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策》 齐楚 战国策卷十四
作者:刘向编(汉)
楚一鲍本楚今之南郡、江夏、零陵、桂阳、武陵、长沙、汉中、汝南,皆其分也。江陵故郢都,西通巫、巴,东有云梦之饶。
齐楚构难齐、楚构难,宋请中立。齐急宋〔一〕,宋许之。子象〔二〕为楚谓宋〔三〕王〔四〕曰:「楚以缓失宋,將法齐之急也。齐以急得宋,后將常急矣。是从齐而攻楚,未〔五〕必利也。齐战胜楚,势必危宋;不胜,是以弱宋干强楚也〔六〕。而令两万乘之国,常以急求所欲,国必危矣。」
〔一〕鲍本告急於宋。补曰:「请」字宜在「急」下,殽脱於此。中立岂待请耶? 〔二〕鲍本楚人。
〔三〕鲍本无「宋」字。○
〔四〕姚本刘作楚王。一作宋王。鲍本公剔成。正曰:剔成未尝称王。此偃也,与怀、襄相接。
〔五〕鲍本「未」上有「之」字。○
〔六〕鲍本言以助齐犯楚之怒。补曰:將法齐之急,言楚今结於宋;齐后將常急,言楚之攻齐未已;齐战胜楚,势必危宋,言齐强必併宋。
五国约以伐齐五国约以伐齐〔一〕。昭阳谓楚王曰:「五国以破齐〔二〕秦,必南图〔三〕楚。」王〔四〕曰:「然则奈何?」对曰:「韩氏辅国〔五〕也,好利而恶难。好利,可营也〔六〕;恶难,可惧也。我厚赂之以利,其心必营。我悉兵以临之,其心必惧我〔七〕。彼惧吾兵而营我利,五国之事必可败也。约绝之后,虽勿与地可。」
〔一〕姚本刘作「约秦」。鲍本「齐」下有「秦」字,原注「衍齐字」。○秦惠后七年,赵、韩、魏、燕、齐共攻秦,此十一年。补曰:「齐」字疑误衍。五国伐秦可考,策併言齐,不可考。怀王为从长,率五国伐秦之明年,齐败魏、赵于观津,即策所谓齐反赵、魏者歟?
〔二〕鲍本无「齐」字,「以」作「已」。○ 〔三〕鲍本图楚。
〔四〕鲍本补曰:楚句。
〔五〕姚本钱、集「转国」。鲍本言可为楚之助。
〔六〕鲍本营,犹求。可使求我。 〔七〕鲍本无「我」字。○
楚王曰:「善。」乃命大公事〔一〕之韩,见公仲曰:「夫牛阑之事〔二〕,马陵之难〔三〕,亲王之所见也〔四〕。王苟无以五国用兵,请效列城五,请悉楚国之眾也〔五〕,以廧〔六〕於齐。」
〔一〕鲍本楚人。补曰:无考。一本「大」作「太」。
〔二〕鲍本未详。 〔三〕鲍本魏三十年,齐破魏马陵。正曰:注缺「惠王」字。 〔四〕鲍本「王」作「主」。○主谓公仲。此言齐强不可使益强。补曰:「亲」字疑当在「见」字上。一本「主」作「王」。
〔五〕鲍本衍「也」字。
〔六〕鲍本「廧」作「图」。○补曰:字讹,当作「图」,上有「图楚」。札记今本「廧」作「图」,乃误涉鲍也。
齐〔一〕之〔二〕反赵、魏之后,而楚果弗与地,则五国之事困也。
〔一〕鲍本此下著书者云。
〔二〕鲍本「之」作「人」。○
荆宣王问群臣荆〔一〕宣王问群臣曰:「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也,果诚\何如?」群臣莫对。江一〔二〕对曰:「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隨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今王之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而专属之昭奚恤;故北方之畏奚恤也,其实畏王之甲兵也,犹百兽之畏虎也。」〔三〕〔一〕姚本刘,一无「荆」字。
