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棋指归》 象棋点睛--先后手
作者:贾题韬
统前所言,其所以制胜者非止一端,而精要不外乎争“先手”与“后手”而已。局势者,象棋之中心。先后手者,局势之灵魂也。
先手为主动的,制人而不制于人;后手为被动的,制于人而不能制人。先手关联之点多,其得益为全局之总较,后手关联之点少,其得益为局部之所得。先手为活句,攻守兼施,一着不作一着用;后手为死句,攻守偏至,一着只作一着用。
先手有二:一、先中先,先手之中藏先手。后手亦有二:一、先中后,先手之中藏后手。二、后中后,后手之中藏后手。兹举一例说明之:
1. 炮二平五 炮8平5 2. 马二进三 马8进7
3. 车一进一 车9平8 4. 车一平六 车8进6
5. 车六进七 马2进1 6. 车九进一 炮2进7
7. 炮八进五 车8退4 8. 车六平三 车1平2
9. 炮八平三 象7进9 10. 炮五进四 士6进5
11. 炮三平一 车8退2 12. 车九平二 车8平6
13. 车三平二。
(1)着炮二平五,为先中先,控制中路,主动既操之我手,此后车马辐辏,无不借此发挥其威力。
(1)着炮8平5为后中先,对方如打当头兵,则士6进5后,车马均可先出,转后手为先手,否则同一布置,针锋相对,亦令无隙可乘。
(4)着车8进6为先中后,意在吃兵、压马,然左翼已受控制,全局中心在彼而不在此,攻非其时,反落后手。
(5)着车六进七,为先中先,逼马跃边,封其侧翼,塞断咽喉,占定要道,试与前着(即车8进6)比较观之,先后之义自明。
(6)着炮2进7,为先中后,虽偏得一子,此后全成被动,临局得子得先固好,如不可兼,则宁舍子不失先。失先即败,失子未必败也。(9)着炮八进五,为先中先,此后全成主动,胜算定矣。
(10)着士6进5,为后中后,应当头炮打将,既属后手,而又生出让对方打相、闷车之紧着,任其宰割,又藏有后手也。先中先与后中后易知,后中先与先中后较为难辨,以其似是而非,在嫌介疑惑之间,苟能权衡无失,即可谓得象棋“三昧”。
战员之驱使,战场之选择,阵形之运用,无论其为动、为静、为进、为退、为取、为去、为攻、为守,均必以争先手争主动为原则,取得主动者胜,居于被动者败,必然之数也。前为画龙点睛之喻,战员犹龙之细胞,战场犹龙之骨骼,阵形犹龙之躯干,先后手者,龙之睛也,得之即云行雨施,变化自如,非复笔端上物矣。如画龙未成,或成而不肖,便欲点睛,希图腾达者,其?(“焰”之右,加上“欠”字)然于羽毛尚未丰满,恐不免于颠覆之患,勿怪术之不灵,谓尚另有不传之秘也。抚怀沧桑,长安棋局,心之忧矣,不觉惘然。
先手为主动的,制人而不制于人;后手为被动的,制于人而不能制人。先手关联之点多,其得益为全局之总较,后手关联之点少,其得益为局部之所得。先手为活句,攻守兼施,一着不作一着用;后手为死句,攻守偏至,一着只作一着用。
先手有二:一、先中先,先手之中藏先手。后手亦有二:一、先中后,先手之中藏后手。二、后中后,后手之中藏后手。兹举一例说明之:
1. 炮二平五 炮8平5 2. 马二进三 马8进7
3. 车一进一 车9平8 4. 车一平六 车8进6
5. 车六进七 马2进1 6. 车九进一 炮2进7
7. 炮八进五 车8退4 8. 车六平三 车1平2
9. 炮八平三 象7进9 10. 炮五进四 士6进5
11. 炮三平一 车8退2 12. 车九平二 车8平6
13. 车三平二。
(1)着炮二平五,为先中先,控制中路,主动既操之我手,此后车马辐辏,无不借此发挥其威力。
(1)着炮8平5为后中先,对方如打当头兵,则士6进5后,车马均可先出,转后手为先手,否则同一布置,针锋相对,亦令无隙可乘。
(4)着车8进6为先中后,意在吃兵、压马,然左翼已受控制,全局中心在彼而不在此,攻非其时,反落后手。
(5)着车六进七,为先中先,逼马跃边,封其侧翼,塞断咽喉,占定要道,试与前着(即车8进6)比较观之,先后之义自明。
(6)着炮2进7,为先中后,虽偏得一子,此后全成被动,临局得子得先固好,如不可兼,则宁舍子不失先。失先即败,失子未必败也。(9)着炮八进五,为先中先,此后全成主动,胜算定矣。
(10)着士6进5,为后中后,应当头炮打将,既属后手,而又生出让对方打相、闷车之紧着,任其宰割,又藏有后手也。先中先与后中后易知,后中先与先中后较为难辨,以其似是而非,在嫌介疑惑之间,苟能权衡无失,即可谓得象棋“三昧”。
战员之驱使,战场之选择,阵形之运用,无论其为动、为静、为进、为退、为取、为去、为攻、为守,均必以争先手争主动为原则,取得主动者胜,居于被动者败,必然之数也。前为画龙点睛之喻,战员犹龙之细胞,战场犹龙之骨骼,阵形犹龙之躯干,先后手者,龙之睛也,得之即云行雨施,变化自如,非复笔端上物矣。如画龙未成,或成而不肖,便欲点睛,希图腾达者,其?(“焰”之右,加上“欠”字)然于羽毛尚未丰满,恐不免于颠覆之患,勿怪术之不灵,谓尚另有不传之秘也。抚怀沧桑,长安棋局,心之忧矣,不觉惘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