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舜民《村居》阅读答案及全诗翻译赏析
张舜民 《村居》
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注释:
陂(音“悲”)田:积水塘附近的田地。
榆钱:即榆荚,形如钱,色白成串,故俗称榆钱。
槿花:又称木槿,夏秋之交开花,花冠为紫红色或白色。乡村多以之为篱,花早开晚落。
两两:成双成对。两两归:指牛驮着乌鸦一同回村。
⑴这首诗写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3分)
⑵诗人写景突出运用了什么艺术表现手法?“带得寒鸦两两归”一句中“带”和“两两”这两个词淡淡写来,却形神兼备,这两个词有什么表达效果?试结合作品内容加以简析。(4分)
(3)诗中描写了哪些意象,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3分)
(4)诗的三、四句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3分)
参考答案:
⑴这首诗描写了绿水、田地、翠竹、屋篱、榆树、槿花、夕阳、寒鸦、老牛等意象。营造了一幅静谧、清寂、淡雅的秋日村居图。表达了诗人悠闲宁静而又略带清愁的心境。(答出意象和意境特点给2分,答出情感特点给1分。)
⑵诗人突出运用了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的艺术表现手法。一、二两句主要描写绿水、田地、翠竹、屋篱、榆树、槿花等静景,三、四两句主要描写了行步迟迟的老牛,悄立牛背的寒鸦等动景,前后动静结合,烘托出了宁静平和的氛围。“带”与“两两”用语质朴自然,写出了牛的怡然自得、牛和鸦的自然无猜,神态毕现,以形传神,抒发了诗人迟暮清寂的情感。(答出动静结合手法并能具体指出动景和静景及表达效果给2分;分析出“带”和“两两”这两个词的表达效果给2分。)
(3)诗人通过描写青竹绕篱、绿水映陂、榆钱落尽、槿花稀疏、牛背寒鸦等景物,(1分)描绘出一幅静谧淡雅又略带清寂气息的村居图,(1分)表达了诗 人悠闲宁静和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同时又略带迟暮之感、清愁之意。(1分)(意思对即可)
(4)以动写静,动静结合。(1分)老牛自行归来,寒鸦寒鸦之静附于牛之动,牛之动包含了寒鸦之静,动静相衬,构成了宁静和谐的意境。(1分)(3分。答出手法1分,结合诗句分析2分,意思对即可)
二:
①诗的后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答:夕阳下,晚归的牛,悠闲地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它的背上没有骑着牧童,却驮着几只更加悠闲的寒鸦。
②整首诗描绘的“秋日村居图”风格怎样:
答:清幽、宁静、恬淡、安详。
译文:
村居的远处是流水潺潺,环绕着山坡的田地。住宅外的小园,青竹绕篱,绿水映陂,一派田园风光。槿花稀疏,一树榆钱早就随风而去了。暮色朦胧,老牛缓缓归来。牛背上并不是短笛横吹的牧牛郎,而是伫立的寒鸦。
赏析:
首句“水绕陂田竹绕篱”。诗人站在高处远观村居,视线由远而近。“陂”即山坡,斜坡。这一句的意思是说,远处是流水潺潺,环绕着山坡的田地;近处是住宅外的小园,青竹绕篱。真可谓绿水映陂,翠竹绕村,再现了一派田园风光之美。其中两个“绕”字,不但写出了弯弯曲曲的“流水”,也写出了村庄周围都是竹林的景象。特别是诗人运用了“田”、“竹”、“篱”几个意象,突出了标题中的“村”,也展示了农村特有的景象。
次句“榆钱落尽槿花稀”。“槿花”又称木槿,夏秋之交开花,花冠为紫红色或白色。“稀疏”即宽松,不稠密。 “槿花稀疏”表明时已清秋时节。这一句的意思是说,榆钱树的叶子已经落尽,但还残存着疏疏落落的几朵木槿花。从艺术手法来看,这里诗人用“尽”和“稀”,以静写静,描绘出了一幅深秋时节清冷的图画。诗人身处清秋时节,不免触景生情,时光已逝之感,寂寞之情油然而生。