〔二〕鲍本「一」作「乙」。○札记今本「一」作「乙」。
〔三〕鲍本补曰:大事记,江乙之言如此,则昭奚恤为敌国所畏可知。一本標十二国史、春秋后语「食我」作「噉我」。又云,人臣见畏者,君威也,君不用,而威亡矣。注,尹文子有。札记丕烈案:新序有此文,作「食我」,末有「故人臣而见畏者,是见君之威也,君不用,则威亡矣」。
昭奚恤与彭城君议於王前昭奚恤与彭城君〔一〕议於王前,王召江乙而问焉。江乙曰:「二人之言皆善也,臣不敢言其后〔二〕。此谓虑贤也〔三〕。」
〔一〕鲍本彭城属楚,知为楚人。
〔二〕姚本一本下更有「言其后」三字。 〔三〕鲍本虑,犹疑也。贤者言善,己復言之,將使王疑彼思虑之也。正曰:谓使我疑虑贤者。为疑词以两倾之也。 邯郸之难邯郸之难〔一〕,昭奚恤谓楚王曰:「王〔二〕不如无救赵,而以强魏〔三〕。魏强,其割赵必深矣。赵不能听,则必坚守,是两弊也〔四〕。」
〔一〕姚本刘,连。〔校一〕鲍本赵成侯二十一年,魏拔邯郸,此十六年。补曰:大事记,昭奚恤为相,附宣王十五年,谓此章爭论,乃明年事。按史年表,围邯郸在此年;拔邯郸,齐败魏,在次年。
〔二〕鲍本「王」作「里」,又改作「王」。○
〔三〕鲍本使魏为强。 〔四〕鲍本两国相持必俱敝。
〔校一〕刘,谓刘敞本;连,谓此篇与《昭奚恤与彭城君议於王前》连篇。 景舍曰:「不然。昭奚恤不知也。夫魏之攻赵也,恐楚之攻其后〔一〕。今不救赵,赵有亡形,而魏无楚忧,是楚、魏共赵也〔二〕,害必深矣〔三〕!何以两弊也?且魏令兵以深割赵〔四〕,赵见亡形,而有〔五〕楚之不救己也〔六〕,必与魏合而以谋\楚。故王不如少出兵,以为赵援。赵恃楚劲,必与魏战。魏怒於赵之劲,而见楚救之不足畏也,必不释赵。赵、魏相弊,而齐、秦应楚〔七〕,则魏可破也。」
〔一〕鲍本「后」下有「也」字。○ 〔二〕鲍本如与魏共攻之。
〔三〕鲍本赵之害。
〔四〕鲍本无「深」字。○补曰:一本「以深割赵」。 〔五〕鲍本「有」,刘作「知」。 〔六〕鲍本言虽有楚而不见救。正曰:「见」、「有」二字恐殽乱,上下文可证。
〔七〕鲍本应,言乘此起兵耳,非与楚合也。
楚因使景舍起兵救赵。邯郸拔〔一〕,楚取睢、濊之间〔二〕。
〔一〕鲍本楚兵少故。
〔二〕鲍本后志梁国睢阳注,征北记,南淮有睢陵,梁国有濊阳,南临濊水。补曰:大事记,取濊阳,作睢阳。濊,呼外、乌外反。
江尹欲恶昭奚恤於楚王江尹〔一〕欲恶昭奚恤於楚王,而力不能〔一〕,故为梁山阳君〔三〕请封於楚。楚王曰:「诺。」昭奚恤曰:「山阳君无功於楚国,不当封。」江尹因得山阳君与之共恶昭奚恤〔四〕。
〔一〕鲍本乙也。
〔二〕姚本曾下有「之」字。
〔三〕鲍本山阳属魏,知为魏人。正曰:策文明曰梁山阳君,注赘。
〔四〕鲍本知其无功,奚恤必諫,而山阳怨,可以为党。
魏氏恶昭奚恤於楚王〔校一〕〔校一〕姚本此篇与《江尹欲恶昭奚恤於楚王》连篇,鲍本另列一篇。据文义,从鲍本。
魏氏恶昭奚恤於楚王〔一〕,楚王告昭子。昭子曰:「臣朝夕以事听命〔二〕,而魏入吾君臣之间〔三〕,臣大惧。臣非畏魏也!夫泄吾君臣之交,而天下信之,是其为人也近苦矣〔四〕。夫苟不难为之外〔五〕,岂忘为之內乎?臣之得罪无日矣〔六〕。」王曰:「寡人知之,大夫何患?」
〔一〕鲍本以山阳君故。补曰:疑即山阳君。
〔二〕鲍本言其亲近。
〔三〕鲍本以恶奚恤之言入。
〔四〕鲍本苦,犹恶也。此指江乙。
〔五〕鲍本为其泄外,谓魏也。
〔六〕鲍本无几日也。
