只改“别”为“列”,改“淮”为“淫”。
12 潜移:暗暗改变。《颜氏家训·慕贤》:“潜移暗化,自然似之。”
13 淫:过分。列:通“烈”。说“过多的雨”、“猛烈的风”,所以“义当”。
14 乖:违,不合。
15 傅毅:字仲武,东汉文学家。《诔》:指傅毅的《北海王诔》。见《古文苑》卷二十,文不全。
16 已用淮雨:范文澜注引清人卢文弨说,《北海王诔》中有“白日幽光,淮雨杳冥”二句(见《钟山札记》卷一“别风淮雨”条)。但现存《北海王诔》残文无此二句。
17 元长:王融,字元长,南齐文学家。《序》:指王融的《三月三日曲水诗序》,载《文选》卷四十六。
18 亦用别风:查《文选》、《王宁朔集》(《汉魏六朝百三家集》)和《全齐文》卷十三所载王融的《曲水诗序》,均无“别风”二字。“元长作《序》,亦用别风”八字,《文心雕龙》明清诸本均无。范文澜注,刘永济、王利器校,均以卢文弨说为主(卢以为宋本《文心雕龙》有此二句),或注或补。按此处文意似应有此二句始全,但可疑有三:一、卢文弨所见是何宋本?二、今存王融的《序》文,并无“别风”二字;三、刘勰所论作家,止于晋末宋初,宋以后作者,他认为“世近易明,无劳甄序”(《才略》),王融(公元468—494年)是比刘勰生年略晚的同时人,恐难论及。
19 阙(quē缺)文:缺疑之文。《论语·卫灵公》:“吾犹及史之阙文也。”
20 圣人所慎:《论语·为政》:“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
(五) 赞曰:篆隶相熔1,《苍》、《雅》品训2。古今殊迹3,妍媸异分。字靡异流4,文阻难运5。声画昭精6,墨采腾奋7。
〔译文〕
总之,篆书和隶书依次熔炼,《仓颉》和《尔雅》对文字做了全面的解释。从古到今的作者,由于运用文字的不同,其效果就美丑各异。用字为世所同晓便容易流传,为时所共废便难以运行。文字把思想表达得明白而精确,就能文采飞扬而突出。
〔注释〕
1 熔:熔炼,指小篆由大篆提炼而成,隶书由小篆熔炼而来。
2 品训:多种解释。品:众多。
3 古今殊迹:指古来作者用字的不同,因而造成下句所说的“妍媸”之异。
4 靡:顺,指顺时。《荀子·儒效》:“居楚而楚,居越而越,居夏而夏,是非天性也,积靡使然也。”王先谦注:“靡,顺也,顺其积习,故能然。”异:黄侃《文心雕龙札记》:“异当作易。”就本篇“同字相犯”的论点来看,若为“异流”,正与上句“异分”相犯。译文从“易”字。
5 阻:指违时。这两句是对前面所论“世所共晓”和“时所共废”等意的总结。运:运行,和上句“流”字意近。
6 声画:指表达思想感情的文字。扬雄《法言·问神》:“故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昭:明,显。
7 墨:文字,这里泛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