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仙子·游越福王府》阅读答案附注释翻译赏析
【双调】水仙子·游越福王 ①府
乔吉
笙歌梦断蒺藜②沙,罗绮香 馀野菜花。乱云老树夕阳下,燕休寻王谢 家③。
恨兴亡怒煞些鸣哇。铺锦池埋荒甃④,流杯亭堆破瓦,何处也繁华?
【注】①福王:南宋理宗的弟弟赵与芮。②蒺藜:喜生长在沙地中的一种野草。③王谢家:指东晋时王导、谢安等高门望族、富贵豪门。④荒甃(zhòu):坍塌的砖块。
(1).这首曲似乎全在写景,作者想通过这些景物描写抒发怎样的思想感情?联系曲的内容作答。(5分)
(2).此曲在景物描写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请结合曲中的句子加以分析。(6分)
(3).这首元曲在景物描写上突出地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简要说明。(3分)
(4).全曲要抒发的是什么样的感情?(4分)
参考答案:
(1).(5分)这首曲子抒发了作者对世事变迁、南宋繁华不再的哀叹之情。这种感情主要通过景物表现出来,情寓景中,情景交融。乱云、老树、夕阳均沾染了深沉的故国情怀,将作者胸中的“悲国情”化作了眼前的“衰败景”,让人体味到诗人的悲伤情感。(点明感情2分,结合景物特点分析3分)
(2). (6分)对比(2分),将昔日的笙歌梦、罗绮香、铺锦池、流杯亭等与现实中的蒺藜沙、野菜花、乱云老树夕阳、荒甃、破瓦等作了鲜明的对比(2分),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从而鲜明形象地突出体现了昔盛今衰的景象,表现了深沉的兴亡之感和故国哀思(或黍离之悲)(2分)。
(3).这首元曲将昔日的“笙歌梦”“罗绮香” “铺锦池” “流杯亭”与现实中的“蒺藜沙”“野菜花”“乱云老树夕阳”“荒甃”“破瓦”作了鲜明的对比,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每三处给1分)
(4).全曲借景抒情,(1分)鲜明形象地突出了昔盛今衰的景象,(1分)抒发了对世事变迁,南宋繁华不再的哀叹之情。(2分)
[注释]
⑴福王府:南宋福王赵与芮的府第,在绍兴府山阴县。《万历会稽县志》:“宋福王府在东府坊,宋嘉定十七年(1224)理宗即位,以同母弟与芮奉荣王祀,开府山阴蕺山之南。”
⑵蒺藜:草名,野生,果皮有刺。
⑶罗绮:丝织品,此指丝绸衣服。
⑷王谢家:指东晋时王导、谢安等高门望族。后用以指富贵豪门。
⑸铺锦池:指铺满锦锈的池苑。荒甃:断井颓垣。甃,井壁。
⑹流杯亭:相传为春秋时吴王阖闾所建。
[译文]
笙歌曼舞的宫殿如今已成杂草丛生的沙地,锦衣罗裙的凄香风已化成山野菜花。乱云飞度,夕阳下老树栖息昏鸦,归来的春燕休要再去寻找王谢贵族之家。兴亡的余恨使池塘的青蛙也恼怒鸣叫喧哗。铺锦的池塘埋着颓垣老井,流杯亭里堆着破瓦,何处有什么繁华?
赏析:
这首小令写会稽越福王府遗址的衰败,运用了三组镜头的特写。
第一组特写是起首两句,为府邸的总体印象。一目了然的是遍地沙砾,蒺藜丛生,间杂着开花的野菜。据景实录,光写下“蒺藜沙,野菜花”也无甚不可,但作者显然想得更多更远。他耳边仿佛回荡着当年王府寻欢作乐、宴乐升平的歌吹声,眼前闪现着王公和宫女遍身罗绮、珠光宝气的身影。作者将追想与现实叠合在一起,以“梦断”、“香余”作为两者的维系。“梦”是不用说了,盛衰一瞬,繁华成空,确实就像梦境那样无凭。“香”呢,野菜花倒是有那么一点,将这点微香作为“罗绮”的余泽,看来就是府中人化为黄土后留给后世的唯一贡献。这一组特写用句内对比的手法,繁华豪奢的昔景使残败荒芜的现状显得更为触目惊心。
第二组特写是中间三句,铺叙了王府园内乱云、老树、夕阳、燕、蛙等现存的景物。这些景物本身是中性的,并非福王府所特有,然而诗人在述及时一一加上了强烈的感情色彩。主观色彩的注入,一是通过刻意的组合,让景物所具有的苍凉共性在互相映衬中得以凸现,如“乱云老树夕阳下”之句。而更主要的是通过化用典故来实现,这就是关于燕子和青蛙的第四、五两句。“燕”与“王谢家”的关系,经过刘禹锡“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名句的渲染,已是妇孺皆知。这里劝“燕休寻”,将园内燕子的忙碌穿梭故意说成是有意识的怀旧,悲剧气氛就更为浓烈。“怒煞些鸣蛙”则化用《韩非子》所载“怒蛙”的典故:越王勾践出行望见怒蛙当道,不禁从车上起立,扶着车前的横木向它们致敬,因为“蛙有气如此,可无为式(榜样)乎”!在诗人看来,如今青蛙气鼓鼓地怒鸣,是为了“恨兴亡”的缘故。这一组特写,正是借景抒情。