江乙恶昭奚恤江乙恶昭奚恤,谓楚王曰:「人有以其狗为有执〔一〕而爱之。其狗尝溺〔二〕井。其邻人见狗之溺井也,欲入言之。狗恶之,当门而噬之。邻人惮之,遂不得入言。邯郸之难,楚进兵大梁,取〔三〕矣。昭奚恤取魏之宝器,以〔四〕居魏知之,故昭奚恤常恶臣之见王〔五〕。」 〔一〕鲍本执,言善守。
〔二〕鲍本溺,去音。正曰:奴弔反。
〔三〕姚本曾作「拔」。
〔四〕姚本曾作「以臣」。鲍本「以」作「臣」。○
〔五〕鲍本此言邯郸事,在乙居魏时。
江乙欲恶昭奚恤於楚江乙欲恶昭奚恤於楚,谓楚王曰:「下比周,则上危;下分爭,则上安〔一〕。王亦知之乎?愿王勿忘也。且人有好扬人之善者,於王何如?」王曰:「此君子也,近之。」江乙曰:「有人好扬人之恶者,於王何如?」王曰:「此小人也,远之。」江乙曰:「然则且有子杀其父,臣弒其主者,而王终已〔二〕不知者,何也?以王好闻人之美而恶闻人之恶也。」王曰:「善。寡人愿两闻之〔三〕。」
〔一〕鲍本分则不比,爭则不周,为扬恶张本。
〔二〕姚本「已」,曾、刘作「己」。 〔三〕鲍本彪谓:两闻之,是也,然必以明。夫苟不明,则適为江乙谗口之资耳。补曰:大事记曰,乙之言,术数家之论也。下比周,上固危矣。苟下皆纷爭,如齐之田闞,唐之牛、李,上亦岂能安乎?愚按,此与前章言诸侯云云意同。
江乙说於安陵君江乙说於安陵君〔一〕曰:「君无咫尺之地〔二〕,骨肉之亲,处尊位,受厚禄,一国之眾,见君莫不敛衽而拜,抚委而服〔三〕,何以也?」曰:「王过举而已〔四〕。不然,无以至此。」
〔一〕姚本新序作「缠」。鲍本名坛,失其姓,楚之幸臣。按魏记注,召陵有安陵,应属楚。而魏策亦有同号者,別一人也。正曰:按说苑作「安陵缠」,艺文类聚同。「坛」,「缠」字有讹。彼以为得幸於楚共王,今次之宣王,非也。正义云,鄢陵故城,在许州鄢陵县西北。李奇谓,六国时为安陵。按鄢陵、召陵皆属魏。又按元和姓纂,安陵,小国,后氏之。安陵缠,楚王妃,则以为女子。札记丕烈案:说苑在权谋\。姚校所云新序作「缠」,即其误。新序无此文。「坛」、「缠」同字。古今人表中下有「安陵繵」。师古曰,「繵」即「缠」字,可为证。
〔二〕鲍本「地」作「功」。○ 〔三〕鲍本抚物、委物,必下其手,皆卑下意。正曰:抚,犹傴也;委,曲也。补曰:衽,衣衿也。
〔四〕姚本曾,「已」作「己」。一作「色」。鲍本「而已」作「以色」。○言谬以色见举。正曰:一本「而已」。姚云「已」一作「色」。按,「已」、「以」通,「色」、「已」字类,恐当作「而以色」为文。 江乙曰:「以财交者,财尽而交绝;以色交者,华落而爱渝〔一〕。是以嬖女不敝席〔二〕,宠臣不避轩〔三〕。今君擅楚国之势,而无以深〔四〕自结於王,窃为君危之。」安陵君曰:「然则奈何?〔五〕」「愿君必请从死,以身为殉,如是必长得重於楚国〔六〕。」曰:「谨受令。」 〔一〕鲍本华,菁华。渝,变也。
〔二〕鲍本「女」作「色」。○嬖,贱而幸者。席不及敝而爱弛。
〔三〕姚本续:不敝席,言不久之意。不「避」,是「敝」字无疑。真誥曰,「女宠不弊席,男爱不尽轮」,或出於此。「轩」、「轮」相近。鲍本避,犹退。轩,曲輈藩车也。车敝则退去,今不及然。
〔四〕鲍本无「深」字。○
〔五〕姚本曾,下有「江乙曰」三字。
〔六〕鲍本此乙辞。
三年而弗言。江乙復见曰:「臣所为君道,至今未效〔一〕。君不用臣之计,臣请不敢復见矣。」安陵君曰:「不敢忘先生之言,未得间也。」
〔一〕姚本三同,「未有效」。