接着的第三句,诗人写道:“夕阳牛背无人卧。”这一句也是诗人所见。背景是“夕阳”西下。这一境界源于《诗经·王风·君子役》中的:“日之夕矣,牛羊下来”。这里,也使我们想到了唐代大诗人王维晚年所写的田园诗《渭川田家》:“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其中的“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感觉与“夕阳牛背无人卧”的境界有其曲同工之妙。我们在读解王维的诗歌时,感受诗人所抒发的渴望有所归,羡慕平静悠闲的田园生活之情。这首诗也不例外,老牛自行归来,牛背上并不是短笛横吹的牧牛郎。其中的“无人卧”不但表现出“空山不见人”的境界,更好地表达了诗人悠闲宁静而又略带清愁的心情,而且也为引出下文铺垫。
最后一句写道:“带得寒鸦两两归。”意思是说,牛背上没有横吹笛子的牧童,而是带着“寒鸦”而归。不但回答了“夕阳牛背无人卧”,而且用一“寒”字,照应了“榆钱落尽槿花稀”诗意。我们知道,“寒鸦”往往是易惊善飞的。然而,诗人却写寒鸦站立牛背归,不但不惊飞,而且也很从容。而这里化用了苏轼在《东坡题跋·书迈诗》中也“叶随流水归何处?牛带寒鸦过别村”的诗意。可以说,牛背寒鸦,不但体现了乡村生活的宁静和平,而且从“寒鸦”中表现出了淡淡的闲愁。这“闲愁”是什么?也许就是对时光易逝的伤感,也许就是在休闲宁静中的谈谈的寂寞与微微的忧愁。
这首诗在艺术上也很有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诗人采用了“绿水”、“田地”、“翠竹”、“屋篱”、“榆树”、“槿花”这些意象,照应了标题“村”。其次,以静写静和以动写静的方法。前两句以静写静,描绘出一幅清秋图画。后两句以动写静,更表现出“村”之静谧。真有“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审美效果。
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注释:
陂(音“悲”)田:积水塘附近的田地。
榆钱:即榆荚,形如钱,色白成串,故俗称榆钱。
槿花:又称木槿,夏秋之交开花,花冠为紫红色或白色。乡村多以之为篱,花早开晚落。
两两:成双成对。两两归:指牛驮着乌鸦一同回村。
⑴这首诗写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3分)
⑵诗人写景突出运用了什么艺术表现手法?“带得寒鸦两两归”一句中“带”和“两两”这两个词淡淡写来,却形神兼备,这两个词有什么表达效果?试结合作品内容加以简析。(4分)
(3)诗中描写了哪些意象,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3分)
(4)诗的三、四句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3分)
参考答案:
⑴这首诗描写了绿水、田地、翠竹、屋篱、榆树、槿花、夕阳、寒鸦、老牛等意象。营造了一幅静谧、清寂、淡雅的秋日村居图。表达了诗人悠闲宁静而又略带清愁的心境。(答出意象和意境特点给2分,答出情感特点给1分。)
⑵诗人突出运用了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的艺术表现手法。一、二两句主要描写绿水、田地、翠竹、屋篱、榆树、槿花等静景,三、四两句主要描写了行步迟迟的老牛,悄立牛背的寒鸦等动景,前后动静结合,烘托出了宁静平和的氛围。“带”与“两两”用语质朴自然,写出了牛的怡然自得、牛和鸦的自然无猜,神态毕现,以形传神,抒发了诗人迟暮清寂的情感。(答出动静结合手法并能具体指出动景和静景及表达效果给2分;分析出“带”和“两两”这两个词的表达效果给2分。)
(3)诗人通过描写青竹绕篱、绿水映陂、榆钱落尽、槿花稀疏、牛背寒鸦等景物,(1分)描绘出一幅静谧淡雅又略带清寂气息的村居图,(1分)表达了诗 人悠闲宁静和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同时又略带迟暮之感、清愁之意。(1分)(意思对即可)
(4)以动写静,动静结合。(1分)老牛自行归来,寒鸦寒鸦之静附于牛之动,牛之动包含了寒鸦之静,动静相衬,构成了宁静和谐的意境。(1分)(3分。答出手法1分,结合诗句分析2分,意思对即可)