第三组特写为六、七两句,着笔于福王府建筑物的遗迹。作品选取“铺锦池”、“流杯亭”为代表。此两处当为王府旧日的游赏胜所,但其名也有渊源。《开成录》:“(唐)文宗论德宗奢靡云:闻得禁中老宫人,每引泉先于池底铺锦,王建《宫词》曰‘鱼藻宫中锁翠娥,先皇行处不曾过。只今池底休铺锦,菱角鸡头积渐多’是也。”而春秋时吴王阖闾在呈城女坟湖有流杯亭,为三月三日泛舟游赏之处,见陆广微《吴地记》。又唐武则天曾在汝州温泉别宫建流杯亭,见欧阳修《跋流杯亭侍宴诗》。亭以“流杯”命名,显然是王府内“曲水流觞”的作乐需要。如今池里是“荒甃”,亭上是“破瓦”,可见昔日富丽堂皇的府第与园苑,到此时只剩了一堆废墟。这一组特写,更带有“本地风光”的性征。
诗人将“游越福王府”的所见不厌其详地分成三组表现,可以解释为他惆怅、伤感、愤懑的步步深化。这一切印象的叠加与感情的郁积,便结出了末句的呐喊:“何处也繁华?”这一句既似发问也似断答,盛衰无常、荒淫失国的感慨俱在其中。
作者另有一首《折桂令·丙子游越怀古》:“蓬莱老树苍云,禾黍高低,狐兔纷纭。半折残碑,空余故址,总是黄尘。东晋亡也再难寻个右军,西施去也绝不见甚佳人。海气长昏,啼鸩声干,天地无春。”沉郁顿挫,与此曲的格调相同。丙子为顺帝后至元二年(1336),则本篇“游越福王府”当也在此时,其时乔吉已年过半百。乔吉的散曲以清丽婉美著称,此两曲涉及历史主题的作品却是例外。对历史的否定往往是基于对现实的否定,明白了这一点,对作者以低沉悲郁的笔调纪游,也就不难理解了。
乔吉
笙歌梦断蒺藜②沙,罗绮香 馀野菜花。乱云老树夕阳下,燕休寻王谢 家③。
恨兴亡怒煞些鸣哇。铺锦池埋荒甃④,流杯亭堆破瓦,何处也繁华?
【注】①福王:南宋理宗的弟弟赵与芮。②蒺藜:喜生长在沙地中的一种野草。③王谢家:指东晋时王导、谢安等高门望族、富贵豪门。④荒甃(zhòu):坍塌的砖块。
(1).这首曲似乎全在写景,作者想通过这些景物描写抒发怎样的思想感情?联系曲的内容作答。(5分)
(2).此曲在景物描写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请结合曲中的句子加以分析。(6分)
(3).这首元曲在景物描写上突出地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简要说明。(3分)
(4).全曲要抒发的是什么样的感情?(4分)
参考答案:
(1).(5分)这首曲子抒发了作者对世事变迁、南宋繁华不再的哀叹之情。这种感情主要通过景物表现出来,情寓景中,情景交融。乱云、老树、夕阳均沾染了深沉的故国情怀,将作者胸中的“悲国情”化作了眼前的“衰败景”,让人体味到诗人的悲伤情感。(点明感情2分,结合景物特点分析3分)
(2). (6分)对比(2分),将昔日的笙歌梦、罗绮香、铺锦池、流杯亭等与现实中的蒺藜沙、野菜花、乱云老树夕阳、荒甃、破瓦等作了鲜明的对比(2分),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从而鲜明形象地突出体现了昔盛今衰的景象,表现了深沉的兴亡之感和故国哀思(或黍离之悲)(2分)。
(3).这首元曲将昔日的“笙歌梦”“罗绮香” “铺锦池” “流杯亭”与现实中的“蒺藜沙”“野菜花”“乱云老树夕阳”“荒甃”“破瓦”作了鲜明的对比,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每三处给1分)
(4).全曲借景抒情,(1分)鲜明形象地突出了昔盛今衰的景象,(1分)抒发了对世事变迁,南宋繁华不再的哀叹之情。(2分)
[注释]
⑴福王府:南宋福王赵与芮的府第,在绍兴府山阴县。《万历会稽县志》:“宋福王府在东府坊,宋嘉定十七年(1224)理宗即位,以同母弟与芮奉荣王祀,开府山阴蕺山之南。”
⑵蒺藜:草名,野生,果皮有刺。
⑶罗绮:丝织品,此指丝绸衣服。
⑷王谢家:指东晋时王导、谢安等高门望族。后用以指富贵豪门。
⑸铺锦池:指铺满锦锈的池苑。荒甃:断井颓垣。甃,井壁。
⑹流杯亭:相传为春秋时吴王阖闾所建。
[译文]
笙歌曼舞的宫殿如今已成杂草丛生的沙地,锦衣罗裙的凄香风已化成山野菜花。乱云飞度,夕阳下老树栖息昏鸦,归来的春燕休要再去寻找王谢贵族之家。兴亡的余恨使池塘的青蛙也恼怒鸣叫喧哗。铺锦的池塘埋着颓垣老井,流杯亭里堆着破瓦,何处有什么繁华?