於是,楚王游於云梦〔一〕,结駟千乘〔二〕,旌旗蔽日〔三〕,野火之起也若云蜺〔四〕,兕〔五〕虎嗥之声若雷霆,有狂兕
齐楚构难齐、楚构难,宋请中立。齐急宋〔一〕,宋许之。子象〔二〕为楚谓宋〔三〕王〔四〕曰:「楚以缓失宋,將法齐之急也。齐以急得宋,后將常急矣。是从齐而攻楚,未〔五〕必利也。齐战胜楚,势必危宋;不胜,是以弱宋干强楚也〔六〕。而令两万乘之国,常以急求所欲,国必危矣。」
〔一〕鲍本告急於宋。补曰:「请」字宜在「急」下,殽脱於此。中立岂待请耶? 〔二〕鲍本楚人。
〔三〕鲍本无「宋」字。○
〔四〕姚本刘作楚王。一作宋王。鲍本公剔成。正曰:剔成未尝称王。此偃也,与怀、襄相接。
〔五〕鲍本「未」上有「之」字。○
〔六〕鲍本言以助齐犯楚之怒。补曰:將法齐之急,言楚今结於宋;齐后將常急,言楚之攻齐未已;齐战胜楚,势必危宋,言齐强必併宋。
五国约以伐齐五国约以伐齐〔一〕。昭阳谓楚王曰:「五国以破齐〔二〕秦,必南图〔三〕楚。」王〔四〕曰:「然则奈何?」对曰:「韩氏辅国〔五〕也,好利而恶难。好利,可营也〔六〕;恶难,可惧也。我厚赂之以利,其心必营。我悉兵以临之,其心必惧我〔七〕。彼惧吾兵而营我利,五国之事必可败也。约绝之后,虽勿与地可。」
〔一〕姚本刘作「约秦」。鲍本「齐」下有「秦」字,原注「衍齐字」。○秦惠后七年,赵、韩、魏、燕、齐共攻秦,此十一年。补曰:「齐」字疑误衍。五国伐秦可考,策併言齐,不可考。怀王为从长,率五国伐秦之明年,齐败魏、赵于观津,即策所谓齐反赵、魏者歟?
〔二〕鲍本无「齐」字,「以」作「已」。○ 〔三〕鲍本图楚。
〔四〕鲍本补曰:楚句。
〔五〕姚本钱、集「转国」。鲍本言可为楚之助。
〔六〕鲍本营,犹求。可使求我。 〔七〕鲍本无「我」字。○
楚王曰:「善。」乃命大公事〔一〕之韩,见公仲曰:「夫牛阑之事〔二〕,马陵之难〔三〕,亲王之所见也〔四〕。王苟无以五国用兵,请效列城五,请悉楚国之眾也〔五〕,以廧〔六〕於齐。」
〔一〕鲍本楚人。补曰:无考。一本「大」作「太」。
〔二〕鲍本未详。 〔三〕鲍本魏三十年,齐破魏马陵。正曰:注缺「惠王」字。 〔四〕鲍本「王」作「主」。○主谓公仲。此言齐强不可使益强。补曰:「亲」字疑当在「见」字上。一本「主」作「王」。
〔五〕鲍本衍「也」字。
〔六〕鲍本「廧」作「图」。○补曰:字讹,当作「图」,上有「图楚」。札记今本「廧」作「图」,乃误涉鲍也。
齐〔一〕之〔二〕反赵、魏之后,而楚果弗与地,则五国之事困也。
〔一〕鲍本此下著书者云。
〔二〕鲍本「之」作「人」。○
荆宣王问群臣荆〔一〕宣王问群臣曰:「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也,果诚\何如?」群臣莫对。江一〔二〕对曰:「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隨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今王之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而专属之昭奚恤;故北方之畏奚恤也,其实畏王之甲兵也,犹百兽之畏虎也。」〔三〕〔一〕姚本刘,一无「荆」字。
〔二〕鲍本「一」作「乙」。○札记今本「一」作「乙」。
