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证论》 卷八 方剂
作者:
玉女煎
熟地 (五钱)、石膏 (三钱)、知母 (三钱)、麦冬 (三钱)、 牛膝 (三钱)
陈修园力辟此方之谬, 然修园之所以短於血证者即此, 可见夫血之总司在於胞室, 而胞宫冲脉上属阳明, 平人则阳明中宫化汁变血, 隨冲脉下输胞室, 吐血之人, 胞宫火动气逆, 上合阳明, 血隨而溢, 欬嗽不休, 多是冲阳上合阳明, 而成此亢逆之证, 方用石膏知母, 以清阳明之热, 用牛膝以折上逆之气, 熟地以滋胞宫之阴, 使阳明之燥平, 冲脉之气息, 亢逆之证乃愈矣, 景岳制此方, 曾未见及於此, 修园又加贬斥, 而王士雄, 以为可治阴虚胃火齿痛之证, 皆不知此方之关冲脉, 有如是之切妙也, 麦门冬汤治冲逆, 是降痰之剂, 此方治冲逆, 是降火之剂。
圣愈汤
即四物汤, 加黄耆人参。 参苏饮
人参 (五钱)、苏木 (四钱)
治吐?产后, 跌打损伤, 瘀血干肺, 鼻起烟煤, 面目茄色, 盖谓肺金气足, 则制节下行, 血不独不能犯肺臟, 而亦不能犯肺之气分也, 今不独干犯气分, 瘀血上行, 並真犯肺臟, 血者肝木所司, 金气將绝, 木乃敢侮之, 肺气已敝, 血乃得乘之, 方取苏木秉肝木之气, 色赤味咸以破血, 是治肝以去肺之贼\, 而急用人参生津调肺以补气, 使肺气一旺, 则制节自行, 而血不得犯之矣。
参附汤
人参 (一两)、附子 (八钱)
人之元气, 生於肾而出於肺, 肺阴不能制节, 肾阳不能归根, 则为喘脱之证, 用附子入肾补阳气之根, 用人参入肺以济出气之主, 二药相济, 大补元气, 气为水之阳, 水即气之阴, 人参是补气之阴, 附子是补水之阳, 知此, 则知一切补气之法。
通脾泄胃汤
黄蘗 (三钱)、元参 (三钱)、防风 (三钱)、大黄 (一钱)、知母 (三钱)、炒梔子 (三钱)、石膏 (三钱)、茺蔚 (三钱)
此方乃通治眼目外瘴之方, 借治目?亦宜, 方取诸品清热泻火, 使火不上薰, 则目疾自除, 而防风一味, 独以去风者治火, 火动风生, 去风则火势自熄, 茺蔚一味, 又以利湿者清热, 湿蒸热遏, 利湿则热气自消。 通窍活血汤
赤芍 (三钱)、川芎 (一钱)、桃仁 (三钱)、红花 (一钱)、老葱 (三钱)、 生姜 (三片)、大枣 (三枚)、麝香 (少许)、黄酒 (一杯) 大枣 姜 葱
散达升腾, 使行血之品, 达於巔顶, 彻於皮肤, 而麝香一味, 尤无所不到, 以治巔顶胸背, 皮肤孔窍中瘀血, 诚\有可取, 王清任医林改错, 论多粗舛, 而观其一生所长, 只善医瘀血, 此汤亦从小调经套来, 故可採。
防风通圣散
大黄 (钱半)、芒硝 (三钱)、防风 (三钱)、荆芥 (二钱)、麻黄 (一钱)、 炒梔子 (三钱)、白芍 (三钱)、连翘 (一钱)、川芎 (二钱)、当归 (三钱)、 甘草 (一钱)、桔梗 (二钱)、石膏 (三钱)、骨石 (三钱)、薄荷(一钱)、 黄芩 (三钱)、白朮 (三钱)
吴鹤?曰, 防风麻黄, 解表药也, 风热之在皮肤者, 得之由汗而泄, 荆芥薄荷, 清上药也, 风热之在巔顶者, 得之由鼻而泄, 大黄芒硝, 通利药也, 风热之在肠胃者, 得之由后而泄, 滑石梔子, 水道药也, 风热之在决瀆者, 得之由溺而泄, 风注於膈, 肺胃受邪, 石膏桔梗, 清肺胃药也, 而连翘黄芩, 又所以袪诸经之游火, 风之为患, 肝木主之, 川芎归芍, 和肝血也, 而甘草白朮, 所以胃气而健脾, 此方除硝黄名双解散, 谓表裏两解, 营卫俱和也, 本方名通圣散, 极言功用之妙耳, 余按此方, 治表裏实热, 外无汗, 內便坚之症, 无论何证, 通治一切, 亦不但治中风也。
千金苇茎汤
苇茎 (五钱)、苡仁 (三钱)、桃仁 (三钱)、瓜瓣 (即冬瓜仁三钱)
瓜蒂散
甜瓜蒂 (三钱)、赤小豆 (三钱) 为末, 香豉汤下, 上二方, 皆取破泄宣吐, 虚人勿服。 白散方
贝母 (三钱)、巴豆炒黑 (一钱)、桔梗 (三钱) 共为末服一字, 在膈上则吐, 在膈下则泻, 不泻进热粥, 泻不止, 进冷粥。 人参清肺汤
人参 (三钱)、阿胶 (二钱)、地骨皮 (三钱)、知母 (三钱)、乌梅 (三枚)、甘草 (一钱炙)、大枣(三枚)、桑白皮(三钱)、粟壳 (一钱)、杏仁 (三钱)
治肺虚欬嗽喘急吐血下血等症, 方取参草大枣, 补土生金, 以保定其肺, 阿胶知母, 佐其滋润, 骨皮桑皮, 泻其火热, 肺为司气之臟, 肺中清润, 则气自下降, 而得其敛藏之性, 痰血不得干之也, 再用杏仁以利之, 乌梅粟壳以收之, 总使肺得其制节, 斯无诸病矣, 此与太平丸, 保和汤, 紫苑散, 人参泻肺清燥救肺诸汤, 相为表裏, 用者可以推类尽致。
宁肺桔梗汤
桔梗 (二钱)、贝母 (三钱)、当归 (三钱)、瓜蔞霜 (三钱)、黄耆 (四钱) 、 枳壳 (一钱)、甘草 (一钱)、防已 (二钱)、百合 (三钱)、桑白皮 (三钱)、 苡仁 (三钱)、知母 (三钱)、五味子 (一钱)、地骨皮 (三钱)、杏仁 (三钱)、 葶藶子 (二钱)、生姜 (三钱)
治肺痈, 无论已溃未溃, 及肺胀等症, 补泻兼行, 使痰火血气脓水, 俱从下泄, 而肺以安宁。
丹皮汤
丹皮 (三钱)、瓜蔞 (三钱)、桃仁 (三钱)、朴硝 (二钱)、大黄 (一钱)
內痈, 乃热毒结血而成, 毒去其血热亦隨去, 瓜蔞以解气结, 桃仁丹皮以破血结, 硝黄兼下气血之结, 结除而痈自去矣。 赤豆薏苡汤
赤豆芽 (三钱)、苡仁 (三钱)、防已 (二钱)、甘草 (一钱)
脓者, 血化为水也, 故排脓之法, 总不外破血利水, 赤豆芽, 入血分以疏利之, 助其腐化, 苡仁防已, 即从水分排逐其脓, 甘草调数药, 使得各奏其效, 此为治痈脓大法门, 方能尽载, 从此可以类推。
人参固本汤
人参 (三钱)、熟地 (三钱)、生地 (三钱)、白芍 (三钱)、天冬 (三钱)、 五味 (五分)、知母 (二钱)、陈皮 (三钱)、麦冬 (三钱)、 炙草 (一钱)
此方滋养肺胃, 兼输肾水, 名曰固本, 谓胃肺之本, 肺为肾之本, 而肾又为生气之本, 三臟互相灌溉, 则根本固, 而虚热清蒸欬喘回食诸症, 自然不生。
当归六黄汤
生地 (五钱)、熟地 (三钱)、黄连 (二钱)、黄芩 (三钱)、黄柏 (二钱)、 黄耆 (五钱)、当归 (三钱)
陈修园曰, 阴虚火扰之汗, 得当归地黄之滋阴, 又得黄连黄芩之泻火, 则蒸汗之本治矣, 此方之妙, 全在苦寒, 寒能胜热, 而苦復能坚之, 又恐过於苦寒, 伤其中气, 中者阴之守也, 阴虚则火愈动, 火愈动则汗愈出, 尤妙在大苦大寒队中, 倍加黄耆, 领苦寒之性, 尽达於表, 以坚汗孔, 不使留中为害, 则差毫釐, 盖药之救病, 原於偏寒偏热, 治偏寒偏热之病, 自必用偏寒偏热之药, 此方大治內热, 岂寒凉之药, 能尽走皮肤, 而不留中者, 况黄耆, 是由中以托外之物, 非若麻黄宜透皮毛, 而不留中也, 吾谓內热而蒸为汗者, 此为对症, 如果外热, 而內不利寒凉药者, 则归脾汤, 当归补血汤, 加减可也。 凉血地黄汤
生地 (四钱)、当归 (三钱)、甘草 (钱半)、黄连 (二钱)、炒梔子 (一钱) 、 元参 (三钱)、黄芩 (二钱)
此方纯是凉心, 血者, 心之所生, 凉心即是凉血。
田螺捻子
田螺 (三枚)、冰片 (五分)、白砒 (五分)、磠砂 (一钱)
捣和米糊为捻子, 能化腐去瘀, 肉桔血痣用处少。 仙方活命饮
穿山甲 (三片)、皂荚剌 (一钱)、当归尾 (二钱)、草节 (一钱)、 乳香 (二钱)、金银花 (二钱)、赤芍药 (二钱)、天花粉 (二钱)、 没药 (二钱)、防风 (三钱)、贝母 (二钱)、白芷 (二钱)、陈皮 (二钱) 、 黄酒 (少许)
此方纯用行血之药, 加防风白芷, 使达於肤表, 加山甲皂刺, 使透乎经脉, 然血无气不行, 故以陈皮贝母, 散利其气, 血因火而结, 故以银花花粉, 清解其火, 为疮症散肿之第一方, 诚\能窥及疮由血结之所以然, 其真方也, 第其方乃平剂, 再视疮之阴阳, 加寒热之品, 无不应手取效。
托裏消毒散
皂荚刺 (二钱)、甘草 (二钱)、桔梗 (二钱)、白芷 (三钱)、川芎 (一钱) 、 黄耆(三钱)、金银花 (三钱)、当归 (三钱)、白芍 (三钱)、白朮 (三钱)、 人参 (三钱)、云苓 (三钱)
疮之结肿, 血凝也, 疮之溃脓, 血化为水也, 夫血与毒, 结而不散故凝, 凝则气阻而为痛, 欲去其凝, 仍是以气制之, 使气与血战, 以阳蒸阴, 则阴血从阳化而为水, 水即气也, 气化则为水, 此化脓之说也, 是方四君黄耆, 大补中气, 而以解毒和血之品, 佐其变化, 为助气战血之大剂, 本此意以加减进退, 则得之矣。
麦冬养荣汤
人参 (三钱)、麦冬 (三钱)、五味 (一钱)、当归 (三钱)、白芍 (三钱)、 生地 (三钱)、知母 (二钱)、陈皮 (三钱)、黄耆 (三钱)、 甘草 (一钱)
