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雨的诗句
秋雨的诗句
秋雨沙沙地下着,这是她在演奏,她奏黄了一片片稻田,又奏黄了一串串香蕉,奏出了遍地金黄,奏出了象征成熟,以下是“秋雨的诗句”,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1)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叫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李贺《李凭箜篌引》
2)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王维《山中》
3)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4)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5) 渭城朝雨泡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6) 云满鸟行灭,池凉龙气腥。斜飘看棋簟,疏洒望山亭。细响鸣林叶,圆文破沼萍。秋阴杳无际,平野但冥冥。——温庭筠《秋雨》
7) 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榴泻。跳波自相渐,白鹭惊复下。——王维《栾家濑》
8)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绝句》
9) 湿屈青条折,寒飘黄叶多。不知秋雨意,更遣欲如何?——白居易《雨中题衰柳》
10)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李白《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11)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伶仃洋》
12) 相逢不语,一朵芙蓉着秋雨。小晕红潮,斜溜鬟心只凤翘。——纳兰性德《减字木兰花》
13)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杜牧《秋夕》
14)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中秋月》
15) 夜来秋雨后,秋气飒然新。团扇先辞手,生衣不着身。更添砧引思,难与簟相亲。此境谁偏觉,贫闲老瘦人。——白居易《雨后秋凉》
16)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17) 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谁人陇外久征戍?何处庭前新别离?失宠故姬归院夜,没蕃老将上楼时。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白居易《中秋月》
18)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19) 夜山秋雨滴空廊,灯照堂前树叶光。对坐读书终卷后,自披衣被扫僧房。——王建《秋夜对雨寄石瓮寺二秀才》
20) 凭轩望秋雨,凉入暑衣清。极目鸟频没,片时云复轻。沼萍开更敛,山叶动还鸣。楚客秋江上,萧萧故国情。——温庭筠《细雨》
21)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22)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瞑》
23)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伶仃洋》
24)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25)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26)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27) 长安布衣谁比数,反锁衡门守环堵。老夫不出长蓬蒿,稚子无忧走风雨。雨声飕飕催早寒,胡雁翅湿高飞难。秋来未曾见白日,泥污后土何时干。——杜甫《秋雨叹》
28)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王维《秋夜曲》
29) 宴罢兰堂肠断处。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30)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李白《子夜秋歌》
31)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和尚《绝句》
32)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
33) 蝶恋花今古河山无定距。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纳兰性德《蝶恋花》
34) 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35) 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36) 肩舁仍挈榼,莫怪就君来。秋雨经三宿,无人劝一杯。——白居易《雨中访崔十八》
37) 当时心事偷相许,宴罢兰堂肠断处。挑银灯,扃珠户,绣被微寒值秋雨。枕前各泪语,惊觉玉笼鹦鹉。一夜万般情绪,朦胧天欲曙。——冯延巳《应天长》
38)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声声慢》
39)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白居易《长恨歌》
40)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
41) 永夜不可度,蛩吟秋雨滴。寂寞想章台,始叹云泥隔。雷声匪君车,犹时过我庐。电影非君烛,犹能明我目。如何琼树枝,梦里看不足。望望佳期阻,愁生寒草绿。——钱起《离居夜雨,奉寄李京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