〔三〕鲍本补曰:大事记,江乙之言如此,则昭奚恤为敌国所畏可知。一本標十二国史、春秋后语「食我」作「噉我」。又云,人臣见畏者,君威也,君不用,而威亡矣。注,尹文子有。札记丕烈案:新序有此文,作「食我」,末有「故人臣而见畏者,是见君之威也,君不用,则威亡矣」。
昭奚恤与彭城君议於王前昭奚恤与彭城君〔一〕议於王前,王召江乙而问焉。江乙曰:「二人之言皆善也,臣不敢言其后〔二〕。此谓虑贤也〔三〕。」
〔一〕鲍本彭城属楚,知为楚人。
〔二〕姚本一本下更有「言其后」三字。 〔三〕鲍本虑,犹疑也。贤者言善,己復言之,將使王疑彼思虑之也。正曰:谓使我疑虑贤者。为疑词以两倾之也。 邯郸之难邯郸之难〔一〕,昭奚恤谓楚王曰:「王〔二〕不如无救赵,而以强魏〔三〕。魏强,其割赵必深矣。赵不能听,则必坚守,是两弊也〔四〕。」
〔一〕姚本刘,连。〔校一〕鲍本赵成侯二十一年,魏拔邯郸,此十六年。补曰:大事记,昭奚恤为相,附宣王十五年,谓此章爭论,乃明年事。按史年表,围邯郸在此年;拔邯郸,齐败魏,在次年。
〔二〕鲍本「王」作「里」,又改作「王」。○
〔三〕鲍本使魏为强。 〔四〕鲍本两国相持必俱敝。
〔校一〕刘,谓刘敞本;连,谓此篇与《昭奚恤与彭城君议於王前》连篇。 景舍曰:「不然。昭奚恤不知也。夫魏之攻赵也,恐楚之攻其后〔一〕。今不救赵,赵有亡形,而魏无楚忧,是楚、魏共赵也〔二〕,害必深矣〔三〕!何以两弊也?且魏令兵以深割赵〔四〕,赵见亡形,而有〔五〕楚之不救己也〔六〕,必与魏合而以谋\楚。故王不如少出兵,以为赵援。赵恃楚劲,必与魏战。魏怒於赵之劲,而见楚救之不足畏也,必不释赵。赵、魏相弊,而齐、秦应楚〔七〕,则魏可破也。」
〔一〕鲍本「后」下有「也」字。○ 〔二〕鲍本如与魏共攻之。
〔三〕鲍本赵之害。
〔四〕鲍本无「深」字。○补曰:一本「以深割赵」。 〔五〕鲍本「有」,刘作「知」。 〔六〕鲍本言虽有楚而不见救。正曰:「见」、「有」二字恐殽乱,上下文可证。
〔七〕鲍本应,言乘此起兵耳,非与楚合也。
楚因使景舍起兵救赵。邯郸拔〔一〕,楚取睢、濊之间〔二〕。
〔一〕鲍本楚兵少故。
〔二〕鲍本后志梁国睢阳注,征北记,南淮有睢陵,梁国有濊阳,南临濊水。补曰:大事记,取濊阳,作睢阳。濊,呼外、乌外反。
江尹欲恶昭奚恤於楚王江尹〔一〕欲恶昭奚恤於楚王,而力不能〔一〕,故为梁山阳君〔三〕请封於楚。楚王曰:「诺。」昭奚恤曰:「山阳君无功於楚国,不当封。」江尹因得山阳君与之共恶昭奚恤〔四〕。
〔一〕鲍本乙也。
〔二〕姚本曾下有「之」字。
〔三〕鲍本山阳属魏,知为魏人。正曰:策文明曰梁山阳君,注赘。
〔四〕鲍本知其无功,奚恤必諫,而山阳怨,可以为党。
魏氏恶昭奚恤於楚王〔校一〕〔校一〕姚本此篇与《江尹欲恶昭奚恤於楚王》连篇,鲍本另列一篇。据文义,从鲍本。
魏氏恶昭奚恤於楚王〔一〕,楚王告昭子。昭子曰:「臣朝夕以事听命〔二〕,而魏入吾君臣之间〔三〕,臣大惧。臣非畏魏也!夫泄吾君臣之交,而天下信之,是其为人也近苦矣〔四〕。夫苟不难为之外〔五〕,岂忘为之內乎?臣之得罪无日矣〔六〕。」王曰:「寡人知之,大夫何患?」
〔一〕鲍本以山阳君故。补曰:疑即山阳君。
〔二〕鲍本言其亲近。
〔三〕鲍本以恶奚恤之言入。
〔四〕鲍本苦,犹恶也。此指江乙。
〔五〕鲍本为其泄外,谓魏也。
〔六〕鲍本无几日也。
江乙恶昭奚恤江乙恶昭奚恤,谓楚王曰:「人有以其狗为有执〔一〕而爱之。其狗尝溺〔二〕井。其邻人见狗之溺井也,欲入言之。狗恶之,当门而噬之。邻人惮之,遂不得入言。邯郸之难,楚进兵大梁,取〔三〕矣。昭奚恤取魏之宝器,以〔四〕居魏知之,故昭奚恤常恶臣之见王〔五〕。」 〔一〕鲍本执,言善守。