壮火食气, 则气热而血失所养, 故用麦冬知母以清火, 火清气平, 则阳不乘阴, 血於是安, 故亦名养荣, 人参养荣汤, 所以用远志桂尖者, 助心火以化血, 此汤所以用知母麦冬者, 清胃火以宁血也。
大枫丹
大枫子肉 (三钱)、土硫黄 (二钱)、枯矾\ (一钱)、明雄 (二钱) 共为末, 过灯油, 调搽癣痒各疮, 黎洞丸
三七 (一钱)、大黄 (一钱)、阿魏 (一钱)、儿茶 (一钱)、竹黄 (一钱)、 血蝎 (三钱)、乳香 (三钱)、没药 (三钱)、雄黄 (二钱)、羊血 (心血二钱)、 冰片 (少许)、麝香 (少许)、牛黄 (三分)、滕黄二分消瘀定痛, 降气止血, 各药气味形质, 皆精气所结, 非寻常草木可比, 故能建大功。 常归地黄汤
当归 (五钱)、熟地 (四钱)、川芎 (一钱)、白芍 (三钱)、防风 (三钱)、 白芷 (三钱)、?本 (二钱)、细辛 (五分)
治风先治血, 血行风自灭, 无论热风寒风, 风总归阳, 天地之噫气, 常以肃杀而为心, 犯人血分, 则为痛为肿, 为强硬, 血行, 则风在血分者, 隨之而行, 故治风先治血也, 方取四物汤, 补血以为去邪之本, 而加祛风之药, 以令邪外出, 法浅\而易效, 头目顶脊诸风, 可以治之。
防风芎归汤
生地 (五钱)、当归 (三钱)、川芎 (一钱)、甘草 (一钱)、 防风 (三钱)
补血祛风, 药无多而义易见, 加减得宜, 尤效。
化腐生肌散
儿茶 (一钱)、乳香 (二钱)、没药 (二钱)、血结 (二钱)、三七 (一钱)、 冰片 (少许)、麝香 (少许)
去瘀血, 即是化腐之法, 干水, 即是提脓之法, 活血, 即是生肌之法, 方主化腐去瘀, 欲提脓者, 加枯矾\龙骨, 欲生肌者, 加珍珠人参, 识透主方之意, 则加减可以隨人。
乌梅丸
黄柏 (二钱)、黄连 (八钱)、桂枝 (二钱)、附子 (二钱)、细辛 (二钱)、 当归 (二钱)、花椒 (二钱)、人参 (二钱)、乌梅 (十枚)、 干姜 (三钱) 共为末, 蜜捣千椎为丸, 米饮下, 温肝敛木, 化虫止利, 真神方也。
橘核丸
橘核 (三钱)、吴萸 (二钱)、香附 (三钱)、楝子 (三钱)、查核 (三钱)、 荔核 (三钱)、小茴 (二钱) 共为细末, 寒食面为丸, 淡盐汤送下, 治小腹疝痛结气等证。
当归导滯汤
大黄 (一钱)、当归 (三钱)、麝香 (少许)、丹皮 (三钱)、桃仁 (三钱)、 红花 (一钱)、白芍 (三钱)、乳香 (三钱)、没药 (三钱)、生地 (三钱)、 桂枝 (三钱)、柴胡 (二钱)、黄芩 (三钱)、枳壳 (一钱) 、甘草 (一钱)
跌打损伤, 內外瘀血, 以此汤行之, 此通窍活血, 桃仁承气, 小柴胡, 小调经诸汤之义, 参看自明, 不须赘说。 十味参苏饮
人参 (三钱)、紫苏 (三钱)、半夏 (三钱)、云苓 (三钱)、陈皮 (三钱)、 桔梗 (二钱)、前胡 (二钱)、葛根 (二钱)、枳壳 (一钱)、甘草 (一钱)、 生姜 (三片)
肺之气生於胃, 故用甘草人参, 补胃生津以益肺, 肺气旺, 则能上行, 外达內输, 下降而不郁矣, 故凡治肺之方, 类以人参为主, 然能补津生气, 而不能治气之郁也, 风寒外束, 则气蕴於內, 不能上行外达, 故用紫苏前胡粉葛生姜, 以发散之, 痰饮內停, 则气逆於上, 不能內输下降, 故用夏苓桔枳陈皮, 以渗降之, 合计此方, 乃疏散风寒, 降利痰水之平剂, 而欬血?血气喘之症, 及跌打血蕴气分, 皆借用之, 亦借疏利之功, 使郁滯去, 而血自不遏。
玉烛散
生地 (五钱)、当归 (三钱)、川芎 (二钱)、白芍 (三钱)、朴硝 (二钱)、 大黄 (一钱)、生姜 (三片) 治跌打瘀血, 发渴身痛便闭, 取四物以补调其血, 而朴硝大黄, 逐瘀去闭, 妙在生姜一味, 宣散其气, 使硝黄之性, 不徒直下, 而亦能横达, 俾在外在內之瘀, 一并廓清。 竹叶石膏汤
淡竹叶 (五钱)、石膏 (五钱)、人参 (二钱)、甘草 (一钱)、麦冬 (三钱) 、 半夏 (二钱)、生姜 (三片)、粳米 (四钱)
口之所以发渴者, 胃中之火热不降, 津液不升故也, 方取竹叶石膏麦冬以清热, 人参甘草粳米以生津, 妙在半夏之降逆, 俾热气隨之而伏, 妙在生姜之升散, 俾津液隨之而布, 此二药, 在口渴者, 本属忌药, 而在此方中, 则转能止渴, 非二药之功, 乃善二药之功也。
黄土汤
灶心土 (三钱)、甘草 (一钱)、白朮 (三钱)、熟地 (三钱)、黄芩 (二钱)、 阿胶 (二钱)、附子 (钱半炮)
血者, 脾之所统也, 先便后血, 乃脾气不摄, 故便行气下泄, 而血因隨之以下, 方用灶土草朮, 建补脾土, 以为摄血之本, 气陷则阳陷, 故用附子以振其阳, 血伤则阴虚火动, 故用黄芩以清火, 而阿胶熟地, 又滋其既虚之血, 合计此方, 乃滋补气血, 而兼用温清之品以和之, 为下血崩中之总方, 古皆目为圣方, 不敢加减, 吾谓圣师立法, 指示法门, 实则变化隨宜, 故此方热症可去附子, 再加清药, 寒症可去黄芩, 再加温药。
赤小豆当归散
赤小豆 (三钱)、当归 (三钱)
此治先血后便, 即今所谓臟毒, 与痔疮相似, 故用当归以活血, 用赤豆色赤人血分, 发芽则能疏利血中之结, 使血解散, 则不聚结肛门, 赤豆芽, 又能化血成脓, 皆取其疏利之功, 痈脓故多用之, 俱用浆水服。
解毒汤
大黄 (一钱)、黄连 (三钱)、黄芩 (三钱)、黄柏 (二钱)、梔子炒 (三钱)、 赤芍 (二钱)、枳壳 (一钱)、连翘 (一钱)、防风 (三钱)、甘草 (一钱)
解毒者, 谓解除臟毒也, 臟毒由火迨结在肛门, 故用泄火之药极多, 其用白芍者, 兼行其血, 血行则火无所著, 用枳壳者, 兼行其气, 气行则火自不聚, 而大势之煽, 每扶风威, 故以防风去风以熄火, 且防风上行外达, 使火升散, 则不迫结肛门, 此即仲景白头翁汤之意。 清胃散
生地 (三钱)、当归 (三钱)、丹皮 (三钱)、黄连 (二钱)、升麻 (一钱)、 甘草 (一钱)
方治臟毒, 义取清火, 而升麻一味, 以升散为解除之法, 使不下迫, 且欲转下注之热, 使逆挽而上不復下注, 目疾口舌之风火, 亦可借其清火升散以解, 升麻与葛根黄芩汤相仿。 槐角丸
槐角 (三钱)、地榆 (二钱)、黄连 (一钱)、黄芩 (三钱)、黄柏 (三钱)、 生地 (三钱)、当归 (三钱)、川芎 (一钱)、防风 (二钱)、荆芥 (二钱)、 侧柏 (二钱)、枳壳 (二钱)、乌梅 (三枚)、生姜 (一钱汁)
世谓肠风下血, 问肠何以有风, 则以外风由肺伤入大肠, 內风由肝煽动血分, 方用清火和血之药, 亦係通治血病之泛法, 惟防风生姜, 以袪外来之风, 乌梅荆芥, 以治內动之风, 为肠风立法, 本於仲景白豆翁, 及葛根诸汤之意。
葛根黄连黄芩汤
葛根 (三钱)、黄连 (二钱)、黄芩 (三钱)、甘草 (一钱)
治协热下利便血等症, 用芩连以清热, 用葛根升散, 使下陷之邪, 仍达於上, 出於表, 则不迫协於下矣, 喻嘉言治痢, 心得逆流挽舟之法, 仲景此汤, 实该其意, 能从此变化, 而治痢思过半矣。
龙胆泻肝汤
木通 (一钱)、泽泻 (三钱)、柴胡 (二钱)、车前子 (三钱)、生地黄 (三钱) 、 甘草 (钱半)、当归 (三钱)、黄芩 (三钱)、炒梔子 (二钱)、龙胆草 (二钱)
泻青丸
龙胆草 (三钱)、大黄 (一钱)、川芎 (一钱)、当归 (三钱)、羌活 (一钱)、 炒梔子 (二钱)、防风 (二钱)、竹叶 (一钱)
济生乌梅丸
僵蚕 (三钱)、乌梅 (五枚)、 醋丸
臟连丸
熟地 (五钱)、山萸 (三钱)、山药 (三钱)、云苓 (三钱)、泽泻 (三钱)、 丹皮 (三钱)、黄连 (二钱) 入猪大臟肠內, 同糯米蒸熟, 去, 米捣肠与药为丸, 淡盐汤下。
断红丸
鹿茸 (五钱)、附子 (二钱)、当归 (五钱)、续断 (三钱)、 黄耆 (五钱)、阿胶 (三钱)、侧柏叶 (三钱)、醋丸 地榆散
地榆 (三钱)、当归 (四钱)、白芍 (三钱)、黄芩 (三钱)、黄连 (钱半)、 炒梔子 (二钱)、犀角 (一钱)、薤白 (二钱) 地榆治下血, 薤白治后重逼胀, 余药乃凉血常品。
四逆散
柴胡 (三钱)、枳壳 (二钱)、白芍 (三钱)、甘草 (钱半)
四肢厥冷, 谓之四逆, 仲景四逆汤, 皆用温药, 乃以热治寒之正法, 至四逆散, 则纯用清疏平和之品, 亦能治四肢厥冷, 何也, 盖虚寒固有四症, 亦有热遏於內, 不得四达, 而亦四逆者, 实热內伏, 热深厥亦深, 非芩连大黄不克, 虚热內伏, 非玉烛散玉女煎不退, 若是腠理不和, 遏其阳气, 则但用四逆散, 枳壳甘草, 解中土之郁, 而白芍以调其內, 柴胡以达於外, 斯气畅而四肢通, 自不冷厥矣, 此汤与小柴胡转输外达相似, 又疏平肝气, 和降胃气之通剂, 借用处尤多。 五苓散
白朮 (三钱)、云苓 (三钱)、猪苓 (三钱)、泽泻 (三钱)、 桂枝 (三钱)