赏析:
这首小令写会稽越福王府遗址的衰败,运用了三组镜头的特写。
第一组特写是起首两句,为府邸的总体印象。一目了然的是遍地沙砾,蒺藜丛生,间杂着开花的野菜。据景实录,光写下“蒺藜沙,野菜花”也无甚不可,但作者显然想得更多更远。他耳边仿佛回荡着当年王府寻欢作乐、宴乐升平的歌吹声,眼前闪现着王公和宫女遍身罗绮、珠光宝气的身影。作者将追想与现实叠合在一起,以“梦断”、“香余”作为两者的维系。“梦”是不用说了,盛衰一瞬,繁华成空,确实就像梦境那样无凭。“香”呢,野菜花倒是有那么一点,将这点微香作为“罗绮”的余泽,看来就是府中人化为黄土后留给后世的唯一贡献。这一组特写用句内对比的手法,繁华豪奢的昔景使残败荒芜的现状显得更为触目惊心。
第二组特写是中间三句,铺叙了王府园内乱云、老树、夕阳、燕、蛙等现存的景物。这些景物本身是中性的,并非福王府所特有,然而诗人在述及时一一加上了强烈的感情色彩。主观色彩的注入,一是通过刻意的组合,让景物所具有的苍凉共性在互相映衬中得以凸现,如“乱云老树夕阳下”之句。而更主要的是通过化用典故来实现,这就是关于燕子和青蛙的第四、五两句。“燕”与“王谢家”的关系,经过刘禹锡“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名句的渲染,已是妇孺皆知。这里劝“燕休寻”,将园内燕子的忙碌穿梭故意说成是有意识的怀旧,悲剧气氛就更为浓烈。“怒煞些鸣蛙”则化用《韩非子》所载“怒蛙”的典故:越王勾践出行望见怒蛙当道,不禁从车上起立,扶着车前的横木向它们致敬,因为“蛙有气如此,可无为式(榜样)乎”!在诗人看来,如今青蛙气鼓鼓地怒鸣,是为了“恨兴亡”的缘故。这一组特写,正是借景抒情。
第三组特写为六、七两句,着笔于福王府建筑物的遗迹。作品选取“铺锦池”、“流杯亭”为代表。此两处当为王府旧日的游赏胜所,但其名也有渊源。《开成录》:“(唐)文宗论德宗奢靡云:闻得禁中老宫人,每引泉先于池底铺锦,王建《宫词》曰‘鱼藻宫中锁翠娥,先皇行处不曾过。只今池底休铺锦,菱角鸡头积渐多’是也。”而春秋时吴王阖闾在呈城女坟湖有流杯亭,为三月三日泛舟游赏之处,见陆广微《吴地记》。又唐武则天曾在汝州温泉别宫建流杯亭,见欧阳修《跋流杯亭侍宴诗》。亭以“流杯”命名,显然是王府内“曲水流觞”的作乐需要。如今池里是“荒甃”,亭上是“破瓦”,可见昔日富丽堂皇的府第与园苑,到此时只剩了一堆废墟。这一组特写,更带有“本地风光”的性征。
诗人将“游越福王府”的所见不厌其详地分成三组表现,可以解释为他惆怅、伤感、愤懑的步步深化。这一切印象的叠加与感情的郁积,便结出了末句的呐喊:“何处也繁华?”这一句既似发问也似断答,盛衰无常、荒淫失国的感慨俱在其中。
作者另有一首《折桂令·丙子游越怀古》:“蓬莱老树苍云,禾黍高低,狐兔纷纭。半折残碑,空余故址,总是黄尘。东晋亡也再难寻个右军,西施去也绝不见甚佳人。海气长昏,啼鸩声干,天地无春。”沉郁顿挫,与此曲的格调相同。丙子为顺帝后至元二年(1336),则本篇“游越福王府”当也在此时,其时乔吉已年过半百。乔吉的散曲以清丽婉美著称,此两曲涉及历史主题的作品却是例外。对历史的否定往往是基于对现实的否定,明白了这一点,对作者以低沉悲郁的笔调纪游,也就不难理解了。
* 【双调】水仙子·游越福王①府乔吉笙歌梦断蒺藜②沙,罗绮香馀野菜花。乱云老树夕阳下,燕休寻王谢家③。恨兴亡怒煞些鸣哇。铺锦池埋荒甃④,流杯亭堆破瓦,何处也繁华?【注】①福王:南宋理宗的弟弟赵与芮。②蒺藜:喜生长在沙地中的一种野草。③王谢家:指 ......