二:
①诗的后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答:夕阳下,晚归的牛,悠闲地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它的背上没有骑着牧童,却驮着几只更加悠闲的寒鸦。
②整首诗描绘的“秋日村居图”风格怎样:
答:清幽、宁静、恬淡、安详。
译文:
村居的远处是流水潺潺,环绕着山坡的田地。住宅外的小园,青竹绕篱,绿水映陂,一派田园风光。槿花稀疏,一树榆钱早就随风而去了。暮色朦胧,老牛缓缓归来。牛背上并不是短笛横吹的牧牛郎,而是伫立的寒鸦。
赏析:
首句“水绕陂田竹绕篱”。诗人站在高处远观村居,视线由远而近。“陂”即山坡,斜坡。这一句的意思是说,远处是流水潺潺,环绕着山坡的田地;近处是住宅外的小园,青竹绕篱。真可谓绿水映陂,翠竹绕村,再现了一派田园风光之美。其中两个“绕”字,不但写出了弯弯曲曲的“流水”,也写出了村庄周围都是竹林的景象。特别是诗人运用了“田”、“竹”、“篱”几个意象,突出了标题中的“村”,也展示了农村特有的景象。
次句“榆钱落尽槿花稀”。“槿花”又称木槿,夏秋之交开花,花冠为紫红色或白色。“稀疏”即宽松,不稠密。 “槿花稀疏”表明时已清秋时节。这一句的意思是说,榆钱树的叶子已经落尽,但还残存着疏疏落落的几朵木槿花。从艺术手法来看,这里诗人用“尽”和“稀”,以静写静,描绘出了一幅深秋时节清冷的图画。诗人身处清秋时节,不免触景生情,时光已逝之感,寂寞之情油然而生。
接着的第三句,诗人写道:“夕阳牛背无人卧。”这一句也是诗人所见。背景是“夕阳”西下。这一境界源于《诗经·王风·君子役》中的:“日之夕矣,牛羊下来”。这里,也使我们想到了唐代大诗人王维晚年所写的田园诗《渭川田家》:“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其中的“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感觉与“夕阳牛背无人卧”的境界有其曲同工之妙。我们在读解王维的诗歌时,感受诗人所抒发的渴望有所归,羡慕平静悠闲的田园生活之情。这首诗也不例外,老牛自行归来,牛背上并不是短笛横吹的牧牛郎。其中的“无人卧”不但表现出“空山不见人”的境界,更好地表达了诗人悠闲宁静而又略带清愁的心情,而且也为引出下文铺垫。
最后一句写道:“带得寒鸦两两归。”意思是说,牛背上没有横吹笛子的牧童,而是带着“寒鸦”而归。不但回答了“夕阳牛背无人卧”,而且用一“寒”字,照应了“榆钱落尽槿花稀”诗意。我们知道,“寒鸦”往往是易惊善飞的。然而,诗人却写寒鸦站立牛背归,不但不惊飞,而且也很从容。而这里化用了苏轼在《东坡题跋·书迈诗》中也“叶随流水归何处?牛带寒鸦过别村”的诗意。可以说,牛背寒鸦,不但体现了乡村生活的宁静和平,而且从“寒鸦”中表现出了淡淡的闲愁。这“闲愁”是什么?也许就是对时光易逝的伤感,也许就是在休闲宁静中的谈谈的寂寞与微微的忧愁。
这首诗在艺术上也很有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诗人采用了“绿水”、“田地”、“翠竹”、“屋篱”、“榆树”、“槿花”这些意象,照应了标题“村”。其次,以静写静和以动写静的方法。前两句以静写静,描绘出一幅清秋图画。后两句以动写静,更表现出“村”之静谧。真有“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审美效果。
上一篇:苏轼《定风波·重阳》阅读答案
下一篇:范云《之零陵郡次新亭》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 张舜民 《村居》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注释: 陂(音“悲”)田:积水塘附近的田地。 榆钱:即榆荚,形如钱,色白成串,故俗称榆钱。 槿花:又称木槿,夏秋之交开花,花冠为紫红色或白色。乡村多以之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