仲景此方, 治胸满发热, 渴欲饮水, 小便不利, 而用桂枝, 入心以化胸前之水结, 余皆脾胃中洲之药, 使中上之水得通於下, 则小便利, 散於上则口渴除, 达於外则身热解, 今遇小便不利, 便用五苓散, 虽去桂入膀胱化气, 然桂实心肝之药, 火交於水, 乃借治法, 不似附子台乌, 本係膀胱正药也, 且阴水可用, 而阳水绝不可用。
平胃散
胃苓汤, 即此合, 五苓散也。 厚朴 (二钱)、陈皮 (二钱)、苍朮 (三钱)、 甘草 (钱半)
石莲汤
人参 (钱半)、黄芩 (三钱)、黄连 (二钱)、 石莲 (即莲米有黑壳者三钱)
胃火甚, 则拒格不纳食, 用芩连以清火, 用人参石莲以补胃, 故治噤口不食。
大清凉散
本通 (一钱)、泽兰 (二钱)、车前子 (三钱)、甘草 (一钱)、白殭蚕 (三钱) 、 金银花 (二钱)、蝉蜕 (五钱)、全蝎 (一钱)、川黄连 (二钱)、 炒梔子 (三钱)、五味子 (五钱)、龙胆草 (二钱)、当归 (三钱)、 生地 (三钱)、天门冬 (三钱)、麦门冬 (三钱)、牡丹皮 (三钱)、 黄芩 (三钱)、知母 (三钱)、黄酒 (三钱)、蜂蜜 (三钱)、童便 (一杯)、 泽泻 (三钱)
诸药清热利水, 使瘟毒伏热, 从小便去, 妙三虫引药及酒达於外, 使外邪俱豁然而解, 是彻內彻外之方。
左归饮
熟地 (八钱)、山药 (三钱)、枸杞 (三钱)、甘草 (钱半)、茯苓 (四钱)、 山萸 (三钱)
难经谓左肾属水, 右肾属火, 景岳此方, 取其滋水, 故名左归, 方取枣皮酸以入肝, 使子不盗母之气, 枸杞赤以入心, 使火不为水之仇, 使熟地一味, 滋肾之水阴, 便茯苓一味, 利肾之水质, 有形之水质不去, 无形之水阴, 亦不生也, 然肾水实仰给於肾, 故用甘草山药, 从中宫以输水於肾, 景岳方多驳杂, 而此亦未可厚非。
血府逐瘀汤
当归 (三钱)、生地 (三钱)、桃仁 (三钱)、红花 (一钱)、枳壳 (一钱)、 赤芍 (三钱)、柴胡 (二钱)、桔梗 (二钱)、川芎 (一钱)、牛膝 (二钱)、 甘草 (一钱)
王清任著医林改错, 论多粗舛, 惟治瘀血最长, 所立三方, 乃治瘀活套方也, 一书中惟此汤歌诀, 血化下行不作癆句, 颇有见识, 凡癆所由成, 多是瘀血为害, 吾於血症诸门, 言之綦详, 並採此语以为印证。
膈下逐瘀汤
五灵脂 (三钱)、当归 (三钱)、川芎 (一钱)、桃仁 (三钱)、赤芍 (二钱) 、 乌药 (二钱)、牡丹皮 (二钱)、玄胡 (二钱)、甘草 (一钱)、香附 (三钱)、 红花 (一钱)、枳壳 (一钱)
王清任立, 即当芎失笑散意, 治中下焦瘀血可用, 王清任极言瘀血之证最详, 而所用药则仍浅\近, 然亦有可用云。
土瓜根汤
桂枝 (三钱)、白芍、土瓜根、?虫 (各等分)
大黄甘遂汤
大黄 (二钱)、甘遂 (一钱)、阿胶 (二钱) 大黄下血, 甘遂下水, 君阿胶滋水与血以补之, 泻不伤正, 水血交结者, 须本此法治之。
代抵当汤
大黄 (一钱酒炒)、莪? (一钱)、山甲珠 (三片)、红花 (一钱)、 桃仁 (三钱)、丹皮 (三钱)、当归 (三钱)、牛膝 (二钱)、夜明砂 (三钱)、
山甲攻血, 夜明砂, 是蚊被蝙蝠食后所化之粪, 蚊食人血, 蝙蝠食蚊, 故粪能去血, 嚙死血, 余药破下, 务使瘀血不留。
化滯丸
巴豆 (一钱去油)、三稜 (二钱)、莪朮(二钱)、青皮 (一钱)、陈皮 (一钱)、 黄连 (三钱)、半夏 (三钱)、木香 (二钱)、丁香 (一钱) 蜜丸, 攻一切寒热气滯之积。
大黄?虫丸
大黄 (一钱)、黄芩 (二钱)、甘草 (一钱)、桃仁 (三钱)、杏仁 (三钱)、 白芍 (二钱)、干漆 (一钱)、?虫 (一钱)、水蛭 (三钱)、螷虫 (二钱)、 蠐螬 (二钱)、地黄 (二钱)
蜜丸酒服, 治干血癆, 旧血不去, 则新血断不能生, 干血癆, 人皆知其极虚, 而不知其补虚, 正是助病, 非治病也, 必去其干血, 而后新血得生, 乃望回春, 干血与寻常瘀血不同, 瘀血尚可以气行之干血与气相隔, 故用囓血诸虫以蚀之。
金蟾丸
干虾蟆 (三钱)、胡黄连 (二钱)、鹤蝨 (二钱)、雷丸 (二钱)、芦薈 (二钱)、 肉豆蔻 (二钱)、苦楝根 (二钱)、芜荑 (二钱)、雄黄 (二钱)
治小儿疳虫, 男子湿热所生之癆虫, 以此杀之, 夫癆虫有二, 血化之虫, 灵怪难治, 必用?甲鰻鱼獭?百部麝香诸灵药, 而再加和血之品, 以除其根, 乃能克之湿热之虫蠢, 而易治, 用此方, 即仿乌梅丸之意, 而妙在干虾蟆雄黄, 亦灵药, 故治虫最效。
白头翁汤
白头翁 (三钱)、甘草 (二钱)、阿胶 (三钱)、青皮 (三钱)、黄连 (三钱)、 黄柏 (三钱) 清风火, 平肝治痢。
移尸灭怪汤
山萸肉 (三钱)、人参 (三钱)、当归 (三钱)、?虫 (一钱)、水蛭 (一钱) 、 晚蚕沙 (三钱)、乳香 (三钱)
蜜丸日服三次, 共重一两, 七日而传尸之虫灭, 夫癆虫者, 瘀血所化也, 死而传染家人, 亦染於血分, 聚血为巢, 生子蚀血, 故虻虫水蛭, 下血即能下虫, 此乃治虫之根, 而蚕沙乳香枣皮, 又以味杀之, 人参当归则助正气以袪邪, 为攻补兼施之法, 辨症奇闻论, 皆循末忘本, 惟此丸能知血化为虫之所以然, 而其自註, 却未能及此, 毋亦象罔乃得元珠哉。
紫参汤
紫参 (三钱)、甘草 (八钱) 先煮紫参, 后入甘草, 温服。 当归四逆汤
当归 (三钱)、白芍 (三钱)、桂枝 (二钱)、细辛 (一钱)、生姜 (三钱)、 大枣 (四枚)、木通 (一钱) 治手足痺痛寒冷。
抵当汤
大黄 (二钱)、桃仁 (三钱)、?虫 (三钱)、水蛭 (三钱)
琥珀散
琥珀 (一钱)、三稜 (一钱)、莪? (一钱)、丹皮 (二钱)、肉桂 (一钱)、 延胡索 (一钱)、乌药 (一钱)、当归 (三钱)、赤芍 (三钱)、生地 (三钱)、 刘寄奴 (三钱) 方主行气下血, 使经通而石瘕去。
叶氏养胃汤
麦冬 (三钱)、萹豆 (三钱)、玉竹 (三钱)、甘草 (一钱)、沙参 (三钱)、 桑叶 (三钱) 清平甘润, 滋养胃养, 在甘露饮救肺汤之间。
脾约丸
麻仁 (三钱)、白芍 (三钱)、大黄 (一钱)、枳壳 (一钱)、厚朴 (二钱)、 杏仁 (三钱) 为末, 蜜丸, 润利大便。 三物汤
厚朴 (二钱)、枳壳 (一钱)、大黄 (一钱)
附子汤
附子(五钱)、炮人参 (三钱)、白朮 (三钱)、云苓 (三钱)、白芍 (三钱)
此仲景温肾之主剂, 附子色黑大温, 能补肾中之阳, 肾阳者, 水中之阳, 泄水之阳者木也, 故用白芍以平之, 封水之阳者土也, 故用白朮以填之, 水中之阳, 恐水邪泛溢则阳越, 茯苓利水, 俾阳不因水而泛, 阳斯秘矣, 水中之阳, 若无水津以养之, 则阳不得其宅, 故用人参以生水津, 使养阳气, 阳得所养, 阳斯冲矣, 六味左归, 补肾阴以养气之法, 都气丸, 所以得名也, 附子汤, 肾气丸, 补肾阳以生气化气之法。
梔子豆豉汤
梔子 (五钱)、淡豆豉 (五钱) 服后得吐为快。
甘麦大枣汤
大枣五枚甘草 (三钱)、小麦 (五钱)
三药平和, 养胃生津化血, 津水血液, 下达子臟, 则臟不燥, 而悲伤太息诸证自去, 此与麦门冬汤, 滋胃阴以达胞室之法相似, 亦与妇人乳少, 催乳之法相似, 乳多即是化血之本, 知催乳法, 则知此汤生津润燥之法。
桃奴散
肉桂 (一钱)、五灵脂 (三钱)、香附子 (三钱)、砂仁 (一钱)、桃仁 (三钱)、 延胡索 (三钱)、桃奴 (三钱)、雄鼠屎 (一钱)
三一承气汤
芒硝 (三钱)、大黄 (二钱)、枳壳钱)、半厚朴 (二钱)、 甘草 (一钱) 攻下火结之通剂。
都气丸
熟地 (五钱)、山药 (三钱)、云苓 (三钱)、丹皮 (三钱)、山萸肉 (三钱)、 泽泻 (三钱)、五味子 (一钱)
人身呼吸之气, 司於肺而实根於肾, 此气乃肾中一点真阳, 而深赖肾中之水阴充足, 涵阳气而潜藏於下, 故气出口鼻, 则有津液, 气著於物, 则如露水, 以气从水人出, 水气足, 故气亦带水阴而出, 其纳入於肾也, 有水封之, 而气静秘, 故肾水足者, 其气细, 龙能蛰, 龟能息, 世传仙术, 有五龙蛰, 有龟息, 皆是敛气之法, 即皆是保养肾水之法, 气者水之所化, 吾故有气, 即是水之论, 此丸用六味地黄汤, 补水以保其气, 利水以化其气, 加五味收敛以涵蓄其气, 则气自归元, 而不浮喘, 名日都气, 谓为气之总持也, 肾气丸, 为阳不足者立法, 此丸为阴不足者立法, 而皆以气得名, 盖一是补阳以化气, 一是补阴以配气。
补中益气汤
黄? (三钱)、人参 (三钱)、灸草 (一钱)、白朮 (三钱)、当归 (三钱)、 陈皮 (一钱)、升麻 (一钱)、柴胡 (二钱)、生姜 (三钱)、 大枣 (三枚)
柯韵伯日, 阳气下陷阴中, 谷气不盛, 表症颇同外感, 用补中之剂, 得发表之品, 而中益安, 用益气之剂, 赖清气之品, 而气益倍, 此用药相须之妙也, 是方也, 用以补脾, 使地道卑而上行, 亦可以补心肺, 损其肺者, 益其气, 损其心者, 调其营卫也, 亦可以补肝, 木郁则达之也, 惟不宜於肾, 阴虚於下不宜升, 阳虚於下者, 更不宜升也。