〔二〕鲍本溺,去音。正曰:奴弔反。
〔三〕姚本曾作「拔」。
〔四〕姚本曾作「以臣」。鲍本「以」作「臣」。○
〔五〕鲍本此言邯郸事,在乙居魏时。
江乙欲恶昭奚恤於楚江乙欲恶昭奚恤於楚,谓楚王曰:「下比周,则上危;下分爭,则上安〔一〕。王亦知之乎?愿王勿忘也。且人有好扬人之善者,於王何如?」王曰:「此君子也,近之。」江乙曰:「有人好扬人之恶者,於王何如?」王曰:「此小人也,远之。」江乙曰:「然则且有子杀其父,臣弒其主者,而王终已〔二〕不知者,何也?以王好闻人之美而恶闻人之恶也。」王曰:「善。寡人愿两闻之〔三〕。」
〔一〕鲍本分则不比,爭则不周,为扬恶张本。
〔二〕姚本「已」,曾、刘作「己」。 〔三〕鲍本彪谓:两闻之,是也,然必以明。夫苟不明,则適为江乙谗口之资耳。补曰:大事记曰,乙之言,术数家之论也。下比周,上固危矣。苟下皆纷爭,如齐之田闞,唐之牛、李,上亦岂能安乎?愚按,此与前章言诸侯云云意同。
江乙说於安陵君江乙说於安陵君〔一〕曰:「君无咫尺之地〔二〕,骨肉之亲,处尊位,受厚禄,一国之眾,见君莫不敛衽而拜,抚委而服〔三〕,何以也?」曰:「王过举而已〔四〕。不然,无以至此。」
〔一〕姚本新序作「缠」。鲍本名坛,失其姓,楚之幸臣。按魏记注,召陵有安陵,应属楚。而魏策亦有同号者,別一人也。正曰:按说苑作「安陵缠」,艺文类聚同。「坛」,「缠」字有讹。彼以为得幸於楚共王,今次之宣王,非也。正义云,鄢陵故城,在许州鄢陵县西北。李奇谓,六国时为安陵。按鄢陵、召陵皆属魏。又按元和姓纂,安陵,小国,后氏之。安陵缠,楚王妃,则以为女子。札记丕烈案:说苑在权谋\。姚校所云新序作「缠」,即其误。新序无此文。「坛」、「缠」同字。古今人表中下有「安陵繵」。师古曰,「繵」即「缠」字,可为证。
〔二〕鲍本「地」作「功」。○ 〔三〕鲍本抚物、委物,必下其手,皆卑下意。正曰:抚,犹傴也;委,曲也。补曰:衽,衣衿也。
〔四〕姚本曾,「已」作「己」。一作「色」。鲍本「而已」作「以色」。○言谬以色见举。正曰:一本「而已」。姚云「已」一作「色」。按,「已」、「以」通,「色」、「已」字类,恐当作「而以色」为文。 江乙曰:「以财交者,财尽而交绝;以色交者,华落而爱渝〔一〕。是以嬖女不敝席〔二〕,宠臣不避轩〔三〕。今君擅楚国之势,而无以深〔四〕自结於王,窃为君危之。」安陵君曰:「然则奈何?〔五〕」「愿君必请从死,以身为殉,如是必长得重於楚国〔六〕。」曰:「谨受令。」 〔一〕鲍本华,菁华。渝,变也。
〔二〕鲍本「女」作「色」。○嬖,贱而幸者。席不及敝而爱弛。
〔三〕姚本续:不敝席,言不久之意。不「避」,是「敝」字无疑。真誥曰,「女宠不弊席,男爱不尽轮」,或出於此。「轩」、「轮」相近。鲍本避,犹退。轩,曲輈藩车也。车敝则退去,今不及然。
〔四〕鲍本无「深」字。○
〔五〕姚本曾,下有「江乙曰」三字。
〔六〕鲍本此乙辞。
三年而弗言。江乙復见曰:「臣所为君道,至今未效〔一〕。君不用臣之计,臣请不敢復见矣。」安陵君曰:「不敢忘先生之言,未得间也。」
〔一〕姚本三同,「未有效」。
於是,楚王游於云梦〔一〕,结駟千乘〔二〕,旌旗蔽日〔三〕,野火之起也若云蜺〔四〕,兕〔五〕虎嗥之声若雷霆,有狂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