清燥养荣汤
知母 (三钱)、花粉 (三钱)、当归 (三钱)、白芍 (三钱)、生地 (三钱)、陈皮 (二钱)、甘草 (一钱)、灯芯 (一钱)
大魂汤
甘草 (二钱)、桂枝 (三钱)、茯苓 (三钱)、干姜 (一钱)、人参 (三钱)、附子 (二钱)
火为阳, 而阳生於肝脾, 脾陷而肝木不生, 温气颓败, 则阳无生化之原, 此方补之。
豁痰丸
当归 (三钱)、知母 (二钱)、天花粉 (三钱)、白前根 (三钱)、麦冬 (三钱)、枳壳 (一钱)、杏仁 (三钱)、瓜蔞霜 (一钱)、竹沥 (三钱)、桔梗 (二钱)、射干 (三钱)、云苓 (三钱)、石斛 (三钱)、甘沥 (一钱) 轻清润降,为治痰妙法。
烧襠散
取近阴处棍襠, 方寸许, 烧灰存性为末, 开水送下, 女病取男, 男病取女, 以阴头征肿则愈, 治阴阳易反, 男女相传各病。 三才汤
天冬(五钱)、人参 (三钱)、地黄 (五钱)
清化汤升降散
殭蚕 (三钱)、蝉蜕 (七个)、姜黄 (二钱)、大黄 (一钱)、金银花 (一钱)、白芍 (二钱)、泽兰 (二钱)、陈皮 (一钱)、元参 (三钱)、胆草 (二钱)、 黄芩 (二钱)、当归 (三钱)、黄连 (钱半)、梔子 (二钱)、生地 (三钱)、 柴胡 (二钱)、甘草 (一钱)
前四味名升降散, 去姜黄大黄, 名清化汤,均用白蜜陈酒冲服, 凡瘟疫裏热等症, 用此汤, 去伏热, 清邪毒, 生津养血。
玉泉散
天花粉 (三钱)、粉葛根 (三钱)、麦门冬 (三钱)、生地黄 (四钱)、 五味子 (五分)、甘草 (钱半)
方取甘寒滋润, 生胃津以止渴, 妙葛根升达, 使水津上布。 清心饮
当归 (三钱)、生地 (三钱)、白芍 (二钱)、莲心 (三钱)、连翘心 (一钱)、 茯神 (二钱)、枣仁 (三钱)、草节 (一钱)、麦冬 (三钱)、川贝母 (一钱)、 竹叶心 (一钱)、龙骨 (三钱)
心血虚, 有痰火不臥寐, 用此药清补之, 最妙。 地黄饮
安桂 (五分)、附子 (二钱)、蓯蓉 (二钱)、茯苓 (三钱)、地黄 (三钱)、 麦冬 (三钱)、五味 (五分)、远志 (一钱)、菖蒲 (一钱)、枣皮 (三钱)、 巴戟 (三钱)、石斛 (三钱)、薄荷 (一钱) 勿久煎, 即取服之。
黄连阿胶汤
黄连 (二钱)、黄芩 (二钱)、白芍 (三钱)、阿胶 (三钱)、 鸡子黄 (二枚)
煎成待温, 入鸡子黄搅匀服, 治心烦不寐, 大清心火, 生心中之阴液以安神, 仲景之大剂也。
仁熟散
柏子仁 (三钱)、熟地 (四钱)、枸杞 (三钱)、五味子 (一钱)、 山萸肉 (三钱) 、桂心 (二钱)、人参 (三钱)、茯神 (三钱)、菊花 (一钱)、 枳壳 (一钱)
酒服治肝胆虚, 恐畏不敢独臥, 並补心以实其子, 则肝胆益旺, 而菊花散风以宁之, 枳壳和胃以安之, 又是闲中一子。
清瘟败毒散
石膏 (八钱)、知母 (三钱)、生地 (五钱)、犀角 (一钱)、黄连 (三钱)、 梔子 (三钱)、桔梗 (三钱)、黄芩 (三钱)、赤芍 (三钱)、元参 (三钱)、 连翘 (二钱)、丹皮 (三钱)、甘草 (一钱)、竹叶 (三钱)
酸枣仁汤
枣仁 (四钱)、甘草 (一钱)、知母 (三钱)、茯神五钱)、 川芎 (一钱) 清火和血安神, 则能寐矣。 甘草泻心汤
甘草 (二钱)、黄芩 (三钱)、人参 (三钱)、干姜 (二钱)、半夏 (二钱) 黄连 (三钱)、大枣 (三枚)
胃虚不能调治上下, 水寒上逆, 火热不得下降, 结而为痞, 用姜半以折水, 用芩连以清火, 而参枣甘草, 以从中和之。
生姜泻心汤
生姜 (三钱)、半夏 (三钱)、甘草 (二钱)、人参 (三钱)、黄芩 (二钱)、 干姜 (二钱)、黄连 (三钱)、大枣 (三枚)
桂苓甘草五味汤
桂枝 (三钱)、茯苓 (四钱)、五味 (一钱)、甘草 (二钱) 小结胸汤
黄连 (三钱)、半夏 (三钱)、瓜蔞 (八钱)
大陷胸汤
大黄 (二钱)、芒硝 (二钱)、甘遂 (一钱)
左金丸
吴茱萸 (一钱)、川黄连 (六钱)
病左?痛, 及呕酸苦者, 肝火也, 以金平木, 清火生金, 其理至妙。
萆薢分清饮
菖蒲 (二钱)、草稍 (三钱)、乌药 (二钱)、益智 (一钱)、 青盐 (少许)
地魄汤
甘草 (一钱)、半夏 (三钱)、麦冬 (三钱)、芍药 (三钱)、五味子 (一钱)、 元参 (三钱)、牡蠣 (三钱) 清君相之火, 降肺胃之逆, 益火敛神, 而生津, 此补阴法也。
葛根汤
葛根 (三钱)、麻黄 (一钱)、白芍 (三钱)、桂枝 (二钱)、甘草 (一钱)、 大枣 (三枚)、生姜 (三片) 风寒中太阳经, 背项痛发痉者, 皆以此汤为主, 盖麻桂为太阳发表之通剂, 加葛根, 则能理太阳筋脉之邪。
大秦艽汤
生地 (三钱)、熟地 (三钱)、川芎 (一钱)、当归 (三钱)、白芍 (三钱)、 白朮 (三钱)、云苓 (三钱)、甘草 (一钱)、秦艽 (二钱)、羌活 (二钱)、 独活 (钱半)、防风 (三钱)、白芷 (二钱)、细辛 (五分)、黄芩 (三钱)
越麴丸
苍朮 (三钱)、香附 (三钱)、川芎 (二钱)、神麴 (三钱)、炒梔子 (三钱)
十枣汤
大戟 (一钱)、莞花 (一钱)、甘遂 (一钱)、大枣 (十枚)
共为末, 大枣十枚, 煎浓汤送下一字, 下水饮如神。
四神丸
故纸 (四钱)、吴萸 (三钱)、肉蔻 (三钱去油)、五味 (一钱)
各等分, 为末, 蜜丸, 治脾肾虚泻。
金箔镇心丹
胆南星 (一钱)、硃砂 (三钱)、琥珀 (三钱)、竹黄 (三钱)、牛黄 (五分)、 珍珠 (一钱)、麝香 (少许)、金箔 (一钱)
蜜丸, 金箔为衣, 薄荷汤下, 治癲惊悸怔忡, 一切痰火之疾。
黄耆五物汤
即桂枝汤, 加黄耆。 五蒸汤
人参 (三钱)、生地 (三钱)、石膏 (三钱)、知母 (二钱)、粉葛根 (三钱)、 黄芩 (二钱)、甘草 (一钱)、竹叶 (三钱)、粳米 (三钱)、小麦 (三钱)、 赤茯苓 (三钱)
五蒸之名, 一日骨蒸, 二日脉蒸, 三日皮蒸, 四日外蒸, 五日內蒸, 统以此方治之。 益气安神汤
当归 (三钱)、茯苓 (三钱)、生地 (三钱)、麦冬 (三钱)、枣仁 (三钱)、 远志 (一钱)、人参 (三钱)、黄岐 (三钱)、甘草 (一钱)、胆南星 (三钱)、黄连 (二钱)、竹叶 (二钱)、生姜 (三片)、大枣 (三枚)
醋黄散
下瘀止血 大黄(一钱)、郁金子(一钱)、降香 (一钱)、三七 (一钱)、当归 (三钱)、牛膝 (二钱)
均用醋炒为末, 酒童便冲服。 小青龙汤
桂枝 (三钱)、麻黄 (二钱)、干姜 (三钱)、白芍 (三钱)、细辛 (五分) 半夏 (三钱)、五味 (一钱)、甘草 (一钱) 温散寒水, 外去风寒, 內泻饮之大剂。
九气丸
通治气不和作痛 姜黄 (三钱)、香附 (四钱)、甘草 (二钱)
香苏引发表轻剂
香附子 (二钱)、紫苏 (三钱)、陈皮 (二钱)、甘草 (一钱)、葱白 (二根) 、 生姜 (三片)
指迷茯苓丸
茯苓 (五钱)、风化硝 (三钱)、半夏 (三钱)、枳壳 (一钱)
肾著汤
白朮、红枣、甘草、附子 (各等分)
天灵盖散
天灵盖 (檀香水洗酥炙三钱)、檳榔 (二钱)、阿魏 (一钱)、麝香 (少许)、 安息香 (一钱)、甘遂 (一钱)、硃砂 (一钱)
上为末, 用桃枝柳枝桑根皮榴根皮葱白薤白, 童便煎汤送下三钱, 忍吐待下, 子时服, 已时当下癆虫, 更进一服除根, 如泻不止, 用龙骨黄连末, 白汤下以止之, 白粥补之, 如不用天灵盖, 以虎头骨代之, 再加鰻鱼骨, 是尤理得心安。
黄连解毒汤
黄连 (三钱)、黄芩 (三钱)、黄柏 (二钱)、梔子 (三钱)
通治三焦之热, 內外证加减隨宜。
五皮饮
陈皮、茯苓皮、姜皮、桑皮、大腹皮 各等分煎服。 泻白散
地骨皮 (三钱)、生桑皮 (三钱)、糯米 (四钱)
肺为火剋, 以此生金, 清火利水, 水清火自降矣。 五淋散
山梔子 (三钱)、车前子 (三钱)、当归尾 (三钱)、甘草 (一钱)
心遗热於小肠, 结而为淋, 以此清心平肝利水。
四逆汤
干姜 (三钱)、附子 (三钱)、甘草 (一钱)
胆肾阳虚, 四肢逆冷, 下利不止, 以此温之。 小温经汤
当归 (三钱)、白芍 (二钱)、阿胶 (三钱)、川芎 (一钱)、人参 (三钱)、 丹皮 (三钱)、麦冬 (三钱)、半夏 (二钱)、吴萸 (一钱)、生姜 (一钱)、 桂枝 (二钱)、甘草 (一钱)
此为调经第一方, 行血消瘀散寒降痰, 温利而不燥烈, 为去瘀之妙药。
理中汤
白朮 (三钱)、人参 (三钱)、干姜 (二钱)、甘草 (一钱)
霍乱吐泻腹痛, 中土虚寒, 以此温补之。
人参败毒汤
人参 (二钱)、羌活 (二钱)、独活 (一钱)、柴胡 (二钱)、前胡 (一钱)、 枳壳 (一钱)、桔梗 (二钱)、川芎 (一钱)、云苓 (二钱)、甘草 (一钱)、 散寒发汗, 兼利痰饮。
血证论卷八终
熟地 (五钱)、石膏 (三钱)、知母 (三钱)、麦冬 (三钱)、 牛膝 (三钱)
陈修园力辟此方之谬, 然修园之所以短於血证者即此, 可见夫血之总司在於胞室, 而胞宫冲脉上属阳明, 平人则阳明中宫化汁变血, 隨冲脉下输胞室, 吐血之人, 胞宫火动气逆, 上合阳明, 血隨而溢, 欬嗽不休, 多是冲阳上合阳明, 而成此亢逆之证, 方用石膏知母, 以清阳明之热, 用牛膝以折上逆之气, 熟地以滋胞宫之阴, 使阳明之燥平, 冲脉之气息, 亢逆之证乃愈矣, 景岳制此方, 曾未见及於此, 修园又加贬斥, 而王士雄, 以为可治阴虚胃火齿痛之证, 皆不知此方之关冲脉, 有如是之切妙也, 麦门冬汤治冲逆, 是降痰之剂, 此方治冲逆, 是降火之剂。
圣愈汤
即四物汤, 加黄耆人参。 参苏饮
人参 (五钱)、苏木 (四钱)
治吐?产后, 跌打损伤, 瘀血干肺, 鼻起烟煤, 面目茄色, 盖谓肺金气足, 则制节下行, 血不独不能犯肺臟, 而亦不能犯肺之气分也, 今不独干犯气分, 瘀血上行, 並真犯肺臟, 血者肝木所司, 金气將绝, 木乃敢侮之, 肺气已敝, 血乃得乘之, 方取苏木秉肝木之气, 色赤味咸以破血, 是治肝以去肺之贼\, 而急用人参生津调肺以补气, 使肺气一旺, 则制节自行, 而血不得犯之矣。
参附汤
人参 (一两)、附子 (八钱)
人之元气, 生於肾而出於肺, 肺阴不能制节, 肾阳不能归根, 则为喘脱之证, 用附子入肾补阳气之根, 用人参入肺以济出气之主, 二药相济, 大补元气, 气为水之阳, 水即气之阴, 人参是补气之阴, 附子是补水之阳, 知此, 则知一切补气之法。
通脾泄胃汤
黄蘗 (三钱)、元参 (三钱)、防风 (三钱)、大黄 (一钱)、知母 (三钱)、炒梔子 (三钱)、石膏 (三钱)、茺蔚 (三钱)
此方乃通治眼目外瘴之方, 借治目?亦宜, 方取诸品清热泻火, 使火不上薰, 则目疾自除, 而防风一味, 独以去风者治火, 火动风生, 去风则火势自熄, 茺蔚一味, 又以利湿者清热, 湿蒸热遏, 利湿则热气自消。 通窍活血汤
赤芍 (三钱)、川芎 (一钱)、桃仁 (三钱)、红花 (一钱)、老葱 (三钱)、 生姜 (三片)、大枣 (三枚)、麝香 (少许)、黄酒 (一杯) 大枣 姜 葱
散达升腾, 使行血之品, 达於巔顶, 彻於皮肤, 而麝香一味, 尤无所不到, 以治巔顶胸背, 皮肤孔窍中瘀血, 诚\有可取, 王清任医林改错, 论多粗舛, 而观其一生所长, 只善医瘀血, 此汤亦从小调经套来, 故可採。
防风通圣散
大黄 (钱半)、芒硝 (三钱)、防风 (三钱)、荆芥 (二钱)、麻黄 (一钱)、 炒梔子 (三钱)、白芍 (三钱)、连翘 (一钱)、川芎 (二钱)、当归 (三钱)、 甘草 (一钱)、桔梗 (二钱)、石膏 (三钱)、骨石 (三钱)、薄荷(一钱)、 黄芩 (三钱)、白朮 (三钱)
吴鹤?曰, 防风麻黄, 解表药也, 风热之在皮肤者, 得之由汗而泄, 荆芥薄荷, 清上药也, 风热之在巔顶者, 得之由鼻而泄, 大黄芒硝, 通利药也, 风热之在肠胃者, 得之由后而泄, 滑石梔子, 水道药也, 风热之在决瀆者, 得之由溺而泄, 风注於膈, 肺胃受邪, 石膏桔梗, 清肺胃药也, 而连翘黄芩, 又所以袪诸经之游火, 风之为患, 肝木主之, 川芎归芍, 和肝血也, 而甘草白朮, 所以胃气而健脾, 此方除硝黄名双解散, 谓表裏两解, 营卫俱和也, 本方名通圣散, 极言功用之妙耳, 余按此方, 治表裏实热, 外无汗, 內便坚之症, 无论何证, 通治一切, 亦不但治中风也。
千金苇茎汤
苇茎 (五钱)、苡仁 (三钱)、桃仁 (三钱)、瓜瓣 (即冬瓜仁三钱)
瓜蒂散
甜瓜蒂 (三钱)、赤小豆 (三钱) 为末, 香豉汤下, 上二方, 皆取破泄宣吐, 虚人勿服。 白散方
贝母 (三钱)、巴豆炒黑 (一钱)、桔梗 (三钱) 共为末服一字, 在膈上则吐, 在膈下则泻, 不泻进热粥, 泻不止, 进冷粥。 人参清肺汤
人参 (三钱)、阿胶 (二钱)、地骨皮 (三钱)、知母 (三钱)、乌梅 (三枚)、甘草 (一钱炙)、大枣(三枚)、桑白皮(三钱)、粟壳 (一钱)、杏仁 (三钱)
治肺虚欬嗽喘急吐血下血等症, 方取参草大枣, 补土生金, 以保定其肺, 阿胶知母, 佐其滋润, 骨皮桑皮, 泻其火热, 肺为司气之臟, 肺中清润, 则气自下降, 而得其敛藏之性, 痰血不得干之也, 再用杏仁以利之, 乌梅粟壳以收之, 总使肺得其制节, 斯无诸病矣, 此与太平丸, 保和汤, 紫苑散, 人参泻肺清燥救肺诸汤, 相为表裏, 用者可以推类尽致。
宁肺桔梗汤
桔梗 (二钱)、贝母 (三钱)、当归 (三钱)、瓜蔞霜 (三钱)、黄耆 (四钱) 、 枳壳 (一钱)、甘草 (一钱)、防已 (二钱)、百合 (三钱)、桑白皮 (三钱)、 苡仁 (三钱)、知母 (三钱)、五味子 (一钱)、地骨皮 (三钱)、杏仁 (三钱)、 葶藶子 (二钱)、生姜 (三钱)
治肺痈, 无论已溃未溃, 及肺胀等症, 补泻兼行, 使痰火血气脓水, 俱从下泄, 而肺以安宁。
丹皮汤
丹皮 (三钱)、瓜蔞 (三钱)、桃仁 (三钱)、朴硝 (二钱)、大黄 (一钱)
內痈, 乃热毒结血而成, 毒去其血热亦隨去, 瓜蔞以解气结, 桃仁丹皮以破血结, 硝黄兼下气血之结, 结除而痈自去矣。 赤豆薏苡汤
赤豆芽 (三钱)、苡仁 (三钱)、防已 (二钱)、甘草 (一钱)
脓者, 血化为水也, 故排脓之法, 总不外破血利水, 赤豆芽, 入血分以疏利之, 助其腐化, 苡仁防已, 即从水分排逐其脓, 甘草调数药, 使得各奏其效, 此为治痈脓大法门, 方能尽载, 从此可以类推。
人参固本汤
人参 (三钱)、熟地 (三钱)、生地 (三钱)、白芍 (三钱)、天冬 (三钱)、 五味 (五分)、知母 (二钱)、陈皮 (三钱)、麦冬 (三钱)、 炙草 (一钱)
此方滋养肺胃, 兼输肾水, 名曰固本, 谓胃肺之本, 肺为肾之本, 而肾又为生气之本, 三臟互相灌溉, 则根本固, 而虚热清蒸欬喘回食诸症, 自然不生。
当归六黄汤
生地 (五钱)、熟地 (三钱)、黄连 (二钱)、黄芩 (三钱)、黄柏 (二钱)、 黄耆 (五钱)、当归 (三钱)
陈修园曰, 阴虚火扰之汗, 得当归地黄之滋阴, 又得黄连黄芩之泻火, 则蒸汗之本治矣, 此方之妙, 全在苦寒, 寒能胜热, 而苦復能坚之, 又恐过於苦寒, 伤其中气, 中者阴之守也, 阴虚则火愈动, 火愈动则汗愈出, 尤妙在大苦大寒队中, 倍加黄耆, 领苦寒之性, 尽达於表, 以坚汗孔, 不使留中为害, 则差毫釐, 盖药之救病, 原於偏寒偏热, 治偏寒偏热之病, 自必用偏寒偏热之药, 此方大治內热, 岂寒凉之药, 能尽走皮肤, 而不留中者, 况黄耆, 是由中以托外之物, 非若麻黄宜透皮毛, 而不留中也, 吾谓內热而蒸为汗者, 此为对症, 如果外热, 而內不利寒凉药者, 则归脾汤, 当归补血汤, 加减可也。 凉血地黄汤
生地 (四钱)、当归 (三钱)、甘草 (钱半)、黄连 (二钱)、炒梔子 (一钱) 、 元参 (三钱)、黄芩 (二钱)
此方纯是凉心, 血者, 心之所生, 凉心即是凉血。
田螺捻子
田螺 (三枚)、冰片 (五分)、白砒 (五分)、磠砂 (一钱)
捣和米糊为捻子, 能化腐去瘀, 肉桔血痣用处少。 仙方活命饮
穿山甲 (三片)、皂荚剌 (一钱)、当归尾 (二钱)、草节 (一钱)、 乳香 (二钱)、金银花 (二钱)、赤芍药 (二钱)、天花粉 (二钱)、 没药 (二钱)、防风 (三钱)、贝母 (二钱)、白芷 (二钱)、陈皮 (二钱) 、 黄酒 (少许)
此方纯用行血之药, 加防风白芷, 使达於肤表, 加山甲皂刺, 使透乎经脉, 然血无气不行, 故以陈皮贝母, 散利其气, 血因火而结, 故以银花花粉, 清解其火, 为疮症散肿之第一方, 诚\能窥及疮由血结之所以然, 其真方也, 第其方乃平剂, 再视疮之阴阳, 加寒热之品, 无不应手取效。
托裏消毒散
皂荚刺 (二钱)、甘草 (二钱)、桔梗 (二钱)、白芷 (三钱)、川芎 (一钱) 、 黄耆(三钱)、金银花 (三钱)、当归 (三钱)、白芍 (三钱)、白朮 (三钱)、 人参 (三钱)、云苓 (三钱)
疮之结肿, 血凝也, 疮之溃脓, 血化为水也, 夫血与毒, 结而不散故凝, 凝则气阻而为痛, 欲去其凝, 仍是以气制之, 使气与血战, 以阳蒸阴, 则阴血从阳化而为水, 水即气也, 气化则为水, 此化脓之说也, 是方四君黄耆, 大补中气, 而以解毒和血之品, 佐其变化, 为助气战血之大剂, 本此意以加减进退, 则得之矣。
麦冬养荣汤
人参 (三钱)、麦冬 (三钱)、五味 (一钱)、当归 (三钱)、白芍 (三钱)、 生地 (三钱)、知母 (二钱)、陈皮 (三钱)、黄耆 (三钱)、 甘草 (一钱)
壮火食气, 则气热而血失所养, 故用麦冬知母以清火, 火清气平, 则阳不乘阴, 血於是安, 故亦名养荣, 人参养荣汤, 所以用远志桂尖者, 助心火以化血, 此汤所以用知母麦冬者, 清胃火以宁血也。
大枫丹
大枫子肉 (三钱)、土硫黄 (二钱)、枯矾\ (一钱)、明雄 (二钱) 共为末, 过灯油, 调搽癣痒各疮, 黎洞丸
三七 (一钱)、大黄 (一钱)、阿魏 (一钱)、儿茶 (一钱)、竹黄 (一钱)、 血蝎 (三钱)、乳香 (三钱)、没药 (三钱)、雄黄 (二钱)、羊血 (心血二钱)、 冰片 (少许)、麝香 (少许)、牛黄 (三分)、滕黄二分消瘀定痛, 降气止血, 各药气味形质, 皆精气所结, 非寻常草木可比, 故能建大功。 常归地黄汤
当归 (五钱)、熟地 (四钱)、川芎 (一钱)、白芍 (三钱)、防风 (三钱)、 白芷 (三钱)、?本 (二钱)、细辛 (五分)
治风先治血, 血行风自灭, 无论热风寒风, 风总归阳, 天地之噫气, 常以肃杀而为心, 犯人血分, 则为痛为肿, 为强硬, 血行, 则风在血分者, 隨之而行, 故治风先治血也, 方取四物汤, 补血以为去邪之本, 而加祛风之药, 以令邪外出, 法浅\而易效, 头目顶脊诸风, 可以治之。
防风芎归汤
生地 (五钱)、当归 (三钱)、川芎 (一钱)、甘草 (一钱)、 防风 (三钱)
补血祛风, 药无多而义易见, 加减得宜, 尤效。
化腐生肌散
儿茶 (一钱)、乳香 (二钱)、没药 (二钱)、血结 (二钱)、三七 (一钱)、 冰片 (少许)、麝香 (少许)
去瘀血, 即是化腐之法, 干水, 即是提脓之法, 活血, 即是生肌之法, 方主化腐去瘀, 欲提脓者, 加枯矾\龙骨, 欲生肌者, 加珍珠人参, 识透主方之意, 则加减可以隨人。
乌梅丸
黄柏 (二钱)、黄连 (八钱)、桂枝 (二钱)、附子 (二钱)、细辛 (二钱)、 当归 (二钱)、花椒 (二钱)、人参 (二钱)、乌梅 (十枚)、 干姜 (三钱) 共为末, 蜜捣千椎为丸, 米饮下, 温肝敛木, 化虫止利, 真神方也。
橘核丸
橘核 (三钱)、吴萸 (二钱)、香附 (三钱)、楝子 (三钱)、查核 (三钱)、 荔核 (三钱)、小茴 (二钱) 共为细末, 寒食面为丸, 淡盐汤送下, 治小腹疝痛结气等证。
当归导滯汤
大黄 (一钱)、当归 (三钱)、麝香 (少许)、丹皮 (三钱)、桃仁 (三钱)、 红花 (一钱)、白芍 (三钱)、乳香 (三钱)、没药 (三钱)、生地 (三钱)、 桂枝 (三钱)、柴胡 (二钱)、黄芩 (三钱)、枳壳 (一钱) 、甘草 (一钱)
跌打损伤, 內外瘀血, 以此汤行之, 此通窍活血, 桃仁承气, 小柴胡, 小调经诸汤之义, 参看自明, 不须赘说。 十味参苏饮
人参 (三钱)、紫苏 (三钱)、半夏 (三钱)、云苓 (三钱)、陈皮 (三钱)、 桔梗 (二钱)、前胡 (二钱)、葛根 (二钱)、枳壳 (一钱)、甘草 (一钱)、 生姜 (三片)
肺之气生於胃, 故用甘草人参, 补胃生津以益肺, 肺气旺, 则能上行, 外达內输, 下降而不郁矣, 故凡治肺之方, 类以人参为主, 然能补津生气, 而不能治气之郁也, 风寒外束, 则气蕴於內, 不能上行外达, 故用紫苏前胡粉葛生姜, 以发散之, 痰饮內停, 则气逆於上, 不能內输下降, 故用夏苓桔枳陈皮, 以渗降之, 合计此方, 乃疏散风寒, 降利痰水之平剂, 而欬血?血气喘之症, 及跌打血蕴气分, 皆借用之, 亦借疏利之功, 使郁滯去, 而血自不遏。
玉烛散
生地 (五钱)、当归 (三钱)、川芎 (二钱)、白芍 (三钱)、朴硝 (二钱)、 大黄 (一钱)、生姜 (三片) 治跌打瘀血, 发渴身痛便闭, 取四物以补调其血, 而朴硝大黄, 逐瘀去闭, 妙在生姜一味, 宣散其气, 使硝黄之性, 不徒直下, 而亦能横达, 俾在外在內之瘀, 一并廓清。 竹叶石膏汤
淡竹叶 (五钱)、石膏 (五钱)、人参 (二钱)、甘草 (一钱)、麦冬 (三钱) 、 半夏 (二钱)、生姜 (三片)、粳米 (四钱)
口之所以发渴者, 胃中之火热不降, 津液不升故也, 方取竹叶石膏麦冬以清热, 人参甘草粳米以生津, 妙在半夏之降逆, 俾热气隨之而伏, 妙在生姜之升散, 俾津液隨之而布, 此二药, 在口渴者, 本属忌药, 而在此方中, 则转能止渴, 非二药之功, 乃善二药之功也。
黄土汤
灶心土 (三钱)、甘草 (一钱)、白朮 (三钱)、熟地 (三钱)、黄芩 (二钱)、 阿胶 (二钱)、附子 (钱半炮)
血者, 脾之所统也, 先便后血, 乃脾气不摄, 故便行气下泄, 而血因隨之以下, 方用灶土草朮, 建补脾土, 以为摄血之本, 气陷则阳陷, 故用附子以振其阳, 血伤则阴虚火动, 故用黄芩以清火, 而阿胶熟地, 又滋其既虚之血, 合计此方, 乃滋补气血, 而兼用温清之品以和之, 为下血崩中之总方, 古皆目为圣方, 不敢加减, 吾谓圣师立法, 指示法门, 实则变化隨宜, 故此方热症可去附子, 再加清药, 寒症可去黄芩, 再加温药。
赤小豆当归散
赤小豆 (三钱)、当归 (三钱)
此治先血后便, 即今所谓臟毒, 与痔疮相似, 故用当归以活血, 用赤豆色赤人血分, 发芽则能疏利血中之结, 使血解散, 则不聚结肛门, 赤豆芽, 又能化血成脓, 皆取其疏利之功, 痈脓故多用之, 俱用浆水服。
解毒汤
大黄 (一钱)、黄连 (三钱)、黄芩 (三钱)、黄柏 (二钱)、梔子炒 (三钱)、 赤芍 (二钱)、枳壳 (一钱)、连翘 (一钱)、防风 (三钱)、甘草 (一钱)
解毒者, 谓解除臟毒也, 臟毒由火迨结在肛门, 故用泄火之药极多, 其用白芍者, 兼行其血, 血行则火无所著, 用枳壳者, 兼行其气, 气行则火自不聚, 而大势之煽, 每扶风威, 故以防风去风以熄火, 且防风上行外达, 使火升散, 则不迫结肛门, 此即仲景白头翁汤之意。 清胃散
生地 (三钱)、当归 (三钱)、丹皮 (三钱)、黄连 (二钱)、升麻 (一钱)、 甘草 (一钱)
方治臟毒, 义取清火, 而升麻一味, 以升散为解除之法, 使不下迫, 且欲转下注之热, 使逆挽而上不復下注, 目疾口舌之风火, 亦可借其清火升散以解, 升麻与葛根黄芩汤相仿。 槐角丸
槐角 (三钱)、地榆 (二钱)、黄连 (一钱)、黄芩 (三钱)、黄柏 (三钱)、 生地 (三钱)、当归 (三钱)、川芎 (一钱)、防风 (二钱)、荆芥 (二钱)、 侧柏 (二钱)、枳壳 (二钱)、乌梅 (三枚)、生姜 (一钱汁)
世谓肠风下血, 问肠何以有风, 则以外风由肺伤入大肠, 內风由肝煽动血分, 方用清火和血之药, 亦係通治血病之泛法, 惟防风生姜, 以袪外来之风, 乌梅荆芥, 以治內动之风, 为肠风立法, 本於仲景白豆翁, 及葛根诸汤之意。
葛根黄连黄芩汤
葛根 (三钱)、黄连 (二钱)、黄芩 (三钱)、甘草 (一钱)
治协热下利便血等症, 用芩连以清热, 用葛根升散, 使下陷之邪, 仍达於上, 出於表, 则不迫协於下矣, 喻嘉言治痢, 心得逆流挽舟之法, 仲景此汤, 实该其意, 能从此变化, 而治痢思过半矣。
龙胆泻肝汤
木通 (一钱)、泽泻 (三钱)、柴胡 (二钱)、车前子 (三钱)、生地黄 (三钱) 、 甘草 (钱半)、当归 (三钱)、黄芩 (三钱)、炒梔子 (二钱)、龙胆草 (二钱)
泻青丸
龙胆草 (三钱)、大黄 (一钱)、川芎 (一钱)、当归 (三钱)、羌活 (一钱)、 炒梔子 (二钱)、防风 (二钱)、竹叶 (一钱)
济生乌梅丸
僵蚕 (三钱)、乌梅 (五枚)、 醋丸
臟连丸
熟地 (五钱)、山萸 (三钱)、山药 (三钱)、云苓 (三钱)、泽泻 (三钱)、 丹皮 (三钱)、黄连 (二钱) 入猪大臟肠內, 同糯米蒸熟, 去, 米捣肠与药为丸, 淡盐汤下。
断红丸
鹿茸 (五钱)、附子 (二钱)、当归 (五钱)、续断 (三钱)、 黄耆 (五钱)、阿胶 (三钱)、侧柏叶 (三钱)、醋丸 地榆散
地榆 (三钱)、当归 (四钱)、白芍 (三钱)、黄芩 (三钱)、黄连 (钱半)、 炒梔子 (二钱)、犀角 (一钱)、薤白 (二钱) 地榆治下血, 薤白治后重逼胀, 余药乃凉血常品。
四逆散
柴胡 (三钱)、枳壳 (二钱)、白芍 (三钱)、甘草 (钱半)
四肢厥冷, 谓之四逆, 仲景四逆汤, 皆用温药, 乃以热治寒之正法, 至四逆散, 则纯用清疏平和之品, 亦能治四肢厥冷, 何也, 盖虚寒固有四症, 亦有热遏於內, 不得四达, 而亦四逆者, 实热內伏, 热深厥亦深, 非芩连大黄不克, 虚热內伏, 非玉烛散玉女煎不退, 若是腠理不和, 遏其阳气, 则但用四逆散, 枳壳甘草, 解中土之郁, 而白芍以调其內, 柴胡以达於外, 斯气畅而四肢通, 自不冷厥矣, 此汤与小柴胡转输外达相似, 又疏平肝气, 和降胃气之通剂, 借用处尤多。 五苓散
白朮 (三钱)、云苓 (三钱)、猪苓 (三钱)、泽泻 (三钱)、 桂枝 (三钱)
仲景此方, 治胸满发热, 渴欲饮水, 小便不利, 而用桂枝, 入心以化胸前之水结, 余皆脾胃中洲之药, 使中上之水得通於下, 则小便利, 散於上则口渴除, 达於外则身热解, 今遇小便不利, 便用五苓散, 虽去桂入膀胱化气, 然桂实心肝之药, 火交於水, 乃借治法, 不似附子台乌, 本係膀胱正药也, 且阴水可用, 而阳水绝不可用。
平胃散
胃苓汤, 即此合, 五苓散也。 厚朴 (二钱)、陈皮 (二钱)、苍朮 (三钱)、 甘草 (钱半)
石莲汤
人参 (钱半)、黄芩 (三钱)、黄连 (二钱)、 石莲 (即莲米有黑壳者三钱)
胃火甚, 则拒格不纳食, 用芩连以清火, 用人参石莲以补胃, 故治噤口不食。
大清凉散
本通 (一钱)、泽兰 (二钱)、车前子 (三钱)、甘草 (一钱)、白殭蚕 (三钱) 、 金银花 (二钱)、蝉蜕 (五钱)、全蝎 (一钱)、川黄连 (二钱)、 炒梔子 (三钱)、五味子 (五钱)、龙胆草 (二钱)、当归 (三钱)、 生地 (三钱)、天门冬 (三钱)、麦门冬 (三钱)、牡丹皮 (三钱)、 黄芩 (三钱)、知母 (三钱)、黄酒 (三钱)、蜂蜜 (三钱)、童便 (一杯)、 泽泻 (三钱)
诸药清热利水, 使瘟毒伏热, 从小便去, 妙三虫引药及酒达於外, 使外邪俱豁然而解, 是彻內彻外之方。
左归饮
熟地 (八钱)、山药 (三钱)、枸杞 (三钱)、甘草 (钱半)、茯苓 (四钱)、 山萸 (三钱)
难经谓左肾属水, 右肾属火, 景岳此方, 取其滋水, 故名左归, 方取枣皮酸以入肝, 使子不盗母之气, 枸杞赤以入心, 使火不为水之仇, 使熟地一味, 滋肾之水阴, 便茯苓一味, 利肾之水质, 有形之水质不去, 无形之水阴, 亦不生也, 然肾水实仰给於肾, 故用甘草山药, 从中宫以输水於肾, 景岳方多驳杂, 而此亦未可厚非。
血府逐瘀汤
当归 (三钱)、生地 (三钱)、桃仁 (三钱)、红花 (一钱)、枳壳 (一钱)、 赤芍 (三钱)、柴胡 (二钱)、桔梗 (二钱)、川芎 (一钱)、牛膝 (二钱)、 甘草 (一钱)
王清任著医林改错, 论多粗舛, 惟治瘀血最长, 所立三方, 乃治瘀活套方也, 一书中惟此汤歌诀, 血化下行不作癆句, 颇有见识, 凡癆所由成, 多是瘀血为害, 吾於血症诸门, 言之綦详, 並採此语以为印证。
膈下逐瘀汤
五灵脂 (三钱)、当归 (三钱)、川芎 (一钱)、桃仁 (三钱)、赤芍 (二钱) 、 乌药 (二钱)、牡丹皮 (二钱)、玄胡 (二钱)、甘草 (一钱)、香附 (三钱)、 红花 (一钱)、枳壳 (一钱)
王清任立, 即当芎失笑散意, 治中下焦瘀血可用, 王清任极言瘀血之证最详, 而所用药则仍浅\近, 然亦有可用云。
土瓜根汤
桂枝 (三钱)、白芍、土瓜根、?虫 (各等分)
大黄甘遂汤
大黄 (二钱)、甘遂 (一钱)、阿胶 (二钱) 大黄下血, 甘遂下水, 君阿胶滋水与血以补之, 泻不伤正, 水血交结者, 须本此法治之。
代抵当汤
大黄 (一钱酒炒)、莪? (一钱)、山甲珠 (三片)、红花 (一钱)、 桃仁 (三钱)、丹皮 (三钱)、当归 (三钱)、牛膝 (二钱)、夜明砂 (三钱)、
山甲攻血, 夜明砂, 是蚊被蝙蝠食后所化之粪, 蚊食人血, 蝙蝠食蚊, 故粪能去血, 嚙死血, 余药破下, 务使瘀血不留。
化滯丸
巴豆 (一钱去油)、三稜 (二钱)、莪朮(二钱)、青皮 (一钱)、陈皮 (一钱)、 黄连 (三钱)、半夏 (三钱)、木香 (二钱)、丁香 (一钱) 蜜丸, 攻一切寒热气滯之积。
大黄?虫丸
大黄 (一钱)、黄芩 (二钱)、甘草 (一钱)、桃仁 (三钱)、杏仁 (三钱)、 白芍 (二钱)、干漆 (一钱)、?虫 (一钱)、水蛭 (三钱)、螷虫 (二钱)、 蠐螬 (二钱)、地黄 (二钱)
蜜丸酒服, 治干血癆, 旧血不去, 则新血断不能生, 干血癆, 人皆知其极虚, 而不知其补虚, 正是助病, 非治病也, 必去其干血, 而后新血得生, 乃望回春, 干血与寻常瘀血不同, 瘀血尚可以气行之干血与气相隔, 故用囓血诸虫以蚀之。
金蟾丸
干虾蟆 (三钱)、胡黄连 (二钱)、鹤蝨 (二钱)、雷丸 (二钱)、芦薈 (二钱)、 肉豆蔻 (二钱)、苦楝根 (二钱)、芜荑 (二钱)、雄黄 (二钱)
治小儿疳虫, 男子湿热所生之癆虫, 以此杀之, 夫癆虫有二, 血化之虫, 灵怪难治, 必用?甲鰻鱼獭?百部麝香诸灵药, 而再加和血之品, 以除其根, 乃能克之湿热之虫蠢, 而易治, 用此方, 即仿乌梅丸之意, 而妙在干虾蟆雄黄, 亦灵药, 故治虫最效。
白头翁汤
白头翁 (三钱)、甘草 (二钱)、阿胶 (三钱)、青皮 (三钱)、黄连 (三钱)、 黄柏 (三钱) 清风火, 平肝治痢。
移尸灭怪汤
山萸肉 (三钱)、人参 (三钱)、当归 (三钱)、?虫 (一钱)、水蛭 (一钱) 、 晚蚕沙 (三钱)、乳香 (三钱)
蜜丸日服三次, 共重一两, 七日而传尸之虫灭, 夫癆虫者, 瘀血所化也, 死而传染家人, 亦染於血分, 聚血为巢, 生子蚀血, 故虻虫水蛭, 下血即能下虫, 此乃治虫之根, 而蚕沙乳香枣皮, 又以味杀之, 人参当归则助正气以袪邪, 为攻补兼施之法, 辨症奇闻论, 皆循末忘本, 惟此丸能知血化为虫之所以然, 而其自註, 却未能及此, 毋亦象罔乃得元珠哉。
紫参汤
紫参 (三钱)、甘草 (八钱) 先煮紫参, 后入甘草, 温服。 当归四逆汤
当归 (三钱)、白芍 (三钱)、桂枝 (二钱)、细辛 (一钱)、生姜 (三钱)、 大枣 (四枚)、木通 (一钱) 治手足痺痛寒冷。
抵当汤
大黄 (二钱)、桃仁 (三钱)、?虫 (三钱)、水蛭 (三钱)
琥珀散
琥珀 (一钱)、三稜 (一钱)、莪? (一钱)、丹皮 (二钱)、肉桂 (一钱)、 延胡索 (一钱)、乌药 (一钱)、当归 (三钱)、赤芍 (三钱)、生地 (三钱)、 刘寄奴 (三钱) 方主行气下血, 使经通而石瘕去。
叶氏养胃汤
麦冬 (三钱)、萹豆 (三钱)、玉竹 (三钱)、甘草 (一钱)、沙参 (三钱)、 桑叶 (三钱) 清平甘润, 滋养胃养, 在甘露饮救肺汤之间。
脾约丸
麻仁 (三钱)、白芍 (三钱)、大黄 (一钱)、枳壳 (一钱)、厚朴 (二钱)、 杏仁 (三钱) 为末, 蜜丸, 润利大便。 三物汤
厚朴 (二钱)、枳壳 (一钱)、大黄 (一钱)
附子汤
附子(五钱)、炮人参 (三钱)、白朮 (三钱)、云苓 (三钱)、白芍 (三钱)
此仲景温肾之主剂, 附子色黑大温, 能补肾中之阳, 肾阳者, 水中之阳, 泄水之阳者木也, 故用白芍以平之, 封水之阳者土也, 故用白朮以填之, 水中之阳, 恐水邪泛溢则阳越, 茯苓利水, 俾阳不因水而泛, 阳斯秘矣, 水中之阳, 若无水津以养之, 则阳不得其宅, 故用人参以生水津, 使养阳气, 阳得所养, 阳斯冲矣, 六味左归, 补肾阴以养气之法, 都气丸, 所以得名也, 附子汤, 肾气丸, 补肾阳以生气化气之法。
梔子豆豉汤
梔子 (五钱)、淡豆豉 (五钱) 服后得吐为快。
甘麦大枣汤
大枣五枚甘草 (三钱)、小麦 (五钱)
三药平和, 养胃生津化血, 津水血液, 下达子臟, 则臟不燥, 而悲伤太息诸证自去, 此与麦门冬汤, 滋胃阴以达胞室之法相似, 亦与妇人乳少, 催乳之法相似, 乳多即是化血之本, 知催乳法, 则知此汤生津润燥之法。
桃奴散
肉桂 (一钱)、五灵脂 (三钱)、香附子 (三钱)、砂仁 (一钱)、桃仁 (三钱)、 延胡索 (三钱)、桃奴 (三钱)、雄鼠屎 (一钱)
三一承气汤
芒硝 (三钱)、大黄 (二钱)、枳壳钱)、半厚朴 (二钱)、 甘草 (一钱) 攻下火结之通剂。
都气丸
熟地 (五钱)、山药 (三钱)、云苓 (三钱)、丹皮 (三钱)、山萸肉 (三钱)、 泽泻 (三钱)、五味子 (一钱)
人身呼吸之气, 司於肺而实根於肾, 此气乃肾中一点真阳, 而深赖肾中之水阴充足, 涵阳气而潜藏於下, 故气出口鼻, 则有津液, 气著於物, 则如露水, 以气从水人出, 水气足, 故气亦带水阴而出, 其纳入於肾也, 有水封之, 而气静秘, 故肾水足者, 其气细, 龙能蛰, 龟能息, 世传仙术, 有五龙蛰, 有龟息, 皆是敛气之法, 即皆是保养肾水之法, 气者水之所化, 吾故有气, 即是水之论, 此丸用六味地黄汤, 补水以保其气, 利水以化其气, 加五味收敛以涵蓄其气, 则气自归元, 而不浮喘, 名日都气, 谓为气之总持也, 肾气丸, 为阳不足者立法, 此丸为阴不足者立法, 而皆以气得名, 盖一是补阳以化气, 一是补阴以配气。
补中益气汤
黄? (三钱)、人参 (三钱)、灸草 (一钱)、白朮 (三钱)、当归 (三钱)、 陈皮 (一钱)、升麻 (一钱)、柴胡 (二钱)、生姜 (三钱)、 大枣 (三枚)
柯韵伯日, 阳气下陷阴中, 谷气不盛, 表症颇同外感, 用补中之剂, 得发表之品, 而中益安, 用益气之剂, 赖清气之品, 而气益倍, 此用药相须之妙也, 是方也, 用以补脾, 使地道卑而上行, 亦可以补心肺, 损其肺者, 益其气, 损其心者, 调其营卫也, 亦可以补肝, 木郁则达之也, 惟不宜於肾, 阴虚於下不宜升, 阳虚於下者, 更不宜升也。
清燥养荣汤
知母 (三钱)、花粉 (三钱)、当归 (三钱)、白芍 (三钱)、生地 (三钱)、陈皮 (二钱)、甘草 (一钱)、灯芯 (一钱)
大魂汤
甘草 (二钱)、桂枝 (三钱)、茯苓 (三钱)、干姜 (一钱)、人参 (三钱)、附子 (二钱)
火为阳, 而阳生於肝脾, 脾陷而肝木不生, 温气颓败, 则阳无生化之原, 此方补之。
豁痰丸
当归 (三钱)、知母 (二钱)、天花粉 (三钱)、白前根 (三钱)、麦冬 (三钱)、枳壳 (一钱)、杏仁 (三钱)、瓜蔞霜 (一钱)、竹沥 (三钱)、桔梗 (二钱)、射干 (三钱)、云苓 (三钱)、石斛 (三钱)、甘沥 (一钱) 轻清润降,为治痰妙法。
烧襠散
取近阴处棍襠, 方寸许, 烧灰存性为末, 开水送下, 女病取男, 男病取女, 以阴头征肿则愈, 治阴阳易反, 男女相传各病。 三才汤
天冬(五钱)、人参 (三钱)、地黄 (五钱)
清化汤升降散
殭蚕 (三钱)、蝉蜕 (七个)、姜黄 (二钱)、大黄 (一钱)、金银花 (一钱)、白芍 (二钱)、泽兰 (二钱)、陈皮 (一钱)、元参 (三钱)、胆草 (二钱)、 黄芩 (二钱)、当归 (三钱)、黄连 (钱半)、梔子 (二钱)、生地 (三钱)、 柴胡 (二钱)、甘草 (一钱)
前四味名升降散, 去姜黄大黄, 名清化汤,均用白蜜陈酒冲服, 凡瘟疫裏热等症, 用此汤, 去伏热, 清邪毒, 生津养血。
玉泉散
天花粉 (三钱)、粉葛根 (三钱)、麦门冬 (三钱)、生地黄 (四钱)、 五味子 (五分)、甘草 (钱半)
方取甘寒滋润, 生胃津以止渴, 妙葛根升达, 使水津上布。 清心饮
当归 (三钱)、生地 (三钱)、白芍 (二钱)、莲心 (三钱)、连翘心 (一钱)、 茯神 (二钱)、枣仁 (三钱)、草节 (一钱)、麦冬 (三钱)、川贝母 (一钱)、 竹叶心 (一钱)、龙骨 (三钱)
心血虚, 有痰火不臥寐, 用此药清补之, 最妙。 地黄饮
安桂 (五分)、附子 (二钱)、蓯蓉 (二钱)、茯苓 (三钱)、地黄 (三钱)、 麦冬 (三钱)、五味 (五分)、远志 (一钱)、菖蒲 (一钱)、枣皮 (三钱)、 巴戟 (三钱)、石斛 (三钱)、薄荷 (一钱) 勿久煎, 即取服之。
黄连阿胶汤
黄连 (二钱)、黄芩 (二钱)、白芍 (三钱)、阿胶 (三钱)、 鸡子黄 (二枚)
煎成待温, 入鸡子黄搅匀服, 治心烦不寐, 大清心火, 生心中之阴液以安神, 仲景之大剂也。
仁熟散
柏子仁 (三钱)、熟地 (四钱)、枸杞 (三钱)、五味子 (一钱)、 山萸肉 (三钱) 、桂心 (二钱)、人参 (三钱)、茯神 (三钱)、菊花 (一钱)、 枳壳 (一钱)
酒服治肝胆虚, 恐畏不敢独臥, 並补心以实其子, 则肝胆益旺, 而菊花散风以宁之, 枳壳和胃以安之, 又是闲中一子。
清瘟败毒散
石膏 (八钱)、知母 (三钱)、生地 (五钱)、犀角 (一钱)、黄连 (三钱)、 梔子 (三钱)、桔梗 (三钱)、黄芩 (三钱)、赤芍 (三钱)、元参 (三钱)、 连翘 (二钱)、丹皮 (三钱)、甘草 (一钱)、竹叶 (三钱)
酸枣仁汤
枣仁 (四钱)、甘草 (一钱)、知母 (三钱)、茯神五钱)、 川芎 (一钱) 清火和血安神, 则能寐矣。 甘草泻心汤
甘草 (二钱)、黄芩 (三钱)、人参 (三钱)、干姜 (二钱)、半夏 (二钱) 黄连 (三钱)、大枣 (三枚)
胃虚不能调治上下, 水寒上逆, 火热不得下降, 结而为痞, 用姜半以折水, 用芩连以清火, 而参枣甘草, 以从中和之。
生姜泻心汤
生姜 (三钱)、半夏 (三钱)、甘草 (二钱)、人参 (三钱)、黄芩 (二钱)、 干姜 (二钱)、黄连 (三钱)、大枣 (三枚)
桂苓甘草五味汤
桂枝 (三钱)、茯苓 (四钱)、五味 (一钱)、甘草 (二钱) 小结胸汤
黄连 (三钱)、半夏 (三钱)、瓜蔞 (八钱)
大陷胸汤
大黄 (二钱)、芒硝 (二钱)、甘遂 (一钱)
左金丸
吴茱萸 (一钱)、川黄连 (六钱)
病左?痛, 及呕酸苦者, 肝火也, 以金平木, 清火生金, 其理至妙。
萆薢分清饮
菖蒲 (二钱)、草稍 (三钱)、乌药 (二钱)、益智 (一钱)、 青盐 (少许)
地魄汤
甘草 (一钱)、半夏 (三钱)、麦冬 (三钱)、芍药 (三钱)、五味子 (一钱)、 元参 (三钱)、牡蠣 (三钱) 清君相之火, 降肺胃之逆, 益火敛神, 而生津, 此补阴法也。
葛根汤
葛根 (三钱)、麻黄 (一钱)、白芍 (三钱)、桂枝 (二钱)、甘草 (一钱)、 大枣 (三枚)、生姜 (三片) 风寒中太阳经, 背项痛发痉者, 皆以此汤为主, 盖麻桂为太阳发表之通剂, 加葛根, 则能理太阳筋脉之邪。
大秦艽汤
生地 (三钱)、熟地 (三钱)、川芎 (一钱)、当归 (三钱)、白芍 (三钱)、 白朮 (三钱)、云苓 (三钱)、甘草 (一钱)、秦艽 (二钱)、羌活 (二钱)、 独活 (钱半)、防风 (三钱)、白芷 (二钱)、细辛 (五分)、黄芩 (三钱)
越麴丸
苍朮 (三钱)、香附 (三钱)、川芎 (二钱)、神麴 (三钱)、炒梔子 (三钱)
十枣汤
大戟 (一钱)、莞花 (一钱)、甘遂 (一钱)、大枣 (十枚)
共为末, 大枣十枚, 煎浓汤送下一字, 下水饮如神。
四神丸
故纸 (四钱)、吴萸 (三钱)、肉蔻 (三钱去油)、五味 (一钱)
各等分, 为末, 蜜丸, 治脾肾虚泻。
金箔镇心丹
胆南星 (一钱)、硃砂 (三钱)、琥珀 (三钱)、竹黄 (三钱)、牛黄 (五分)、 珍珠 (一钱)、麝香 (少许)、金箔 (一钱)
蜜丸, 金箔为衣, 薄荷汤下, 治癲惊悸怔忡, 一切痰火之疾。
黄耆五物汤
即桂枝汤, 加黄耆。 五蒸汤
人参 (三钱)、生地 (三钱)、石膏 (三钱)、知母 (二钱)、粉葛根 (三钱)、 黄芩 (二钱)、甘草 (一钱)、竹叶 (三钱)、粳米 (三钱)、小麦 (三钱)、 赤茯苓 (三钱)
五蒸之名, 一日骨蒸, 二日脉蒸, 三日皮蒸, 四日外蒸, 五日內蒸, 统以此方治之。 益气安神汤
当归 (三钱)、茯苓 (三钱)、生地 (三钱)、麦冬 (三钱)、枣仁 (三钱)、 远志 (一钱)、人参 (三钱)、黄岐 (三钱)、甘草 (一钱)、胆南星 (三钱)、黄连 (二钱)、竹叶 (二钱)、生姜 (三片)、大枣 (三枚)
醋黄散
下瘀止血 大黄(一钱)、郁金子(一钱)、降香 (一钱)、三七 (一钱)、当归 (三钱)、牛膝 (二钱)
均用醋炒为末, 酒童便冲服。 小青龙汤
桂枝 (三钱)、麻黄 (二钱)、干姜 (三钱)、白芍 (三钱)、细辛 (五分) 半夏 (三钱)、五味 (一钱)、甘草 (一钱) 温散寒水, 外去风寒, 內泻饮之大剂。
九气丸
通治气不和作痛 姜黄 (三钱)、香附 (四钱)、甘草 (二钱)
香苏引发表轻剂
香附子 (二钱)、紫苏 (三钱)、陈皮 (二钱)、甘草 (一钱)、葱白 (二根) 、 生姜 (三片)
指迷茯苓丸
茯苓 (五钱)、风化硝 (三钱)、半夏 (三钱)、枳壳 (一钱)
肾著汤
白朮、红枣、甘草、附子 (各等分)
天灵盖散
天灵盖 (檀香水洗酥炙三钱)、檳榔 (二钱)、阿魏 (一钱)、麝香 (少许)、 安息香 (一钱)、甘遂 (一钱)、硃砂 (一钱)
上为末, 用桃枝柳枝桑根皮榴根皮葱白薤白, 童便煎汤送下三钱, 忍吐待下, 子时服, 已时当下癆虫, 更进一服除根, 如泻不止, 用龙骨黄连末, 白汤下以止之, 白粥补之, 如不用天灵盖, 以虎头骨代之, 再加鰻鱼骨, 是尤理得心安。
黄连解毒汤
黄连 (三钱)、黄芩 (三钱)、黄柏 (二钱)、梔子 (三钱)
通治三焦之热, 內外证加减隨宜。
五皮饮
陈皮、茯苓皮、姜皮、桑皮、大腹皮 各等分煎服。 泻白散
地骨皮 (三钱)、生桑皮 (三钱)、糯米 (四钱)
肺为火剋, 以此生金, 清火利水, 水清火自降矣。 五淋散
山梔子 (三钱)、车前子 (三钱)、当归尾 (三钱)、甘草 (一钱)
心遗热於小肠, 结而为淋, 以此清心平肝利水。
四逆汤
干姜 (三钱)、附子 (三钱)、甘草 (一钱)
胆肾阳虚, 四肢逆冷, 下利不止, 以此温之。 小温经汤
当归 (三钱)、白芍 (二钱)、阿胶 (三钱)、川芎 (一钱)、人参 (三钱)、 丹皮 (三钱)、麦冬 (三钱)、半夏 (二钱)、吴萸 (一钱)、生姜 (一钱)、 桂枝 (二钱)、甘草 (一钱)
此为调经第一方, 行血消瘀散寒降痰, 温利而不燥烈, 为去瘀之妙药。
理中汤
白朮 (三钱)、人参 (三钱)、干姜 (二钱)、甘草 (一钱)
霍乱吐泻腹痛, 中土虚寒, 以此温补之。
人参败毒汤
人参 (二钱)、羌活 (二钱)、独活 (一钱)、柴胡 (二钱)、前胡 (一钱)、 枳壳 (一钱)、桔梗 (二钱)、川芎 (一钱)、云苓 (二钱)、甘草 (一钱)、 散寒发汗, 兼利痰饮。
血证论卷八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